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选择题突破四 “实验探究”微设计
2014年3月广州、佛山、江门、云浮四地高考研讨资料:化学实验主观题中的微型实验探究或设计的突破

【例2】 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 8H2O和少量BaCO3组成, 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 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 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 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Ba(OH) Ba(OH)2溶液 +饱和 BaCO3溶液 BaCO3 2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 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 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
步骤3:
【方法小结】 2、分析每种待检验物质的一般检验方法: 打好基础: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明确高中阶段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3、注意“求异舍同”,排除干扰。 若没有很好的思路,可以从“限选试剂”中找 点启发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 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 3 mol· L-1 H2SO4、1 mol· L-1 NaOH、 0.01 mol· L-1 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1mol· L-1 BaCl2。
【例2】(2011年广东卷节选)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 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 Ba(OH)2· 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 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 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 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试 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 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 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 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4-2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类型2 探究型实验题

A (选填字母代号)。
A.一条光线 B.两条光线 C.三条光线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某小组同学利用光具座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应
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上
。
(2)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f=15cm,如图所示,要使蜡烛在
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使蜡烛B与A的像 完全重合 ,
(2)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
离
相等
。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蜡烛A的像。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一光屏,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光屏上
不能
【实验方法】用外形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运用
了 等效替代 法。
变小时,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7.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的实验中:
(1)为使磁场加强,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 铁 棒。
(2)把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四周不同位置,螺线管通电后记录小磁
针 N 极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上做 匀速 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
(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 2 N。
(3)比较甲、乙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大小 有关;比较 乙、丙 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 他的结论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 。
酸碱盐专题复习实验探究副本

酸碱盐专题复习(四类实验探究专题)一、探究酸碱盐的性质1.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之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做了如下实验:【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继续滴加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已知NaHCO3溶液呈碱性).【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猜想2:废液中含有________(写化学式)三种溶质.猜想3:废液中含有…溶质.【实验与结论】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猜想________(填“1”或“2”或“3”)正确.【交流与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 2.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 专题5 微专题 化学实验基础——突破实验选择题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1)六种物理方法
(2)八种化学方法
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四种类型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10)“万能瓶”:装置如图,其有多种用途:
①洗气瓶:A进B出,如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②贮气瓶:广口瓶中盛满液体,B进A出,如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贮存。 ③集气瓶:若A进B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若B进A出,可收集密 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④安全瓶:在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实验中连接该装置(瓶中不盛放任何物质),可 有效地防止倒吸,起到安全瓶的作用(此时广口瓶中A管长度同B管)。
(4)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 换。 (5)试剂瓶:广口瓶盛放固体试剂,细口瓶盛装液体试剂,棕色瓶盛放见光易变质的 试剂。 (6)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 (7)pH试纸:检测溶液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用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试纸检验气体前 需先润湿,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8)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 洗。 (9)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浸在液体中,测气体温 度时水银球对准支管口。
常见实验的分析及装置判断 有关物质制备实验原理分析的易错点 (1)仪器的排列组合:根据实验的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 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若干装置)→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 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为先净化后干燥。 尾气处理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 (2)接口的连接: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 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 和CO2,则应“大”进(同样利于CO2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小”出(利于余气的导出), 若为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 创新题型突破 数字化实验与微型创新实验

(1)实验中用排水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是因为氧气具有不不易溶易溶于于水的性
质。
水
(2)若俯视读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则测得的双氧水质量分数将偏偏大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2021·北京)用如图实验验证 CO2 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CaOC3+O32+HCl2=H=C=Cla=C=l2=+CaCOC2l↑2++H2O。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 K,片C刻O后2↑长+蜡烛H2熄O灭,由此得到的结论
( D)
11.★(2021·烟台)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 的着火点为 40 ℃)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且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A.试管中的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淀的化学式 MgM(Og(OHH))22。
6.(2021·成都)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小组设计了图 1 装置,检查气 密性,将 5 g 铁粉和 2 g 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 2 mL 饱和 NaCl 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 5 mL 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
(1)据图 2,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铁铁生锈生放锈
类型 2:微型创新实验题
9.(2021·北京)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 D)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100 s 时 O2 的含量
①
干燥剂
21%
②
10 滴水
15%
③ 10 滴水和 1.0 g 食盐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专题课件新人教版

