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观日出》语文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登泰山观日出》优质课教案 (3)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登泰山观日出》优质课教案 (3)

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背景:本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

文章以登泰山和观日出分为两个部分,脉络清楚,重点突出。

其中,“登泰山”部分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观日出”部分详细介绍了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景象,最后一节直抒胸臆,将登高观日出时的感受完全表达了出来。

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而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要有时间的保证。

譬如本课教学中就有两处景物描写,一则是作者穿过对松亭时所见到的“云海”,一则是课文主要内容之一“日出”。

这两部分内容无论从描写方法的指导,还是从朗读训练的培养,都不能“点到为止”,而是要花一定的时间,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修辞方法以及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感受瞬息万变的奇特云雾,去领略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

新课程开宗明义地要求教师充分开掘课文写作资源,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组写作指导与训练,通过“登泰山”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其写作方法——写游记要抓住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写景物。

又通过“云雾”和“日出”片段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变化特征”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的描写方法,然后创设情境,以“参观菊花展览”进行仿写,让学生从朗读中学会写作,从写作中领会方法,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略介绍泰山。

2.揭示课题:登泰山观日出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

三、研读课文,指导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和“感受”的词句。

(2)学习第4小节,感受云雾中变幻莫测的景象。

17登泰山观日出(公开课第九稿)

17登泰山观日出(公开课第九稿)

17登泰山观日出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游览胜地”、“依稀可辨”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题理清课文脉络,找到相应小节,并了解游记的一般写法。

3、感知作者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正确表达。

4、欣赏描写泰山日出的语句,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知作者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欣赏描写泰山日出的语句,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泰山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生答:泰山。

师:说到泰山,不禁想到一首一首诗,谁来读一读?望岳【作者】杜甫【朝代】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泰山的——“高”!(生答)2、你能用一两句话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吗?生答:有关泰山的介绍。

3、师补充总结(出示图片)相关泰山介绍,泰山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享誉中外。

无怪乎,文章的一开始就写到——(出示第一节)一起读。

4、师:这里有个词“有幸”(飘红)你们注意到了吗?生答:有幸的意思是有运气、机会好。

在这里指作者非常荣幸能来到泰山攀登并且看日出。

师:作者为什么要说自己有幸登泰山呢?相信我们学习了课文之后会有很好的理解。

5、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板书:17 登泰山观日出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刚才读课题,我们发现了这是篇游记,这次我们把中间停一停,再来读读,看看还能发现什么?——课文可以根据课题将内容分成两部分。

2、交流预习作业:第一部分:2-6节,第二部分:7——9节3、师:这节课我就重点学习——登泰山。

这篇课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游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默读课文,用直线划下有关语句。

优质教学实录:《泰山日出》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优质教学实录:《泰山日出》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优质教学实录:《泰山日出》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泰山日出》是一篇著名的鲁迅文学作品,作为八年级必修的教材,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现代史的重要素材。

由于本篇教材的主题比较严肃,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打破枯燥的语言,才能将教学引向深刻的历史思考。

既然我们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点。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普遍特点,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同时,我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这样才能让教学真正接地气、有效传递知识。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目标:(1)鼓励学生思考《泰山日出》的主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意识;(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于复杂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

我们需要对《泰山日出》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和深入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人民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艰辛历程。

另外,我们还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本。

四、教学设计1.导入部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会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关泰山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泰山的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通过提出一些历史和文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2.讲解部分在讲解部分,我会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泰山日出》,重点讲解文本中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内涵及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篇著名的文学作品。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课文《登泰山观日出-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登山观日出,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3.学会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一些文言辞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学习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式,扩充词汇量。

3.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及其辞藻的作用。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泰山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泰山吗?有没有听说过观日出的故事?2. 学习课文(30分钟)•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登泰山观日出-1》,了解大意。

•教师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用法。

3. 文字理解与分析(30分钟)•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登泰山观日出-1”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爬山观日出?•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登山观日出的意义,与大自然的关系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

