汉语中接受英语外来词的新倾向及其心理透视_金其斌 (1)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
=
拉
.
也经历 了很 长 的历史 时期 . 它伴 随语 言 的产 生 而产生 。 发展
睹 带 而发展 。 同样 的 .汉 语也从 其他语 言中引进并 改造 了很多 词 以
嚣 期
● ●
促 进 了中 国和西方世 界 的交流 。利玛 窦及一 大批 商人就 是 这个时候 纷纷来 到中 国传教 或者经商 。在此期 间 , 据说 有7 0
汉
语
中
的
英
语
外
来
词
分
析
巩 丹 丹
( 中国人 民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英语专业 , 北京 1 0 0 8 7 2 )
囊鏊 藏∞ 攀
摘 要 : 作 为 世 界 上 最 古老 的 语 言之 一 , 汉语 在 其 五 千 多年 的 发展 历 程 中从 别 的语 言 中 吸 收 了 大量 外 来 词 。 近 现 代 , 英
套 § 伽 睹 删
.
年 或者 多种语 言的人 在沟通 的时候 会不 可避 免地 借用 其他 语 言中 的词汇 。因此 。 作 为一 种常 见的语 言现 象 , 词语 的借 贷
X
2 . 汉 语 借 入 英 语 词 汇 的 过 程
汉 语 吸收英 语 的过 程 中 主要 经历 了三 个 高峰 时期 。 首 先是 明朝 及清朝前 期 。这个 时期 , 宗教和商 业活动 的发 展都
多位传教 士来到 中国_ 4 J 。 随后大量 宗教及科技 方面 的书 籍被
翻译 成 汉 语 。 由 于 英 汉 词 汇 并 非 一 一 对 应 , 为 了 填 补 汉 语 对
适应汉 语 的表达 ,其 中很 多外来 词 已经 成为 汉语词 汇 中很 重要甚 至是无 可替代 的一部 分 。尤 其是 在 当代 , 随着科 技 、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一、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外来词作为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产物,在现代汉语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汉语外来词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外来词的界定、分类、来源、特点、影响等。
在界定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可能与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外来词可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形译词等多种类型。
在来源方面,现代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于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世界主要语言,这些语言中的词汇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汉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在研究特点上,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学者们注重对外来词的语言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也关注外来词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探讨外来词在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方面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外来词进行研究,揭示了外来词在人们的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
外来词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和文化的多元性。
外来词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汉语的纯洁性受到挑战,因此需要在语言规范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引导和调控。
综观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化研究内容,如加强对外来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探索外来词对汉语语言结构的影响等。
还需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跨学科的合作,以推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1. 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与影响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显著,影响也日益深远。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作者:巩丹丹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7期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在其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别的语言中吸收了大量外来词。
在近现代,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占了主要部分。
文章从文化接触视角分析了汉语吸收英语词汇的原因及过程,得出外来词的吸收程度是受文化接触强度影响的。
文章还对英语外来词的类别做了详细划分,可以为英汉语言的学习者,尤其是对于英语外来词感兴趣的同学和朋友提供一些参考,有助于其加深对于英源外来词进入汉语的途径的了解,并对两种语言的发展过程及相互影响有一定认识。
关键词:文化接触语言接触英语借词语言学家萨丕尔(1921)说:“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自给自足的。
”(1)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的沟通,任何独立的个人都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国家或者民族也一样。
由于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多种原因,国家或者民族需要和相邻的国家或者民族接触,互通有无。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说着不同的语言,因此为了更好、更顺畅地沟通,也为了弥补本族语言中的缺失部分及吸收外族文化中的精华,两种语言或者多种语言的人在沟通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
因此,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词语的借贷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它伴随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同样的,汉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引进并加以改造了很多词以适应汉语的表达,其中很多外来词已经成为汉语词汇中很重要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当代,随着科技、信息技术,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频繁的文化接触促使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得到广泛应用。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的国际语言更是为汉语带来了很多词汇,为汉语增加了新鲜血液。
1.文化接触理论Thomason 和Kaufman(1988)认为语言接触是由文化接触引起的。
语言接触又会产生由接触触发的语言变化(contact-induced language change),而这种语言变化通常被称为语言借贷(linguistic borrowing),在借贷过程中,进入接受语中的第一要素便是词汇(2)。
浅谈外来词介入现代汉语的问题
科技信息阶层、某种职业的人服务的。比如对一个从未看过电影的人满口卡通、占士邦,对一个没上过学的老人大谈Jazz、摇滚、popmusic等外来词,只会让人费解、反感。结束语外来词是“异文化的使者”,是本族语言的必要的补充,也是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汉语在国际上的使用率仅次于英语,过多地在汉语书面语或口语中使用外来词会损坏汉语的国际形象。但维护汉语的“纯洁”反而又有可能限制语言的发展,限制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不少国家都在使用两种语言:一方面用本国共同语继承传统文化,一方面用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英语发展经济和科技,各国的报纸和电视也都注意使用本族语,同时使用外语传递外部世界的信息。在信息时代,双语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在中国也涌现了不少双语学校。总之,外来词给汉语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异民族的文化和知识感。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正常的心态,合理地吸收和消化外来词。参考文献[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2]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胡开宝.英汉词典历史与汉语现代化进程[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译文出版社,2005[4]高燕.汉语外来词的名与实探析[J].长春: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5]郭鸿杰.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语言认知研究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6]黄洪志.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可接受性及对汉语的影响[J].福州: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胡孙贵.外来词———新时代条件下对汉语的影响及我们的态度[J].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8]李慧玲.英语外来词规范问题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上接第558页)当历史的画卷缓缓绘制本世纪最后十年时,从南到北、从东至西,伴随着“西学东渐”、西学冲击中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人们突然变得恋旧怀古,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也日渐鼎盛,涉及的领域及研究课题颇广,国学热由此兴起。一、国学热的表现上世纪初,国学大师章太炎曾给国学下了一个定义:“国学即国故,就是本国固有学术的意思”[1]。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运转,国学也得到了不断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国学热呈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直接表征。1992年初,北京大学正式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并着手筹办了大型学术集刊《国学研究》,并与美国南海公司合作拍摄中华文化系列讲座电视片。1993年5月,《国学研究》第一卷出版。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署名文章,题为《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以《国学研究》第一卷为基础,报道了北京大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自此,在北大及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地反响。2002年4月,由张岱年老先生题写馆名的“安定门国学馆”在北京孔庙正式开馆;2003年12月“,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并发表甲申文化宣言;2005年11月19日,北大哲学系“乾元国学教室”正式开课。