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言诗研究

合集下载

何为玄言诗——兼论当下玄言诗研究存在的问题

何为玄言诗——兼论当下玄言诗研究存在的问题

时 文 宗,自此 作 者 悉 体 之 , 义 熙 中 谢 混 至
始 改 。[[ 。 ’1n ’] ]
以及与其他诗歌体裁的关系等多个方面。文字数
量 之 巨 大 , 及 内容 之 丰 富 , 不 说 前 人 无 法 想 涉 且 象, 即是 我们今 人也 是始 料不 及 的 。那 么 , 如何 看 待 这一现 象 呢 ?笔 者 认 为 , 这些 探 讨 确 实 给 我 们 玄 言诗 的研究 提 供 了很 大 帮助 , 是 另 一 方 面 我 但 们 也应 看到 , 在玄 言诗 的最 根本 问题 上 , 即究 竟 也
自上世 纪 8 代 以来 , 界对 玄 言诗 的研 究 O年 学

归不异也。正始中, 王弼、 何晏好庄 老玄胜之谈 ,
而 世遂 贵焉 , 过 江佛 理 尤 盛 。故 郭 璞 五 言 始会 至
直 高热 不退 , 关 玄 言诗 的探 讨 也 迅 速 发 展 成 有
为魏晋文学研究 的亮点之一 。这些探讨或以单篇
20 0 9年 1 月 1 第 4 卷第 6 1 期
云 南 师范 大学 学报 ( 哲学 社会科 学 版 )
No .,2 0 v 0 9
Vo. 1N o 6 14 .
何 为 玄 言 诗
— —
兼论 当下玄言诗研 究存在 的问题
江云 岷 韩 国 良 ,
(. 1云南 民族大学 学报 编辑 部 , 云南 昆明 60 3 ;. 阳师范学 院 文学 院 , 5012南 河南 南 阳 4 3 6 ) 7 0 1

南朝 人对 于 玄言诗 所 作的描 述
左称盛。因谈余气 , 流成文体 , 以世极迪遭, 是 而 辞 意 夷 泰 。诗 必 柱 下 之 旨 归 , 乃 漆 园 之 义 赋 疏 。[[” 又《 ”。 ] 明诗 》“ 始 明道 , 杂 仙 心 。何 :正 诗

人文学视野下的玄言诗研究

人文学视野下的玄言诗研究
重 要的诗 歌现 象和文体 形式 ,相较 于中 国古典文 学研 究的
人文 学 ,就 是 关于人 文的 学 问 。在西 方 ,对人文 学有 很 多说法 ,比较 典型 的一种 说法 是 : 文学 是一 门无 关实 人 用 的学 问,它包括哲学 、历史 、语言 学 、艺术学等等 。这只 是 一个略 显智 慧的具 有遮诠 性和 外延式 的说 法 。遮 诠性 ,
之意 。从这 个意 义上说 ,人文 学就 是觉悟 和践行 的贯通 之 学 。从人文学的 贯通性 视野考察玄 言诗 研究 ,我们 将易于 理 解 为何玄言 诗在 中国古典 学人和近 代学人那 里备受轻 视
外, 《 经》 、 《 诗 楚辞》等研究也 同样备 受关注 , 而魏 晋玄 言诗研 究却 尚 于无人问津阶 段 。 处 当然 , 这既与国内对魏晋
第2 3卷第 1 期
VOL.3 2 NO. 1
广 东外语外 贸大学学报
J OURNAL GUANGDONG OF UN I VERSI TY OF FOREI 20 2
人 文学视野下的 玄言诗研 究
何光顺 ( 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 ・ 州 ・ 14 0 广 502 )
关键 词 :玄 言诗 ;人 文 学 ;贯通
中 图 分 类 号 :1 - 2 0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2(0 ) 1 0 6 — 7 2 0 6 2 1 0 — 0 7 0 6 2 计 约有 5 7篇 ;又根据 《 5 中国知网・ 中国博硕 士论文全 文数 据库》的相关统计 ,以 “ 玄言诗 ”为直接或相关选题的硕士 论 文有 2 8篇 ,博士 论文 3篇 。显 然 ,魏 晋玄言诗作 为一种
内容提 要 :从人 文 学 的贯通 性视 野看 ,玄言诗 在 中 国文 学的历 史脉 络 中 " 不可 忽视 的 重要 3是 - 环 ,玄 言诗 的独特 思 维方 式 当更 能体 现 中国人 文之 特性 ,玄 言诗作 家蹈虚 务玄 的超 越精 神也 当

东晋时期玄言诗的出现

东晋时期玄言诗的出现

东晋时期玄言诗的出现东晋玄言诗(论东晋玄言诗的发展)要了解玄言诗在东晋的发展,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玄言诗。

当我们看到“玄”时,我们往往会想到幻想,这是指玄理,即哲学,以及玄言诗,即含有哲学说教的诗歌。

具体来说,主要是阐述起东晋玄言诗(论东晋玄言诗的发展)要了解玄言诗在东晋的发展,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玄言诗。

