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中出现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出现障碍的基本,多见下肢,且血栓若发生脱落则可导致肺动脉栓塞,对患者的身体恢复,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究预防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目前,据有关报道显示,外科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较高,而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死亡率也有明显的上升。
血栓一旦形成,将会对患者的康复带来影响,甚至危及生命[1]。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术中尽早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可降低其术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本文将对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行如下综述。
1.术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凝血因子活性、血管弹性、体重,以及伴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另外,肿瘤分期较高、恶性肿瘤、术中输血、手术方式、围术期感染等均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就手术本身而言,因术前禁食、禁水,再加上部分手术需要肠道准备、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制动等原因,导致很多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如:盆腔手术、骨科手术以及神经手术等。
1.1 术中血栓形成具备Virchow三要素第一:许多科室的手术涉及盆腔操作,如:妇科手术、结直肠手术等,手术的局部操作会导致血管壁受损,特别是对下肢静脉回流带来较大的损伤,从而加大术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2]。
第二:由于麻醉、组织受创,促使组织因子的释放,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致使高凝状态、血栓形成。
另外,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就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发生在肿瘤的任何阶段。
第三: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医学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以及腔镜手术、复杂手术、大手术的逐渐增加,术中需要特殊的体位,例如:折刀位、截石位、头低臀高位等等,而患者体位固定、被迫长期制动,导致血流缓慢。
1.2 术中预防血栓存在的困难目前,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包括:基础、药物以及物理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1. 背景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表现为下肢深静脉内形成固体、未凝血的血块,易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后果,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对于DVT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于DVT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也有了更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DVT的研究进展,以期能够让更多人对该疾病有更全面的了解。
2. DVT的病因和影响因素DVT的病因和影响因素非常多,其中一些常见的因素包括:1.血液高凝状态:某些慢性疾病、药物、孕期等都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使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增多。
2.静脉壁损伤:外伤、手术等因素均可能导致静脉内膜损伤,使得血小板黏附静脉内壁,加速血栓形成。
3.静脉血流受阻:因为某些原因(如寝床休息、长时间坐车等)使得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的循环速度明显减慢,从而加速血栓形成。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与DVT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加以注意。
3. DVT的诊断方法和检测技术迅速诊断DVT非常重要,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检查方式:1.超声检查:常用于DVT的早期诊断,能够直接对静脉血液进行检测,发现血栓形成的位置和大小。
2.放射学检测:包括CT、MRI等,观察血管内的血栓情况,确定血栓的长度和位置。
3.血检:通过检测D-二聚体、凝血酶原等指标,能够协助诊断DVT的存在。
4. DVT的治疗方法DVT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抗凝剂和溶栓剂。
其中,抗凝剂是常规的治疗方法,通过抑制凝血因子,防止血栓的继续扩大和形成;而溶栓剂则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使用的,通过溶解血栓的形成,加速血栓的消除。
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病情比较严重,或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进行,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血管内的血栓,使得其他治疗措施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5. DVT的预防方法预防是防止DVT发生最重要的方法,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1.多活动:保持身体活动,避免长时间不动,缓解对静脉的压力。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简 介 : 尹
cor n
姣, 本 科学历 , 副主任 护师 , E—ma i l :y i n j i a o l 1 @1 2 6 .
