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结构设计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梁板柱结构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组合形式,在设计和构造方面要求相对较高。
本文将从规范的角度出发,总结一下梁板柱配筋规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梁的配筋规范1.梁的受力特点:梁一般承受弯矩和剪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梁截面布置要求:梁的截面应该布置合理,能够满足受力要求,同时尽量减小截面尺寸,提高材料利用率。
3.配筋率:梁的配筋率是指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一般在0.01~0.08之间。
配筋率过小会导致截面受力不均匀,配筋率过大则会浪费材料。
4. 钢筋直径和数量:梁的钢筋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采用直径为12mm、16mm、20mm等。
5.最小配筋率:梁的最小配筋率是指在弯矩和剪力作用下,截面中钢筋的最小面积占截面面积的比例。
一般按规范规定的数值计算。
6.钢筋的保护层:钢筋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锈蚀。
二、板的配筋规范1.板的受力特点:板一般承受弯矩和剪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板的厚度和配筋率:板的厚度和配筋率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来说,板的厚度越大,配筋率越小。
3. 钢筋直径和数量:板的钢筋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采用直径为6mm、8mm、10mm等。
4.面筋和肋筋:板的配筋主要有面筋和肋筋两种形式。
面筋一般平行于板的一侧,用于抵抗板的弯矩。
肋筋一般垂直于面筋,用于增加板的刚度和强度。
5.钢筋的保护层:与梁相同,板的钢筋也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三、柱的配筋规范1.柱的受力特点:柱一般主要承受压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柱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大。
3.配筋率:柱的配筋率是指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一般在0.01~0.08之间。
【经典】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纵向构造钢筋 砼受压区高度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 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砼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0.25h0;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0;式中:x—砼受压区高度;h0—截面有效高度
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 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拉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3、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附表2的规定;当V大于0.7ftbh0+0.05Npo 0.24ft/fyv。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者
箍筋直径的较大者,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截面尺寸及砼强 度等级
深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140mm。当l0/h不小于1时,h/b不宜大于25;当 梁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当深梁支承在钢筋砼柱子时,宜将柱伸至梁顶 件可靠连接。
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
9.2.6
弯起角宜取45°或60°;在弯终点外应留有平 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d为弯起钢筋的直径;梁底
吊筋
当深梁全跨沿下边缘作用有均布荷载时,应沿梁全跨均匀布置附加竖向吊筋 当有集中荷载作用于深梁下部3/4高度范围内时,该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吊筋承受 或斜向吊筋。竖向吊筋的水平分布长度s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当h1不大于 时,s=bb+2h1。式中:bb—传递集中荷载构件的截面宽度;hb—传递集中荷载构件的截 下边缘到传递集中荷载构件底边的高度。 竖向吊筋应沿梁两侧布置,并从梁底伸到梁顶,在梁顶和梁底应做成封闭式 附加吊筋总截面面积应按规范进行计算,但吊筋的设计强度应乘以承载力计算附加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3、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 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5、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 积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6、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 布置的纵向钢筋。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
钢筋配置其他规 定
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 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 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
梁附表2 梁高h
150<h≤300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V>0.7ftbh0+0.05Npo时 150
V≤0.7ftbh0+0.05Npo时 200
300<h≤500
200
300
500<h≤800 h>800
梁附表3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四级 梁附表4
250
350
300
400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钢筋配置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砼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 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附表5采用,当梁端纵向受 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一、梁的纵筋配筋率1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高规》6.3.3.1: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2、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3、梁跨中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才亢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二、上下铁比值1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1 ).《混规》9.2.6.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5,IO为梁的计算跨度。
