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治疗咳嗽临证体会

合集下载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体会
21 0 0年 5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 a o m  ̄ o hn s e peSHe h Scl u J fC iee P o l at
M a 2 0 y. 01
第2卷 2
下半月
第 1 期 0
V0 . 2 S 1 2 HM No 1 .0
【 中医与 中西医结合 】
止 嗽 散 加 减 治 疗 慢 性 咳 嗽 临 床 体 会
能失常 而引起 。《 内经 ・ 咳论》 “ 毛者 , :皮 肺之 合也 , 毛先受 皮 邪气 , 邪气 以从其 合也 。其寒饮 食入 胃 , 从肺 脉上至 于肺则 肺寒 , 肺寒则外 内合 邪因而客 之 , 则为肺 咳” “ ;五脏六 腑皆令
人 咳, 非独肺也 。慢性 咳嗽属 中 医“ 咳” “ 嗽” “ 固性 ” 久 、久 、顽
参考文献
[ ] 耿凌 云, 1 陈慧 中. 童慢性 咳嗽 的病 因和诊 断 [ ] 中国 医刊, 儿 J.
2 0 ,3 4 : 1 0 8 4 ( )2 .
2 g玉竹 1 g兼有气滞血瘀 者加丹 参 l 0, 0; 0~2 g桃仁 1 g 0, 0,
苏叶 1g 0 。每 日 1 剂水煎取 4 0~6 0 分 3次服用 , 0 0 m1 儿童剂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 门诊 患者 8 例 , 中 , 4 1 其 男 5例 , 3 女 6
例, 男女之比为 12 : , 龄 4—7 .5 1 年 6岁 ; 程 8周 ~15年。 病 .
诊断标准参照《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 》所有患者均
符合 以下条件 : 诊时 的主要症状 , 有痰或无痰 。③不伴有 咯血 、 暖气 、 酸等 泛
临床痊愈 4 , 5例 显效 2 例 , 1 有效 1 例 。 5

加味止嗽散临证运用心得

加味止嗽散临证运用心得

诊。患者咳嗽半年余 ,伴气促一月余加重 两天入我 院求治 。
证见咳嗽痰多 色 白而 粘 ,头晕 ,胸 闷气促 ,纳 差 ,二 便 尚 可 ,舌质淡 ,苔 白稍厚 腻 ,脉 细滑 。辨 证 属肺 脾气 虚 ,痰
咳,调和诸药 为佐使 药 。诸 药合 用 ,使 肺气 顺 畅 ,邪散 痰 消 ,诸证 自愈 。正 如 《 医学 心悟 》 谓之 日 : “ 本方 温润 和
皮 、甘草炒 。用法 :共为末 ,每服三钱 ,开水 调下 ,食后 ,
临卧服 。初感 风寒 ,生 姜汤 调下 。功效 止 咳化痰 ,疏风 宣
加味止嗽散方药组 成 :紫菀 1 2 g 、百部 1 0 g 、桔梗 1 2 g 、
荆芥 1 0 g 、白前 l O g 、杏仁 9 g 、川 I 贝9 g 、陈皮 1 0 g 、甘 草 6 g , 每 日一剂 煎两次 分服 。随证加 减 :风寒 加麻 黄 、桂 枝 、苏 叶 、生姜 ;风热加 桑叶、菊花 、连翘 、薄荷 ;风 燥加沙参 、 玉竹 、枇杷 叶 ;风痰 、热 痰加 胆 南 星、天竺 黄 、黄 芩 、瓜 蒌仁 ;湿盛加半夏 、茯苓 、化橘 红 ;久 咳肺 虚 加黄 芪 、太
,、 ● ● , _ ●●- ; - , :,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e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E x p e ie r n c e Co mmu n i c a t e
两天后即咳 嗽 ,咳痰 ,鼻 流清涕 ,当即到本 地 乡村 医生处
治 疗 ,经 四天 西 药 治 疗 未 见 明 显 好 转 ,遂 入 我 院 要 求 服 用

止嗽散临床运用体会

止嗽散临床运用体会
.--—

5 4. . . — —
湖北 中医杂志 2 0 1 5年 0 4月第 3 7卷第 0 4期
止 嗽 散 临 床 运 用 体 会
高 智
( 湖北省 汉 川市 中医 院呼吸 内科 , 湖北 汉川 4 3 1 6 0 0 )
关键词 : 止嗽散 ; 辨证 加 减 : 临床应 用
中图分类号 : R 2 5 6 . 1 1
姜苏止嗽散 : 止嗽 散加生 姜 、 苏 叶。功 能疏 风散寒 , 宣 通肺 气 。用治外感 风寒 、 肺失宣畅, 证 见咳痰清稀 , 鼻 塞身重 , 或恶寒 发热 , 舌淡苔薄 白, 脉浮等。 银翘 止咳散 : 止嗽散去陈皮 , 加银花 、 连翘、 牛蒡 子 、 鱼 腥草。 功能疏风清热 , 宣肺止咳 。用治外感风 热, 肺气不宣 , 证见 咳嗽 、 痰粘 或色黄 , 咯吐不爽 , 2 1 I 干, 发热 , 汗 出, 舌苔薄黄 , 脉浮数。
苏止嗽散” 。
频痰粘 , 时或痰中带血 , 咳引胸痛 。 口渴 心烦 , 大便 三 日未行 , 舌 红苔黄稍厚 , 脉滑数 。辨证 为火 热咳 嗽。治法 : 清 肺泻火 , 宁嗽
止咳。三黄止 咳散加减 : 桔硬 、 黄连 、 大黄 ( 后下) 、 甘 草各 l O g , 百 部、 黄芩 、 车前子 、 瓜壳 、 紫菀 各 1 5 g , 鱼腥草 3 0 g 。 2剂后 , 每 日泻灼热清稀大便约 3— 4次 , 咳呛减。但仍发热 ( T 3 8  ̄ C) 汗出 , 咳引胸痛 , 痰 中带血 , 心烦 口渴 , 舌红苔黄而 干 , 脉 细数 。此火热灼肺 , 阴津大伤 。治宜 清肺泻 火 , 养 阴保 津。前方
咳嗽 , 须加入三黄 辈泻 火之 剂 , 方克 有济 。现代 医学大叶 肺 炎,

