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方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分析

一、从“油价上涨”谈起

“油价上涨”无疑是2006年最吸引世人眼球的词汇之一:国际上,由于受伊朗核危机持续紧张、美国汽油供应吃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今年已多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目前围绕每桶70美元上下徘徊的走势已呈现出长期化趋势;在国内,国家发改委于5月24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500元,这是继3月23日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之后今年第2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同时也是历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提价;

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的目的是众所周知的:想通过不断调价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同步,因为如果国内石油价格长期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那么外部资源进不来、内部资源反而会流出去,这对于国内石油供应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来看,让国内外成品油价格“接轨”也是大势所趋:由于目前我国每月成品油价格是以上月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的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的,只有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发改委才会重新确定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基准价,而这种僵化的成品油价格传导具有“时滞效应”,无形中为成品油走私等不法投机行为提供了土壤;针对去年的广东“油荒”,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曾公开提到过这样一组数据:香港油价是内地的到3倍,中国每天走私出境的成品油大约有1200吨;

由国际油价持续飙升保持高位,到国际石油资源争夺战近乎白热化的格局,再到国内部分地区曾一度出现的“油荒”现象,以及我国对石油进口依赖性不断

增加的现实......这一切的一切,都不禁引发人们对中国未来石油安全问题的深深思索;

二、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0%

发改委5月25日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需求迅速增长,在2005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已达亿吨,占石油全部消费量的%左右;

在近期召开的第九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国内石油消费量将达到~5亿吨,若是按照国内原油产量保持在2 亿吨左右计算,届时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原油缺口可能加大到亿吨以上,能源紧缺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1951-1990年,世界发生过六次石油危机;中国在过去的6次石油危机中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那是因为当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时至今日,形势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目前的GDP已居世界第四,石油供求格局也由以前的尚可自足转变为对海外石油依赖度达40%;对于如今的中国石油供给安全而言,如果再发生石油危机,狼来了”绝对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空话;

三、破题马六甲“一剑封喉”之困

谈中国石油安全自然不能不谈“马六甲困局”;马六甲海峡是一条长800多公里的狭窄水道,它承担着全球贸易1/4以上的货运量,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十分突出;由于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等地区,所以我国近80%的石油进口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其对于中国能源供给的“一剑封喉”潜在风险可见一斑;

因为各种国际势力均试图染指并控制马六甲海峡航运通道,再加之海盗猖獗、狭窄的水道本身运力有限以及其他政治变数,我国除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之外,探寻和开辟石油来源及运输的新途径,破题“马六甲困局”,已成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中最核心的问题;

一中哈管道,连接西部里海的通道;

据新华社消息,在2006年5月25日,全长962.2公里的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正式对华输油;北京时间凌晨3时10分左右,原油开始抵达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计量站;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

中哈石油管道最终设计容量是每年输送2000万吨原油,相当于中国2005年原油进口量的15%;该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阿塔苏镇,东至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第一条国际原油长输管线;中哈石油管道2004年9月开工,2005年11月竣工,设计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中哈双方共同为中哈石油管道建设提供了7亿美元资金;按照协议,管道运营初期年输油1000万吨,2010年升至2000万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将各提供50%的输油量;

而且这还只是宏大计划的第一步,此条中国西部的石油运输大动脉还要往西一直修到里海边,届时长度将是目前线路的三倍;在里海大陆架,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高达24亿吨,预计总储量达70亿吨,它将成为继中东之后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区;

二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光明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的俄罗斯,其境内蕴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近13%;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互补性很强,加之两国又是关系密切的邻国,因而在发展石油合作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和诸多优势;

根据中俄两国达成的协议,2005年俄应向中国出口1000万吨石油,2006年对华石油出口量应增至1500万吨;不过根据俄方的统计,2005年俄对华实际石油出口量为760万吨,虽然比2004年增长30%以上,却没有达到协议的1000万吨目标;据称,俄目前主要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石油,铁路运输能力有限、运输成本较高,这严重制约着两国石油贸易量的增长;不过随着俄铁路石油运输能力的提高,以及俄罗斯拟通过中哈石油管道阿塔苏至阿拉山口段向中国出口石油,2006年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将大幅增长将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外,据中国日报报道:俄罗斯新闻中心证实,在俄总统普京的亲自督阵下,泰纳线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已在2006年4月28日正式开工,考虑到环保因素,普京要求将管线从贝加尔湖沿岸再往北至少移 40公里;泰纳线一期工程设计年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其中2000万吨将提供给中国,余下的1000万吨将通过铁路运至太平洋沿岸;

三中缅通道将于今年破土动工

在发改委2005年炼油工业发展综述中,曾提到过我国将要形成进口原油的“四大运输通道”:中缅海上原油运输通道、中哈陆路原油运输通道、中俄陆路原油运输通道、马六甲海峡通道;

按照坊间较为流行的说法,中缅石油管道的大致走向为: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900公里的输油管线经过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直达昆明;它可以把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采购的石油,直接从印度洋经缅甸过境进入中国;与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