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吡啶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吡啶的合成
吡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以下是其中几种:
1. 乙醇中的碱处理1,3-二酮:首先将1,3-二酮与碱反应,然后用乙酸铵、乙酸、相应的烯酮和一种路
易斯酸处理,可以得到形式为15的3-酰基三芳基吡啶。
2. Kröhnke合成法:这种方法具有许多简洁的优势,如不需要通过氧化来生成所需的产品,因为α-吡啶
甲基酮已经具备了正确的氧化状态。
此外,该方法的副产品是水和吡啶,使得工作和纯化协议变得容易。
3. Chichibabin合成法:20世纪早期,A.E. Chichibabin利用吡啶和氨基钠在二甲胺中高温(110 °C)下
反应,用水后处理后,以80%的收率得到2-氨基吡啶。
十年后,在320 °C下,他将吡啶加入到KOH粉末中,用水后处理后得到2-羟基吡啶。
与此类似的,吡啶及其衍生物与强亲核试剂,如烷基或芳基锂,反应可以得到2位的烷基或芳基吡啶。
4. Boekelheide反应:2-甲基吡啶氮氧化物用三氟乙酸酐或乙酸酐处理得到2-羟甲基吡啶的反应。
5. Boger吡啶合成反应:1,2,4-三氮唑和亲二烯体(如烯胺)通过杂原子D-A加成脱去N2得到吡啶的
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方法如Boger吡啶合成反应等可用于合成吡啶。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合成需求和条件,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含N-吡啶联吡唑杂环的(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目标 化合 物 的合成 路线 如 Shm 示 . ce e2所
收稿 日期 : 0 1 22 . 2 1 - -5 0
资助来源 :国家“ 九七三” 划项 目( 计 批准号 : 0 0 B 2 16 和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 2 1 C 16 0 ) 批准号 : 0 7 0 9 资助. 2826 ) 联系人简介 :李正名 ,男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 院院士,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和农药化学研究.Ema : kml i.6 .o - i n z @v 13 cn l p
2 —_ c a 2
1 b 乱1 a X= . X=CI : Br b:
H
舡
N a
aX= , = b X= 1R= c X= rR = : BrR H| : C, H; : B , C1
R2 O2 S NH
R
R2 Oz , y i dn S C1p rmiie
THF r . . . t
Vo . 3 13
21 0 2年 2月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C HEMI CAL J OURNAL OF CHI NES E UNI VERST ES II
No. 2
2 8 ~3 2 9 0
含 Ⅳ・ 啶联 吡 唑 杂 环 的 ( ) 吡 磺 酰胺 类 化 合 物 的设 计 、 成 及 生 物 活 性 合
Shme C e cIt c rs f nhai i ieneti s ce hmi r t e o trn ida d s id 1 asu u a l m i cc e c
1 实 验 部 分
1 1 仪器 与 试剂 .
X 4型 数 字显 示 显 微 熔 点 测 定 仪 ( 京 泰 克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 rk r V N E 3 0 MH - 北 ;B u e A C -0 z和 V f n A a a i
吡唑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
吡唑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陈婷贺红武*(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育部农药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摘要吡唑并吡啶类化合物是近年来研究得颇多的一类稠杂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理学研究价值,还具有一定的除草和杀菌活性。
本文就不同结构类型的吡唑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吡唑并吡啶类化合物合成稠杂环类化合物The Synthesis of PyrazolopyridinesChen Ting, He Hongwu*(Key Laboratory of Pesticide & Chemical Bi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Chemistr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Abstract Pyrazolopyridines are a kind of fus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recent years. Literatures have reported th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es of this kind of compounds, together with several herbicidal activities and fungicidal activities.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ynthesis of pyrazolopyridines in the latest twenty years are introduc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different structures.Key words Pyrazolopyridine, Synthesis, Fus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近年来,稠杂环类化合物以其显著的生理活性,引起了广大医药和农药科研工作者们的兴趣。
新型3-溴-1-(3-氯-2-吡啶)-1H-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ZHANG n — e g ,ZHENG Yigp n Yi ”,W ANG u -a g ,DOU an J nfn Hu - i,YANG ns a g Yu -h n
B c i l n on -4 u h Me igp it 5 5型数 字熔 点仪 ( t 15 温度 未校 正 ) VainI , r NVOA4 0型 核 磁 共 振 仪 , in— a 0 Fn i g nTrc 0 0MS质谱 仪 , a ae2 0 试剂 为 A 或 C R P级. 1 2 实 验步骤 .
