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的笔记来着
大一计算机知识点笔记手写
大一计算机知识点笔记手写计算机网络1. OSI七层模型1. 物理层2. 数据链路层3. 网络层4. 传输层5. 会话层6. 表示层7. 应用层2. TCP/IP四层模型1. 网络接口层2. 网络层3. 传输层4. 应用层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 IPv4地址格式:xxx.xxx.xxx.xxx- 子网掩码用于划分网络和主机部分4. HTTP和HTTPS-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是在HTTP的基础上加入了安全性功能的协议5. DNS解析- DNS(Domain Name System)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6. IP协议和MAC地址- IP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 MAC地址是网卡的物理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设备数据结构与算法1. 数组和链表- 数组是一组连续存储的元素,可随机访问- 链表是一组通过指针连接的节点,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高2. 栈和队列- 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3. 树和二叉树- 树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层次结构- 二叉树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4. 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5. 查找算法- 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6. 图算法- 广度优先搜索(BFS)、深度优先搜索(DFS)等操作系统1. 进程和线程- 进程是程序在操作系统中的执行实例- 线程是进程的执行单元2. 内存管理- 虚拟内存、分页系统、页面置换算法等3. 文件系统- 文件的存储和管理方式4. 进程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SJF)、时间片轮转(RR)等5. 同步和互斥- 信号量、互斥锁、条件变量等数据库1. 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使用表格结构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非关系型数据库使用键值对、文档、列族等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2. SQL语言- 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操作关系型数据库3. 数据库索引- 提高数据检索效率的数据结构4. 数据库事务- 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操作单元编程语言1. C语言基础- 语法、变量和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流语句等2. Java语言基础- 类和对象、继承和多态、异常处理、输入输出等3. Python语言基础- 列表和字典、条件和循环、函数和模块等4. 编程范式- 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函数式等5. 数据库编程- 使用编程语言操作数据库的方法总结:以上是大一计算机知识点的笔记手写,涵盖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编程语言等多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思维导图、习题)
计算机⽹络(数据链路层思维导图、习题)思维导图: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链路是从⼀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段物理通路,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在物理链路上添加了控制协议,对数据的传输进⾏控制,把视线协议的硬件和软件添加到物理链路上就形成了数据链路。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封装成帧:添加帧定界符,接收端可以知道接受的帧是否完整。
流量控制:接收⽅在缓冲区快满的时候通知发送⽅让他降低发送速度,避免缓冲区溢出发⽣丢包现象。
差错检验:帧检验序列FCS。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论什么样的⽐特组合都能够按照原样没有查错地通过数据链路层。
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的环境:对于⼲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全⽹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可靠的链路层会增⼤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络适配器的作⽤是什么?⽹络适配器⼯作在哪⼀层?答:(1)进⾏串⾏到并⾏的转换(2)对数据进⾏缓存(3)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络适配器(⽹卡)⼯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在数据链路层负责CSMA/CD协议,在物理层负责将数据转化成0101数字信号。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1)帧定界: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2)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3)差错检测:差错的⽆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帧定界,会发⽣什么问题?答:(1)⽆法区分分组与分组(2)⽆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3)⽆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帧的编号?PPP适⽤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特点:(1)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纠错,不需要流量控制,不使⽤序号和确认机制。
LTE笔记
基础知识:下行信道:上行信道:RB由12个子载波(每个15kHz)组成,也由一个时隙组成。
一个SB由两个RB组成。
RB=12*7=84RE,SB=2*RB=168RE。
(normal cp)频点编号EARFCN中心频率=(EARFCN-EARFCN0)*0.1+起始频率1个无线帧有10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时长为1ms(=1个TTI),编号0-9。
FDD中每个子帧由2个时隙组成。
LTE规范中设计的基站最大覆盖范围为100km。
S是特殊子帧,由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GP(Guard Period,保护间隔)和UpPTS(上行导频时隙)组成。
一般情况下一个特殊子帧可以容纳14个OFDM符号(一个帧大小,如果采用external CP的话是12个),前面若干个Dw,最后1-2个用于Up,中间的用于GP。
增大Gp可以增加小区的覆盖半径。
PLMN(Public Lands Mobile Network, 移动通信网络),标识氛围MCC(国家代码)和MNC(移动网络代码)。