4. 理解生僻词语及辞藻运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提供相应的解释和例子。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一些文言词语的作用和表达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文言词语及辞藻的用法和作用。

5. 分析修辞手法(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学生分组合作,寻找其他修辞手法,并解释其表达的意义。

6. 练习与写作(20分钟)•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观日出的作文,应用所学的生词和辞藻。

•学生交换作文,相互点评和修改。

7. 总结与提问(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包括课文的主旨、文言词语的作用、修辞手法的意义等。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登泰山观日出 1教学实录 沪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登泰山观日出 1教学实录 沪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登泰山观日出 1教学实录沪教版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杜甫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大师人,他写过一首诗叫《望岳》,一起来念一念其中的这两句。

(出示)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意思就是说,登上了那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杜甫所写的这座山就是泰山(板书:泰山),从杜甫的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大。

生2: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高峻。

生3: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它把旁边的山都给比下去了。

师:是啊,泰山被推为五岳之首,五大名山中最高的一座。

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的步伐登上这座高山去观看那里的日出。

(板书完整课题)一起来读课题。

生:登泰山观日出。

师:课题由两个短语构成,中间略作停顿,再来读一读。

生:登泰山观日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写作顺序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出示默读要求)谁来把要求念一念?生:(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这篇课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游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用直线划下有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思考圈画)师: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划分和感受。

生1:1-6小节写了登泰山,读了这个部分,我感到泰山非常的雄伟高大。

7-9小节写了观日出,我感受到了日出的变化多端。

生2:我也是这样分的,我感受到泰山的巍峨高大,感受到了日出的壮丽多姿。

师:看来,泰山和泰山日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呢?找到作者的行踪了吗?生1:我找到的句子有:第二小节,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第三小节,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师:有没有谁要补充的?生2:到达对松亭之后,作者经过了南天门,最后才达到日观峰的。

师:我们再请个同学来完整地说说,先说时间,再说地点。

生3:凌晨2点半,我开始登山。

小学语文《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登泰山观日出》,使学生了解太阳升起的奇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与感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体验升旗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抒发自然景色时的情感,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写景色。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去过太山吗?太山是我国著名的名山之一,有没有听说过登泰山观日出这个景点?”2. 引导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Step 2 学习课文(20分钟)1. 首先,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明确课文的主题。

2. 辅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太山的图片,并播放插图,引导学生体验太山的壮丽景色。

3. 分段分节导读课文,解释生词,确保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4.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一起体会课文中作者对太山景色的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

Step 3 课文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作者什么时候上太山观日出的?他是怎么去的?他登山的感受是什么?”2. 师生共同总结:太山之行是值得的,作者通过描写太山日出的景色,表达了自然风光的美和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Step 4 学生表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模拟登泰山观日出的情景,其中包括登山的过程、观日出时的感受等情节。

2. 同学们共同欣赏每个小组的表演,评价表演是否传达了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Step 5 课后拓展(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其他山峰的壮丽美景,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山的风景。

2. 提问:“你是否有机会也要去体验一次登山观日出的经历?你想去哪座山?你希望能感受到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培养对泰山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大自然美景的习惯;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中提取信息,归纳总结。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理解,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在没有明确表述的情况下进行归纳和总结;2.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向学生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

预习导入(10分钟)1.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复习山的基本常识,如山的分类、山的地理位置等。

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登泰山观日出》;2.学生小组讨论,归纳课文中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记录在白板上;3.整理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感受大自然(15分钟)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泰山之巅,感受大自然的美景;2.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眼前的景象。

深入理解(20分钟)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注意细节和描写;2.学生分组,选择自己认为最能表达泰山的一段话,写在纸上,并解释自己选择这段话的原因。

总结巩固(10分钟)1.教师总结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引导学生进行回顾;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泰山的兴趣。