ii y) 1 p r z l-一 a b x l cdwa b an db e n f y r zn n dn 1一 H— y a o e5 c r o y i a i so t ie ym a so d a i ig,de h l ae t ,e t rb o i c h it y la e se- r m — m n t n,o ia in n y r lssfrt Th n t ec r o y ho ie wa y t e ie t iho o s lo — ai o xd t ,a d h d oy i is. o e h a b n lc lrd ss n h sz d wi dc lr u f x h
关 键 词 :吡 啶 基 吡 唑 羧 酸 ; 氨 ;合 成 环
中图分类号 :0 2 . 625
文献标识码 :A
S n h sso o e 一 r mo 1 ( 一 h o o 2 p rd n 1 一 y t e i fn v l b o - 一 3 c l r - 一 y i i y ) 1 3 H_
吡啶的合成方法范文
吡啶的合成方法范文吡啶是一种含有1个氮原子的环状芳香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吡啶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途径来合成。
1. Delepine反应Delepine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合成吡啶的方法。
该反应利用二酮与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经过氧化、羰基还原、环化等步骤,最终生成吡啶。
2. Hantzsch合成Hantzsch合成是一种高效的合成吡啶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α,β-不饱和酮与胺和醛反应,生成吡啶酮中间体,然后通过还原、羰基还原等步骤生成吡啶。
3. 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是一种合成杂环的常用方法,也可以用于合成吡啶。
该反应是通过酰胺与酸性条件下的酮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稳定的中间体,然后通过脱水、环化等步骤生成吡啶。
4.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合成吡啶薄膜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合适的前驱体气体经过加热分解,使其沉积在基底上形成吡啶薄膜。
5.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溶剂中进行的合成吡啶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适当的反应物和溶剂一起放入高温高压反应器中,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吡啶。
6. Sonogashira偶联反应Sonogashira偶联反应是一种通过氨基化合物和乙炔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合成吡啶的方法。
该反应通过钯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氨基化合物和乙炔基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吡啶。
综上所述,合成吡啶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反应条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不同合成途径,为吡啶的合成和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吡唑合成的一种新方法
吡唑合成的一种新方法吡唑合成的一种新方法引言合成吡唑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不断探索,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吡唑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新方法的各种步骤和反应条件。
方法一:羰基化合物与氨肟的反应1.步骤一:准备合适的羰基化合物,如醛类、酮类等。
2.步骤二:将羰基化合物与氨肟反应,通常反应条件为室温下进行。
3.步骤三:加入碱催化剂,如碳酸钠等,继续反应。
4.步骤四:得到吡唑产物,可以通过柱层析等手段纯化。
方法二:氨对苯酮和甲酸酯的反应1.步骤一:将氨与苯酮和甲酸酯一起反应,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下进行。
2.步骤二:反应过程中加入酸催化剂,如硫酸等,加速反应速度。
3.步骤三:经过水解处理,得到吡唑产物。
4.步骤四:使用溶剂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吡唑。
方法三:氨与氯酮的反应1.步骤一:准备氯酮化合物,如氯丙酮等。
2.步骤二:将氯酮与氨反应,反应条件为高压下进行。
3.步骤三:通过碱催化剂促进反应的进行。
4.步骤四:使用溶剂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目标产物吡唑。
方法四:金属催化剂的应用1.步骤一:选择合适的金属催化剂,如钯、铜等。
2.步骤二:将催化剂与适当的底物共同反应。
3.步骤三: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溶剂等,实现吡唑的高效合成。
结论通过研究不断探索,我们提出了以上四种吡唑合成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合成吡唑化合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合理调节反应条件来实现高产率和高选择性。
希望以上方法对吡唑合成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启发,为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 A. Author1, B. Author2. (Year). Title of the paper.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23(4), . - C. Author3, D. Author4. (Year). Another title of the paper. Organic Letters, 45(2), .吡唑合成的一种新方法(续)方法五:噻唑的催化合成1.步骤一:选择合适的底物,如苯胺和甲醛。
吡唑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21 0 1年 5月
化
学 研
究
中国 科 技 核 心 期 刊
h y@ h n . d . n xj e u eu c
CH EM I CA I
RESEA RCH
吡 唑 酸 类 化 合 物 的 合 成 研 究
高 师 范大 学 化 学 与 材料 科 学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 9 ) 江 1 0 7
by m e ns o c e r m a ne i e on n e s c r s o a fnu la g tc r s a c pe t o c py ( M R ). H N Ke wo d p a o e a i y r s: yr z l cd;pe tc d s ii e;i e m e i t nt r d a e;i us ra ia i n: s t s s nd t i l to z yn he i
要 中间体 ] .笔者 通过 对合 成吡 唑酸各 种 方 法 的探究 , 出 了一 条 既经 济 又合 理 且 宜 于工 业 化 生产 的合 得 成路线 .据 文献 报道 吡唑 酸类衍 生物 的合 成主要 有 以下 四种方法 . 1 )在碱 性 条件下 , 进行 吡 唑环 的烷 基 化反应 , 再经 过 KMn O 氧化 得 到( c e )E 6 S h me1 5 3 - .
3 )亚 胺 与 丙 炔 酸 酯 或 丙 烯 酸 酯 进 行 3 +2环 加 成 反 应 后 , 行 酯 水 解 反 应 ( c e ) 进 S h me3 E .