中国国家标识460,移动00、02、07;联通01、06;电信03、05。
R8小区选择用S算法。
R9小区选择也用S算法,补充增加S qual=Q qualmeas-(Q qualmin+Q qualnoffset)>=0(RSRP+RSRQ一起判断)小区重选过程中过滤采用S准则,排序采用R准则。
启动同频测量条件S服务小区<=S intrasearch启动异频测量条件S服务小区<= S nonintrasearchR准则(可以避免乒乓重选):针对服务小区R s=Q meas,s+Q Hyst针对邻区R n=Qmeans,s-Q offset候选邻区的信号在T reselectionEUTRA时间内持续成为,终端才能重选到候选邻区。
LTE为主同步信号定义了25、29、34三种ZC序列。
CAN CANopen学习笔记
PART1——CAN1 CAN 基础知识CAN 总线是一种通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包含OSI 网络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全部通过硬件来实现。
CAN 总线不分主从,每个节点只要需要,都可作为主站,向网络上其他节点发送信息。
物理层主要是通过CAN 收发器来实现。
1.1 CAN 收发器CAN 收发器安装在CAN 控制器内部,负责逻辑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也即信息的收发。
将逻辑信号转为电信号,并将其送入传输线;或者,将传输线的电信号转为逻辑信号。
传输线跟电线一样,分一高一低,即CANH 和CANL 。
TIPS :电信号,指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电压或电流CAN 收发器如图1.1所示。
由一个电路进行控制,也意味着控制单元的某个时间段只能进行一个操作,收或者发。
图1.1 收发器原理图开关闭合输出低电平,用逻辑“0”来表示,即显性电平; 开关断开输出高电平,用逻辑“1”来表示,即隐性电平。
当总线上连接有多个节点时,只要其中1个节点输出低电平,则总线激活,总线电平为低电平;总线上所有节点都输出高电平时,总线电平才为高电平,此时总线未激活。
原理如图1.2所示。
图1.2 多节点收发器原理图1.2 CAN 总线终端电阻CAN 网络中,网络的源端(起始节点)和末端需各安装一个终端电阻。
注:上图所示电阻并非终端电阻。
有两种接法,一般采用左图接法,如图1.3所示,左边高速,右边低速。
主要作用是:● 提高总线抗干扰能力 ● 提高信号质量。
通过终端电阻来消除在通信电缆中的信号反射,在通信过程中,有两种原因导致信号反射:阻抗不连续和阻抗不匹配。
阻抗不连续,信号在传输线末端突然遇到电缆阻抗很小甚至没有,信号在这个地方就会引起反射。
数据收发器与传输电缆之间的阻抗不匹配,这种原因引起的反射,主要表现在通讯线路处在空闲方式时,整个网络数据混乱,为了提高网络节点的拓扑能力,CAN 总线两端需要接有120Ω的抑制反射的终端电阻。
图1.3 两种终端电阻接线方式1.3 CAN 报文CAN 总线的报文有5种类型,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过载帧和帧间隔。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要点及习题总结1.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2.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1)链路和数据链路 链路(物理链路):链路(link)就是从⼀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段物理线路(有线或⽆线〉,⽽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为当需要在⼀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换⽽⾔之,数据链路=链路+通信协议 (2)早期的数据通信协议叫通信规程 (3)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帧 (4)封装成帧: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个帧。
⼀个帧的帧长等于帧的数据部分长度加上帧⾸部和帧尾部的长度。
⾸部和尾部的⼀个重要作⽤就是进⾏帧定界(即确定帧的界限),为了提⾼帧的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部分长度尽可能地⼤于⾸部和尾部的长度。
但是,每⼀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最⼤传送单元 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 ASCII 码组成的⽂本⽂件时,帧定界可以使⽤特殊的帧定界符(如SOH和EOT)。
SOH:Start Of Header EOT:End Of Transmission (5)透明传输:所传输的数据中的任何 8 ⽐特的组合⼀定不允许和⽤作帧定界的控制字符的⽐特编码⼀样,⽆论什么样的⽐特组合的数据,都能够按照原样没有差错地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 “SOH”或“EOT”的前⾯插⼊⼀个转义字符“ESC”(其⼗六进制编码是 1B,⼆进制是 00011011 )。
⽽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把数据送往⽹络层之前删除这个插⼊的转义字符。
这种⽅法称为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在数据当中,那么解决⽅法仍然是在转义字符的前⾯插⼊⼀个转义字符。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4章数据链路层
❖ 循环冗余码 CRC码又称为多项式码。 任何一个由二进制数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由 一个只含有0和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一一 对应的关系。
110001,表示成多项式 x5 + x4 + 1
25
循环冗余码 (CRC)
❖ 循环冗余码(CRC码,多项式编码) ➢ 110001,表示成多项式 x5 + x4 + 1
110101 111011 110101 111010 110101 111110 110101 101100 110101 110010 110101 01110 ← R 余数
30
发送方 接收方
举例: 1 0 0 0 0Q(1x) G(x) 1 1 0 0111 0 0 1 1 0 f0(x0.)xk0
01011010010 信 源 01011010010 信 源
➢ 随机性错误 前后出错位没有一定的关系
➢ 突发性错误 前后出错位有一定的相关性
(a) 理想状态
噪音干扰
(b) 实际环境
信 宿 01011010010 信 宿 01010010110
出错
14
2.差错控制的方式
❖ 反馈纠错 ❖ 前向纠错 ❖ 混合纠错 ❖ 反馈检验
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几乎都采用ARQ差错控制 技术。在采用无线电信道的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误 码率较高,大多采用HEC方式的差错控制技术。
18
4.反馈检验 反馈校验方式又称回程校验。
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序列原封不动地转发回发送端,发端 将原发送的数据序列与返送回的数据序列比较。如果发现错 误,则发送端进行重发,直到发端没有发现错误为止。
11001 10000 11001
1 0 0 1R(x)
王道计算机网络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思维导图
思想
1-坚持CSMA
只要媒体空闲,站点就马上发送,避免了媒体利用率的损失
优点
假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
缺点
非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忙之后就不继续监听
