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结核病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临床分析

结核病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临床分析

结核病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临床分析结核病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结核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的机制、治疗及转归。

方法对姑咱人民医院1999~2007年间9例结核病从出现类赫氏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结核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主要表现为原发结核病灶增大、增多,新病灶出现,胸膜炎,肺门淋巴结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

结论类赫氏反应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不少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而且一般多于化疗开始初期内发生,多发生于初治病人和使用异烟肼(H)和利福平(R)的病人。

【关键词】结核肺;类赫氏反应赫氏反应是指驱梅疗法所致的梅素恶化。

结核病在应用强力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谓“暂时恶化”类似于驱梅疗法的赫氏反应,称为类赫氏反应。

现将我院用RFP、INH过程中出现9例类赫氏反应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病例系我院内科1999~2007年用KFP、INH治疗而出现类赫反应的住院结核病患者。

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为18~42岁,40岁以下8例。

9例病人中,浸润型肺结核6例,原发性肺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

且9例均为初治病人,既往未使用RFP、INH,抗痨治疗。

方案:HRS5例,HRSZ4例。

1.2 结核病确诊依据WHO确定的结核病诊断依据。

1.3 病情“恶化”的情况及时间抗痨治疗至出现病灶“恶化”(类赫氏反应)的时间为20~105天,经过临床、X线、痰菌三者排除结核病的真性恶化和其他疾病。

其中:20天1例、30~60天5例、61~90天2例、91天以上1例。

出现“恶化”时的临床症状多数较轻,高热、血沉增快2例,原病灶增大、密度增高4例,出现新病灶1例,淋巴结肿大8例,中量胸水1例。

2 结果9例出现类赫氏反应后,均用原抗痨方案继续治疗并加用肾上腺皮激素(有胸水者配合抽胸水治疗)。

6例多次进行痰和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未检出癌细胞。

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

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

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1]。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出现的12例类赫氏反应。

结果:12例类赫氏反应均在化疗的前3个月内发生,平均34天。

多发生在青壮年、初治均阳病人。

结论:类赫氏反应病人其症状与病灶的“恶化”常呈矛盾现象;诊断方面应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应继续抗痨,酌情短期加用激素及对症。

关键词肺结核强化治疗类赫氏反应赫氏(Herxheimer’s)反应是指驱梅治疗中病灶暂时性恶化的反应。

肺结核病人强化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类似赫氏反应的现象,因此称为类赫氏反应(亦有称为化疗中的“初期恶化”,“暂时恶化”,化疗中的矛盾反应,化疗反应性结核病)。

易被误诊为结核真正恶化或诊断错误,常中断治疗或更改治疗方案[2]。

文献报道,在短程化疗应用以前发生率为1%~4%,而短程化疗应用以来最高发生率最高可达8.91%~14%。

回顾分析2005~2010年间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出现的12例类赫氏反应。

现将12例的临床资料作一简要介绍,并结合文献对此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9例,女3例,年龄16~38岁,均为初治肺结核。

12例中,原发型肺结核2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浸润型肺结核7例(3oA),结核性胸膜炎2例。

痰涂片结核菌阳性8例,阴性4例。

所用化疗方案均为2HRZA/4HRE。

临床表现:12例出现类赫氏反应的肺结核病人中,5例结核病灶较治疗前暂时增大、增多,3例同侧出现胸膜炎,2例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各有1例出现发热、痰菌持续阳性和结核性脑膜炎,见表1。

表1 类赫氏反应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类赫氏反应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病灶中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渗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形成结节,甚至病灶坏死[3],因而可解释X 线胸片的病灶增大、增多的原因。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类赫氏反应25例分析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类赫氏反应25例分析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类赫氏反应25例分析崔国强【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mechanisms of Hodgson reac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urnover during tuberculosis treatment, an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Hodgson reaction. Methods 25 cases of Hodgson reaction in 505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dmitted from 2006 to 2010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Results Hodgson reaction rate was 4. 95% , most for you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mainly s pleural effusion, a temporary deterioration of lesions, lymph nodes and chest wall tuberculosis, which mainly occurred during anti-TB treatment in the first 1 to 3 months. Conclusion Hodgson reaction occurred in the intensive phase of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It should be integrated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active symptomatic treatment based o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original therapeutic schedule can achieve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目的通过对肺结核治疗期出现类赫氏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分析2006~2010年收治的505例肺结核病人中出现的25例类赫氏反应.结果类赫氏反应发生率4.95%,多数为青壮年.表现为胸水、病灶暂时性恶化、淋巴结肿大及胸壁结核等,多在抗结核治疗的初1~3个月内发生.结论类赫氏反应多发生于强化期治疗的肺结核病人,临床诊断上需综合判定,维持原治疗方案和积极对症处理,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2(017)005【总页数】3页(P864-866)【关键词】结核,肺/治疗;类赫氏反应【作者】崔国强【作者单位】101400,北京,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驱梅疗法所致的梅毒恶化,称赫克斯海默反应(Herxheimers reaction)的赫氏反应,表现为一过性可逆性病灶增大,淋巴结增大,胸膜炎等“恶化现象”。