2006年伊始《,光明日报》设《国学》专版,大力推动国学的研究与传播。2.外围表现。张立文教授曾指出:“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见证者和文化载体,其间有哲学的智慧、深邃的洞见、豁然的启示、成金的点化,培育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塑造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宗教信仰乃至风俗习惯。国学是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价值理想的理论依据,是重建新国学的累土基础”[2]。在国学兴起的历程中,孔子一直被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2004年7月,中国教育部宣布要在海外成立100所孔子学院。2005年9月28日,在孔子诞辰2556周年之际,全球首次联合祭祀孔子活动在世界各地同时展开,现今,随着孔子思想的不断传播,举办关于孔子的活动也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二、国学热的实质国学作为中华文明之根,就像流水一样,滋润着中华民族;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相当长的时段中引领世界历史发展的风骚。在现代看来,国学热的发展,究其实质而言,可分为以下两点:1.传统文化的自我反思。在五四运动以前,从未有人提出过反对孔教的问题,但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五四大师们开始感到要想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就必须打破以孔教为核心的封建意识形态。陈独秀曾针对当时的情形说“:这腐旧思想布满中国,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对共和的理论、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的干干净净不可”。[3]到了文革时期,文化批判中的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相结合,使得人们与传统文化更为彻底的决裂。“文革”结束不久,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人们终于从“左”倾教条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从五四运动到本世纪80年代末,批判、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一直是思想文化界的主流。但进入9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形成了寻找和弘扬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国学热”。2.民族意识的自我觉醒。国学是中华国学是中华文明之根。所以,为了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增强民族意识的自觉性,建设现代新文化,就必须重振国学、振兴国学。然而,鸦片战争以后,传统文化的存在变得岌岌可危。但庆喜的是,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至2004年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达到9.4%。而世界同期的年均GDP增长率仅为2.8%,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多。[4]经济繁荣发展不断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中国人文化复兴的强烈愿望。面对复杂社会矛盾,人们开始怀念过去那种呆板而平静、守旧而安定的生活模式,而新儒家思想及后现代思潮正好回应了此时国人复杂的心态,形成了一股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可以说,国学热的出现是我们民族意识的自我觉醒,是对我们中国百年沧桑历史的反思。三、国学在弘扬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应辩证地看待国学。在当前的“国学”文章和“国学”宣讲中,既有专指儒学或孔子的,也有精华和糟粕不分的,可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国学”也好,传统文化也好,其中包括任何一种思想学说或思想体系,都有精华和非精华的成分。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不能用二元对立思维来看待国学,不能用某些极端的看法和做法而全盘否定国学,也不能因其火热而一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大肆宣扬它,而应自觉地选择一条在充分吸收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既不忘记本民族的地位,也不轻贱本民族的文化智慧,经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适,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思想文化资源,从而使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保持民族文化的认同。2.应正确地引领它,使其正常的发展。姜义华学者也指出,在文化上,提倡国学也好,提倡西学也罢,都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经由重新估定,重新构建,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6]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将其置于主体地位,对国学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其实质;又要认真研究国学、分辨出精华与糟粕。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弘扬了“国粹”,既有了科学的方法论,又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使国学能够真正地既保持民族的形式和优秀的文化遗产内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章太炎.国学概论[M].成都:巴蜀书社,1987.3.[2]张立文.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5-6.[3]陈独秀.旧思想与旧国体问题[J].新青年3卷3号,1917.5.[4]习明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分析[J].科教文汇,2007(6):156.[5]姜义华.近代以来国学的重估和重构[N].社会科学报,2006-4-13.如何看待国学热的兴起安徽大学哲学系程红何玲[摘要]国学是�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语言学家萨丕尔(1921)说:“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自给自足的。
”(1)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的沟通,任何独立的个人都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国家或者民族也一样。
由于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多种原因,国家或者民族需要和相邻的国家或者民族接触,互通有无。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说着不同的语言,因此为了更好、更顺畅地沟通,也为了弥补本族语言中的缺失部分及吸收外族文化中的精华,两种语言或者多种语言的人在沟通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
因此,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词语的借贷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它伴随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同样的,汉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引进并加以改造了很多词以适应汉语的表达,其中很多外来词已经成为汉语词汇中很重要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当代,随着科技、信息技术,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频繁的文化接触促使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得到广泛应用。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的国际语言更是为汉语带来了很多词汇,为汉语增加了新鲜血液。
1.文化接触理论Thomason 和Kaufman(1988)认为语言接触是由文化接触引起的。
语言接触又会产生由接触触发的语言变化(contact-induced language change),而这种语言变化通常被称为语言借贷(linguistic borrowing),在借贷过程中,进入接受语中的第一要素便是词汇(2)。
Bloomfield(1933)提出的文化辐射理论(cultural diffusion)也认为文化是造成语言借贷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
他认为语言借贷主要包括文化借贷(cultural borrowing)和直接借贷(intimate borrowing),而intimate borrowing 主要是由于战争侵入导致的两种语言在同一个地域中同时使用(3)。
根据这个理论,汉英之间的接触主要应该归为由于文化接触而产生的借贷。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借用现象]英语中的外来词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借用现象]英语中的外来词一、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近代以来,大量新词涌入中国,对汉语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影响。
然而,汉语外来词古已有之,如汉代的“葡萄、十六、狮子、玻璃”等词语便是从西域传来。
改革开放后外来词的输入速度明显增加。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国家间跨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这一过程更加明显。
二、英译汉的几种译法(一)音译法所谓的音译是指外来词的读音直接用汉字来记录,如:马赛克(mosaic)、阿司匹林(aspirin)、巧克力(chocolate)、佳能(CANON)、克隆(clone)、咖啡(coffee)、酷(cool)、吉他(guitar)、歇斯底里(hysteria)、布丁(pudding)、沙龙(salon)、尼古丁(nicotine)、可卡因(cocaine)、坦克(tank)、华尔兹(waltz)、麦克风(microphone)、汉堡包(hamburger)、派(pie)、高尔夫(golf)等等以及英文人民的翻译方法。
这些词的借用弥补了汉语中相关概念的缺失,且形象、简洁,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并逐渐成为流行词汇。
(二)意译法意译是为了弥补音译的不足而产生的,例如,科学依次(science)原来被翻译为为“赛因斯”,电话(telephone)则被译为“德律风”,不宜识读。
例如:电脑(computer)、冷战(cold war)、双击(double click)、快餐(fast food)、足球(football)、随身听(Walk-man)、花花公子(playboy)、蜜月(honey moon)、热线(hot line)、肥皂剧(soap opera)、超人(superman)、周末(weekend)、超级明星(superstar)、超市(supermarket)、千年虫(millennium bug)、绿卡(green card)、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绿色食品(green food)、硬件(hardware)、穿梭外交(shuttle diplomacy)等等。
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探析
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探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深入,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成为语言发展的一种重要现象。