及 足 踝 的主 被 动 运 动 。
2. 1. 2 术 中护 理
2 . 1 . 2 . 1 补液
除了术 前禁 食水 , 膨大子宫压迫 胃肠道 , 宫
的主 因 , 而引起产妇 术后 长 时间 卧床 的原 因有
: 剖宫 产
缩疼痛影响食欲等 因素 , 麻醉后 血管 扩张导致 血压 下降 、 血 流变慢也是 D V T的促进 因素 。 J 。因此 , 剖宫产妇 进入 手术 室后 , 应 于上 肢浅 静脉放 置套 管针 , 在麻 醉起效前 即开始 快 速滴注葡萄糖生理盐 水 , 以尽量 减少 因麻醉后 血管 扩张 、 血 压波动而引起血流 动力 学改变 。应 尽量避 免从 下肢静脉 输 入高渗液体及刺激性 液体 , 尤其 是左下 肢 , 尽 量减 少穿刺 次 数,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 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 2 1 2 2 体位 摆放体 位时应使 产妇处 于舒适 的平 卧位 ,
武警医学
2 0 1 3年 O 1月 第2 4卷
第 1期
Me d J C h i n P A P F, V o 1 . 2 4, N o . O 1 , J a n u a r y , 2 脉 血栓 形 成 的护 理 研 究进 展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 注意保 暖 , 室温应保持 在 2 5。 C左右 。 脉血液可通过下床活动所产生的肌 肉泵 的作用 而加速 回流 ,
治疗 D V T需要采用抗凝 、 溶 栓等措 施 , 而这些措 施有 可 能加重产后 出血 , 甚 至诱发 多脏 器 出血 、 栓 子脱 落导 致肺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研究进展
四、展望
未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例如,智能穿戴设 备的应用可以更加广泛,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预测和诊断 的准确性;新型药物的应用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在康复护理方面,还可 以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技术。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 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 并发症的发生率。
一、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造成血管堵塞,影响血液回 流,从而导致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导致 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等。因此,正确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 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进展
1、早期诊断和预防
早期诊断和预防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关键。在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 括超声检查、静脉造影等。除了诊断,预防措施也十分重要。例如,患者应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健康,适当运动等。
5、新型技术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应用到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护理中。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新型 药物涂层技术可以局部应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新型溶栓剂可以更有效地溶 解血栓。
三、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得到了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在临 床上,早期诊断和预防、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综合措施的应用,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新型技术的应用 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研究进 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和下肢骨折患者易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接着探讨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对预防效果的影响。
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护理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和管理。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护理措施、干预、效果、研究进展、重要性、未来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下肢骨折患者因为长时间卧床、手术操作等原因,易发生血液淤滞,从而增加了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DVT的发生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工作对于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探讨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下肢骨折患者易发DVT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意义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易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护理干预作为重要的预防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的有效监测和护理,可以提供及时的干预和管理,降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研究进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血管外科常见的多发疾病,患有此疾病的患者其活动多数受到限制,因此對其治疗和护理的工作非常复杂,其是血管外科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之一。
本研究主要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理以及流行病学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护理以及其预防的应用情况,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标签: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可简称为DVT,其主要由于患者的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发生异常的凝结,导致静脉官腔发生阻塞以及其血流回流发生障碍[1-2],该病属于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其多发于患者的下肢,且患者群大都为高龄、肥胖以及产后、恶性肿瘤等[3-4]。
患有此疾病较轻的患者一般其下肢疼痛以及肿胀,较重患者则其下肢发生坏疽,甚至发生并发肺栓塞(简称为PE),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5-6]。
因此可得,护理和预防工作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现将其护理以及预防方面的相关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1 DVT的发病机制静脉血栓的主要三大发病因素:静脉血流滞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壁出现损伤,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以及同时存在,而且其中一个因素发挥其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患者的个人因素以及合并的疾病(诸如:高龄、产后、高血压、长期卧床以及糖尿病等)均可以引起静脉血栓的形成[3]。
2 DVT的相关护理2.1 一般的护理患者的饮食应以低脂、高纤维素、较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此可预防患者的的便秘以及其腹压的增高,禁止患者食用辛辣肥厚的食物。
对于吸烟患者应需戒烟,因为烟草中的某种物质会导致血管痉挛加重血栓的形成。
在恢复期需坚持药物与物理治疗相结合,叮嘱患者进行适当的下床锻炼,增加其肌肉收缩,加速患者的静脉回流以防新血栓的形成[7-8]。
2.2 患肢护理DVT的三大症状为[9-10]:下肢疼痛、肿胀以及浅静脉发生曲张,因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密切注意肢体的周径和颜色的改变,对于急性期长期卧床的的骨折制动者需要加强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的距离,使其高于心脏的水平。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在住院患者中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栓塞等,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尤为常见。
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肢体受限等原因,使得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
