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胃肠疾病基础
胃肠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肠梗阻超声表现…
♦ 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小肠内径大于
等于3.0cm,结肠内径大于等于5.0cm ♦ 肠粘膜皱襞水肿、增厚 ♦ 肠蠕动异常 ♦ 腹腔积液
胃癌的声像图…
♦ 胃壁局限性或弥漫、不规则性增厚,一
般大于1.0cm(1.5cm),声像图类型有肿块 型、溃疡型、增厚型 ♦ 胃壁层次不清晰,紊乱、中断;病变粘 膜面不清 ♦ 局部蠕动缓慢或消失 ♦ 胃癌转移征象
肠套叠…
♦ 定义:一段肠管套入到相连的肠管腔内
称为肠套叠 ♦ 肠套叠按其病理解剖部位分:1.回结型 ♦ 2.小肠型 3.结结型 ♦ 超声表现
胃肠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病变向内部浸润生长,向胃肠道腔外生 长,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有无 淋巴结转移超声敏感。 ♦ 胃的正常声像图特点… ♦ 胃癌的声像图… ♦ 肠套叠… ♦ 肠梗阻超声表现…
胃的正常声像图特点… 正常胃壁厚3-5mm. 五层结构: ♦ 第一层强回声相当于粘膜层 ♦ 第二层低回声相当于粘膜肌层 ♦ 第三层强回声相当于粘膜下层 ♦ 第四层低回声相当于固有肌层 ♦ 第五层强回声相当于浆膜及浆膜外组织 产生的界面回声
胃超声报告模板
胃超声报告模板
报告患者:
报告编号:
报告日期:
1. 临床基本情况: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主要症状:
主要病史:
2. 检查目的:
明确病灶性质、位置和大小,评估胃部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3. 检查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设备进行胃部超声检查,具体操作技术和仪器要求。
4. 检查结果:
描述胃部的结构和异常改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4.1 胃壁:正常/异常厚度、均匀性;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结构(如息肉、糜烂、溃疡等)。
4.2 胃腔:正常/异常形态、大小;观察到的任何结构(如胆石、异
物等)。
4.3 胃酸反流:描述胃食管反流的程度和表现。
4.4 胰腺:正常/异常大小、形态;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结构(如肿块、囊肿等)。
4.5 肝脏:正常/异常大小、形态;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结构(如肿瘤、脂肪变性等)。
4.6 脾脏:正常/异常大小、形态;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结构(如肿块、脾梗死等)。
4.7 其他:其他在胃部超声检查中观察到的重要结构和异常改变。
5. 结论:
根据本次胃超声检查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如有异常发现,需备注进一步检查建议或诊断意见。
6. 注意事项:
对于报告阅读者的提示或注意事项。
以上是胃超声报告模板的基本内容,具体的报告格式和表述可根据
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在实际填写报告时,请确保准确无误
地将患者的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反映到报告中,同时遵循相关的医学
术语和规范。
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4)观察结肠腔内回声: 硬便为强回声后方伴明显声影,多见于便秘; 稀水样便或粥样便回声多见于肠炎、腹泻、痢疾以及灌肠后; 发酵便为气液便混合形成,常见于结肠梗阻尤其是梗阻时间较长。
(5)结肠周围:淋巴结、结肠系膜、肠脂垂。 (6)结肠位置:有无横结肠下垂、游离盲肠。
17
三、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1)检查前空腹8~12h(胃肠穿孔者除外); (2)胃检查安排在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前进行; (3)结肠检查应在钡灌肠及结肠镜检查前或清洁灌肠后灌入造影剂
1500ml。 (4)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适当充盈膀胱,使膀胱后方的结构显示清晰。 (5)应准备好各种物品,包括造影剂、消毒的杯子、开水等。
5
附:造影剂的使用方法
12
3.小肠超声观察内容
(1)小肠壁的回声:
①肠壁的增厚: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增厚或变薄提示炎症、肿瘤、缺血
改变;
②壁层结构回声:壁层结构有无消失及其连续性可以作为肠道良恶性病
变鉴别诊断征象之一;
③肠黏膜皱襞回声:小肠黏膜皱襞的消失多提示出现肠壁缺血性改变,
小肠黏膜皱襞间距增大常见于肠管明显扩张如肠梗阻时。
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1
主要内容
1
胃肠超声检查基础
2
胃疾病的超声诊断
3 十二指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4