同时,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理解还较为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泰山观日出一、教学目标1.了解泰山和日出的情况;2.认识不同的地貌和景观;3.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想法;4.训练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2.理解作者描写泰山和日出的语言表达;3.理解作者在登泰山观日出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登泰山观日出时的情感和感受;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四、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并准备相关问题;2.准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问学生:大家是否知道泰山和日出的情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了解。

2. 阅读课文(15分钟)请学生阅读教材上《登泰山观日出》一文,并用简短的语言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 听读课文(30分钟)请学生听老师朗读《登泰山观日出》,并让学生自己跟读,感受文字的意境和情感。

4. 理解课文(40分钟)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情感,如:1.作者在文章中的写作方式是怎样的?2.文章结构的特点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登泰山观日出?4.文中作者看到的景色和感受是什么?5. 课文创作(30分钟)请学生以《登泰山观日出》为题材,创作一篇自己的散文,写一下去看雪景或者其他景色的感受和想法,并展开写作过程。

6. 口头交流(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分享给同桌,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7. 课后作业1.完成散文的修改,并提交到老师手中。

2.阅读教材上的诗歌,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讨论和分享,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思维逻辑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貌和景观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要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情,提高阅读理解和创作能力。

《登泰山观日出》教案(通用3篇)

《登泰山观日出》教案(通用3篇)

《登泰山观日出》教案(通用3篇)《登泰山观日出》篇1[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

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

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1—6节、7—9节)(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

板书:登泰山(千辛万苦)观日出 (壮美)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登泰山记教学实录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实例

登泰山记教学实录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实例

登泰山记教学实录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实例第一篇:登泰山记教学实录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实例登泰山记》教学实录——“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实例(2007-06-07 11:19:39)转载标签:登泰山记教学分类:教学实录《登泰山记》教学实录——“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实例黄昌龙教学目标:理解本文作为古代记游散文的特色:①文旨单纯明了;②选材新颖;③剪裁布局精当;④写景状物极具特色。

教学设想:1.本课拟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一种),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了一样)。

2.本文篇幅短小(不足600字),文字相对浅显,学生预习后极易产生“我已读懂了”的想法,而事实上,本文作为古代记游散文的精品,在主旨确定、题材选取、剪裁布局、写景状物技巧等方面极具特色,而这正是学生容易忽视并难以理解之处,故拟出上述教学目标作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主题”。

3.预习要求:朗读课文;查阅生字、多音字;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生平;收集历代写泰山的诗、文(可上网查阅资料,教师将有关网址告之学生)。

教学过程实录及分析一、创设情境师:(播放第一组配乐幻灯片:泰山及五岳风景)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又称岱宗,春秋时改为现名,它与湖南的南岳衡山、陕西的西岳华山、山西的北岳恒山、河南的中岳嵩山并称“五岳”。

泰山高度虽低于华山和恒山,但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加之泰山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美誉。

(播放第二组配乐幻灯片:泰山游览图、主要景观等)泰山绵亘济南、泰安、长清等市县间,总面积436平方公里,主体在泰安市城北,可分为五大游览区:丽(山麓)、幽(登山东路)、妙(山顶)、奥(后石坞一带)、旷(登山西路)。

登泰山记优质课教学实录

登泰山记优质课教学实录

登泰山记优质课教学实录第一篇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言文——登泰山记。

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一扇窗口。

一、导入新课教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登过泰山?对于泰山,你们了解多少?学生1:我曾经登过泰山,泰山很高,景色很美,尤其是日出,非常壮观。

学生2: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比如泰山石敢当、泰山奶奶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对于泰山都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登泰山记》是清朝姚鼐所写的一篇游记,它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他登泰山观日出的经历。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古代文人的独特视角和细腻情感。

二、新课学习1. 朗读课文教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课文。

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断句、停顿和重音,尽量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齐声朗读)2. 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词语和句式。

现在,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些重点内容。

比如,“而”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转折或递进关系,这里的“而”表示顺承关系,“而”还可以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

