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
n i 1
( AW )i nWi
.
式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
例如
1 5
1/ 5 1
1/ 3
3
每行之乘积
1
1 5
1 3
0.7
51 3 15
3 1/ 3 1
3
11
1
3
0.412
0.105
球Mi的三次方根
2.466
标准化
0.637
,
1
0.258
即权系数为
W (0.105, 0.637, 0.258)T
.
式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
例 某厂准备购买一台计算机,希望功能强,
价格低,维护容易。现有A、B、C三种机型可供 选择。其中A的性能较好,价格一般,维护一般 水平;B的性能最好,价格较贵,维护也只需一 般水平;C的性能差,但价格便宜,容易维护。 试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
解: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先构造层
4、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用方 根法计算这三个准则关于目标的排序权值)
M1 15, M 2 0.667, M3 1
w1 3 15 2.446, w2 3 0.667 0.405, w3 3 1 1
标准化:
2.446
2.446
W1 2.446 0.405 1 3.871 0.637
在具体计算中,当ek与ek-1接近到一定程度时, 我们就取e=ek
例如
1 1 1/ 5 1/ 3 A 1 1 1/ 3 , e0 1/ 3
5 3 1 1/ 3
1 1 1/ 5 1/ 3 0.733 e '1 Ae0 1 1 1/ 3 1/ 3 0.778 , e '1 0.733 0.778 3 4.511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通过对比判断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它由匹兹堡大学的数学家托马斯·萨蒙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层次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层次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决策问题的层次结构。
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从总目标到具体的子目标,形成一棵树状结构。
例如,在一个购车的决策问题中,总目标可以是“选择一辆适合自己的车”,下面的子目标可以包括“价格”、“外观”、“安全性”等因素。
2. 构造判断矩阵:在每个层次中,需要对不同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进行判断。
判断可以基于专家经验、问卷调查或实际数据。
对于两两比较,通常采用一个1到9的比较尺度,其中1表示相等,3表示略微重要,5表示中等重要,7表示强烈重要,9表示绝对重要。
如果因素A相对于因素B的重要性大于1,则B相对于A的重要性是1/A。
3. 计算权重向量:根据判断矩阵中的比较结果,可以计算出每个层次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向量。
通过对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
4. 一致性检验:在进行层次分析时,需要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在两两比较中的逻辑关系的一致性。
通常使用一致性指数和一致性比率来判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
5. 综合评价:通过将各层次中因素的权重向量进行乘积运算,并将结果汇总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对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或进行多目标决策。
二、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假设某公司需要选择新的供应商,供应商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和价格。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决策:1. 确定层次结构:总目标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下面的子目标是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和价格。
2. 构造判断矩阵:对于每个子目标,可以进行两两比较。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然后将决策的目标、
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照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
最高层是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通常只有一个因素;最低层是决策时的备选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层是考虑的因
素、决策的准则,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层次。
当准则过多时,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二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
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这一步是为了确定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其最大特征根
及对应特征向量,然后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进行一致性检验。
若检验通过,则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
若不通过,则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这一步的目的是确定各因素或方案的权重。
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在完成各层次单排序的基础上,计算各层元
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总排序。
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这一步是为了得出各备选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从而进行方案选择。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层次结构的清晰和逻辑连贯,同时确保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一、定义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梅尔·拉斯
菲尔德(M.L. Saaty)于1977年提出的一种多层结构和多维度的层次分
析方法。
它是一种评估决策者面临复杂决策的基于层次结构逻辑的决策分
析方法,可以很轻松地将复杂的主观问题转换为客观的量化问题,从而求
解复杂的决策问题。
二、层次分析法计算流程
(1)决策问题的分类和层次结构的确定
首先,根据决策者的要求,将决策问题确定为一个有层次结构(AHP)和深度(hierarchy)的问题,将决策问题的内容分为n个层次。
(2)建立层次分析矩阵
将决策问题中的n个层次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建立起一个n×n的层
次分析矩阵,称之为层次分析矩阵。
(3)确定层次分析矩阵的元素
在层次分析矩阵中,每一对元素的值都由决策者给出,即根据决策者
的判断,确定每个元素在n个层次层次中的比较的优劣。
(4)计算层次分析矩阵的均值尺度指数
均值尺度指数是由每行元素进行加权求和结果和n相除而得到的。
它
表示每个元素在此行的平均相对权重。
(5)分析层次分析矩阵
一旦层次分析矩阵计算完毕。
层次分析法
e1
1 4.511
0.778
0.172
,
3 0.665
