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成藏评价三要点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开发和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储量占全国油气总储量的比例较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因此,对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评价,主要分为沉积地层划分、沉积环境分析、岩性物性分析、地质测井解释、工程评价、经济评价和地震剖面分析六个步骤:(1)沉积地层划分是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评价的基础,主要包括地层划分、地层年代划分、沉积岩性划分和地层参数划分。
(2)沉积环境分析是探讨油气藏形成和发育历史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古沉积环境划分、流体类型识别和沉积模式设定。
(3)岩性物性分析,包括岩石物理性质分析、岩石化学性质分析、岩石变形特征分析和岩石微观特征分析,是认识油气成藏组合的基础。
(4)地质测井解释,是通过解释测井资料,识别油气藏地质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以及描述油气藏油气成藏组合。
(5)工程评价,主要对油气藏的物性参数、渗流特性和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以确定开发技术和工艺路线。
(6)经济评价,是对油气藏经济潜力进行评价,是判断油气藏是否具有可开发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参考依据。
(7)地震剖面分析,是通过建立三维地震剖面图,对油气成藏组合进行分析,为油气勘探、评价和开采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二、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应用以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为背景,成功开发和运用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需要科学评价、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的相结合。
1.科学评价和技术分析。
通过对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可以准确判断油气藏的发育状况,预测油气的质量与量,进而为开发技术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经济分析。
通过运用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经济分析,可以准确判断油气藏的经济价值,从而可以给出制定经济有效的开采计划和开发技术。
油气资源评价基础知识
1.油气藏的形成原理生油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源岩是沉积盆地形成油气聚集的首要条件。
通常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盖层: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盖层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是根据盖层的岩性、分布范围、成因、均质性和组合方式等进行分类。
2 油气藏类型2.1 构造油气藏:造油气藏是指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从而形成了圈闭条件的油气藏。
由于这种圈闭较易于用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确定,因此,这种油气藏发现的较早,研究也较充分,是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中的主要类型。
常见的构造油气藏有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等。
2.2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的区别:构造圈闭是由于地层变形或变位而形成;地层圈闭则主要是由于储集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储集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被不渗透地层所超覆,形成不整合接触。
2.3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岩性的纵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是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
但是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
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导致沉积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灭及透镜体圈闭。
2.4 水动力油气藏: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石联合圈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
其中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易形成于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
第二章油气藏评价
原始地质储量:是指已发现资源量的部分,是根据地震、钻井、
测井和测试,以及取心和液体取样等取得的各项静动态资料,利用确 定参数的容积法计算的油气地质储量。
原始可采储量:又称为总可采储量或最终可采储量,它是在现代工
业技术条件下,能从已探明的油气田或油气藏中,可以采出的具有经 济效益的商业性油气总量。
驱油机理: 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地层压实
生产特征: 1、压力下降; Pe 2、产量下降;
3、气油比稳定。 Qo
Pe
采收率: 1%~10%,
Qo
平均3%。
R
R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二、溶解气驱动
形成条件: 驱油机理:
1、无气顶;
2、无边底水或边底水不活跃; 3、 Pi≤ Pb。 溶解气膨胀
• 油藏评价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进一步落实上 道工序提交的探明储量,为下道工序编制 开发方案做准备.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实 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大大缩短了解勘探 开发的距离。反之,如果做不到上述三点, 油藏评价就没有意义。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原始油层压力(Pi): 指油层未被钻开时,处于原始状 态下的油层压力。
压力系数(ap):指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柱压力之 比值。
( ap=0.9~1.3,常压油藏;ap>1.3,异常高压油藏) 压力梯度(Gp): 地层海拔高程每相差一个单位相应的压