当我们看到“玄”时,我们往往会想到幻想,这是指玄理,即哲学,以及玄言诗,即含有哲学说教的诗歌。

具体来说,主要是阐述起源于中国东晋,也盛行于东晋的庄子思想和佛教哲学。

这些玄言诗除了哲学思想外,还常常涉及其他方面,包括人与自然等。

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认为玄言诗的盛行促进了后来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和形成。

玄言诗的本质玄言诗始于东晋咸康年间,流行约六七十年。

除王等名人外,一些僧人和圣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其中孙绰、支遁是著名的古典玄学派诗人。

细看玄言诗的发展时期,它流行的时间短,其实和它所追求的风格有关系。

不被后人推崇的——的含义难以理解,晦涩难懂,过于追求哲学说教,使其逐渐被田园诗歌所取代。

其实放宽玄言诗的要求和定义,追根溯源,其实可以追溯到汉代。

能找到的第一本是仲长统的《见志诗》,在诗歌中融合了庄子的思想,后面的基本都是对庄子思想的完整描述。

玄言诗初现晋武帝咸宁人郭璞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晋玄言诗的特点。

除了郭璞,西晋惠帝宇瞻、温峤、梅涛的诗歌也能大体概括玄言诗的早期特征。

354通过谈论玄学,表达了人对事物的冷漠,对事物的不关心,对做事的感受。

早在郭璞时期,他的《清诫》等作品,就被宋檀道鸾视为玄言诗的开端,是“以道言韵”。

虽然他的《游仙诗十四首》首诗中的大部分与传统诗歌相同,但庄子的玄理哲学已经可以在他的诗歌中找到。

像“漆园有傲官,蔡家有易妻”,或者“萧傲留世,耽于独处;明道的游仙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游仙诗,如“游仙中有妙象”。

李善在《诗《游仙诗》中对郭璞的诗《文选》进行了尖锐的评论。

他认为神仙应该是独立的,超脱于自然,与人和山水融为一体,但郭璞的游仙诗并没有完全超脱。

玄言诗研究资料缺乏之原因初探

玄言诗研究资料缺乏之原因初探

玄言诗研究资料缺乏之原因初探巩青燕所谓/玄言诗0,实际上不是一个内涵很周密的概念,仅是沿袭前人的说法,用来指称文学史上某一特定阶段所出现的以敷演玄理为主旨的诗歌。

5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6谈到玄言诗时,就将它解释为/中国西晋末年兴起的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0,从这个意义上讲玄言诗几乎等同于整个东晋诗歌,所以沈约在5宋书6卷六十七5谢灵运传论6说: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

自建武暨乎义熙,历将百载,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由此可见永嘉以后至晋末宋初的一百余年间的玄言诗的繁荣情况,推想当时玄言诗的作品应该不在少数,可是现在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却比较少,这无一例外的成了玄言诗研究者面临的一大困难。

为什么玄言诗存世的资料相对较少呢?这个问题对我们深入研究玄言诗也有一定的帮助,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玄学土壤的影响玄学是整个魏晋时期的基本的思想形式,人们谈玄、议玄并引玄入诗,则形成了玄言诗。

可见玄学是玄言诗产生的直接源泉,玄学的内容决定了玄言诗的内容。

大多数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玄学对玄言诗产生的积极作用,却往往忽略了玄学也是导致玄言诗消亡的直接因素,对玄言诗也有消极的影响。

首先,玄学是玄言诗产生和发展的土壤,玄学的消亡自然会导致玄言诗的消亡。

前文已经说过,玄学是整个魏晋时期的基本的思想形式,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玄谈0/清议0之风,并出现了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等著名的玄学家,将玄学思想引入极致。

人们普遍站在玄学的立场上运用玄学的思想方法对哲学及其他社会领域进行思考和讨论,将它引入文学创作,则出现了表现玄思﹑玄理的玄言诗。

玄学发展到东晋时期才给玄言诗提供了丰厚的生存土壤,养育了玄言诗的繁荣。

而东晋以后,再也没有哪一个朝代有如此空前绝后的玄谈之风,失掉了东晋玄学的土壤,玄言诗也只好退出历史舞台了。

其次,玄学思想限制了玄言诗创作的数量。

“玄言诗”的特点

“玄言诗”的特点

“玄言诗”的特点
“玄言诗”曾统治晋代诗坛一百余年,它的本质特征是“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直接用玄学的词语写诗。

用诗的形式阐扬玄理,把诗写得如同玄学学术论文。

如孙绰的《答许询》诗:“遗荣荣在。

外身身全。

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散以玄风,涤以清川。

或步崇基,或恬蒙园。

道足匈怀,神栖浩然。


诗中所宣扬的尽是道家不竞之求、全身保性、超然物外的玄理。

几乎没有生动形象的诗味。

正如钟嵘《诗品》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爱及江表。

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所谓“理过其辞”就是一味说理,缺乏优美的词采和生动的形象。

这是因为玄学家主张“得意忘象”、“得象忘言”,反对必要的润色和修饰,所以在写诗时会轻视文采和形象。

所谓“淡乎寡味”就是缺乏真挚、深沉和强烈的感情,引不起读者的感动和共鸣。

这又是因为玄学家主张恬淡虚静,不为外物动心,以这种精神状态写诗,其诗自然就淡薄无味,缺乏形象了。

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影响却相当深远,谢灵运的山水诗,白居易诸人的说理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环。