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发生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不断完善,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早期的深静脉血栓预防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然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一定关注,因此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变得愈加突出。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加强患者的宣教和自我护理能力培养,对于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并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1.2 研究意义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更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一旦形成DVT,患者可能会面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在护理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以防止DVT的发生。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出了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
进一步强调了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有望减少下肢骨折患者面临DVT风险的可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
DVT的形成会导致血栓在深静脉内堵塞,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和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部位的能力。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高凝状态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目 增多、黏附性增强,以及纤维蛋白原 含量升高等现象。
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促进血栓形成,特别是 在血管内皮损伤的情况下。
某些疾病或药物也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妊娠期高血 压疾病、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等。
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 响
短期影响
01
疼痛和肿胀
血栓脱落
02
03
皮肤温度变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患肢 疼痛和肿胀,影响患者的日常生 活。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栓子有可能脱 落,随血液流动到肺动脉,引发 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患肢皮肤温度升高,而健侧肢体 温度正常或偏低。
长期影响
静脉瓣膜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 能导致静脉瓣膜损伤,引起 瓣膜功能不全,出现静脉曲
张、水肿等问题。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部 分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后 综合征,表现为慢性静脉功
能不全、下肢溃疡等。
血栓后遗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后遗 症,如局部硬结、静脉炎等
。
预防与控制措施
改变生活方式
增加运动量,改善饮食,减少长时间坐或 站等。
穿弹力袜
穿医用弹力袜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
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流速度减慢
长时间卧床、肢体固定、活动受限 等情况会导致下肢血流速度减慢, 从而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导致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进而引发深静脉血栓形
成。
血管收缩和痉挛
血管收缩和痉挛会导致血流不畅, 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一种血管外科常见的多发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老年人、手术后、机体损伤后、恶性肿瘤及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明显增加,该疾病患者一旦发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活动多数受到限制,因此对其治疗和护理的工作非常复杂,是血管外科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之一。
本文主要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发病率、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几方面入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护理及其预防进行综述,望对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有指导意义。
标签: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外科;发病率;发病机制;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主要由于患者的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发生异常的凝结,导致静脉官腔发生阻塞以及其血流回流发生障碍。
患有此疾病较轻的患者一般其下肢会疼痛以及肿胀,较重患者则其下肢发生坏疽,甚至并发肺栓塞(PE),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规范的诊疗、护理并提供积极的预防性治疗,能有效减少DVT形成造成的危害。
本文就DVT形成原因入手,对其护理及预防进行综述。
1 DVT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1.1发病机制深静脉血栓主要由于患者的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发生异常的凝结,导致静脉管腔发生阻塞以及其血流回流发生障碍[1-3],该病属于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患者下肢,且患者群大都為高龄、肥胖以及产后、恶性肿瘤等[4-5]。
对手术患者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手术持续时间呈正比,1~2 h的发生率为10%~20%,2~3 h的发生率约为40%[6]。
患有此疾病者如并发肺栓塞,则会危及患者生命[7]。
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以下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8]。
这三个因素并不是单独就能发挥作用的,它们互相组合、互相作用最终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淤血是血栓形成的基础。
当静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即招到损伤,进一步导致内皮功能紊乱,这就转化为血栓前状态;凝血酶的激活导致血流出现异常,并通过内源性和组织因子途径激活一系列酶原的凝血过程,而抗凝血酶与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系统先后被抑制,致使凝血和纤溶失衡或者被激活的凝血状态超过了抗凝血功能,导致血栓前状态,从而引发血栓形成[9]。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是外科手术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存质量。
DVT的形成主要源于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壁损伤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外科手术中,患者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术中出血量增加,全身抗凝机制减弱,术后恢复过程中肢体活动受限等因素都会增加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有效的术中预防措施是减少下肢DVT发生的关键。
在近年来的护理实践中,针对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护理操作技巧被不断提出并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
目前关于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本文旨在探讨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顺利。
1.2 研究意义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它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在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参与制定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
深入研究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深化对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的探讨,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护理手段和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 正文2.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常见于手术患者、长期卧床患者及一些特殊人群。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导致下肢肿胀和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下肢淤血、水肿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它可以影响手术患者的恢复和治疗结果。
因此,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使用弹力袜弹力袜能够加强下肢肌腱的收缩,适度压迫下肢血管,增加血液流动速度,可以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适合使用弹力袜。