力变化值。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油层折算压力(Pc):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把已测出的
产水量 井动态 原油采收率
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基本方法及优缺点
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基本方法及优缺点1、传统研究方法1.1根据圈闭发育史确定成藏期油气藏的形成是烃类流体在圈闭中聚集的结果,油气成藏期只能与圈闭的形成时期相当或晚于该时期,确定了圈闭的形成时期就确定了形成油气藏的时间下限,即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根据地层层序关系、古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绘制圈闭发育演化的平面和剖面图是该方法的分析基础。
该方法简便易行,但只能给出大致的成藏时间范围或成藏的最早时间,无法确定具体的成藏年代。
就中国复杂的叠合含油气盆地而言,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预示着圈闭的不同发育阶段,而油气注入的滞后性决定了圈闭的形成期只能为油气注入的最早时间,对油气成藏期精确厘定存在困难。
1.2根据源岩主生排烃期确定成藏期油气藏的最终形成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结果,源岩中油气的生成并排出时期是油气藏形成的时间下限。
在地温梯度高的快速沉降盆地,如前陆盆地,烃源岩达到主要生、排烃期的时间早;相反,在地温梯度低的缓慢沉降盆地,烃源岩达到主要生、排烃期的时间较晚。
因此,准确获得烃源岩层位和烃源灶的展布、古地温变化、埋藏史和生排烃史等是该方法的关键。
该方法在确定油气成藏期时遇到较大困难,主要有三个原因1、Tissot 等对世界大型含油气盆地的生油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快速生油大约需要5-10Ma的时间,而慢速生油可能需100Ma或更长的时间,因此该方法对成藏期的确定有明显的滞后性2、由于含油气盆地中绝大多数探井位于构造的高部位或隆起带,可能的生油坳陷则缺少探井系统钻揭。
3、中国的叠合盆地中存在多套烃源岩3且烃源岩具有分期分区成熟的特点。
因此,许多情况下烃源岩的主生油期与现今保存油藏的有效成藏期并非一致。
1、3根据油藏饱和压力确定成藏期在饱和压力情况下,油气藏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相等。
油气藏形成之后,若饱和压力没有发生变化,则可根据饱和压力推断油气藏形成时的埋深,然后根据埋藏史进一步确定成藏地质时间。
地壳上所有的油藏都含有天然气且大量油藏被气体饱和或接近饱和,因此该方法也被应用于油气成藏期的研究。
jbs2油气藏评价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SNF N Ah 100 1 S wi o Boi
油气藏评价
4.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G 0.01AhS gi Bgi
G-气田的地质储量,104t;(地面的) Sgi-油层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小数; Bgi-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表示为:
油气藏评价
一、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3.
油田开发模型
地质模型、油藏流体渗流模型、经验统计模型、经济评价模型 。
(1)地质模型:描述储层地质结构特征和油藏流体在三维空
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是进行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 (2)渗流模型:气藏模型、黑油模型、组分模型。 地质模型与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具体渗流模型进行组合,即构成
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计算: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Tsc 1 Pi Pa GR 0.01AhS gi T Psc Z Z a i
GR-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108m3;Pa-废弃压力,MPa; Pa/Za-废弃视油层压力,MPa;
油气藏评价
4.2 气田的地质储量丰度( Ωs)
油气藏评价
二、储量计算 3.1 地层原油中原始溶解气储量
4
Gs 10 N Rsi
Gs-溶解气的地质储量,108t;(地面的) Rsi-原始溶解油气比, m3 / t 。
油气藏评价
3.2 油田的储量丰度(Ωo)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o N A 100h 1 S wi o Boi
Tsc 1 Pi G 0.01hS gi T Psc Z i
4.3 气田的单储系数( SGF)
Tsc 1 Pi SGF 0.01S gi T Psc Z i
第二章油气藏评价
LU O P EI
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厚德 博学(Solution 砺志 笃行 Gas Drive) (二) 溶解气驱
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时,溶解气从原 油中分离出来膨胀而驱油的驱动方式称为溶解气驱。 以溶解气为主要驱油能量的油藏称为溶解气驱油藏。
I E � 油藏无边(底)水及注入水,或边(底)水不活跃; P � 无气顶或气顶很小; O U � 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 L
形成条件: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 O P EI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开采特征:
� 地层压力快速下降; � 油产量快速下降; � 气油比快速上升,达 到峰值后快速下降; � Re=1%~10%,平均3 %)。
� 天然水域体积较大,且与油藏 连通性好; � 人工注水时,保持注采平衡。 PR Qt RP Qo
开采特征:
I E � 地层压力保持不变; P � 油井见水前产油量不变,见水 O 后产液量不变而产油量下降; U � 生产气油比不变。 L
� Re=35%~75%。
LU O P EI
刚性水驱油藏生产特征曲线
LU O P EI
厚德 博学 砺志 一、 油气藏驱动类型
笃行
油藏中的流体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并克服了各 种阻力时才能流动。 所谓驱动类型是指油藏在开采过程中所主要依 靠的驱动能量的类型。油藏的主要驱动能量有:
I ① 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E ② 溶解于原油中天然气的膨胀能; P O ③ 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 U ④ 气顶气的膨胀能; L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
油气田开发中的设计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工程师都意识到这一点,有没有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对油气田开发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呢?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帮助技术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在油气田开发方案评价中,主要考虑三个方面:设计质量、安全性和成本效益。
