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作业观念改变成本计算的方法

合集下载

引入作业成本法改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引入作业成本法改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少 能 政 府 长 期 以 来 对 外 来 施 工 企 业 设 置 准 入 障 碍 等 ) 施 工 企 业 成 本 、 量 间 接 成 本 构 成 的 历 史 阶 段 , 够 满 足 核 算 管 理 的 要 , 大 制 在 我 国 整 个 经 济 体 系 中 属 于 落 后 行 业 。 不 少 施 工 企 业 近 年 来 求 。 随 社 会 进 步 , 量 新 的 科 学 技 术 运 用 到 生 产 中 , 造 成 本 随 以 处 于生 存 的 边沿 . 术 装 备 老 化 无 力 改 造 , 械 化 水 平 低 , 技 机 缺 的 弊 端 尽 显 : 着 制 造 费 用 的 增 大 , 人 为 标 准 进 行 分 配 使 成
维普资讯

蝮鲤
中国 高 技术企 业 新
引入作业成本法改进旋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 文 / 汤 松


施 工 企 业 的 处 境 及 成 本 管 理 的 现 状
因产 品生 产 或服 务 而 直接 发 生 的耗 费 直 接进 入 产 品 ( 务 ) 服 成
水 平 。施 工 企 业 成 本 管 理 中 主要 存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的 问题 : 1 管 理人 员经 济观 念 不 强 、
本 计 算 对 象 ( 品 或 服 务 ) 一 种 成 本 计 算 方 法 。 作 业 成 本 法 产 的 是 建 立 在 “ 业 ” 一 基 本 概 念 上 的 , 业 是 成 本 计 算 的 核 心 作 这 作
企 业 竞 争 , 何 能 生 存 ?如 何 能 发 展 ?施 工 企 业 必 须 迅 速 提 高 线 模 糊 ; 本 动 因 分 析 缺 失 , 成 本 控 制 对 象 不 明 , 法 掌 握 如 成 使 无

成本管理之作业成本计算法

成本管理之作业成本计算法

成本管理之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和核算企业生产成本的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并在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原理和主要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根据生产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生产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产品或作业上,并根据作业量和成本的关系来计算作业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中间成品或多个生产阶段的企业。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主要原理是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作业或部门,然后按照作业量和成本的关系,将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作业上。

这样可以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成本,并提供给管理层参考。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思想是以作业为基本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作业或产品的定义:首先要确定每个作业或产品的范围和内容,以便后续的成本核算和分析。

2.成本元素的确定:根据作业或产品的特点,确定与其相关的各项成本元素,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3.成本汇总:对于每个作业或产品,将其相关的成本元素进行汇总,并计算出总成本。

4.作业量的确定: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数据,确定每个作业或产品的作业量,例如产量、使用时间等。

5.成本分配:根据作业量和成本的关系,将总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或产品上。

6.作业成本的计算:根据分配的成本和作业量,计算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成本。

7.成本分析:对于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以了解和掌握成本结构和成本变动的情况。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成本,并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供管理层参考。

其缺点是计算和分析的过程相对复杂,且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来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作业成本计算法可以结合其他的成本管理方法一起使用,例如标准成本法和活动成本法等,以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

同时,企业在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时,也应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的确定,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降低作业成本的措施

降低作业成本的措施

降低作业成本的措施
降低作业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1.优化流程:首先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找出成本高的环节和原因,然后对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降低材料成本: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寻找性价比高的替代材料,或者采用循环利用、再利用的方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

3.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4.引入先进技术: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参与,降低人工成本。

5.精细化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确保每个环节都处于最佳状态,避免因为管理不善而产生的额外成本。

6.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例如,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生产负荷不足或过度生产;也可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避免人员冗余或工作负荷不足。

7.加强成本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对各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问题。

同时,要建立奖惩机制,对节约成本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超出预算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罚。

总之,降低作业成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优化流程、降低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引入先进技术、精细化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以及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和效益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计算及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及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及管理作业成本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及管理是企业运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在这篇文章中,将分别对作业成本计算及管理的重要性、计算方法、优化方法等进行探讨。

1.可以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情况:作业成本计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作业点的实际成本,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成本效益:通过作业成本管理,企业可以找出成本高、效益低的作业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提高作业成本的效益。