结核性胸膜炎化疗期类赫氏反应肺部影像学鉴别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化疗期类赫氏反应肺部影像学鉴别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化疗期类赫氏反应肺部影像学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肺部类赫氏反应的认识,减少误诊。

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结核性胸膜炎化疗期,肺部类赫氏反应病灶易误诊为肺部团块或胸膜占位性病变,但其发生于青壮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化疗期,继续原方案抗痨病灶消失。

结论提高对结核性胸膜炎类赫氏反应的认识,特别是将其与肺内及胸膜占位的鉴别十分重要。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类赫氏反应影像学鉴别诊断结核病化疗中的赫氏反应曾被称之为“暂时性恶化”、“肺部X 线表现恶化”、“矛盾反应”、“类赫氏反应”,是肺结核化疗初期所发生的与预期结果相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与驱梅治疗中出现的治疗后梅毒症状加剧反应(Herxheimer) 相似,所以人们称类赫氏反应。

作者在对结核性胸膜炎化疗患者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紧贴胸膜软组织密度团块样病灶,疑似肺部或胸膜占位,后确诊为类赫氏反应病灶。

现结合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对象:本组男6例,女1例。

年龄19~44岁,平均28.8 岁,6例结核性胸膜炎为单侧,1例为双侧,临床确诊并进行规范抗结核化疗20天至90天,胸水较治疗前减少,临床症状好转。

方法:7例均以西门子欢悦双排CT,行胸部CT平扫与增强检查,层厚6mm,部分病例加做2mm薄层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3ml/s’静脉团注。

影像学表现:胸片见肺外带局部紧贴胸膜团块/结节影,边缘清晰;CT胸部平扫,见紧贴胸膜结节、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为均匀,肺窗病灶边缘局部见模糊,纵隔窗呈边缘较清肿块,无分叶或浅分叶,近胸膜侧基底较宽,密度均匀;注射对比剂后,病灶中度强化,强化较为均匀,部分病灶内见小片花斑样低密度影。

其中2例为单发病灶,5例多发。

两肺内另见结核病灶,3例伴胸膜增厚,4例仍有胸腔积液。

CT诊断考虑肺部类赫氏反应,5例肺部占位可能,2例胸膜占位待排。

病例:男性29岁,结核性胸膜炎抗痨治疗2个月后检查。

肺结核化疗期间类赫反应的临床分析_刘庆德

肺结核化疗期间类赫反应的临床分析_刘庆德

围从患者的膈顶开始到肝脏的下缘。

用CT专用的高压注射器将优维显造影剂注入。

肝动脉期的增强扫描在25s,50s后在门脉期做增强扫描。

1.3图像处理:对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的重现,重建主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和肿瘤血管的立体的三维的图像[1]。

2结果2.1动脉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有32例(72.7%)表现为高密度强化;8例(18.2%)表现为低密度的无强化,4例(9.1%)表现为边缘结节点的强化;肝转移癌有9例(31.0%)出现高密度强化,而低密度或者边缘环形强化有20例(69.0%);有29例(93.5%)为肝血管瘤表现为血管的密度出现高密度强化以及边缘强化,2例(6.5%)出现不规则的高密度的强化。

2.2门脉期:肝细胞癌有33例(75.0%)表现是低密度并且无强化,有7例(15.9%)是出现等密度的强化,有4例(9.1%)是高密度强化;肝血管瘤有24例(77.4%)表现为血管密度强化,7例(22.6%)表现为不规则的高密度强化;而肝转移癌中有18例(62.1%)出现低密度以及边缘环形强化,11例(37.9%)患者出现为等密度强化。

2.3平衡期:肝细胞有36例(81.8%)出现为低密度无强化,8例(18.2%)出现为混合低密度强化;肝血管瘤则有22例(71.0%)表现为等密度强化,9例(29.0%)为均一高密度强化;肝转移癌中有21例(72.4%)出现为环形低密度强化,8例(27.6%)出现为低密度的无强化。

3讨论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早期肝癌的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较高[2],早期肝癌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螺旋CT增强扫描是肝癌确诊的诊断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较充分反映肝脏的血流分布情况。

从生理结构上看,门静脉和肝动脉是肝脏提供血液的两条重要血管。

在采用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注入造影剂的30s属于动脉期,60s属于门静脉期,2min30s后属于平衡期。