2. 床旁康复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定期活动下肢肌肉,避免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床旁康复护理是指在床边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减少下肢的水肿程度,增强下肢的肌力,促进血液循环。
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
3. 喝足够的水手术患者需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保证血液的稠度。
水分不足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
饮水也可以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除,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 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可以减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使用低分子肝素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物说明进行。
通常需要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疗程根据患者的情况会有所不同。
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下肢水肿症状。
5. 配合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来说十分重要。
尽早行走可以增加下肢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下肢的水肿情况。
在进行早期活动时需要注意安全,如防止摔倒等。
总之,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个很重要的护理工作。
护士可以通过评估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床旁康复和配合早期活动等措施,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发生,在术后期间加快患者康复。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护理措施和方法包括定期提醒患者进行下肢活动、穿戴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手术类型、患者年龄、肥胖状况等。
护理效果评价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凝固指标等方式进行。
护理研究的启示为加强患者宣教、提高护理水平。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应该包括深入探讨预防方法的有效性、优化护理措施等方面。
【关键词】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中预防、护理研究、影响因素、护理效果、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研究目的、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长时间卧床、手术后、外伤、分娩及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中。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害在于可能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可以降低术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中包括促进血液循环、定期翻身、按摩下肢、使用抗凝药物等。
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护理措施需要因人而异。
为了评价护理效果,临床常常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查等方法来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及时总结护理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提供参考。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更多有效护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可靠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分析其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2.探讨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性,阐述在手术过程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下肢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类型,患者通常需要在床上休息数周甚至数月。
这种长时间的卧床状态会增加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预防和控制深静脉血栓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与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回流受阻等因素有关。
在下肢骨折患者中,长时间卧床导致血管内膜受损,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高凝倾向增加,这些因素均增加了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护理措施的积极实施,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价,旨在为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随着人们对深静脉血栓认识的深入,预防和护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护理措施的效果评价和推广应用,可以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工作,为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注重护理措施的个性化和精准化,结合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更大的益处。
2. 正文2.1 下肢骨折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1. 骨折造成的血液淤滞:下肢骨折后,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循环缓慢,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2. 骨折局部损伤导致炎症增加:骨折部位的损伤引起局部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进一步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硏究新进展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硏究新进展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高发性和严重性备受关注。
神经内科患者常因长时间卧床、局部肌肉功能障碍以及药物治疗等原因,增加了发生DVT的风险。
因此,对神经内科患者下肢DVT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内科下肢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并介绍该领域的新进展研究,以期为实际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神经内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负责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
近年来,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一、神经内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法神经内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护理干预在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早期预防是非常关键的。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这包括定期检查患者的下肢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长时间卧床或坐立不安,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体位和姿势等。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该注重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
抗凝剂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药物,但使用抗凝剂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过度抗凝可能导致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护士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并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
此外,护士还应该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
因此,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如口服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物,物理疗法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最后,护士还应该在患者的教育上下功夫。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南: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治疗» 指出,
DVT 患者
的作用.KELLIHER 等 [13]对一家大型 教 学 医 院 的
慢性危险因 素 和 原 因 不 明 的 DVT 患 者,需 要 进 行
在门诊和血液科顾 问 医 生 处 进 行 随 访,干 预 后 发 现
hr
omboembo
l
i
sm,
VTE),是 VTE 在 不 同 部 位、不 同 阶 段 的 两 种 表 现
[]
形式 [5],
DVT 存 在 复 发 率 高、并 发 症 多 的 特 点 6 .