3.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作业成本是企业获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过精确计算和管理作业成本,企业可以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1.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按照作业成本与作业量之间的直接关系来计算成本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将直接与作业有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劳动力等)按照作业量的比例分摊到每个作业点上。

2.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通过间接成本与作业产量之间的间接关系来计算成本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将一些间接的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分配到每个作业点上,以便计算出每个作业点的总成本。

3.混合成本法:混合成本法是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结合起来计算成本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出每个作业点的实际成本,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

作业成本的优化方法:1.降低直接成本: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原材料成本等手段,可以降低直接成本,从而提高作业成本效益。

2.控制间接成本:通过精细管理和合理分配间接成本,可以有效地控制作业成本的增长。

3.提高作业效率: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可以减少作业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作业成本效益。

4.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通过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可以保证作业成本得到合理的回报,从而提高作业成本的效益。

生产成本核算方法与改进建议

生产成本核算方法与改进建议

生产成本核算方法与改进建议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生产成本核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生产成本的准确核算,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生产成本核算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生产成本核算方法1. 直接成本法:该方法将直接发生的成本完全归属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当中,包括原材料、直接劳动力成本和直接生产费用等。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适用于产品生产流程简单的企业。

2. 作业成本法:该方法根据作业计划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当中,再通过计算单位产品成本来确定产品生产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流程复杂、多品种、小批量的企业。

3. 过程成本法:该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开支按过程进行分配,然后再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连续生产过程较长、产品较多的企业。

二、改进建议1. 引入先进的成本核算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成本核算系统如ERP系统能够实现全面、准确的成本分析和核算。

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入相应的系统,提高生产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企业应定期分析和评估各项生产成本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通过分析生产成本的构成和变化趋势,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成本结构,为成本控制和提升效益提供依据。

3.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生产成本核算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全体员工都应该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企业可开展成本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成本的认知,通过降低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实现成本最优化。

4. 优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优化能够有效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周期时间和库存成本等。

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优化物流和仓储管理,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5. 制定激励机制:制定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提出改进意见和经济性建议。

同时,适当给予成本控制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工相应的奖励,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生产成本核算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会计实务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

会计实务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

会计实务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用于评估和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它涉及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与实际完成的任务相关联,并提供有关如何改进生产成本和效率的信息。

下面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1.确定目标: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之前,组织需要明确其目标。

这可以包括确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或优化资源利用的特定目标。

2.识别作业:在作业成本管理中,每个任务被称为作业。

必须识别和分类所有相关的作业,以便能够正确跟踪和管理成本。

这可以通过审查生产流程和操作手册来完成。

4.数据收集:收集与每个作业相关的成本数据。

这可以涉及收集人工工时、材料成本和其他间接成本等信息。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时间记录表来跟踪员工在每个作业上花费的时间。

5.分配成本:根据作业成本池和成本驱动因素,将各项成本分配给各个作业。

这可以通过使用成本驱动因素的参数来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6.分析成本:分析各个作业的成本,并确定成本高的作业和成本低的作业。

这可以帮助识别成本高的作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

7.追踪和监控:跟踪和监控各项作业的成本。

这可以通过制定成本报告、管理会计系统和预算控制等方法来实现。

8.进行决策:基于作业成本的分析结果,组织可以做出相关的决策。

这可能包括确定调整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供应链等措施。

9.进行绩效评估:评估作业成本管理的绩效。

这可以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预期成本,以及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比较来完成。

10.持续改进:作业成本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通过持续监控和改进,组织可以不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实际成本法是指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

具体计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采集和记录相关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2.分配成本到各个作业:根据不同作业活动的耗用情况,将相关成本按比例分配到相应的作业中。

3.计算每个作业的作业成本:将各项成本总和得到每个作业的作业成本。

标准成本法是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核算。

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的标准条件下,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率计算得到的成本。

具体计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标准成本:包括标准直接材料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等。

2.分配标准成本到各个作业:根据不同作业活动的标准耗用情况,将标准成本按比例分配到相应的作业中。

3.计算每个作业的标准成本:将各项标准成本总和得到每个作业的标准成本。

直接成本法是指只计算与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而不考虑间接成本。

具体计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

2.按直接成本直接分配到各个作业中。

不同的核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目的。

实际成本法适合于成本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数据比较全面的情况;标准成本法适合于成本预测和控制的情况;而直接成本法适合于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简单情况。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