2 ).《高规》63.2.3: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02、梁通长筋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高规》633.2: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β三、钢筋直径1梁箍筋最小直径1) .《抗规》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β2) .《高规》10.2.7.2:转换梁,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梁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Iomm、间距不应大于IOOmm0加密区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9ft/fyv;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1.3ft∕fyv、1.2ft∕fyv和1.Ift/fyv。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1.配筋的选择:根据结构荷载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规格的钢筋,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一般使用HRB335或HRB400等钢筋。
2.钢筋的弯曲:钢筋的弯曲半径应满足要求,不得弯曲过度。
在弯曲钢筋时,应采用专用弯机,确保钢筋弯曲度达到规定标准。
3.钢筋的间距:钢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结构荷载进行合理的布置。
钢筋的间距一般不超过柱或梁截面的1/44.钢筋的排列:钢筋的排列应符合构造要求,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置。
在柱和梁中,钢筋应平行于主应力方向,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5.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与混凝土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柱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40mm。
6.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和胶结连接等。
7.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钢筋进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应大于等于25倍钢筋的直径。
8.钢筋的弯曲角度:9.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强度、刚度和变形性能。
10.钢筋的锈蚀: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防止其锈蚀。
如发现钢筋已经生锈,应及时处理,刷一层防锈漆以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钢筋的选择、弯曲、间距、排列、保护层厚度、连接、锚固长度、弯曲角度、变形限度和防锈等方面。
严格遵守这些规范要求,可以有效地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 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 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 径;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 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柱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 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箍筋
轴压比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轴压比限值,详见附 。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大于最小配箍率。(最小配箍率等于最小配箍特征值乘以 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之比。)
柱
2、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柱,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 箍筋体积配筋率 0.4%和0.4%。 3、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筋率不 于1.5%。 4、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 烈度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5%。
框架柱、 框支柱
4、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 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抗震等级 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 算值增加25%。 小偏心受拉纵筋 框架柱、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 配筋率 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 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1. 梁的截面应设计为长方形或T形,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6倍。
2.梁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梁底筋应足够,不得小于梁顶筋总面积的50%。
3. 梁的主筋与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50mm,箍筋应沿梁的全长布置。
4.梁的端部和支座处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1. 板的截面应设计为矩形或T形,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6倍,高度不应小于板厚的50mm。
2.板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板底筋应足够,不得小于板顶筋总面积的50%。
3. 板的主筋与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300mm,箍筋应沿板的全长布置。
4.板的边缘处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1.柱的截面应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截面尺寸应满足承受受力的要求。
2.柱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主筋应沿柱的全长布置,不得少于横向主筋总面积的30%。
3. 纵向主筋和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50mm,箍筋应沿柱的全长布置。
4.柱的底部和顶部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四、配筋要求的计算和验算在进行梁板柱配筋设计时,需要进行配筋的计算和验算。
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材料的强度和要求,以及相关配筋规范的要求。
配筋计算包括确定筋材的截面积、数量和布置等,需要满足构件的受力要求和规范的要求。
验算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验证设计的配筋方案是否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在进行配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根据结构的受力分析确定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确定梁板柱的截面尺寸和布置。
2.材料的强度和特性:根据结构材料的强度和特性,确定配筋的材料和规格。
通常使用的钢筋的强度等级有HRB335、HRB400和HRB500等。
3.受力分析和设计:通过受力分析计算出梁板柱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确定所需的配筋量和布置方式。
4.配筋布置和间距:根据配筋规范的要求和受力分析结果,确定配筋材料的布置方式和间距。