其为诗歌说理所积累的正反面经验尤其值得注意。

魏晋玄言诗研究综述

魏晋玄言诗研究综述

XI W e N D。
H A N G ih o U Zh — a
( c o l fL t r t r ,Ja g a n v r i W u i 1 1 2, i a S h o ie a u e in n n u i e st o y, x 4 2 Ch n ) 2
Ab ta t sr c :Th t d fXu n Ya 玄 言 )P e c n b ls i e n o t r e p r s s e s y o a n( u o m a e ca sf d i t h e h a e .Th is i ef t r
p r s s i e & Jn a d Na h a ei n W i i n n— b id n sis whc f u d is e p e so n hso y a d e y a te , ih o n t x rs in i it r n
lt r t r rtc s . T h s c d s a i f o a h ov m e t o he ie a u e c iiim e e on t ge S r m M y 4t M e n t t m i dl o t 1 8 d e f he 9 0.
《 玄言诗 研究 》 中华 书局 2 0 ( 0 7年 版 ) 王 澍 的《 、 魏晋
玄 学 与 玄 言诗 研 究 》 中 国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2 0 ( 0 7年
版) 。另外在 相关 论 著 中涉及 玄 言 诗 的研 究 和单 篇
论 文也 有不 少 。对 魏 晋 玄言 诗 的研 究 史 作 一清 理 ,
wh c m b dis t s ii o “d wn t — a t ih e o e he p rt f o — o e r h”. The h r s a i t e a e ha f a t f 8 t id t ge S h l t r l p r o 1 0 9

玄言诗派

玄言诗派

玄言诗产生的社会背景 ——玄谈的社会文化氛围 玄谈的社会文化氛围
• 玄谈的社会风气 • 谈玄之方式 • 谈玄之美
玄谈的社会风气
• 在正始时期,就已经谈玄成风。但其谈玄的主要目的,在于 在正始时期,就已经谈玄成风。但其谈玄的主要目的, 玄学义理的探讨。西晋士子承袭了这种玄谈方式, 玄学义理的探讨。西晋士子承袭了这种玄谈方式,虽然他们 也探讨一些义理外,但是已经不再像正始玄学家那样以著述、 也探讨一些义理外,但是已经不再像正始玄学家那样以著述、 笺注的形式,来进行哲学著述。 笺注的形式,来进行哲学著述。他们仅仅是在形式上承袭这 种风气,纯粹以清谈为务,并把它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种风气,纯粹以清谈为务,并把它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西普时期,最著名的清谈家是王衍和乐广,其他有卫玠、 西普时期,最著名的清谈家是王衍和乐广,其他有卫玠、阮 裴遐等。他们多是名门大族,有的位极人臣, 修、裴遐等。他们多是名门大族,有的位极人臣,影响非常 可谓朝野翕然。到了东晋时代,谈玄之风更是愈演愈烈。 大,可谓朝野翕然。到了东晋时代,谈玄之风更是愈演愈烈。 名家辈出,诸如王导、谢安、庾亮、殷浩、殷仲堪、孙盛、 名家辈出,诸如王导、谢安、庾亮、殷浩、殷仲堪、孙盛、 孙绰、桓温、韩伯、谢尚、许询、支道林、康僧渊等等, 孙绰、桓温、韩伯、谢尚、许询、支道林、康僧渊等等,乃 至简文帝司马昱(音欲) 至简文帝司马昱(音欲)也是著名的清谈家 。 • (例一、例二、例三) 例一、例二、例三)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内容
第一阶段:何晏、 第一阶段:何晏、王弼阶段 第二阶段:阮籍、嵇康阶段 第二阶段:阮籍、 第三阶段:向秀、 第三阶段:向秀、郭象阶段
第一阶段:何晏、 第一阶段:何晏、王弼阶段
• 魏正始年间,以何晏、王弼为代表,崇尚《老 魏正始年间,以何晏、王弼为代表,崇尚《 辅以《 提倡“贵无” 子》,辅以《易》学,提倡“贵无”,主张以 寂然不动的“ 为世界的精神性本体, 寂然不动的“无”为世界的精神性本体,但也 注重儒家的丧祭服制和历代的典仪,服膺孔子, 注重儒家的丧祭服制和历代的典仪,服膺孔子, 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统一儒、 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统一儒、道。宣传 “以寡治众”,“君主无为”。史称“正始之 以寡治众” 君主无为” 史称“ 音”。 • 何晏的具体观点 王弼具体观点 何晏的具体观点\王弼具体观点

郭璞玄言诗研究

郭璞玄言诗研究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郭璞玄言诗研究张婷婷 延安大学摘 要:郭璞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

他以游仙诗闻名于后世,但当今学者结合文学史的客观事实认为郭璞确实是玄言诗人。

本文从玄言诗的角度审视和解读郭璞的诗歌,通过分析郭璞玄言诗中包涵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探讨其玄言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为研究郭璞诗歌注入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郭璞;玄言诗作者简介:张婷婷(1993-),女,汉族,陕西商洛人,延安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8-084-02一、“郭璞玄言诗”提法的合理性对于郭璞的研究,当今学者结合文学史的客观事实认为郭璞确实是玄言诗人。