0.4 6 7 e2 Ae1 0.565, e2 3.014,
1.9 9 1
01.55 0.471 e2 0.184, e3 0.559, e3 3.018,
0.661 1.988
0.156 0.473 e3 0.185, e4 0.561,
(4)定义未知参数 在这种问题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表达式 来表达未曾定义过的量。典型的例子是价值 工程,产品的价值V被定义为
VF C
其中F,C分别为产品的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 它们可以用层次分析来定义。下面是一个 经济学例子。
例5 弹性系数的确定 经济学中有名的Cobb-Douglas生产函 数是
e (1,2,,n )T ,则权系数可取: wi i ,i 1,2,, n
在具体计算中,当
ek 与ek 1
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就取 e ek
例1 评价影视作品的水平, 用以下三个变量作评价指标 :
x1 教育性,x2 艺术性,x3 娱乐性
设有一名专家赋值:
x2 1, x3 5, x3 3
w1, w2 ,, wn
这 n 个常数便是权系数, 层次分析法给出了确定它们 的量化方法,其过程如下:
1.成对比较
从x1, x2,, xn中任取xi , xj ,比较它们
对y贡献的大小,给xi xj 赋值如下:
xi
xj
1,当认为“xi与x
贡献程度相同”时
j
xi
xj
3,当认为“xi比x
的贡献略大”时
x1
的概率估值为0.134+0.219+0.026=0.379,
层次分析法解题过程
根据组合权向量 进行方案…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 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 因素,并根据因素间的相 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 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 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 分析结构模型。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 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 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 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通过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 元素的相对权重,并对判 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解题过程
目录
Contents
• 层次分析法简介 • 建立层次结构 • 构造判断矩阵 • 层次单排序 • 层次总排序 • 层次分析法应用案例
0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 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解决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
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根据专家意见或用户需求, 对同一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 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给 出判断值,形成判断矩阵。
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如特 征根法、和积法等)计算出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 的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
为了确保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进 行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 CI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可以得出一 致性比率CR=CI/RI。如果CR小于0.1, 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定义与特点
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层次分析法在解决问题时,不需要大量的定量数据信息,只需要对决策因素进 行两两比较和排序即可。
强调决策者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层次分析法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决策者对决策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和排序,因此 需要决策者具备一定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应用领域
层次分析法计算公式
层次分析法计算公式
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用来分
析复杂决策问题的技术,它是由美国管理学家Thomas Saaty在1970年末
开发的。
AHP是一种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分解,从而
识别出决策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先级的方法。
AHP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层次的子问题,将
不同层次的子问题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优
先级次序。
AHP的计算步骤包括建立层次结构,建立决策矩阵,确定归一
化向量,确定最终的得分和优先级。
1、建立层次结构:AHP的层次结构是分析复杂决策问题的第一步,
它包括三个层次:根层、中间层和叶节点层。
根层描述决策问题的最高一级,负责概括整个决策问题;中间层描述
决策问题在不同的方面,将整个决策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叶节点层描
述各个子问题的具体内容,它们不再能进行分解,代表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2、建立决策矩阵:决策矩阵是通过对比法,对各决策因素之间进行
比较并用矩阵来表示的。
决策矩阵由三部分组成:行列式、行列式所在的矩阵的行、列分别表
示不同决策因素之间的相对优劣,即矩阵的每个单元表示一种比较关系;。
层次分析法步骤介绍
层次分析法整个计算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目标;接下来分析影响目标决策的各个因素,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层次化;最后,用线将各个层次、各个因素间的关系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25]通常,递阶层次结构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层次:1.目标层:通过分析,明确目标是什么,将其作为最高层的元素,必须是唯一的,如: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2.准则层:即中间层,元素包含所有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且会随着问题的复杂程度增多。
这时,需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元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同级关系还是隶属关系)。
如果是隶属关系,则需要构建子准则层甚至更下一层准则。
3.措施层:即方案层。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哪些,并将其作为最底层因素。