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出现的类赫氏反应89例临床分析

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出现的类赫氏反应89例临床分析

( 5 4 )T em s oc l di h re I H,i h r te ti ebten1ad2m nh( 4 ) Egt pret a h l i 8.% . h ot cu e ntea ao N wt etam n t e e t f ht e m w n o ts8 % . i y ecn dteci c h h na l c aat sc f d e i fvraon 9 ) atei,i tw  ̄ n ,og ,t. — yso e ht l r e o ew r nn o O hrce t so s dnhs ee(ru d3 ℃ , hnans e ig cuh e X r w dtaal g dtt os ig — i ri u I a s as e a h e yl h e f
作 者 单 位 :10 5 辽 宁 鞍 山 , 山市 千 山医 院 14 4 鞍
声 ; p、
表 2 两组病灶 6个 月显效率 ( %)
副反应 、 长期治疗 、 低疗 效 , 临床 医师在治疗结 核病 中最棘 是 手的问题 。细菌 耐药 多 、 组织破 坏严重 、 纤维组 织 的增 生 , 药
【 关键词 】 初治肺结核 ; 化疗 ; 类赫氏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n 9- a e t y f H e xb i e r aci n n h o s f pul on y t 8 c s sud o r e m r e to i t e c ur e o m ar ube c oss he ot e a / Ho g r ul i c m h r py 2 n .
rg n n e to r a o e d v l p n e r a . e He x e me e c in mi h a o t e w re i g o e d v lp n e ii a i fc in a e Tt e e o me t n w a e s T r h r rr a to g tl d t h o s n n rt e e o me t t n w l h f o h e h f o he o e n t e d s a e u d i h s a i lmp o e , n t r i p r a dts l n i s me isi u , a e t me c n l n O o . n s i h ie s so f i n c e tc vt y h n d s k o an, e c r ii ,u g h l , d a t m p t u s e t a d S n f l y, b i u n y

结核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26例临床分析

结核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26例临床分析

结核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26例临床分析
陈国裕
【期刊名称】《江苏医药》
【年(卷),期】2001(027)001
【摘要】@@结核病化疗方案中,临床广泛使用异烟肼(H)和利福平(R)等抗结核药物,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有少部分肺结核病人在强化化疗期1~3个月内,发现原有病灶增大、增多,同侧出现胸膜炎等现象。

我所门诊1990年9月~1999年12月共发现26例出现类赫氏反应的肺结核病人,现报道如下。

rn 临床资料rn 一、一般资料rn 26例出现类赫氏反应的肺结核病人均为本所门诊1990年9月~1999年12月发现,其中男19例,女7例;初治24例
(92.3%),复治2例(7.7%)。

痰涂片结核菌阳性22例(84.6%),痰涂片阴性4例(15.4%)。

强化期化疗方案5例为S HRZ,18例为HRZE,3例为HRE(S-链霉素,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

【总页数】1页(P61)
【作者】陈国裕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结核病防治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
【相关文献】
1.类赫氏反应在结核病化疗中的表现特征:附23例报告 [J], 张厚洋;阎吉修
2.结核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附国内599例统计分析 [J], 赵丽玲;彭卫生
3.结核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58例分析 [J], 张清华;霍丽丽
4.结核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6例 [J], 吴凤兰;王洪斌
5.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78例临床分析 [J], 刘素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23 例肺结核化疗期间并发赫氏反应

探讨23 例肺结核化疗期间并发赫氏反应

探讨23 例肺结核化疗期间并发赫氏反应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化疗期间发赫氏反应的23 例类赫反应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23 例肺结核化疗期间出现的类赫反应情况。

结果:经用原化疗方案和对症处理赫氏反应3 个月~6 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讨论:本组23 例赫氏反应均为初治患者,临床表现消失和肺部病变显著改善甚至治愈,痰菌全部转阴,赫氏反应也随之消退。

肺结核在化疗过程中有时可并发赫氏反应。

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而X 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暂时性“恶化” 现象。

此时临床医师误以为化疗方案不妥或诊断不确切或并发症肺部感染等。

2008 年一2012 年共收治肺结核患者1233 例,其中并发赫氏反应23 例(1.86% )。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3 例赫氏反应均为住院患者,男12 例,女11 例。

年龄<2 0 岁 10 例(其中女6 例)占4 3.4 7%,2 0~3 9 岁7 例(32.6%),4O~59 岁5 例(15.21%)和>6O 岁1 例(8.6%)。

1.2 临床表现肺结核类型:继发型肺结核(Ⅲ型)19 例(84.78%),血行播散型 (Ⅱ型)3 例(10.86%),Ⅱ型+结核性胸膜炎(Ⅳ型)1 例(4.3 )。