小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5
结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6 胃肠疾病急腹症的超声诊断 2
第一节 胃肠超声检查基础
一、胃肠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二、胃肠超声观察的内容 三、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3
一、胃肠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4
1.检查前准备
14
(5)小肠的蠕动: 肠蠕动亢进:蠕动频率明显增高,多见于肠道炎症性病变或服用泻药; 肠蠕动减少乃至消失:肠麻痹、肠壁僵硬,如麻痹性肠梗阻、弥漫性腹
胃肠超声检查
编辑ppt
16
正常胃肠主要切面的超声图像
十二指肠,充盈状态下多数呈 类似的三角形。
编辑ppt
17
正常胃壁的结构
超声图像上胃壁分为5层结构。 厚度范围为3~5mm(平均值 大多在4.1~4.5mm间)。 胃幽门肌处壁厚不超过6.0 mm ( 新 生 儿 则 小 于 4 . 0 mm)。
1、病变部位胃壁呈弥漫性均匀对称性增厚、肿胀,回声 减低,厚度大于8mm,小于15 mm;粘膜皱襞粗大。单 纯性常以胃窦部改变为主;糜烂性胃炎常累及全胃。
2、增厚胃壁层次清晰,五层结构可辨认,以粘膜层和肌 层增厚肿胀为主,类似蜂窝状改变,粘膜下层强回声带连 续。
3、病变部胃腔相对轻度变小,胃蠕动常减弱。造影剂充
编辑ppt
26
胃溃疡的声像图表现
病变处胃壁呈局限性低回声增厚,厚度常小于15mm,范围小 于50mm。
病变处胃壁粘膜面完整性破坏,在增厚胃壁中央粘膜层破溃、 中断,出现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缺陷性粘膜凹陷,一般口 大底小,底部平坦;表面可附有强回声斑点、斑块回声。
粘膜凹陷不随胃蠕动波而消失,其周缘胃壁呈对称性、均匀 性增厚,以近粘膜凹陷口处最厚,向远处逐渐变薄;胃壁五 层结构(尤其是第三层强回声)除近凹陷处破坏外余均可辨 认。
内窥镜窥检查: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公认的胃肠道疾病 检查的金标准,尤其对胃肠道内细微的病变有很大的诊断 价值,另外还可以在检查时取活检,还可以进行冲洗、止 血等治疗。
编辑ppt
6
胃肠疾病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
胃肠超声检查:是一种无痛、无创、低耗、高效、方便的 检查方法,随着仪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和超声医生诊断水平 的提高,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它和 内窥镜检查相比,除了能观察胃肠道腔内的情况以外,还 能直观全面地观察胃肠道壁内以及壁外的情况,对病灶的 来源、定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缺点是对于胃肠道腔 内的细微病灶显示率偏低,胃肠超声和内窥镜检查取长补 短,各显其能。
消化系统胃肠超声研究进展
05
消化系统胃肠超声研究面临的挑 战与问题
超声成像分辨率和穿透深度的限制
分辨率限制
由于超声波的波长较长,其在组织中 的散射效应导致成像分辨率相对较低 ,难以清晰显示胃肠道壁的细微结构 和病变。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型超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1 2 3
高频超声技术
随着超声探头频率的提高,图像分辨率将进一步 提升,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胃肠黏膜病变和微小 病灶。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重建胃肠腔的三维形态,提 供更直观、全面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病变检 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技术
包括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三维超声等,各具特 点,应用于不同临床场景。
胃肠超声检查方法及操作规范
01
02
03
检查前准备
患者需空腹8小时以上, 停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 ,必要时进行肠道清洁。
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使用凸阵或线阵探头,在 腹部涂抹耦合剂,进行纵 切、横切等多切面扫查。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其在消化系统胃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同时,多 模态超声成像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超声诊断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消化系统胃肠超声研究带来 新的突破和发展机遇。
02
消化系统胃肠超声技术基础
超声成像原理及技术
超声成像原理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 、折射、散射等物理特性,通过 接收和处理回声信号,获得人体 内部结构的图像。
