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核算成本的方法,它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或产品上,以便更准确地计算作业或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的作业或产品特征进行分配,从而实现成本的计算和控制。
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概念:1.作业:作业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独立计算成本的单位。
一个作业可以是一项产品的生产、一项服务的提供或一项特定的工作任务。
2.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
它可以是作业的数量、作业的复杂性、作业的时间或其他相关因素。
3.成本汇总:成本汇总是将成本按作业进行分类和汇总,以便更好地分析和管理成本。
成本汇总可以通过作业成本表或作业成本卡进行。
4.分配基数:分配基数是根据成本驱动因素确定的用于分配成本的量度。
它可以是作业的数量、作业的时间等。
分配基数的选择应根据作业的特点和成本的性质加以确定。
5.分配率:分配率是指确定成本分配比例的方式。
它可以是实际成本与分配基数的比率,也可以是预算成本与分配基数的比率。
分配率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进行。
应用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1.多产品企业: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多产品企业更准确地计算各个产品的成本,并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2.定制生产企业:对于定制生产企业来说,每个订单都是一个独立的作业,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精确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手段。
3.服务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的作业成本往往难以估计,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服务业企业进行成本的分配和控制。
4.周期性生产企业:对于周期性生产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在不同的生产周期内对成本进行分配和控制。
实施步骤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步骤如下:1.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生产和服务特点,确定作业的范围和分类。
2.确定成本驱动因素:根据作业的特点和成本的性质,确定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3.设定分配基数:根据成本驱动因素选择合适的量度标准,作为成本的分配基数。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本钱会计4-作业本钱法一、作业本钱法概述作业本钱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本钱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或任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产环境。
该方法基于对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的跟踪,并将这些本钱分配给相应的作业或任务。
作业本钱法的核心理念是将消耗的资源与特定的作业相关联,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并为决策提供有关本钱效益的信息。
二、作业本钱法的步骤使用作业本钱法来计算产品本钱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本钱驱动因素: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因素会驱动本钱的产生,例如直接材料的使用量、直接劳动的投入时间等。
2.追踪直接本钱:根据本钱驱动因素确实定,将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与每个作业或任务相关联。
3.分配间接本钱:除了直接本钱外,还存在一些间接本钱无法直接与作业相关联,需要将这些间接本钱按照一定的分配规那么分配给各个作业。
4.计算作业本钱:将追踪的直接本钱和分配的间接本钱加总,得出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总本钱。
5.分析本钱效益:根据计算出的作业本钱,进行本钱效益分析,评估每个作业的利润决策性能。
三、作业本钱法的优点作业本钱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准确计算本钱:作业本钱法跟踪和分配了每个作业或任务的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因此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
2.提供决策信息:作业本钱法的本钱分析结果为管理层提供了关于作业本钱效益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指导资源配置: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本钱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本钱。
四、作业本钱法的应用场景作业本钱法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生产环境:1.定制生产:在定制生产过程中,每个订单或作业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业本钱法可以确保计算出每个订单的本钱,并为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
2.批量生产:在批量生产环境中,每个批次可以看作一个作业,作业本钱法可以追踪和计算每个批次的本钱,帮助管理者进行本钱控制和分析。
3.效劳行业:作业本钱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效劳行业,如餐饮、酒店等。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一、本文概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至关重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和传统成本法(Traditional Costing)是两种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活动中,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
而传统成本法则通常采用简单的成本分配标准,如直接劳动小时或机器小时。
本文将分析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这两种成本法是如何被应用的。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该企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在成本分配、产品定价、利润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基于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该企业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从而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二、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通过识别企业的各种活动并计算这些活动消耗资源的成本,进而将成本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细致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在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这类企业通常具有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如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验等)识别并分类,然后根据每种活动的实际资源消耗来计算成本。
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具体
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成本控制、效益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