这个提法之所以能成立,最根本的原因是郭璞现存的诗歌中确实有明显描写“得道者”逍遥生活、表达对生命境界体悟和追求、体现老庄理想人格的诗篇;其次,郭璞的诗歌和其之前的玄言诗确实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将游仙题材融入到玄言诗的创作之中、艳逸的诗风等,但结合玄言诗以阐释老庄哲理为旨归的特点看,这种新变并不足以说明其诗歌已经脱离了玄言诗的范畴;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没有只写玄言诗的诗人,“有不少诗人的玄言诗仅占其创作总数的一部分”[1]。

郭璞生活在玄言诗盛行的东晋,其创作了一些玄言诗,也是极有可能的,而从其现存的诗歌也能证实这一推测。

二、郭璞玄言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既然郭璞有些诗歌属于玄言诗,那究竟他的哪些诗属于玄言诗呢?结合玄言诗以阐释老庄哲理为旨归的特点对郭璞的诗歌进行重新审视,认为郭璞现存的诗作中属于玄言诗的诗歌有:《游仙诗》其一、《游仙诗》其三、《游仙诗》其八、《答贾九州愁诗》、《与王使君诗》、《赠温峤诗》、《答王门子诗》、《忧思篇》和《诗》。

为了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现将郭璞的这些诗作分为以“游仙诗”为题目的玄言诗、赠答式的玄言诗和非“游仙诗”为题目也非赠答式的玄言诗分类展开论述。

1.以“游仙诗”为题目的玄言诗郭璞的《游仙诗》其一开篇将“京华”与“山林”、“游侠”与隐遁者、“朱门”与“蓬莱”两两对举,直言追逐功名利禄不如栖隐在深山密林,表达诗人对隐遁生活的偏爱和向往之情。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东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玄言诗为代表,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东晋玄言诗进行研究,探讨其创作背景、诗歌风格、思想内涵等问题。

一、东晋玄言诗的创作背景东晋玄言诗的诞生与东晋时期的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东晋时期,南北朝的分裂已经开始,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生命、自然、宇宙等问题的思考日益深入。

同时,佛教、道教等宗教在中国传播,晋代的道家哲学和佛教思想也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东晋时期还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如谢灵运、陶渊明、陶潜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这些诗人的作品多以田园生活、山水风光、自然景观为题材,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生命哲学。

二、东晋玄言诗的诗歌风格东晋玄言诗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它强调意境的营造,注重表达内心感受。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意象丰富、形象生动。

东晋玄言诗中的意象多以自然景观为主,如山、水、花、鸟等,这些意象具有浓郁的生命气息,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2. 语言简练、意蕴深远。

东晋玄言诗的语言简练明快,不拘泥于形式,注重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它的意蕴深远,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

3. 音韵和谐、节奏明快。

东晋玄言诗的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这种音乐性的诗歌表现方式,使得东晋玄言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东晋玄言诗的思想内涵东晋玄言诗的思想内涵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唯心主义思想。

东晋玄言诗的诗人主张“心即是佛”,强调心灵的重要性,认为人的心灵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2. 唯物主义思想。

东晋玄言诗的诗人也强调物质世界的重要性,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的重要依托,需要珍惜和保护。

3. 人生哲学思想。

东晋玄言诗的诗人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美好和幸福,需要通过自我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来实现。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 》
2023-11-01
目 录
• 东晋玄言诗的背景与特点 • 东晋玄言诗的内容与形式 • 东晋玄言诗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 东晋玄言诗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 东晋玄言诗的历史局限与不足 • 总结与展望
01
东晋玄言诗的背景与特点
背景介绍
社会政治背景
东晋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尽管仍有政治斗争和战 乱,但这一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发展仍取得了重要成就。
表现手法独特
玄言诗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性,如通过象征、隐 喻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后世的影响
开启新的诗歌流派
玄言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中 国文学史上新的诗歌流派。
成为后世借鉴的范本
玄言诗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成为后世诗人借鉴的范本,影响了众多文学作 品的创作。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承上启下
玄言诗在东晋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继承了汉魏古诗的传统,又为后世诗歌创作的发展打下了基 础。
反映时代精神
玄言诗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是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
05
东晋玄言诗的历史局限与 不足
历史局限
玄言诗是东晋时期的文学流派,其历史局限主要表现在其受时代和地域的限制。玄言诗的创作以当时 的士族文化为基础,而士族文化在当时的社会中处于相对封闭和保守的状态,这使得玄言诗在内容和 形式上缺乏创新和突破。
味。
在艺术表现方面,玄言诗往往追求形式的工整和音韵的和谐,而忽视了 诗歌内在的意境和神韵。这使得玄言诗在艺术表现上显得相对平淡和机 械。
与其他文学流派的比较
与其他文学流派相比,玄言诗 的特点在于其强调内心的体验 和思想的深度。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
《东晋玄言诗》体现着宋代无可比拟的器重清雅之风。

以质量精粹为主,诗情之所以被唱咏而多被收录于古老诗典,是源自其独特的特点。

1、节奏和声调特殊:东晋玄言诗拍打节奏安排特殊,一般采取“入拍”方式,也就是在前两句诗停顿的后面加上一句,共同组成三句,这样的拍打结构形成了朗朗上口的诗句,也为诗增加了神秘的韵味。