通过评估胃肠组织的硬度变化,弹性成像技术有 助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 据。
胃肠超声ppt课件
充盈法
对于胃部检查,可通过口服或 胃管注入适量造影剂,使胃部 充分充盈,提高超声诊断的准 确性。
压迫法
医生可适当压迫探头对胃肠进 行加压,以减少胃肠内气体和 食物的干扰,提高超声图像质 量。
多切面扫查
通过多切面、多角度扫查,观 察胃肠壁、黏膜、血管等情况 ,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
检查结果解读
禁食产气食物
检查前一天避免进食产气食物 ,如豆类、洋葱等,减少胃肠
道气体干扰。
禁食高纤维食物
检查前2-3天避免进食高纤维 食物,以免影响超声波的穿透
和图像质量。
告知医生病史
向医生提供相关病史,如胃肠 道手术史、溃疡病史等,以便 医生更好地评估和指导检查。
检查方法
腹部扫查
通过高频探头对腹部进行全面 扫查,观察胃肠形态、位置、
肠道疾病的胃肠超声诊断
总结词
注意事项
肠道疾病的胃肠超声诊断是利用超声 波技术对肠道疾病进行检查和诊断的 过程。
在进行肠道疾病的胃肠超声诊断时, 患者需提前做好肠道准备,如清洁灌 肠等,以确保超声波能够清晰地显示 肠道结构。
详细描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对肠道进行扫描, 观察肠道的形态、结构以及是否存在 病变,判断肠道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 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内窥镜
有创检查方式,通过一条细长的镜子 插入胃肠道,直接观察胃肠道内部情 况,还可以进行取样和活检。
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胃肠超声
对于胃肠道肿瘤、炎症、溃疡等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受限于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对于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有 限。
内窥镜
能够直接观察到胃肠道内部情况,对于微小病变和早期癌变的检出率较高,但操作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
胃肠道疾病超声诊断
❖ 近端肠管扩张,蠕动亢进或减退。
小儿肠套叠
急性阑尾炎
阑尾超声解剖
❖ 阑尾为一圆形管状器官,长约5-7cm,直 径0.5-0.7cm。管腔远侧为盲端,近侧与 盲肠肠腔相通。
❖ 阑尾的组织结构可分为粘膜层、粘膜下 层、环肌层、纵肌层及浆膜层。
❖ 阑尾在腹腔内的位置决定于盲肠的部位。 一般位于右侧髂窝内。少数可高达肝下 或低至盆腔内。
❖ 阑尾腔内呈弱回声或无回声,伴点状高回声或强 回声团(粪石),后方伴声影
❖ 阑尾脓肿表现为右下腹混合性回声团,外周有网 膜包围形成的高回声或炎性渗出的片状无回声区
❖ 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时均可伴有局限性积液 和淋巴结肿大
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周围脓肿
大肠癌
❖ 病理 ❖ 肿块型 ❖ 狭窄型 ❖ 溃疡型 ❖ 临床上以混合型多见,但以其中一种类
阑尾的位置
正常阑尾判定标准
❖ 成人正常阑尾超声判定标准:阑尾横断面呈圆 形或椭圆形“靶环征”,纵切面呈管状多层征 (4层),无蠕动,近端连于盲肠,远端为盲 端,直径≤7mm,壁厚≤3mm。
❖ 正常阑尾腔内可无内容物,也可有气体、液体 及粪渣等,加压可致阑尾变形、滑动及腔内容 物移动。
❖ 儿童及青少年正常阑尾平均直径4.1mm(范围 3~7mm。
胃肠道疾病超声
超声解剖
❖ 食管:颈部、胸部、腹部;三 个狭窄
❖ 胃:胃底、胃体、幽门;胃小 弯、胃大弯
❖ 小肠: 十二指肠、 空肠、回肠 ❖ 大肠: 盲肠、阑尾、结肠、直
肠
胃的解剖示意图
超声检查方法
根据体表投影追踪扫查 根据其周围邻居脏器的位置进行判断
食管:颈段、下段 胃:常规筛选检查
胃肠超声
胃肠超声1.检查方法:检查前空腹,检查时口服造影剂。
2.胃溃疡:黏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
临表: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伴反酸、嗳气、食欲不佳。
声像图:1.胃壁局限性增厚呈低回声。
2.粘膜表面凹陷,形态规则,边缘对称,不随蠕动消失。
3.凹陷部胃壁层次模糊,凹底光滑,表面强回声斑,部分溃疡示“强圈征”。
3.胃癌:早期:局限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进展期(中晚期):浸润达肌层获浆膜层。
1. 早期胃癌声像图:胃壁局限性低回声隆起或增厚,边缘毛躁,粘膜面“火山口征”。
2.进展期胃癌声像图:1. 胃壁隆起或增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较低、不均;胃壁层次模糊,结构紊乱、中断,浆膜线不完整。
2. 胃壁隆起范围>5cm厚度>1.5cm,胃腔狭窄,胃蠕动、跳跃减弱消失。
3.分为: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
4.转移。
4.胃壁间质瘤:声像图:1.胃壁局限性肿块,始于肌层。
2. 肿块低回声,边缘清楚,多发于胃体部,多单发,大小在5cm内。
3.按部位可分为:腔内型、腔外型、壁间型。
4.粘膜面可见溃疡凹陷。