其中,设计质量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需求的关键标准,安全性则涉及井口安全与工程环境安全,而成本效益则表明设计方案的总体经济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水平,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综合潜在油气藏开发方案综合评价”。
该方法主要围绕经济分析、安全性与质量进行,旨在帮助技术人员实现目标,并向公司及关联机构提供最可靠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明确目标,确定有效的评价指标,包括技术指标、安全指标以及业务指标;第二步,根据指标进行潜在油气藏开发方案的评价,从技术上分析工程的可行性,以及从经济和安全上分析工程的可行性;第三步,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解决方案,优化方案要素,达到安全、高效、合理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该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判断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可行性,还可以有效地评估安全性和技术质量。
此外,该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项目设计不当而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的风险。
另外,该方法也可以将油气田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公司获得最大的回报。
以上就是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它兼具技术性能、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有效地制定油气田开发方案。
希望这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将有助于技术人员更好地开发油气田,提高效率,实现目标。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评价技术资料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评价技术资料石油工程中的油藏评价技术资料是指用于评估油藏的地质特征、物理性质和相关参数的技术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确定油藏的盈利潜力、采油方案的设计以及油藏开发的可行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石油工程中常用的油藏评价技术资料进行介绍。
一、地震资料地震资料是进行油藏评价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
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得地下岩层的速度、密度、波阻抗等信息,进而对油藏的性质进行评价。
地震资料中的地震震相、地震异常等反映了地下油藏结构和性质的特征,可用于油藏预测和勘探。
二、测井资料测井是利用测井仪器测量钻井孔内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流体状况的一种方法,是油藏评价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测井数据,可以对油藏的流体类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帮助确定油藏的储存能力和采收率。
三、岩心资料岩心是从钻井过程中回收的地下岩石样品,是对油藏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岩心的物性测试和地质描述,可以获取岩石的孔隙结构、渗流特征、孔喉半径分布等信息,从而评价油藏的储层性质和流体运移规律。
四、地质勘探资料地质勘探资料包括地质地貌、构造地貌、岩石地层和矿石地质等方面的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理解油藏的形成演化过程、确定油藏分布范围和构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探资料还包括地震反射地层切片、地层层位图、地层剖面图等综合资料,能够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用于油藏评价。
五、油藏工程资料油藏工程资料是指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文档,包括油井的钻井参数、油井测试数据、生产数据等。
这些资料可以用于评价油藏的产能、优化开发方案和预测油井的生产表现。
综上所述,石油工程中的油藏评价技术资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地质勘探资料和油藏工程资料等。
这些资料提供了对油藏地质特征和物理性质的深入了解,是油田开发和油藏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油藏评价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技术资料,可以提高油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油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油气藏评价》课件
3
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
讨论实施油气藏开发所需的关键技术、设备和方法。
第五分:油气藏评价的应用
油气公司的发展决策
说明油气藏评价对于油气公司制定 发展战略和决策的重要性。
能源战略的制定
解释油气藏评价在能源战略制定中 的应用和决策过程。
油气工作者的进修与发展
讲述油气藏评价对油气工作者进修 和发展的指导作用。
《油气藏评价》PPT课件
这是《油气藏评价》的PPT课件,将为您介绍有关油气藏评价的基本知识和重 要内容。您将了解到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储层特征以及勘探与开发的过程。
第一部分:介绍油气藏
概念与分类
解释油气藏的含义,并介绍其 常见的分类方法。
储层的形成与特征
探讨油气储层是如何形成的, 并描述其特征和性质。
勘探与开发
讲解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过程, 以及其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和技 术。
第二部分:油气藏评价的基本内容
1 油气资源量评价
介绍如何评估油气藏中的资源量,以支持决策和规划。
2 油气储量评价
讲解评估油气储量的方法,以及与储量计算相关的因素和工具。
3 油气藏分布与规模评价
探讨油气藏的分布模式和规模评价方法,以帮助识别潜在的生产区域。
结束语
总结油气藏评价的基础和重要性,并探讨未来油气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三部分:油气藏评价的方法
地质方法
使用岩石学、古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法来评价油 气藏的地质特征。
工程方法
包括储层物性测试、动态数据分析和模拟技术等工程 手段来评价油气藏。
第四部分:油气藏预测与开发
1
油气藏预测与评价的重要性