准确评估作业成本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定价决策,判断产品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成本结构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造成成本偏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削减;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以及加强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来实现。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实际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直接成本法等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引言作业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确计算和管理作业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实现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计算和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相关策略。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与某一具体工作或项目相关的费用总和。

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具体作业或项目直接相关的费用,可以直接追踪和归因于某一作业。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直接成本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直接材料:指在一个作业或项目中,可以直接与之相关联的材料费用。

例如,对于生产一辆汽车的作业来说,汽车零部件的成本就是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指直接与作业或项目相关的人工费用。

例如,对于生产一辆汽车的作业来说,工厂工人的工资就是直接人工成本。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与作业或项目间接相关的费用,无法直接追踪和归因于某一作业。

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是间接成本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间接材料:指与作业间接相关的材料费用。

例如,工厂维护费用中所使用的润滑油就是间接材料成本。

•间接人工:指与作业间接相关的人工费用。

例如,工厂中的经理或管理员的工资就是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常见的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包括批量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直接成本法。

批量成本法批量成本法是指将每个作业的成本分配给每个作业的单位数量或批次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批次或单位数量的情况。

计算方法如下:批量成本 = 总成本 / 批次数量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事先设置的标准成本,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作业的盈亏状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作业的成本控制和监督。

计算方法如下:盈亏 = 标准成本 - 实际成本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所有直接与作业相关的成本作为作业成本。

这种方法适合小规模作业或作业成本的计算较为简单的情况。

计算方法如下:作业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作业成本管理策略作业成本的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在企业中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是根据作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在企业中,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帮助企业合理定价、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好处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它的核心原理在于将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作业上,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作业辨识:首先需要将企业的作业进行辨识,确定每个作业的范围和内容。

作业可以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提供服务的一个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界定。

2. 成本归集:针对每个作业,需要将直接和间接成本进行归集。

直接成本是能够直接与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如生产设备折旧、间接人工等。

3. 成本分配:在成本归集的基础上,需要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进行分配到各个作业上。

通常可以采用人工工时、机器使用时间、作业的数量等指标来进行分配。

4. 成本计算:最后针对每个作业,根据归集和分配的成本来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通过以上的核算过程,作业成本法可以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定价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制造费用等。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准确核算,企业可以合理定价,保证产品价格的合理性和竞争力。

2. 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对不同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从而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通过对成本的详细核算,可以找出作业中存在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进而进行调整和控制。

3. 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也被称为ABC成本法,是一种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或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的方法。

它通过拓宽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准确和真实。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将企业的运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和作业中心,明确各作业和作业中心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归属。

2. 确定资源成本:将企业的资源成本按照其用途和消耗方式分配到各个作业和作业中心中,这些资源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等。

3. 确定作业动因:作业动因是指作业发生的原因,是确定作业成本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作业动因的分析,可以找出哪些作业是必要的,哪些作业是多余的,从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4. 计算作业成本:根据确定的资源成本和作业动因,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将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或服务中。

在计算作业成本时,可以采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如直接费用法、间接费用法、作业基础成本法等。

5. 分析作业价值:通过对作业价值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哪些作业是增值的,哪些作业是不增值的,从而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运营成本和业务流程,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引入作业观念 改变成本计算方法

引入作业观念 改变成本计算方法

引入作业观念改变成本计算方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引入作业观念对成本计算方法的改变。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

随后详细讨论了作业观念的引入以及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指出了作业观念的重要性。

紧接着介绍了基于作业观念的成本计算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

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探讨了作业观念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认为作业观念的引入能够改变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控制效率,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的研究应该深入探讨作业观念在不同行业和环境下的适用性,为成本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作业观念、成本计算方法、传统方法、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影响、展望、未来、局限性、研究、引入、结论、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地管理成本,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成本计算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是以产品为核心进行成本核算,忽视了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成本分配和管理。

这种方法往往把所有成本都平均地加到每个产品上,无法准确反映各项活动的真实成本。

而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产品的成本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无法满足对成本信息的准确和全面的需求。