信道空闲
CSMA协议
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相同点
1.传输介质不同:CSMA/CD用于总线以太网【有线】,而CSMA/CA用于无线局 域网【无线】
CSMA/CD与CSMA/CA对比
2.载波检测方式不同:因传输介质不同,CSMA/CD与CSMA/CA的检测方式也不 同。CSMA/CD迪过电缆中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当数据发生碰撞时,电缆中的电 压就会随着发生变化;而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 载波混合检测三种检测信道空闲的方式
粗同轴电缆
细同轴电缆
传输介质
双绞线+集线器 逻辑上总线型 物理上星型
拓扑结构
传输介质与拓扑结构的发展
10BASE-T是传送基带信号的双绞线以太网,T表示采用双绞线,现10BASE-T采 用的是无屏蔽双绞线(UTP),传输速率是10Mb/s
物理上采用星型拓扑,逻辑上总线型,每段双绞线最长为100m
10BASE-T以太网
隐蔽站
无线局域网
为什么会有CSMA/CA
发送数据前,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
空闲则发出RTS(request to send),RTS包括发射端的地址、接收端的地址、 下一份数据将持续发送的时间等信息;信道忙则等待
接收端收到RTS后,则响应CTS(clear to send)
HCNA笔记
经 发送的其它数据包分片,保证分片被正确的重新组合
领 验 Flags :标志字段用于判断是否已经收到最后一个分片。 最后一个分片的标志字段设置为
取 分 其他分片的标志字段设置为 1 ,目的端在收到标志字段为 0 的分片后,开始重组报文。
最 享千 Fragmen Offset :片偏移字段表示每个分片在原始报文中的位置
5
网关:用于转发不同网段间的数据包
IP 报文
IP 报文头格式:
Version ( 4)
Header Length ( 4) DS Field ( 8)
Total Length ( 16)
Identification ( 16 )
Flags ( 3) Fragmen Offset(13)
TTL(8)
认 代表 IP 协议,取值为 0x0806---- 代表 ARP 协议 证经 FCS :循环冗余校验字段,提供一种错误检测机制,占 4 个字节
验 IEEE802.3 : 领 分 D.MAC S.MAC Length LLC
SNAP Data
FCS
取最新HCI 享千人群 IP 的编址: E考 : IP 地址由 32 个二进制位组成,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试 300 IP 地址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题 67 IP 地址分类: 1、 A 类: 0.0.0.0~127.255.255.255 库! 0502 2、B 类: 128.0.0.0~191.255.255.255
9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 ........................................
12
路由协议 .....................................................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重点内容(⼀)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组帧(三)差错控制1、检错编码2、纠错编码(四)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1、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动窗⼝机制2、停⽌-等待协议3、后退N帧协议(GBN)4、选择重传协议(SR)⼀、使⽤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和帧链路是⼀条⽆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数据链路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常常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有⼀个数字管道,⽽在这条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据是帧2、基本问题(功能)(1)封装成帧封装成帧就是在⼀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个帧。
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特流,就能根据⾸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特流区别帧的开始和结束(⾸部和尾部还夹杂着控制信息)数据链路帧的特点数据部分的前⾯和后⾯分别添加上⾸部和尾部,构成⼀个完整的帧。
帧是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送单元。
⾸部和尾部还包括许多必要的控制信息每⼀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最⼤传送单元MTU⼀个控制字符SOH放在⼀个帧的最前⾯,表⽰帧的⾸部开始。
另⼀个控制字符EOT表⽰帧的结束(⼀般情况下,⾸部和尾部的长度加起来⼀般⼩于原始报⽂的长度)(2)透明传输“在数据链路层透明传输数据”表⽰⽆论什么样的⽐特组合的数据都能够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链路采⽤字节填充法,来确保上⽅情况的发⽣(3)差错检测传输错误的⽐特占所传输⽐特总数的⽐率称为误码率BER。
例如,误码率为10的负⼗次⽅时,表⽰平均每传送10的⼗次⽅个⽐特就会出现⼀个⽐特的差错在计算机⽹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各种差错检测措施。
⽬的在数据链路层⼴泛使⽤了循环冗余校验技术(CRC)CRC①在发送端,先把数据划分组,假定每组k个⽐特。
现假定待传送的数据M=1010001101(k=10)。
CRC运算就是在数据M的后⾯添加供差错检验⽤的冗余吗,然后构成⼀个帧发送出去,⼀共发送(k+n)位设n=5,P=110101(P是除数),模2运算的结果是:Q=1101010110余数R=01110将余数R作为冗余码添加在数据M的后⾯发送出去,即发送的数据是101000110101110,或2的n次⽅乘以M+R在数据后⾯添加上的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FCS循环冗余检验CRC和帧检验序列FCS并不等同CRC是⼀种常⽤的检错⽅法,⽽FCS是添加在数据后⾯的冗余码FCS可以⽤CRC这种⽅法得出,但CRC并⾮⽤来获得到FCS的唯⼀⽅法②在接收端把接收到的数据以帧为单位进⾏CRC检验:把收到的每⼀个帧都除以同样的除数P(摸2运算),然后检验得到的余数R③在接收端对收到的每⼀帧经过CRC检验后,有以下两种情况:(a)若得出的余数R=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b)若余数R≠0,则判定这个帧有差错,(但⽆法确定究竟是哪⼀位或哪⼏位出现了差错),就丢弃仅⽤循环冗余检验CRC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差错接受“⽆差错接受”是指:“凡是接受的帧(不包括丢弃的帧),我们都能以⾮常接近于1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差错”。
三、数据链路层
三、数据链路层内容摘要:数据链路层协议有很多,但有三个基本问题是共同的: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数据链路层主要分两种:点对点信道:使⽤PPP协议⼴播信道:使⽤CSMA/CD协议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局域⽹使⽤⼴播信道的以太⽹——以太⽹在局域⽹⾥占有绝对优势,⼏乎成了局域⽹的同义词适配器、转发器、集线器、⽹桥、以太⽹交换机点对点和⼴播信道的结合——使⽤以太⽹进⾏宽带接⼊需要先知道的⼀些名词和概念:链路:两点之间的物理线路(可以是有线也可以是⽆线)数据链路:链路+协议⽹络适配器:通过其中的软件和硬件来实现数据链路上的协议。