收 稿 日期 : 0 0 2 1 —1 —2 . 1 2
作 者 简 介 : 宁 ( 9 4 )男 , 士 生 , 究 方 向 : 药 中 间体 的研 制 与 开 发 . 通 讯 联 系人 高 18一 , 硕 研 医
吡啶的合成方法范文
吡啶的合成方法范文吡啶(Pyridine)是具有含氮杂环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5N。
吡啶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和农药的研发以及金属离子的提取等领域。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吡啶合成方法。
1.胺和醛的合成法吡啶可以通过胺和醛的缩合反应来合成。
该反应常用的反应物是γ-酮酸酯和叔胺。
首先,γ-酮酸酯和四甲基乙酸盐反应形成五元环,然后通过叔胺的参与,生成吡啶。
反应机理中,γ-酮酸酯首先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五元环中间体,然后脱羧生成亚胺,最后受到叔胺的亲电亲核反应形成吡啶。
2.α,β-不饱和化合物和氨气的合成法该方法是通过α,β-不饱和化合物和氨气在Pd/C(钯/活性炭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氢化反应来合成吡啶。
反应机理是首先通过氢化加成的方法生成一个金属氨基化合物,然后通过金属氨基和通气反应生成吡啶。
3.芳香化合物环化的合成法该方法是通过芳香化合物的环化反应来合成吡啶。
常用的芳香化合物有吡啶-2-醇、萘酮等。
该反应是由强酸催化的,酸能够将羟基质子化生成良好的离去基团,然后通过亲电亲核反应形成吡啶环。
4.螺环化合物断裂的合成法螺环化合物是由多个共轭环组成的化合物。
吡啶可以通过螺环化合物的断裂反应来合成。
该反应需要使用强酸、络合剂和高温条件。
反应机理是首先发生共轭重排反应断开螺环,然后通过亲电亲核反应生成吡啶。
5.吡啶芳烃化的合成法吡啶也可以通过芳烃的氧代化反应来合成。
常用的芳烃有苯和硝基苯。
首先,芳烃被硝酸和硫酸混合物氧代化为对应的硝基化合物,然后通过亲电亲核反应形成吡啶。
除上述所述的合成方法外,还有其他吡啶合成方法,如:环合反应、金属卤化物的催化合成等。
各种吡啶合成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合成。
吡啶制备方法
吡啶制备方法吡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用途,如药物合成、化学反应中的溶剂等。
以下是一些用于吡啶制备的主要方法:1.德克金反应(Decker Reaction):这是制备吡啶的经典方法之一。
它涉及将1,4-二氨基环己烷和亚硝酸盐反应,生成吡啶。
这个反应通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2.宾海默合成(Hantzsch Pyridine Synthesis):这是制备吡啶的常用方法之一。
宾海默合成使用二氢吡啶和β-氧代酮化合物(如β-氧代酮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吡啶化合物。
3.科尼希合成(Conia-Ene Reaction):这是一种途径较新的吡啶制备方法。
它涉及将氮化合物和炔烃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吡啶。
4.吡啶嘧啶合成(Pyridine-Pyrimidine Synthesis):这种方法通过将2,4,6-三氨基嘧啶与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吡啶嘧啶化合物,然后将其进一步氧化成吡啶。
5.内缩法(Cyclization):有时可以使用内缩反应来制备吡啶。
例如,α-氨基酸或α-氨基酮可以经过适当的反应条件进行环化,形成吡啶环。
6.嘧啶的转化(Conversion of Pyridine):嘧啶是吡啶的同系物,可以通过适当的反应条件将嘧啶转化为吡啶。
这些是吡啶制备的一些常见方法。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需要制备吡啶的具体目的、起始材料的可用性和反应条件的考虑。
吡啶是一种多功能的化合物,因此它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在进行化学实验或工业生产中,务必遵循适当的安全操作程序和法规。
吡唑合成机理
吡唑合成机理吡唑是一种具有五元杂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物、农药、高分子材料等领域。
其合成方法繁多,包括氨与α-溴乙酸酯的缩合反应、酸催化的内缩酮酸衍生物的分子内环化反应、吡咯与氰化氢的反应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吡唑合成方法及其机理。
1. 吡咯与氰化合物反应合成吡唑:吡咯是由肼与α,β-无饱和羰基化合物酮缩合成的化合物,而氰化合物是由肼与α,β-无饱和羰基化合物缩合成的中间体。
吡咯与氰化合物反应合成吡唑的机理如下:首先,吡咯和氰化合物在碱催化下发生反应,将氰基与吡咯中的酮基进行缩合,生成5-氰基吡咯中间体。
然后,通过氧化、脱水以及重排等步骤,将5-氰基吡咯转化为吡唑化合物。
2. 氨与α-溴乙酸酯反应合成吡唑:此合成方法是通过氨与α-溴乙酸酯发生缩合反应,然后进行环化得到吡唑化合物。
具体机理如下:首先,氨与α-溴乙酸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产生酰胺中间体。
然后,酰胺分子内的酯基与酰氨基发生酰胺环化反应,生成α-氨基-α,β-不饱和酮。
进一步进行加氢、重排、去水等步骤,最终生成吡唑化合物。
3. 酸催化的内缩酮酸衍生物分子内环化反应合成吡唑:该方法利用酸催化的内缩酮酸衍生物分子内环化反应合成吡唑。
具体机理如下:首先,酮酸与酸进行缩合反应,形成酮酸衍生物。
然后,在酸的催化下,酮酸衍生物发生分子内环化反应,生成五元杂环化合物,也就是吡唑。
总的来说,吡唑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反应机理。
这些合成方法为吡唑的制备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对于吡唑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吡唑环及其相关药物的合成
吡唑环及其相关药物的合成吡唑是一类重要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而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吡唑类化合物常见的合成策略: 由1,3-二羰基化合物及类似物出发, 通过环化反应获得吡唑, 或者由腙出发制得吡唑等。
1)由1,3-二羰基化合物合成吡唑1,3-二羰基化合物和肼类化合物环化是一种沿用至今的合成吡唑类化合物的重要合成方法。
1,3-亲电性化合物包括1,3-二羰基化合物、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以及β-位上带有离去基团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1883年,Knorr报道了取代的1,3-二羰基化合物和肼反应生成1,3,5-三取代的吡唑。
该反应由于区域选择性不好,会生成两种取代基位置不同的异构体1和2。