5.彩超可见内部血流丰富。
遇到下列情况考虑恶性:1. 肿块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缘毛躁,内部回声不均,可见液化区,部分伴有不规则强回声。
2.粘膜面较大溃疡,形态不规则,与液化区相通,形成假腔。
3.周围淋巴结肿大。
5.胃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声像图:自胃壁粘膜层向胃腔突出,以低中回声为主,内部回声均匀。
2. 肿块形态多样,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表面光滑,大小在1-2cm之间。
3. 肿块基底部狭窄,紧贴胃壁,不随体位变动分离,常呈蒂状,部分呈“豆芽状”或“半球形”回声团。
4. 彩超可见内部血流丰富。
6.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球部,反复发作愈合后形成瘢痕,瘢痕收缩可引起局部畸形和幽门梗阻。
声像图:1. 十二指肠球部形态不规则,球部面积变小。
2. 球部粘膜面出现凹陷,凹陷表面附少量强回声,不同切面呈“强圈征”、“强双点”、“强回声斑”。
05胃肠道疾病超声诊断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 3020.1 0.3011:41:5411 :41:54 October 30, 2020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30 日上午1 1时41 分20.10. 3020.1 0.30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0月30 日星期 五上午1 1时41 分54秒1 1:41:54 20.10.3 0
❖ 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 也称为中、晚期胃癌
1. 早期胃癌
❖ 胃壁局限性低回声隆起或增厚,病变形态 不一,周缘毛糙,病变粘膜面也可呈小火 山口样征象。
❖ 超声诊断早期胃癌较为困难。
2.进展期胃癌
❖ 胃壁异常增厚隆起,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较 低、不均质,病变侵犯肌层或浆膜层,壁层次 破坏,结构紊乱、中断,浆膜线不完整。
界清晰,表面光滑,大小约为1~2cm之间。 ❖ 3.肿块基底部较狭窄,与胃壁紧贴,不随体
位变动而分离,常形成蒂状,部分呈“豆芽状” 或“半球形”回声团。 ❖ 4.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病变内血流丰富。
胃息肉
❖ 箭头示胃窦后 壁两个低回声 肿块
❖ 境界清晰,基 底较窄,与胃 壁紧贴,呈“ 豆芽状”
胃息肉
❖ 2.其粘膜面出现凹陷,凹陷形态尚规整,边缘 对称,不随蠕动变化而消失。
❖ 4.凹陷部胃壁层次模糊,凹底光滑,表面附增 强光斑,部分溃疡可显示“强圈征”。
胃溃疡
❖ 胃体后壁小溃Βιβλιοθήκη 疡❖ 胃壁局限性增 厚,<1.5cm, 粘膜面出现凹 陷
❖ 与上图同一患 者的胃镜检查
❖ 白箭头示小溃 疡
胃癌
❖ 早期胃癌:癌组织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2.胃超声检查和疾病诊断
胃肠超声检查和疾病诊断超声检查显示胃的充盈和排空等变化;胃壁的蠕动、厚度和层次结构;对肿瘤以及其它胃壁增厚性疾病有良好的显示能力,能够提示病变的所在部位和范围,测量病变大小和增厚的程度,了解肿瘤的周围临界及浸润情况。
胃超声检查主要包括:经腹壁胃超声检查、胃充盈超声检查(又称:胃超声造影法)、术中胃超声、内窥镜等腔内超声和胃肿瘤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
第一节胃实用解剖胃stomach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
成人胃的容量约1500ml。
胃除有受纳食物和分泌胃液的作用外,还有内分泌功能。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形态可受体位、体型、年龄、性别和胃的充盈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胃在完全空虚时略呈管状,高度充盈时可呈球囊形。
胃分前、后壁,大、小弯,入、出口。
胃前壁朝向前上方,后壁朝向后下方。
胃小lesser curvature of stomach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度明显折转处,称角切迹angular incisure。
胃大弯greater curvature of stomach大部分凸向左下方。
胃的近端与食管连接处是胃的入口,称贲门cardia。
贲门的左侧,食管末端左缘与胃底所形成的锐角,称贲门切迹cardiac incisure。
胃的远端接续十二指肠处,是胃的出口,称幽门pylorus。
通常将胃分为4部:贲门附近的部分称贲门部cardiac part,界域不明显;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为胃底fundus of stomach临床有时称胃穹窿fornix of stomach,内含吞咽时进入的空气,约50ml,X线胃片可见此气泡,放射学中称胃泡;自胃底向下至角切迹处的中间大部分,称胃体body of stomach;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pyloric part。
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甚明显的浅沟称中间沟,将幽门部分为右侧的幽门管pyloriccanal和左侧的幽门窦pyloric antrum。