包括纵向主筋和箍筋的布置,以及配筋的间距和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 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 钢筋配置其他规 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 定 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 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者,二、三级 箍筋直径的较大者,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深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140mm。当l0/h不小于1时,h/b不宜大于25;当l0/h小于1时, 截面尺寸及砼强 梁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当深梁支承在钢筋砼柱子时,宜将柱伸至梁顶。深梁顶 度等级 件可靠连接。 钢筋砼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宜采用减小的直径,且宜按下列规定布置:
钢筋最小配筋率 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附 其他深受弯构件 梁附表1 配筋
除深梁以外的深受弯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及纵向构造钢筋的构造规定与一般 部1/2高度范围内和中间支座上部1/2高度范围内布置的纵向构造钢筋宜较一般梁适当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 力 类 型 强度等级500Mpa 最小配筋百分率 0.50 0.55 0.60 0.20 0.20和45ft/fy中的较大者
受弯剪扭构件
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 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小 。 在超静定结构中,考虑协调扭转而配置的箍筋,其间距不宜大于0.75b。
局部配筋
梁板柱配筋要求
梁板柱配筋要求一、梁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根据梁的受力情况,主筋主要承担弯矩作用,剪力筋则主要承担剪力作用。
根据受力计算,确定梁主筋和剪力筋的截面积和间距。
2.肋筋和箍筋:梁的承载力不仅与主筋有关,还与肋筋和箍筋的设置有关。
肋筋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梁的抗弯刚度和抗剪承载力,而箍筋则主要起到约束主筋和肋筋,提高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是指钢筋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保护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一般为梁宽的最小值。
4.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梁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梁高的1/4,直径不大于梁宽的1/85.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梁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二、板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板在竖向的弯曲和剪切力作用下,需要设置主筋来承担弯矩,剪力筋来承担剪力。
2.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板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板厚的1/3,直径不大于板厚的1/8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同样要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一般为板厚的最小值。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板的钢筋连接应保证牢固可靠,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5.钢筋的受力构造:板的钢筋设置需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限度的要求,一般采用等距或等间距分布的方式。
三、柱的配筋要求1.纵向钢筋:柱的纵向钢筋一般采用螺旋绕筋和直筋两种形式。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直径和弯起长度。
2.箍筋:柱的箍筋主要作用是约束纵向钢筋、提高柱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箍筋的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柱宽的最小值,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柱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方式。
5.装配式柱的配筋要求:对于装配式柱,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模数和连接配筋的要求。
混凝土梁配筋标准
混凝土梁配筋标准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载构件之一,其承载能力与配筋的设计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梁配筋的标准,包括梁的尺寸、受力状态、配筋率、钢筋的种类、布置和计算方法等方面。
一、梁的尺寸梁的尺寸应根据受力状态和跨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通常情况下,梁的高度应不小于跨度的1/12,且不应小于100mm。
在确定梁的高度时,还应考虑受力状态、荷载形式和构件连接方式等因素。
例如,在悬臂梁中,梁的高度应按照跨度的1/8进行确定。
二、受力状态混凝土梁的受力状态主要有弯曲、剪力、挤压和拉力等。
在配筋时,应根据梁的受力状态进行设计。
对于弯曲受力的梁,应根据截面弯矩和受力钢筋的位置确定最大剪力和剪力分布。
对于剪力受力的梁,应根据截面剪力和剪力分布确定最大弯矩和弯矩分布。
对于挤压受力的梁,应根据截面压力和受力钢筋位置确定最大拉力和拉力分布。
对于拉力受力的梁,应根据截面拉力和受力钢筋位置确定最大挤压力和挤压力分布。
三、配筋率配筋率是指钢筋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之比。
根据混凝土梁的受力状态不同,其配筋率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弯曲受力的梁的配筋率应不小于0.01;剪力受力的梁的配筋率应不小于0.0025;挤压受力的梁的配筋率应不小于0.003。
四、钢筋的种类混凝土梁的钢筋种类主要有普通钢筋、高强度钢筋、预应力钢筋和螺旋钢筋等。
其中,普通钢筋的屈服强度为235MPa,高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为400MPa以上,预应力钢筋的屈服强度为1860MPa以上。
在设计中,应根据梁的受力状态和荷载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钢筋种类。
五、钢筋的布置钢筋的布置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以保证混凝土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应在梁的受力区域内设置主筋和箍筋。
主筋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布置,箍筋应按照受力状态和荷载要求进行布置。
在设计中,还应考虑钢筋的保护层和间距等因素。
六、计算方法混凝土梁的配筋计算方法主要有弯曲配筋、剪力配筋和挤压配筋等。
弯曲配筋计算时,应先确定截面最大弯矩和受力钢筋位置,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和布置。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 时,不应小于8mm.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1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7条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0.576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550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518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0.482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1条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表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位置┃┃抗震等级┣━━━━━━━━━┳━━━━━━━━━┫┃┃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 的较大值.