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方案分析
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
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石油四条红线是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制定的重要战略纲领,旨在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
这四条红线涵盖了中石油在资源探查与储备、生产经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关键领域的重要要求。
中石油在制定这四条红线时,着眼于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四条红线的制定不仅是中石油对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本文将对中石油四条红线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将分析每一条红线的具体要求和背后的考虑,并对其进行理解和解释。
其次,将阐述中石油四条红线对企业发展和能源行业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积极贡献。
中石油四条红线的制定和执行将对中石油的企业治理和经营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严格落实这些红线要求,中石油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挑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中石油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中石油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中石油四条红线,可以为其他企业和能源行业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整个社会走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文章结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解读中石油四条红线的含义和背后的意义。
具体而言,我们将依次讨论第一条红线、第二条红线、第三条红线和第四条红线的理解。
在每一部分,我们将分析该红线的背景和意义,并结合相关的实例进行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所述的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进行总结,并探讨其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通过此篇文章的阐述,我们旨在深入探究中石油四条红线的内涵,并对其在当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性进行全面分析。
中国石油战略
中国石油战略石油是现代工业运行的“血液”,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很大比重,但石油资源分部严重不均,导致了世界石油资源格局中种种错从复杂的矛盾。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石油资源的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的原料。
绝大多数运输工具使用石油驱动,此外石油还被用来发电,它也是化学工业重要的原材料。
因此它也被称为“黑色金子”。
虽然现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为选择,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够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还不肯定和有争议。
阳光、风、地热和其它可再生能源无法取代石油作为高能量密度的运输能源。
要取代石油这些可再生能源必须转换为电(以蓄电池的形式)或者氢(通过燃料电池或内燃)来驱动运输工具。
另一个方案是使用生物质能产生的液体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来驱动运输工具。
总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为主要运输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石油资源可是说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丰富,全国石油资源量达到940亿吨,但石油资源探明率仅为24%。
我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以品位较差、地理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油气资源为主,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给相对不足,国家石油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解决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应首先立足于开发利用国内的油气资源,不断提高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对油气矿产资源实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使经济可利用性差的资源加快转化为经济可利用的资源。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油气资源勘查、开发的一项重大技术经济政策。
我国石油资源还有较大潜力。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较丰富。
据2003年BP的统计,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第11位和第10位。
截至2003年底,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阶段。
综合分析资源情况和勘探潜力,预计未来15-20年内,我国石油储量仍处于高稳定增长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在1.4亿-1.8亿吨左右,大体保持目前的储量增长水平。
优选--中石油SWOT分析
中石油 SWOT 剖析此刻世界,石油已经成为影响地域安全、世界和平以及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要素。
跟着石油储量的渐渐减少,石油耗费量的日益加大,联合我国此刻的石油需求,中国的石油巨头—中国石油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公司公司,怎样利用好自己的长板,又不让自己的短板阻挡自己的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大难题。
接下来,我便对中石油进行 SWOT剖析。
1.优势 (Strength)1).中石油是国有公司,遇到国家法律法例和政策的有力保护。
2).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几乎垄断了中国的石油市场,在石油市场上鲜有竞争者。
3) . 勘探是中石油的优势家产,连续加大油气储量勘探力度,国内资源勘探不停获得新打破,油气生产实现较快增添,油气当量产量约占全国的 60%。
4). 炼化业务是提高公司竞争力的重要领域。
中国石油炼油能力当前居世界第 9 位,占国内原油加工总量的 34%。
乙烯生产能力居世界第11 位,占国内乙烯总产能的29%。
5).技术上有显然的优势。
2010 年,申请专利 2178 件,此中发明专利841 件;获取受权专利 1701 件,此中发明专利 300 件。
10 项科研成就获取国家奖赏,此中,国家科技进步奖9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