止嗽散加减治久咳之临床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久咳之临床体会

月余 , 诸症悉平 。随访一年 , 咳喘及荨麻疹均未发作。 按: 此患脾 肾阳虚 , 肺气不足 , 卫气不 固 , 机体免疫力 低下 , 易 刘某 , 女性 , 3 l 岁, 自诉一月前汗出当风 , 咽痛咳嗽, 输液治疗 患过敏性疾病 。方中麻黄 荆芥 防风解 表祛风寒 , 桔梗 白前 3 天, 病 情缓解 , 唯 留咳嗽不止 , 近 日加重 3 天, 干 咳无 痰 , 咽痒 咽 桔 红 杏仁 半夏 百部化痰 止咳平 喘 , 四神 固肾止泻 , 后期 以 痛, 咳嗽以夜 间为重 , 微恶风寒 , 二便 调 , 舌红苔薄 白 , 脉细滑数 。 生脉饮 , 理 中丸 , 补 中益气 丸等补肺气温脾 肾, 提高免疫力 , 过敏 方用荆芥 l O g 麻 黄6 g 杏仁 1 0 g 白前 1 5 g 前胡1 5 g 紫苑 1 5 g 性疾病 自然远之 。 款冬花 1 5 g 双花 1 5 g 连翘 1 5 g 桔 红1 5 g 百部 1 5 g 黄芩 止嗽散止咳化痰 , 宣肺疏表 , 善 治新久咳嗽 , 以咽痒 咳嗽 , 咳 1 0 g 蝉蜕1 0 g 僵蚕 1 0 g 桔梗 1 0 g 甘草 1 0 g 。五剂后 咳嗽大减 , 咽时 痰不爽 , 微恶风寒为辩证要点。风痰 为患, 伏邪于肺 卫 , 肺气宣发 有干痒, 再五剂咳止。嘱其饮食清淡 , 随访2 月未见复发。 肃降失常 , 则咳嗽缠绵 日 久难愈 , 导致久咳 , 临床颇 为多见。止嗽 按: 该 咽炎病例 为典 型的外束风寒 , 内有郁热 , 肺气不宣 。以 散加减治疗得 当疗效立竿 见影 , 原方 中紫苑 百部为君 , 止 咳化 荆芥 麻黄疏散积久 之风寒余邪 ,杏仁 桔梗 甘草利肺止咳 , 痰, 桔梗开宣肺气 , 白前长于降气化痰 , 两药协同 , 一宣一降 , 以复 紫苑 冬花 桔红 百部化痰止 咳, 白前 前胡降气祛痰 , 双花 肺气之宣降 , 增 强君药止 咳化痰之力 , 为 臣药 。荆芥辛而微温 , 疏 连翘 黄芩 清人 肺之郁热 , 蝉蜕 僵 蚕去咽痒 , 诸药合用 外趋风 风解表 , 以祛在表之余邪 , 陈皮理气化痰 , 均为佐 药。甘 草调 和诸 寒, 内化痰清热 , 肺气 开宣 , 故而疗效立现。 药, 合桔梗又有利 咽止 咳之功 , 是为佐使之用 , 综观全方 , 药虽七 2 气 管 炎 味, 量极轻微 , 具有温而不燥 , 润而不腻 , 散寒不助热 , 解 表不伤正 患者李 某 , 男性 , 4 7 岁, 2 月前感 冒 , 咳嗽不止 , x 光片 提示双 的特点。肺气 清扬 , 非轻不举 , 以祛风之药开宣肺气 , 配陈皮桔梗 肺纹理略有增粗 , 诊为气管炎。晨起即咳 , 恶风寒 , 痰多色 白清稀 等化久郁 之痰 , 内忧外患得 以清除 , 则咳嗽可安 。 有泡沫 , 气短胸 闷 , 咳甚时痛 , 纳差 , 大便溏 而不 爽 , 小便清长 , 舌 参考文献: 淡胖苔 白略厚 , 脉沉弦而滑。 多位中医予 以治疗不果 , 视方 药以二 [ 1 l i  ̄建伟 . , 李冀主编 . 全 国高等 中医药院校教 材[ M】 . 方剂 学( 案例 陈类 、 苇茎类 为多 , 笔者用止 嗽散合小 青龙加减 : 荆芥 l O g 麻 黄 版) , 第一版, 2 0 0 7 : 2 6 3 - 2 6 4 . l O g 紫苑 1 5 g -  ̄部 1 5 g 桔 ̄ I 1 5 g 桔梗l O g 细辛3 g 丝瓜 络 l O g 半夏 1 5 g 杏 【 2 ] 汪达成. 治久咳之我见/ 卢祥之等编著 【 M】 . 现代名 医名 家经方 简 仁l O g ] f I 贝l O g l  ̄前 1 5 g 前胡 1 5 g 甘草 l O g 干姜 1 0 g 。服用7 剂 咳嗽痰 药, 第一版。 2 0 0 6 . 1 : 1 4 5 . 唾胸痛明显好转 , 二便调 , 加牛子t O g t l a 药3 0 馥E 服7 剂, 咳止 。

止嗽散临床应用心得体会

止嗽散临床应用心得体会

止嗽散临床应用心得体会止嗽散临床应用心得体会俞美谷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7月第6卷第14期咳嗽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病症。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主要病机),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主症)的一种肺系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一般通称咳嗽。

1止嗽散的临床应用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原方组成如下:炒桔梗、荆芥、蒸紫菀、蒸百部、蒸白前各二斤,陈皮(去白)一斤、炒甘草十二两。

用法: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睡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

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等。

现代常用药物剂量为:紫菀15g,百部12g,白前12g,桔梗15g,荆芥10g,陈皮15g,甘草6g。

作汤剂,水煎服。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辨证论治,运用加、减、裁、采、穿、合、化等七种方法对止嗽散灵活使用,治疗各种类型的咳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1对于外感风寒咳嗽伴发热恶寒,咳声重浊,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者,加用防风、杏仁、羌活等疏风解表散邪止咳。

1.2对于外感风热咳嗽伴身热咽痛,咳声音哑、咳嗽频剧,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者,去陈皮、紫菀,加用桑叶、薄荷、菊花等轻清止咳。

1.3对于咳而兼喘者加用炙麻黄、杏仁、地龙等宣肺止咳平喘。

1.4对于风燥伤肺干咳,连声做呛,无痰或痰少难吐,舌质红,苔干燥,脉浮数者,可去荆芥和陈皮,与桑杏汤合用。

1.5对于痰湿雍肺咳嗽伴有咯痰,痰液为白色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的可加用半夏,茯苓化痰止咳,加用生姜,大枣和胃去湿;还可与三子养亲汤合用。

1.6对于肺胃阴虚久咳无痰或痰少难咳者,可去陈皮,加用瓜蒌、贝母、杏仁、沙参、麦冬、百合滋阴润燥止咳。

1.7对于肺热咳嗽伴有咯痰色黄,咯吐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的患者,可加用黄苓、前胡、桑白皮、知母、石苇等清热化痰止咳。

?屈杰:论“止咳专方”止嗽散

?屈杰:论“止咳专方”止嗽散

屈杰:论“止咳专方”止嗽散清代著名医学家程钟龄,勤学善悟,以佛理通达医理,对于中医学贡献颇多,其所创立的止嗽散、消瘰丸、月华丸、生铁落饮等是疗效比较可靠的实用方剂,200多年来,深受医家好评。

本期,我想和各位同道简单分享一下本人对止嗽散的体会。

一、止嗽散创立的背景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已经建立了外感咳嗽的辨证论治体系,《金匮要略》设专篇讨论咳嗽上气病。

但是仲景所创立的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麻黄汤等用药以辛温发散为主,辨证得当,效如桴鼓,用之不当,病情加重。

这是因为《伤寒杂病论》旳立论背景以寒邪损伤阳气,阳虚气化失司,寒饮犯肺,痰阻气滞,肺失宣降为主,自然用药霸道了一些。

总的来说,仲景用药的配伍十分精妙。

止咳平喘,不离麻黄、杏仁、半夏,化饮不离干姜、细辛、五味子,清热不离石膏,保脾胃功能不离生姜、大枣、甘草,配伍法度还是很严谨。

但是中医学发展到宋代之后,部分医家认为“古今气运不轨”,另一方面,也有医家对于使用仲景方剂出现畏惧,甚至不自信情绪,认为“麻桂之剂,为虎狼之药”,过分担忧经方的副作用。

这些是非过错,暂且不论,这样的现象古今都有,现在也有临床上从来不用麻桂之剂的医生。

这些是学术理念和用药习惯的问题,无可厚非。

仲景治疗外感咳嗽的思想和用药对于后代影响较大。

后世的三拗汤、华盖散都可以看到经方的思路。

但是“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临床上有些咳嗽,用经方可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常见的“风咳”不少患者感受风邪后,出现长时间的干咳少痰,感冒症状轻,甚至没有,咳嗽重,长期不解,辛温发散自然不适合。

针对这种情况,清代医家程钟龄,苦思多年,创立了止嗽散。

二、止嗽散的理论依据和组方特色《医学心悟》认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风寒署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大概意思就是说,引起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多种,不要一味止咳,而应该审因论治。

所以程氏把止嗽散作为各种咳嗽的基础方灵活加减,应用自如。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两点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两点体会
著 疗效 , 然 而 由于各种 加减 方法不 同 , 其疗效 差 异性也 较大, 给 临床 应用 带 来 不 少 困惑 。本 人 结 合 自己临床 中治疗 咳嗽 病人 的病 例 情 况 , 总 结 了在 本 方 加 减 上 的
之食物 。小 儿咳嗽除剂 量酌情减少 之外 , 在 用药 上更 要
1 中医对 慢性 咳嗽 的认识 咳嗽是 肺 系疾病 的一种 , 其 病机 总属肺 失 宣降 , 肺
气 上逆 。 《 黄帝 内经 》 之《 素问・ 咳论篇 》 日: “ 五脏 六腑
皆令人 咳 , 非 独肺 也 ” , 在肺主咳外 , 又 从 整 体 观念 上
觉效果 不 明显 中断 治疗。 经 同学介 绍请余诊 治。余 观