延续性护理通过一 系 列 行 动 设 计,确 保 患 者 在 不 同
的地点(如从医院到 家 庭)及 同 一 地 点 不 同 层 次 (如
rex
t
r
emi
t
epve
i
nt
hr
ombo
s
i
s;con
t
i
nuousc
a
r
e;r
e
s
e
a
r
chp
r
og
r
e
s
s
yde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
De
epve
i
nt
hr
ombo
s
i
s,
DVT)是由于机体下肢深 静 脉 内 血 液 不 正 常 凝 结 所
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肿胀和运
[
8]
在确诊后通常需要至少 3 个月的抗凝治疗.对于有
长期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扩散和/或血栓复发.然
而,在治疗过程中,由 于 用 药 依 从 性 差、未 能 及 时 复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下肢骨折是指下肢骨骼的断裂或者骨骼结构的破坏,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骨折。
下肢骨折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DVT),严重的话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害、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的护理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为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护理工作者需要重视预防工作。
通过积极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护理研究进展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目前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包括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和护理干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1.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目前预防深静脉血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护理工作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来帮助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物理预防物理预防是指利用外部力学手段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常见的物理预防方法包括间歇充气压迫装置、弹力袜等,能够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3.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指通过积极开展床旁护理、做好伤口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措施,减少下肢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深静脉血栓风险。
未来,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将继续深入开展,致力于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方法,提高患者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四、结语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在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积极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为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出现,为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更多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康复。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的时候可导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术中预防DVT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展开了相关研究,以探索更有效的术中预防DVT的护理措施。
一、研究进展1. 床旁中心静脉压力监测:使用非侵入式监测技术,实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的变化,根据压力值的变化来预测DVT的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 应用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主要包括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药物联合应用进行预防,比如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使用,发现与单独使用相比,联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
3. 应用弹力袜:弹力袜能够提供适当的压力,提高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术中应用弹力袜可以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
4. 应用外科手术器材:一些外科手术器材,如机械性栓塞滤器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和脱落,达到预防DVT的效果。
5. 运动床或体位变换:通过床旁电动调整系统,可以实现术中床位的变换,帮助患者主动移动下肢,增加血液循环,降低DVT的发生率。
二、问题与展望虽然术中预防DVT的护理措施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其一,由于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的差异,预防DVT的护理需因人而异,如何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二,目前的相关研究多是单中心的小样本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实证研究。
未来需要加强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设计,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其三,术中DVT的形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来揭示其中的机制,从而指导术中DVT的预防和治疗。
术中预防DVT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措施。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加有效的术中预防DVT的护理策略得以提出,以减少DVT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复质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探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探究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其护理方法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入院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效果理想(P<0.0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达95%(P<0.05);实验组护理后2例重度疼痛、2例发生感染、3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低于对照组(4例水肿、5例重度疼痛、4例感染、6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5%)(P<0.05)。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且其形成原因较多,临床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减少治疗中的并发症减轻疼痛,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护理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發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胀痛、色素沉着、浅静脉曲张及溃疡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临床上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常规治疗方法,主要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虽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经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相对较多。
此外,治疗过程中,由于对患者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该病的复发率较高。
未能及时处理者,多数会并发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并造成患者长期病痛,严重者可以致残。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早期干预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1]。