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本文旨在深入探析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来源、类型、特点及其影响,以期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首先回顾了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外来词进入汉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接着,通过分类和举例的方式,详细阐述了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表现,包括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语法结构、语用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它们在社会文化、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反映。
通过本文的探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深入地认识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语言互动。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公众对汉语外来词现象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汉语语言学的繁荣和发展。
二、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与特点在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广泛的影响,成为词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些外来词主要分布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和领域中,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从语言环境的角度看,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十分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常见的英语外来词,如“咖啡”(coffee)、“沙发”(sofa)、“巧克力”(chocolate)等。
这些词汇已经被广泛接受,成为现代汉语词汇库的一部分。
同时,在商业、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英语外来词的使用更是普遍。
例如,“营销”(marketing)、“软件”(software)、“摇滚”(rock)、“迪斯科”(disco)等词汇,都源自英语,并在各自的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特点的角度看,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显著的独特性。
这些外来词通常以音译的方式进入汉语,保留了原词的发音特点,如“吉普”(jeep)、“披萨”(pizza)等。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现象李娜娜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汉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的载体,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语不断吸收外来语词汇,才有今天浩瀚的词汇量,也形成了丰富的生命力。
汉语吸收外来语在历史上有几次高潮阶段,到了近代,随着国门的打开,英语外来词被大量引进,在我国各行业之间大量使用,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
在今天的网络时代,英语外来词再一次被引到汉语中,丰富了人们生活,也使汉语的表达形式形成多样化。
[关键词]现代汉语;英语;外来词[作者简介]李娜娜(1980-)女,汉族,湖北鄂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
一、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外来词指的是母语之外的语言词汇,对汉语而言,包括目前世界通用的英语、西班牙语、法、得、俄、意大利等语言。
外来词被引进到汉语中,不是近代才开始,古已有之。
我国的汉语有丰富的词汇量,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壮大形成的。
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吸收周边民族语言词汇和外国词汇,才形成丰富的词汇量。
早在汉武帝时代,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在带回西域乐器和水果的同时,还带回了诸如“琵琶”“葡萄”“石榴”“狮子”“骆驼”这样的新词汇。
到了东汉,随着佛教的传入,一些和佛教相关的词语也被汉语吸收,像“轮回、转世、慈悲、投胎、佛陀、菩萨、阿弥陀佛、因果报应”这一类词汇,逐渐成为人们的口头语。
到了唐朝,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来越频繁,一些外来音乐传入我国,因而出现了“菩萨蛮”“苏幕遮”这样与音乐相关的外来词汇,这些词汇在宋朝的填词中,成为词牌的名称。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开始于19世纪末,我国古老的国门被打开。
大量英语外来词进入我国汉语中,如果说佛教外来词影响了我国宗教,丰富了宗教词汇,唐朝的外来词汇丰富了我国的音乐词汇,那英语外来词对我国科学、军事、医学、政治、文学、音乐、数学、哲学这些学科的专用名词都产生了影响,丰富了这些学科的内涵表达,像细胞、坦克、雷达、阿司匹林、病毒、细菌、社会主义、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小提琴、交响乐、定律、方程式、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逻辑等。
试论当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及其民族文化心理透视的论文
试论当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及其民族文化心理透视的论文论文摘要: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与异域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
一种语言吸收外来词时主要采取音译、意译、音意译结合、原词移植等方法。
外来词在其译介和使用过程中,将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
从当代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方法、领域,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对我们了解域外文化,促进中西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外来词;领域;文化内蕴;文化心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会在语言中最活跃的成份——词汇上体现出来。
词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它一方面通过内部创造,变得日益丰富起来,同时又不断地吸收他民族的语言词汇,即引进外来词来扩充自己。
外来词也称借词,指本民族语言中从其它民族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
它是丰富词汇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汉语也不例外,因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与西方各国文化交流的el益加深,语言的融合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尤其是源自英语的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并不知不觉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本文从源自英语的外来词进入汉语的方式、领域及其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心理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
一、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方法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按照英文词的读音直接译成汉语借词,如朋克、克隆、舍宾、瓦斯、艾滋病、粉丝等。
英语中许多人名、地名及商品名称通过音译被借人汉语,如克林顿、华盛顿、p&g等。
用音译法吸收外来词既可保留原词的音韵美,又保持了其异国情调。
意译法。
意译法是一种归化法,指用汉语里固有的词汇改变外来词汇,其目的是为了“解释原英文词语的功能与特点,也可以说是按原词的语义创造一个新词”。
意译法主要用于汉语吸收关于科技、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表示新事物、新现象等方面的英语词汇,如摇头丸、千年虫、知识产权、信息高速公路、还巢儿、牛市、熊市、软件、穿梭外交等。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谈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谈作者:陈师瑶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
本文总结了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借入领域,并从词义层面分析了英语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外来词;词义;扩大;缩小;词性褒贬作为人类交流的媒介,语言并非一层不变。
相反,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跟随人类的活动在不同民族间转换渗透。
在这个过程中,外来词产生了。
外来词,或外来语,也称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丰富了汉语词汇。
一、涉及领域1.日常生活领域T恤(T-shirt)、比基尼(bikini)、牛仔裤(jeans)、星巴克(Starbucks)、麦当劳(McDonald’s)、吐司(toast)、可乐(cola)、自助餐(buffet)、软饮料(soft drink)、培根(bacon)、奶酪(cheese)、香波(shampoo)、隱形眼镜(contact lenses)、空客(airbus)、地铁(metro)、波音飞机(Boeing aircraft)、超市(supermarket)、汽车旅馆(motel)等。
2.艺术文化领域摇滚乐(rock)、爵士乐(jazz)、芭蕾(ballet)、尊巴(zumba)、健身(fitness)、吉他(guitar)、小提琴(violin)、蹦极(bungee)、高尔夫(golf)、肥皂剧(soap opera)、奥林匹克(Olympic)。
3.专业科技领域硅谷(silicon valley)、高科技园(hi-tech park)、视频通话(video call)、试管婴儿(test-tube)、集成电路(IC)、数据库(data bank)、智能手机(smart phone)、激光打印机(laser printer)等。
4.社会领域派对(party)、社区(community)、代沟(generation gap)、蜜月(honey moon)、白领(white collar)、丁克(DINK)、雅思(IELTS)等。
浅析汉语语料库中的英语外来词
通的需求与 日 俱增。 在交流的过程中, 大量新事物、 } 、 新 政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 为相关领域 的语料库补 充 化
思想 、 新文化和“ 新语言” 涌入人们 的 日常生活 。英语 l 相应 的外来词 。
外来词作为 “ 语言” 新 的特征之一 , 是一道独特 的风景 I
半个世 纪以来 , 世界政 治舞 台上发生 的一 系列重
意, 更把庆祝这些节日当成一种时尚。 同样, 随着西方 I 品牌 被相应 赋予 “ 述 飘柔 ” “ 飞丝 ” “ 、海 、 强生 ” “ 、 宝 快餐品牌“ c oa ’ 、K C 入驻中国市场,麦当 I 、 驰 ” M D nl s ” F ” d ” “ 马” “ 等这些朗朗上 口的“ 补本土语料库上的空 』 的外 国品牌进入人们的 日常生活中。 多 生活用 品类有
缺, 以作为新文化的载体。 .