说明油气藏预测与评价对于有效开发和生产的重要性。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评价、储层评价、油藏评价、开发评价和经济评价。
1. 地质评价:主要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建模来评价油气资源的含量、分布、形态和流动性等地质特征。
这包括采集和分析岩心样品、岩石和流体性质测量、地震勘探等。
2. 储层评价:主要评价油气在地质储层中的储集条件和流动性。
通过测量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性质等参数,来评估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流动性。
3. 油藏评价:主要评价油气在油藏中的聚集程度、分布规律和可采程度。
通过地质、地质工程和工程评价等方法来评估油藏的勘探潜力、开发前景和风险。
4. 开发评价:主要评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方案和影响因素。
包括评估开采方法、生产技术、开发成本、环境影响等。
通过综合评估各种因素,确定油气资源的开发可行性。
5. 经济评价:主要评价油气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投资回报。
通过考虑油气价格、开发成本、生产效益、资金回收期等因素,来评估油气资源的经济可行性和投资价值。
这些评价方法通常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油藏工程、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以综合评估油气资源
的潜力、可采度和经济价值,为油气资源开发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_油气藏评价汇总
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关闭,待压力恢复 油层静止压力(Pws): 到稳定状态后,测得的井底压力值。 井底流动压力(Pwf): 油井正常生产时测得的井底压力。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2、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
(1)井口压力推算法
Pi=a+GDD
式中: Pi ——原始地层压力,MPa;
a ——关闭后的井口静压,MPa; GD——井筒内静止液体压力梯度,MPa /m; D ——埋深,m。
• 油藏评价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进一步落实上 道工序提交的探明储量,为下道工序编制 开发方案做准备.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实 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大大缩短了解勘探 开发的距离。反之,如果做不到上述三点, 油藏评价就没有意义。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原始油层压力(Pi): 指油层未被钻开时,处于原始状 态下的油层压力。 压力系数(ap):指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柱压力之 比值。 ( ap=0.9~1.3,常压油藏;ap>1.3,异常高压油藏) 压力梯度(Gp): 地层海拔高程每相差一个单位相应的压
第二章
油藏评价
主要内容:
油气藏的压力系统、温度系统和 驱动类型 油气藏的储量分类分级 采收率的计算方法。
何为油藏评价?
• 尚尔杰教授定义:就是在石油预探提交的控制储 量基础之上,用必要的工艺技术手段,将其转化 为可经济有效开发动用储量的过程。也就是将资 源(储量)转变为产量的过程。 • 我的理解:将石油控制储量,经体现开发性质 的油藏评价之后,上升到可供开发的探明储量。 也可以理解为,油藏评价就是六分勘探,四分开 发.六分勘探就是进一步将储量探明,四分开发就 是为编制开发方案准备一切条件。
石油勘探中的油藏评价与储量估算
石油勘探中的油藏评价与储量估算在石油勘探领域,油藏评价和储量估算是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
通过对油藏性质和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和估算,可以帮助石油公司制定开发方案,优化生产工艺,并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介绍石油勘探中的油藏评价与储量估算的方法和技术。
一、油藏评价1. 地质勘探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地质勘探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油藏的存在、类型和分布。
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岩心测试和测井等技术手段。
地震勘探通过探测地下的声波反射来分析地下岩石的结构和性质,从而确定潜在的油藏位置。
岩心测试通过钻取岩心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测试,确定沉积物的组成、孔隙度和渗透性等参数。
测井则通过在井中下放测量仪器,获取地下成层的物理属性和含油性质。
2. 油藏描述油藏描述是对勘探区域油藏性质的定量化描述。
通过分析地质勘探数据和地下岩石性质,可以确定油藏的层位、厚度、面积和构造等特征。
常用的油藏描述方法包括地质建模和剖面解释等技术手段。
地质建模通过构建三维模型,将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融合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油藏的构造和性质。
剖面解释则是通过解释地质剖面图,识别与油藏有关的特征,如断层、脆性带和非均质性等。
3. 油藏评估油藏评估是对油藏潜力和可开发性的评估。
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勘探数据、油藏描述和工程参数,可以确定油藏的石油资源量、可采储量和开发难度等。
常用的油藏评估方法包括体积法、压力-容积法和流体动力学模型等技术手段。
体积法通过计算油藏的体积和孔隙度等参数,估算油藏的原油储量。
压力-容积法则基于气体和液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原理,计算油藏的可采储量。
流体动力学模型则是通过建立油藏模拟模型,模拟石油在油藏中的运移与储集过程,对油藏进行动态评估。
二、储量估算1. 定义储量类型在储量估算中,需要对石油的不同储量类型进行定义和划分。
根据储集岩性质、采收方法和开发阶段等因素,常见的石油储量类型包括原油储量、可采储量和可采储量剩余。
油藏评价工作总结
油藏评价工作总结
油藏评价工作是石油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对地下油气储层的地
质特征、物理性质和储量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开发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油藏评价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油藏评价工作中加强了对地质特征的研究。
通过对地下构造、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地质特征的认真分析,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了油气储层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次,我们在油藏评价工作中采用了先进的物理性质测试技术。
通过采用各种