病期<1 个月2 例(10.08%),1~6 个月17 例(71.74%),6~12 个月4 例(1 7.39 )。

平均病程5.5 个月。

1.3 赫氏反应的主要表现均为化疗开始后4~1O 周,患者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而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4 例(1 9.56% ),退热后体温复升4 例(17.39% ),咳嗽加剧2 例(8.69%),颅压增高症群2 例(6.52% ),咯血和腹痛各1 例。

余10 例(43.4 )无临床症状而胸片较前恶化。

X 线胸片与首次相比,肺部病灶范围扩大9 例(41.3% ),病灶数增多5 例(19.56%),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5 例(23.91% ),胸膜炎性渗出8 例(34.78%),心包积液和自发性气胸各1 例及头颅CT 显示脑膜炎征象2 例以及腹部B 超证实腹腔积液1 例。

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临床探讨

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临床探讨
现病 灶增 多。
1 2. 胸 部 X 线 表 现 . 2
道 症状 加 重或 不缓 解 , 部分 有高 热 、呼 吸 困难 、 胸痛 及 气胸 等发 一 生 。 3 病 灶恶化 的 同时 痰结 核菌转 阴或减少 而 呈矛 盾现象 。 此 点 可 () 与耐药 结核的 真性 恶化 相鉴 别。4其反应 发生和 消失都较 肺结核病灶 ()
H RZ2例 。
1 2 类赫 于青 壮年 重症肺 结核 患者 。 2 临 床症状 多数 表现 为呼 吸 ()
以 咳嗽 、咯痰 、乏 力和 盗汗 等症状 不缓 解或 反而加 重 2 4例 , 新 出现高热( 9 3 ℃以 卜 1 例 , 出现胸痛 4 , )0 新 例 以呼 吸困难为 主要表现 4 例, 颈部淋 巴结肿 大 2 , 4 例 有 例是 全身症 状处于好 转期而复 查胸片 发
Ci el ae u io h aHatC rN ttn n h ri
泻、 多汗 ;3医 源性 因素 : 长期 使用 利尿剂 , () 如 常输 入葡 萄糖 和低渗 盐 水造 成稀释性低钠 血症 ; ) ( 抗利尿激素分 泌异常综合征 , 4 肺心病 的肺
部 感染 , 可产生 异源件 AD , H 引起 水潴 留和稀释性 低钠血 症 ; ) ( 血钠 5 离子下降 , 则组 织 中 Na 向I管 内移动 , + f 【 L 水则l 组织 内移动 , 使组织水 肿 加重和造 成有效 动脉 『 容量 下降 , 引起抗利 尿激素 分泌增 加造 成 f I 【 又 水 钠潴 留 ;6 心 衰患者 心房肽 的变 化也可 能是 低渗性 水肿 原 因。 () 低渗性 水肿的 危害 : 1低 渗血 症可导 致低渗 性脑病 , () 一般 认为 血 钠<1 5 2 mmo / , 浆渗透 压< 6 mmo/ lL 血 20 l L可引起 意识障碍 及( 精 或) 神症状 ;2低渗 性脑病 , 出现明 显意识障 碍和( ) () 可 或 精神 症状 , 此时 易 误诊为 肺性脑病 , 或与肺 性脑病合 并存在而 被漏 诊 ; ) I ( J 重病情 恶化 。 3J l

肺结核化疗初期类赫反应15例分析

肺结核化疗初期类赫反应15例分析
手 段。
13 类赫反应 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检查 : 结核中毒症状加 . ①
重或 出现新症状 , 咳嗽 6 , 例 高热 3 。盗 汗 5 , 例 例 咯血 2例 , 胸痛 8例 , 关节 疼 l 。血沉增快 1 , 例 O例 痰结核 菌培养 2例 阳
性, 痰结 核菌涂片菌量增多 3例 。
多数患 者伴有不 同临床症状 , 以往 被认 为是化 疗失 败。这 种
反应不 是药物本身 的反 应 , 由于抗结 核 药物治 疗 中杀菌 药 是 物在短期 内杀死大量结 核菌 , 死去 的结 核菌 或菌 体成 分做 为

种抗原 物质刺激 了高 敏状 态 的肺 、 巴结 、 膜等 机 体组 淋 浆
合并肺 内感染 , 支原体肺炎等均做 相关 检查 。
条件者应做痰结核菌培养和药物敏感 测定 。② 易误认为肺 肿 瘤 性疾病 : 如肺癌 、 淋巴瘤 , 应做纤 支镜活检 或脱落 细胞 检查 。
如我院一例在抗痨治疗中 , 两肺 出现多发球形 阴影 , 类似 转移 性 肿瘤 , 经多种方法检查 , 排除肺肿瘤 , 经继续 抗痨治疗 , 肺部
吉林 医学 20 09年 4月 第 3 0卷 第 7期