3 5 4。
光 明 中医 2 0 1 5年 2月 第 3 0卷 第 2期
C J G MC M F e b r u a r y 2 0 1 5 . V o l 3 0 . 2
止 嗽散 加 减 治 疗 慢 性 咳嗽 的两 点体 会
申 宇玲 张 三 印
摘要: 止嗽散是清代名医程钟龄 自 创之名方, 主治外感咳嗽。笔者认为只要始终把 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作为临床用药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处方上, 只要辨证准确, 针对病因病机进行灵活而适 当的加减, 止嗽散治疗新久咳嗽都会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
伤而不 清也 ; 嗽是 无声 而有 痰 , 脾湿动 而 为痰也 。咳嗽
谓 有痰 而 有 声 , 盖 因伤 于肺气 动 于 脾湿 , 咳 而 为 嗽
大便 细条 质软 。舌 淡 苔 薄 , 脉沉 细, 尤 以右 寸 关 脉 为
甚。诊 断 : 咳嗽 ; 辨证 : 肺脾 气虚; 治 则: 培 土 生金 ; 处 方: 止 嗽散 合参 苓 白术散加 减 , 方如 下 : 百部 5 0 g , 紫菀 2 0 g , 陈皮 1 5 g , 桔梗 1 5 g , 白前 1 5 g , 苦杏仁 l 0 g , 荆芥 l 2 g , 党参 2 0 g , 白术 2 0 g , 怀 山药 2 0 g , 薏苡仁 1 5 g , 大

止嗽散加减医治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医治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医治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关键词】咳嗽;止嗽散;中药配方颗粒慢性顽固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患者要紧临床表现为咽痒,干咳阵作,无痰或咳甚仅有少量粘痰,咳甚时伴气急,且经久难愈,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常因花粉、尘螨、化学刺激物、烟雾、活动、情绪刺激、闻及异味气体而使病症加重。

因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因此备受呼吸科医生重视。

止嗽散出自清朝名医程国彭之《医学心悟》,全方由“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组成,原服用方式是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钱,温开水调下。

按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解决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笔者经常使用原方比例,选用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所产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冲服医治慢性顽固性咳嗽,其效尚佳。

现将点滴收成介绍如下,与同行切磋。

1 对病因病机的熟悉慢性顽固性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围,多由于六淫外邪侵犯肺系,致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

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呼之那么虚,吸之那么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那么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医学心悟》亦指出:“肺体属金,譬假设钟然,钟非叩不能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那么鸣。

”在临床实践中观看到,绝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季节转变、气温骤然改变的时候,如假设现在患者恰逢正气不足,必正不胜邪而骤然发病,如医治不够及时准确,那么必然迁延不愈。

由此可知,本病病因为外感六淫,而病机那么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 止嗽散的加减应用止嗽散药物组成:百部20 g,白前15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陈皮12 g,桔梗20 g,炙枇杷叶30 g,僵蚕15 g,蝉蜕15 g,炙麻黄8 g,地龙15 g,甘草10 g,紫苏叶12 g。

假设肺热炽盛、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8 g,或酌情加金银花、连翘各12 g;咽痛加射干15 g。