(2)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1.构造判断矩阵:将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2.填写判断矩阵:最常用的方法是咨询专家,将两个元素两两比较,按照重要性程度表赋值(见下表)。
表3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设填写后的判断矩阵为A=(a ij)n×n,判断矩阵具有如下三个性质:1.a ii=12.a ji=1/a ij3.a ij>0(3)层次单排序与检验1.层次单排序利用数学方法将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进行层次排序。
层次单排序是将每一个因2素对于其准则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实际就是计算权向量。
计算权向量有特征根法、和法等,以下详细介绍特征根法的计算方法。
A. 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nj ij i a M 1 (3.2)式中:M i 第i 行各元素的乘积a ij 第i 个元素与第j 个元素的关系比值B. 计算Mi 的n 次方根n i i M W = (3.3)式中:W i 第i 行各元素的乘积的n 次方根M i 第i 行各元素的乘积C. 对向量正规化(归一化处理)∑==ni i ii W W W 1 (3.4)式中:i W 特征向量W i 第i 行各元素的乘积的n 次方根D.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 j nj ij i W a ∑-=1λ (3.5) 式中:λi 第i 个特征根 a ij 第i 个元素与第j 个元素的关系比值W j 第j 个特征向量E.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 i i iW n 1max λλ (3.6) 式中:λmax 最大特征根λi 特征根n 判断矩阵的阶数W 特征向量2. 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需要特别注意:在层层排序中,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一、和积法为简化计算,可采用近似方法——和积法计算,它使得我们可以使用小型计算器在保证足够精确度的条件下运用AHP。
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将判断矩阵每一列正规化。
, i,j =1,2,…,n (7.3.2)ij =(2)每一列经规划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
I = , j = 1,2,…,n (7.3.3)(3)对向量 = T(1)正规化。
W = , i =1,2,…,n (7.3.4)所得到的 W = T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4)计算判断距阵最大特征根。
= (7.3.5)式中,(AW)i为向量AW的第i 个分量。
二、方根法为简化计算,AHP也采用另一种近似方法——方根法计算,其步骤为:(1)B的元素按行相乘。
u ij =(2)所得的乘积分别开n次方。
u i =(3)将方根向量正规化,即得特征向量W的第i个分量。
W i =(4)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式中,(AW)i为向量AW的第i 个分量。
例7.1用和积计算下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判断矩阵列于表7-4。
表7—4解(1)按上述和积的计算步骤,得到按正规化后的判断矩阵为(2)按上述步骤,按行相加,得= = 0.111+0.130+0.077 = 0.318 12 =0.556+0.652+0.692=1.9003 =0.333+0.217+0.231=0.781(3)将向量W=[0.318,1.900,0.781]T正规化,得= 0.318+1.900+0.781=2.999= = = 0.106W1== 0.634W2= =0.260W3则所求特征向量W=[0.106,0.634,0.260]T(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AW =(AW)1 = 1×0.106+×0.634+×0.260=0.319 (AW)2= 5×0.106+1×0.634+3×0.260=1.944(AW)3= 3×0.106+1×0.634+1×0.260=0.789+= = +=++=3.040。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用于解决决策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分层结构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比较和权重分配,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较为科学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层次分析法的步骤主要包括问题定义、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1. 问题定义在使用层次分析法前,首先需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明确问题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可以确定出适合使用层次分析法的决策问题。
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整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并确定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通常,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表示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准则层表示实现目标所需的评价因素,方案层表示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
3. 构建判断矩阵构建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步骤。
判断矩阵用于比较和评价不同层次的因素,确定它们之间的重要性。
通过专家判断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各个因素两两进行比较,并赋予相应的重要性权值。
根据专家判断或调查结果,可以构建出一个全排列的判断矩阵。
4. 计算权重通过计算判断矩阵,可以获取各个因素的权重值。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特征向量法、层次递推法和最大特征值法等。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每个因素的相对权重值,从而进行比较和排序。
5. 一致性检验为了确保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指标主要包括一致性比率和一致性指数。
一致性比率用于评估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一致性指数用于判断判断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要求。
如果一致性比率超过一定阈值,表明判断矩阵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二、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下面以选择旅游目的地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假设你准备进行一次旅行,有三个备选目的地:A、B和C。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
最小二乘法
总结词
该方法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来求解元素的权重。
详细描述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在层次分析法中,最小 二乘法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来求解元素的权重。首先,构建一个判断矩阵,然 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该矩阵的解,得到各元素的权重。
和积法