声调上,也采用不同的抑扬顿挫,突出抒情的婉约感觉,从而营造出更加情调成熟的玄言诗。

2、语言虚实古雅:东晋玄言诗语法接近汉语,一般用四言及以八言为多,犹为生动。

文字淡雅,词语中多有比喻手法,更有情诗笔力,知不多言,壮不宣怒,抒情而不奢华,淡而不凡,神形而非神色的虚实古雅。

3、主旨鲜明:东晋玄言诗的主旨鲜明,所表现的主题往往饱含哲思,语言精辟,寓意宏大,富于细腻沉稳的精神境界,隐秘而崇文,淡泊而有渊博。

一般带有宁静自得,凝聚睿智豁达,且文句抒怀开放,勾勒文章气韵,很容易受到读者的宠爱。

浅谈玄言诗的审美情趣与人性光辉

浅谈玄言诗的审美情趣与人性光辉

浅谈玄言诗的审美情趣与人性光辉【摘要】:玄言诗是以玄学思维方式来表现玄理的诗,以论玄谈佛作为玄言诗的主要内容特征,它和玄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兴盛的时间不长,真正风靡诗坛只几十年时间,加之历来认为缺乏艺术性,评价不高,因此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不高。

但是玄言诗人通过玄言诗抒发了自己对宇宙和生命意识的思考,有其鲜明的时代审美情趣,闪耀着夺目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玄言诗; 审美情趣; 人性光辉玄言诗,是以玄学思维方式来表现玄理的诗,它以诗的形式广泛探讨了宇宙、社会、人生的种种哲理,其中尤其对万物的本体依据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它和玄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以谈玄论道、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为旨归的诗歌,自产生之后就受到人们的诟病。

又由于受到沈约、钟嵘等人对玄言诗的评价的影响,后代的评论者没有给予玄言诗足够的重视,评价往往不高。

虽然玄言诗存在的历史并不长,但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魏晋玄言诗研究的文艺观源于儒家,”儒家对于文学的态度,是要依据原道宗经的正统,不要偏于个人的艺术的路上去??因此儒家主张文学里要表现伦理道德,要发生劝导讽喻的实际功用。

所以他们排斥非现实的事迹,虚美的辞藻,和个人的空想与情感”。

[1]玄言诗是在社会动乱政治黑暗的情况下产生的,是诗人们远祸全身,寄怀畅想的自由精神世界的产物,其中洋溢着脱离现实不干时务的老庄之道,崇尚闲适淡然,自然违背刘、钟”政化贵文”的要求。

从西晋末永嘉到东晋末的义熙,近一百一十年,是玄言诗大盛的阶段。

当时玄言诗统治了整个诗坛,几乎到了无人不作,无人不写的地步。

这自有它兴盛的原因,那就是不同以往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蕴涵其中的诗人的人性光辉。

1. 玄言诗的审美情趣在玄言诗出现之前,诗歌玄理的本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人们还是尊崇传统的”诗言志”,而是玄言诗最先集中而深刻地探讨了生死、荣辱、出处等人生观的问题,使诗歌关注的重点由家事国事天下事等外在大宇宙向个人内心的小宇宙转变,站在哲理的高度来体察人生的一切忧患悲苦、荣辱聚散,对人生问题的探讨就显得深刻而达观。

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以隐逸、游仙、玄言文学为中心的研究

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以隐逸、游仙、玄言文学为中心的研究

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以隐逸、游仙、玄言文学为中心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之间的紧密关系,特别是以隐逸、游仙、玄言文学为中心的研究。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追求对魏晋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魏晋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道家思想的深刻烙印。

本文将从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出发,阐述其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在道家看来,隐逸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超越现实、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这种境界在魏晋文学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远离尘嚣,寄情山水,以诗文抒发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本文将探讨道家思想与游仙文学的关系。

游仙文学作为魏晋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道家思想的渗透。

道家思想中的“道”与“仙”的概念,为游仙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

同时,道家思想对于自然、宇宙的认识,也为游仙文学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表现方式。

本文将分析道家思想与玄言文学的联系。

玄言文学以玄理思辨为主要内容,体现了道家思想对于宇宙、人生、道德等问题的深入探索。

在玄言文学中,道家思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于玄理思辨的推动上,更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上。

本文将以隐逸、游仙、玄言文学为中心,深入探讨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魏晋文学的艺术魅力和精神风貌,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二、道家思想与隐逸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隐逸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它体现了文人墨客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隐逸,即隐居不仕,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理念为隐逸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道家思想与隐逸文学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对自然的崇尚和描绘上。

简要分析玄言诗与山水诗的关系。

简要分析玄言诗与山水诗的关系。

简要分析玄言诗与山水诗的关系。

玄言诗和山水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们有着紧密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1.定义与特点:
•玄言诗:玄言诗是一种以哲学和宗教思想为主题的诗歌流派。