“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 万吨以上连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获取 2010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及应用”获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天然气成因及鉴识”获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提高轻质油品收率的两段提高管催化裂化新技术”等7项成就获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工程质量好。
中石油鲜有事故发生,而中石化近来常常出现事故。
2.劣势( Weaknesses)1.与中石化对比,中石化经营品种许多,下游业务较中石油强。
中石化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有显然的优势。
2.生产成本较高。
中石化成本低于中石油,低30 元/ 吨(含折旧),中石化有发达的零售网络,物流成本也低于中石油。
中国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和战略部署
l 国 外文 献 关 于 对 外 贸 易 结 构 整 体 变 化 的研 究 主要 是 各 国判 断 对 外 贸 易 长 期 发 展趋 势 、 定 对 外 贸 易 发 展 战 略 和 、 制 基 于 某 一 个 国家 或 区 域 之 上 ,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 际 分 工 政 策 具 有 明 显 的现 实 意 义 。 从 国 新 格 局 的 视 角 来 研 究 一 国 的 对 外 贸 易 结 构 变 化 的研 究 还 不
济 的 增 长 的研 究 。 对 外 贸 易 的 结构 性 问题 已经 成 为 各 国关 注 的热 点 , 关 有 于 对 外 贸 易 结 构 的研 究 , 论 从理 论 上 还 是 实 证 上 都 取 得 了 无 长 足 的 进 步 , 但 是在 研 究上 还 存 在 不 完 善 不 全 面 的地 方 , 还 需 要 对 对 外 贸 易 结 构 问题 进 行 更 深 入 的分 析 和 研 究 , 将 对 这
意义 上说 是 一 种 石 油对 外 战 略 或石 油 国际 战 略 。 三 、 际环 境 对 中国石 油 安 全 的 制 约 国
石 油 作 为 不 可 再 生 的 先 导 资 源 和 重 要 的 战 略 物 资 , 会 将
煤、 以气代煤的过程 中, 出现和加剧煤的供应过剩, 油气 供 成 为 2 世 纪 国 际 争夺 与 控 制 的 焦 点 。 国 际环 境 对 中 国石 油 而 l
中国石油战略分析
中国石油战略分析中国在近几十年中一直是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重要玩家。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继续保持着对石油的高度依赖,这也表明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中国的无可替代性地位。
本文将对中国石油战略进行分析,包括其重要性、目标、挑战和未来方向。
一、中国石油的重要性石油是燃料、化工原料的主要来源,尤其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石油生产制造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能源战略上,石油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国家应对能源安全挑战的基础。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
石油的消费在过去的两到三十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为了满足自己对石油的需求,中国已开始寻找国内的石油资源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以确保对石油的稳定供应。
石油作为一种独立的商品,它的价格一直在波动,对于中国这个国家来说,这意味着在控制石油价格上必须保持警觉。
二、中国石油的目标中国石油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自己的基本石油需求,同时提高国内对石油产品的自给率。
第二个目标是掌握自己的石油加工生产链条,并以石油加工产业为支撑,实现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高质量。
第三个目标是持续提高自己的在全球石油资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为实现长远经济发展,中国积极开发水下和陆上的石油资源,加强石油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加强与主要石油资源供需国的合作,开拓石油资源的多元化和多来源化。
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还重视石油环保,鼓励开发石油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燃油标准。
三、中国石油的挑战除了市场竞争和石油价格波动之外,中国的石油工业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中国正在尝试从过度依赖煤炭向更多类型的能源转型,这会给未来的石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其次,中国的石油工业还在处于转型期,由于人力、技术等原因,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对于国内的石油企业来说,这是一大挑战。
再次,中国的国内石油资源有限,其依赖进口石油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石油战略
1985年—1999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
1985年—1999年中国粮食产量
1985年—1999年中国粮食进出口状况
世界小麦、玉米、稻谷前三位国家比较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
(1)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巨大
在我国人口达到16亿、人年均
需求粮食460 kg时,共需粮食七亿
三千多万吨。与现今粮食综合生产
中哈输油管道
● 里
●
●
● ● 海
2、要努力把依存度控制在尽可能可测定 的安全范围内
发达国家的石油依存度要比我们 更高,如目前美国为59%,英国为58%, 德国为97%,日本为97.7%,法国为 98%,意大利为95%。由此可见,经济 越是发达的地区,对石油依存度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会不断出现“石油政 治”、“石油外交”、“石油经济”、 “石油资源战”的原因,而正是这些 石油资源的争夺因素,构成了新世纪 国际关系的一个焦点。
5、石油进口运输线路安全系数差
马六甲海峡
三、我国的石油战略
1、“进口源地”和“运输线路”多元 化 11
5
伊尔库茨克经赤塔到大庆的输油管线建成后,到2010年,将给 中国稳定地提供2000万吨至3000万吨左右的原油。根据预测,届时 我国20%到30%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避开了战事颇多的中东, 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也将得到缓解。
(三)
关于我国石 油战略问题
一、石油的重要性
1、石油是重要战略物资,影响 着世界局势。 2、石油自给,保障了中国独立 自主的国际地位。 3、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产业。
二、我国石油现状
1、石油产量供不应求 近年来石油产 量的增长率赶不上 国民经济和原油消 费量的增长率:石 油产量的增长率比 国民经济增长率约 低 8 % ;比原油 消费量增长率约低 4 % 。
我国石油安全及其应对措施
我国石油安全及其应对措施0 引言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多,一方面,能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中国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石油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消费增长速度,形成严重的石油空缺灾荒。
有限的石油能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严重影响着石油安全的保证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