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风咳临证体会

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风咳临证体会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r.2024,V o l.32N o.6患者脐部,研究结果显示中药逐水复方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尿量,安全性较好㊂本研究以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为基础方,方中制附片辛热,入心㊁肾经,温壮肾阳;黄芪归脾㊁肺经,健脾补气,利水消肿;白术㊁茯苓㊁大腹皮㊁生姜均能入脾经,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淡渗利水,大腹皮行气导滞㊁利水消肿,生姜温胃散寒行水;防己苦泄辛散,入脾㊁肾㊁膀胱经,利水消肿;赤芍酸而微寒,敛阴缓急,舒筋止痛,利小便㊂诸药结合,发挥温阳健脾利水的作用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冰片能破坏脂质层的排列结构,破坏角质层类脂的氢键,建立药物通过的极性通道,增加流动性,并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发挥透皮作用[11-12];薄荷油是薄荷中提取的天然挥发油,经皮促渗作用显著,是天然的中药促渗剂[13]㊂用薄荷油调配上述药物,可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过程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65例患者腹满㊁小便短少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6.15%(43/65);65例患者平脐腹围低于治疗前(P<0.05),不同类型癌症患者治疗前后腹围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皮肤给药治疗癌性腹水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腹满㊁小便短少症状,缩小平脐腹围,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癌性腹水患者,且外敷用药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下一步应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及实验室研究,深入探讨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皮肤给药在癌性腹水治疗中的作用机制㊂参考文献[1]张菲菲,金世柱,刘自帅.恶性腹水的治疗新观点[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4):476-478.[2]王怀碧,江飞龙,赖宗浪,等.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2):2162-2164.[3]S A N G I S E T T YSL,M I N E RTJ.M a l i g n a n t a s c i t e s:a r e v i e w o f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m e a s-u r e s[J].W o r l d JG a s t r o i n t e s t S u r g,2012,4(4):87-95. [4]良㊁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参考意见[J].临床荟萃,1990, 5(4):186.[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刘会岭,陈兴秀,蔡小萍,等.恶性腹腔积液的分子机制及治疗进展[J/C D].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8,10(4):179-182.[7]王新月,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266-267.[8]张锋利,李平,张梅.龙蝎消水膏外敷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0): 2090-2093.[9]彭靖淇,金武勇,史志涛,等.温阳利水方外敷对晚期肿瘤恶性腹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12): 3233-3236,3240.[10]魏国强,折哲,张涛,等.中药逐水复方外敷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8): 677-679.[11]B HA R A T ESS,B HA R A T ESB.M o d u l a t i o no f t h e r m o r e-c e p t o r t r p m8b y c o o l i n g c o m p o u nd s[J].A C SC he m N e u-r o s c i,2012,3(4):248-267.[12]G O S WAM IDS,U P P A L N,G O Y A LS,e t a l.P e r m e a t i o ne n h a n c e rf o r t d d s f r o mn a t u r a l a n ds y n t h e t i c s o u r c e s:a r e-v i e w[J].JB i o m e dP h a r m R e s,2013,2(1):19-29. [13]谢伟杰,张永萍,徐剑.薄荷油与氮酮对吲哚美辛亲水凝胶贴剂促渗作用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 84-87.(收稿日期:2022-11-19)[编辑:白晓晖张思思]通信作者:梁广和,E-m a i l:615796123@q q.c o m第一作者:刘杨,E-m a i l:260036150@q q.c o m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风咳临证体会刘杨,梁广和(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ʌ摘要ɔ小儿风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感染后咳嗽关系密切,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伴有鼻塞㊁喷嚏㊁咽部不适等症状,咳嗽较为顽固,容易迁延不愈㊂该文介绍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风咳的临床体会及验案1则㊂ʌ关键词ɔ小儿风咳;止嗽散;风咳;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图分类号:R256.11;R249文献标识码:AD O I:10.19621/j.c n k i.11-3555/r.2024.0621咳嗽是一种症状,其本质是一种自我防御,通过咳嗽的动作,有助于痰液㊁异物排出,保持呼吸道清洁通46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畅[1]㊂笔者认为中医所说的小儿风咳的临床表现与西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㊁感染后咳嗽㊁变应性咳嗽等临床表现相似,在临床诊疗时可将这些疾病归于 小儿风咳 范畴㊂笔者在临床中观察西医治疗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症状,虽见效较快,但仍存在停药后易反复发作等问题㊂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论治,辨证用药,单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本病效如桴鼓,现将小儿风咳的辨证思路和论治经验分享如下㊂1 小儿风咳的概念咳嗽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书中以五脏六腑为纲辨治咳嗽,认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㊂‘诸病源候论㊃咳嗽候“中论述了10种咳嗽,首次提出风咳的特点为 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 ㊂‘保婴撮要㊃咳嗽“中也有关于风咳的描述: 若在冬月,乃伤风嗽,当用麻黄汤汗之㊂ 随着后世医家对风咳的认识逐渐深入,佘继林教授首次提出小儿风咳的概念为患儿以咳嗽为主诉,兼有鼻塞㊁鼻痒㊁流涕㊁喷嚏㊁鼻衄㊁肤痒㊁揉眼睛㊁抠鼻子等具有风之特性的症状,且临床上从风论治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疗效[3]㊂2 小儿风咳的病因病机风为百病之长,正如‘素问㊃风论“曰: 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㊂ ‘素问㊃骨空论“曰: 风者,百病之始也㊂ 外感六淫,风淫为始㊂晁恩祥教授认为,风咳的表现重点在于阵咳,或急迫性㊁挛急性咳嗽,突发突止,变化莫测,咽痒,符合风之善行数变㊁风性挛急㊁风盛则动的发病特点[4]㊂王步青教授认为顽风不祛则久咳不止,久咳的病机特点为内外合邪,内邪为顽风内伏,外邪为引动久咳发作的任何一种邪气[5]㊂外感六淫容易引动顽风,且顽风不易根除,使气道痉挛而引发本病,导致咳嗽反复发作,迁延难愈㊂‘素问㊃风论“记载: 风者,百病之长也㊂ ‘幼幼集成㊃咳嗽证治“曰: 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㊂ 徐丽华教授认为,风邪侵袭肺脏,致肺气失宣,导致干咳㊁咽痒等症状,久咳未愈,易引动伏痰,治疗应以疏风祛邪㊁降逆止咳㊁宣肺化痰为主,以疏风㊁祛风为第一要旨,且风邪多夹杂寒㊁燥㊁热,治疗该病的同时需根据风邪夹杂病因,四诊合参,辨证论治[6]㊂笔者将小儿风咳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㊂外因又可分为两种:一为风邪袭肺,外感风寒,肺失宣发肃降而致肺气上逆,致使咳嗽㊁咽干㊁咽痒㊁皮肤痒等症状㊂二为过敏原的诱发,如粉尘㊁花粉㊁油烟㊁污染空气等刺激的影响,这些刺激因素均可能诱发风咳,导致气道挛急,产生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㊂内因也可分为两种,一为先天禀赋不足,早产患儿容易先天禀赋不足,若在幼年时外邪侵袭,正气不足,肺卫不固,则容易患风咳,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不能祛邪外出,从而导致风咳缠绵难愈㊂二为后天失养,人体一身之气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宗气的生成,宗气依赖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胸中汇聚,若患儿后天失养,脾土虚衰,母病及子,影响宗气的生成和输布,导致风咳的发生㊁发展,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脏腑的正常运转而出现肺咳㊁脾咳,甚至心咳㊁肝咳㊁肾咳等证㊂笔者认为本病病机为外邪犯肺,宣降失常,气道挛急㊂风咳的特点为刺激性咳嗽,常难以自抑㊂每个患者在治疗时也存在个体差异,治疗上当以疏风㊁止咳㊁利咽㊁扶正为主,也要兼顾其他兼症㊂若患者伴有皮疹㊁皮肤痒等症状,应注意解表透疹;若患者伴有干咳㊁咽干㊁声嘶等症状,应注意固阴润肺;若久咳不愈,正气亏虚,应注意固本扶正㊁培土生金㊂从患者的整体性出发,把握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诊疗思路㊂3 小儿风咳的临床表现风咳症状表现为发作无时,时发时止,常遇冷空气㊁花粉㊁油烟等发作,有时可因讲话时咽痒诱发,咳时气道挛急,越咳越痒,反复发作,缠绵难愈[7]㊂由于小儿生理㊁病理特点不同于成人,因此小儿风咳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病因病机方面都不同于成人㊂小儿风咳的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伴有鼻塞㊁鼻痒㊁流涕㊁喷嚏等症状,或无痰,或有痰㊂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㊂咳嗽时间不固定,或晨起咳,或夜间咳㊂咳嗽诱因也不固定,或遇风则咳,或遇冷则咳,或活动后则咳㊂4 特色组方4.1 组成方药 针对小儿风咳的临床特点,笔者以疏风宣肺法为治疗原则,自拟止嗽散加味治疗本病,正如‘医学心悟“所言: 止嗽散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㊂ 具体处方如下:紫苏9g,荆芥6g ,蝉蜕6g ,射干6g ,炒牛蒡子6g ,桔梗6g ,旋覆花6g ,蜜百部8g ,蜜紫菀6g ,苦杏仁6g ,白芍3g,白前9g ,辛夷8g ,炙甘草6g ㊂若咳嗽伴小儿食积,56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r.2024,V o l.32N o.6加用焦山楂㊁炒麦芽㊁炒神曲各6g;若小儿舌尖红㊁小便黄,加用芦根㊁淡竹叶各6g;若小儿有痰不易咳出,加用化橘红8g;若小儿苔黄微腻,加用黄芩片6g㊂4.2用药分析紫苏味辛,性温,归肺㊁脾经,‘名医别录“记载紫苏 主下气,除寒中 ㊂荆芥味辛㊁性温,归肺㊁肝经,可祛风解表,‘药性论“记载荆芥 治恶风贼风,主辟邪毒气 ㊂蝉蜕味甘,性寒,归肺㊁肝经,可疏散风热,利咽开音㊂张美玉[8]研究发现,蝉蜕具有镇咳㊁祛痰㊁平喘作用,但其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作用机制并不是通过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实现的,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整一氧化氮功能,从而减轻气道慢性炎症等实现的㊂笔者认为,紫苏㊁荆芥㊁蝉蜕三药合用,可宣利肺气,祛风解表㊂射干味苦㊁性寒,可治咽喉肿痛,‘神农本草经“记载 射干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 ㊂牛蒡子味辛㊁苦,性寒,可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药品化义“记载 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 凡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㊂笔者根据临证经验,将射干㊁牛蒡子作为治疗咽部不适的常用药对,治疗咽痒㊁咽干㊁咽痛时卓有成效㊂桔梗味苦㊁辛,性平,可清肺利咽排脓,‘珍珠囊药性赋“记载: 桔梗,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㊂ 白前味辛㊁苦,性微温,可降气化痰㊂旋覆花味苦㊁辛,性寒,可降气化痰,降逆止呕,‘本草汇言“记载: 旋覆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㊂ 百部㊁紫菀味甘㊁苦,性微温,可润肺止咳㊂苦杏仁味苦㊁辛,性温,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㊂笔者认为桔梗㊁白前一升一降,可宣肺降气止咳,但临证应用时发现,若患者久病迁延,二者应用则力缓效轻,故加用旋覆花㊁苦杏仁,在降气止咳时方能效用显著,尤其在咳嗽合并小儿便干时,苦杏仁为治疗本病的不二之选㊂辛夷味辛,性温,可发散风寒,宣通鼻窍㊂‘神农本草经“记载: 辛夷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㊂ 白芍㊁甘草取芍药甘草汤之意,以缓急止痛㊂薛峰等[9]通过对169例3~6岁咳嗽儿童进行临床观察,其中观察组用止嗽散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78.82%,证明止嗽散对小儿咳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㊂5临证医案患儿,男,4岁,因 咳嗽反复发作半年余,加重2d 于2022年10月17日来我院就诊㊂家属代诉:患儿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夜间及晨起咳嗽明显,活动后加重,咳嗽以干咳为主,呈阵发性,伴咽痒及喷嚏,无发热恶寒,无咳痰㊂于当地社区医院诊断为咳嗽,予以苏黄止咳胶囊及桔贝合剂治疗,患儿服药期间咳嗽偶有减轻,但仍反复发作,2d前患儿活动后出现咳嗽㊁纳少㊁夜眠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㊂既往对花粉㊁冷空气过敏㊂否认食物㊁药物过敏史㊂症见:阵发性咳嗽,干咳,受风及活动后加重,咽痒,偶有喷嚏,胃纳少,夜寐差,大便干㊂查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其余未见明显异常,舌尖红,苔薄白,脉数㊂查血常规及胸部C T 正常㊂西医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㊂中医诊断:咳嗽(风咳),风热蕴肺证㊂治疗以疏风清热㊁宣肺止咳为主㊂自拟止嗽散加味治疗,具体方药如下:紫苏9g,荆芥6g,蝉蜕6g,射干6g,炒牛蒡子6g,桔梗6g,旋覆花6g,蜜百部8g,蜜紫菀6g,苦杏仁6g,白芍3g,白前9g,辛夷8g,炙甘草6g,炒神曲6g,全蝎3g㊂7剂,每日1剂,水煎150m L,早晚饭后温服㊂嘱患儿服药期间忌生冷㊁辛辣之品㊂2022年10月24日二诊:患儿服药后咳嗽症状明显好转,偶有咳嗽及喷嚏,咽部不适较前减轻,纳可,大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㊂查体:咽轻微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㊂上方去苦杏仁㊁全蝎,7剂,服药方法同前㊂2022年10月31日三诊:患儿服药后,诸症好转,偶有活动后咳嗽,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数㊂二诊方中去射干㊁牛蒡子㊁辛夷,5剂,服药方法同前㊂2022年11月17日随访,患儿停药2周后,咳嗽未再复发㊂按语:该患儿以咳嗽为主症,以干咳为主,迁延不愈,伴咽痒,喷嚏,纳差,结合患者既往有花粉及冷空气过敏史,故初诊时予止嗽散加味治疗㊂方中紫苏㊁荆芥㊁蝉蜕祛风止咳;射干㊁炒牛蒡子利咽止咳;旋覆花㊁蜜百部㊁蜜紫菀㊁苦杏仁降气止咳;桔梗配白前一升一降,宣肺化痰,还可宣肺气而通二便,治疗便干;白芍㊁炙甘草取芍药甘草汤之意,以缓急止痛,缓解患者支气管挛急;鼻痒㊁喷嚏,予辛夷宣通鼻窍;纳差,予炒神曲消食和胃㊂患儿咳嗽半年,迁延不愈,考虑为久病入络,予全蝎3g以息风止痉㊂二诊时,患儿诸症减轻,去苦杏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苦杏仁有小毒,不建议患66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儿久服;二是苦杏仁味苦,性微温,苦味能燥,易伤津液,故去苦杏仁㊂患儿诸症好转,咳嗽减轻,全蝎味辛有毒,故中病即止,不宜久服㊂三诊时,患儿无明显咽部及鼻部不适,故去利咽止咳的射干㊁牛蒡子,去宣通鼻窍的辛夷,余方药同前,以巩固治疗㊂6 小结中医药治疗小儿风咳具有疗效显著㊁不良反应小等优势,治疗时以止嗽散为基础方,以祛风止咳为主,同时固护正气,慎用大寒大热之品㊂若风咳迁延不愈,伤及肺气,更易反复感邪,使咳嗽频作,若不及时施治,久病入络,耗伤肺气,可由外感咳嗽转为内伤咳嗽,使病势更加缠绵难愈㊂小儿风咳多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应注意观察小儿气道炎性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㊂若因早期失治㊁误治或滥用抗生素㊁激素等,容易造成难治性小儿风咳,此时加用少量虫类药,如蝉蜕㊁僵蚕㊁全蝎等祛风通络,治疗时效如桴鼓,疗效肯定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刘恩梅,等.中国儿童咳嗽指南(2021患者版)[J ].儿科药学杂志,2021,27(S 1):17-22.[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等.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21,59(9):720-729.[3]秦胜娟,王成礁,佘继林.佘继林治疗小儿风咳经验[J ].吉林中医药,2018,38(10):1152-1154.[4]晁恩祥. 风咳 证治探要[J ].江苏中医药,2008,53(7):8-9.[5]刘家宏,王步青.王步青治疗顽风久咳经验[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3):22-24.[6]黄叶,徐丽华.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3):32-34.[7]王曼玉,陈团营.中医辨治小儿风咳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2021,41(10):1617-1620.[8]张美玉.蝉蜕抗支气管哮喘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7.[9]薛峰,李彦,王秀英,等.止嗽散治疗儿童咳嗽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0):1675-1676.(收稿日期:2022-11-20)[编辑:白晓晖]作者:李萍,E -m a i l :116337595@q q.c o m 小儿推拿在痉挛型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李萍(山东省莱阳复健医院,山东烟台265200)ʌ摘要ɔ 胶东柳氏医派代表人物柳吉忱㊁柳少逸先生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 脑瘫 )方面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运用小儿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收效良好㊂该文介绍痉挛型脑瘫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并介绍应用小儿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验案1则㊂ʌ关键词ɔ 痉挛型脑瘫;小儿推拿;五迟;五硬;肝肾不足;脾虚肝亢;心经积热;痰火内蕴;胶东柳氏医派中图分类号:R 244.1 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622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㊁围产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高危新生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㊂然而相当一部分新生儿存在各种后遗症,如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脑性瘫痪(简称 脑瘫 )的发病率也日趋上升㊂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最常见类型,占脑瘫患儿的60%~70%[1]㊂其主要特点是肌张力增高㊁肢体痉挛,临床表现为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屈,手握拳,拇指内收,髋关节屈曲㊁内收㊁内旋,膝屈曲,足跖屈形成尖足,当腋下扶提起患儿时有双下肢交叉㊁步行时成剪刀步态㊁屈髋㊁屈膝㊁尖足等特征性姿势[2]㊂由于脑瘫患儿存在不可逆性脑损伤,严重影响其身心发育,易造成终身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增加负担,因此开展脑瘫的复健工作是临床重要课题㊂2021年,胶东柳氏医派 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合柳氏膏滋方治疗脑瘫技术 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技术库,并列入推广项目[3]㊂本文主要浅述小儿推拿在痉挛型脑瘫治疗中的应用㊂1 疾病概述依据2006年国际脑瘫专题研讨会关于小儿脑瘫定义及分类的建议[4],‘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将脑瘫定义为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㊁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5]㊂唐久来等[6]认为76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