IR c ” “ a & S oles 、Jh sn 等 ,  ̄d e 、Hed “ hudr” “o no ” 汽车类
例如 :C r t s( 诞节 ) “ a nie D y ( ’ B “ h s ”圣 i ma 、V l t ’ a ” 情 e n 有“ MW” “ e z等 。 、B n” 这些 品牌 刚刚入驻 国内市场时
众所周知,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美国语言 』 同样 , 随着科 技 的迅速发展 , 大量科技新词 进人人们 学家萨丕尔有个著名的论断: “ 语言, 像文化一样 , I 很 的眼帘 , 因特尔” “ 因” “ 如“ 、基 、纳米” “ 、伊妹儿” 。 等 这
少 自 自 。 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 言的人 和说 临近 : 给 足 交 些外来词加快 了人们对新兴科技的认识 和理解 , 也反
人节 )“ Moen ( 、H l e”万圣节 ) 。这些外来词成 功地 1 w 等 销售并不理想 , 因之一就是没有在汉语语料库 中找 原 把 西方传统文化介绍 给了中国人 。如今 , 们不仅知 f 人 到符合 中国市场的“ 新名字 ” 中国消费者看到这些陌 。
对现代汉语引进外来词的文化心理思考
晒
分享共享公开展示炫耀显摆裸露
(晒厨艺(晒工资(晒幸福晒牙齿
晒美图等)晒房价等)晒宝贝)
我们可以看到,在“晒”族词的音译过程中,几乎是产生了一个全新的中西方意义兼有的词语,而且随着网络媒体迅速传播并衍生了许多词组和意群。从“晒”词的产生,我们不但可以看出当代人的追新求异,个性张扬的心理特征,而且从翻译方式的多元化、复杂化,也可看出现在人们越来越开放的多元文化融合接受心理和灵活的创新思维。
通过这一横向分析来看,外来语在形成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这种接受心理的影响,这些接受心理对外来语的发展也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从而促进着现代汉语的发展完善。
二、对现代汉语的发展
从纵向上看,外来词的引入和传播,汉语使用群体能对其接受认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必将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首先,外来词是中西语言、文化交流的产物,外来词也逐渐成为中西碰撞完美结合的表征之一,而对外来词的引入也呈现出中外文化融合一体、词语涵义多元化、衍生方式复杂化等趋势,外来词逐渐成为文化碰撞中中西文化完美结合的表征。
语言学家威廉"洪特堡曾说:“语言不是已经完成的产物,而是一种正在进行的活动”语言作为文化的符号,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历史上的每一次社触,表现在最敏感的语言要素词汇上就形成大批的一“外来词”。外来词是文化交流的结果,是语言接触的结晶,是异文化的使者。
6.采用部分外文标记字母,如“A字裙”(A-lineskirt)、“BP机”〔beeper(寻呼机)〕、“CT扫描”(computedomography)、“ISO9002国际品质认证”(ISO9002certifi-cation)、“IT人才”(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IP电话“(Internet phone)等等。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可接受性及对汉语的影响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可接受性及对汉语的影响第8卷第1期2007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FujianMedicalUniveristy(SocialScienceEdition)V o1.8tNo.1Mar.2007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可接受性及对汉语的影响黄洪志(福建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福建福州350108)摘要:汉语中的外来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兴起和深入而不断涌现,对汉语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外来词的规范使用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文章试从汉语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词的可接受性入手,分析影响外来词可接受性的因素以及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并提出如何规范使用外来词的一些建议.关键词:外来词;可接受性;因素;影响中图分类号:H3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784(2007)01—0071—04 TheAcceptabilityofEnglishLoanwordsinChineseandTheireffectsonChineseHUANGHong—zhi (ForeignLanguagesDepartmentof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zhou350004,China) Abstract:EnglishloanwordsintheChineselanguagehavegrownrapidlywiththesocial developmentandemergenceofintense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whichhasproducedfin e—normousimpactonChinese.Theregulationofloanworduses,however,hasnotbeensatisfac-tory.Thearticletackledthisveryissuefromtheperspectiveoftheacceptabilityofloanwords byanalyzingthefactorsaffectingtheiracceptability.Itfurtheredintotheimpactsfromthese borrowedwordsonChineseandsuggestedsomerulesinusingthem.Keywords:loanwords;acceptability;factors;effects任何一种活的语言都是动态发展的,尤其在与其他语言的交流中发展.由于国际交流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日益兴起,不同语言问的交流得到了促进,大有蒸蒸日上之势.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交流也随着我国与外界交流的发展日渐活跃,表现之一为汉语中外来词(1oanword)的不断增多.外来词分类总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说,本文采用广义分类方法,即外来词包括音译词,意译词和音义兼译词.外来词对汉语的发展及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应是功不可没.可是其规范使用问题远未得到解决.本文探讨影响汉语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因素及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提出翻译和使用外来词应注意的一些建议.一,影响外来词可接受性的因素范仲英认为译文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指收稿日期:2007—01-26作者简介:黄洪志(1972~),男,讲师,文学硕士.的是译文读者对译文能否完全理解,译文是否明白易懂[I].它是译文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记.若译文的语言完全或绝大部分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那么读者就容易理解掌握译文,它的被接受程度就高,可接受性就好i相反,倘若译文不符合译入语语言规范,译文晦涩难懂,那么,译文的可接受性就差.汉语对来自外国语言的文字的可接受性也有同样的要求.译自别国语言的文字必须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通俗易懂,使汉语读者能够理解掌握文字材料的内容.外来词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能否经受检验,为人们所接受并融入汉语的基本词汇,与其接受性高低有密切的联系.翻译使用外来词必须考虑汉语对它的接受程度.