玄言诗强调思辨和哲学探讨,追求超越尘世的境界和
对人生、宇宙的玄妙意义的认识。

•山水诗:山水诗是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题的诗歌流派。

山水诗追求描绘自然风景的美感,以山水的壮丽、宜人、凄
美等特色表达诗人内心情感。

2.相互影响:
•玄言诗对山水诗:玄言诗流派强调人与宇宙的关系,扩展了山水诗的内涵。

玄言诗家常通过山水景致来表达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和感悟,使山水诗有更加深刻的哲学性
和意蕴。

•山水诗对玄言诗:山水诗则对玄言诗提供了丰富的意象和感触。

山水的壮丽景色和自然之美给予了诗人以深远的启
示,使玄言诗的主题有了形象的体现和具体的表达。

3.共同点和特色:
•共同点:玄言诗和山水诗都注重环境的描绘,并通过形象的意象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它们都以富有音乐性和节
奏感的语言来表达诗歌的美感。

•特色:玄言诗强调哲学和宗教的思考,追求超越尘世的境界;山水诗则以自然山水的美感和情感表达为主,强调美的感受。

总的来说,玄言诗和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它们互相影响,玄言诗为山水诗提供了更深远的哲学意义,而山水诗又为玄言诗提供了美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相互关系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内涵与表达方式。

东晋主流诗歌

东晋主流诗歌

东晋主流诗歌一、玄言诗的盛行东晋时期,玄言诗是主流诗歌的一大类别。

1. 玄言诗产生的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江南。

士人们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情绪。

于是,玄学思想盛行起来,玄学讲究的是对道家老庄思想和儒家经典的一种融合性的探究,追求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

这种思想就像一股潮流,席卷了东晋的文人阶层。

- 从文化氛围来看,东晋的文人雅士们经常聚在一起清谈,清谈的内容大多是玄理。

他们在山水之间,在优雅的庭院里,一边品茶饮酒,一边高谈阔论,从天地宇宙谈到人生哲理。

这种清谈之风也促进了玄言诗的产生。

2. 玄言诗的特点- 内容上,玄言诗以阐释玄理为主。

诗人们常常在诗中谈论“道”“自然”“有无”等玄虚的概念。

比如孙绰的诗“仰观大造,俯览时物。

机过患生,吉凶相拂。

智以利昏,识由情屈。

野有寒枯,朝有炎郁。

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这里面充满了对人生哲理、宇宙变化的思考,但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就像在听一位老学究讲天书,有点晦涩难懂。

- 风格上,玄言诗比较平淡寡味。

由于它的主要目的是阐述玄理,所以在诗歌的美感塑造上就有所欠缺。

它不像后来的唐诗那样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动人的情感。

诗人们往往是把玄理直接说出来,缺乏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就好像是把干巴巴的哲学论文拆成了诗句,读起来没有那种让人心潮澎湃或者感同身受的力量。

3. 玄言诗的代表诗人及作品- 许询也是玄言诗的重要诗人。

他的诗同样以玄理为核心,不过留存下来的作品比较少。

二、田园诗的兴起田园诗在东晋开始崭露头角,并且逐渐成为主流诗歌中别具一格的存在。

1. 田园诗产生的背景-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相对稳定,农业经济有所发展。

田园风光优美,吸引了很多文人的目光。

士人们开始关注田园生活,一方面是对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对官场黑暗和社会动荡的一种反抗。

- 陶渊明就是田园生活的亲身实践者。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在官场中经历了种种不如意,最终选择归隐田园。

【诗歌专题复习】——东晋玄言诗

【诗歌专题复习】——东晋玄言诗

【诗歌专题复习】——东晋玄言诗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一、晋穆帝永和九年(353)3月3日兰亭之会。

“修禊”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在东流水洗濯,祓除不祥;后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

其时作诗规矩当是每人作四、五言诗各一首,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

二、兰亭诗或写山水游赏之乐;或由山水直抒玄理。

写游赏的乐趣,中心内容是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的审美愉悦;在山水游览中体认玄理的作品。

三、兰亭诗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一、玄言诗渊源: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东晋政局及由此形成的士人心态。

玄言诗的兴盛,是尚清谈、尚清静心态下,老庄玄理与山水之美相混合的产物。

二、心隐与适意: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

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玄释合流,是东晋孙、许等人玄言诗的重要特点,也给东晋玄言诗人的思想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思想上,支遁注《逍遥游》新义为众人接受。

东晋士人追求“心隐”,只求适意。

这一生活的主体,便是山水、清谈和诗酒风流。

三、玄言诗的特点:
(一)钟嵘《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二)释道安的弟子慧远及其道友、文友始以佛理入诗,如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在写山水游乐的同时,抒发佛理。

四、东晋玄言诗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如谢灵运山水诗,白居易诸人说理诗,宋明理学家诗。

玄言诗的结构

玄言诗的结构

玄言诗的结构玄言诗,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中国文学史上所谓的“玄言诗”,就它特殊的界定含义来说,乃指产生于东晋中期,并在作品中间大量敷陈玄学义理,以致造成其内容与当时流行之清谈混同莫分的诗歌。

与这类作品相伴随着的那股创作潮流,是东晋玄谈引发出来的消极结果,纵尝一度笼罩诗坛,然又明显带有后续力不足之征候,反映了当时士流力图将玄理简单地移植到诗歌里面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玄言诗着重表现玄理,题材偏狭专门,但并非绝不旁及其它方面的内容。