彭胜权教授运用止嗽散的临床经验

彭胜权教授运用止嗽散的临床经验

本方 的应用 正是 为 了 增加 脑 部 的 血 药浓 度 。 目前 存 在病例 数 较 少 、 乏 更 澡 人 药 理 药 效 的 观 察 比 缺 较, 有待 进 一步 完 善。
钱 , 梗三钱 , 桔 自前 三钱 橘红 三钱 , 草二钱 , 芥 甘 荆 钱半 , 水煎 服 , 可 为敖 , 服 三钱 . 后 服。 方 中 亦 每 饭
綮菀 、 部 温 润 止 咳 i 梗 辛 苦 . 升 提肺 气 以 利 百 拮 能
膈 ; 前 辛 甘 平 , 下 气 开 壅 止 咳 . 味 药 物 有 调 整 白 善 四
助 消 化 吸 收 ; 片 可 开 窍 清 热 又 为 引 经 之 品 。 现 代 冰
1审证 求因 、 活运 用 灵
导 师 认 为 止 嗽 散 虽 温 润 和 平 , 寒 不 热 , 宣 不 能
能肃 , 有表 有里 . 毕竟 是和解 之剂 . 备 中性药物 但 具 的特 点 , I 临床运 用 尚需尊经 旨所 说“ 必伏 其所 主 , 先 师 辨 为气 滞 血 瘀 型 , 以舒 肝 理气 . 血 散结 。拟 治 活
著( 医学 心悟> 其 药 物组 成为 : 菀 三 钱 . 。 紫 百部 三
若风 热病邪 引起 者 台 银翘 散 ; 热 引 起 者 加 黄芩 、 痰 鱼腥 草 、 贝母 、 浙 瓜葵 壳 ; 邪热 盛 而喘者 合麻杳 石 甘 汤; 表里 三焦俱 热 者 台 升 降散 ; 湿 壅 盛 气 逆 不 降 痰 者二 陈汤 、 果 按 、 浮 石 、 芒 海 海蛤 壳 干咳 无痰 者 加 沙参 、 冬、 麦 花粉 、 参 ; 阴虚有 内热者 加 地骨皮 、 玄 肺
0 g给予 六 剂 后 制 成 丸 剂 。5 3. 0天 后 症 状 减 轻 , 三