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1条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和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2条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3条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4.3规定的挠度限值.表3.4.3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构件类型┃挠度限值┃┣━━━━━━━━━━━╋━━━━━━━━━━━┫┃吊车梁: 手动吊车┃lo/500 ┃┃自动吊车┃lo/600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当lo<7m时┃lo/200(lo/250) ┃┃当7m≤lo≤9m时┃lo/250(lo/300) ┃┃当lo>9m时┃lo/300(lo/400) ┃┗━━━━━━━━━━━┻━━━━━━━━━━━┛注:1.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4条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3.4.5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5条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和本规范表3.5.2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4.5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表3.4.5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裂缝控制等级┃Wlim(mm)┃裂缝控制等级┃Wlim(mm) ┃┣━━━━━━╋━━━━━━━━╋━━━━━╋━━━━━━━━╋━━━━━┫┃一┃┃0.3(0.4) ┃┃0.2 ┃┣━━━━━━┫┣━━━━━┫三级┣━━━━━┫┃二a ┃┃┃┃0.1 ┃┣━━━━━━┫三┃┣━━━━━━━━╋━━━━━┫┃二b ┃┃0.2 ┃二级┃━┃┣━━━━━━┫┃┣━━━━━━━━╋━━━━━┫┃三a、三b ┃┃┃一级┃━┃┗━━━━━━┻━━━━━━━━┻━━━━━┻━━━━━━━━┻━━━━━┛注:1.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8.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3.3条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加大2mm.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 ┃┃┣━━━━╋━━━━━━━━━━╋━━━━━━━━━━━╋━━━━━━━━┫┃一┃2*hb,500 ┃hb/4,6d,100 ┃10 ┃┣━━━━╋━━━━━━━━━━╋━━━━━━━━━━━╋━━━━━━━━┫┃二┃┃hb/4,8d,100 ┃8 ┃┣━━━━┫┣━━━━━━━━━━━╋━━━━━━━━┫┃三┃ 1.5*hb,500 ┃┃8 ┃┣━━━━┫┃hb/4,8d,150 ┣━━━━━━━━┫┃四┃┃┃ 6 ┃┗━━━━┻━━━━━━━━━━┻━━━━━━━━━━━┻━━━━━━━━┛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9.2条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3条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7条在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2倍的加密区箍筋间距.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梁高h(mm) ┃V>0.7*ft*b*h0 ┃V<=0.7*ft*b*h0 ┃┣━━━━━━╋━━━━━━━━━╋━━━━━━━━━┫┃≤300 ┃150 ┃200 ┃┣━━━━━━╋━━━━━━━━━╋━━━━━━━━━┫┃300<h≤500┃200 ┃300 ┃┣━━━━━━╋━━━━━━━━━╋━━━━━━━━━┫┃500<h≤800┃250 ┃350 ┃┣━━━━━━╋━━━━━━━━━╋━━━━━━━━━┫┃h>800 ┃300 ┃400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 ┃┃┣━━━━╋━━━━━━━━━━╋━━━━━━━━━━━╋━━━━━━━━┫┃一┃2*hb,500 ┃hb/4,6d,100 ┃10 ┃┣━━━━╋━━━━━━━━━━╋━━━━━━━━━━━╋━━━━━━━━┫┃二┃┃hb/4,8d,100 ┃8 ┃┣━━━━┫┣━━━━━━━━━━━╋━━━━━━━━┫┃三┃ 1.5*hb,500 ┃┃8 ┃┣━━━━┫┃hb/4,8d,150 ┣━━━━━━━━┫┃四┃┃┃ 6 ┃┗━━━━┻━━━━━━━━━━┻━━━━━━━━━━━┻━━━━━━━━┛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3条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梁高h(mm) ┃V>0.7*ft*b*h0 ┃V<=0.7*ft*b*h0 ┃┣━━━━━━╋━━━━━━━━━╋━━━━━━━━━┫┃≤300 ┃150 ┃200 ┃┣━━━━━━╋━━━━━━━━━╋━━━━━━━━━┫┃300<h≤500┃200 ┃300 ┃┣━━━━━━╋━━━━━━━━━╋━━━━━━━━━┫┃500<h≤800┃250 ┃350 ┃┣━━━━━━╋━━━━━━━━━╋━━━━━━━━━┫《混凝土构造手册》图3.3.2当梁宽<400 n=2, ≥400 n=4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8条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二.《混凝土构造手册》图3.3.2当梁宽<400 n=2, ≥400 n=4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9条一级:ρsv≥0.3ft/fyv二级:ρsv≥0.28ft/fyv三、四级:ρsv≥0.26ft/fyv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9.3条当V>0.7ft*b*ho时,箍筋的配箍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fyv.三.《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10.2.7条框支梁最小配箍率:特一级:ρsv≥1.3ft/fyv一级:ρsv≥1.2ft/fyv二级:ρsv≥1.1ft/fyv非抗震区:ρsv≥0.9ft/fyv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3条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3条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
新规范梁板柱配筋要求汇总
新规范梁板柱配筋要求汇总梁板柱配筋是建筑结构中关键的一环,配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梁板柱配筋的设计与施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新规范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配筋规范。
一、梁板配筋要求:1.梁的最小配筋率:新规范中规定了梁的最小配筋率,该值是指梁截面钢筋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比值。
梁的最小配筋率要根据结构的类型和使用条件来确定,通常在1%~3%之间。
2.梁的最大配筋率:新规范中也规定了梁的最大配筋率,该值是指梁截面钢筋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最大比值。
梁的最大配筋率要根据构件尺寸和受力要求来确定,一般不超过5%。
3.钢筋的最小间距:梁截面的受力性能与钢筋的间距密切相关。
新规范规定了梁中钢筋的最小间距,以确保钢筋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中。
最小间距根据钢筋直径和梁的尺寸来确定。
4.钢筋的最大间距:为了充分利用钢筋的作用,梁截面中的钢筋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
新规范规定了梁中钢筋的最大间距,以避免出现钢筋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的情况。
最大间距要根据受力要求和混凝土质量等因素来确定。
二、柱配筋要求:1.柱截面尺寸:新规范规定了柱截面的尺寸范围,以确保柱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柱截面的尺寸要根据受力要求和建筑结构的使用条件来确定,一般要求柱的宽度和高度比不得超过1:52.柱的配筋率:柱的配筋率是指钢筋的面积与柱截面混凝土面积的比值。