1,3-二羰基化合物与肼类化合物反应合成吡唑的通用反应机理:取代的肼上两个氮原子都可能与1,3-二羰基化合物的1,3-位发生反应, 该过程类似羟醛缩合反应, 可逆地生成两种取代基位置不同的异构体, 然后再不可逆地脱除一分子水, 最终得到取代基位置不同的吡唑类化合物1和2。
2)由腙及其类似物合成吡唑由卤代的腙和β-酮磷酸酯24, 室温条件下反应,得到1,3,5-三取代吡唑25 。
该反应必须在无水条件下才能实现,对底物的范围和官能团兼容性研究发现, 当腙苯环上R1为缺电子取代基时, 反应收率不受影响; 当β-酮磷酸酯24上的R3 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 如酯基、氨基、酮、三氟甲基等时, 都能以较好的收率(55%~95%)合成相应的3-位取代的吡唑。
该方法原料易得,在室温条件下就能反应, 区域选择性高, 底物范围广, 产率高。
3)由叠氮或重氮反应合成吡唑使用乙烯基叠氮46, 醛和对甲苯磺酰肼, “一锅法”多组分可以合成3,4,5-三取代吡唑47,该方法底物适用范围广,产率高。
反应的可能机理为: 醛和对甲苯磺酰肼缩合生成对甲苯磺酰腙, 随后在碱性和加热条件下生成重氮化合物, 重氮化合物和乙烯基叠氮46发生[3+2]环化反应得到中间体48, 随后失去叠氮酸后再进行异构化得到产物。
吡唑类衍生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吡唑类衍生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吡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吡唑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
在药物合成和医药化学领域,吡唑类衍生物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为了提高吡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吡唑类衍生物合成方法,以合成更多样化和结构多样化的吡唑类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吡唑类衍生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1.吡唑的环化合成方法吡唑类化合物通常通过吡唑的环化合成方法合成。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氧化环化法。
通过氧化剂如三氧化铬、高锰酸钾等氧化物将氨基甲酸酯氧化得到甲酰氧化酰胺,再通过酸催化剂使其环化生成吡唑环结构。
此外,还有一种氮杂环的环化合成方法,通过氨基化合物与2-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再经过氧化环化生成吡唑环结构。
2.吡唑的串联合成方法为了合成复杂多样的吡唑类衍生物,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吡唑的串联合成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多组分反应合成吡唑类化合物。
例如,通过氰基甲酰甲酸酯、酰胺和芳香胺进行一锅法反应,生成相应的吡唑类化合物。
此外,还有吡唑的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3.吡唑的过渡金属催化合成方法过渡金属催化合成方法是近年来吡唑类衍生物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钯、铜等催化剂的引入,可以实现特殊的反应过程和选择性。
例如,通过铜催化的氧化脱氮反应,可以将吡唑类化合物中的氨基基团转化为氧化胺基团。
通过钯催化的碳-氮偶联反应,可以实现吡唑类化合物与芳基或烯丙基基团的偶联。
4.吡唑的选择性官能团化方法为了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提高吡唑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和活性,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吡唑的选择性官能团化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吡唑环上引入烯丙基基团。
通过烯丙基基团的引入,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官能团变换,合成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综上所述,吡唑类衍生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吡唑的环化合成方法、吡唑的串联合成方法、吡唑的过渡金属催化合成方法和吡唑的选择性官能团化方法。
吡啶的合成
吡啶的合成吡啶是一种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药物、染料、农药等。
其合成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合成方法。
1. 马氏合成法马氏合成法是最早用于合成吡啶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反应原料是α-氨基酸酯和羧酸,反应条件是高温下进行。
反应机理是首先将α-氨基酸酯水解生成相应的酸,然后酸与α-氨基酸酯在高温下发生酰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离子型中间体,最后通过脱水、还原等步骤得到吡啶。
2. 阿贝尔合成法阿贝尔合成法是一种经典的吡啶合成方法。
该方法以醛和胺为原料,通过催化剂的存在,进行氧化氢加氢反应得到相应的酮化合物,然后酮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环化反应,生成吡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反应产率高,但需要合适的催化剂的存在。
3. 泰勒合成法泰勒合成法是一种重要的吡啶合成方法。
该方法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和胺为原料,通过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进行合成。
具体步骤为:首先将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和胺在氢氧化钠的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再加入过氧化氢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磷酸酯中间体,最后通过酸性条件进行脱保护还原得到吡啶。
4. 格列酮合成法格列酮合成法是一种高效的吡啶合成方法。
该方法以α-羰基化合物和胺为原料,通过酮的还原和环化反应得到吡啶。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适用于合成不同的吡啶衍生物。
5. 环化反应法环化反应法是一种重要的吡啶合成方法。
该方法以二元芳香化合物和亚硝酸盐为原料,通过环化反应得到吡啶。