止嗽散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体会

止嗽散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体会

2 体 会
2. 1 关 于止 嗽 散 誉之者 日 : “ 本 方温润和平 , 不寒
红苔 薄黄 , 脉 浮滑 数 , 加瓜萎 、 浙 贝、 黄芩, 喘促合麻
杏石 甘汤 ; 阴虚肺燥 , 症见 干 咳少 谈 , 口鼻 咽 干 , 苔 薄 白, 合桑杏汤 或麦 门冬汤 , 用 胖 大 海 泡 水 当茶 , 随 意 饮用 ; 痰湿阻肺 , 症见 咳嗽胸闷 , 痰 白量 多 而 粘 , 纳差 疲倦 , 苔 白腻 , 合 四君 汤 或 二 陈 汤 。
微温, 劫烁津液 , 对 风 热 或 燥 热 咳 嗽 也 不 适 宜 。清 代 医家陈修园说 : “ 方不在多 , 贵 乎 加 减 得法 ” 。具 体 应
用则 有 “ 加” 、 “ 减” 、 “ 裁” 、 “ 采” 、 “ 穿” 等方 法 , “ 加” 即
在原方上加一二 味药 , 或 是 加 重 原 方 一 二 味 药 的 重 量; “ 减” 即减 去 原 方 ・ 二 味 药 , 或是 减 轻 原 方 一 二 味
可能 , 以免 贻 误 病 情 。
参考 文献
l 陈宁 庆 . 2 l 世 纪我 国疾 病 的 控 制 问题 . 中 华 流 行 病 学 杂
志, 1 9 9 7 , 1 8 ( 3 ) : 1 7 4—1 7 6 2 国家 卫生 部 医政 司 编 . 全 国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 南京 : 东 南 大学 出版 社 。 1 9 9 7 . 1 3 9。1 4 2
( 上接第 1 2 6页 )
例, 总感染率 l 0 . 5 5 %, 明显 比 2 0世纪 9 o 年 代初 期 全国人体寄生 虫感染 率 6 2 . 6 %【 I 】 低, 感染两 种 以上 寄生虫的混合 型 ( 多 寄生 现象 ) 感染 者 1 1 4例 , 感 染

【心得体会】治咳嗽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治咳嗽心得体会

【关键字】心得体会治咳嗽心得体会篇一: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的心得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的心得吴裕存(安徽省歙县中医医院,歙县徽城镇新安路34号,245200)关键词:止嗽散;咳嗽;心得咳嗽是临床上一个非常常见的症状,常见于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等疾病中。

感冒后咳嗽不是诊断术语,是指感冒后恶寒发热、头痛身楚、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后,咽干喉痒、干咳少痰经久不愈,即使使用抗生素静滴亦鲜有疗效。

以前有人称其为“喉源性咳嗽”,笔者认为可以归属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中。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XX年咳嗽循证指南中提出的新的诊断术语,是指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急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通过鼻分泌物和(或)炎症刺激引起的咳嗽,用以取代“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

去冬今春,笔者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20例,效果十分理想。

20例均为门诊病员,年龄3--74岁。

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病程最长者1月以上,最短者1周以上。

全部病例都用过1--4种抗生素,有部分病例静滴抗生素一周以上。

治疗用“止嗽散”(桔梗、荆芥、炙紫苑、蒸百部、炙白前、炙甘草、陈皮各10克)加炙款冬花10克、姜半夏10克、干姜6克、五味子10克,每日1剂。

一般服用3--6剂后,即可痊愈。

如吴某,女,16岁,学生。

因患慢性咳嗽近两月,服用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头胞克肟、止咳糖浆等未效而就诊。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喉头不适,昼轻夜重,咳剧时作呕,影响睡眠。

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服上方4剂而愈。

“止嗽散”是清代新安名医程钟龄所著的《医学心悟》中的方子。

程氏认为,“凡治咳嗽,贵在初起得法为善。

”“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

”其治疗“大法: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

既散而咳不止,专用本方,调和肺气①。

”可见“止嗽散”乃是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专用方剂。

周莉治疗咳嗽运用止嗽散的经验总结

周莉治疗咳嗽运用止嗽散的经验总结

周莉治疗咳嗽运用止嗽散的经验总结周莉副主任中医师是四川省名中医又是绵阳市首届民评十大名中医师之一,擅长诊治内、儿、妇科等疾病,尤其对治疗咳喘等呼吸道疾病有她的独特之处。

在处方用药上,她以量轻、味淡、价廉、效佳为特点,深受广大病员欢迎和同行的好评。

周老师诊治肺系疾病时,常用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

止嗽源于清代名医李中梓所著的《医学心悟》。

原方由荆芥、百部、桔梗、白前、橘红、紫菀、甘草七味药组成。

业师认为肺为清虚之脏,其气宜清不宜浊,最不耐外协。

外感六淫袭人,皮毛先受,皮毛应肺,邪克肺金,则肺失宣肃,壅遏不畅,上逆而咳。

故谓:“一物不容,毫毛必咳。

”因此,治法上当以祛邪为主。

而肺为脏腑之华盖,位高居膈上,故施药当以轻扬,药力易达病所,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

业师认为“止嗽散”即清肺与宣肺并举,切中咳嗽的病机,重点突出,使痰清气顺,肺气宣畅,全方七味药物药性平和,不寒不热、不燥不腻,轻清灵动,开达上焦,且有配伍简单、化裁方便之特色。

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为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临床病证。

因此适宜作为治疗咳嗽的基本方。

业师认为,根据外感咳嗽感邪的性质,各症型均可用本方稍加变通、适当加减,即有确切的疗效。

加减法如下:⑴风寒袭肺:症见咳嗽声重、咯痰色白,恶寒或发热,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坚。

宜上方加紫苏叶、柴胡、防风、炙麻黄、杏仁;⑵风热犯肺:症见咳嗽气粗,咯痰粘色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恶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宜上方加金银花、连翘、杭菊花、鱼腥草。

⑶燥热伤肺:症见干咳少痰,咳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宜上方加山栀子、知母、麦冬、南沙参。

⑷痰热壅肺:症见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宜上方加黄芩、山栀子、苇茎、桃仁、冬瓜仁、杏仁、橘络、薏苡仁、桑白皮等。

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病案举例赵某某,男,38岁,干部。

临证活用止嗽散,治疗咳嗽有奇效

临证活用止嗽散,治疗咳嗽有奇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 代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止 嗽 散 具 有
咳嗽是指 因外感或 内伤 等 因素 ,导致肺失宣肃 ,肺 气上逆 , 冲击气道 ,发 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 的一种肺 系病证。历代 医家将 有声无痰称为咳 ,有痰无声称为嗽 ,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抗 病 原 微 生 物 、止 咳 、化 痰 、平 喘 、 抗 炎 、抗 氧 化 损 伤 、解热 、镇 痛 等 作 用 。临 床 上常 用 于 上 呼吸 道 感染 、急 慢性 支 气管 炎 、百 日咳 等 咽痒 咳 嗽 及 咳痰 不爽 者。
r啊
E - m a ; I : w u w a R g q u R r  ̄ j c y y 1 2 0 C O m c n 责编 / 吴 王群
国 医图 I
方 阿 司 匹林 片 后 , 热 退 ,后 又服 用 头 孢
玉 竹 、枇 杷 叶 、川 贝 母 、栝 楼 皮 、黄
壳 、杏仁 以理肺降 气 ,药症相 符 ,获得 良好疗效 。
散 ,肺 气安宁,宜其投之有 效欤 !”
笔者在 多年的临证 中 ,常 以止嗽散 作 为主方 治疗外感咳 嗽 ,并依 实际病 情
加减 :
1 . 风寒 之邪袭 起 症