本文将从成本核算的概念、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成本核算的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项目的全部成本进行系统的、连续的、全面的计算和分析,以便为项目成本控制、结算和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
成本核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间接成本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折旧费等。
二、成本核算的内容1. 直接成本核算: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计入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
人工费核算主要是对施工现场工人工资的计算,材料费核算主要是对工程所需材料的成本计算,机械使用费核算主要是对施工中所使用机械的折旧、维修等费用的计算。
2. 间接成本核算: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计入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但与工程施工项目有关的成本,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折旧费等。
间接成本核算主要是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和计算。
3. 成本分析与控制:成本分析是对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变化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成本的预测、计划、监督、检查和分析,确保工程施工项目成本在预算范围内。
4. 成本结算:成本结算是指在工程施工项目完成后,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总结和计算,以便为工程款的支付提供依据。
三、成本核算的方法1.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对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
标准成本是根据历史数据和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的,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 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一种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基础,对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
实际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介绍(ppt)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并消除 不必要的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盈利 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VS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 地管理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 产效率,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
作业成本法介绍
目 录
• 作业成本法概述 •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局限 •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 作业成本法的前景展望
01
作业成本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 定义: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 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 管理方法。它通过分析企业生产 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将资源 分配到作业上,再根据作业动因 将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或服务上, 从而更精确地计算出产品或服务 的成本。
成本动因的选择与确定
总结词
成本动因分析
详细描述
成本动因是指影响作业成本的因素。选择和确定适当的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关键步 骤之一。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业成本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从而更
准确地分配间接费用。
计算并分配合计成本
总结词
成本计算与分配
VS
详细描述
在确定了各个作业的成本后,需要根据适 当的成本动因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各个作业 中,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最后,将 各个作业的成本汇总,得到组织总成本。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 服务的成本,有助于组织的决策制定和管 理控制。
02
完善理论体系
03
加强实践指导
深入研究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体系, 完善其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欢迎阅读。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一般指ABC成本法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ABC 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管理会计第十章作业成本管理
三、对作业成本法的评价
(一)作业成本法的特征 1.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是实现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相结合 的工具 3.作业成本法为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的 配合提供了经济依据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质量,特别是与产量不相 关的制造费用较大、产品线多样化的企业。 2.有利于现代生产系统的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 本法提供的作业成本信息可以方便分析成本升降 的原因。 3.有利于完善责任成本管理,建立一种以作业为 基础的责任成本会计体系。 4.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确认成本性态,从而改 进成本预测和决策。
(二)作业(Activity) 作业就是指某个组织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或 事项。 作业是一种资源的投入和另一种效果产出的过程,即作业既是一种狭 义的、具体的交易活动,又是一种动态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它需 要投入资源、耗费资源,但同时又产生另一种效果,实现活动的目的 。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制造环境的改变
竞争的要求 传统成本计算的局 限性
二、与作业成本计算相关的概念 (一)资源(Resources) 一个企业所有的消耗都来自资源,它是成 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主要包括直接 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间接制 造费用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资源成本 的信息主要来自总分类账。
3.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按照作业动因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产 出和劳务或顾客上。例如,抽检作业的动因是生产批次; 钢板打眼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打出的眼数;组装的作业动因 是直接人工小时数等。该步骤的分配工作反映了作业成本 法的另一个基本前提:产出量(成本对象)的多少决定着 作业的耗用量。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第一篇:成本核算方法之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也称作业成本核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以作业(也称订单)为单位,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出单个作业的成本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适合于生产比较复杂、产品种类多、生产周期长、制造周期短、生产环节多、成本构成复杂、成本影响因素多元化的企业。