物理性质测试方法,如测井、岩心分析、地震勘探等,我们对油气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了精确的测定,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最后,我们在油藏评价工作中对储量进行了科学的评估。
通过对地质特征和物
理性质的综合分析,我们对油气储层的储量进行了科学的评估,为公司的资源规划和开发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总的来说,我们在油藏评价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地质特征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加强,物理性质测试技术还需不断改进等。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油藏评价工作的水平,为公司的勘探开发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油气成藏机理》第一章油气成藏过程分析概论
《油气成藏机理》第一章油气成藏过程分析概论油气成藏机理是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油气在地球内部形成、迁移和储集的过程。
了解油气成藏机理对于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概括的角度介绍油气成藏机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其次,油气形成后需要通过运移才能到达储集层。
油气运移是指油气从形成层向储集层的迁移过程。
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是地层压力和渗流力。
当油气形成后,由于地层压力的作用,油气会沿着孔隙和裂缝向上或向下运移。
油气的运移速度取决于地层渗透率和岩石的孔隙度。
一般来说,渗透率较高、孔隙度较大的岩石具有较好的油气运移能力。
最后,油气运移到储集层后,会在适当的条件下被储存起来。
油气储集是指油气在地下岩石中形成富集的过程。
油气储集的条件包括储集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岩石的透水性等。
当油气到达储集层后,由于储集层的条件合适,油气会在岩石孔隙中形成油层或气层。
油层和气层的形成与岩石的物理性质、地层构造和地下流体压力等因素有关。
总之,油气成藏机理涉及到油气的形成、运移和储集三个方面。
油气的形成是由有机质在地下经过成熟作用形成的,成熟程度影响着油气的质量和数量。
油气形成后需要通过运移才能到达储集层,运移速度取决于地层渗透率和岩石孔隙度等因素。
油气运移到储集层后,会在适当的条件下被储存起来,储集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岩石透水性等条件对储集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油气的形成、运移和储集过程,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还可以帮助预测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储量,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工作。
因此,深入研究油气成藏机理对于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一步研究油气成藏机理的过程中,还可以探索油气成藏的其他因素,如地下流体运动、地下压力变化和地层构造等,以更全面地理解油气的形成和储集。
此外,还可以结合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数学模拟等多学科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油气成藏机理,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油气成藏评价三要点
油气成藏评价三要点刘文均, 林良彪, 钟怡江, 陈安清(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摘要]油气是地壳中性质相对特殊的物质。
长期以来人们用生、储、盖组合作为油气成藏评价的准则,但在生烃层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更为有效地评价储、盖条件或成藏圈闭条件呢?根据油气资源的特性,只有在非均一的地层和过渡性或准稳定的构造条件下才有利于形成油气成藏圈闭。
而过渡性的沉积或构造环境以及在多旋回构造形成的叠合盆地中,特别是在叠合盆地中由于多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下,更容易形成非均一的成藏圈闭。
在成藏评价中,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
其中,由油气资源特性所决定的成藏圈闭的非均一性特点是主导条件,而过渡性的沉积或构造环境以及在多旋回构造形成的叠合盆地中,特别是在叠合盆地中由于多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下,更容易形成非均一的成藏圈闭,是由主导性所决定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油气成藏评价;非均一条件;过渡带;叠合盆地;不整合面Three main points of evaluat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LIU Wen-jun, LIN Liang-biao, ZHONG Yi-jiang, CHEN An-qing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Abstract: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the materials that have relative special properties in the crust. For a long time, the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 has been used as the criterion of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evaluation. However,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hydrocarbon-generating layer exists, how to evaluate reservoir and cap conditions 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 conditions more eff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only in the nonuniform strata and under the transitional or quasi-steady tectonic conditions, can the reservoir-forming trap propitiously form. nonunifo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s can easier form in the transitional sedimentary or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formed by multicycle structure, especially above or below the unconformity interface formed by multiple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se three are