6 9・ 4
( ) 3 4 5 :7 .
[] 李国静, 3 吴英 娟 , .胃肠 道 间质 瘤 临 床 病 理 研究 进 展 [] J .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志 ,0 7 6 8 :5 . 20 , ( ) i 3 [ 收稿 日期 :0 9—0 20 2—1 编校 : 3 王丽娜 ]
在 肺结核强化 治疗 中 , 出现类 赫 反应 , 是一 较 为 常见 临
床 现象 , 初治肺结核 患者 在 化疗 强 化治 疗 期 临床症 状 改 善 ,

肺结核病化疗中赫氏反应有关问题的探讨

肺结核病化疗中赫氏反应有关问题的探讨

文章编号:1001-5949(2002)08-0477-03・临床研究・肺结核病化疗中赫氏反应有关问题的探讨赵丽玲,彭卫生,刘桂英,何惠兰 [摘要] 目的 与国内学者共同讨论赫氏反应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界定、鉴别诊断要点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有关问题。

方法 查阅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其相关文献资料。

结果 614例中临床表现有:病灶暂时扩大增多289例(47%),胸膜炎160例(26.2%),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59例(9.6%),发热48例(7.8%),腹膜炎、腹腔淋巴结肿大15例(2.4%),心包炎12例(2%),咯血11例(1.9%),颈部淋巴结肿大软化8例(1.3%),痰菌持续阳性5例(0.8%),结核性脑膜炎4例(0.7%),脊柱结核2例(0.3%)。

化疗第一个月发生72例(16%),第二个月发生220例(49%),第三个月发生140例(31.2%),3个月后出现16例(3.2%)。

临床症状第一个月消失62例(13.8%),第二个月消失264例(59%),第三个月消失105例(23.2%),三个月后消失18例(4%)。

结论 提出了新的诊断方案,以免误诊及过诊。

[关键词] 结核;化学疗法;赫氏反应[中图分类号] R52 [文献标识码] B 结核病化疗中的赫氏反应曾被称之为“暂时性恶化”、“肺部X线表现恶化”、“矛盾反应”、“类赫氏反应”,是肺结核化疗初期所发生的与预期结果相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与驱梅治疗中出现的治疗后梅毒症状加剧反应(Herxheimer)相似,所以人们称类赫氏反应。

文献报道在短程化疗应用以前为1%-4%,短程化疗应用以来有报道最高发生率达8.91%-14%[1]。

不少报道将化疗中出现的结核性胸膜炎、脑结核瘤、结核性脓胸、肺结核出现空洞、咯血、痰菌持续阳性以及体表淋巴结结核软化溃破、胸壁结核等亦归于赫氏反应,显然有扩大诊断之疑。

故将国内80年代以来报道的赫氏反应599例(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60篇文献例数)以及本科15例共614例加以综合分析,与国内学者共同讨论赫氏反应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界定、鉴别诊断要点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有关问题。

16 例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临床治疗分析

16 例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临床治疗分析
58
2
结果
本组患者进行硬膜外血肿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洗后有 3 例 l d 后复查 CT 血肿完全清除, 脑组织完全复位,例 Z d 内 8 血肿完全清除,例在3 d 内血肿完全清除,例4 d 内血肿完 5 2 全清除, 平均血肿清除时间2. 4 d。 例穿刺后症状无好转, 4
我们应用含尿激酶 Z U 的生理盐水 3 耐 注人血肿腔内, h 4 后放开, 放开后受颅内压的影响, 液化的血肿很快流出, 每天
彭卫生, 王英年, 成志. 新编结核病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肖
20 3 :474. ) (
2. 2 诊断、 鉴别和治疗 2. 2. 1 诊断 初治肺结核患者在使用含异烟脐、 利福平药物
抗痊治疗的 3 个月内, 患者症状有所改善 , 痰菌阴转或减少 , 但出现的与之矛盾的病灶恶化, 如同侧或对侧出现胸膜炎纵 隔淋巴结或肺外原有或新生的淋巴结急剧增大 , 原发热患者 经化疗热退, 此时又复升者, 其痰、 胸水、 淋巴结中可无结核菌
1 < o d , s 评 3 分[ , 但临床上可见 c G 分>1 2 〕 ,。 不少病例血肿
量相当大而患者一般情况良 甚至意识状况较清楚, 好, 这类患 者完全可避免开颅手术, 因此作者认为血肿量大小不是本治 疗方法的首要指征, 更重要的是临床表现及病情的稳定与否。
应用YL一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外伤性硬 1
消散。 2 讨论 初期结核病化疗出现类赫氏反应的机理, 前主要认为 目 与变态反应及吸人性肺炎有关。体内活跃增殖的结核杆菌在 化疗初期被异烟脱、 利福平等抗结核病药物迅速大量杀死。
游离菌体成分磷醋和蛋白 质抗原使患者过敏性增高, 呈现为
一种变态反应, 肺结核病灶中的干酩性物质因吸人而引起吸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报告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报告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报告
贾同花;郑云爱;王娟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3(043)001
【摘要】@@ 类赫氏反应是指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恶化,在肺结核治疗中较常见.1990~2000年,我院收治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患者28例,其中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占32.1%),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8)
【作者】贾同花;郑云爱;王娟
【作者单位】沾化县人民医院,256800;沾化县人民医院,256800;沾化县人民医院,256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
【相关文献】
1.肺结核化疗期出现类赫氏反应84例报告 [J], 王继存;王剑新;王忠民
2.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治疗后出现类赫氏反应1例 [J], 王炳炽
3.初治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出现类赫氏反应30例临床观察 [J], 刘亚曦
4.对48例在肺结核强化治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患者的分析 [J], 吴松刚
5.初治肺结核化疗期出现的类赫氏反应20例报告 [J], 吕焕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结核患者进行化疗时出现“类赫反应”怎么办