其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逐步进行成本核算,可以较真实地反映产品的成本,便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记录原材料成本:把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等原始成本记录下来。
2. 记录直接人工成本:把直接人工的工资、福利等成本记录下来。
3. 记录制造费用:把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按照某种方式分配到各个作业中。
4. 计算作业成本:按照作业的生产过程,把上述三种成本逐步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同时计算作业所需的各种资源的消耗等。
5. 计算单位成本:通过将作业成本除以生产数量,计算出单个作业的单位成本。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直观、贴近实际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生产单量较少,每份订单产生的成本较难固定的企业。
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计算出每个作业的具体成本,并且可以直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数据。
同时也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制定不同作业的定价策略,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篇:成本核算方法之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也称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比较法,是一种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也称应计成本)进行比较,以找出成本差异的方法。
标准成本法因为能够及时地反映材料、工资和工资,进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精确的决策数据,所以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标准成本法的核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标准成本:根据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资源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出企业产品的标准成本。
2. 记录实际成本:将实际生产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记录下来,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间接人工等等3. 进行成本比较: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找出成本差异,并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层4. 分析成本差异:对成本差异进行逐一分析,找出造成成本差异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响应的成本调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显然,它能够及时的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反馈,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作业成本法概念
作业成本法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作业(或产品)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将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独立且可以计算成本的作业,通过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从而能够准确计算出每个作业所需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独立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成本需求。
通过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 识别作业: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独立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成本需求。
2. 收集直接材料成本: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直接材料,统计其成本。
3. 收集直接人工成本: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直接人工,统计其成本。
4. 分配间接费用:将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每个作业上,如通过作业的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指标来分配。
5. 计算作业成本: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费用加总,得到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6. 分析作业成本: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组成和变动情况,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作业成本法在许多制造企业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生产过程复
杂、产品种类繁多、产品订单定制化程度高的企业中,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价。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的局限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
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
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
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实际成本法是指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
具体计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采集和记录相关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2.分配成本到各个作业:根据不同作业活动的耗用情况,将相关成本按比例分配到相应的作业中。
3.计算每个作业的作业成本:将各项成本总和得到每个作业的作业成本。
标准成本法是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核算。
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的标准条件下,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率计算得到的成本。
具体计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标准成本:包括标准直接材料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等。
2.分配标准成本到各个作业:根据不同作业活动的标准耗用情况,将标准成本按比例分配到相应的作业中。
3.计算每个作业的标准成本:将各项标准成本总和得到每个作业的标准成本。
直接成本法是指只计算与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而不考虑间接成本。
具体计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
2.按直接成本直接分配到各个作业中。
不同的核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目的。
实际成本法适合于成本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数据比较全面的情况;标准成本法适合于成本预测和控制的情况;而直接成本法适合于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简单情况。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