dependent on and influential each other. Among them, the nonuniform characteristics of a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 determ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the dominant conditions, and in the transitional sedimentary or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formed by multicycle structure, especially above or below the unconformity interface formed by multiple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a nonunifo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 is easier to form. The latter two points a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determined by the leading character.Key words:evaluation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nonuniform condition; transitional zone; superimposed basin; unconformity surface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评价陈蓉1, 田景春1, 王峰1, 冯强汉2, 蒙小灵2(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21)[摘要]通过对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等方面的分析,系统总结并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储层储集性能。
《油气藏评价》
井筒内静止流体的压力梯度,由下式表示:
D— 埋深,m 。
(1-2) 式中:ρ—井筒内静止流体的密度,g/cm
由(1-2)式可以看出,压力梯度与地下流体密度成正比,即流体密度小的气顶部分,比流体 密度大的含油部分或边水部分,具有较小的压力梯度,而且压力梯度乘以100即为地层流 体密度。因此,可以通过压力梯度的大小判断地层流体类型,并确定地层的流体密度。同 时,代表不同地层流体直线的交点处,即为地层流体的界面位置。在图1-2上给出了我国 涠洲10-3油田的压力梯度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由压力梯度的直线交会法,所得到的油气 和油水界面的位置具有实际意义。
整理课件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的驱动类型
对于油藏来说,假若仅用天然能量开采,而不进行人工注水或注气
保持地层压力的话,则称为一次采油。根据自然地质条件,一次采油可 以利用的天然能量和驱动机理有:天然水驱、气顶气驱、溶解气驱、重 力驱、压实驱和液体膨胀驱。对于一个实际开发的油藏,不可能只有一 种驱动机理作用,而往往是二种,甚至是三种驱动机理同时作用。这时 油藏的驱动类型称为综合驱动。应该指出的是,在综合驱动条件下,某 一种驱动机理占据支配地位,不同驱动机理及其组合与转化,对油藏的 采收率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层的压力应当等于储层中的流体压力(或称为地层压力)与颗粒压力(或 称为骨架压力)之和,并由下式表示:
(1-9)
式中: OP — 上覆岩层压力,MPa; FP —流MP体a;压力(或地层压力),
GP
—
颗粒压力(或骨架压力), MPa。
当异常压力油藏或气藏投入开发之后,由于流体压力的下降,则会增加上覆岩层 压力与流体压力之间的差值。从而,导致储层岩石颗粒的弹性膨胀和有效孔隙体 积的减小,形成压实驱动的机理。对于异常高压、胶结性比较差的油藏或气藏, 应当考虑储层压实驱动的作用,它除可以补充储层的能量外,还会因渗透率的下 降,而降低油气井的产能,并会造成套管的破裂。
油藏评价方法
喉道:是孔隙系统中的细小部分。决 定了储集层储集能力和渗透特征。 ⑤、流体饱和度
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 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在油藏的不 同高度上的油、气、水的饱和度是变化 的。
华北油田采油一厂地质所
第一章:油气藏基本概念及成藏六个要素
5、滨海砂岩体 滨海区由于波浪、沿岸流、潮汐、风的作用,破坏附近的三角洲
可形成沿岸线呈带状、串珠状分布的砂坝;由 于海水的频繁进退可形成超覆与退覆砂岩体。
6、浊流砂岩体 浊流携带大量的泥砂在大陆斜坡到深海平原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由根部到前缘,由下部到上部,沉积物由粗变细,分选由差变好, 前方和上部是分选较好的砂质沉积,可构成良好的储集层,浊积砂 岩体发育在深水泥岩之中,有丰富的油源,构成了油气藏面积不大 ,但油层厚,储量大。
华北油田采油一厂地质所
第一章:油气藏基本概念及成藏六个要素
二:油气藏成藏要素 1.烃源岩
(一)、烃源岩的定义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
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岩。 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叫生油层。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和一定的地史阶段中形成的生
油岩与非生油岩的组合称为生油层系。岩性特征是确定生油岩最简便、最直观的标志。 (二)、生油岩的岩石类型
的流动能力。其大小遵循达西定律。
③、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一 般情况 下渗透率随有效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
华北油田采油一厂地质所
第一章:油气藏基本概念及成藏六个要素
二:油气藏成藏要素 2.储集层
④、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油气藏储量评价
●储采比(reserve-production ratio):又称为储量寿 命(reserves life),为某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 量之比值,是分析油气田、油气区、乃至全国油气开发形势 的重要指标。
n 1.年度剩余可采储量的计算
资源量 为目的,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
l推 测 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
资源量 。 C-D级储量,精度:>50%。
地质 储量
l探明 储量
l控制 储量
储
l预测
量
储量
在地震详查以及其他方法所提供 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 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 经过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 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D-E级储 量,精度:20-50%。
56
油田储量大小 (单位:108 t)
储量丰度 (单位:104 t/km2)
油藏埋藏深度 (单位:m)
10:特大油田 1—10:大型油田 0.1—1:中型油田 < 0.1:小型油田