3. 分析文章结构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的结构。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登山的缘由和路线;第二部分是作者在泰山顶上观赏日出的情景;第三部分是作者对泰山景色的总体描述。

每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大家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体会。

4. 深入剖析文章主题和写作特点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概括为“登山”、“观景”和“感悟人生”。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泰山的壮美景色和人文底蕴。

同时,文章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抒情等手法。

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日出》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日出》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日出》教
学实录
活动准备
本堂课我们将研究《观日出》这篇文章,为了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我准备了以下活动:
- 展示一张美丽的日出图片
- 播放短视频介绍日出的过程
- 准备课文的课件和教具
活动流程
1. 导入新课
为了引入新课,我让学生观看日出的精彩图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出”这个词。

随后,我通过短视频向学生介绍了日出的过程,同时提问学生日出的时间以及日出的过程。

2. 研究课文
在研究课文过程中,我使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课文。

同时,我
用一种易懂的方式,讲解了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在讲解完每一段之后,我会让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他们的理解。

并且经常鼓励他们不
要为难自己,在理解不了的部分可以多问我或者其他同学。

3. 学生朗读课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我要求学生自己的朗读整篇文章,我将他们按小组分组,每小组内部轮流朗读。

并且,我在学生读完
后进行一些加深理解的提问,如:朗读这篇文章心情如何?如何理
解小人物中的努力?
4. 课堂小结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情况,我再次提问关于日出的时
间以及日出的过程。

同时,我鼓励他们多复重点词汇和短语。

活动反思
本堂课教学流程基本上能够达到计划的预期,但是部分学生在
朗读时存在发音不准,语速太快等情况。

因此,我需要给陌生词汇、重点句型加强练习。

另外,我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泰山日出》课堂实录

《泰山日出》课堂实录

《泰山日出》课堂实录
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现当代作家刘白羽在飞机上看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今天哪,我们再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去泰山上看日出。

板书课题、作者。

徐志摩的散文是别具特色的,文学大家沈从文说:在现代风景散文里面,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彩的华灿,惟徐志摩一篇《泰山日出》可说。

; 确实,他的散文,感情奔放,不可阻遇。

其行文如秋空一缕行云,舒卷自如。

其文字如黄昏夕阳,华彩纷呈,瞬息变化。

但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徐志摩散文的情感特征,徐志摩的《泰山日出》这篇散文就体现了徐志摩浓得化不开;的诗一样的对日出富于感情色彩的描绘和奇特的想象。

富于感情色彩的描绘和奇特的想象是我们这篇文章的的目标。

(板书目标)
初读课文,边读边标划生字词。

掌握生字词。

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都写了什幺内容?
生:云海、日出、想象自己是一个巨人、对日出的赞美。

师:写云海;有日出前的云海奇观和日出时的云海美景,日出前的云海奇观; 使诗人生发了奇异的幻想,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立在大地顶尖的巨人,由日出。

《登泰山记》课堂实录与教学手记

《登泰山记》课堂实录与教学手记

《登泰山记》课堂实录与教学手记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要探讨的是“登泰山记”。

好,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诗人杜甫的经典之作《登泰山记》,杜甫在这首诗中注入了他对自然和大自然歌唱的热情,他尽可能尽可能完整地反映了泰山的美景以及自然环境,当然也反映了自己的心情变化,以及泰山令人深思的哲学。

其次,我们看到在《登泰山记》中,杜甫没有用上花哨的语言,他并不尝试去辞令宣称,他只是用朴实的语言来描绘泰山的自然美景。

在诗的构成上,《登泰山记》全诗由三节组成,每节有五句诗,每句诗由七个字构成,句句诗意,再现了泰山的端倪。

再看《登泰山记》的含义,杜甫藉此表达了他对泰山的赞美,体现了他对自然精神的钦佩,并且给了由深刻的哲理,即任何变化都有自然的规律,每个人的一生也不例外。

最后,我们一起看看一些拓展性的问题:你怎么评价杜甫的经典之作《登泰山记》?你能够从《登泰山记》中发现任何对大自然的赞美?你又有哪些有关泰山的知识背景可以帮助你理解《登泰山记》?在课堂探讨中,学生们积极表现,老师也给予充分鼓励。