因此,根据国际格局及时调整自身的石油能源结构及发展战略,才能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1 石油安全的定义能源安全是伴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复兴与发展而产生的,能源安全源于能源供应的动荡与价格的急剧上涨或下跌。
简而言之,能源安全即为能源供求与价格的稳定与动荡状态。
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范围比较狭隘,仅关注石油供给安全方面,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储备和储量大就能保证石油安的储量安全观,以及通过资本运营在市场上可购买到石油的资本安全观两个方面。
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不为全面,石油储量以及资本市场对石油安全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却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石油的安全。
因为每个地区的石油储量的多少是自然天赋,短期内通过单纯依靠增加储量获得石油安全是不现实的。
再加上石油市场起伏跌更频率大,价格大幅度上升或者下降时有发生,由此,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以及石油市场的前提下,此二方面已经不能为石油安全你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近几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爆炸性增长、国际格局的变更以及能源安全理论的诞生,石油安全概念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拓展。
现如今,以数量和价格即可满足石油供应为内容的传统意义的石油安全概念已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社会长久健康发展因素的石油安全概念面世,并且在实际生产中我国石油安全已经发展到关注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有限性,考虑长久健康发展的石油安全保障阶段。
当前有人指出,石油安全即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长久健康发展的需要。
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二、我国油气资源面临的问题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五大问题:l、后备可采储量不足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三、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3、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正文:一、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堪忧国际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预测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石油需求增长将占同期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介绍,中国石油市场是世界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市场(国家)之一,2000年中国的原油净进口量为5983万吨,2002年为6941万吨,成品油进口2034万吨;据海关统计,2003年1-10月,我国进口原油7415万吨,成品油2374万吨。
预计2004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近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呈高度正向相关关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比较保守地估计,2010年中国原油的需求量将达到3亿吨,原油需求缺口达到1亿吨,2020年需求量达到3.8亿吨,缺口达到1.6亿吨。
但是目前中国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吨,是世界平均值的1/10,这意味着中国石油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
更有人预测,到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逼近50%。
(一)油气资源日益紧缺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72.7亿吨,其中约71.61%分布在陆上,约22.93%分布在海洋。
表1 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石油资源状况总资源量可转化己探明总计可采储量资源量转化率储量探明率可采储量采收率全国1072.7528.449.26205.6538.959.3428.85127.54陆上826.7430.052.0193.5645.056.3829.23105.79东部480.7277.457.7155.2756.048.1631.0272.98中部77.530.539.411.6038.01.9616.95.36西部259.4122.047.026.6721.96.4624.2227.43其它9.10.11.10.0219.00.0016.840.02海洋246.0246.040.012.0912.320.7622.8221.71 单位:亿吨、%总计可采储量=可转化资源量+已探明资源量[!--empirenews.page--] 我国目前已发现500多个油田,其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长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门油田、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冀东油田等油田产量、储量较为可观。
关于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思考
石 油 安全 隐患 的产 生是 多种 因素共 同作 用 的 结果 , 总结 起来 主要 有 以下 几个 原 因 : 1 我 国的 () 石 油 资源相 对 不 足 , 油 生 产 能 力 不 强 。我 国石 石
发展 , 石油供应保障 的安全较 以往有 了一定程度
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薄弱 , 过分依赖 中东和非
洲地 区的石油 和 单一 的海 上 运 输 路 线 ; 是 缺 乏 六
业 中, 我国的第二产业 占有很大的比重 。 而第二产
健全完善的能源预警体 系, 油战略储备及商业 石 储备较少; 七是地缘政治形势复杂 , 日 国在 中 美 等 国周边军事渗透构成威胁 ; 八是在社会上没有形
的改善。与此同时 。 石油使用 的安全方面还有大 量 的工作 要做 。
石油 安全 战略是 指 为维 护和追 求石 油利 益 和 实现石 油 安全 目标所 采取 的政 策措 施 。
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仅 占世界石 油可采储 量 的 3 %左 右 J 。按 每 平 方 公 里 国 土 的 平 均 资 源 比 较, 我国石油可采 资源量 的丰度值约为世界平均 值的 5 % , 7 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 的 3 % 。与世 界石 油资 源量 相 比 , 国具 有 技 7 我
维普资讯
第2卷 3
第2 期
石
油
化
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技
术
经
济
20 年 4 月 07
T c n . c n mi s i e r c e c I e h o E o o c n P to h m . s i
关 于我 国石 油 安 全 战 略 的思 考
中石油的战略分析报告(包含中石化、中联煤、中海油的swot分析)