肺结核患者进行化疗时出现“类赫反应”怎么办

肺结核患者进行化疗时出现“类赫反应”怎么办
魏开敏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编辑问志:前不久,我被查出患有肺结核,医生让我进行抗结核化疗。

我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化疗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但最近,我的病情却出现了反复。

我的咳嗽、乏力、盗汗等症状都有所加重。

做肺部X线检查也显示我的肺内病灶有所增大。

医生说这是“类赫反应”造成的。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魏开敏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1
【相关文献】
1.肺结核化疗中出现类赫反应15例分析 [J], 黄成;王颖;李响;蔺芳
2.肺结核化疗期间类赫反应的临床分析 [J], 刘庆德;王洪旗;孟海波;
3.肺结核化疗期间类赫反应的临床分析 [J], 刘庆德;王洪旗;孟海波
4.肺结核化疗中出现赫氏反应34例分析 [J], 缪新权;石群
5.肺结核强化治疗中出现类赫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J], 陈锡林;杨启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核病治疗中类赫氏反应的疗效观察

结核病治疗中类赫氏反应的疗效观察

结核病治疗中类赫氏反应的疗效观察
齐善厚;王志杰;范桂强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5(8)20
【摘要】结核病治疗中的类赫氏反应是一种青霉素治疗后加重反应,多在首剂青霉素后30min^4h发生,是因为大量菌体被青霉素杀灭后释放毒素所致,当青霉素剂量较大时容易发生。

其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全身痛、心率和呼吸加快,原有病症加重,部分患者出现体温骤降、四肢厥冷。

一般持续30min^1h。

因可诱发肺弥漫性出血,须高度重视。

赫氏反应亦可发生于其他钩体敏感抗菌药物的治疗过程中。

【总页数】1页(P133-133)
【作者】齐善厚;王志杰;范桂强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省衡水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18例观察
2.宠物治疗中赫氏反应和类赫氏反应的避免方法
3.结核病治疗中类赫氏反应33例临床特点分析
4.宠物治疗中赫氏反应和类赫氏反应的避免方法
5.结核病化疗初期类赫氏反应观察和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治肺结核化疗期出现的类赫氏反应20例报告

初治肺结核化疗期出现的类赫氏反应20例报告

初治肺结核化疗期出现的类赫氏反应20例报告
吕焕昌
【期刊名称】《中原医刊》
【年(卷),期】1995(022)001
【摘要】类赫氏反应是指肺结核化疗时出现与预期效果相反的现象。

而肺结核化
疗中.常常使用利福平,该药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此反应多有报道,现将我院1985年~1992年所见20例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0例,女8例。

年龄4~65岁。

20例均按正规结核病化疗方案治疗,治疗方案中都有利福平。

20
例痰检查:痰涂阳性14例,占70%;痰涂阴性6例,占30%。

1.2 20例类赫氏反应表现有:胸膜炎6例,占30%;肺部病灶暂时增多5例,占25%;肺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4例,占20%;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腹胀炎2例,占10%;高热2例,占10%;心包炎1例,占5%。

【总页数】1页(P8)
【作者】吕焕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1.05
【相关文献】
1.肺结核化疗期出现类赫氏反应84例报告 [J], 王继存;王剑新;王忠民
2.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三例报告 [J], 孙彦芳;邬虎成
3.初治肺结核治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15例临床分析 [J], 陈杰
4.儿童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8例报告 [J], 韩琰舟
5.初治肺结核强化治疗中类赫氏反应10例报告 [J], 黄学焕;夏木西·卡玛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结核化疗阶段所致类赫氏反应(附2例报道)