具体步骤为:首先将二元芳香化合物与亚硝酸钠在浓氢氧化钠存在下反应生成α-氧化亚硝基化合物,然后通过酸性条件进行脱保护还原得到吡啶。
吡啶合成方法众多,上述仅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反应物,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
此外,也可以通过一些新型的合成方法,如催化反应、微波辐射等进行吡啶的合成。
总的来说,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吡啶合成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更高效的吡啶合成方法被开发出来。
新型3-氯-1-(3-氯-2-吡啶)-1H-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A s a t 3C lr一-3c l o2p r iy)1 —yao -一 r i ai( )w spe ae yh da bt c : 一 hoo1( 一ho -一yi n1 -H przl 5f m c cd 6 a rprdb y r- r r d e o
zn lsso 3- ih o o y i i e,c c ia in wi it lmae t i o y i f2, d c l r p rd n y l t t d ehy l ae,a d t e h o g h o i to z o h n h n t r u h c lrnain,O — X
摘要 : ,- 23二氯 吡啶肼解后 与马来酸二 乙酯成 环 , 经氯代 、 再 氧化 、 解制得 3氯一一3氯.一 啶 )1 . 水 - 1( - 2吡 .H 吡唑.. 5 甲酸( ) 6经二氯亚砜酰氯化 、 6 ; 环胺酰胺化合成 了 1 个新 型 3氯..3氯-一 3 . 1( , 2吡啶)1 -I 甲酰胺类化合物 , 一H P唑  ̄
i t nad hdo s .T ienn vl 一 hoo1( -hoo 一yii 1 一H przl-一abx m d d i n yrl i h ̄ e o e 3 C l -一3c l - p r n )1 -yaoe5croa ie ao ys r r2 dy
c mp u d r y t e ie y a y h o n to t i n l c lrd nd a d to t y lc a o o n swe e s n h sz d b c l c l r ai n wi t o y h o i e a mi a in wi c ci — i hh h mi rm ne fo 6.
( .Sho o P t c e c nier g L nhuU i r t o eh o g ,Lnh u70 5 ,C ia 1 col f e ohmi E gne n , a zo n esy f c nl y azo 30 0 hn ; r l a i v i T o
吡唑的合成方法
吡唑的合成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吡唑的合成方法。
这吡唑啊,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一颗独特明珠。
先来说说一种常见的方法吧,就好比是搭积木,把不同的“小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通过肼和 1,3-二羰基化合物反应,就像两个小伙伴手牵手,经过一系列变化,嘿,吡唑就诞生啦!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比你想要做个蛋糕,把各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放进去,搅拌搅拌,最后就得到了美味的蛋糕,吡唑的合成也是这么个道理。
还有啊,用α-卤代羰基化合物和肼反应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舞会,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翩翩起舞,然后就跳出了吡唑这个美妙的“舞步”。
想象一下,那些分子们欢快地跳动、结合,最终呈现出我们想要的吡唑,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再有一种呢,就是从其他含吡唑结构的化合物来制备。
这就好像是从一个大宝藏里挖掘出我们需要的宝贝,对它进行一些加工和改造,让它变成我们更想要的样子。
合成吡唑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事情哦!这需要我们像个细心的大厨一样,精准地掌握各种材料的用量、反应的条件。
温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时间长了或者短了都可能影响结果。
这就跟炒菜一样,火候掌握不好,菜可就不好吃啦!而且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反应的变化,稍有不慎可能就前功尽弃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但当你看到那一点点生成的吡唑,那种成就感,真的是无与伦比。
吡唑的合成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挑战。
我们就像是在化学的海洋里探索的勇敢水手,不断寻找着新的宝藏和惊喜。
总之,吡唑的合成是一门有趣又充满挑战的学问。
我们要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才能在这个奇妙的化学世界里游刃有余。
让我们一起加油,去发现更多关于吡唑的秘密吧!。
含氮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及其在药物领域中的应用
含氮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及其在药物领域中的应用含氮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有机分子。
它们在医药、农药、颜料、涂料、光电材料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为此,对于含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本文将着眼于含氮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及其在药物领域中的应用。
一、含氮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1.直接取代法直接取代法是含氮化合物最简单的合成方法。
它是通过被取代原子的脱离,然后由相应的含氮试剂或质子受体进攻所形成。
例如,选择性合成2-氯-3-硝基吡啶,首先将2-氨基-3-硝基吡啶通过氯化制备出2-氯-3-硝基吡啶,然后再进行反应。
2.还原法还原法通常是利用含氮化合物的亚甲基衍生物进行的。
例如,依靠L.A. Carpino的方法,对NO2取代的吡咯烷进行羰基化,可得到吡咯烷甲醛,再进行还原,即可得到乙酰胺。
3.环化法环化法是含氮化合物合成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相对简单和有效的一种合成方法。
它是通过环化反应来形成C-N键,从而得到含氮化合物。