一个外来词的可接受性受语言,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翻译好外来词,使其顺利地一71—第8卷第1期福建医科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融人汉语系统.(一)语言因素汉语文字本质上是象形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有实质差异.汉语中的外来词能否为人们所接受首先必须符合汉字表意的特点,意译是其主要的引入方式.有些英语外来词的翻译曾几经反复,最后才确定一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对应词.其原由是这些最初的译词不符合汉字的表意特征,可接受性差.比如,"telephone"一词早期翻译为"德律风",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中描述因气压分布不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的一些词汇,如"台风","微风"等,令人费解.从其释义可知"telephone"与"风"毫无关系.后来,根据它的意思以及汉语的表意特点,译为"电话",使原词的意义得以再现,为人们理解接受.类似的外来词诸如:"哀的美敦书(ul—timatum)"改译为"最后通牒","德谟克尔西(de—mocracy)"改为"民主","赛因斯(science)"改为"科学"等.这些来自英语的意译词大多根据汉语的语素和组合规则进行合成,其整体意义可以按照字面的意义进行推断.郭鸿杰认为"这是汉语语素单音节的特点使然.因此汉语总是倾向于意译的方法来吸收借词"[2].而且"在近代百年问,引入外来词经历了从音译到意译,又从意译到音译的反复,最终还是意译战胜了音译,成为外来词与汉语融合的主要方式"[3].可见,汉字的表意特征对外来词的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制约作用.其次,在音译词的翻译上,人们总是"飞禽安鸟,水族着鱼",尽量使注音的汉字在指称概念,内容意义或感情色彩上与原词相近,充分发挥汉字形体表意的功能.如"柠檬(1emon)","基因(gene)","奔驰(Benz)","绷带(bandage)","蹦极(bungee)"等.再者,汉语词汇的表意特征还体现在对音译词的改造上.有些外来词保留源词的语音特征,其意思则通过义类语素来体现.例如,"香槟酒"来自"champagne"一词,通过汉语的义类语素"酒"来体现其意思.此类例子还有"高尔夫球(golf)","芭蕾舞(ballet)","吉普车(jeep)","比萨饼(pizza)"等.可见,外来词必须遵从汉字表意的特征,在字面上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它的意思,让人们更容易接受.王化鹏认为"外族语词一旦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便成为汉语词汇的成员.外来词尽管在语音形式或意义内容上与外族语言可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它毕竟已脱离外民族语言词汇系统,从词的形式到内容都向汉民族化靠拢,受着汉语词汇系统的制约,使之完全适应汉语词汇的内部发展规律''[.汉语有很强的表意性,"如果外来词进入汉语时不符合这些汉语言规律,中国人就会采取一种一72一自然的排斥拒绝的态度,尤其是一些地位很不稳定的音译词,如早期的纯音译词,如果不经过汉化改造是很难进人汉语词汇系统的"L5].(二)文化因素"语言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和影响.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受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和影响更为明显.-Cs]英语外来词的可接受性还受到汉语文化因素的影响.首先,外来词反映出译人语文化对其的驯化融合."外来词的存在和发展是语言融合的一种初级形式,它又是文化融合的一种初级形态.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同样在有意无意地按汉民族心理和习惯改造外来词,使之成为符合自己规范的外来词."L5] 有的外来词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有的外来词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甚至销声匿迹,"后者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同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传统的冲突而迁移至外来词,一是由于本族语言文化因素在外来词上反映不足或反映失当-[TJ.外来词必须符合汉字表意特征就是人们要求望文生义的心理反映.其次,外来词的字眼选择是否得当还要得到生活在汉文化中的人们的心理认可.如"黑客"一词来自英语的"hacker".把它音译为"黑客"除了两者读音上相似外,汉语的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汉语的"黑"字使人产生一些贬义,负面的联想.中美撞机事件引发的网络战中,媒体把中方人员称为"红客"而对美方人员则称之为"黑客".其中"红","黑"二字的情感因素与汉语文化是分不开的.又如"AIDS"一词最初有不同的翻译版本,其中"爱滋病"和"艾滋病"最为常见.但是"爱"字为"艾"所替换正是因为"爱"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与"友爱","亲情","爱情"等字眼相联系的.把"爱"与"病"放在一起让人费解,心理上更是难以接受.汉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在医药等专有名词里.很多药品的中文名称都带有"定,宁,灵,康,平"等字眼,如"cloidine/可乐宁(降压药)","cerekinon/舒丽启能(肠胃药)","reser-pine/利血平(抗高血压药)".这些字的选择充分映照出传统文化中的语言禁忌和祈福心理.再者,文化因素对外来词可接受性的约束作用还体现在对外国人姓名的翻译上.汉语中外国人名带有明显的中国味.例如,女性人名的翻译经常含有"丽,珍,宝,妮,娜"等中国女性常用字眼.中国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伦理观念也不知不觉地反映在外国人的姓氏上.例如:"华"盛顿,"马"歇尔,"莫"扎特,"刘"易斯等.另外,有些外来词的翻译受英汉文化习俗差异的影响而加入汉语的.如"晚安"一词来自英语"goodnight".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晚上道别时常黄洪志: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可接受性及对汉语的影响用这一表达方式,特别在睡觉前.而汉语环境中人们在类似情况下一般是叮嘱对方要"慢走"或者"有空再来玩"等,即使在同一空间里也是常用"早点歇息"等词语.所有这些表达方式反映了说话者的强势,以自己的出发点来评判这个交际场合,而西方人对这种强加的意志很不习惯.而"晚安"既能传意,又避免产生不快之感.(三)社会因素语言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其发展变更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外来词是否为人们所认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在与外界交流不畅, 社会发展缓慢,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借自别的语言的词汇可接受性很差,与译人语的磨合时间长, 很难在新的语言内得以生存,很容易被别的词汇所代替.我们经常发现同样是音译词在不同的时代, 命运却大为不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 外来文化蜂拥而至,大量外来词也随之进人汉语. 但是当时社会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外来词缺少生存环境,除了少数沿用至今外,很多外来词经过"汉化"被汉语意译词所取代.例如,"费厄泼莱(fair play)","西门汀(cement)"等一些旧的音译词分别被"公平竞争"和"水泥"所代替.相反,2O世纪8O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外来词又一次纷沓而至.不同的是,这些外来词却充满生命力,迅速地融人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这与当今社会的整体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人,很多外来词有了进人汉语的渠道;科技的进步, 尤其是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也为外来词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帮助;群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也是一个关键的条件.