临证活用 ,可得奇效
用 , 并 掌 握 好 药 味 加 减 和


《 医 学 心 悟 》卷 三 记 载 的 止 嗽 散 量 ,方能 达到 祛病的 效果 。 功善 宣肺疏 风 。化 痰止咳 。主治 外感咳 嗽 ,症 见咳 而咽痒 ,咯痰 不爽 ,或微有 恶风发热 ,舌苔薄 白,脉浮缓。 方 中 紫 菀 辛 、苦 ,温 ,可 润 肺 下 气 ,化痰止咳 ;百部 甘 、苦 ,微温 ,善 温 润肺气 ,止咳化痰 ,两 药入肺经 ,共

周永华运用止嗽散临证经验浅析

周永华运用止嗽散临证经验浅析

周永华运用止嗽散临证经验浅析广西中医药2003年8月第26卷第4期·34·(总) 10g,炙甘草6g,红花6g,泽兰10g,蒲黄炭10g,大小蓟15g。

3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诉药后血块增多,血块排出后下腹疼痛减轻,阴道流血增多一天,随之减少,色暗红。

刻下症见:下腹疼痛不明显,腰胀痛,头晕,发热,咽痛,口渴,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

考虑瘀血已化七八,应从本论治,故以补肾益阴为主,因兼感风热外邪,故兼以疏风清热。

方用左归丸合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如下:川续断15g,生地黄12g,山茱萸15g,党参10g,枸杞子10g,柴胡10g,防风10g,荆芥10g,白芷10g,大小蓟15g,甘草6g。

3剂水煎服。

三诊阴道流血基本停止,感冒已愈。

仍觉腰胀,头晕,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继续补肾固本。

守上方,撤柴胡,防风,荆芥,白芷,大小蓟,加二至丸(女贞子10g,旱莲草10g),3剂水煎服以巩固疗效。

按:《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此患者已年过不惑,肾气渐衰。

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年龄特点,辨证其病肾阴亏虚是本。

病机为阴虚则热,血得热则流散而为瘀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而发为崩漏。

瘀不去,则血行不畅,导致诸症丛生。

故首诊以活血化瘀为主兼止血,以生化汤为基本方,加红花,泽兰以加强化瘀之力。

“急则治其标”,加蒲黄炭,大小蓟以止血。

二诊瘀血已去七八,又逢虚人外感风热,《伤寒论》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故取小柴胡汤加减治感冒,用左归丸加减峻补真阴以治本。

三诊外邪已去,故撤解表药, 加二至丸,纯用补阴药固本以收功。

(2003-05-28收稿/编辑陈明伟)周永华运用止嗽散临证经验浅析梁晟广西中医学院九九传统班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关键词周永华;止嗽散;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0719(2003)04-0034-02220周永华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三十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辨证细心,屡屡取效。

止嗽散临床应用体会

止嗽散临床应用体会
昆明师 专卫生 所 ( 6 5 0 0 3 1 ) 谢 淑 新
止嗽傲是临床常用的方 j f 鼍 之一,为清代 名医程 钟萤所创 , 蓑于 《 医学心悟 , 一书 。 奉方为主治风邪
2 §£ | ‘ ’
嚷嗽, 但l 椹 据笔者临证运用体会, 外蒜 内伤均 可以加
减 用 之 。 其加 减方 法 如 下 。 2 . 1 外蒜 咳嗽t 若 为风 邪犯 肺 而 囊 嚷 牟 咳 嗽 者 , 表
舌苔薄 白, 脉 皋浮敦, 证■风热匏尊 , 尊火宣降 , 拉 与止嗽艘、 秉蔫饮台方加 ■ : 桑叶t o g , 蔫花 1 0 g , 荆 芥1 0 g ,桔梗 1 0 g,杏仁 l o g ,莲蠢 1 5 g ,百部 1 0 g , 牛蒡子 1 0 g ,紫菀 1 0 g ,白前 1 0 g , 扳蓝根 3 0 g , 芦根
筒气促 , 心蕊 口福 、 囊黄量多 , 击株皮加l 幸 黄、 吝仁 、
生石膏 、 桑白皮 、 黄 芩、 象 丑 以清 热 化 痰 。 甚 剜加 鱼 腥 草 、蒲 公 英 等 以 增 强 清 热 解毒 之力 . 若 为暑 热 伤 肺 。 肺火肃障 。 兼 见 发 热 、日褥 、 心
I 暂 族嗍 甜馏名 I 去 咔 锻 曼 } 敲砖 嗽
犯肺之喷嗽而设 。 而 咳嗽是 临床 常见 的尊 系症状 。 故
临床常用。 筑车方的组成药性而论, 虽 属偏温, 但 温 而 不 燥 ,只 要加 域 得 当 ,不 论 外 蒜 内 伤 、立 实 寒 热 , 均可运用 。 是笔 者 习 用 的方 j f 鼍 之一。 理 筑 个 人 的 临 证
止 嗽散原方 由桔梗 、j I I 芥 、肇觉 、百部 、白前 、
陈皮 、 甘 草 七 昧药 物 组 成 , 方中紫菀、 百 郝 ^ 肺 经 化 痰 止 咳 。白苗 肃 肺 降 气 、祛 痰止 碱 。 桔梗 、 陈 皮 宣 肺 理 气 以止 咳 消 痰 , j l I 芥琉风■袁 , 甘草调和诸药 , 垒 方 共 奏 蔬 风宣 肺 、化 痰 止 咳 的功 效 . 2 止 t散 的加 曩 运 用 据‘ 江 西 中医 药 , 报道, 用 本 方 加 减 治 疗 经 用 扰 菌 素 及 止 嚷稠 无 效 的 外 感 嚷采 1 3 o倒 ,均 取 得 满 意 效果 , 总有效事达 1 0 0 。 虽 然 该 文 报 道 其用 于 外 感

止嗽散治疗咳嗽的临床体会

止嗽散治疗咳嗽的临床体会

止嗽散治疗咳嗽的临床体会
张燕辉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2(018)018
【摘要】@@ 咳嗽一病,内科中最为常见,不分男女老幼,不论春夏秋冬,均可染之.究其病因,不外外感六淫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辨其病机则归纳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论及治法,分型可有外感、内伤.外感属实,以祛邪为要,内伤属虚,以扶正为主.选方遣药,宜用轻清疏散之品,正如吴鞠通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且肺为娇脏,不可过辛过燥,<医学心悟>之止嗽散正合此意,该方只要加减得宜,对于咳嗽,无论新感久病,抑或外感内伤,皆可使用.现笔者将多年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157-158)
【作者】张燕辉
【作者单位】511500,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一门诊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止嗽散加味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体会 [J], 杨丽;石磊
2.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体会 [J], 周晓红
3.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体会 [J], 李秀英
4.止嗽散合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体会 [J], 黄占福;闫兴林
5.止嗽散加味(鼻肺同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体会 [J], 姚俊丽;高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止咳嗽散加减治疗风寒咳嗽体会

止咳嗽散加减治疗风寒咳嗽体会

止咳嗽散加减治疗风寒咳嗽体会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生,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此病分为内伤咳嗽和外感咳嗽,在我们东北冬季尤以风寒咳嗽为主,张景岳就曾有“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等语。

笔者在此对外感风寒咳嗽的治疗加以论证。

风寒咳嗽顾名思义就是风寒从鼻口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肺气不得宣通,故咳嗽。

此咳嗽的特点为咳而声重、气急,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咳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近2年来,笔者用止嗽散改为汤剂加减治疗风寒咳嗽共167例并与76例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组共243例,均为我们门诊患者,采用随意分组,其中治疗组167 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0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3天。

对照组7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6岁,平均39岁,病程最长为1个月最短1天,两组年龄、病程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 临床表现两组病例均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头痛,肢体酸痛,恶寒无汗无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两组均无合并支气管扩张和肺心病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在止嗽汤原方:紫苑 15 百部15荆芥10 桔梗20陈皮15白前15甘草5的基础上加入双花15连翘15黄芩15板蓝根30炙麻黄10辛夷10苏叶10水煎三次分早晚温服,每次服250ml,5天为一疗程。