总结词
该方法通过将判断矩阵的元素相加并归一化来求解元素的权 重。
判断一致性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一致性指标的大小,判断总排序的一致性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进行调整。
层次总排序的计算步骤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明确各层次之 间的关系。
检验一致性
对层次总排序权重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确 保权重的合理性。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专家打分或数据,构造各层次的判断 矩阵。
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将决策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根据因素间的相 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 ,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4 层次总排序
将决策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根据因素间的相 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 ,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特点
简单实用,对数据要求不高,能够处理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复杂决策问题,特别适合于人的主观判断 起重要作用的决策。
应用领域
01
02
03
资源分配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 何合多个备选方案中,如何 选择最优方案。
冲突分析
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 的冲突,并寻求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和积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方法。首先,构 建一个判断矩阵,然后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归一化,再将归 一化后的列相加得到一个总和向量,最后将总和向量归一化 即可得到各元素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计算过程详解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计算过程详解写在前面:层次分析法是一个很早的决策算法了,它能够处理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问题,思维方式却很简单。
由于其系统性等优点,后续很多算法都有借鉴,所以这里写一写。
网上关于该方法的讲解很多也很详细,所以本篇都是在前辈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
文章尽量详细,然后加上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希望后面看到的人能够读起来更轻松,更容易接受。
注意:文中说的判断矩阵,又称成对比较阵目录:1.层次分析法概论1.2什么是决策1.3 决策分析法原理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2.1 层次分析法步骤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3 构造判断矩阵2.4 计算单层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2.5 计算组合权向量(层次总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2.6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归纳3.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3.1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4.注意事项5.可应用的领域6. 完整例子分析6.1 旅游问题6.2 干部选择问题1.层次分析法概论1.1 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 Saaty)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的课题时提出。
它是一种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是对社会、经济以及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时,面临的经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层次分析法则为研究这类复杂的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
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这些层次大体上可分为3类1、最高层:在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又称目标层;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又称为准则层;3、最底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又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层次分析结构中各项称为此结构模型中的元素,这里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有元素(非底层元素)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
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之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可不受限制。
为了避免由于支配的元素过多而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每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地不要超过9个,若多于9个时,可将该层次再划分为若干子层。
例如,大学毕业的选择问题,毕业生需要从收入、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方面考虑是否留校工作、读研究生、到某公司或当公务员,这些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如图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再如,国家综合实力比较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2:图6 .2图中,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应用AHP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表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政策(即方案)。
然后,用连线表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的联系。
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
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
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
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
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有结构模型表示。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可编辑修改word版)