这些条件为外来词的进人并扎下根来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例如"硅谷(siliconval—ley)","因特网(internet)","克隆(clone)","自助餐(buffet)","绿卡(greencard)","快餐(fast food)","丁克家庭(DINK)"等一些新的外来词之所以广为流传皆得益于社会的进步.因此,包括社会发展状况,科技水平,传媒的发展程度以及接受人群的教育素质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影响现代汉语中出现的诸多外来词.可见,外来词可接受性的优劣与社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汉语的象形文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有鲜明的区别:汉字表意重意合,拼音文字是形合.外来词是由于汉语的词汇空缺而存在,难免与汉语有不可避免的冲突.但经过时间的磨合,有的被汉语接受,有的被同化,有的被改造.外来词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外来词对汉语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它们的存在填补了汉语的空白.外来词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拓展了表达空间,增强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其次,外来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语的发展.随着外来词的引进,汉语的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汇增多,表达同一概念的词汇也层出不穷.有些外来词还派生出新的词语.比如, "咖啡(coffee)"指一种饮料,现在人们常把深棕色也称为"咖啡色",更为形象,更容易为人理解.还有一些意义相反的外来词被引人汉语,使汉语的表达空间不断扩大.比如"蓝领阶层(bluecollar)"与"自领阶层(whitecollar)","软着陆(softlanding)" 与"硬着陆(hardlanding)"等.有些音译词经历了语素化过程使原来的汉字增加了新的义项.例如,汉字"吧"是个虚词,用来拟声或者表达语气.英语中的"bar"译为"吧"用来指"具备特定功能或设施的休闲场所".音译词"吧"所具有的意思派生出许多诸如"网吧","书吧","茶吧","陶吧"之类新词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休闲场所,以及这些场所里的一些特有称呼"吧台","吧女",其意思也被收人2001年版《新华字典》,丰富了该字的词性和义项.类似的例子还有"的"字.如:"的士(taxi)"派生出"打的", "的哥"等.再者,有些外来词把相关的西方文化带进了汉语文化.例如汉语读者看到"十字架"一词, 就会联想到与基督教的十字架有关的一些事件及其内涵.又如"橄榄枝"一词把西方文化用其喻指和平的内涵带人汉语.现在这一词的"和平"内涵成为汉语中"橄榄枝"一词的新义项.可见,外来词减少了人们的交流障碍,加深了对别的语言文化的了解,为进一步与外界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外来词对汉语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翟英华认为"尽管外来词使现代汉语的词汇得以发展和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一个外来词对现代汉语都是有用的.语言要发展,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偶然的事故,有些个别的外来词并不能很好的适合于汉语的发展规律,反而会在语言的健康发展中起到反作用,从而影响语言的规范."[8]有些外来词的翻译和使用不当,实际上已经污染了汉语.首先,过时的音译外来词死灰复燃.这些外来词经过使用改造后逐渐"汉化",已经成为汉语词汇中的一部分,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但是在追求新奇,崇洋等心理的作祟下,过时的音译词又卷土重来,造成了语言污染,混淆视听.例如英文的"store"与汉语的"商店"对等,但是要把它音译为"士多店",就令人费解.又如把"E—mail"翻译为"伊妹儿"而不采一73—第8卷第1期福建医科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用汉语对应词"电子邮件"等.其次,有些外来词名不符实且违背了汉字表意的特点.例如英文"shop—ping"与汉语"购物"对等,却有人硬是使用血腥味十足的"血拼".言过其实的还有"秀"字,它是英文"show"的音译,在汉语中是"表演"的意思.有些人宁愿使用"XX秀"也不采用"XX表演",而实际上很多这种"XX秀"是无"秀"可言.又如"talk show"一词有人把它翻译成"脱口秀",顾名思义似乎有"出口成章"的含义.而实际上,它只是英美国家的一种电视节目名称而已,与我国的"对话","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类型相当,节目嘉宾并非人人能言善辩,也不免有语无伦次甚至无言以对等尴尬时刻,况且人们对此类节目性质和形式并非完全陌生,没有必要贴上一个全新的名称,应视具体情况翻译为相应的字眼.再者,"秀"在使用上还存在褒贬不分的现象.一些"秀"词并没有注意"秀"字在汉语中是一个褒义词,而所谓"做秀/作秀""政治秀"却是贬义词.此外,某些音译词的过度使用可能造成潜在的,泛滥的不规范用词.在求新求异,追求时髦等心理作用下,一些音译词可能在"汉化"的过程中具有语素的特征,就会出现一大批隐性的不符合汉语规范的字眼,如"动吧","玩吧","飞吧","走秀","电视秀","模仿秀"等.这些"抢眼"的字,词容易诱发不规范用词的泛滥.可见,毫无甄别地翻译使用外来词很可能带来不合规范的外来词泛滥成灾的后果.三,规范使用外来词的一些建议那么,如何对待外来词?首先,语言使用者应意识到汉字与其他语言文字的不同,不能一味凭"拿来主义"随意引进外来词.其次,应尽量采用意译方法吸收外来词.在汉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充分利用汉字的表意性能,更精心地选择所使用的汉字,着意使所运用的汉字做到音意兼备,力图使它融人汉语的造词和构词的模式,染上民族特点的色泽,使人在语感上觉不出它是一个外来词"[2].黄伯荣,廖序东认为"除了人名,地名,国名以及不用音译就不能准确地表示外来事物的须用音译以外, 应尽量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近民族语言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g]3钮.再者,外来词能找到生存空间是因为汉语中缺乏对等概念.如果汉语中有相当的表达法应尽量不引进,使用"本土"的词语. 如"fans"已有"迷","追星族"这些表达方式无需再滥用"粉丝"一词来赶时髦."滥用外来词有损于语言的纯洁,能用汉语固有的语素组成的词而把意思表达得准确,清楚的,就不用外来词.,,[933s3使用者和一74一传媒有责任保持汉语的纯洁性,注意用词选择,避免选用过于洋化的字眼,造成误导.此外,规范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确定通用形式,以避免相互混淆.对于那些名不符实,容易引起歧义的字服应该加以清理.几年前出现的乱改成语的切肤之痛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最后,对于近些年出现的很多字母型词汇应该区别对待,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其存在.不管字母型词汇"以何种形式出现,在汉语词汇中它的比重仍然很小,无法也不可能改变或替代传统的汉语词汇而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2].应以语言发展规律为前提,合理运用字母化外来词,充分利用其简洁,便利的长处,并积极寻找相应的,简洁的汉语表达形式以便替代它们.综上论述,来自英语的外来词的可接受性(ac- ceptability)受到包括汉字的形体表意特征,汉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外来词才能更好地融人汉语词汇.这些词汇在与汉语的磨合过程中,给汉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汉语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引进外来词汇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应该合理有节制地使用外来词,保持汉语的规范性和纯洁性.也惟有如此,才能更好推动汉语的发展.