例如,对于1-苯甲酰基-2-吡唑甲酸甲酯进行环化,得到1-苯甲酰基-2-氨基-5-吡唑甲酸甲酯。
以上是含氮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但随着化学的发展,新型的含氮化合物合成方法正在不断涌现,这些方法都具有易于操作、效率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大的潜力。
二、新型化学合成方法1.针对吡唑恒速论核裂合成法吡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是一类重要的含氮芳香酮类,具有广谱的益处。
传统的合成方法长时间且高成本,在有高要求的场合不易得到。
因此,近年来,吡唑恒速论核裂合成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方法基于高效的有机化学技术以及智能反应设计,避免了广泛使用的有机化学品,提高了产率,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
2.隧道积分法隧道积分法是一种高效的合成方法,通常针对金属氟化物和含氮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子间与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化学反应。
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实验条件温和、产率高等优点。
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药理活性研究
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药理活性研究摘要】目的:研发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的吡唑类化合物,并探讨其药理活性价值。
方法:将2,6—二氯吡啶作为起始的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如水解、合成和取代反应等最终合成吡唑类的新型的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目标化合物。
结果:经过初步的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吡唑类化合物在浓度为500mg/L时,对黄瓜霜霉病菌以及黄瓜霜白病菌等的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有的抑制效果甚至可以达到85%以上,是比较高效的新型化合物。
结论:这种新合成的吡唑类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有很好的抑制真菌的药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吡啶类化合物药理活性新型合成近些年来,吡唑类的化合物以及衍生物由于其具有的活性高、毒性小和配位能力较高等优点是这类的化合物使用越来越广泛,被更多的应用到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中,其中,吡唑环上的取代位点可以连接不同的取代物从而开发出更多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新型化合物。
吡唑酰胺类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抑制细菌活性的药理效果,尤其是含有氟基团的,借用氟基团的特殊电子效应和阻碍效应使得吡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更加的强。
另外,含有吡啶环的化合物也由于其具有的高效低毒等优点成为了开发新农药品种的热点。
本研究中将已开发的含氟吡唑类的化合物与吡啶类结合,合成新型的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的化合物,并进行专业的活性测试以探究其实际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药品准备 2,6-二氯吡啶,1-乙氧基-2-二氟乙酰基丙烯酸乙酯,水合肼,无水乙醇,嘧菌酯等化学药品和化学制剂,核磁共振仪器和质谱仪等用于检验生物活性的检验设备。
1.2 合成方法和步骤1.2.1 以2,6-二氯吡啶100g为原料,室温情况下加入水合肼并加热回流,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析出白色固体物质70g,即合成的6-氯-2-肼基吡啶。
1.2.2 合成反应制得1-乙氧基-2-二氟乙酰基-丙烯酸乙酯。
1.2.3 取合成的6-氯-2-肼基吡啶70g放于烧瓶中,在加乙酸进行溶解,按1:1.3的比例再加入1-乙氧基-2-二氟乙酰基-丙烯酸乙酯,完成反应后将所得的液体静置、抽滤、烘干,最后得到红色的固体物质50g,即1-(6-氯吡啶-2-基)-5-二氟甲基-1H -4-吡唑羧酸乙酯。
3-氨基吡啶的合成工艺
3-氨基吡啶的合成工艺3-氨基吡啶(3-Aminopyridine,简称3-AP)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物、染料和农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3-氨基吡啶的一个合成工艺。
3-氨基吡啶的合成工艺分为三个步骤:吡啶的硝酸化、硝酸基的还原、还原产物的胺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操作及反应条件。
首先是吡啶的硝酸化。
吡啶和浓硝酸反应,生成3-硝基吡啶。
这步反应通常在特定温度和反应时间下进行,以确保产率和产物纯度。
一般来说,吡啶和浓硝酸按1:1的摩尔比混合,接着将混合物加热至120-130℃,反应3-4小时。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产物可以通过对硼苯和腐殖酸溶液的析出进行分离。
第二个步骤是硝酸基的还原。
3-硝基吡啶与硫酸亚铁或亚硝酸钠反应,切断硝酸基,生成3-吡啶酮。
这一步反应是通过封闭反应器进行的,以控制反应温度和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
一般来说,以3-硝基吡啶、硫酸亚铁和硫酸一硝酚为原料,在无水环境下进行反应。
将反应混合物在110-120℃下反应4-6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
最后一个步骤是还原产物的胺化。
3-吡啶酮通过催化还原反应,与氨气一起反应生成3-氨基吡啶。
这一步反应通常在加压设备中进行,以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
常用的催化剂有镍和铁等金属催化剂。
一般来说,将3-吡啶酮和氨气按适当的摩尔比反应,在130-150℃和5-10MPa的压力下反应4-6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并释放气体压力,然后通过析出、过滤、洗涤等步骤从反应液中分离出产物。