0 2 -1
1
1
I= =
,则被测电阻 Rx=
=
R0。
0
0
2-1
2 -1
0
答案:(1)D (2)0.7
1
(4)
R0
2 -1
(3)如图所示
考向二 探究型实验
【例3】 小明想利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器材
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小组二连接了与小组一相似的电路,但用一个5~15 Ω的电阻替换了灯泡,实
验目的是用伏安法测该电阻的阻值R。
(3)请在图2中用笔画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图2
图3
(4)小组二在完成实验后,组员小宇想尝试测量从家里带来的一只电阻的阻
值Rx(约300 Ω)。他们使用现有器材,仍用伏安法进行测量,发现电流表示数
(选填“左”
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
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
是
。
甲
(3)重新调节好天平,小惠称得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 g,然后将一部分茶
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茶油和烧杯的
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是
2022
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
CHU ZHONG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第二板块
专题二 实验探究专题
内
容
索
引
01
命题趋势解读
02
热点考向例析
命题趋势解读
纵观近几年中考,实验探究题作为一种重要题型,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
2022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

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21秋•无为市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然后再通入氢气B.反应过程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C.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和平衡压强D.装置中发生反应:H2+CuO Cu+H2O2.(2021•包河区三模)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
已知HCOOH H2O+CO↑。
说法正确的是()A.甲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挤压甲中胶头滴管的同时点燃酒精灯C.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丙中增加的质量D.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尽,实验危险系数小3.(2021秋•花都区期末)某实验小组计划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利用氧化铜CuO能够被还原成单质铜的性质,验证CO的还原性。
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HCOOH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操作时,先滴加HCOOH,再点燃酒精灯B.甲处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澄清石灰石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置换反应D.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4.(2021秋•鹿邑县月考)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5.(2021•桂平市三模)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发生的反应是置换反应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D.该实验的优点之一是节约药品6.(2021•桐城市校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的优势是节约药品,现象明显B.再挤压左滴管,白磷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C.实验过程中只产生了有害气体,因此需要进行尾气处理D.先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2021•利辛县二模)如图是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2020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和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

《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一、单选题1.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用浓硫酸催化甲酸(HCOOH)制取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型管中发生的反应为:HCOOH HO+CO↑2B.观察到的现象是氧化铜变成了铜,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尾气处理有效节能D.眼药水瓶可改用注射器代替2.某同学模拟2019年春晚节目“魔壶”进行实验。
将“魔壶”中盛有的液体依次倒入两个分别盛有1ml浓溶液的烧杯中,现象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此实验不能用铁制“魔壶”AgNO溶液B.原烧杯1中盛有的溶液可能是3C.烧杯2中得到“雪碧”饮料可能的原因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若将“魔壶”中的溶液改为NaOH溶液,则实验现象相同3.下图拟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关于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省略试管①仍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 B.试管⑤比试管④先红C.导管甲应比导管乙长 D.该实验主要证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4.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B.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D.水的电解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是()A.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将等质量的铁丝和锌粒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B.制取Fe(OH)3:将Ba(OH)2溶液和Fe2(SO4)3溶液混合后过滤C .除去H 2中的HCl 气体和H 2O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和浓硫酸D .分离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加适量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6.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A .AB .BC .CD .D7.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8.下列是小强同学设计的“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 .用铁钉、植物油、蒸馏水、棉花、氯化钙等物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 .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 C .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 D .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9.某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 的实验方案:方案一:Zn 24H SO 稀−−−−→H 2 CuO −−−→Cu 方案二:CuO 24H SO 稀−−−−→CuSO 4Zn −−→ Cu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②Cu 产率高③产品纯净④操作安全,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B .加热氯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先等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然后再开始收集气体D .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11.如图所示。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突破科学探究题(1)

若混合物是A、B、C中的两种或三种,则猜想为:AB、AC、BC、 ABC。(若为溶液中溶质成分,猜想中存在可以相互反应的物质,则该猜 想不合理)
1. (2023·深圳改编)已知H2与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其他成分 不参与反应)反应制成纳米铁粉。某小组进行探究并完成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H2能与CuO反应生成H2O,H2O能使无水硫酸铜变 蓝;②CO2与无水硫酸铜不反应。
5. 交流评价、反思拓展:此处问题较难,通 常是找出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漏洞或者是不 严谨之处,或者是对实验探究的结果有哪些心得 和体会,或者进行更高难度的拓展。
相关知识梳理
一、 纯净物的分类(初中常考的物质类别)
金属单质:K Ca Na Mg Al Zn Fe Cu Hg Ag 单质 非金属单质:C O2 H2 He S P
②③的试管中。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 稀盐
猜想Ⅰ不
实验1
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
酸(或稀硫酸)(填物质名称)
成立
加热试管②,并将蘸有紫色石 实验2
蕊溶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
滤纸条变红
猜想Ⅱ 成 立
加热试管③,将产生的气体通 变色硅胶由蓝色变
和Ca(OH)2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
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变浑浊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 液 中 含 有 Ca 溶 液 中 含 有 Ca
(OH)2
(OH)2
溶液中 (OH)2
含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4 实验设计与探究题学案