肺结核化疗阶段所致类赫氏反应(附2例报道)

肺结核化疗阶段所致类赫氏反应(附2例报道)
肖瑞秀;秦天霞;杨玉霞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1(024)017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的机制、临床特征及诊疗问题。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肺结核病人出现类赫氏反应。

结果:2例类赫氏反应在治疗1-2月出现病灶扩大、痰中带血或胸腔积液。

结论肺结核强化治疗期内出现症状与病灶的“恶化”,应综合分析类赫氏反应的发生.以便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

【总页数】1页(P5887-5887)
【作者】肖瑞秀;秦天霞;杨玉霞
【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北方医院感染科,内蒙古包头014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1.05
【相关文献】
1.肺结核强化治疗中的类赫氏反应(附15例报告) [J], 孙建鑫
2.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附5例报告) [J], 李敏超;张和生
3.肺结核短程化疗强化阶段病灶出现逆反现象2例报道 [J], 高长青
4.肺结核化疗中的类赫氏反应(附22例分析) [J], 叶云山
5.肺结核化疗阶段所致类赫氏反应(附2例报道) [J], 肖瑞秀; 秦天霞; 杨玉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

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

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
吕焕昌;何立东;吴新军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1995(010)004
【摘要】@@ 早在抗结核化疗已兴起的60年代国内外临床专家们就观察到肺结核化疗时出现与预期疗效相反的胸部X线改变.时至广泛应用利福平的近10多年来,临床上进一步观察到以异烟肼加利福平为主药对肺结核初治痰菌阳性的病例强化治疗的初期阶段(1~3个月左右)肺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病变增大和(或)增多,胸膜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此外还可见到浅表淋巴结肿大、软化,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腹膜炎、心包炎等反常现象.我们称这些反常现象为矛盾反应或类赫氏反应.国内学者自1980年起陆续发表了这一类专题报道.本文作者就国内有关文献报告136例及我院20例,共计156例,作一较系统的综述,供同道们参考.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吕焕昌;何立东;吴新军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312500;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312500;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31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18例观察 [J], 孙国华
2.老年肺结核病人化疗期类赫氏反应的护理 [J], 王丽华;童美婷
3.16 例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临床治疗分析 [J], 禹光辉;刘传宝;耿晓林
4.老年肺结核病人化疗期类赫氏反应的护理 [J], 王丽华;童美婷
5.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78例临床分析 [J], 刘素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治疗后出现类赫氏反应的临床分析

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治疗后出现类赫氏反应的临床分析

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治疗后出现类赫氏反应的临床分析王福生;陈恩泰;苏丽芳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年(卷),期】2005(010)003
【摘要】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在短程化疗方案强化治疗阶段,痰结核菌能够迅速阴转,症状明显好转,而且可使痰菌阴转后的病人很少复发。

但近年来,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少数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在强化治疗阶段中,肺部x线片却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肺实质一过性阴影增加;胸腔积液;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包括肺外淋巴结肿大)。

此现象目前被国内外有些学者称之为症灶暂时性“恶化”,或称之为“类赫氏反应”。

【总页数】1页(P392)
【作者】王福生;陈恩泰;苏丽芳
【作者单位】525000,广东省高州市慢性病防治站;525000,广东省高州市慢性病防治站;525000,广东省高州市慢性病防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出现的类赫氏反应96例临床分析 [J], 李红
2.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类赫氏反应16例临床分析 [J], 朱柏;杨岚;吴笛
3.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治疗后出现类赫氏反应1例 [J], 王炳炽
4.对48例在肺结核强化治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患者的分析 [J], 吴松刚
5.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治疗两个月痰菌未转阴原因分析 [J], 朱保良;靳玉春;梁新芳;崔永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的机制、治疗及转归。

方法对姑咱人民医院1999~2007年间9例结核病从出现类赫氏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结核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主要表现为原发结核病灶增大、增多,新病灶出现,胸膜炎,肺门淋巴结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

结论类赫氏反应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不少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而且一般多于化疗开始初期内发生,多发生于初治病人和使用异烟肼(H)和利福平(R)的病人。

【关键词】结核肺;类赫氏反应
赫氏反应是指驱梅疗法所致的梅素恶化。

结核病在应用强力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谓“暂时恶化”类似于驱梅疗法的赫氏反应,称为类赫氏反应。

现将我院用RFP、INH过程中出现9例类赫氏反应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病例系我院内科1999~2007年用KFP、INH治疗而出现类赫反应的住院结核病患者。