引入作业观念来改变成本计算方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

作业观念强调以作业为基本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与活动相关联,实现成本的精确分配和管理。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成本,提高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效率,有助于企业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效益。

本文旨在探讨作业观念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发展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成本计算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整体运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措施探究演示稿件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措施探究演示稿件
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完善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 工作,为成本核算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
完善成本核算制度的监督机制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审计人员,对成本核算工 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监督,确保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和合规性。
强化外部监管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的监管力度 ,通过定期检查、专项审计等方式,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成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的财务人员,目前这类人才相对匮乏。
03
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方 法比较
国外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
该方法强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它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 息,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目标成本法
04
改进措施一:完善高新技术企业 成本核算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
确立明确的成本核算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应遵循相关性、合理性、一贯性等原则,确保成本核 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制定详细的成本核算流程
企业应建立从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到考核的 完整流程,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
合理选择成本核算方法
研究目的和内容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高新技术企 业的成本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
首先,阐述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其次,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措施,并进行实证分析和效果评估。
其他先进成本核算方法的引入与应用

成本计算教案导入

成本计算教案导入

成本计算教案导入教案标题:成本计算教案导入学科:商务会计年级:高中学时:1个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成本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2. 理解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能够应用成本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成本计算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2. 理解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场景。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白板和马克笔;3. 学生练习册、笔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导入部分:1. 介绍成本计算的概念:成本计算是指确定产品或服务成本的过程,它在企业经营决策和经济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成本计算对企业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3. 给出问题:请举例说明成本计算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具体应用。

示范阶段:1. 展示一个实际生产场景,比如制造一个产品的成本计算案例。

2. 在白板上列出所有可能涉及到的成本元素,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3. 解释各个成本元素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成本元素的区别和计算方式。

4. 根据实际案例,逐步计算各个成本元素,并汇总计算得到最终产品的成本。

练习与巩固: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成本计算的练习题,比如计算某个产品的材料成本或者制造费用。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拓展应用:1. 给出另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如边际成本计算、全成本计算)来解决问题,并比较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哪种成本计算方法?课堂总结:1. 总结成本计算的内容和重点,强调成本计算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他们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成本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以上教案仅为示例,具体教学内容和流程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引入作业观念 改变成本计算方法_1

引入作业观念 改变成本计算方法_1

引入作业观念改变成本计算方法近几年,作业概念经常出现在中,但笔者认为,这一概念的会计内涵应当深入,并将其独立化为一种会计观念,即作业会计观念(简称作业观念)。

确立作业观念,对于充实成本会计,推进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作业观念释义(一)作业概念的会计内涵及其表述作业这一概念是随管理实践的而逐渐形成的。

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许多竞相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弹性制造手段,制造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这两种制造系统都强调生产工艺环节的可分解性,当我们把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区分为一个个可独立环节时,这些可独立环节就是具有管涵义的作业。

基于此而实施的管理一般称之为作业管理。

美国学者科勒最早试图把作业概念引入会计理论。

科勒早在1941年就注意到作业成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可能性。

他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项大型建设项目以及一项重要经营活动所做的贡献。

由于这种作业观基本上是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的,因而其作业会计思想并未得到实质性拓展。

进入九十年代,布林逊认为: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和环境的集合体。

这种作业观虽然仍着眼于作业管理,但指出了作业消耗资源的状况,将作业与价值耗费联系起来,从而使作业概念初步具有了会计学涵义。

正是在这种作业观指导下,作业成本计算法得到大量而普遍的研究并风靡全世界。

毕业论文可见,作业概念会计内涵的拓展导致其外延的限定,从而使其体现出在会计领域得到应用的方向和可能性。

但是,由于对作业概念会计内涵认识尚不足,就情况看,我们仍不能将作业概念直接纳入会计学范畴中来。

在会计领域中沿用作业概念尚需进一步拓展其会计内涵。

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角度界定作业概念的会计内涵:1.作业是以人为主体的。

企业中,尽管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但仍然不乏人的行为的参与。

人仍然是现代企业中各项具体生产经营工作的主体。

也即是作业的主体。

2.作业消耗一定资源。

作业以人为主体,至少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作业是人力作用于物的工作,因而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在用计算机作为作业手段的高度自动化生产条件下,计算机因使用而耗费的价值也应计入作业成本中去;等等。