⼀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使⽤的协议栈只有下⾯三层。
(不⼀定,当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时,根据所使⽤的路由协议的不同,也可能需要使⽤运输层协议,见4.5节)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发送端对IP数据报添加⾸部和尾部,封装成帧⾸部+尾部的作⽤就是帧定界,指明从哪到哪是⼀个完整的帧。
接收端根据帧定界符丢弃不完整帧帧的构成:⾸部+尾部+IP数据报(帧的数据部分)各种数据链路层协议都对帧的⾸部和帧的尾部格式有明确的规定,还都规定了各⾃的最⼤传送单元 MTU(帧数据部分的最⼤长度)透明传输透明表⽰⼀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却好像不存在⼀样(例如玻璃)ASCLL码7位编码,⼀共128个不同的编码,可打印的95个,不可打印的33个SOH(00000001)和EOT(00000100)是帧的⾸尾定界符,都占有8bit,⽽ASCLL码7bit。
当帧是⽤⽂本⽂件(ASCLL码)组成的时候,不管从键盘上输⼊什么字符,都会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仿佛是透明的⼀样。
但是图像⽂件等不保证不会出现SOH和EOT所以可能会出现阻碍(数据传输错误),解决办法是加转义字符ESC(00011011),这种⽅法称为“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差错检测传输差错:①帧丢失②帧重复③帧失序⽐特差错:现实通信链路中,⽐特在传输时会出现,0变1,1变0。
TCP-IP笔记
第1章概述1、TCP/IP分层:应用层、//Telnet(远程登录)、FTP(文件传输协议)、e-mail运输层、//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网络层、//IP(网络协议)、ICMP(Interne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GMP (Internet组管理协议)。
链路层(数据链路层)。
//设备驱动程序及接口卡、以太网协议2、应用层-用户进程,下三层一般在操作系统内核中执行。
3、路由器:构造互连网最简单的方法是把两个或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进行连接,特殊的用于网络互连的硬件盒。
网桥:在链路层上对网络进行互连,而路由器是在网络层上对网络进行互连4、应用层和运输层使用端到端(End-to-end)协议,网络层提供逐跳(Hop-by-hop)协议5、TCP采用超时重传、发送和接收端到端的确认分组等机制。
网络层IP提供不可靠的服务,他只是尽可能地把分组从源结点送到目的结点,并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证。
运输层和网络层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6、IP地址32bit:A:0.0.0.0-127.255.255.255—0网络号(7位)主机号(24位)B: 128.0.0.0-191.255.255.255———10网络号(14位)主机号(16位)C:192.0.0.0-223.255.255.255———110网络号(21位)主机号(8位)D: 224.0.0.0-239.255.255.255———1110多播组号(28位)E: 240.0.0.0-247.255.255.255———11110留待后用(27位)A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代表网络号,其中第一字节的第一位以0开始,也就是A类地址的二进制形式是以0....开头的,所以其网络号应该是2的7次方,也就是128,然后网络号不能全为0,然后去掉127开头的环回测试网络,所以A类地址的网络号为126.B类地址的前两个字节代表网络号,其中第一个字节的前两位固定以10开头的,所以其网络号是2的14次方,也就是16384个网络号,因为其以10开头,所以网络号不可能为全0及全1,所以不用减2,但是实际上前两位后全为0的网络号也就是1000 0000 0000 0000,也就是128.0的网络号是不可指派的,所以B类网络号为16383个。
思科网技术学院教程学习笔记与要点归纳
第一章OSI参考模型和路由一.层次网络模型:OSI参考模型网络模型使用分层来简化网络功能。
将网络功能进行划分叫层。
OSI参考模型通过划分层次,简化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所要完成的任务。
每一层集中完成一定的功能,因此允许网络的设计者为每层选择适当的网络设备和功能。
在OSI参考模型中,它的7层分别表示了不同的网络功能。
这种按网络功能进行层次划分的原因包括:1. 分层把网络操作分成不太复杂的单元。
2. 分层为即插即用的兼容性定义了标准接口。
3. 分层使设计者能专心设计和开发功能模块。
4. 分层提高了不同网络模块功能的对称性,让它们能很好地一起工作。
5. 分层使得一个区域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这样每个区域能更快地发展。
6. 分层把复杂的网络通信过程分解成了独立的、更容易学习的操作。
OSI参考模型的每一层完成特定的功能:应用层(第7层):这一层给用户应该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例如,一个字处理应用程序使用了这一层的文件传输服务。
表示层(第6层):这一层提供了数据表示和编码格式,还有数据传输语法的协商。
它确保从网络抵达的数据能被应用进程使用,应用进程发送的信息能在网络上传送。
会话层(第5层):这一层建立、维持和管理应用进程之间的会话。
传输层(第4层):这一层把数据进行分段或重组成数据流。
传输层具有潜在的能力保证一个连接并提供其可靠的传输。
网络层(第3层):这一层决定把数据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最佳路径。
路由器在这一层上运行。
本层使用逻辑地址方案,以便管理者能够进行管理。
它使用IP协议的寻址方案,此外还有ApplTalk、DECnet、VINES和IPX等寻址方案。
数据链路层(第2层):这一层提供了通过介质物理传输过程。
它处理错误通告、网络拓扑和流量控制。
这一层使用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这种地址也称为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
物理层(第1层):这一层提供电气的、机械的、软件的或者实用的方法来激活和维护系统间的物理链路。
网络原理 第4章:数据链路层
比较: • 纠错码能自动纠正错误,但实现困难, 在一般通信场合不易采用。 • 检错码需通过重传机制达到纠错目的, 但工作原理简单,实现容易。
10
常用的检错码
• 奇偶校验码 垂直奇(偶)校验 水平奇(偶)校验水平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方阵码) 特点:方法简单,但检错能力差,只用于通信 要求较低的环境。 • 循环冗余编码CRC 目前应用最广的检错码编码方法之一
差错产生的过程如图:
数据信号 与噪声信号 叠加后的波形 采样时间 接收数据 原始数据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0 1 1 1 1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出错的2位 (b)差错产生过程示意图
5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物理线路的噪声分类: (1)热噪声: 由传输介质导体的电子热运动产生。 特点:时刻存在,幅度较小,强度与频率无关, 频谱很宽。 是一种随机噪声,由其引起的差错是随机差错。 (2)冲击噪声: 由外界电磁干扰引起。 •特点:幅度较大,是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 •其引起的传输差错是一种突发差错。
实际发送: f(x)
.