中⽯油的战略分析报告(包含中⽯化、中联煤、中海油的swot分析)⽬录⼀、公司简介 (2)⼆、使命与远景 (2)三、外部分析 (3)(⼀)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产业环境分析(五⼒模型分析) (5)(三)主要竞争对⼿ (7)(四)EFE矩阵分析 (12)四、内部分析 (13)(⼀)、管理 (13)(⼆)、营销 (16)(三)、主要财务 (22)(四)、研究与开发 (27)(五)、价值链分析 (28)(六)、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29)五、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30)(⼀)总体战略 (30)(⼆)竞争战略 (38)(三)职能层战略 (39)六、实施 (40)七、评估与控制 (46)⼋、结论 (50)⼀、公司简介中国⽯油天然⽓集团公司(简称中国⽯油集团,英⽂缩写:CNPC)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案,于1998年7⽉在原中国⽯油天然⽓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型⽯油⽯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油公司。
作为中国境内最⼤的原油、天然⽓⽣产、供应商,中国⽯油集团业务涉及⽯油天然⽓勘探开发、炼油化⼯、管道运输、油⽓炼化产品销售、⽯油⼯程技术服务、⽯油机械加⼯制造、⽯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油、天然⽓⽣产、加⼯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2008年,中国⽯油在美国《⽯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25位。
经过近50年的积累建设和6年多的快速发展,中国⽯油集团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油专业化⽣产建设队伍,具有参与国内外各种类型油⽓⽥和⼯程技术服务项⽬的全套技术实⼒和技术优势,总体技术⽔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少技术已达世界先进⽔平。
进⼊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油集团在国家⼤公司、⼤集团战略和有关政策的指导、⽀持下,正在实施⼀整套新的发展战略,瞄准国际⽯油同⾏业先进⽔平,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竞争⼒强的⼤型跨国⽯油企业集团,继续保持排名前列的世界⼤⽯油公司地位⼆、使命与远景中国⽯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战略,着⼒加快转变增长⽅式,着⼒提⾼⾃主创新能⼒,着⼒建⽴安全环保节能长效机制,着⼒建设和谐企业,致⼒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的国际能源公司。
中国石油安全的三个层次及政策侧重点分析
19 9 6年 成 为 原 油 净 进 口 国 ,0 3年 石 油 进 口数 量 20
超 过 日本 , 为 仅 次 于 美 国 的 世 界 第 二 大 石 油 进 成 口 国 。 石 油 进 口量 从 1 9 9 5年 的 1 0 7 9万 吨 , 加 到 增 21 0 0年 的 2 3 ; 3 9 1 1万 吨 , 均 增 幅 1 . 8 , 0 0 年 06 % 20 年 进 口量 增 幅 甚 至 达 到 了 9 . 1 。我 国 原 油 生 19 % 产 量 、 口量 及 表 观 消 费 量 的 变 化 趋 势 如 图 2所 进
油安全 的三个层 次是 逐层递 进 的 : 一 层 次是 整 个 石 油 安全 体 系 的根 基 和 战 略 主 第
动性 的根本 力 量来源 ; 二层 次 , 第 即市 场 化 的价 格 形 成 机 制 , 上启 下 ; 三层 次 , 承 第
源 于 石油走 向金 融化 是 能源大 国、 融 大 国的必 然趋 势 。确 保 第 一层 次 石油 安全 , 金 财政 政策 更为 显性 , 战略石 油储备 、 收政 策调 节 等 ; 保 第 二层 次 石 油安全 , 如 税 确 则 主要依 靠 综合 性 的市场 化方 向 的体 制 改革 , 保 第 三层 次石 油 安全 , 融政策 更 为 确 金 显性 , 如建 立 石油金 融 交易所 和拓展 石 油金 融交 易 品种 和风 险监 管等 。 关 键词 : 石油 安全 ; 三个 层次 ; 政策 重点 中图分 类号 : 14 5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0 5— 1 1 2 1 ) 7— 0 0—1 F 2 . A 2 9 3 5 (0 2 0 0 5 2
锯衔 碍宪考 21 年第7 总第22 期 考 02 期( 43
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及对策
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及对策石油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战略地位,在经济、国防和政治外交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石油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是一种蕴藏于地下的不可再生的能源矿产。
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不断高涨,随之而来的石油供需矛盾和石油安全问题也不断凸现。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10月24日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称,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
一,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消耗与日俱增,进口连年扩大,对外石油依存度逐步提高。
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6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石油对外依存度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跨上一个新台阶,由1997年的10%、1999年的20%、2002年的30%、2004年的40%,扩大到2008年的50%,2009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2%。
2011年1月中石化公布上年经营主要数据,2010年原油产量3.3亿桶,略增0.05%,加上中石油以及其他石油巨头的产量,我国生产原油2.03亿吨,较上年增长了6.9%。
此外,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出口原油303万吨,全年净进口原油2.36亿吨。
对比我国原油产量和净进口数据后,可以算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3.7%,创下新高。
中石化公布的经营数据还披露了原油加工量等数据,原油加工量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国对油品的需求。
中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炼油企业,2010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3.16%,达2.11亿吨。
其中,汽油、柴油和煤油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8%、10.50%和19.54%,意味着国内对油品需求日增。
中石油年度报告预测,中国2011年原油净进口将增加11.2%,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石油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另据凤凰中文台报道,英国石油公司报告显示,美国能源安全前景好于中国。
探析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构建
l 冒
:
摘 要: 自从 2 0 0 3年 中国开 始成 为世 界
据析 国 察垒
夏 令 孜
上仅 次 于 美 国的世 界 第二 大石 油 消费 国. 石 油 需 求量 随 着 国 民经 济 的 快速 增 长急 剧 攀
升 . 需 缺 口逐 年 加 大 。 面 对 国 际 油 价 的 风 供
海 洋石 油有 限公 司收 购 尤尼科 的 失败 事件 .