参考文献:[-13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2]郭鸿杰.从形态学的角度论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对汉语构词法的影响口].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04-108.[3]赵爱武.从外来语引进之三大高峰看其特征[J].语肓与翻译:汉文,2005(1);47.[4]王化鹏.汉语词汇学概要[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0:89.[5]唐贤清,汪哲.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吸收方式的变化及原因[J].中南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1)133—134.[6]张彩霞.汉语外来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探索[J].社科纵横,1997(2):58.[7]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08.[8]翟英华.关于现代汉语外来词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2003(2):55.[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O]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1]罗常培.语育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煽辑:马川建)。
汉语中接受英语外来词的新倾向及其心理透视_金其斌 (1)
只 是觉得 杨振宁 先生说 的“实话” ,给 我们带 来了 关于规
则意识方 面的思考 ,而对该问题思考的 意义 ,远远超 过了看病 这件事本身。 (《南方都市报》 , 2003年 9月 17日 A03)
化 解您的“尖 子生”情结。 (《羊城 晚报》 2003年 9月 17日 B9, 新闻标题 )
制度移植需要配套环境 (同上 , B10,新闻标题 ) 城 市在发 展 ,“造城 运动”此起 彼伏 ,中心 区及 中心西 区、 前海后海、南山商业 文化中心区、龙岗中心区、宝安新城 ,诸如 种种 ,人群的聚居带来商业的“井喷” (《深圳特区报》 , 2003年 9 月 17日 , D8) 上 面 例句 中 的“黑 洞” ( black ho le )、“指 数” ( index )、“透 支” ( ov erdra w )、“意 识” ( co nscio usness)、“移植” ( transplant )、 “井喷” ( blo wo ut)等词 语 ,原本 是天 文学、经 济学、心 理学、生 物学 和采矿 等专业 的外来 术语 ,现在渐 渐被当 作普通 词汇来 用。 可见这类外来词目前在汉语中已经占有了一 席之地。 3. 3 音译的兴起 长 期以来 ,在外来词“意译”和“音译”的论战中 ,“意 译”一 直占着上风。一方面 ,有人指出这是由于对外来词采取音译吸 收 的办法 容易引 起“望文生 义” ,所以与 音译借 词的同 时产生
随着我 国社会、经济 和文化 的发展 以及对 外开放 的进一 步 扩大 ,汉语 中的英语外来词也 在日渐增多。 “入 侵”说 与“文 化接触”论、“净化 汉语”与 “文 化多元 ,丰 富汉 语词汇 ”的争论 此起彼 伏。 因此 ,汉语中 英语外来词语的翻 译 ,便越 来越引起 人们的注意。本文就是对 汉语接受英语外来词的一些新倾向、 新趋势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的一些探讨 。
汉语新词对英语外来词的吸收
汉语新词对英语外来词的吸收
李柽杨
【期刊名称】《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7)004
【摘要】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语外来词借入的方法及其对汉语的影响,依据符号学、跨文化交际学的观点,阐发英语外来词存在流行的理据,旨在探究汉语中英语外来词
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李柽杨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5
【相关文献】
1.论现代汉语对英语外来词的吸收与使用 [J], 王琚敏
2.汉语新词语中字母词的特点考察r——以2006~2013年《汉语新词语》中的字母词为例 [J], 陈婧虹
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汉语新词英译策略分析——以2018年度汉语新词为例 [J], 张美;王荣媛
4.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汉语新词英译策略分析--以2018年度汉语新词为例 [J],
张美; 王荣媛
5.现代汉语新词语历史研究的丰碑——评《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 [J], 谢
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中接受英语外来词的新倾向及其心理透视
汉语中接受英语外来词的新倾向及其心理透视
金其斌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13)001
【摘要】本文探讨了汉语中英语外来词译法的新趋向,即港台译法引入、专业术语进入普通词汇、音译增多、直接引用四种趋势,并就这些变化产生的文化心理进行了剖析.
【总页数】5页(P8-12)
【作者】金其斌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深圳,518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 [J], 巩丹丹
2.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可接受性及对汉语的影响 [J], 黄洪志
3.当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及其民族文化心理透视 [J], 徐宜良
4.浅析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J], 陈景瑞
5.汉语、修纳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对比研究 [J], 李开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借用英语外来词的特点及语用理据PPT教案
Start
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第2页/共17页
内容提要
内 容 提 要
本文主要对媒介传播中英语外来词在现代 汉语中的翻译及翻译方式进行研究,对外 来词的语素 构成及语义语用特征进行分 析,从而对现代汉语词汇发展中,英语外 来词对其演变的规律、内部结构演变机制 以及语用理据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讨论。
第3页/共17页
第13页/共17页
Part.05
结束语
第14页/共17页
结束语
结 束 语
• 双刃剑 • 汉语仍是主流 • 汉语现代性世界性增强 • 语言无法自给自足 • 与时俱进、面向世界
第15页/共17页
谢语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言
谢
学 组 论
文
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讲 解
看
第16页/共17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7页/共17页
这种变化趋势与汉语的本质有很大关系,由于汉语是一种理据性 较强的语言,因此人们在对 外来词语用汉语表达时,通常会选择 表意性较强的汉字进行,尤其重视音意兼备。
2. 语码转换及混用
主要原因:英文单词表达更便捷,所表达的意义比音 译或者意 译更加的准确。
第8页/共17页
Part.03
借用英语外来词的构词特点
关键词
英语外来词
特点
借词方式
语用理据
第4页/共17页
Part.01
现代汉语借用英语外来词汇的方式
第5页/共17页
现代汉语借用英语外来词汇的方式
纯音译 01
谐意音译
02
仿译
04
伴音半译
03
第6页/共1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讯 瘦身 的士 残障 投诉 巴士 香波 迷你 超级市场 互动 运作 共识 泊车
2005年 3月 第 13卷 第 1期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 i '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 a r. 2005 V ol. 13 N o. 1
summit meeting d is co ex press mail par ty fo llo w up