公司改变成本核算方法

公司改变成本核算方法

5.1进一步增强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一个公司改变了成本核算方法,核算流程,同时新的核算方法较以前的传统方法来说既复杂有陌生,对于对传统核算方法非常熟悉和有着非常多经验的财务人员来说一开始可能有些难以接受,作为企业核心的管理层,就要展现出对新的核算方法的坚定的支持和引导。

管理层作为企业不断前进的“舵手”,就要有敏锐的创新的嗅觉和对大局的掌控。

不仅要创新技术,也要创新核算方法。

在新的技术不断引进与运用的当前,在机器自动化不断提升的当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面无疑和当前的企业内部环境严重脱节,而作业成本法的引进也无疑显示出了企业管理层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管理层的决策决定着企业能否顺利前进,能否不断壮大,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我国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成功的案例仍比较缺乏的今天,CG物流企业的管理层毅然决然地改变核算方法,显示出巨大的企业魄力和对企业面对竞争能够不断前进的信心。

核算方式的转变不仅是仅仅在管理上做出转变,在企业管理理念上也需作出转变,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层对作业成本法的支持,要坚定不移的使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进行全面的应用,进一步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引导中下层管理者与广大员工的全力配合和理解。

人格魅力感召力影响力行动力5.2积极加强员工培训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实施的好坏与否,员工的素质与业务熟悉度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员工作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软性条件与无形资产,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保障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效果,使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发挥最大优势,使企业具有竞争力,因此一定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培训。

一方面,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专业性的核算方法,其过程相对繁复,数据性比较强,因而管理层需要专门的财务人员来具体操作,然而,实际情况是财务人员很大部分对企业的物流运营流程常常是一知半解,这样有可能影响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物流相关知识的培训。

而且,避免对各个部门科室的培训隔离化,如果对财会人员与其他科室人员分开培训的话,平时就互不熟悉的各个业务的人员还是对其他业务兴趣不大,如果将各个部门互动起来,一是加深了员工的交流,二是扩大了员工业务知识的层面,对自己的业务会有多角度的认识与理解。

引入作业基础成本会计 改变成本计算方法

引入作业基础成本会计 改变成本计算方法

引入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改变成本计算方法
马清
【期刊名称】《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传统成本信息有较大的局限性。

一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提供的成本信息发生严重扭曲;二是无法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要求。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极大地克服了传统成查计算的缺点。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总页数】1页(P21-21)
【作者】马清
【作者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3
【相关文献】
1.引入作业成本法完善会计教材--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教改思考 [J], 朱婷薇
2.试述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核算与运行 [J], 薛玉玲;柳月
3.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程序及运行基础 [J], 潘爱香
4.介绍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 [J], 杨文忠
5.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程序及基础 [J], 姚艳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

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

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作业成本的理念及其运用

作业成本的理念及其运用

作业成本的理念及其运用
作业成本是指针对特定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
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费用支出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理念将成本分
配到每个生产或服务活动的成本中心,从而更精细地了解生产过程
中的成本构成,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它的运用
包括:
1. 产品成本的计算。

作业成本法能够根据每个产品所消耗的材
料和人工成本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产品定价。

作业成本法能够根据产品的成本帮助企业确定合
理的售价,既能保证企业的盈利,又不会因超价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3. 生产线改进。

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其中的成本瓶颈,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业务利润分析。

作业成本法明确区分每个业务的收入、成本
和利润,从而能够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业务的盈利状况。

5. 内部控制。

作业成本法可用于监督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成
本支出,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总之,作业成本理念及其运用可以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同时,帮
助企业更加精准地运营,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作业观念改变成本计算的方法近几年,作业概念经常出现在会计文献中,但笔者认为,这一概念的会计内涵应当深入研究,并将其独立化为一种会计观念,即作业会计观念(简称作业观念)。

确立作业观念,对于充实成本会计理论,推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实际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作业观念释义(一)作业概念的会计内涵及其表述作业这一概念是随管理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许多竞相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弹性制造手段,制造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这两种制造系统都强调生产工艺环节的可分解性,当我们把的生产工艺过程区分为一个个可独立环节时,这些可独立环节就是具有管理学涵义的作业。