>300:高丰度 100—300:中丰度 50—100:低丰度 < 50:特低丰度
<2000:浅层 2000—3200:中深 3200—4000:深层 >4000:超深层
式中:N——石油地质储量,104 t; A—— 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m;(与渗透率下限有关) f——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Swi——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ρo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 Boi——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重点与难点:各参数的准确取值
常用方法:
●分油砂体迭加计算总地质储量。 ●根据h、f、Swi等等值图,按单元体 积法迭加计算每个油砂体的地质储 量。
《油气资源评价》知识点 总结
I.基本概念1.油气资源评价(Petroleum Resource Assessment)是在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规律综合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使用可能的方法对评价对象内尚未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油气的量、分布和勘探效益进行评价,最后制定出勘探决策的一门科学。
2.油气资源是在自然条件下生成并赋存于天然地层中,最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被人类开采利用的石油与天然气的总体。
为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3.地质资源量(resources in place):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勘探工作量和勘探技术充分投入的条件下最终可探明的地层中的油气总量。
包括已发现(包括已采出的)储量和未发现的远景资源量。
4.可采资源量( recoverable resources):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预期能从储集体中最终采出的油气数量。
也称技术可采资源量。
5.经济可采资源量( economic recoverable resources):是指通过经济可行性评价,依据当时的市场条件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即储量收益能满足投资回报要求的那一部分可采资源量。
6.油气资源分类体系指油气资源评价中建立的资源概念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7.证实储量(Proved Reserves)是在现行经济条件、操作方法和政府法规下,根据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分析,能以合理的确定性估算的,在某一指定日期以后,从已知油气藏中可以商业性采出的油气数量。
证实储量可细分为已开发的和末开发的。
8.概算储量(Probable Reserves):通过地质和工程资料分析,表明采出的可能性比采不出的可能性更大的未证实储量。
按照这一逻辑,当采用概率法时,预计实际可采量将大于或等于证实加概算储量的概率至少应为50%。
9.可能储量(possible reserves)是通过地质和工程资料分析,表明采出的可能性比概算储量还低的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成藏评价三要点刘文均;林良彪;钟怡江;陈安清【摘要】油气是地壳中性质相对特殊的物质.长期以来人们用生、储、盖组合作为油气成藏评价的准则,但在生烃层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更为有效地评价储、盖条件或成藏圈闭条件呢?根据油气资源的特性,只有在非均一的地层和过渡性或准稳定的构造条件下才有利于形成油气成藏圈闭.而过渡性的沉积或构造环境以及在多旋回构造形成的叠合盆地中,特别是在叠合盆地中由于多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下,更容易形成非均一的成藏圈闭.在成藏评价中,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其中,由油气资源特性所决定的成藏圈闭的非均一性特点是主导条件,而过渡性的沉积或构造环境以及在多旋回构造形成的叠合盆地中,特别是在叠合盆地中由于多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下,更容易形成非均一的成藏圈闭,是由主导性所决定的必要条件.%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the materials that have relative special properties in the crust. For a long time, the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 has been used as the criterion of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evaluation. However,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hydrocarbon-generating layer exists, how to evaluate reservoir and cap conditions 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 conditions more eff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only in the nonuniform strata and under the transitional or quasi-steady tectonic conditions, can the reservoir-forming trap propitiously form. Nonunifo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s can easier form in the transitional sedimentary or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formed by multicycle structure, especially above or below theunconformity interface formed by multiple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se three are dependent on and influential each other. Among them, the nonuniform characteristics of a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 determ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the dominant conditions, and in the transitional sedimentary or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formed by multicycle structure, especially above or below the unconformity interface formed by multiple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a nonunifo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 is easier to form. The latter two points a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determined by the leading character.【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0)001【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油气成藏评价;非均一条件;过渡带;叠合盆地;不整合面【作者】刘文均;林良彪;钟怡江;陈安清【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5立足国内,加强地壳中油气资源的寻找和开发,是中国当前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其中,油气成藏评价是油气资源寻找的重要环节。