为了探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及其护理方法研究。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的入院资料,现报道如下。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在接受手术或卧床的患者中。
它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栓塞。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问题备受关注。
近年来,针对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概述。
护理人员在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角色日益凸显。
过去,医护人员往往只顾及手术本身,而忽视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随着对DVT风险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术中预防DVT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在手术中负责监测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术中预防DVT的护理措施越来越多样化。
过去,护理人员在术中预防DVT时主要采取的是被动性措施,例如对患者进行定期的下肢被动活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来预防DVT的发生。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在手术中使用特定的药物或设备,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在术中预防DVT的护理措施中,不仅可以依靠传统的被动性措施,还可以借助先进的医疗技术,从而提高预防DVT的效果。
术中预防DVT的护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过去,对术中预防DVT的护理研究主要局限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随着护理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现在可以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系统地评估不同预防措施的效果,为术中预防DVT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护理实践,还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在未来,术中预防DVT的护理工作仍将面临一些挑战。
术中预防DVT的护理标准化仍然不够严谨。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术中预防DVT的指南和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和不足。
一些医护人员在术中预防DVT时重视被动性措施,而忽视了先进的预防手段的应用。
未来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术中预防DVT的最佳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第2期2009年2月河北医学HEBEIMEDICINEV01.15,No.2Feb.,2009[12][13][14][15][16][17][18]tionofdisseminatedtumorceHsinperipberalbloodofpatientswithcolorectalcancerusingdif-ferentmRNAmarkers[J].IntCancer,2004,108(2):219—227.李荔霞,王晓怀,郑文岭,等.癌胚抗原分泌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癌胚抗原mRNA的表达[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21(3):192—195.刘永昌,刘清俊,孙俊宁.角蛋白19、癌胚抗原mRNA的表达与微转移的探测[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6):37—39.薛承岩,温艳东,王昆,等.血液癌胚抗原mRNA指标在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ll(5):68—69.敖亚洲,胡建功,史丽民,等.CEAmRNA和TA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远处转移的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8):1061—1063.王竹君,杨艳环,朱长林,等.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CEAmRNA的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7,47(28):80—81.刘耀敏,胡建功。
薛承岩,等.检测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诊断恶性腹水的价值[J].中华实用医学,2001,3(13):21—22.张行,曹江,郑树,等.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胸、腹腔积液中癌胚抗原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6):411—413.陈杰,张雪华,张行,等.CEAmRNA、CEA蛋文章编号:1006-e233(zoog)02-0249一∞[19][20][21][22][23][24]白检测在良恶性胸腹水中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7(2):97—99.刘霞,薛承岩,李晓阳.检测CEA和CEAmR.NA指标诊断恶性腹水[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8):557—559.张建华,钟怀印。
薛承岩.CEAmRNA—CEAp系统在良恶性腹水表达差别的临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4):2277—2279.吕树文,张学军,薛承岩,等.CEAmRNA、CEA、CAl9—9、CAl2—5指标诊断恶性腹水比较[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2):37—39.丁友成,朱正纲,刘炳亚,等.腹腔液胃癌细胞学与CEAmRNA检测比较的意义[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1):37—39.孙宝信,杜新生,刘怀深,等.腹腔化疗前后腹水中癌胚抗原mRNA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2):28—31GuadagniF,KantorJ,AloeS,eta1.Detectionofblood——borneceHsincoloreetalcancerpatientsbynestedi'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forcarcinoembryonicantigenrues-sageRNA:longitudinalanalysesanddemonstra-donofitspotentialimportance觞anadjuncttomultiple8emmmarkers[J].CancerRes,2001,61:2523—253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张琳娜,赵晓丽,杨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二科,河北承德067000)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
下肢DVT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并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据报道‘¨,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DVT形成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PE而死亡的人数达5万一20万人。
因此,有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249・万方数据第15卷第2期2009年2月河北医学HEBEIMEDICINEV01.15.No.2Feb.,2009DVT的发病机制和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lDvT的发病机制1.1静脉血流淤滞:下肢静脉的向心回流依赖正常的静脉瓣功能、骨骼肌收缩的唧筒作用和胸腔内的负压吸引作用心】。
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
当下肢血流缓慢或淤滞时,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下降,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
近年来研究表明,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旅行持续在5h以上者,可以使静脉血栓性疾病增加5倍左右旧J。
1.2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组成成分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手术应激可使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可导致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另一方面与患者的自身因素及合并的疾病状态有关:高龄、肥胖、吸烟、既往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HJ。
1.3静脉内膜损伤: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凝集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便发生聚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进一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和附着,促进血栓形成。