他们表示杜甫在《登泰山记》中,以活泼的语言叙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情,这份热情源于他自身对自然的发现,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学生们还认识到,《登泰山记》中杜甫给了人们一种哲理,即人们一生中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顺应规律而行。

老师还补充说,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深入讨论《登泰山记》,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压力,但王室的压力也让杜甫对泰山的激情更加强烈。

最后,老师强调了课堂探讨的重要性,他给予我们充分的自由空间,让我们深入探讨《登泰山记》,了解杜甫诗作中所表达的哲理,加深我们对自然的理解。

总之,今天的课堂活动,使我们更加熟悉了《登泰山记》,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杜甫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与哲理的理解。

听课记录登泰山记

听课记录登泰山记

听课记录登泰山记
题目:《登泰山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捷,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出去旅游已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而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自然成为众多游客们向往的胜地。

今天,我有幸登顶泰山,下面便是我的一篇《登泰山记》。

这次登泰山的机会是我在学校参加的一个课外活动。

我们一行人早早地来到了泰山的脚下,感受到了泰山的神秘气息。

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开始攀登泰山。

沿途,我们看到了许多独特的景观,如天街、十八盘、五龙潭等。

这些景观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了无限的敬畏之心。

在攀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登山的艰辛。

由于泰山的海拔较高,再加上天气燥热,我们走了很多艰难曲折的小路。

有些路又陡又险,让我们心生敬畏;有些路则相对平缓,但依然需要一步一步
地脚踏实地。

在这些艰辛中,我感受到了团结和协作的力量,也学会了面对困难时不气馁、坚持不懈的品质。

当我终于登顶泰山时,心中那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

站在山顶上,俯瞰泰山,看着那连绵起伏的山峰,仿佛一切烦恼都消散在这片碧空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壮丽河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也都在这祖国的壮丽河山上留下了痕迹。

这次登山,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土地,更加敬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我国的泰山文化,让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座永恒之山。

《登泰山记》课堂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课堂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孔子登过泰山吗?生:登过。

师:孔子登泰山,孟子是怎么评价的?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师:杜甫登过泰山吗?生:登过。

师:杜甫登泰山,有什么感慨?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是的。

登上泰山,万物皆小。

你们登过泰山吗?生:没有。

师:那正好,今天,我们跟随姚鼐的《登泰山记》去游泰山,重走姚鼐登山路。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绘制行程图。

二、理登山行踪,知行文脉络师:请第一、二学习小组派代表作图于黑板上。

其他同学比较两幅图,找出异同,简要评价。

生:两幅图将作者在路途中经过的地方基本标识出来了。

第二幅图要更清晰,图中用箭头的朝向很好地表示了往返途中的情况,泰山正南面的三谷也完整地呈现了,作者拾级而上至最高日观峰,日观峰的标识作了重点涂画,很明了。

师:嗯,特别棒!图画清晰,一目了然;语言简洁,言简意赅。

全文以时空为线索,符合山水游记“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空间线索已展示在行程图上,时间线索呢?我们一起找出文中的时间词。

生: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这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月丁未,即这个月的丁未日,腊月二十八,用的是“干支”纪日法;戊申晦,用的也是“干支”纪日法,晦即月底这一天,这个月月小,是腊月二十九,除夕;朔望晦,分别表示月初、月中、月末这一天;五鼓,用的是“五更”纪时法,古代夜间用鼓打更纪时。

师:对来泰安的行程,作者接连用了五个动词,请同学们找出来。

生:乘、历、穿、越、至。

师:这些动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效果呢?生:着力表现了作者乘风冒雪,千里迢迢,去游泰山的迫切心情。