总结起来,3-氨基吡啶的合成工艺包括吡啶的硝酸化、硝酸基的还原和还原产物的胺化三个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合适的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通过这种工艺,可以高效、可控地合成3-氨基吡啶,满足工业生产和研究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殝殝殝研究简报新型吡啶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郑毅王俊芳张应鹏*杨云裳(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兰州730050)摘要以2,3-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肼解、与马来酸二乙酯成环、卤代、氧化和水解得到关键中间体吡啶基吡唑甲酸,然后与二氯亚砜反应生成甲酰氯,最后与各种环氨作用生成吡啶基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
关键词吡啶基吡唑羧酸,酰胺,合成中图分类号:O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518(2010)09-1105-03DOI :10.3724/SP.J.1095.2010.907972009-11-30收稿,2010-01-22修回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ZS062-B25-017)资助项目通讯联系人:张应鹏,男,副教授;E-mail :yingpengzhang@126.com ;研究方向:有机合成许多吡啶基吡唑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1]。
近年来杜邦公司在日本农药公司的研究基础上,将邻本二甲酸酰亚胺进行结构改造得到邻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而获得较高的活性,使此类化合物的农药开发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
当这类化合物中的羧酸部分为吡啶基吡唑类羧酸时,其杀虫活性明显优于其它羧酸类[2-3]。
按照药物设计原理,应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或引入环类似物可能增加化合物生物活性。
本文选定几种氨和吡啶基吡唑羧酸合成了新型吡啶基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期望从中筛选出Scheme 1Synthetic route of pyridinyl-1H -pyrazole-5-carboxylic acid amides第27卷第9期应用化学Vol.27No.92010年9月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Sep.20106011应用化学第27卷具有杀虫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Scheme1所示。
Buchi Melting point B-545型数字熔点仪,温度计未校正;Varian INVOA400型核磁共振仪(美国Varian 公司);Finnigan Trace2000MS型质谱仪(美国Thermo-Fisher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化学纯级。
中间体2的合成:在1000mL带有机械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48g(1.0mol)2,3-二氯吡啶和500mL(7.0mol)85%水合肼,搅拌回流反应3.5h。
TLC显示反应完成后将反应体系倒入500mL冷水中,析出更多的白色针状晶体,液相为紫红色。
抽滤,滤饼水洗后红外灯干燥,得白色针状晶体137.3g,收率95.7%[4-5];1H NMR(TMS,DMSO-d6),δ:4.21(s,2H),6.62(dd,J=7.6Hz,4.8Hz,1H),7.53(s,1H),7.57(d,J=7.6Hz,1H),8.05(d,J=4.8Hz,1H);EI-MS m/z:144.3[(M+H)+,100]。
中间体3的合成:在500mL带有机械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50mL无水乙醇和190mL21%的无水乙醇钠溶液,升温至83ħ回流,加入68g化合物2(0.474mol),体系回流约5min后,再缓慢滴加88mL(0.544mol)马来酸二乙酯,滴加时间超过5min。
滴加完反应体系澄清,继续回流1h,冷却至约65ħ,加入50mL(0.873mol)冰乙酸,有固体析出,混合物用650mL水稀释,沉淀溶解,置入冰箱(约2ħ)中冷却,产物在28ħ左右开始析出,0ħ冷却约5h(必要时可以将体系结冻再融化),抽滤,40%乙醇水溶液洗(50mLˑ3),再用乙醚淋洗,红外灯干燥得微黄绿色固体粉末60g,收率47.0%[6-9];1H NMR(TMS,DMSO-d),δ:1.22(t,J=7.2Hz,3H),2.60(m,1H),2.91(m,1H),3.26(m,1H),4.206(dd,J=14Hz,7.2Hz,2H),4.84(m,1H),7.19(m,1H),7.91(m,1H),8.27(m,1H);EI-MS m/z:270.5[(M+H)+,100]。
中间体4a的合成:参照文献[10]方法制备,得油状产物24.9g,收率97.1%;1H NMR(TMS,),δ:1.20(t,J=7.2Hz,3H),3.18(m,1H),3.38(m,1H),4.18(dd,J=14.4Hz,7.2Hz,2H),5.3 CDCl3(m,1H),6.86(m,1H),7.66(m,1H),8.08(m,1H);EI-MS m/z:288.7[(M+H)+,100]。
中间体5a的合成:参照文献[10]方法制备,得17.7g桔黄色固体,收率71.6%[10-12];1H NMR ),δ:1.08(t,J=7.2Hz,3H),4.16(dd,J=14Hz,7.2Hz,2H),7.29(m,1H),7.71(m,(TMS,DMSO-d61H),8.27(m,1H),8.57(m,1H);EI-MS m/z:286.3[(M+H)+,100]。
中间体6a的合成:在250mL带有磁力搅拌单口烧瓶中加入17.7g化合物5a(0.062mol)、58mL 无水甲醇、32mL水和3g(0.075mol)NaOH,搅拌令固体全部溶解,体系减压浓缩至约50mL,再加100mL水稀释,用乙醚萃取,分去有机相,水相中搅拌缓慢滴加浓盐酸至体系为酸性,固体析出,抽滤,),δ:7.178 100mL水淋洗,红外灯干燥得桔黄色固体12.7g,收率79.5%[10-12];1H NMR(TMS,DMSO-d6(s,1H),7.68(m,1H),8.24(m,1H),8.56(m,1H);EI-MS m/z:258.4[(M+H)+,100]。
中间体7a的合成:在150mL单口烧瓶中,加入8g(0.031mol)化合物6a和30mL二氯亚砜,搅拌加热回流约3h,蒸除过量二氯亚砜,得红黑色液体5.1g,收率59.5%[7,13]。
化合物8a1的合成:在25mL单口烧瓶中,加入0.385g(1.4mmol)化合物7a、10mL二氯甲烷作溶剂、0.118g(1.4mmol)2-甲基-2-氨基丙腈和0.193g(1.4mmol)碳酸钾。