它们时而兼包某些自然景物描摹,于中宣泄诗人的遗世情思,因此被个别研究者认为是山水田园诗发生、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逻辑环节”。

倘论及其基本特征,则总是以述说形而上的玄虚哲理为其主要职志,从本质上看,玄言诗是属于谈论至道本体的哲学诗。

它们将理旨的推演置于首要地位,黜落寻常、直观的形象绘写,因其语意晦涩,令人不堪卒读。

这种屡为后人诟病的诗风,大兴于东晋玄学清谈的高潮当中,上踵南渡初际游仙诗的尾闾,下启义熙以还山水诗之端绪,自东晋成帝咸康年间起,前后约风靡了六、七十年左右。

此中牵涉到的作家,包括王、谢、桓、庾、许、孙、张众多名门胜流,兼有不少僧徒介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则是许询、孙绰和支遁。

他们沆瀣一气,递相仿效,共同推演出了一个诗歌崇尚玄理、举陈要妙的局面。

尽管玄言诗盛行时间不长,旋即淹没在山水诗推逐竞涌的潮头中间。

魏晋以后,社会动荡不安,士大夫为了全身远祸,往往托意玄虚。

到了西晋后期,这种风气逐步影响到诗歌创作。

尤其是东晋时代,更因佛教的盛行,使玄学与佛教逐步结合,许多诗人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玄理的领悟。

《文心雕龙?时序》篇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这是说,当时的诗歌几乎都是以《老子》的思想为宗旨,赋则成了《庄子》的注释。

《世说新语?文学》篇也说其时“佛理尤盛”。

这个诗派的出现,虽然反映了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但其实质则与王弼、何晏、阮籍、嵇康等早期玄学家不尽相同。

细谈东晋玄言诗对东晋诗人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

细谈东晋玄言诗对东晋诗人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

细谈东晋⽞⾔诗对东晋诗⼈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后⼈对于陶渊明及其诗歌作品多有赞誉,却对出于同⼀时代的⽂坛主流⽞⾔诗多持批评态度。

从历史唯物论的⾓度看,陶渊明不可能脱离其时代,他或多或少会受到那个时期⽞学思潮的影响。

从其⽣平思想来说,⼀⽅⾯陶渊明受魏晋风度的影响,这在其⼀⽣的⾏迹中有所体现;另⼀⽅⾯陶渊明的思想受⽞学的影响,表现在他的“桃花源”社会理想和“委任运化”地看待⽣死问题上。

从陶诗与⽞⾔诗的关系来说,陶渊明受⽞学思想的影响在其诗歌中要表现为:其⼀,陶诗中有表现⽞理和⽞学⼈⽣观的内容;其⼆,陶诗平淡⾃然的风格与⽞⾔诗阐述、体现⽞理所要求的清虚恬淡和简约风尚有着相似性;其三,陶诗与⽞⾔诗所使⽤的词汇同是承袭⽼庄⽞学⽤语发展⽽来。

因此,陶诗与⽞⾔诗的关系并不是割裂的,⽽是从⽞⾔诗中化出的。

后⼈对于陶渊明和⽞⾔诗的评价呈现出如此不同的⽴场,仿佛陶渊明⾝处东晋那个时代,是遗世独⽴的。

然⽽,陶渊明真是超出了时代⽽没有受到⽞⾔诗的影响吗?本⽂拟从陶渊明的⽣平思想与诗歌作品两⽅⾯来探析陶渊明诗歌与东晋⽞⾔诗之间的关系。

⼀、陶渊明⽣平思想与魏晋⽞学⽞⾔诗的出现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随着魏晋⽞学的发展⽽发展的。