8.3.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AHP 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这些层次大体上可分为3 类1、最高层:在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又称目标层;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又称为准则层;3、最底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又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层次分析结构中各项称为此结构模型中的元素,这里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有元素(非底层元素)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
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之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可不受限制。
为了避免由于支配的元素过多而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每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地不要超过9 个,若多于9 个时,可将该层次再划分为若干子层。
例如,大学毕业的选择问题,毕业生需要从收入、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方面考虑是否留校工作、读研究生、到某公司或当公务员,这些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如图8.1 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8.1再如,国家综合实力比较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2:图 6 .2图中,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应用AHP 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表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政策(即方案)。
然后,用连线表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的联系。
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
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
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
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
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有结构模型表示。
(完整word版)层次分析法步骤
利用层次分析进行风险分析的过程共有5个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自上而下通常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中目标层是指层次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管理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准则层是指评判方案优劣的准则,可再细分为子准则层、亚准则层.方案层是指可实行的方案等。
2、就用两两比较法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比较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的核心,是以上一层某个要素Hs 作为判断标准,对下一层次要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的元素值。
例如,在Hs 判断标准下有n 个要素,是对于Hs 准则可得到阶的比较判断矩阵A=(aij )nXn.()()()。
,,,,,,,,。
须进行一致性检验进行决策前利用估计的判断矩阵因此第四条性质不一定满足也就是比较判断矩阵的而存在估计误差一致性不可能做到判断的完全制评价者知识和经验的限由于采用两两比较时因素然而人们对复杂事物各性则该矩阵具有完全一致具有如下性质比较判断矩阵因此的重要性的权重目标一准则个要素对于上一层次某表示某层第即要性的相对重对要素的角度考虑要素表示从判断准则比较判断矩阵中元素jkik ijijjiijii s jijiij j i s ij a a ;a;a a ;aa :A ,。
H j i w ,w w w a ,A A H a =≥===011((1)确定判断准则(九级标度两两比较评分标准)(2)构造判断矩阵3、确定项目风险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专家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后,需要知道A 关于HS 的相对重要度,即A 关于HS 的权重、排序和一致性检验,计算如下:⎥⎥⎥⎥⎦⎤⎢⎢⎢⎢⎣⎡=......................)1(21222211nn n n n n 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设比较判断矩阵重这也是各因素的相对权的特征向量首先确定判断矩阵()()[]()[]()()[]。
i AW AW nW AW :D 、W W W W ,,,,n ,i WW WW W W W C 、,,,,n ,i ,b B 、,,,,n ,i ,aa b :A A 、i ni iiTn ni iiiTnnj iji ni ijijij 分量的第为向量矩阵征值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则归一化将向量判断矩阵按行相加每一列经过归一化后的的每一列归一化将判断矩阵和积法∑∑∑∑=============1max 2112111...21:,...2121*λW :.,,1.0.........\..,.,.,,,.,,1.0..,,..;,0..,1..)2(maxmax 判断否则重新进行两两比较可以接受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即只要指标的为衡量判断矩阵一致性并取更为合理的见下表于是引入修正值致性的要求故应放宽对高维矩阵一判断一致性将越差判断矩阵的维数越大判断否则重新进行两两比较可以接受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要一般只越差判断矩阵的完全一致性值越大为完全一致当即计算一致性指标须进行一致性检验因此每一个要素满足阵并不能使得比较判断矩不是很精确由于判断矩阵是估计的如前所述一致性判断≤=≤==--==R C I R I C R C R C I R I C I C I C n n nI C :,,,a aa ,,,jkik ij λλ4、计算综合重要度以上分析只得出相对重要度,因此在层次分析法中,还需要计算同一层次所有要素对最高层次(总标准)进行排序,方法是从最上层开始,自上而下地求出各层要素关于总体的综合重要度。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
5、层次总排序
这一过程是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 行的。若上一层次A包含m个元素 A1, A2, , Am, 其层次总排序权值分别为 a1, a2, , am ,下一层 次B包含n个元素 B1, B2, , Bn , 它们对于元素
Aj 的层次单排序权值分别为 b1 j , b2 j , , bnj (当 Bk 与 Aj 无关系时,bij 0 )。此时B层次总 排序权值如表二给出。
max
3 i 1
( AW )i nWi
1.936 3 0.637
0.318 0.785 3 0.105 3 0.258
1.936 0.318 0.785 3.0385 1.911 0.315 0.77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为
CI max n 3.0385 3 0.0192,
A
0.1818 0.2559 0.185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0.7272 0.0733 0.1562