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避风寒。

2.2 对照组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及患者对西药有无过史给与病毒唑和阿奇霉素静脉分为两组给药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同时治疗病因避风寒,多喝水。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痊愈: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头痛,肢体酸痛,恶寒无汗无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等症状消失有效:咳嗽,气急,咳痰稀薄色白头痛,肢体酸痛减轻,无恶寒发热等症状好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嗽散治疗咳嗽临证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止嗽散;咳嗽;辨证论治
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7味药组成,具有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之功,为后世治咳嗽常用之方。

方中紫菀、百部温润止咳;桔梗辛苦,能升提肺气以利膈;白前辛甘平善下气开壅止咳;佐以陈皮宣肺利气祛痰;荆芥散风解表;甘草缓急止咳。

全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正如程氏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笔者临证既根据本方“平和中正”的特点进行加减,又辨证调整药物,改其“中性”,使之有所“偏”,从而使药证相合而收功。

现介绍如下。

1 辨证化裁
1.1 风寒临床上,若风寒所致咳嗽,则以风寒表证不著,或有轻微恶寒,或咽痒则咳,咳痰不爽,痰白或粘,舌苔薄白,脉浮者为宜。

应用时,一般以橘红易陈皮。

若表寒仍较明显者,加紫苏叶、防风;表寒甚者可适当加麻黄;咳重加杏仁。

1.2 风热对风热病邪引起的咳嗽,本方适宜于风热咳嗽表证不著、咳甚而频者,使用该方主要在于取其
宣润及化痰之功。

应用时去荆芥,白前易前胡。

有表热者加牛蒡子、连翘;咳重加杏仁;痰粘或黄而难以咳出者加浙贝母、瓜蒌;咽红而痛者加板蓝根、射干;阴虚见舌红、口干者加沙参。

1.3 肺热
对于肺热咳嗽者,因止嗽散并非直接用于肺热咳嗽治疗的主方,但肺热咳嗽若见肺气失宣,郁而生热,则可取本方宣降之功,透解邪热,且润而不伤津液。

肺热灼津为痰,肺郁不宣则津液失于敷布而为痰,本方可宣肺化痰。

应用时去荆芥、白前,加青黛、黄芩等以清肺热;咳重加前胡、杏仁;痰黄而粘者加浙贝母、瓜蒌;咽红而痛者加牛蒡子、蚤休、射干。

1.4 痰浊
痰浊咳嗽者,证见咳嗽痰多色白,胸部满闷不适,舌苔白而偏腻。

应用时,本方去荆芥,加半夏、茯苓、枳壳,即止嗽散合枳桔二陈汤之意。

1.5 郁火
郁火所致者,主要是指肝郁化火,上逆侮肺,肺失宣肃而致咳。

虽然止嗽散宣降肺气、润肺化痰止咳,并无清泄郁火之功,但肺气得以宣降,则郁火可泄,此为治疗郁火咳嗽的前提,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

应用时减荆芥,加青黛、栀子、黄芩清泄肺热、郁火;痰粘加浙贝母、瓜蒌、海浮石、合欢皮。

1.6 肺阴虚
若肺阴虚有内热者加地骨皮、桑白皮、白薇、银柴胡;声音嘶哑
者加玄参、干地黄、麦冬、玉竹、射干、牛蒡子;鼻塞流涕甚者加苍耳子、辛夷;咯血或痰中带血加白及、仙鹤草、侧柏叶。

2 治咳宜早,顾护脏腑
治疗咳嗽宜早,所谓病初“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也”。

初病在肺,若治疗失当,肺咳不已,则移于五脏,脏咳不已,则移于六腑。

另外,治疗贵在得法,即“初治必须发散”,但又“不可过散”。

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

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攻击之剂概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

又肺体属金,金性畏火,过热则肺伤而咳,金性刚燥恶冷,过寒亦咳。

另外,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外邪侵犯人体,多从口鼻而入,咽喉首当其冲;咽喉又是全身经络直接经过,或间接关联的重要部位,与五脏六腑之气相通。

因此,临证应重视咽喉部望诊,因为咽喉部望诊更为直接,而且许多咳嗽是由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引起,患部病灶不除则咳嗽不效。

临床上,若咽喉红肿、扁桃体化脓兼有表证者,多为风热毒邪上袭,不兼表证者多为肺胃郁热成毒。

若风热毒邪上袭者,用薄荷、蝉蜕、僵蚕、山豆根、露蜂房;肺胃郁热用黄芩、鱼腥草、浙贝母、露蜂房;咽喉漫肿、扁桃体肿大而不红兼表者多为寒包火,宜用荆芥、防风、薄荷、连翘、板蓝根、僵蚕;不兼表者多为寒痰郁滞经络,宜用法半夏、橘红、茯苓、露蜂房。

另外,临证还应重视肺、脾、肾三脏之间的关系。

因为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须补土以生肺金。

脾、肺、肾三脏是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三脏在生理上互相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而且三脏病变都可致咳。

治疗时必须注意是哪脏病变,是并病还是合病,孰轻孰重。

因此,临床上见肺气虚,腠理不固,治宜解表兼补脾气;久咳不已,则采用补脾土以生肺金之法,可予止嗽散加五味异功散、六君子等药;若肾阴虚,水衰不能制火而生内热者,宜用止嗽散加六味地黄丸。

3 重视活血化瘀
尽管“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不论致病原因如何,咳嗽总不离乎肺,所以,陈修园说:“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

”又由于肺主气,朝百脉,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依赖于肺的宣发和肃降,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相对平衡。

唐容川说:“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

”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不管何种原因所致肺的宣降失司,均可导致百脉的不畅达而致瘀。

故临证宜用止嗽散加活血化瘀之药,气行血畅,疗效尤佳。

笔者常用桃仁、丹参、仙鹤草、地龙等既能活血化瘀,又可止咳、功兼两用之品。

另外,笔者根据止嗽散“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特点,广泛用于治疗新旧咳嗽,但常加入地龙、僵蚕、浙贝母、杏仁4味药增强效力。

僵蚕能熄风止痉,兼有化痰之功;地龙不但能清热熄风,且有平喘、通络、利尿之效,能扩张支气管而止咳嗽;浙贝母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杏仁止咳平喘、苦泄降气。

这不仅加强了止咳化痰、平喘解痉之力,更能使咳嗽止、哮喘平。

此时宜加重百部用量,成人一般用至30 g。

因百部止咳不论新久,可润肺止咳,对暴咳、久咳疗效甚佳。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岁,2006年5月13日初诊。

患者咳嗽4年,伴气促1年余,双下肢轻度浮肿3个月为主诉。

证见咳嗽痰多,色白粘,时有胸闷,胃纳欠佳,二便尚调,双下肢轻度浮肿,以下午为甚,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滑。

中医诊断:痰湿咳嗽(肺脾气虚)。

治以健脾燥湿、宣肺止咳。

用本方合二陈汤加减。

处方:紫菀、桃仁、白前、北杏仁、法半夏、丹参、枳壳、黄芩各15 g,百部30 g,浙贝母、陈皮、甘草各12 g,茯苓9 g,鱼腥草20 g。

每日1剂,水煎服。

5月16日二诊:患者仍有咳嗽,胸闷,时有气促,双足背肿,以下午为显,胃纳尚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滑。

仍按前方加减治疗。

处方:紫菀、白前、桔梗、怀牛膝、黄芩各12 g,款冬花、法半夏、紫苏子、郁金各10 g,茯苓、杜仲各15 g,陈皮6 g。

服4剂后咳减,痰较前少,余症减轻。

二诊方去杜仲、怀牛膝、茯苓,加白术、桑白皮各12 g,桂枝15 g。

继服4剂,药后病愈,续以健脾和胃、理气化湿之品调理半月余而愈。

按:痰湿咳嗽,其标在肺,其本在脾。

脾失健运,聚湿为痰,上渍于肺,肺失肃降,则咳嗽痰多、胸闷、苔白腻。

故用止嗽散合二陈汤加减,以健脾和胃、燥湿化痰,加黄芩、鱼腥草、桑白皮以清热宣肺;加款冬花、紫苏子以止咳平喘。

全方温凉并施,标本兼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