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为18~42岁,40岁以下8例。

9例病人中,浸润型肺结核6例,原发性肺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

且9例均为初治病人,既往未使用RFP、INH,抗痨治疗。

方案:HRS5例,HRSZ4例。

1.2 结核病确诊依据WHO确定的结核病诊断依据。

1.3 病情“恶化”的情况及时间抗痨治疗至出现病灶“恶化”(类赫氏反应)的时间为20~105天,经过临床、X线、痰菌三者排除结核病的真性恶化和其他疾病。

其中:20天1例、30~60天5例、61~90天2例、91天以上1例。

出现“恶化”时的临床症状多数较轻,高热、血沉增快2例,原病灶增大、密度增高4例,出现新病灶1例,淋巴结肿大8例,中量胸水1例。

2 结果
9例出现类赫氏反应后,均用原抗痨方案继续治疗并加用肾上腺皮激素(有胸水者配合抽胸水治疗)。

6例多次进行痰和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未检出癌细胞。

5例行纤支镜检查,镜下表现均为相应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并见有少许分泌物,未见到肿块,刷片检查未查到抗酸杆菌及癌细胞。

“恶化”病灶缩小或消失的时间为8~132天,其中(20天2例、20~60天3例、61~90天2例、91天以上2例)。

上述9例随访1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3.1 类赫氏反应发生的机制和病理改变类赫氏反应的发生机制经过了40多年的研究与争论,多数学者认为在应用RFP、INH为主的强力化疗方案治疗后,使大量结核菌在短期内被杀死,大量的死菌、菌体的游离成分(如蛋白质、磷脂质、肽、糖)是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强力诱导剂,这些物质作为抗原,使已经处于高敏状态的机体组织,发生更高的变态反应,导致肺部病灶发生病灶周围炎,表现为病灶扩大增多,也可有其他组强器官出现新的结核病灶,如淋巴结核、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胸膜炎、脑结核瘤等,呈假性“暂时恶化”现象,但并非真性恶化。

类赫氏反应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病灶中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渗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形成结节、甚至病灶坏死,因而可解释X线胸片的病灶增大、增多的原因。

此反应也可累及巴结和浆膜,组织病理改变较为明显,在临床上可见到淋巴结肿大和各种浆膜炎。

3.2 类赫氏反应的临床表现结合我院9例及国内有关结核病化疗初期出现类赫氏文献复习,类赫氏应可有下例7例种临床表现形式:①肺结核病灶暂时增大、增多(包括部分病灶缩小、部分病灶增大、增多)。

②胸膜炎。

③肺门淋巴结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④颈淋巴结肿大或软化。

⑤心包炎。

⑥高热。

⑦腹腔淋巴结肿大。

3.3 类赫氏反应的好发原因结核病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多见于下例情况:
①多发生在青壮年初治病例强化化疗期,大多数生在开始化疗的3个月内。

②多见于含利福平、异烟肼强力化疗方案者。

③痰菌阳性病例,痰涂片结核菌阳性表明肺病灶中含菌量多,故在化疗药物作用下杀灭的菌量就多,因而更易发生类赫氏反应。

④血行播散型及重度肺结核病例发率高,慢性纤维空洞型无1例发生。

3.4 类赫氏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化疗期出现的类赫氏反应的诊断依据可概括为以下5点:①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痰菌阳性病例,既往未使用过利福平等强力杀菌药者。

②以利福利平和异烟肼为主药强化治疗4~8周后,查痰结果菌量已逐渐减少,涂片虽阳性而培养法已呈阴性结果者。

③胸水、腹水及心包液结核菌培养阴性,淋巴结穿刺抽出液培养阴性。

④原有发热症状者,在化疗后已逐渐改善,体温复升,每天持续在38℃左右或更高,白细胞计数偏高,血沉增快。

⑤继续原化疗方案治疗1-3个月症状及类赫氏反应现象逐渐好转者。

以此5点为诊断依据时,最关键的问题是以化疗后痰菌是否阴转来确定化疗疗效的指标。

另外在类赫氏反应出现时,当须注意除外有无肺炎、肺癌以及药物引起的反应症状,如利福平可引起类似流感样综合征。

3.5 类赫氏反应的处理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正确区别类赫氏反应表现与化疗无效致病情恶化。

若为类赫氏反应,可按原方案继续化疗,一般1~2个月内类赫氏反应即好转,出现胸膜炎者可酌情作胸穿抽液或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颈淋巴结肿大或软化者可维持原方案观察治疗或酌情抽吸或切开排脓冲洗。

若为化疗无效致病情恶化者则应改变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梁思礼,瘳俊秀,胡晓林.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的表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229.
[2] 吕焕昌,吴浩如,梁国超,等.结核病化疗初期类赤赤氏反应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6),348.
[3] 徐英杰,肺结核强化化疗时矛盾反应[J].中级医师,1987,12:2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