C
0.0910 0.6708 0.6587
0.1818 0.7272 0.0910
0.1818 0.637 0.2559 0.105 0.1851 0.258 0.1818 0.7272 0.637 0.0733 0.105 0.1562 0.258 0.5112 0.091 0.637 0.6708 0.105 0.6587 0.258 0.2984
1.936
0.258
3 1/ 3 1 0.258 0.785
再求最大特征值的近似值
max
3 i 1
( AW )i nWi
层次分析法(AHP法)计算过程
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 法。
• 决策是指在面临多种方案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选 择某一种方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决策问题。举例
“选择旅游地”中 准则层对目标的权 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最大特征根λ=5.073
准则层对目标的成对比较阵
⎡ 1 1/ 2
⎢ ⎢
2
1
A = ⎢ 1/ 4 1/7
⎢ ⎢
1/3
1/5
⎢⎣ 1 / 3 1 / 5
4 3 3⎤
7
5
5
⎥ ⎥
1 1/ 2 1/ 3⎥
2
1
1
⎥ ⎥
3 1 1 ⎥⎦
权向量(特征向量)w =(0.263,0.475,0.055,0.090,0.110)T
定义一致性指标: CI = λ − n n −1
CI=0,有完全的一致性 CI接近于0,有满意的一致性 CI 越大,不一致越严重
为衡量CI 的大小,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 RI。方法为
随机构造500个成对比较矩阵 A1, A2,L, A500
则可得一致性指标 CI1,CI2,L,CI500
RI
=
CI1
+ CI2
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
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 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的元素aij用Santy的1—9标 度方法给出。
心理学家认为成对比较的因素不宜超过9个,即每层 不要超过9个因素。
判断矩阵元素aij的标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这些层次大体上可分为3类
1、最高层:在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又称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又称为准则层;
3、最底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又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层次分析结构中各项称为此结构模型中的元素,这里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有元素(非底层元素)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
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之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可不受限制。
为了避免由于支配的元素过多而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每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地不要超过9个,若多于9个时,可将该层次再划分为若干子层。
例如,大学毕业的选择问题,毕业生需要从收入、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方面考虑是否留校工作、读研究生、到某公司或当公务员,这些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如图8。
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8。
1
再如,国家综合实力比较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2:
图6 .2
图中,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应用AHP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表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政策(即方案).
然后,用连线表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的联系。
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
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
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
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有结构模型表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
任何系统分析都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
AHP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AHP工作的出发点,构造判断矩阵是AHP的关键一步.
当上、下层之间关系被确定之后,需确定与上层某元素(目标A或某个准则Z)相联系的下层各元素在上层元素Z之中所占的比重。
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次中因素B1,B2,…,Bn有联系,则我们构造的判断矩阵如表8。
16所示。
表8.16 判断距阵
A
k
B1 B2 … Bn B
1
B
2
B
n b11
b21
┇ bn
1 b1
2 b22 ┇
bn2
… … ┇ … b1n b2n
┇ bn
n
,
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填写判断矩阵的方法是: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元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
对重要性程度Saaty 等人提出用1—9尺度赋值,见下表8。
17
重要性标度 含 义
1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表示上述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若元素i 与元素j 的重要性之比为ij b , 则元素j 与
元素i 的重要性之比为ji b =
ij
b 1 ()
n
n ij ⨯
(1) ij b >0,(2) ji b =
ij
b 1
,(3) ii b =1 .,.2,1n i = 根据上面性质,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因此在填写时,通常先填写ii b =1部分,然后再仅需判断及填写上三角形或下三角形的n(n —1)/2个元素就可以了。
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
ik jk ij b b b =⋅ ,
当上式对判断矩阵所有元素都成立时,则该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
采用1~9的比例标度的依据是:(1)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大多数人对不同事物在相同属性上差别的分辨能力在5~9级之间,采用1~9的标度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判断能力;(2)大量的社会调查表明,1~9的比例标度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和采用;(3)科学考察和实践表明,1~9的比例标度已完全能区分引起人们感觉差别的事物的各种属性。
因此目前在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中,大多数都采用尺度.当然,关于不同尺度的讨论一直存在着.