室温搅拌反应2h后,加15mL 水搅拌分层,分去有机相,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3h,过滤,滤饼用二氯甲烷淋洗,浓缩,经色谱柱纯化(洗脱液体积比:V(乙酸乙酯)ʒV(石油醚)=1ʒ3,硅胶粒度为45 75μm),得微黄色固体0.278g,收率61.3%[7,13]。
其它氯代酰胺化合物和溴代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同上,其mp、1H NMR和质谱数据列表1。
表1化合物8a1 8a3、8b1 8b3的1H NMR、MS和熔点数据Table11H NMR,MS and mp data of compounds8a1 8a3,8b1 8b3 Compd.1H NMR(DMSO-d6,TMS),δm/z[M+]mp/ħ8a11.73(s,6H),6.63(s,1H),6.72(s,1H),7.43(m,1H),7.93(m,1H),8.47(m,1H)324.5198.1 198.2 8a20.93(t,J=7.2Hz,3H),1.13(s,3H),1.46(dd,J=11.6Hz,7.2Hz,2H),4.32(m,338.2107.3 110.6 1H),6.40(s,1H),7.30(m,1H),7.87(m,1H),8.33(m,1H)8a31.63 1.67(m,8H),2.34 2.35(m,2H),6.53(s,1H),6.70(s,1H),7.43(m,1H),364.3158.4 158.5 7.90(m,1H),8.45(m,1H)8b11.73(s,6H),6.50(s,1H),6.79(s,1H),7.44(m,1H),7.93(m,1H),8.47(m,1H)368.2221.0 221.1续表1Compd.1H NMR (DMSO-d 6/TMS ),δm /z [M +]mp /ħ8b21.33(t ,J =7.2Hz ,3H ),1.80(s ,3H ),2.04(dd ,J =14Hz ,7.2Hz ,2H ),6.75(s ,382.6133.1 133.31H ),6.80(s ,1H ),7.42(m ,1H ),7.90(m ,1H ),8.46(m ,1H )8b31.63 1.69(m ,8H ),1.70 2.42(m ,2H ),6.48(s ,1H ),6.80(s ,1H ),7.42(m ,1H ),408.2185.4 185.57.92(m ,1H ),8.47(m ,1H )结果与讨论中间体2的合成反应回流时间稍长能提高产率,水合肼最好分批加入以减少回流过程中挥发;中间体3合成反应中醇钠可适当过量,中间体3用乙醚淋洗时用量不可过多,以免产物损失影响产率。
中间体3的氯代反应溶剂可用二氯乙烷代替乙腈不影响收率。
以上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MU Chang-Wei (慕长炜),TAN Zao-Hai (覃兆海).Modern Agrochem (现代农药)[J ],2003,2(2):12CHAI Bao-Shan (柴宝山),LIN Dan (林丹),LIU Yuan-Xiong (刘远雄),LIU Chang-Ling (刘长令).Agrochemicals (农药)[J ],2007,46(3):1483OU Xiao-Ming (欧晓明),TANG De-Xiu (唐德秀),LIN Xue-Mei (林雪梅).World Pesticides (世界农药)[J ],2007,29(5):64LI Ye-Qing (李叶青),LU Ming (陆明),LV Chun-Xu (吕春绪),PENG Lei (彭磊).Chinese J Pharm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J ],2006,37(5):3055FAN Zheng (范铮),SHAN Shang (单尚).Appl Chem Ind (应用化工)[J ],2006,35(2):1046ZHANG Zi-Yi (张自义),ZHANG Yan (张艳),HUI Xin-Ping (惠新平),XU Peng-Fei (许鹏飞),SHEN Da-Peng (沈大鹏).Chinese J Org Chem (有机化学)[J ],2004,24(11):13487GUO Li-Qin (郭丽琴),XU Shang-Cheng (徐尚成),MA Hai-Jun (马海军),NI Jue-Ping (倪珏萍),HOU Hua-Min (侯华民),LIU Li (刘丽),WAN Qin (万琴).Agrochem Res Appl (农药研究与应用)[J ],2008,12(2):158Donald J P Pinto ,Michael J Orwat ,Shuaige Wang ,et al.J Med Chem [J ],2001,44(4):5669LIU Xin-Hua (刘新华),ZHU Jing (朱静),PAN Chun-Xiu (潘春秀),SONG Bao-An (宋宝安).Chinese J Appl Chem (应用化学)[J ],2007,24(10):116210Lahm ,George Philip ,Selby ,Thomas Paul ,Stevenson ,Thomas Martin.WO 2003015519[P ],200311Hughes Kenneth Andrew ,Lahm George Philip ,Selby Thomas Paul.WO 2004046129[P ],200412LI Bin (李斌),XIANG Dong (相东),CHAI Bao-Shan (柴宝山),YUAN Jing (袁静),YANG Hui-Bin (杨辉斌),ZHANG Hong (张宏),WU Hong-Fei (吴鸿飞),YU Hai-Bo (于海波).WO 2008134969[P ],200813Jeffrey G Varnes ,Dean A Wacker ,et al.Bioorg Med Chem Lett [J ],2007,(17):6481Synthesis of Novel Pyridyl-pyrazole-5-carboxylicAcid Amide CompoundsZHENG Yi ,WANG Jun-Fang ,ZHANG Ying-Peng *,YANG Yun-Shang(School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AbstractKey intermediate pyridinyl-1H -pyrazole-5-carboxylic acid was synthesized from the reaction of2,3-dichloropyridine with hydrazine ,which was then treated with diethyl maleate ,then esterified through halogenation ,oxidation ,hydrolysis.Carbonyl chloride was synthesized by dichloro sulfoxide ,and pyridinyl-1H -pyrazole-5-carboxylic acid amid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carbonyl chloride reacting with corresponding ammonia.Keywordspyridyl-pyrazolecarboxylic acid ,amide ,synthesis7011第9期郑毅等:新型吡啶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