基于此而实施的管理一般称之为作业管理。

美国学者科勒最早试图把作业概念引入会计理论。

科勒早在1941年就注意到作业成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可能性。

他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项大型建设项目以及一项重要经营活动所做的贡献。

由于这种作业观基本上是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的,因而其作业会计思想并未得到实质性拓展。

进入九十年代,布林逊认为:作业是为提供一定量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

这种作业观虽然仍着眼于作业管理,但指出了作业消耗资源的状况,将作业与价值耗费起来,从而使作业概念初步具有了会计学涵义。

正是在这种作业观指导下,作业成本计算法得到大量而普遍的研究并风靡全世界。

可见,作业概念会计内涵的拓展导致其外延的限定,从而使其体现出在会计领域得到应用的方向和可能性。

但是,由于对作业概念会计内涵认识尚不足,就目前情况看,我们仍不能将作业概念直接纳入会计学范畴中来。

在会计领域中沿用作业概念尚需进一步拓展其会计内涵。

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角度界定作业概念的会计内涵:1.作业是以人为主体的。

现代中,尽管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但仍然不乏人的行为的参与。

人仍然是现代中各项具体生产经营工作的主体。

也即是作业的主体。

2.作业消耗一定资源。

作业以人为主体,至少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作业是人力作用于物的工作,因而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在用计算机作为作业手段的高度自动化生产条件下,计算机因使用而耗费的价值也应计入作业成本中去;等等。

3.区分不同作业的标志是作业目的。

在一个完备的中,其现代化程度越高,生产经营过程的可区分性就越强。

这样,可以把生产经营过程按照每一部分工作的特定目的区分为若干作业,每项作业负责完成该作业职权范围内的每项工作,这些工作互补并且互斥,构成了完整的生产经营过程。

作业目的不同于某一项具体工作的目的。

如采购作业,负责适时为生产提供材料,但就该作业内部看,仍然包括若干项具体工作,有人负责与供应商建立固定,有人处理款项结算与材料交接,有人负责材料运输等等。

之所以把这些工作确定为一项作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作业动因,因为这些具体工作都可以归属为由该作业动因发生。

所谓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或劳务的方式和原因。

4.对于一个生产经营程序设置有欠合理的,作业可以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这里,非增值作业虽然也消耗资源,但并不是合理消耗,其对于提供最终产品或劳务的目的本身并不直接做出贡献。

如内部产品的搬运作业,以搬运距离作为动因消耗资源,但这种搬运作业可以通过采用缩短搬运距离即紧凑经营过程的方式予以逐步消除,因而一般被认定为非增值作业。

5.作业的范围可以被限定。

从会计角度看,由于作业区分依据是作业动因,而作业动因对于一特定是客观的,因而作业范围是能够得到本质上的限定的。

综上所述,被引入会计领域的作业概念的内涵要丰富很多,会计上的作业是指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这种拓展了内涵的作业观使作业管理手段可以广泛地与作业成本分析起来,从而能够改良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

(二)对作业的基本分类对作业进行科学分类是确认作业的基础。

因而,作业分类非常重要。

在作业观念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专家们试图提供一些标准的作业确认方法供实务界采用。

如杰弗。

米勒和汤姆。

沃尔曼这两位现代制造过程的研究者把作业分为逻辑性作业、平衡性作业、质量作业和变化作业这四类;罗宾。

库珀则把作业分为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过程作业这四类等等。

笔者认为:所有这些分类理论性太强,缺乏实务操作性。

确认作业的理论依据应是前文所述作业的会计内涵而不是其它,确认作业的实务依据则是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或劳务的方式和原因,即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一般可以根据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描述为各作业为最终产品或劳务提供作业方式的直接量化单位,如批次、产量、工时等等。