师:那泰山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生:因为泰山之景——美。

师:在作者的行程中,停下脚步来赏景的是哪里?(带着学生再次回到黑板上的行程图)生:“至日观峰——坐日观亭”这里。

师:请大家回到教材,齐读作者在这里驻足赏景的文字(及既上……而皆若偻)。

生:齐读。

师:清末著名学者王先谦曾大加赞美这段文字:读此益服其状物之妙。

《登泰山观日出》语文课堂实录

《登泰山观日出》语文课堂实录

《登泰山观日出》语文课堂实录《登泰山观日出》语文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杜甫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大师人,他写过一首诗叫《望岳》,一起来念一念其中的这两句。

(出示)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生1: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大。

生2: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高峻。

生3: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它把旁边的山都给比下去了。

师:是啊,泰山被推为五岳之首,五大名山中最高的一座。

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的步伐登上这座高山去观看那里的日出。

(板书完整课题)一起来读课题。

生:登泰山观日出。

师:课题由两个短语构成,中间略作停顿,再来读一读。

生:登泰山观日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写作顺序(生默读课文,思考圈画)师: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划分和感受。

生1:1-6小节写了登泰山,读了这个部分,我感到泰山非常的雄伟高大。

7-9小节写了观日出,我感受到了日出的变化多端。

生2:我也是这样分的,我感受到泰山的巍峨高大,感受到了日出的壮丽多姿。

师:看来,泰山和泰山日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呢?找到作者的行踪了吗?生1:我找到的句子有:第二小节,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第三小节,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师:有没有谁要补充的?生2:到达对松亭之后,作者经过了南天门,最后才达到日观峰的。

师:我们再请个同学来完整地说说,先说时间,再说地点。

生3:凌晨2点半,我开始登山。

师:开始登山,也就是说此时我们在——生:山脚下。

(板书:凌晨2点半山脚下)生3:4点半,到了中天门;天微明十分到了对松亭;途经南天门,7点10分,登上了日观峰。

(师板书相应时间和地点)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生:作者是按照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啊,作者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顺序写了这篇游记。

(板书:时间地点)三、研读课文,欣赏美景,感悟写法(一)研读“登泰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观日出》语文课堂实录
《登泰山观日出》语文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杜甫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大师人,他写过一首诗叫《望岳》,一起来念一念其中的这两句。

(出示)
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意思就是说,登上了那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杜甫所写的这座山就是泰山(板书:泰山),从杜甫的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大。

生2: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高峻。

生3: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它把旁边的山都给比下去了。

师:是啊,泰山被推为五岳之首,五大名山中最高的一座。

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的步伐登上这座高山去观看那里的日出。

(板书完整课题)一起来读课题。

生:登泰山观日出。

师:课题由两个短语构成,中间略作停顿,再来读一读。

生:登泰山观日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写作顺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出示默读要求)谁来把要求念一念?
生:(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这篇课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游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用直线划下有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思考圈画)
师: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划分和感受。

生1:1-6小节写了登泰山,读了这个部分,我感到泰山非常的雄伟高大。

7-9小节写了观日出,我感受到了日出的变化多端。

生2:我也是这样分的,我感受到泰山的巍峨高大,感受到了日出的壮丽多姿。

师:看来,泰山和泰山日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呢?找到作者的行踪了吗?
生1:我找到的句子有:第二小节,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第三小节,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师:有没有谁要补充的?
生2:到达对松亭之后,作者经过了南天门,最后才达到日观峰的。

师:我们再请个同学来完整地说说,先说时间,再说地点。

生3:凌晨2点半,我开始登山。

师:开始登山,也就是说此时我们在——
生:山脚下。

(板书:凌晨2点半山脚下)
生3:4点半,到了中天门;天微明十分到了对松亭;途经南天门,7点10分,登上了日观峰。

(师板书相应时间和地点)
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
生:作者是按照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啊,作者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顺序写了这篇游记。

(板书:时间地点)
三、研读课文,欣赏美景,感悟写法
(一)研读“登泰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