无 不 引发 我 们 对 中国石 油 安 全 战略 的 深 沉
思考 鉴 于此 . 文论 述 了确 立 中 国石 油 安 本 全 战 略 的 紧迫 性 和 实现 中 国石 油 安 全 战 略
的 途 径
全供给 和油价 的合理波 动 。对 于石油进 口围, 油安 石
近 6 %隶属 中国。可见 . 0 马六 甲海峡对 中围石油供 给
国首 次成 为 石油净 进 口国 、0 4年 进 口突破 亿 t 20 大 关. 目前保持在 1 t 亿 以上 的年进 口规模 2 0 年 全 05 国消费原 油 2 亿 t 同年产量只有 1 1 t . 9 . 而 . 亿 . 8 对外依
全 的威胁就是短期石 油中断 、 供应不足 、 价格 暴涨 、 运
关键 词 : 油安全 中 国石 油 安 全战略 石
输受阻 以及对 国家外交政策 的干扰 等 只有优化总体
能源 结构 、 化新 能源替 代的开发进 程 、 深 建立科学 的 也大部分进 入递减 阶段 . 开发 难度增加 而海上 和西
油价大 幅度波动 的应 变能力较差 这几年我 国石油进
国际 、 制消费 、 抑 建立储备 、 开发 和节 约并重 、 持长 保
期稳定 的石油供应的战略方针 。
对中国石油工业安全战略的思考
— —
重 视 价 格 安 奎 , 积 极 参
与 国际 期货 市 墙的 竞 争 。
建 立 “ 油 金 融 战 略 体 石
“ 出 去 ”战 略 不 仅 要 包 括 走 走 到海外 资源 勘探开 发领域 中去 , 而 且 还 应 包 括 走 到 国际 风 险 市 场 中去 。当前 , 国 已成 为 世界 上 石 我 油 需 求 量 增 长 最 快 的 国 家 . 而 且 很 快 会 成 为 世界 上 石 油 进 口量 最 大 的 国家 。 作 为 仍 处 于 工 业 化 中 后 期 的 发展 中 国 家 .裁 们 是 国 际 油 价 巨幅 波 动 的最 大受 害 国 。2 o
内 自产 油 Βιβλιοθήκη 税 赋 政 策 ,以 鼓 励 海
外 勘探 开 发 。 十 基 本 估 计 是 , 一 如 果 到 21 0 0年 我 国 通 过 海 外 投 资
国 内 建 立 制 度 化 的 风 险 采 购 屏
障 ,由 用油 企 业 按 进 口量 的 一 定 比 蒯 与 在 国 际市 场 上 从 事 风 险 采 购 的 企 业 签 订 固 定 价 格 的 长 期 台 约 , 分 地 锁 定 资 源成 本 , 国在 部 拽 国际 期 货市 场上 采取 有 “ 价 措 保 施 的 采 购 规 模 应 当 至 少 占到 石 油 进 口量 的一 半 以 上 ,才 能 使 国 民 经 济 运 行 成 本 初 步 摆 脱 被 国 际 油 市 “ 着鼻子走 ” 被动局面 = 牵 的
维普资讯
一 中 石 -l 国 油r, q
安全战略 思考
口 特 约记 者 孙 保 真
当
考。
对 进 人  ̄ C 是 陷 阱 还 X O“ C
新时期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论文
新时期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探析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38-01摘要石油安全则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优质化的加强及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加,并且越来越依赖于从国外进口石油。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
因此,分析我国当前石油安全现状,提出构建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石油安全安全战略措施石油作为一种世界性资源,是影响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战略价值可以体现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
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油的消费量骤增,进口量更是呈现出极速上涨的趋势,从而石油供需矛盾加剧,使得石油安全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确立和完善我国石油安全战略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现实性课题。
一、石油安全的内涵所谓石油安全就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中的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内涵是在一定价格水平范围内内保证石油有比较可靠的、安全的、和稳定的供应以及满足需求,而核心问题是合理的石油价格和稳定的石油供应。
对外石油的依赖程度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石油安全态势的重要指标。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因而,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就会对我国石油的安全产生重大,甚至是深远的影响。
鉴于此,重视石油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二、中国石油安全现状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石油,但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相对不足,产量增加不明显,对外依赖明显,加上国际油价的高涨不下,导致我国石油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1.石油自给能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且相对贫乏。
中国未来石油安全隐患及安全战略
中国未来石油安全隐患及安全战略摘要】我国石油安全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一是依靠进口度增大,这几年来石油供应风险逐渐变大,我国石油资源存量的有限,这与逐渐增多的对石油的需求之间呈现出现了严重矛盾。
为了化解供需之间的矛盾,我国不得不加大石油进口量,所以对其他国家石油的依存度不断增加,如今石油供应已经在高风险的阶段。
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的特别是国际油价的浮动,直接与中国石油的安全供应挂钩。
石油供应安全隐患已经能够阻碍到中国经济发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首要问题。
在1990年代末,中国开始计划其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
中国也做了很多稳定现有的石油资源和渠道,并已取得了一些成就。
中东的局势很复杂,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波斯湾的政治瓶颈将继续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安全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4]杨富强,能源基金会的副主席,相信中国未来的石油进口的比例应调整到45%在中东,15%在俄罗斯,中亚地区10%,20%在非洲,5%在南美和5%其他地区[5]。
2006年5月25日,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石油进入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中国通过阿塔苏-阿拉山口石油管道。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近年来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重大成就之一。
其次,我们应该战斗和配合的主要“强大的国家”,尤其是美国,以稳定地区局势和增加石油进口的安全系数。
中国的石油战略发展,它需要考虑全球供应。
20、徐晓杰指出,从地理上讲,油气供应中心的数量,即从马格里布到波斯湾、里海以东、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直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形成了巨大的油气资源和供应带,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70%以上,石油占60%以上,是世界石油的心脏。
20 .中部东部,中国,日本,印度南部,以及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月”的石油需求区域,即亚太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区域。
西部的中心地带,在欧洲,是需求的“新月”。
南中国海是东中国海需求的“核心”,与东中国海的核心直接相连,是东中国海与亚太地区油气的大陆桥。
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 ],而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我们都知道,中东和非洲一直是世界上的热点,和政治民族、地区和宗教长矛非常突出。
中国石油发展战略
010203增加勘探投入加大国内石油勘探投入, 寻找更多石油资源,提高 石油储量。
提高开发效率
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 ,提高石油开发效率,增 加石油产量。
降低开采成本
通过优化生产布局、集中 开发等方式,降低开采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
油巨头、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具体战略目标