从这些基本认识出发,笔者把作业分为三大类:1.不增值作业。

指那些渴望消除且能够消除的作业。

2.专属作业。

指为某种特定产品或劳务提供专门服务的作业。

专属作业资源耗费价值应直接由该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负担。

3.共同消耗作业。

指同时为多种产品或劳务提供服务的作业。

共同消耗作业又可按具体作业动因不同分为如下几小类:(1)批次动因作业。

即服务于每批产品或劳务并使每一批产品或劳务都均衡受益的作业。

如分批获取定单的定单作业,由于获取每一批产品或劳务定单的作业耗费大体相当,一般被确认为批次动因作业,等等。

(2)数量动因作业。

即使每种产品或劳务的每个单位数量均衡受益的作业。

如包装作业等等,每件产品都均衡受益。

(3)工时动因作业。

即资源耗费与工时基本成正比例变动的作业。

如各种类型的机加工作业一般被认为工时动因作业。

(4)价值管理作业。

指那些负责综合管理工作的部门作业。

如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一般被确认为价值管理作业。

行政管理部门所从事的工作从功能上看是一种价值管理工作,因而,其作业资源耗费价值一般应按其他作业已分配至各类别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比例分配这些不同类别产品或劳务。

二、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作业概念最初被引入会计领域是寻求一种更科学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因此,作业观念最直观地对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观念化的作业概念比之于作业概念本身(指尚未深及其会计内涵的作业概念)对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要深广得多。

这表现为,作业观念不仅能改进成本计算具体方法,对成本观也深有影响。

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与传统成本观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成本内涵的认识不同。

传统成本观认为: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合。

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尽管对成本应包括的客观内容及成本的经济实质进行了概括,但这仅仅是揭示了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

要揭示成本在会计学意义上的内涵,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结合经营管理的需要和成本在其形成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来进行。

而作业观念下,正是从此出发来认识成本内涵的。

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认为,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

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项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最终产品,作为内部的一系列作业的总产出,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

在这里“作业键”同时出表现为“价值键”,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内部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即最终产品的成本。

可见,作业观念下,是把作业作为费用发生与成本形成的中介,成本是一个与作业相的多层次的概念。

第二、对成本计算对象的认识不同。

在传统的成本论下,人们较为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其集中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单一性上。

即传统的成本计算对象仅仅是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

而在作业观念下,人们不仅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更关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的形成原因,从而它要求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即不仅把最终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均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第三、对成本经济内容认识的不同。

传统成本观下,产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产品成本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设置成本项目。

而在作业观念下,产品成本则是指完全成本。

就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该制造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

也就是说,作业观念下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关。

作业观念下也使用期间费用概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即所有作业无效耗费资源价值和非增值作业耗费资源价值,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

将无效耗费资源价值和非增值作业耗费价值计入期间费用是希望通过作业管理消除这些耗费。

另外,作业观念下,成本项目是按作业类别设置的。

三、关于作业成本计算法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一)我国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可能性作业成本计算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较好的应用势头,我国也不能对这种方法无动于衷。

事实上,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也一直在寻求更科学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阎达五教授很早就建议把“间接费用分摊标准的选择及其对决策的影响”作为重点应用理论研究课题,邯钢则在实践上实施“成本一票否决制”等颇具我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

这表明,我国已经有了实施更新的成本计算法包括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必要性。

我国也具备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现实可能性,这体现为:其一,我国老一辈会计学家在摸索我国成本核算模式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成本核算资料,有深厚的理论积淀,这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作业成本计算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二,许多基于成本管理的需要,呼应责任会计系统,创立了各种形式的责任考核方法,责任考核观念深入人心,作业成本计算法按作业划定责任中心,能满足实务需要。

其三,电算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使得可以处理更丰富、精细的成本核算资料,也能提供更多的生产参数,用于作业成本计算需要。

其四,生产组织程序日益现代化,许多引进或创设了全自动化的作业车间,这为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弹性制造手段,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提供了现实基础。

当然,对作业成本计算法,我们还应研究其在我国应用的范围和条件,并非所有都可采用此法。

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法适应于现代化作业手段和制造环境,一般只有那些产品生产组织程序已经设计成熟,并采用计算机监控生产作业的才适合于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

在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时,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怎样设计成本计算程序,是关系到该方法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下面分别加以探讨。

(二)关于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计算对象在作业观念下,的生产经营过程被区分为互补互斥的若干作业,这些作业分别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吸纳资源价值,又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为最终产出提供服务。

产品成本表现为各类资源流出的价值经由作业流入产品这个物质聚合体的价值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