⽞⾔诗是魏晋⼠⼈体⽞悟道的⼀种⽅式,魏晋⼈所体悟的正是有所发展的⽼庄⽞学思想。

处在⽞学盛⾏时代的陶渊明与魏晋⽞学的关系,可从其家世⽣平和⽞学思想两⽅⾯进⾏分析。

(⼀)陶渊明的家世⽣平关于陶渊明的祖辈和⽗辈,《宋书·陶潜传》和《晋书·隐逸传》都记载其曾祖是晋⼤司马陶侃,《晋书》还记载陶潜祖⽗陶茂为武昌太守。

除此之外,陶渊明在他的《命⼦》诗中对其祖其⽗作了⼏句颂词,内容较为空泛,⽽其他⽂字中却更少提及,难以看出他们对陶渊明的影响。

⽽相⽐来说,他的外祖⽗孟嘉与陶渊明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陶渊明专门为孟嘉作《晋故征西⼤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可见,陶渊明对其外祖⽗是很熟悉的,也不免会受其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言诗研究》目录
绪言魏晋玄学要义与玄言诗正名
一、魏晋玄学定义
二、魏晋玄学四阶段
三、魏晋玄学有关社会人生诸问题
四、言意之辨与玄学思想方法
五、现当代的“玄言诗”命名
六、玄言诗时代所称“虚言诗”
七、本书阐述玄言诗问题时的思路
上编玄言诗的发端期及形形色色的以玄学抒情说理第一章应璩《百一诗》与形名学
一、“百一”之题的含义
二、历代所述《百一诗》的宗旨
三、《百一诗》与名实问题
四、人物品鉴与叙说玄理
第二章何晏诗作为玄言诗的尝试之作
一、正始时期有无玄言诗
二、何晏诗作的一般性分析
三、何晏诗作的玄学性分析
四、何晏诗作与玄言诗的差异
第三章阮籍诗风与玄学思想方法
一、言、象、意的关系
二、玄学思想方法与对事物的整体性把握
三、阮诗运用玄学思想方法的三大标志
四、诗歌对抒发深层情感的追求
第四章嵇康四言诗的清峻玄远与自然景物
一、“峻切”是嵇康五言诗的风格
二、嵇康四言诗所抒发的情感
三、清峻玄远:嵇康四言诗的风格定位
四、清峻玄远给予玄言诗的启发
第五章玄言走进西晋诗歌
一、对人物做玄学性品鉴
二、描摹一种玄学境界
三、谈玄论道
四、以玄学思想方法为抒情辅助
五、玄言诗还未真正形成
第六章刘琨对玄言诗的抵制
一、东晋时对清谈玄言的反思
二、刘琨诗作对“清谈误国”的批评
三、刘琨诗作关注时事
四、南朝人赞赏刘琨对玄言诗风的抵制
五、玄学对东晋王朝的意义
中编玄言诗的兴盛期及玄言诗的类型特点第七章郭璞以玄言诗影响游仙诗
一、郭璞确定了玄言诗的体式与品格
二、郭璞《游仙》的玄言色彩
三、玄言诗与游仙诗的钮结点
四、游仙诗还是游仙诗
五、南朝论玄言诗的分期与“变创其体”辨
第八章东晋诸公其人其诗的玄学风度
一、李充
二、孙绰
三、许询
四、王胡之
五、谢安
第九章兰亭玄言诗会
一、兰亭诗会的玄学意味
二、兰亭诗会中王羲之诗作
三、兰亭诗会的参加者
四、四言《兰亭诗》
五、五言《兰亭诗》
六、兰亭诗的概括化写景及其意义
七、东晋时的三月三日诗
第十章玄言诗的典型题材
一、赠答式玄言诗
二、咏季候式玄言诗
三、直接吟咏老庄式玄言诗
四、观览景物式玄言诗
五、诸题材类型诗作的共同性与改造玄言诗的契机
六、其他
第十一章玄言诗的体悟玄理与人生境界
一、玄言诗的情感态度
二、述说玄理而不论证玄理
三、从人事和自然现象体悟玄理
四、对人物的称赏
五、玄言诗的指向是人生境界
六、叙写玄学人物的思辨活动
七、叙写玄学人物的现实生活行为
第十二章玄言诗的风格特征——虚淡简约
一、“淡”的玄理意味与玄学人格意味
二、与“慷慨”比较中的“清虚”、“恬淡”
三、清虚”、“恬淡”的表现形式
四、“简约”:玄言诗风格的又一要素
五、玄言诗的虚淡简约与四言诗的文体意味
六、虚淡简约与辞采
第十三章玄言诗的魅力及魅力的失落
一、玄学思想方法入诗
二、玄言诗的魅力
三、玄言诗的魅力如何实现
四、诗歌在进一步趋向内心生活时“情”的失落
下编玄言的流风余韵及玄言诗的终结
第十四章两晋与隐逸相关的诗赋的玄言色彩
一、隐逸诗与玄言诗的指向
二、隐士与玄学人士的“性分所至”
三、隐逸诗与玄言诗的自然景物描摹
四、两晋赋有关隐逸的作品的玄学色彩
第十五章玄言赋“有意无意之间”的叙写方式
一、玄言赋之玄学哲理
二、言意关系之“得意忘言”
三、玄言赋的“有意无意之间”
第十六章支遁玄言诗描摹佛陀虚幻境界
一、支遁其人
二、支遁把佛陀之学引入玄学
三、支遁《咏怀》的玄学分析
四、支遁诗作体悟玄理的新特点
第十七章殷仲文、谢混对玄言诗的终结
一、玄谈是殷仲文、谢混的不足之处
二、南朝人对殷仲文、谢混的评价
三、殷仲文、谢混诗作的分析
四、殷仲文、谢混的其他作品
五、江淹对殷仲文、谢混二公的认定
第十八章《形影神》与陶渊明对玄言诗的改制
一、南朝人对陶渊明诗作的评价
二、关于陶诗的阐述玄理
三、陶诗以自然景物述说玄理
四、陶诗中比拟或象征的玄理意味
五、陶诗的直述玄理
六、《形影神》对玄言诗改制的意义
第十九章《辨宗论》与谢灵运对玄言诗的改制
一、玄言诗中山水自然景物的特点
二、谢灵运山水诗中自然景物的特点
三、谢灵运山水诗领悟玄理方式探因
四、运用顿悟思维方式对玄言诗改制的意义
结语玄言诗的历史地位
一、玄言诗的典型特点
二、前玄言诗阶段诗人以玄言入诗方式的形形色色
三、玄言诗的兴盛阶段
四、玄言的风韵所及与玄言诗的终结
五、玄言诗的启示
附录一玄言诗研究参考文献
附录二东晋玄言诗选
后记本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回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