专题4 实验设计与探究题【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设计装置的理解,学会设计实验;2、理解探究的步骤、内容、解题思路,学会解决探究题。
【复习重点和难点】1、通过实验设计装置的理解,学会设计实验;2、理解探究的步骤、内容、解题思路,学会解决探究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一)1.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考查的发展方向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它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组成分析、气体的净化与转化等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的试题大多思考性、综合性较强,解答时必须联系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进行适当的类比、迁移、重组后从已知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2.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
进行评价时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理论上是否正确、操作上是否简便、会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需药品或原料的来源是否丰富、实验方案是否安全等等。
实验评价的考查范围包括对课本中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对为解决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所设计出的实验方案的评价。
(二)气体的发生装置1.固+固(加热)(图1):适用于制备气体:O2 (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NH32.固+液体(不加热)(图2、图3):适用于制CO2、H2、O2(用Na2O2 和H2O、H2O2和MnO2制取O2也用此装置)(三)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1、常见干燥剂及气体的干燥常见干燥剂、2、常见净化(包括干燥气体)装置(图4)注意事项:⑴ A为加热固态试剂以除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
如用灼热的铜丝除氧气。
⑵ B、C一般盛液体药品,用于洗液。
如用浓硫酸除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除酸性气体。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题型四创新实验(含微型实验)

B. 供水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侧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右侧无变化
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
(2021山西)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
C. 由该实验可推出H 的密度比空气小 Y形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若将图中氢氧化钠固体更换成氯化钠固体,实验
(1)实验1: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形管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燃着的蜡烛逐渐伸入集满氢气的集气瓶中(己验纯),发现瓶口有火焰出现,而将燃着的蜡烛继续伸入集气瓶内,蜡烛却熄灭了。
实验1
实验2
(2)实验2:①缓慢倾斜Y形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_左___
_侧_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__溶__液__变__为__浅__绿__色__,__右__侧__无__变__化__现象,可得出铁的金属活
动性比铜强。
②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F_e_+__H_2_S_O__4=__F_e_S_O__4+__H__2_↑_。
7.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可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体积 约为5 mL的发热剂放入针筒中(反应前后发热剂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将活塞停留在“100”刻度处(如图一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充分反应后 活塞最终停留在“80”刻度处,如图二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 ) A. 发热剂与氧气反应不产生气体 B. 反应放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 D. 实验中应不断转动针筒,使发热剂充分反应
中考物理考前提分冲刺课件 专题突破四 实验探究题

3.沈仔细同学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时, 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电磁铁磁性强弱跟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有关; 猜想二: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磁铁的线圈匝数有关; 猜想三:电磁铁磁性强弱跟铁芯的大小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选用的器材有:电源一个,开 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一只,曲别针一盒,大小不 同的铁钉若干,长导线若干,请你帮他完成下列任务。
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根据生活经验或在视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应用科学原理,
环绕探究的问题假想出的可能出现的结果。猜想既有科学性又有估计性, 是可以检测的,不是盲目猜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针对问题按日常经验或事实提出猜想与假设; (2)针对问题运用经验与直觉提出猜想; (3)针对问题根据物理科学本身的思维过程建立猜想与假设(搜寻事 实——归纳分析——形成猜想); (4)运用“类比法”或“逆反原理”等方法进行猜想。
2.对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的评估: 在探究过程中要求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否真的不变,实验的步骤 是否正确、合理,实验过程是否有操作错误; 记录数据的表格是否有缺陷,收集的信息是否可靠,实验记录的 数据是否符合常理并分析特殊数据产生的原因。
样题6 有一块火山石可以漂浮在水中,小王用天平、量筒和水等 器材测量这块火山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天平的示数如图所示;
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任务: 写出探究“猜想一”的实验方案: 将100g的铁球和100g的铝球,分别 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小木块,用,刻 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被撞出的距离。 。 设计出探究“猜想二”的记录数据表格。
[解析]本题是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中 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探究“猜想一”时要注意控制小球的 运动速度和质量不变;探究“猜想二”时要注意控制小球的密度 和质量不变。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提升之实验探究突破(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期末专项提升——实验探究题——划重点初二期中期末之复习(1)该实验的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2)确定计时的电子停表后,为了方便测时间并减小误差,在实验中应填“增大”或“减小”);(3)如图,停表每格时长为1s,该次实验中停表指针旋转不足一圈,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是m,全程所用时间是t= s,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AB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₁,通过下半段BC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₂,通过全程...刻度尺减小【答案】v=st(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公式);(2)实验中应适当调整斜面的坡度使之(填“较大”或“较小(3)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C=cm 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速度偏;(1)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物理公式表达);(2)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斜面坡度要尽可能较(选填“陡了;(3)AB段距离s AB=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如果小明同学不小心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他所测小车在(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5)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的,听到声音的强弱还跟(6)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有(1)如图甲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发声体在,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是;(1)安装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前应在试管内装入适量(选填“颗粒较大浴法”加热除了可以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物质(3)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海波和石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1)图甲中,按规范要求,实验前应先调节铁圈(填数字)的高度;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
“微探究”教学实验