2. 外来词的译法
对外来词的译法 ,历来说法及译法的名称不一。如有人认 为分 4种: A类 为意描、摹译 词 ,如 救护车 ( ambula nce )、装甲 车 ( ar mor ed v ehicle )等 ; B类词为音译 词 ,如 的士 ( ta xi)、巴士 ( bus)等 ; C类 词为 音意 混合 词 ,如巴 士站 ( bus sto p)等 ; D类 词为音意义注词 ,如卡车 ( t ruck)、摩托车 ( mo torcy cle)等 (邹嘉 彦 ,游汝杰 , 2001: 108)。 有人认为 可分为 三种: 音译 ,如迷你 ( mini )、 巴 士 ( bus )、 的 士 ( taxi ) ; 意 译 , 如 博 士 后 ( postdocto ral )、 继 续 工 程 教 育 ( co ntinuing eng ineering education )、热 狗 ( ho t dog ) 等 ; 音 译 加 指 示 类 符 , 如 桑 拿 浴 ( sauna )、汉堡包 ( hamburg er )等 (陈原 , 2003: 121)。 有 人认为 可分为 7类: 英文原词 ,如甲 A、甲 B、卡拉 O K等 ;英文借词 ,如 企 业 ( enterprise) , 国 债 ( na tional debt ) , 市 场 经 济 ( ma rket econom y)、资本 ( capita l)等 ;音译词 ,如托福 ( TO EF L)、迪斯科 ( disco )、 艾 (爱 ) 滋 病 ( A IDS) 等 ; 直 译 词 ,如 第 三 产 业 ( the ter tia ry industry ) 、白领 ( w hite co llar )、软着陆 ( soft landing )、 知 识经济 ( kno w ledge eco no my )、年薪 ( y ea rly salar y )等 ;意译 词 ,如 电脑 ( com puter )、兼 职 ( pa rt-time )、运作 ( o pe ratio n)、回
· 8·
扣 ( co mmissio n, debate)等 ;意 译与 音译 相结 合的 词 ,如快 餐 ( fast fo od)、重组 ( reco nst ruc tio n)、降息 ( cut inte rest)等 ;语 义 受影 响的 词 ,如 赞助 ( sponso r, auspice )、休 闲 ( leisure )、下 岗 ( laid off )等 (魏志成 , 2003: 98)。 学者 们的分类 已经是很细 致 科学了 ,然而语言的发展往往超越了人们给它的种种界定。 如 “ JAV A 语言” (译自 JAV A la ng uage ) ,“按揭 ” (有 人 认为 “按 揭”是外来词 ,源于 英语的 mo r tg ag e, 该词的 后一 半“ ga te”的 发音 与 粤方 言 [ kit ]相 近 ,“揭” 是音 译 , 按是 意 译 ,粤 方 言 的 “ 按”也 有押、抵押的 意思。 商 务印 书馆辞 书研 究中心 , 2003: 4) ,我们就很难将这两个词归入上面的分类。笔 者倾向于接受 陈 原先生的分法 ,认为这种分类比 较清晰明了 ,基本囊括了 汉
三份报纸中发现的这类例子就有: 可以考 虑由政府和社会组织 等成立一个专门的 委员会对
基金 进行监管 ,防 止出现“黑 洞” ,保证基金的每一分 钱都用在 刀刃上。 (《南方都市报》 , 2003年 9月 17日 A02)
就在人们对“眼镜肉店”渐行 淡忘的 时候 , 陆步轩 借助校 友 的大力 支持 ,重操肉 刀的消 息 ,无 疑能助 长老百 姓的“兴趣 指数” , 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成功的前期企划宣传。 (《南方都市 报》 , 2003年 9月 17日 A03)
化 解您的“尖 子生”情结。 (《羊城 晚报》 2003年 9月 17日 B9, 新闻标题 )
制度移植需要配套环境 (同上 , B10,新闻标题 ) 城 市在发 展 ,“造城 运动”此起 彼伏 ,中心 区及 中心西 区、 前海后海、南山商业 文化中心区、龙岗中心区、宝安新城 ,诸如 种种 ,人群的聚居带来商业的“井喷” (《深圳特区报》 , 2003年 9 月 17日 , D8) 上 面 例句 中 的“黑 洞” ( black ho le )、“指 数” ( index )、“透 支” ( ov erdra w )、“意 识” ( co nscio usness)、“移植” ( transplant )、 “井喷” ( blo wo ut)等词 语 ,原本 是天 文学、经 济学、心 理学、生 物学 和采矿 等专业 的外来 术语 ,现在渐 渐被当 作普通 词汇来 用。 可见这类外来词目前在汉语中已经占有了一 席之地。 3. 3 音译的兴起 长 期以来 ,在外来词“意译”和“音译”的论战中 ,“意 译”一 直占着上风。一方面 ,有人指出这是由于对外来词采取音译吸 收 的办法 容易引 起“望文生 义” ,所以与 音译借 词的同 时产生
了一 种抗拒现象 (陈原 , 2003: 105) ;刘禾 先生也认为 这种现象 的原 因可能 是汉语 书写系 统的表 意性 ,因为这 种特性 使汉语 更 适合 于意 译或 借译 ,而不 是根 据 音节 的直 译 (刘 禾: 2002: 49)。 另一方面 ,这是由于自建国以来 ,一直到 20世 纪 70年代 末 ,在意识 形态上推行“左”的路线 ,提倡“意译词”、排斥 “音译 词 ”被有 意无 意地 提高 到了 爱国 主 义的 高度 (邵敬 敏 , 2000: 3)。 然而不容 忽视的 是 ,音译外来 词的数 量却在 近年 逐渐增 加。 原因有如下三点:
特别 需要指 出的是 ,由于 中国老 年人在 其中 年时 期为中 国 社会做 出了“透支”性的 贡献 ,因而社 会对这 些老年 人予以 特别的、追加性的补偿回报… … 。 (《南方都市报》 , 2003年 9月 17日 A02)
只 是觉得 杨振宁 先生说 的“实话” ,给 我们带 来了 关于规
则意识方 面的思考 ,而对该问题思考的 意义 ,远远超 过了看病 这件事本身。 (《南方都市报》 , 2003年 9月 17日 A03)
高峰会议、最高级会议 峰会
迪斯科
的士高
快递
速递
聚会
派对
后续
追踪
3. 2 专业术语进入日常生活 一些 来自哲 学、经济、化学、地质 学等学 科的 外来 专业术 语也渐渐进入了日常词汇。 哲学术语如意识 ( consciousness )、 地质学 术语如 板 块 ( plate )、整 合 ( co nfor mity )、走向 ( st rike )、 断层 ( fa ult )、催化 剂 ( ca ta ly st) ,心 理学 术语如 情结 ( co mplex ) 等 ,它们开始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笔者在 2003年 9月 17日的《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
3. 3. 1港台 的影响
香 港音译 词多一 方面是 由于香 港生活 节奏 快 ,而 音译 直 接、简单 ,意 译则较 为缓慢 ;另一 方面则 与香港 社会长 期处 于 英 语汉语并用的 状态有关 (邹嘉彦、游汝杰 , 2001: 109)。 邹 嘉 彦、游汝杰在《汉语与 华人 社会》一 书中对 来自 英语中 “车”类 词 在使用汉语的五 地 (香港、澳门、台湾、新加 坡、上海 )的译 法 进行了对比 ,发现采用纯音译词的比率由高到低顺序为:
,将在下文详 细讨论。
3. 外来词接受的新倾向
3. 1港台译法的引入 语 言心理和其他文 化心理一样 ,有追求时髦的倾 向 (邹 嘉 彦 ,游汝杰 , 2001: 94)。 因此 ,一些英语外来词的 港台译法近年 来 便纷纷涌向大陆。 很多 外来词在大陆虽然 已经有了固定 的 译 法 ,但随着对 外开放的深入 ,这些词的港台 译法还是经由 东 南沿海向内 地传开 ,与大陆的原译法并存。 如:
1. 外来词的界定
对外来 词历来就有狭义和 广义两种不同的 理解。 狭义上 的外 来词只 是指语 音上借 用的词 汇 ,而 不包括 语义上 借用语 音上不借用的词汇。 例如认为“摩托车”是外来词 ,而“火车”不 是外来 词。 广义上的外来词则既 包括语音上借用也 包括语义 上借用产生的 外来词 ,因 此认 为“摩托车 ”和“火车”都 是外来 词。 从广义 的观点出发就不必考 虑外来词与外语原 词在语音 上是 否相同 或相似 ,这样 做有利 于研究 语言与 文化更 广泛的 关系 (邹嘉彦 ,游汝杰 , 2003: 13)。为了更方便地研究汉语中外 来词的新倾向 ,本文采用外来词的广义定义。
随着我 国社会、经济 和文化 的发展 以及对 外开放 的进一 步 扩大 ,汉语 中的英语外来词也 在日渐增多。 “入 侵”说 与“文 化接触”论、“净化 汉语”与 “文 化多元 ,丰 富汉 语词汇 ”的争论 此起彼 伏。 因此 ,汉语中 英语外来词语的翻 译 ,便越 来越引起 人们的注意。本文就是对 汉语接受英语外来词的一些新倾向、 新趋势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的一些探讨 。
英语外来词
大陆译法
港台译法
info rmation on diet taxi cha lleng ed co mplain b us sha mpo o minisuper ma rket intera ct opera te, o pe ratio n co nsensus pa 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