x + R(x)
R'(x)= R(x) 接收正确 R'(x)≠ R(x) 接收错误
数据字段 校验字段 f(x)
.
x
k
+ R(x) 发送
12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CRC校验的工作原理: • 任意一个由二进制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以和一个系数仅 为‘0’和‘1’取值的多项式一一对应。 • 例如:发送数据比特序列为10111,其对应的多项式为 f(x)=x4+x2+x+1. • 生成多项式为事先约定好的,如:G(x)=x4+x3+1;则对 应G(x)的二进制代码为: 11001 • f(x)﹒xk,k为生成多项式的最高幂值,即生成多项式 用二进制表示的位数-1。上例k=4=5-1。表示将发送数 据比特序列左移k位,用来存放余数。 • f(x)﹒xk/G(x),得到余数R(x) • 将f(x)﹒xk+R(x)作为整体,发送到接收端。 • 接收端用接收到的数据f′(x)采用相同的算法,去除 G(x),得到余数R′(x)。如果R′(x)等于 R(x),表示 发送没有出错。 13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学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三网: 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1)连通性彼此连通,交换信息2)共享信息共享,软硬件共享因特网概述|我们先给出关于网络,互联网,因特网的一些最基本概念.网络: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互联网:internet 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因特网:Internet 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一个互联网),其采用TCP/IP协议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人们把1983年看成是现在因特网的诞生时间.2.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3.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ISP称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英特网组成从工作形式上分为两大块:1)—2)边缘部分由所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使用户直接使用的.3)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在往里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1.客户-服务器方式特征: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的服务2.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P2P)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因特网的核心部分1.电路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的资源.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必须先拨号请求连接.…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其一个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是指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要发送的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message).在发送之前,先把其分为一个个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packet),其又称为包.分组是在因特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分组中的首部包含了如目的地址和原地址等重要信息,每一个分组才能在因特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并最终正确地交付到分组传输的终点.位于网络边缘的主机和网络核心部分的路由器都是计算机,但它们的作用却不一样.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优点: 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时延.另外,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3.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到下一个结点.#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按照作用范围分类: 广域网WAN(运用了广域网技术) 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运用了局域网技术) 个人区域网PAN 计算机网络性能7个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1.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号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b/s,kb/s,Mb/s2.带宽计算机领域中,带宽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通过的”最高数据率”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kb/s,Mb/s3.吞吐量'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b/s,Mb/s等4.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1)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2)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发费的时间(3)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4)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延时.5.时延带宽积;表示这样的链路可容纳多少个比特.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6.往返时间RTT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7.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D0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U表示网络利用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信息交换涉及的几个概念!实体(entry): 交换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protrocol):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通信的规则服务(service):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需要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功能服务访问点(SAP): 相邻两层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地方开发系统胡来年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七层应用层能够产生流量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表示层加密压缩开发人员会话层服务和客户端建立的会话查木马netstat –nb传输层可靠传输(要建立回话的) 不可靠传输流量控制网络层IP地址编址选择最佳路径;数据链路层输入如何封装添加物理层地址MAC物理层电压接口标准网络排错从底层到高层网络安全和OSI参考模型物理层安全数据链路层安全ADSL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SQL注入漏洞上传漏洞TCP/IP四层模型应用层运输层(TCP或UDP)网际层IP网络接口层.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应用层(传输数据单元PDU)运输层运输层报文网络层IP数据报(IP分组)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物理层0011010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数据比特流,而不指具体的传输媒体.