准确评估作业成本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定价决策,判断产品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成本结构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造成成本偏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削减;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以及加强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来实现。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实际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直接成本法等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 成本动因 • 成本动因是指驱动或产生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
,是成本形成的原因。 • 物流企业里的成本动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作业批次数量 ②购货单数量 ③发货单数量 ④销货单和用户的数量 ⑤物流职工人数和工作通知单的数量
• 确定成本动因个数考虑两个因素: ①成本动因与实际制造费用的相关程度 ②产品成本的精确度和产品组合的复杂程度
• 能量水平作业(Facility- Level Activities) 是为维持工厂生产而从事的作业,例如工 厂管理、暖气及照明及厂房折旧等。这种 作业的成本,为全部生产产品的共同成本 。
• 作业中心
• 相同或相似的作业职能合并后称为作业中 心(Job Center)。
• 作业成本库
• 把相关的一系列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归集 到作业中心,构成这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成 本库。
300 300 900 10 75 0
作业成本法——概念
• 作业成本法 • 资源 • 作业 • 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 • 成本动因: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 作业成本法
•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所有 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根据各项作业费 用的消耗情况将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 成本计算方法。
• 4.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甲物资包装成本计算单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总成本 100 000
50 000 40 400 190 400
单位成本 10 5 4.04 19.04
乙物资包装成本计算单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总成本 70 000 30 000 49 600
第四章 作业成本计算法
4.1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
4.1.2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相关概念
【练习】DBX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 该公司的服装生产车间生产夹克衫和休闲西服。 夹克衫和西服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 工。区分以下四项作业的类别。
作业 生产设备调整 夹克产品生产流程 西服产品生产流程 行政管理
4.1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
第四章 作业成本计算法
目录
1 4.1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
2 4.2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
3 4.3作业成本管理
学习目标:
了解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理解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熟悉作业成本计算的步骤 掌握作业成本计算法
第一节
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
4.1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 4.1.1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和发展
分配率 2000 10.5
26 1.8 1215
分配作业成本 甲产品 乙产品
16000 32000
21000 5250
520000 117000
72000 13500
24300 653300
36450 204200
4.2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
4.2.2作业成本计算法举例
甲产品的单 位产品成本
=
250000 10000
某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分别为: 250000元、30000元;发生的直接人工分别为:150000元、 72000元,发生的其他资源耗费情况如下:电费67000元、 水费130000元,折旧费623000元,办公费37500元。
要求: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
4.2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 4.2.2作业成本计算法举例
4.1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PPT课件
(1)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定 期末存货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提供企业的 财务状况;
(2) 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 定已销商品成本,从而有助于核定企业的 期间损益;
(3)在企业按照不同需求层次组织多品 种产品生产时,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确定某 些特殊用户订货产品的价格;
(4)成本信息应有助于考核企业的业绩, 衡量企业在各个制造环节的耗费并进一步 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依据。
现有两个因素正影响公司的获利: 一是行业竞争加剧,收费降低; 二是市场规模扩大,预计居民户上升 50%,商业户上升10%。
目前公司正在满负荷运转,想要增 加利润,需有良策对应。
有何良策?
44
良策一 通过投资,扩大规模,增加利润
投资成功的关键是?
经分析PPC公司认为:通过投资扩大规 模有两个不确定因素:一是增加的市场规 模中本公司所占有的份额,二是增加的产能 是否能达到保本点的要求。因而:
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而言,适时制的 生产方式要更多地组织、协调产品的生产 工作,并为此发生资源耗费,增加企业间 接费用;同时也要求企业内部不同工序和 环节紧密相扣、适时相接。
这一切都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 次,把企业生产工序和环节视为对最终产 品提供服务的作用,把企业看成是为最终 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因此管理当局认为应提高成本信 息的决策有用性,釆用作业成本计算 法。
首先,管理局为开单部确定了四 个作业:
作业
帐户开单 单据审核 帐户查询 通信
成本动因
行数 帐户 数 人工小时数 发信数量
成本动因必须按两个标准选择: 1、成本动因与资源消耗及(或)支持
业务的发生之间必须具有合理的因果关系。 2、有关成本动因的数据必须是可获得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原理
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是一种根据实际作业组织和管理来进行财务成本核算的一种重要成本核算方法,即:根据不同作业的性质和规模,分类组织作业,把每种作业的相关费用和财务收支记入作业编号,以便按作业计算总成本和每一部分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1)划分作业:根据企业的生产运营现状,从事贸易或工程建设等方面,划出多个作业,并且每个作业都具有比较明确、确定的费用。
(2)分配费用:把每个作业的相关费用按照比例、拆分或全分配到每个作业。
(3)计算作业成本:根据设定的管理措施,将技术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作业支出与每个作业相关的费用相加,最终计算出单个作业的成本。