详细阐述中国石油行业的具体战 略目标,如提高资源探明率、降 低生产成本、加强技术创新、拓
展国际市场等。
愿景展望
对中国石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 展望,包括行业规模、技术水平 、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预期目标 。同时,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
体措施和路径。
02
资源保障体系
国内资源勘探与开发
中国石油发展战略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资源保障体系 • 产业链优化与升级 •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 国际化战略布局与合作模式探
讨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中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中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历程, 包括行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 力等方面的变化。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战略制定的必要性与意义
阐述制定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和意义,包括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 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 面。
分析中国石油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面 临的挑战和机遇,如资源短缺、环境 保护、技术创新等。
战略目标与愿景
总体战略目标
明确中国石油行业的总体战略目 标,如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
中国石油安全体系构建有效策略
石油安全体系的构建是各国都关注的问题。
我国的石油安全体系受国内外石油供求关系的影响。
故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中国海洋石油安全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国际石油的供求关系,国内石油的供求关系和中国海洋石油安全体系建立的原因及措施。
1 国内外石油的供求分析1.1 国际石油的供求分析目前,世界上的石油消费大国包括美国、日本、欧洲以及跻身经济大国前列的中国,但是石油主要消费国的资源并不丰富,主要依赖于石油及石油产品的进口。
从需求角度来看,石油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并不平衡。
中东地区和俄罗斯主要为石油消费国提供了资源。
同时,由于陆地石油资源供不应求,欧美发达国家及亚洲新兴国家的海洋石油资源极其丰富,所以各个国家纷纷转型,试图从海洋中开采到宝贵的石油资源。
1.2 中国的石油供求分析过去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耗是煤炭。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石油资源消耗量急速增加,然而中国的石油资源并不丰富。
中国人均占有的石油资源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而且由于中国大量进口石油,国际石油价格大大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着手构建安全的石油体系。
尤其注重发展海洋石油资源。
但是无论是以煤炭资源为主还是以石油资源为主,这样单一的资源消耗是不合理的。
2 构建国家石油安全体系的原因2.1 石油供应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的石油消费持续增长,但是通过前面分析国内外石油供求,了解了石油资源的紧张。
接下来将用实际数据来说明我国石油能源的短缺(见表1)。
表1 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年份实际情况2007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40%2009年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0%2020年IEA预计,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达4亿吨,进口依存度有可能超过70%2.2 保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石油作为基础能源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中国的能源结构并不合理。
我国在能源方面过分依赖石油资源。
将来一旦中国的石油资源的进口途径收到损害,我国的经济将会有巨大的变动。
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分析一、从“油价上涨”谈起“油价上涨”无疑是2006年最吸引世人眼球的词汇之一:国际上,由于受伊朗核危机持续紧张、美国汽油供应吃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今年已多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目前围绕每桶70美元上下徘徊的走势已呈现出长期化趋势;在国内,国家发改委于5月24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500元,这是继3月23日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之后今年第2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同时也是历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提价;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的目的是众所周知的:想通过不断调价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同步,因为如果国内石油价格长期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那么外部资源进不来、内部资源反而会流出去,这对于国内石油供应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来看,让国内外成品油价格“接轨”也是大势所趋:由于目前我国每月成品油价格是以上月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的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的,只有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发改委才会重新确定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基准价,而这种僵化的成品油价格传导具有“时滞效应”,无形中为成品油走私等不法投机行为提供了土壤;针对去年的广东“油荒”,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曾公开提到过这样一组数据:香港油价是内地的到3倍,中国每天走私出境的成品油大约有1200吨;由国际油价持续飙升保持高位,到国际石油资源争夺战近乎白热化的格局,再到国内部分地区曾一度出现的“油荒”现象,以及我国对石油进口依赖性不断增加的现实......这一切的一切,都不禁引发人们对中国未来石油安全问题的深深思索;二、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0%发改委5月25日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需求迅速增长,在2005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已达亿吨,占石油全部消费量的%左右;在近期召开的第九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国内石油消费量将达到~5亿吨,若是按照国内原油产量保持在2 