可以将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接口形状,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为三大部分: 原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 传输系统(传输网络) 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 相关术语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signal)——数据二等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则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形成码元#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信道一般表示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将彼此独立的计算机、设备和用户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而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数据的传输和控制功能,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据链路层的概念、作用、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链路层协议。
一、概念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一层,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
它负责将数据帧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二、作用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物理传输介质(如电缆、光纤等)提供直接传输数据的能力,并对数据帧进行控制、错误检测与纠正,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工作原理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多种技术和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其中,常见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帧封装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传来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添加帧起始标识符、地址信息、控制信息、数据信息和帧检错序列等,并在帧尾部添加帧结束标识符,以便接收端识别和解析帧。
2. 帧同步数据链路层通过定时发送字节和特殊控制字符来保持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同步,以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3. 错误控制数据链路层使用差错检测机制,例如循环冗余检验(CRC)等,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验,如果检测到错误,则请求发送端重新发送。
4. 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采用流量控制技术,例如停-等协议、滑动窗口协议等,通过控制发送速率和接收速率来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拥塞。
5. 访问控制数据链路层使用访问控制协议,如以太网的CSMA/CD协议,来协调多个节点共享同一物理媒介的访问,以避免冲突和碰撞。
四、常见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有许多协议,常见的包括以太网协议、无线局域网协议(Wi-Fi)、点对点协议(PPP)等。
1. 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是应用最广泛的有线局域网协议,它采用CSMA/CD协议进行多个节点的访问控制,常见的传输速率有10Mbps、100Mbps和1000Mbps等。
网络规划师学习笔记—局域网—HDLC技术
网络规划师学习笔记—局域网—HDLC技术1、HDLC是一种面向位(比特)同步的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
2、帧边界(代表开始/结束)是011111103、比特填充技术:为了防止数据部分出现帧边界“01111110”,当数据帧出现连续的5个连续的1以后,就需要插入1个0,还原的时候出现连续5个1,就把后面的0去掉,比如“0110111111001”使用比特填充后是“0110111110001”。
①信息帧(I帧):第一位位0,用于承载数据和控制。
N(S)表示发送帧序号,N(R)表示下一个预期要接收帧的序号,N(R)=5,表示下一帧要接收5号帧。
N(S)和N(R)均为3位二进制编码,可取值0~7. N:NumberS: SendR:Received②监控帧(S帧):前两位为10,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S帧控制字段的第三、第四位S帧类型编码,共有四种不同编码,含义下所示:RR 接收准备好0/0 确认,且准备接受下一帧RNR 接收未准备好1/0 确认,暂停接收下一帧,N(R)含义同上REJ 拒绝接收0/1 否认,否认N(R)起的各帧,但N(R)以前的帧已经收托SREJ 选择拒绝接收1/1 否认,只否认序号为N(R)的帧S:SendR: ReceivedREJ:RejectN:NOTS: Select③无编号帧(S帧):控制字段中不包含编号N(S)和N(R),U帧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功能,但是当要求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时,它有时也可以承载数据。
SABME、UA、UI、DISC/RD和RESET都是无编号帧。
需要记住常用的几种。
例题和解析:1、答案:AHDLC帧的比特填充技术2、答案:C,D①前两个帧(SARE和UA)是控制帧,用于建立通信连接。
SARME:置扩充异步响应模式(选择了一种传输模式)UA:无编号确认第3个开始时数据帧②I,0,0表示发送NS=0,NR=0的数据(A发生帧编号为0,请求B发生编号为0的帧)。
第一章学习笔记
包含了7层,分为两组,上3层指定了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如何彼此通信以及如何与用户交流;
应用层:提供用户界面
表示层:表示数据进行加密等处理
会话层:讲不同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开
下4层指定了如何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传输在重传前执行纠错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路由器使用它们来选择路径
表示层:向应用层提供数据,并负责数据转换和代码格式化,本质上讲,该层是一个转换器,提供编码和转换功能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在表示层实体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还对设备或节点之间的对话进行控制,它协调和组织系统之间的通信,提供三种不同的模式: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总之会话层的基本功能是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
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区别:
集线器是一种物理层设备,本身不能识别MAC地址和IP地址,当集线器下连接的主机设备间传输数据时,数据包以广播的方式进行传输,酉每一台主机自己眼中MAC地址来确定是否接受
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后,通过自身系统MAC地址表中的MAC地址与端口对应关系,将数据送到目的端口
传输层:传输层将数据进行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
传输层负责
网络层:管理设备编址,跟踪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并确定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这意味着网络层必须在位于不同网络中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流。路由器位于网络层,在互联网中提供路由选择服务