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06.12.9)
2、超声内窥镜检测法(EUS)——与纤维胃镜结合。 内镜超声的主要结构即在纤维胃镜前端装有一微型 超声探头,频率7.5MHZ或10MHZ,图象清晰,分辨力高 ,可精细地显示胃壁的各层结构及其厚度。 (1) 鉴别粘膜下肿物的性质,如能精细的区分肌层 内的平滑肌瘤及囊肿等。 (2) 观察胃肠恶性肿瘤浸润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周 围淋巴结和邻近脏器受侵的诊断。 (3) 胃非何杰氏淋巴瘤术前分级、手术的切除性及 追踪观察。 (4) 胃溃疡粘膜下改变的观察和溃疡底部瘢痕形成 的判断。 (5) 消化道壁内外静脉瘤的诊断等。
2、胃癌浸润深度的超声诊断 胃癌只侵犯第1,2层线状回声,为早期胃癌。若第3层 强回声层受胃癌浸润而断裂、表明胃癌已侵入粘膜下层, 为进展期胃癌。 3、胃功能异常: ①胃蠕动波减缓或消失。 ②胃幽门窦部肿瘤可引起幽门梗阻,导致胃排空障碍 和胃潴留。 4、胃癌的转移表现 ①胃癌可通过直接蔓延和血行扩散,转移到肝、脾、 胰腺及卵巢等器官,癌肿浸润腹膜时,出现腹水。 ②癌瘤经淋巴管转移者,可在肝门周围、胰腺旁、 腹部大血管附近有肿大的淋巴结。
三、经腹体表检查的步骤与方法 (一) 检查前的准备 1、检查前一日应进易消化的饮食或晚餐进流质。 2、检查当日禁食,最好安排在晨间完全空腹时检查, 若患者已行钡剂造影,则应待钡剂完全排出后,方可 作超声检查。 3、胃内有大量潴留物影响检查效果时,可予检查前洗 胃。但有时也可利用此潴留物作充填剂,使病变得以 良好显示。 4、肠道检查应嘱受检者排净大便,乙状结肠和直肠检 查应使膀肮良好充盈。 5、准备好拟使用的造影剂与配用的温开水。
(二) 胃肠造影剂的类别与特点 1、为清除胃内气体与粘液的“消泡”剂或“澄清”剂 ——胃B超快速显像剂。 2、观察胃运动功能,使胃充盈后在胃内吴现粒子运动 征的“微粒剂”或“微泡剂”,最早采用的是0.5% 甲基纤维素混悬液,也有采用0.2%碳酸氢钠溶液, 此液呈弱硷性,遇酸后发生反应,释出CO2微泡,形 成散射,由微泡的活动方向,观察其胃的运动状态 。 3 、肠道造影剂多采用 20% 甘露醇溶液、使肠腔内渗透 压明显升高,吸收水分,肠内液体增加,即可显示 肠腔轮廓和腔内病变,但更为理想的肠道专用造影 剂尚有待研制。
超声诊断入门:肠胃疾病的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入门:肠胃疾病的超声检查肠胃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上肠胃疾病的几率更大,男性普遍高于女性。
患上肠胃疾病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极容易导致癌肿。
所以如果一旦患上此病,应该及时就医治疗,并且需要长期进行服用药物,才能得到完全恢复。
胃肠疾病种类较多,但是往往会被人们忽视,当出现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时,人们并未采取合理检查方式,从而导致病情逐渐加重,症状越来越严重。
临床胃肠疾病检查方式较多,包括:内窥镜检查(胃镜、结肠镜、胶囊肠镜),内窥镜超声检查(超声胃镜、超声肠镜、超声腹腔镜),超声检查(CT、MRI、DSA)等。
胃肠超声检查主要适用于急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消化性溃疡、胃肠道癌、胃肠道息肉、胃肠粘膜下肿瘤等。
肠胃疾病超声检查是一种口服法或者灌肠法,其作用主要是消除在肠胃腔内产生的气体、内容物等对超声波打来的干扰,但是却不会影响超声波的穿透,从而改变肠胃超声成像的环境,保证能够顺利进行穿透作用,并将肠胃疾病上出现异常情况清晰传递出来。
利用高分辨力实时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胃肠病情进行检查,如果条件允许者可以使用彩色多普勒仪,这样可以有助于了解便变以及周围血液流通情况。
探头主要包括:经腹部超声检查常选择凸探头,探头频率范围一般在3.5~10.0MHz,手术中常选择频率较高的焦距探头,直肠腔内超声探头频率一般为5.0~10.0MHz,超声引导下穿刺探头频率一般选择3.5~4.0MHz,凸探头较小,这样检查效果较好。
检查方式主要以口服法:检查消化道以及小肠上出现异常情况,注入法:将注射器经过鼻饲管,并将充盈剂注入,这种方法对于呼吸困难者较为适用,灌肠法:适用于大肠充盈超声检查。
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要注意,胃肠超声检查一般在上午,所以需要空腹进行。
胃肠道超声检查应在X线钡造影之前,避免对钡剂造成影响,对于儿童胃肠检查应该在检查前注意使用适当的镇静剂,而对于小儿检查,可以在小儿睡眠中进行。
胃肠超声检查和疾病诊断
引:胃肠超声检查和疾病诊断展望转自:李建国在超声仪器已得到广泛普及的今天,胃肠超声检查在全国各级医院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提高超声医师对胃肠疾病的认识,锻炼此项技术的操作技巧,了解内窥镜、消化道造影和超声检查在胃肠方面的各自特点,将会激励更多的超声专业医师主动地致力于此技术的研究和使用。
今后,超声研究的中心仍然是胃肠肿瘤和胃肠管壁增厚性病变的图像特点分析,胃肠管腔扩张性病变的形态学以及原因的探讨,胃肠肿瘤、血管性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胃肠功能的研究和功能性疾病的诊断。
随着新型仪器的使用和新技术的开发,对许多疾病声像图的研究有必要继续深入,人们对一些胃肠结构(如胃壁)和疾病的形态、功能的认识也有待更新。