亿吨左右计算,届时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原油缺口可能加大到亿吨以上,能源紧缺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1951-1990年,世界发生过六次石油危机;中国在过去的6次石油危机中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那是因为当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时至今日,形势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目前的GDP已居世界第四,石油供求格局也由以前的尚可自足转变为对海外石油依赖度达40%;对于如今的中国石油供给安全而言,如果再发生石油危机,狼来了”绝对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空话;三、破题马六甲“一剑封喉”之困谈中国石油安全自然不能不谈“马六甲困局”;马六甲海峡是一条长800多公里的狭窄水道,它承担着全球贸易1/4以上的货运量,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十分突出;由于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等地区,所以我国近80%的石油进口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其对于中国能源供给的“一剑封喉”潜在风险可见一斑;因为各种国际势力均试图染指并控制马六甲海峡航运通道,再加之海盗猖獗、狭窄的水道本身运力有限以及其他政治变数,我国除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之外,探寻和开辟石油来源及运输的新途径,破题“马六甲困局”,已成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中最核心的问题;一中哈管道,连接西部里海的通道;据新华社消息,在2006年5月25日,全长962.2公里的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正式对华输油;北京时间凌晨3时10分左右,原油开始抵达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计量站;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中哈石油管道最终设计容量是每年输送2000万吨原油,相当于中国2005年原油进口量的15%;该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阿塔苏镇,东至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第一条国际原油长输管线;中哈石油管道2004年9月开工,2005年11月竣工,设计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中哈双方共同为中哈石油管道建设提供了7亿美元资金;按照协议,管道运营初期年输油1000万吨,2010年升至2000万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将各提供50%的输油量;而且这还只是宏大计划的第一步,此条中国西部的石油运输大动脉还要往西一直修到里海边,届时长度将是目前线路的三倍;在里海大陆架,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高达24亿吨,预计总储量达70亿吨,它将成为继中东之后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区;二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光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的俄罗斯,其境内蕴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近13%;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互补性很强,加之两国又是关系密切的邻国,因而在发展石油合作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和诸多优势;根据中俄两国达成的协议,2005年俄应向中国出口1000万吨石油,2006年对华石油出口量应增至1500万吨;不过根据俄方的统计,2005年俄对华实际石油出口量为760万吨,虽然比2004年增长30%以上,却没有达到协议的1000万吨目标;据称,俄目前主要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石油,铁路运输能力有限、运输成本较高,这严重制约着两国石油贸易量的增长;不过随着俄铁路石油运输能力的提高,以及俄罗斯拟通过中哈石油管道阿塔苏至阿拉山口段向中国出口石油,2006年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将大幅增长将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此外,据中国日报报道:俄罗斯新闻中心证实,在俄总统普京的亲自督阵下,泰纳线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已在2006年4月28日正式开工,考虑到环保因素,普京要求将管线从贝加尔湖沿岸再往北至少移 40公里;泰纳线一期工程设计年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其中2000万吨将提供给中国,余下的1000万吨将通过铁路运至太平洋沿岸;三中缅通道将于今年破土动工在发改委2005年炼油工业发展综述中,曾提到过我国将要形成进口原油的“四大运输通道”:中缅海上原油运输通道、中哈陆路原油运输通道、中俄陆路原油运输通道、马六甲海峡通道;按照坊间较为流行的说法,中缅石油管道的大致走向为: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900公里的输油管线经过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直达昆明;它可以把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采购的石油,直接从印度洋经缅甸过境进入中国;与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湛江和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这条“印度洋线路”不但要近1200多公里,而且也安全得多;根据4月中旬中国经营报的相关报道:中缅输油管道项目已于4月初通过了发改委的最终审议,来自中石化、中石油的相关的竞争性实施方案也已上报到了能源局;这个总投资额度高达数10亿美元的项目将于今年破土动工;四中巴拟建“能源走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今年2月访问中国时曾对中国日报表示,巴基斯坦想充当中国进入中亚市场和能源领域的运输线,他说:“我们有兴趣为中国建立一条贸易和能源走廊;”穆沙拉夫表示,“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他很期待看到瓜达尔港运输线可行性研究结果,由于瓜达尔港紧邻霍尔木兹海峡,来自伊朗和非洲的原油可以通过瓜达尔港被输送到中国西北部的新疆自治区;瓜达尔原本只是巴基斯坦西部俾路支省马克兰地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但是它距离伊朗边境只有72公里,并位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波斯湾的咽喉附近,紧扼从非洲、欧洲经红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通往东亚、太平洋地区数条海上重要航线的咽喉;巴基斯坦1964年就决定把瓜达尔建成港口,直到2001年中国参与这个深水港的建设和开发,此项目才进入实施阶段;不过由于中巴之间地势险恶的喀喇昆仑山脉、崎岖的帕米尔山结、相对于海运而言较高的成本等现实因素,这条石油路线充满了不确定性;按照巴基斯坦的设想,即使油气暂时运不出去,巴基斯坦也希望瓜达尔港成为中国的储油仓库,因为这样可以带动贫穷的俾路支省和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五让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虽然我国石油预测资源量居世界第10位、石油产量为世界第5位,但后备储量增长缓慢、储量置换率低等,将使我国石油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依旧持续;所以,充分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成本低廉的优势,让中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融入世界石油市场,是我国石油发展战略中的必然选择;中国石油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是一次典型的跨国并购;2006年1月19日中国石化报环球周刊上“并购成功,还是成功并购”一文分析:此次被中石油收购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年原油生产能力超过700万吨,这不但是中国能源供应通道多样化的重大突破,也保证了连接哈萨克斯坦西部和新疆的中哈石油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油源供应的可靠性,并且有助于中石油得到里海地区的能源;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正在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刚刚进入2006年之时,去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而退出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中海油就开始发飙了:在1月初以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130号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45%的工作权益之后,路透社在2006年1月中旬又报道了中海油将可能参与收购哈萨克斯坦私营石油公司 NationsEnergyNE的消息;不过,我国能源企业的海外并购不是仅仅依靠资金和意愿就能顺利实现的,最大的风险和阻力莫过于“非经济性”因素;比如2004年中石化投标沙特油气田项目,最后美国直接出面建议中石化退出竞标;而2005年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时,美众院以 