“微探究”教学实验
本文介绍了“微探究”教学实验,这是一种适用于语文、数学、科学等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模式。
该教学实验的基本思想是从微观的事物中找到规律并加以应用,以此推动学生深入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微探究”教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微观探究法:通过对微观事物的观察和实验,提供具体的体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知识自主获取和应用的目的。
3.问题探究法:通过提出有疑问的问题,激励学生思考探究,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4.团队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凝聚力和主观能动性。
1.注重学生参与:教师会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点滴的探究和实践来积累知识,达到深刻理解和高效掌握的目的。
2.重视体验情感:教师将力求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验等方式,建立起对所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爱好。
3.注重跨学科探究:教师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跨学科探究中,通过和不同知识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学生多元化的思考和学习。
4.强调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将以微观事物为基础,锻炼学生的分析力、创新力、推理力、预见力等多方面的思考能力。
通过采用“微探究”教学实验,在学生的学习中,他们往往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深入掌握知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且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微探究”教学实验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探究模式,能够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形成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理念。
九年级化学下册专题复习四科学探究题练习鲁教版135

专题复习 ( 四)科学研究题[ 学生用书P94]1.[2018 ·金华 ] 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采集氧气,获取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
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以下研究:【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 毫升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 3 只集气瓶,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 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
当气泡__________ 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所有排出,将同样的 3 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取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实验分组第一组第二组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⑥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153045343842带火星竹签的状况亮很亮复燃很亮复燃复燃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以为还不可以确立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连续进行实验。
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当是__36__%。
【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连续研究】小君以为采纳该方法采集的氧气中含有必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
2.[2018 ·梧州 ]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 分子式为C2H6O)俗称酒精,往常状况下化学性质稳固,在必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响。
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响进行研究。
研究活动一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拿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 ( 如图 ) ,铜丝很快变成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获取 A 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是指针对某一科学问题,通过实验手段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的题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实验探究题类型:
1.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特别注意控制某些变量不变,以达到探究目的。
2. 比较法:在实验中对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原因。
3. 实验数据的处理:在实验中,有时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确定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的预测:在实验前根据某些假设来预测实验结果,然后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5. 实验方案的设计:在实验中需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以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实验探究题示例:
1. 探究维生素 C 对人体的作用。
2. 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
3. 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条件。
4.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5. 探究压力对人体呼气流速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实验探究题类型,希望能提供帮助。
选择题四 微题型10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微题型10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2022·江苏,11)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探究方案探究目的A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Fe2+具有还原性B 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SO2具有漂白性C 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D 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CH3COOH是弱电解质2.(2022·辽宁,1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或操作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2SO3溶液,对比现象C 判断反应后Ba2+是否沉淀完全将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Na2CO3溶液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3.(2022·全国乙卷,10)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氧化性:Cl2>Br2>I2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无砖红色沉淀蔗糖未发生水解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溶液红棕色变无色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体通入Br 2的CCl4溶液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4.(2022·全国甲卷,13)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及现象结论A 比较CH3COO-和HCO-3的水解常数分别测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K h(CH3COO-)<K h(HCO-3)B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铁锈中含有二价铁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CrO2-4、Cr2O2-7相互转化的影响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Cr2O2-7的方向移动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乙醇中含有水5.(2021·广东,1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