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肠粘膜下肿瘤及“外压性病变”等疾病的特异性将会改写临床诊断的程序;在急性阑尾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肠套叠和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诊断中的实用价值也将进一步得到正确评价。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人们已经注意到针对不同回声的病变采用能形成良好对比效果的无回声或有回声的胃肠充盈剂,会使病变显示得更加清晰,有利于疾病的确诊。
继续开发和扩大胃肠充盈剂的使用范围,使用中药等为原料的有回声充盈剂对胃肠运动功能、排空乃至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探索,将促进临床对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诊断胃肠道肿瘤在80年代后期虽然已经有些报道,然而此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推广,解除临床的顾虑和探讨这项技术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是值得开展的研究课题,在结肠癌、肠道恶性淋巴瘤和其他粘膜下肿瘤的诊断上将比内窥镜活检准确,患者承受的痛苦相对较小。
术中超声检查在明确胃肠恶性肿瘤的范围、周围浸润、脏器转移等方面对手术有重要帮助,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此项技术很有必要。
内窥镜超声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成为胃肠疾病(尤其是早期和小肿瘤)不可缺少的确诊手段,在8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有少数大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内窥镜超声会逐渐在更多的医院开展起来。
胃肠造影标准切面
正常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切面一般包括胃底、胃体、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和降结肠等。
1.胃底:胃底位于胃底部,是胃的最下部分。
在进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时,需要将造影剂注入到患者的胃内,在X线下观察胃壁的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胃溃疡、胃息肉等情况。
2.胃体:胃体是指胃的中部,主要由黏膜层、黏膜肌层以及浆膜层组成。
如果患者存在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则可能会导致胃体出现异常情况,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该检查方式明确诊断。
3.幽门:幽门是连接胃与十二指肠的唯一通道,其功能主要是控制食物进入小肠。
如果幽门的功能出现了障碍,则会导致食物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引起腹胀、恶心等症状。
4.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球部是在人体的腹部位置,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具有分泌胰液的作用。
当十二指肠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可以通过该检查来判断病情的具体情况。
5.降结肠:降结肠位于腹部下方,起于横结肠,止于乙状结肠。
如果患者存在便秘、腹泻等不适症状,也可以及时就医,通过该检查方式进行辅助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诊断胃肠疾病基础超声诊断胃肠疾病方法概述胃肠道占据腹腔容积的3/4,构成消化管的绝大部分,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脏器,也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脏器之一。
过去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是X线钡剂造影(口服或灌肠),纤维胃镜检查,因存在各自的缺陷,不能用于广泛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普查和筛选;(略)实时超声诊断仪的临床应用及共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普及,其诊断范围的不断扩大,仪器性能的不断改进,使其成为用于诊断胃肠疾病的一种新的检查手段,胃肠的超声检查可分为经腹壁直接检查、胃肠造影剂充盈检查和内窥镜检查三种方法:一、经腹壁直接检查法七十年代末,许多国内外超声前辈先后用B超诊断仪对胃肠疾病进行扫查,虽然获得一些胃肠疾病的图像表现,但因胃肠腔内气体及内容物的影响,(略)仅能观察到很小部分病变的表现,远远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诊断准确性远远低于X 线钡剂造影和内窥镜检查。
因此产生了超声诊断不适合于胃肠疾病检查的观点。
(略)二、胃肠造影剂充盈检查法(略)三、内窥镜检查法即超声内镜(EUS)(略)属于腔内超声之一。