(4)成本收缩:在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后,根据作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积极探索可以收缩作业成本的措施,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5)成本比较:可以根据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把不同作业的成本进行比较,以及比较相同作业在不同时期的成本,从而掌握企业的成本状况,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
- 1 -。
成本会计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如何计算产品的作业成本
成本会计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如何计算产品的作业成本成本会计: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如何计算产品的作业成本成本会计是企业内部用于获取、处理和报告成本信息的一种会计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成本会计的一种常用方法,用于计算产品的作业成本。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多个作业环节的成本计算方法。
基本思想是按照每个作业环节消耗的资源,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下面是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1. 识别成本池:首先,需要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业环节,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成本池。
例如,原材料采购、加工、组装等作业环节可以作为不同的成本池。
2. 确定成本驱动因素:每个成本池都有其成本驱动因素,即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或消耗的资源。
例如,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驱动因素可以是采购数量或采购金额。
3. 分配成本到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指需要计算作业成本的产品或服务。
根据成本驱动因素的具体数值,将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中。
例如,根据采购数量或采购金额,将原材料采购成本分配到相应产品中。
4. 计算作业成本率:作业成本率是指每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与相应成本驱动因素的比率。
通过计算作业成本率,可以更准确地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
5. 计算产品的作业成本:根据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和相应的作业成本率,计算每个产品的作业成本。
将每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与作业成本率相乘,然后相加,即可得到产品的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并且能够追踪和管理不同的作业环节。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有一些限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成本池的设置要合理:成本池应该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业环节进行划分,既要满足计算需求,又要保持简洁和实用。
2. 成本驱动因素的选择要恰当:成本驱动因素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成本的发生原因和资源的消耗程度。
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成本分配的不准确。
3. 作业成本率的计算要准确:作业成本率的计算应该基于充分的成本数据和统计分析,以避免误差和失真。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用于计算特定作业或项目成本的一种管理方法。
通过采用不同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可以准确地了解各项作业的成本构成,并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并详细探讨其中的计算方式。
一、概述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是指通过将企业生产过程按照作业或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成本对象,以便准确计算和掌握各个作业或项目的成本构成和成本金额。
该方法能够反映不同作业或项目之间的成本差异,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决策分析。
二、计算方式1. 作业成本表作业成本表是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中最常用的计算工具之一。
通过作业成本表,可以将各项作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分类、汇总和计算,以达到全面掌握作业成本的目的。
作业成本表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作业名称:将各个作业或项目进行明确的命名,以便识别和追踪。
- 直接材料成本:指直接与特定作业或项目相关的材料的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参与特定作业或项目的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费用。
- 直接制造费用:指直接与特定作业或项目相关的制造费用,如机器折旧、维护费用等。
- 间接制造费用:指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作业或项目的制造费用,需要通过分配方法进行间接分配。
2. 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作业成本的关键变量。
了解和掌握作业成本驱动因素,对于有效进行作业成本核算至关重要。
常见的作业成本驱动因素包括:- 作业数量:作业的数量越多,其相关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 作业复杂度:作业的复杂度高,所需资源和成本也相对较高。
- 作业完成时间:作业完成时间越短,所需资源和成本会相应增加。
- 作业所需资源:不同作业所需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会导致成本的差异。
3. 作业成本分配作业成本分配是指将间接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作业或项目中的方法。
常用的作业成本分配方法包括:- 直接法:直接将间接制造费用按照实际发生的额度分配给各个作业。
- 单位数法:按照各个作业的数量或产量比例进行分配。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
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
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
(二)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
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是指有利于增加产品或服务价值的作 业。在理想状态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产品设计、产品加工、产品 交付为增值作业。 不增值的作业(Nonvalue-added Activity)是指对增加顾客价值没有贡献 的作业,即没有该项作业也不会从产品的质量、外观和性能上对于客户的 使用造成实质的影响。常见的不增值作业包括:存货中的存储、整理和搬 运;生产中的待料停工以及机器维修停工;因质量问题出现的返修、重复 检测等。
2.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
作业动因是作业被各产品或劳务消耗的 方式和原因,将作业的成本分配到产品的成本 对象的标准,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 系。譬如,订单处理作业,其作业成本与其产 品订单的处理份数有关,处理份数即为作业动 因。再如机器调整作业,其作业成本与其产品 所需的机器调整次数有关,就可按机器调整次 数向产品分配这项作业的成本。
成本计算方法的回顾
(一)制造成本法
在传统的制造成本计算法中, 所有的间接成本都记入到制造间 接费用(实际发生额)账户中,再 根据业务量的比例分配给产品, 高产量产品分配了大部分的间接 费用,低产量产品只分配了少部 分的间接费用。这种方法不考虑 引起这些费用的部门或作业。但 实际中可能低产量产品应该分配 更多的间接费用,因为低产量产 品可能有更多的特殊要求。