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并处理错误通知,网络拓扑和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将报文封装成数据帧,并添加定制的报头,其中包含目标硬件地址和源硬件地址
数据链路层:将分组拆分为字节,并将字节组合成侦使 用MAC地址提供介质访问执行错误检测,但 不纠错
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链路层
– 发送方发送一块数据后, 就停止发送动作,开始计时, 等待接收方的反馈结果。 – 接收方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并根据校验的结果向 发送方作出肯定确认或否定确认。 – 当发送方收到“正确”的确认(ACK)之后,继续发送 后继数据块; – 如果发送方收到“否定”确认(NAK) ,或者计时器超 时,重新传送本数据块。
数据链路层
11
4.1.3 流量控制功能
• 目的:防止接收方发生数据溢出而控制发 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 • 主要方法:停—等流控、滑动窗口流控来自数据链路层12
4.1.4 链路管理功能
• 主要功能:帧序号的初始化、建立连接、 维护连接、重置连接、释放连接等
数据链路层
13
4.2 差错控制
• • • • 4.2.1 差错检测 目的:发现和纠正接收到的数据的差错 产生差错的原因:噪声 突发长度:从突发错误发生的第一码元到 有错的最后一个码元间所有的码元数,称 该突发错的突发长度。
节 点
帧
帧
节 点
数据链路层
5
帧的一般结构
对于不同的通信环境或不同的通信协议, “帧”的格 式亦不尽相同。
F 帧 标志 A 地址 字段 C 控制 字段 D 数据字段 FCS 校验 字段 F 帧 标志
“帧”分为面向字符型和面向比特型两类。前者由ASCII字 符构成(IBM BSC协议);后者由任意比特构成,更为灵 活和高效(HDLC)。
数据链路层
16
数据通信中的实际情况
发送的数据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0 1 0
信号
噪音
信号+噪音
阈值
采样时钟 接收的数据
0 1 0 1 1 0 1 1 1 0 0 1 0 0 0
数据链路层笔记
数据链路层笔记
知识点框架:
-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 差错控制
- 流量控制
思维:
- 理解数据链路层如何在物理层之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以及其工作原理和机制。
- 关注老师对于协议分析和推理的过程。
重难点:
- 差错控制方法的理解与应用(重点,用红笔标注)
- 流量控制的算法和实现(难点,用蓝笔标注)
易错点:
- 不同协议的细节和容易混淆的地方(易错点,用黄笔标注)
补充点:
- 实际应用中数据链路层的案例和问题
- 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对数据链路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
- 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层更好地结合和理解。
数据链路层技术简介(八)
数据链路层技术简介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互联网背后,数据链路层技术作为整个网络通信体系的基石,在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数据链路层技术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来介绍这一关键技术。
定义:数据链路层是网络协议栈中的一层,位于物理层之上,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建立了桥梁。
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划分为更小的数据帧进行传输,同时确保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功能:1.分帧:数据链路层通过将数据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帧,使数据传输更加高效。
每个数据帧都包含了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帧起始和停止标志,帧序列号和帧检验和等,以便接收方能正确地接收和解析数据。
2.帧同步:为了确保接收方正确地解析数据,数据链路层使用帧同步技术来保证接收端和发送端的节拍一致。
帧同步技术通过插入特定的比特序列,如同步帧和比特填充来维持发送和接收方的节拍同步。
3.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通过实施流量控制来协调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速率。
当接收端的接收缓冲区容量达到上限时,数据链路层会发送控制信号给发送方,要求其降低传输速率,以免造成数据丢失。
4.差错检测和纠正:数据链路层通过在数据帧中添加校验码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差错。
常见的纠错码包括循环冗余检测(CRC)和海明码(Hamming code),它们可以对数据帧进行误码检测和纠正,确保传输的可靠性。
应用领域:1.以太网:作为现代局域网(LAN)的主流技术,以太网使用数据链路层技术来进行数据传输。
它不仅支持高速的数据传输,还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广泛应用于企业和家庭网络中。
2.无线局域网(WLAN):在无线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负责处理无线信号传输和接收之间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问题,以保证无线网络的稳定和高效。
3.仪器仪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数据链路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务其它的交换结点。
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data link)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和软件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数据链路层的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单位是帧。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链路管理: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帧定界:帧同步、成帧流量控制:使收方来得及接收差错控制:前向纠错、差错检测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帧内区分透明传输:能传输所有数据寻址:保证每一帧能送到正的目的站停止等待协议:在发送结点: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然后将数据帧送到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存,将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帧发送出去,等待接收方的接收确认信息。
接收结点:等待接收发送方发送来的数据帧,将其放入接收缓存中,将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帧上交主机,给发送方回复确认信息。
解决非重复帧的问题:让每一个数据帧带上不同的发送序号,每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帧就把它发发送序号加1.最简单的情况是用一个比特来发送,即0和1交替发送,以区分是否有重复帧。
循环冗余检(Cyclic Redundancy Check)在数据链路层传输时,通常用循环冗余检验来检验数帧是否出错。
冗余码的算:用二进制的模2运算进2n乘M的运算,这相当于在M后面添加N个0 得到(k+n)bit的数除以事先选定好的长度为(n+1)bit的数P,得出商Q而余数是R,余数R比除数P至少要少1bit.CRC循环冗余检验中:X n表示帧较验序列FCS:在数据后面添加上的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循环冗余检验CRC并不完全为检测出差错:只要得出的余数R除二进制数据比特串不为0,就表示检测到了差错CRC检测方法并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比特出现了差错。
只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并使用位数足够多的除数P,那么其误检率极小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这里不使用否认帧(实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大都是这样的),而且确认帧帧带有序号N。