它结合了内镜和超声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
(略)但因其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有一定创伤,仅限于一些大医院开展,远不能普及。
胃的生理胃具有运动和分泌二大功能,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
从生理观点看,胃可以分为近端胃和远端胃。
近端胃相当于胃的垂直部分,有接纳、储藏食物和分泌胃酸和功能;远端胃包括胃的水平部分,能分泌碱性胃液,同时将所进食物磨碎,与胃液混合搅拌,形成食糜,达到初步消化的作用,并逐步分次地自幽门排出进入十二指肠。
一、胃的运动胃在非消化期只有一定的紧张性而无明显运动。
进入消化期后才出现明显的运动。
一般胃底和胃体上部运动较弱,胃体下部和幽门部运动较强。
其形式有三种:(一)容受性扩张胃内无食物时,胃的容积较小(约0.5升),胃内压也较低。
进食后胃的容积迅速增大至1-3升,而胃内压却上升不高。
胃的容积扩大,而胃内压升高不大称为容受性扩张,它的生理意义是胃容量相应地增大以完成容纳和贮存食物的功能,同时胃内压基本保持不变,这就防止了食糜过早地排入十二指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充分消化。
在利用胃腔充盈法超声检查胃时,可清晰地观察到服造影剂时胃腔的容受性扩张。
(二)紧张性收缩胃充盈后,紧张性收缩逐渐恢复并加强,促使胃液渗入食物内部,有助于化学消化。
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力,使食物不断向幽门方向移动,加速胃内容物的排出。
此外,还可保持胃的正常形状和位置,不致出现胃下垂。
(三)蠕动食物入胃约5分钟,胃即开始蠕动。
蠕动波从胃中部(胃体)开始,逐渐向幽门方向传播。
其频率为每分钟3次左右,一个蠕动波需1分钟到达幽门,但有些波未到达幽就即行消失。
因此,在超声图像上一个切面中可同时看到2-3个蠕动波。
胃蠕动的生理作用是:⑴促进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⑵推进食糜从胃体向幽门方向移动;⑶研磨固体食物并控制它向十二指肠排出。
胃蠕动特点:蠕动波初起时,波幅较小,在向幽门传播过程中,波幅的深度和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加,当到达胃窦而接近幽门时,收缩力加强,波幅加大,传播的速度也加快(图1-14A)。
此时幽门开放,但腔很狭小,只有约5毫升的食糜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而固体食物不能通过仍保留在胃窦内进行研磨(图1-14B)。
固体食物只有通过多次这样来回的推进和后退,与胃液充分混合和反复研磨变成直径为0.1-0.5mm的颗粒时,才能随同液体一起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
胃蠕动的这些特点,在应用充盈法胃超声图像上均可清晰显示,因此必须充分了解胃蠕动的特点。
二、胃的分泌胃液由壁细胞成分和非壁细胞成分组成。
壁细胞分泌盐酸,构成胃液和主要成分;而非壁组织成分几乎相当于细胞外液,钠是主要离子,呈碱性。
胃液的酸度取决于上述二种成分的配合比例,并和分泌速度、胃粘膜血流流速有关。
正常空腹时胃液约20-30毫升,无色澄清,PH0.9-1.5。
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胃液为1500-2500毫升。
胃的解剖和生理一、胃的解剖胃是消化道中最大的部分,其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具有容纳和搅拌食物、分泌胃液及内分泌等功能。
一般正常成人胃的容积约为1000-3000ml。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1、胃的形态胃的形态、大小变化较大,常因人而异、与性别、年龄、体型等有关,亦与体位、呼吸、腹肌张力,胃的盈虚以及毗邻脏器的盈虚等关联。
胃中度充盈时呈袋状,空虚时呈管状。
一般胃有两壁、两口和两缘(图1-4)。
两壁即前壁和后壁;胃的入口称贲门,与食管下段相接,位置较固定,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球部相沟通;幽门的浆膜下有环行的幽门前静脉,为手术中确定的幽门标志;两缘是上下两缘,其上缘较短,凹向右上方,称胃小弯,胃小弯的最低处向右转成角,形成角切迹,是胃体和胃窦的分界标志;其下缘较长,凸向左下方,叫胃大弯。
胃小弯的长度仅为大弯的1/3。
2、胃的分部胃按其解剖部位或分为下四部(图1-4):1、贲门部是指贲门附近区域,但界限不明确,其上接腹段食管,其范围常以贲门口为中心的20mm半径内的环形区域。
2、胃底部指贲门口水平线以上大弯的圆顶形膨出部分,临床称为胃宆。
3、胃体部是胃的主体部分,约占全胃的2/3,介于贲门与胃底之间,上界为贲门及胃底下缘,下界是胃角。
4、幽门部临床常称为胃窦部,位于角切迹至幽门之间,借胃大弯的中间沟,在分为左侧膨大的幽门窦和右侧呈管状的幽门两部。
幽门窦与胃体相连;幽门管下接十二指肠球部,相接处称幽门口或幽门环,含较厚的括约肌。
在超声图像上幽门窦和幽门管无明显界线。
胃的位置和毗邻1、胃的位置胃的位置随体型、体位和胃充盈程度不同而变化。
在中等充盈的情况下,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约4/5在中线的左侧,1/5在中线的右侧。
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右侧。
胃的贲门位置较固定,其余部分移动较大。
矮胖型者的胃位置高,瘦长型者则较低。