398对15票反对收购,更是让人记忆犹新;可见,当并购涉及石油等所谓的战略性资源时,地缘政治、外交、军事战略等非经济性因素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并购的成败与否;六将世界先进炼油技术和资源引进来除了让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把海外石油巨头“请进来”也是实现我国石油资源来源多元化的有效途径;从近期的一些公开报道来看,关于中东国家投资中国炼油项目的消息不断:新华网6月7日消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7日与英国天然气集团公司就中国南海西部海域两个深水区块签订了石油产品分成合同,并就南海东部海域深水区块41/06合同区签订了物探协议;华尔街日报4月底报道,沙特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公司表示将与中国石化合作在福建和青岛建造两个炼油厂项目;接着,中东地区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的亚洲区公共关系部也于4月底对第一财经日报证实,SABIC将与有关中国公司在大连地区投资52亿美元兴建一家炼油一体化基地;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也正在就收购天津炼油项目进行新一轮谈判,估计涉资将达亿美元;另据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12月报道:科威特石油大臣证实科威特将在中国南部的广东建合资炼油厂,这个计划中的炼油厂投资额将介于30~40亿美元之间,日炼油量将为30万~35万桶原油,且科威特还在中国寻求参与第二个类似项目的机会;中东石油巨头们投资中国炼油项目,是看中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在中国成品油市场化改革进程大大加快的基础上,我国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对石化中下游产业的“蛋糕效应”将从收益上得到充分体现;发改委2005年炼油工业发展综述中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仅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就已达到了16816万吨,同比增加了757万吨,增长率为%;继成品油零售市场开放以后,今年12月我国的成品油批发市场也将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协议正式放开;可见,中东石油巨头积极投资中国炼油业,实际也是为自身介入中国的石油石化终端市场找到的一个绝佳切入点;当然,对于外国资本投资我国炼油业以中东国家居多现象,也是有政策因素和背景的;因为根据发改委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中的说明,我国炼油工业将实行准入制度,而其中关于中外合资炼油项目的规定:外方要么拥有先进技术,要么有原料供应能力;四、商业储备和战略储备两条腿走路在国际上,建立石油储备是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一环;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一般而言,石油储备可分为两类:既由政府所拥有的战略石油储备,以及由进口商、炼油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所拥有的商业储备;早在“十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专门成立了石油储备办公室,它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立;首批被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四个: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这三大国内石油公司受国家委托,负责工程总体建设,预计2006年至2008年,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将基本竣工;战略储备具有商业储备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因为只有政府拥有石油战略储备,才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统一投放,及时解决和平息全国性的石油供应短缺与油价暴涨问题;虽然在“十五”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到 2005年储备能力达到800万立方米”的目标,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量仍然为零;积极鼓励和引导商业储备发展,对于保障石油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今年1月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期间,就传出了沙特拟在海南合建亿吨储油基地的消息:据香港凤凰卫视的报道称,早在2002年,当时身为沙特王储的阿卜杜拉就钟情于这个合资项目,并一直表示关注;沙特方面曾向中国表示,“这是送给中国的一份礼物,它将是一口取之不尽的‘油井’;”以沙特拟在中国南部与中国合建亿吨储油基地为例来说明商业储备的不可忽视性,1亿吨是什么概念2005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为亿吨;两个数据比较一下就知道其中的份量了;五、争夺石油定价话语权虽然我国目前的原油价格已经和国际接轨了,但这也只是一种单向的被动式接轨而不是互动式接轨;国际能源署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在2003年就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另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的石油产量为万桶/天,排在沙特、俄罗斯、美国和伊朗之后位居世界第五;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的中国,在国际原油价格上基本没有话语权,根源在于我国没有成熟的石油期货市场;从国际成熟石油交易所的发展历史来看,完善成熟的石油现货交易市场是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的基础;以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为例,它的布伦特原油BRENT 期货合约价格是确定国际原油价格的三大基准之一;布伦特原油是在英国的北海开采出来的,它主要是以现货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交易三种方式进行交易;正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现货交易构成了布伦特原油市场期货交易的基础;值得期待的是,在我国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加速的背景之下,已经流传数年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将“重出江湖”的消息也开始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根据5月10日中国工业报的消息,由上海久联集团、中石化、中石油等大股东推选的上海石油交易所筹备组,正在商务部就有关交易品种以及交易方案细则等相关开业问题做最后的确认工作;上海石油交易所能够在被关闭10 多年之后“重出江湖”,正是得益于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春风”;众所周知,“价格发现和形成”功能是所有交易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而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能源价格市场改革的关键,就在于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从这个契合点来看,交易所形式自然就成了能源价格形成环节中的可选项之一;“内部交易外部市场化”将是新上海石油交易所初期业务的特征之一,这是由它的股东结构和交易项目所决定的:上海石油交易所从事的将是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在内的石油中远期现货交易,它的股东结构为上海久联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集团,而中石油和中石化是目前我国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的两大垄断性经营主体;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石油交易所或许也是石油寡头们建立上下游企业间合理利益调节机制的一个举措;巨量能源需求需要有相应的定价权值护航,发展石油现货交易市场、推动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建设,对于加强我国国际油价话语权的意义不容忽视;六、修筑石油安全的万里长城可见,对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而言,内外兼修以修筑石油安全的万里长城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艰巨使命:对外,在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和运输通道的多元化的同时,加快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对内,在理顺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体系的同时,抓紧实施石油替代和燃料多元化战略,适时推进燃油税改革和石油现货期货市场建设,并建立完善的成品油加工、供应和储备体系;突围突围突围十字路口的中国石油安全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