新规范中规定了柱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
最小配筋率要根据柱的受力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来确定,通常在0.8%~1.5%之间。
最大配筋率要根据结构形式和受力条件来确定,一般不超过4%。
3.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新规范中规定了柱中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范围。
钢筋的直径要根据受力要求和柱截面尺寸来确定。
柱截面中钢筋的最小间距要保证钢筋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中,而最大间距要避免钢筋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
综上所述,新规范对于梁板柱配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梁配筋规范要求
注意部位参见规范纵向钢筋《砼规》P109,8.5.1《砼规》P118,9.2.7梁设计相关规定汇总结构类型相关规定砼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应不小于附表1规定的数值。
《砼规》P115,9.2.1《砼规》P115,9.2.6《砼规》P119,9.2.9梁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纵向受力钢筋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拉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3、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附表2的规定;当V大于0.7f t bh 0+0.05N po 时,箍筋的配筋率尚不应小于0.24f t /f yv 。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 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 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 0为跨度。
但当在构件中部l 0/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砼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角宜取45°或60°; 行于梁轴线方向的锚固长度,且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d为弯 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箍筋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 h=150mm~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为跨度。但当在构件 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 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拉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3、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附表2的规定;当V大于0.7f tbh0+0.05Npo时,箍筋的配 0.24ft/fyv。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 向受压 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在受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不因小于0.28ft/fyv。
纵向受拉钢筋
1、单跨深梁和连续深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宜均匀布置在梁下边缘以上0.2h的范围内。 纵向受拉钢筋
2、连续深梁中间支座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宜按规定的高度范围和配筋比例均匀布置在 于l0/h小于1的连续深梁,在支座底面以上0.2l0~0.6l0高度范围内的纵向受拉钢筋配 。水平分布钢筋可用作支座部位的上部纵向受拉钢筋,不足部分可由附加水平钢筋补 支座向跨中延伸的长度不宜小于0.4l0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的较大┏━━━━━━━━━━━┳━━━━━━━━━━━┓┃构件类型┃挠度限值┃┣━━━━━━━━━━━╋━━━━━━━━━━━┫┃吊车梁:手动吊车┃lo/500┃┃自动吊车┃lo/600┃┣━━━━━━━━━━━╋━━━━━━━━━━━┫┃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当lo<7m时┃lo/200(lo/250)┃┃当7m≤lo≤9m时┃lo/250(lo/300)┃┃当lo>9m时┃lo/300(lo/400)┃┗━━━━━━━━━━━┻━━━━━━━━━━━┛注:1.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1.2.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8.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表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取较小值)┃┃┣━━━━╋━━━━━━━━━━╋━━━━━━━━━━━╋━━━━━━━━┫┃一┃2*hb,500┃hb/4,6d,100┃10┃┣━━━━╋━━━━━━━━━━╋━━━━━━━━━━━╋━━━━━━━━┫┃二┃┃hb/4,8d,100┃8┃┣━━━━┫┣━━━━━━━━━━━╋━━━━━━━━┫2.倍.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取较小值)┃┃┣━━━━╋━━━━━━━━━━╋━━━━━━━━━━━╋━━━━━━━━┫┃一┃2*hb,500┃hb/4,6d,100┃10┃┣━━━━╋━━━━━━━━━━╋━━━━━━━━━━━╋━━━━━━━━┫┃二┃┃hb/4,8d,100┃8┃┣━━━━┫┣━━━━━━━━━━━╋━━━━━━━━┫┃三┃1.5*hb,500┃┃8┃┣━━━━┫┃hb/4,8d,150┣━━━━━━━━┫┃四┃┃┃6┃┗━━━━┻━━━━━━━━━━┻━━━━━━━━━━━┻━━━━━━━━┛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梁高h(mm)┃V>0.7*ft*b*h0┃V<=0.7*ft*b*h0┃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得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沿梁全长顶面与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与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得1/4;三、四级抗震设计与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偏心受拉得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1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得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7条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ξb*h0;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0、576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550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518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0、482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1条纵向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得数值;表11、3、6-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得最小配筋百分率(%)┏━━━━━━┳━━━━━━━━━━━━━━━━━━━┓┃┃位置┃┃抗震等级┣━━━━━━━━━┳━━━━━━━━━┫┃┃支座(取较大值)┃跨中(取较大值) ┃┣━━━━━━╋━━━━━━━━━╋━━━━━━━━━┫┃一级┃0、40,80ft/fy┃0、30,65ft/fy┃┣━━━━━━╋━━━━━━━━━╋━━━━━━━━━┫┃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三、四级┃0、25,55ft/fy┃0、20,45ft/fy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得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与45ft /fy得较大值、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1条梁上、下部纵向钢筋得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特一、一与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与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2条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得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得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受弯构件得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得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4、3规定得挠度限值、表3、4、3 受弯构件得挠度限值┏━━━━━━━━━━━┳━━━━━━━━━━━┓┃构件类型┃挠度限值┃┣━━━━━━━━━━━╋━━━━━━━━━━━┫┃吊车梁: 手动吊车┃lo/500 ┃┃自动吊车┃lo/600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当lo<7m时┃lo/200(lo/250) ┃┃当7m≤lo≤9m时┃lo/250(lo/300) ┃┃当lo>9m时┃lo/300(lo/400) ┃┗━━━━━━━━━━━┻━━━━━━━━━━━┛注:1、表中lo为构件得计算跨度;2、表中括号内得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得构件;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得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得反拱值;4、计算悬臂构件得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得2倍取用、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4条结构构件正截面得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得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得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得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三级---允许出现裂缝得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得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3、4、5规定得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5条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与本规范表3、5、2规定得环境类别,按表3、4、5得规定选用不同得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表3、4、5结构构件得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裂缝控制等级┃Wlim(mm)┃裂缝控制等级┃Wlim(mm)┃┣━━━━━━╋━━━━━━━━╋━━━━━╋━━━━━━━━╋━━━━━┫┃一┃┃0、3(0、4) ┃┃0、2┃┣━━━━━━┫┣━━━━━┫三级┣━━━━━┫┃二 a ┃┃┃┃0、1┃┣━━━━━━┫三┃┣━━━━━━━━╋━━━━━┫┃二b┃┃0、2 ┃二级┃━┃┣━━━━━━┫┃┣━━━━━━━━╋━━━━━┫┃三a、三 b ┃┃┃一级┃━┃┗━━━━━━┻━━━━━━━━┻━━━━━┻━━━━━━━━┻━━━━━┛注:1、表中得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得钢筋混凝土构件与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她类别得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得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得数值;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得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与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与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与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得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表中规定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得裂缝控制等级与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得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得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得要求;6、对于烟囱、筒仓与处于液体压力下得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得有关规定;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得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得有关规定;8、表中得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得最大裂缝宽度、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3、3条梁端箍筋加密区得长度、箍筋得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加大2mm、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得长度、箍筋得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 ┃┃┣━━━━╋━━━━━━━━━━╋━━━━━━━━━━━╋━━━━━━━━┫┃一┃2*hb,500┃hb/4,6d,100┃10┃┃二┃┃hb/4,8d,100 ┃8 ┃┣━━━━┫┣━━━━━━━━━━━╋━━━━━━━━┫┃三┃1、5*hb,500 ┃┃8┃┣━━━━┫┃hb/4,8d,150┣━━━━━━━━┫┃四┃┃┃ 6 ┃┗━━━━┻━━━━━━━━━━┻━━━━━━━━━━━┻━━━━━━━━┛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得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9、2条对截面高度h>800mm得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得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得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得0、25倍、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3条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7条在非加密区得箍筋间距≤2倍得加密区箍筋间距、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梁高h(mm) ┃V>0、7*ft*b*h0 ┃V<=0、7*ft*b*h0 ┃┣━━━━━━╋━━━━━━━━━╋━━━━━━━━━┫┃≤300 ┃150 ┃200┃┣━━━━━━╋━━━━━━━━━╋━━━━━━━━━┫┃300<h≤500┃200 ┃300┃┣━━━━━━╋━━━━━━━━━╋━━━━━━━━━┫┃500<h≤800┃250 ┃350 ┃┣━━━━━━╋━━━━━━━━━╋━━━━━━━━━┫┃h>800┃300 ┃400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得长度、箍筋得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取较大值) ┃(取较小值) ┃┃┃一┃2*hb,500┃hb/4,6d,100┃10┃┣━━━━╋━━━━━━━━━━╋━━━━━━━━━━━╋━━━━━━━━┫┃二┃┃hb/4,8d,100 ┃8┃┣━━━━┫┣━━━━━━━━━━━╋━━━━━━━━┫┃三┃1、5*hb,500┃┃8┃┣━━━━┫┃hb/4,8d,150 ┣━━━━━━━━┫┃四┃┃┃6┃┗━━━━┻━━━━━━━━━━┻━━━━━━━━━━━┻━━━━━━━━┛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 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得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3条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梁中箍筋得最大间距(mm)┏━━━━━━┳━━━━━━━━━┳━━━━━━━━━┓┃梁高h(mm)┃V>0、7*ft*b*h0 ┃V<=0、7*ft*b*h0 ┃┣━━━━━━╋━━━━━━━━━╋━━━━━━━━━┫┃≤300┃150┃200 ┃┣━━━━━━╋━━━━━━━━━╋━━━━━━━━━┫┃300<h≤500┃200 ┃300 ┃┣━━━━━━╋━━━━━━━━━╋━━━━━━━━━┫┃500<h≤800┃250 ┃350┃┣━━━━━━╋━━━━━━━━━╋━━━━━━━━━┫┃h>800┃300┃400 ┃《混凝土构造手册》图3、3、2当梁宽<400n=2, ≥400n=4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8条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得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与20倍箍筋直径得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与20倍箍筋直径得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二、《混凝土构造手册》图3、3、2当梁宽<400 n=2,≥400 n=4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9条一级:ρsv≥0、3ft/fyv二级:ρsv≥0、28ft/fyv三、四级:ρsv≥0、26ft/fyv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9、3条当V>0、7ft*b*ho时,箍筋得配箍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fyv、三、《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10、2、7条框支梁最小配箍率:特一级:ρsv≥1、3ft/fyv一级:ρsv≥1、2ft/fyv二级:ρsv≥1、1ft/fyv非抗震区:ρsv≥0、9ft/fyv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3条当梁得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得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得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得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得腰筋、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3条当梁得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得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得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得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得腰筋、。
梁配筋规范要求范文
梁配筋规范要求范文梁配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根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梁构件中设置钢筋,以提高梁的强度和承载力。
梁配筋不仅需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考虑到梁的受力情况、变形要求和施工工艺等因素。
因此,在梁配筋中,必须按照梁配筋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梁配筋规范要求的相关内容。
首先,梁配筋规范要求根据设计荷载和工程结构形式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受力形式。
根据受力情况,梁可以分为受弯梁、受剪梁、受弯加剪梁等。
不同形式的梁在配筋上有不同的要求,对钢筋的布置、直径和间距等指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次,梁配筋规范对梁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有具体的要求。
在抗弯配筋中,梁底筋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混凝土的拉应力,梁顶筋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混凝土的压应力。
梁配筋规范要求根据梁的跨度、截面形状和受力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钢筋的布置方式,以满足梁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再次,梁配筋规范要求考虑梁的变形要求。
梁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包括挠度、裂缝等。
梁配筋规范要求根据梁的变形要求,合理设置箍筋和受拉钢筋等,以保证梁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同时,梁配筋规范对梁的变形检查和验收也有具体要求,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变形观测和记录,确保梁的变形符合规范要求。
最后,梁配筋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梁的质量。
梁配筋工序包括梁模板制作、钢筋加工、钢筋安装等。
梁模板制作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加固和支撑要牢固可靠;钢筋加工要求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质检;钢筋安装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水平放线、检查偏差和紧固等。
综上所述,梁配筋规范要求是确保梁的强度、刚度、变形和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保证梁的安全可靠。
同时,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检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确保梁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只有在合理的梁配筋规范要求下,才能保证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梁配筋规范要求范文
梁配筋规范要求范文梁配筋是指在梁的工程设计中,确定梁的钢筋种类、数量及布置方式等的过程。
梁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之一,其配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梁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
因此,在梁的设计中,配筋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梁配筋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配筋数量的确定:梁的配筋数量应满足构件强度、刚度和变形等要求。
规范要求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荷载对梁的抗弯强度进行计算,然后确定所需的配筋面积。
在实际设计中,一般采用的配筋系数是根据构件受力性能和经验值确定的。
2.钢筋种类的选择:梁的配筋一般采用钢筋材料。
规范要求根据梁的受力性能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种类。
常用的钢筋种类有普通螺纹钢筋、高强螺纹钢筋等。
在选择钢筋时,要考虑钢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性等性能指标。
3.钢筋的布置方式:梁的钢筋在施工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
规范要求梁的钢筋布置要满足受力性能和构件的耐久性要求。
一般采用的钢筋布置方式有单排、双排、交错排等。