卧位时胃位置多上移,立位时胃大弯可低达髂嵴平面或更低。
2、胃的毗邻胃贲门部前方是左肝外叶脏面,后方为腹主动脉和脊柱左侧缘;胃底部上方邻近左膈肌,外后方与脾脏相贴;胃前壁的右侧面与肝左叶相邻,左侧面与膈相邻,其余部分游离,在胃充盈时与腹前壁直接相贴;胃后壁邻近膈、左肾上腺、左肾上半部、胰腺、横结肠、脾和腹膜后大血管等脏器;胃窦部右侧面与胆囊、肝门部、肝左叶相邻,左侧面后下方隔小网膜囊与胰头、横结肠、腹膜血管等相邻,这些器官共同构成所谓的胃床(图1-5)。
胃的毗邻关系在胃超声检查中至关重要,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毗邻关系,才能在实际工作时,一方面可通过胃与其毗邻脏器的关系,帮助判断胃部病变及定位;另一方面可通过“胃超声窗”的作用,清晰显示胃毗邻器官的病变,尤其对胰腺和腹膜后淋巴结的病变能非常清晰显示,有利于及时明确地判断这些脏器有无病变。
胃的分型在服钡剂以后,行立位X线检查时,胃的形状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图1-6):(一)角型胃肌紧张力高,胃的位置较高,全胃几乎居横位,角切迹不明显,胃下缘在脐以上,角型胃多见于小儿及矮胖体型者。
(二)钩型胃肌紧张力中等,胃底、胃体斜向可下可较垂直,胃下缘约与髂嵴水平线同高,胃底、胃体及幽门部各部宽度几乎一致,角切迹较明显。
此型多见于适中体形,是胃常见的类型。
(三)长型胃肌紧张力低,胃底、胃体几乎垂直,胃下缘低于髂嵴水平,整个胃的位置均在脊柱的左侧,角切迹呈锐角。
此型多见于瘦长体形者。
(四)瀑布型胃底弯向胃体的上后方,胃泡较大,胃体细小,在胃底和胃体可见两个液面,胃下缘多在脐部以上或平脐。
了解胃的分型,可帮助指导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全面地把胃的整个形态完整地显示出来,不至于出现遗漏。
四、胃壁的组织结构胃壁自外向内依次由浆膜层、肌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四层结构组成(图1-7)。
粘膜层由表面上皮、固有层(含腺体)和粘膜肌层组成。
粘膜肌层内主要分布平滑肌纤维;粘膜下层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织;胃肌层较发达,伸缩性大,由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组成(图1-8);浆膜层主动由覆盖在胃表面的脏层腹膜构成。
在胃壁结构中最厚的是粘膜层与肌层,其次是粘膜下层。
胃壁的组织结构均能在超声图像上清晰显示,尤其是粘膜下层和肌层非常清晰。
五、胃粘膜皱襞胃空虚或半充盈时,粘膜层形成很多不规皱襞(图1-9);当胃腔充盈时,多数皱襞展平或变低。
正常贲门部的粘膜皱襞呈放射状排列,向贲门口集中,以纵行皱襞为主,较粗大,具有防止食物返流入食管的作用。
胃底部的粘膜皱襞呈网状,排列错综复杂,当胃腔显著充盈时,其皱襞可消失。
胃体部的皱襞与胃长轴平行,并向幽门部延伸,前后壁的皱襞分布不规则,可因胃腔充盈而消失;胃体大弯侧粘膜粗而多,分布蜿蜒曲折;胃小弯侧有4-5条纵行粘膜皱襞,与胃小弯走向一致,因皱襞内有斜行平滑肌,胃充盈时并不消失;此处的胃腔是胃内容物的主要通道,称为胃道或胃路(图1-9),是腐性损伤的常见部位,也是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好发部位。
胃窦部粘膜皱襞也是纵行排列,胃腔充盈时即可消失。
在幽门括约肌表面,因粘膜覆盖形成环状皱襞,称幽门瓣(图1-9),它有控制胃内容物排空速度,阻止十二指肠内容物进入胃腔内作用。
胃粘膜皱襞的改变是胃疾病最常见的特征之一,必须充分了解其分布及走行特点。
六、胃的血管(略)七、胃的淋巴引流胃淋巴毛细管在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广泛分布成网,再经浆膜引流到胃周围淋巴结,然后沿胃的几根主要动脉旁的淋巴管上行,最后都汇集到腹腔淋巴结。
由于胃的淋巴管间吻合支极为丰富,任何一部分胃的病变,最终可以累及所有淋巴结。
但一般说来,胃的淋巴结可以为四组,大致和胃动脉分布相似(图1-13)1、胃左、右淋巴结排列在胃左、右血管周围,引流胃小弯处上胃前、后壁淋巴。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分部在在胃网膜左、右动脉周围,引流胃大弯处上胃前、后壁淋巴。
3、胃贲门淋巴结位于贲门附近,引流贲门部淋巴4、幽门上、下淋巴结位于幽门上、下方收集胃幽门部、胰头、十二指肠上部及胃网膜右淋巴结等的淋巴。
5、脾门淋巴结位于脾门附近,收集胃底和胃网膜左淋巴结的淋巴。
上述淋巴结输出管直接或间接地注入腹腔淋巴结,另外胃的淋巴结与腹段食管和十二指肠的淋巴管交通。
胃的淋巴引流,对胃癌转移有重要意义,在胃超声检查时,必须充分了解胃淋巴引流特点,可帮助提高超声诊断胃癌的诊断准确性及估计其预后。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法二、胃肠造影剂的类型、显像原理及效果正常空腹时胃肠道一般呈收缩状态,胃肠腔内含有较多的气体、液体、胃肠分泌的黏液及内容物,直接用B超观察胃肠壁的结构、形态和小病变十分困难,干扰明显,故在早期超声应用于临床时认为不能适用于诊断胃肠疾病。
为克服这一弊端,从七十年代开始至今,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已研制出多种利用造影剂充盈胃腔以达到显示胃壁结构的方法用来诊断胃肠疾病,(略)根据使用的造影剂在胃肠腔内产生的成像效果,目前可将造影剂分为三种类型(图2-1,2- 2. 2-3)(一)均匀无回声型:是指充盈胃腔后声像图上产生均匀的液态无回声界面(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