如外科整形手术后引起的静脉扩张、创伤导致的静脉壁的微创、全身麻醉患者由于血管张力改变而导致的内膜破裂,均可引起DVT晡J。
最近的研究发现静脉注射是慢性静脉疾病乃至静脉血栓中重要的潜在危险川。
2DVT的护理2.1心理护理:下肢DVT患名曹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治疗时间长而担心预后,易匕生焦虑和悲观心理,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患者家庭、社会的支持2.2饮食指导:进食低脂、高±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低脂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而加重血栓的形成。
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3患肢体位:卧床l~2周。
取患肢抬高位,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era,同时膝关节微屈15““,胭窝处避免受压,这种体位可以使髂静脉呈松弛状态,并且有利于静脉回流。
对于急性下肢DVT者,过去认为需要绝对卧床10~14d,禁止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而并发PE。
而Partsh研究认为早期下床活动并未增高PE发生率,相反使下肢的肿胀和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多普勒造影显示卧床休息者静脉血栓明显增大。
对于急性下肢DVT是否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的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4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在国外,DⅥ应用肝素后改为口服抗凝剂3~6月的抗凝疗法。
已被确立为DVT・250・的标准治疗方案。
静脉滴注肝素的时间一般为5d。
可减少DVT的复发率,注意肝素滴人速度不能过快[8】。
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牙龈、皮肤等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
薛连等认为一J,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APTF)应维持在正常的3—4倍,超过7倍则有出血的危险。
溶栓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致PE…。
2.5出血的护理:出血是下肢DVT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平均为8.3%[hi。
其中颅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最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1%,平均为0.9%¨¨。
护理上应加强病房巡视,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滴速。
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机械性损伤¨引。
齿龈出血,可用冷水漱口。
鼻出血,可用拇、食指压迫鼻根止血或局部冷敷或用0.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l3l。
对于穿刺点出血,于穿刺点上方约1cm处压迫止血,渗血量较大时,于压迫止血后再在穿刺点处加l一2块2cm×2cm的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并加用沙袋压迫¨引。
对于其他部位出血,需停止抗凝治疗,给予鱼精蛋白或维生素K.,必要时给予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浓缩物Ll5|,待Am值恢复后再重新抗凝治疗。
主要原因可能与抗凝溶栓药物剂量控制欠佳以及机体对药物耐受性的个体差异有关。
2.6预防治疗PE:PE是下肢DVT最严重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约10%D6J,也有报道高达5l%ⅢJ。
另外,PE的发生与DVT阻塞部位有一定关系,膝以上DVT合并PE的可能性较大¨3l。
下肢DVT后l~2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要十分警惕PE发生015A9]。
PE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心悸、咯血等,听诊可闻及肺部哕音,严重者休克旧J。
因此,在溶栓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挤压或热敷患肢,减少搬动和翻身,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以防血栓脱落致PE。
2.7健康教育:鼓励患者活动,降低DVT的发病率,如早期活动和床上腿部锻炼,防止穿紧身裤.因其会影响静脉回流,坐姿时避免长时间的盘腿或交叉腿部,避免长时间的站立等。
传统的观念认为:对于慢性期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患肢穿减压袜可以改善患肢症状和体征,但是,这一观点被一项随机调查否定心11。
让患者明白戒烟的重要性,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强烈收缩,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
长时间坐飞机或汽车途中可增加DVT的危险性,因此应多喝水和多动,多活动腿部,教育患者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可防止DvT万方数据第15卷第2期2009年2月河北医学HEBEIMEDICINEV01.15,No.2Feb.,2009复发的几率。
参考文献:[1]AquliaAM.DeepVenousthrombosis[J].Cardio-vascNurs,200l,15(4):25—44.[2]尚德俊,侯玉芬,陈伯楠,主编.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3]王琳.旅行可加重深静脉血栓[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0):484.[4]GillespieW,MurrayD,GreggPJ,eta1.Riskandbenefitofprophylaxisagainstvenousthrombocm—bolisminorthopaedicsurgery[J].BoneSurg,2000,82一B:475-479.[5]张振香,程显山.介入溶栓术治疗深静脉血栓[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2):72.[6]PieperB,KirsnerRS,TemplinTN,eta1.Injectiondruguse:allunderstudiedcauseofvenousdisease[J].ArchDermatol,2007,143(10):1305一1309.[7]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8]辛绍伟,齐加欣.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40):289.[12][13][14][15][16][17][18][19][20][9]薛连,张培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进展[J].心肺血管杂志,1997,16(1):239—240.[10]陈律,陆军.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1]1997,32(8):448.[11]VedanthamS,ThorPEPE,CardellaJF,eta1.QualityimprovementguidelinesforthetreatmentoflowerextremitydeepveinthrombosiswithUSeofendovascularthrombusremoval[J].VaseIn.tervRadiol,2006,17(3):435—447.王惠良,卢素娟,陆杰宁.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急救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95—96.黄俊荣,辛绍伟,等.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12):1152.吴逸炯,沈明.14例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84—985.李祥丽,高彦,吴晓燕.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溶栓的护理1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25.张爱国.下肢DVT的治疗观察及护理[J].临床医学,2000,20(12):58—59.张金铭.肺栓塞的核医学诊断[J].医师进修杂志,1998,21(1):2.单爱静,张轶芸.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行导管溶栓术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5,ll(22):1951.毕义刚,张书华,王宏杰,等.次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治疗下肢DVT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l,36(7):513—514.JohnsonR,GreenJ,PulmonaryemobolismanditsprophylaxisfollowingtheCharnleytotalhipre・placement[J].ClinOrthop,1977,127:123一132.KahnSR,AzoulayL,HirschA,eta1.Effectofgraduatedelasticcompressionstockingsonlegsymptomsandsignsduringexerciseinpatientswithdeepvenousthrombosis:arandomizedCroSS—overtrial[J].ThrombHaemost,2003,1(3):494—499.・25l・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