在确定布置方式时,要考虑梁的截面形状、受力情况和钢筋的直径等因素。
4.钢筋的间距和直径: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是确定梁的抗弯性能和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
规范要求根据梁的截面形状、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钢筋间距和直径。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间距应满足构件的刚度和变形要求,钢筋的直径则根据受力性能和经验值确定。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梁配筋规范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要明确梁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然后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梁的配筋计算和布置设计。
在计算配筋数量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精度和效率。
在确定钢筋种类和布置方式时,可以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也可以借鉴工程实例和经验。
最后,要进行配筋方案的审查和评估,确保梁的设计质量和施工安全。
综上所述,梁配筋规范要求在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确保梁具有足够的抗弯能力和承载能力,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结构类型 注意部位
砼结构构件 纵向钢筋
相关规定
参见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应不小于附表 1 规 《砼规》P109, 8.5.1 定的数值。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 2 根。
2、梁高不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梁高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纵向受力钢 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0mm 和 1.5d;梁下部钢筋 《砼规》P115, 9.2.1 筋 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当下部钢筋多于 2 层时,2 层 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 2 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 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 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 截面面积的 1/4,且不应少于 2 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 《砼规》P115, 上部纵向构 内伸出长度不应小于 l0/5,l0 为梁的计算跨度。 9.2.6 造钢筋 2、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 4m 时,直径不宜小于 8mm;当梁的 跨度为 4m~6m 时,直径不应小于 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 6m 时,直径 不宜小于 12mm。 砼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角宜 取 45°或 60°;在弯终点外应留有平行于梁轴线方向的锚固长度,且 《砼规》P118, 在受拉区不应小于 20d, 在受压区不应小于 10d, d 为弯起钢筋的直径; 9.2.7 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 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 300mm 时,应沿梁 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 h=150mm~300mm 时,可仅在构件端部 l0/4 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 l0/2 范围内有 箍筋 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 150mm 时, 可以不设置箍筋。 《砼规》P119, 9.2.9 2、截面高度大于 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对截面高度不 大于 800mm 的梁,不宜小于 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拉钢筋 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 d/4,d 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附表 2 的规定; 当 V 大于 0.7ftbh0+0.05Npo 时,箍筋的配筋率尚不应小于 0.24ft/fy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
应小于8mm.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
内.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的较大
┏━━━━━━━━━━━┳━━━━━━━━━━━┓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
┃吊车梁:手动吊车┃lo/500┃
┃自动吊车┃lo/600┃
┣━━━━━━━━━━━╋━━━━━━━━━━━┫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当lo<7m时┃lo/200(lo/250)┃
┃当7m≤lo≤9m时┃lo/250(lo/300)┃
┃当lo>9m时┃lo/300(lo/400)┃
┗━━━━━━━━━━━┻━━━━━━━━━━━┛
注:
1.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
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
1.
2.
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
0.2mm;
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
级进行验算;
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
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表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
┃┃(取较大值)┃(取较小值)┃┃
┣━━━━╋━━━━━━━━━━╋━━━━━━━━━━━╋━━━━━━━━┫
┃一┃2*hb,500┃hb/4,6d,100┃10┃
┣━━━━╋━━━━━━━━━━╋━━━━━━━━━━━╋━━━━━━━━┫
┃二┃┃hb/4,8d,100┃8┃
┣━━━━┫┣━━━━━━━━━━━╋━━━━━━━━┫
2.
倍.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表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
┃┃(取较大值)┃(取较小值)┃┃
┣━━━━╋━━━━━━━━━━╋━━━━━━━━━━━╋━━━━━━━━┫
┃一┃2*hb,500┃hb/4,6d,100┃10┃
┣━━━━╋━━━━━━━━━━╋━━━━━━━━━━━╋━━━━━━━━┫
┃二┃┃hb/4,8d,100┃8┃
┣━━━━┫┣━━━━━━━━━━━╋━━━━━━━━┫
┃三┃1.5*hb,500┃┃8┃
┣━━━━┫┃hb/4,8d,150┣━━━━━━━━┫
┃四┃┃┃6┃
┗━━━━┻━━━━━━━━━━┻━━━━━━━━━━━┻━━━━━━━━┛
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2.梁高不小于1m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
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
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
┃梁高h(mm)┃V>0.7*ft*b*h0┃V<=0.7*ft*b*h0┃
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
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
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