油气是地壳中性质相对特殊的物质,它的密度较小,存在多种物质形态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迁移,并且受生、储、盖等物质基础及地温场和地应力场的控制。
地壳中油气藏的形成,包括原始有机质的聚集、烃类的生成、成熟、运移和最终保存,都是在沉积盆地一定的构造环境中,经历了一定的时间过程完成的,是有效时间过程和有效空间环境协调配合的产物。
长期以来人们用生、储、盖组合作为油气成藏评价的准则,但在生烃层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更有效地评价储、盖条件或成藏圈闭条件呢?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谬误之处,请指正。
1 非均一的沉积和构造环境有利于油气成藏受到非渗透性地层围限的渗透性地层,都是在一定的多向的非均一条件下形成的[1]。
任何均一的水平岩层,尽管具有良好储集性能,也是难于成藏的。
当有遮挡层存在而形成单向非均一条件时,成藏的可能性在实际中仍然很少;只有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多向非均一条件,才有可能形成有利于成藏的有效圈闭(图1)。
这种非均一的条件,包括非均一的地层沉积和非均一的构造条件2个方面,即通常说的地层圈闭和构造圈闭。
一般来说,陆相沉积环境所形图1 非均一成藏概念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nonunifo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cept任何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圈闭环境或类型,即成的地层,多具有非均一性特点,特别是河流-三角洲环境,而湖泊环境所形成的地层相对较均一,因此陆相地层中的油气藏,常形成由岩相控制的非构造型圈闭,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中的气藏,多属此种类型。
海相地层相对较均一稳定,而一些特别的沉积环境,也可能形成非均一的地层,如障壁岛、碳酸盐礁滩、同沉积断裂控制的台-盆交替、台缘斜坡等,这些岩相环境也是可能形成良好的圈闭,普光大气田就是很好的实例。
不整合面上下、古隆起顶部和边缘,也容易形成具有非均一性的沉积体。
非均一的构造环境,通常是指由造山运动所引起并造成地层中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不整合,它的意义在于改变均一性的沉积地层或加强非均一性的沉积地层,使之成为更加有利于油气聚集的非均一条件,即形成复合型和构造型圈闭。
当然,在有的条件下也可能使有利的地层条件遭到破坏。
在海相地层中,这类圈闭是最常见的。
四川盆地东部开江隆起上的气田,就是在2期不整合面所夹持的有利的非均一地层中,印支期的隆起褶皱和燕山中期的隔档式褶皱,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了非均一的圈闭条件;因此,在开江隆起上不大的范围内,上石炭统黄龙组中集中形成了1个大型、3个中型和若干小型天然气田(图2)[2]。
至于所谓成岩圈闭,实质是岩层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通过“水-岩”作用而形成或加强的非均一性地层。
当然,构造对地层条件的改造,也需要在过渡性或准稳定的构造条件下,强烈的构造条件,如中下扬子地区的燕山运动,对于圈闭环境的形成也是弊多利少的。
反之,均一的地层、构造环境,通常表现为地层连续、岩性稳定、均一、构造简单、产状平缓,这样的地区,即使存在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的地层,油气成藏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这也是人们的共识。
2 过渡性的沉积或构造环境有利于油气成藏图2 川东地区燕山期形成的隔档式褶皱中的石炭系大中型气田Fig.2 Large and medium gas fields found in the carboniferous of the ejective fold formingin Himalayan period in East Sichuan(据胡光灿等,1997)[2]1.五百梯气田;2.沙罐坪气田;3.龙门气田;4.高峰场气田;5.大池干气田;6.云和寨气田;7.双家坝气田;8.福成寨气田;9.张家场气田;10.卧龙河气田;11.相国寺气田在自然界中,不同环境或不同状态的物质和现象间,常存在过渡性的环境或状态。
在地球历史演化过程中,也普遍存在多种形式的过渡性环境或状态,它们常成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地段。
在克拉通盆地的演化过程中,前陆盆地是在挤压环境下,克拉通与造山带间的过渡带;被动大陆边缘则是在伸展环境下,克拉通与大洋盆地间的过渡带:国内外大量事实表明它们都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
在沉积环境中,碳酸盐台地边缘和斜坡是一种过渡性的沉积环境,大陆河流与海洋或湖泊间的三角洲环境是另一种过渡性沉积环境,它们也都是有利于成藏的。
四川盆地近年来发现的普光、龙岗大气田,就是分布在东吴运动后扬子北缘的碳酸盐台地边缘的礁滩相中。
著名的分布在四川盆地东缘北北东向的湘黔层控型铅锌-汞矿带,它的形成与出现在早寒武世晚期的生物礁滩和中寒武世早期台缘斜坡相中的古油气藏有关[3]。
详细的研究表明,这些矿床中,不仅存在大量与成矿温度一致的过成熟沥青,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中有许多有机包体存在;而且矿床中硫的来源,与同期海水硫酸盐在以甲烷为还原剂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有关,成矿作用所消耗的天然气可达数百亿立方米之多。
在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是过渡性的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产物,鄂尔多斯的山西组也是海陆交互沉积,它们都是重要的油气层。
过渡带有利于成藏的根本原因,是在这些环境或条件下,容易出现有利于油气成藏的非均一沉积环境或出现有利的构造改造环境。
甚至在中国构造演化的时间轴上,由相对稳定的加里东阶段到相对活动的燕山-喜马拉雅阶段间的在构造上具有过渡特点的海西-印支阶段,就成为中国海相油气藏的主要层段。
在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三大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海西-印支期的构造、沉积演化有如下共同特点(图3),即:(1)这些盆地都是位于古老的陆块或地块上,虽然其演化历史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