成本的发生。ABC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
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 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
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
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
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
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
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
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3)成本动因(Cost drivers)
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消耗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
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起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引起的。
这种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
或者说,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
成本动因有两种形式:
①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是指决定一项作业所耗费资源的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间的因果关系。
②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
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顾客等成本目标中的标准,它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4)成本库(Cost pool)
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以部门进行各类制造费用的归集,而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
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
二、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
传统成本会计对成本信息反映失真的局限性被人们认识后,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更为准确的成本计算体系。
1971年美国的斯特布斯(G.J.Stanbus)教授出版了
《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提出了“作业”、“作业会计”及“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他指出成本计算的对象应该是作业,而不是完工产品;作业是与各类组织决策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作业成本计算就是要建立一套作业账户,以此来计算作业成本。
但由于当时但人们已习惯于传统成本会计系统,难以接受新的概念与方法,作业成本法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高新制造技术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类制造企业,使得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已暴露无遗。
传统成本会计所反映的信息只能用于对外的财务报表,而难以作为企业管理层作决策的可靠依据。
这时实务界大力呼吁建立一种新的能够正确地反映产品成本信息的成本会计系统。
1984年,美国的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和罗珀特·卡普兰(Robert S.Kaplan)两位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对ABC的现实意义、动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系统地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从此,作业成本法得到了理论界大力推崇,实务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使得作业成本法日趋完善。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标志着成本管理告别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向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作业成本法创立之后,得到了实务界的大力推广,不仅用于成本核算,还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其他领域。
许多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库存估价、产品定价、制造或采购决策、预算、产品设计、业绩评价及客户盈利性分析等方面。
三、作业成本法的计算
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上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出最终产品成本。
根据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思想,ABC法的计算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其它直接费用,其计算方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
直接材料易于追溯到成本对象上,通常在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计算的正确与否,对于产品成本的高低和成本的正确性有很大影响。
为了加强控制、促进节约、保证费用归集的正确性,直接材料从数量到价格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按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认真对待。
直接人工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人工费用。
(2)作业的鉴定
在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之前,首先要分析确定构成企业作业链的具体作业,这些作业受业务量而不是产出量的影响。
作业的确定是作业成本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前提条件。
作业的鉴定与划分是设计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难点与重点,作业划分得当,能确保作业成本信息系统的正确度与可操作性。
炼油生产中根据不同的加工过程划分成不同的生产装置,因此核算系统是以装置划分的作业。
(3)成本库费用的归集
在确定了企业的作业划分之后,就需要以作业为对象,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归集各作业发生的各种费用,并把每个作业发生的费用集合分别列作一个成本库。
作业成本法可以大大提高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度,但并不是可以完全准确地分配制造费用。
本案例中的核算系统以每一个生产车间的每一套生产装置为一个成本库,根据成本库中各作业所消耗资源的多少,归集各作业发生的费用。
(4)成本动因的确定
成本动因即为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
为各成本库确定合适的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成本库费用分配的关键。
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成本库有几个成本动因,有的成本动因与成本库费用之间存在弱线性相关性,有的成本动因与成本库费用之间存在着强线性关系:这一步的关键就在于为每一成本库选择一个与成本库费用存在强线性关系的成本动因。
(5)成本动因费率计算
成本动因费率是指单位成本动因所引起的制造费用的数量。
成本动因费率的计算用下式表示:
成本动因费率=成本库费用/成本库成本动因总量,即R=C/D
式中:
R——成本库的成本动因费率;
C——成本库的费用;
D——成本库的成本动因总量。
(6)成本库费用的分配
计算出成本动因费率后,根据各产品消耗各成本库的成本动因数量进行成本库费用的分配,每种产品从各成本库中分配所得的费用之和,即为每种产品的费用分配额。
(7)产品成本的计算
生产产品的总成本即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成本与制造费用之和:
总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