三、层次单排序
所谓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
它是本层次所有因素相对上一层而言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基础。
层次单排序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问题,即对判断矩阵B ,计算满足
BW =m ax λ W (8。
18) 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
式中,m ax λ为B 的最大特征根;W 为对应于m ax λ
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 的分量i
w 即
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值。
为了检验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 ,CI 的定义为
CI =
1
max --n n
λ (8。
19)
显然,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
n -max λ越大,CI 越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差.注意到矩阵B 的n 个特征值之和恰好等于n , 所以CI 相当于除m ax λ外其余 n-1个特征根的平均值.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找出衡量矩阵B 的一致性指标CI 的标准,Saaty 引入了随机一致性指标表8.18。
1阶、2阶判断矩阵总
是完全一致的。
当阶数大于2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 ,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的指标RI 之比RI
CI
称
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记为CR 。
当CR=RI
CI
<0。
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对判
断矩阵进行调整。
四、层次总排序
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就可以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值,这就是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到下逐层顺序进行,设已算出第k —1层上n 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为
T
k n k k w w w ),,()1()1(1
)1(---= , 第k 层k n
个元素对于第1-k 层上第j 个元素为准则的单排序向量
T k j n k j k j k j k u u u u ),,()()(2)(1)( = .,.2,1n j =k n k ,,2,1 =
其中不受第j 个元素支配的元素权重取零,于是可得到n
n k ⨯阶矩阵
)
(k U =)()()(2)(1,,,k n k k u u u =⎪⎪
⎪⎪⎪⎭⎫ ⎝⎛)()(21)(2)(22)(21)(1)(12)(11k n n k n n k n k k k n k k k k k
u u u u u u u u u
其中)(k U 中的第j 列为第k 层k n 个元素对于第1-k 层上第j 个元素为准则的单排序向量. 记第k 层上各元素对总目标的总排序为:
T
k n k k w w w ),,()()(1)( = 则
=)(k w )(k U =-)
1(k w ⎪⎪⎪⎪⎪⎭⎫ ⎝⎛)()(21)(2)(22)(21
)
(1)(12)
(11k n n k n n k n k k k n
k k k k k u u u u u u u u u ⎪⎪⎪
⎪
⎪⎭
⎫ ⎝⎛---)1()
1(2)1(1k n k k w w w
= ⎪⎪⎪⎪
⎪⎪⎪⎪⎭
⎫ ⎝⎛∑∑∑=-=-=-n j k j k j n n j k j k j n j k j k j w u w u w u k 1)1()(1)1()(21)1()(1 即有
∑=-=n
j k j k ij k i
w u w
1
)
1()()
(,k n i ,,2,1 =
五、一致性检验
为评价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如何,需要计算与单排序类似的检验量。
由高层向下,逐层进行检验。
设第k 层中某些因素对k-1层第j 个元素单排序的一致性指标为)(k j CI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k j RI ,(k 层中与k —1层的第j 个元素无关时,不必考虑),那么第k 层的总排序的一致性比率为:
∑∑=-=-=
k
k
n j k j k j n j k j k j k RI w
CI w CR 1)
()1(1)
()1()(
同样当)(k CR ≤ 0。
10时,我们认为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