按照习惯的表示法ACKn表示‘第n-1号帧已经收到,现在期望收到第n号帧。
实用的CRC检验器都是用硬件完成的。
CRC检验器能够自动丢弃检测到的出错帧,因此所谓的(丢弃出错帧)对上层软年或用户来说都是感觉不到的。
发送端对出错的数据帧进行重传也是自动进行的,因而这种差错控制体制常简称为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在发送完一个数据帧后,不是停下来等待确认帧,而是可以连续再发送若干个数据帧。
如果这时收到了接收端发来的确认帧,那么还可以发送数据帧,每发送一个数据帧时都要设置该置该的超时计时器。
如果在所设置的超时时间内收到确认帧,那么就将该计时器清零。
连续ARQ问题:未被确认的帧太多时,有一帧出错刚重传多对大量数数据帧编号开销大滑动窗口对连续ARQ中将已发送但未被多确认的数据帧的数目限制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设定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发送窗口用来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发送窗口的大小WT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多少个数据帧。
接收端设置接收窗口:在接收端只有当收到的数据帧的发送序号落入接收窗口内才被充许接收该数据帧。
若接收到的数据帧落在接收窗口之外,则一律将其丢弃。
滑动窗口的重要特性:只有在接收窗口和向前滑动时(与此同时也发送了确认),发送窗口才有可能向前掌滑动。
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等于1时,就是停止等待协议。
发送窗口的最大值:当用n个经特进行编号时,若接收窗口的大小为1,则只有在发送窗口的大小Wt《=2N-1时,连续ARQ协议才能正确运行。
信道利用率:由于每个数据帧都必须一定的控制信息(如帧的序号、地址、同步信息以及其他的一些控制信息),所以即使连续不停地发送数据帧,信道利用率(即扣除全部的控制信息后的数据率与信道容量之比)也不可能达到100%当出现差错时,数据帧的不断重传也会使信道利用率降低。
选择重传ARQ协议:可加大接收窗口,先收下发送序号不连续但仍处在接收窗口中的那些数据帧。
等到所缺序号的数据帧收到后再一并送交主机。
先择重传ARQ协议可避免重复传送那些本业已经正确到到达接收端的数据帧。
但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在接收端要设置具有相当容量的缓存空间。
对于选择重传ARQ协议,若用N比特进行编号,则接收窗口的最大值受下式的约束。
WR<=2N/2最佳帧长:卫星的传插时延:270MS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协议概述:1974年,IBM推出了面向比特的规程SFLC(S 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后来ISO把SDLC修改后称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作为国际标准ISO3309.国际为GB7496.CCITT则将HDLC再修改后称为链路接入规程LAP(Link Access Procedure).不久HDLC 的新版本又把LAP修改为LAPB“B”表示平衡型(Balanced),所以LAPB叫做链路接入规程(平衡型)。
非平衡配置:由一个主站(primary station)控制整个链路的工作。
主站发出的帧中命令(command)。
受控的各站叫做受控站。
只有主站才能发起向次站的数据传输,次站只有在主站向发送命令帧进行探询(poolling,软询)时,才能以向应帧的形式回答主站。
平衡配置:链路两端的两个站都是复合站(combined station)。
复合站同是具有主站与次站的功能,每个复合站都可以发出命令和响应。
零比特的直译与删除:HDLC采用零比特直译法使一帧中两个F字段之间不会出现6个连续的1在发送端,当一串比特流数据中有5个连续1时,就立即填入一个0,在接收帧时,先找到F字段以确定帧的边界。
接着再对比特流进行扫描。
每当发现5个1时,就将其后的一个0标志字段F(Flag)为6个连续的1再在两边各加一个0总共8比特。
透明传输:采用零比特直译法就可以传送任意组合的比特流,或者说,就可实现数据链路层的透明传输,当连续传输两个帧时,前一个帧的结束标字段F可以兼作后一帧的起始标志字段。
当暂时没有信息传送时,可以连续发送标志字段,可以使发送端和接收端保持同步。
其它字段:地址字段A就是8bit。
帧检验序列FCS字段共16bit.采用的生成多项式是CRC-CCITT(X16+X12+X5+1)所检验的范围是从地址字段的第一个比特起,到信息字段的最末一个比特为止。
控制字段:控制字段C共8bit,是最复杂的字段。
HDLC的许多重要功能都靠控制字段来实现。
控制字段分为信息帧I(Information)监督帧S(Supervisory)无编号帧U(Unnumbered)(N(R)-1)mod8帧以及在这以前的各帧都已经正确无误地收到了。
捎带确认。
P/F是探询/终止(POLL/Final)比特,简称P/F比特。
主站为1表示要求对方立即发送响应,确认帧为1表示数据发送完毕。
PPP协议的工作原理:现在全世界使用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点对点协议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用户使用拨号电话线接入因特网时,一般都是用PPP协议PPP协议已成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RFC 1661PPP协议有三个组成部分:1、一个次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IP数据报受最大接收单元MRU(Maximum Receive Unit)限制.MRU的默认值为1500.2、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rtrol Protocol).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
3、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若为0x0021,则信息字段是IP数据报。
若为0xC021,则信息字段是PPP链路控制数据若为0x8021,则信息字段是网络控制数据当PPP用在同步传输时,采用硬件填充来完成字符填充。
当PPP用在异步传输时采用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字符填充法:将信息字段中的每一个0x7E字节转变为2字节局域网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其优点:能方便地共享昂贵的外部设备、主机以及软件、数据。
从一个站点可访问全网。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可用性和残存性。
环形网:总线网:其可以使用两种协议,传统以太网使用的CSMA/CD(演进为星形网)令牌传递总线网,物理上是总线,逻辑上是令牌环树形网:总线型的一种变形。
传统以太网(2.94Mb/s,10Mb/s)快速以太网(100Mb/s)吉比特以太网(1Gb/s)10吉比特以太风(10Gb/s)双绞线:1-2Mb/s , 10Mb/s, 100Mb/s ,1 Gb/s50同轴电缆:10Mb/s75同轴电缆:几百Mb/s光纤:10 Mb/s,100 Mb/s,1 Gb/s,10 Gb/s媒体共享技术:1、青态划分信道: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用户只要得到了信道就不会和别的用户发生冲突2、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muliple access),信道没有固定分配给用户,随机接入:用户随机发送信息,可能发生碰撞受控接入:受控用户不能发送信息,应用:令牌网,多点线路控询(proll)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的两个标准,网卡的作用,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的两个标准,网卡的作用,CSMA/CD的作用,争用期1、以太网的两个标准:1、1980年9月,以太网规约的第一个版本DIX V1(10Mb/s2、1982年DIX V23、1983年IEEE的802.3标准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LLC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adapter)或网络接口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或“网卡”、网卡的重要功能: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对数据进行缓存,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种序,实现以太网协议。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协调总线上各计算机的工作,在同一时间只充许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否则就会互相干扰,结果大家都无法发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