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三首》教案

篇一: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

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一)知诗人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学生:理解“泊”的意思。

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

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

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5.古诗三首

5.古诗三首

再见!
5 古 诗 三 首
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读全诗
方 •逐字、逐句理解 法 •读懂全诗的意思 一
•背诵、默写诗
方 法 •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
•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请介绍。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简介**
要求: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 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 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 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 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 画面写下来。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长相思。
•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 我回到家乡。
古诗小擂台
比:“绿、到、过、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交流与讨论
1.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景。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 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2.诗人想干什么?他的家乡在哪儿?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诗人家乡的 具体位置。 3.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 可触、可感,却不可见。
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 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 江夔“平生最识江湖味,听 得秋声忆故乡”。 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 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交流与讨论
1.这首诗写出了洛阳秋天来临的风景。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 中出现了怎样的思情呢? 2.诗人想干什么?他现居住在哪儿?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诗人居住地 点的具体位置。 3.面对秋风,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

杜甫《春望》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身处沦陷 的长安城,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苦难,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感 。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春夜喜雨》内容概述
描述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 刻画春雨绵绵、润物无声的特点。 展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春晓》内容概述
01
描绘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
02
抒发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 光的美好心情。
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语言平易近人,内 容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情感,代表作有《琵 琶行》、《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与动机
李白《将进酒》
白居易《琵琶行》
此诗为李白在长安时所作,表达了他 对人生的豪放不羁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
此诗为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所作, 通过描写一位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03
通过听觉感受和联想,表现 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静夜思》内容概述
刻画诗人客居他乡、 深夜难眠的孤独感受 。
构成一幅幽静、凄清 的月夜思乡图。
借助月光、霜等自然 景象,表达思乡之情 。
古诗风格特点分析
对仗工整
三首诗均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句更加整齐、有节奏感。
描绘细腻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和内 心感受,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三首
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分别是《春夜喜雨》、《钱塘湖春 行》和《江南春》。
钱塘湖
即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江南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难点字词辨析
发生
在《春夜喜雨》中,“发生”一 词用来形容春雨的到来,意为“ 产生、出现”。与现代汉语中的
“发生”意思有所不同。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5.古诗三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5.古诗三首
五人子弟课件 ----Desgang制作室
古诗背景
所以,作者在这种际遇 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 难免将忧郁、伤感、消沉 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我们 也更能理解作者对即将远 离的家乡怀有的深深眷恋 之意了。
五人子弟课件 ----Desgang制作室
2.作者借助“春风”想表达怎样一种 心情?
2.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时这一思乡的愁绪想 春天的草一样,很快的滋生、蔓延起来, 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 充满了乡愁。


(七言绝句)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
意万重:形容要 表达的意思很多。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开封:把封好的 复恐匆匆说不尽, 信拆开。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行人:这里指捎 信的人。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5.古诗三首
1.泊船瓜洲
(王安石) 2.秋思 (张籍) 3.长相思(纳兰性德)
泊(bó) 船瓜洲
宋 王安石
泊( bó )停泊 泊(pō) 湖泊
阅读资料: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他的 诗歌、散文都很出色,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 山(今南京)居住,视 钟山为第二故乡。
春风又 绿 江南岸
到、过、入、满
——[唐]张籍
张籍:
(约767-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 安徽和县)人。世称“张水 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 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 府”。著名诗篇《塞下曲》 《征妇怨》等。

5古诗三首

5古诗三首

课题四年级第二单元第 5 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中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1.PPT 课件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洞庭湖图片。

师: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2.板书课题(《望洞庭》刘禹锡);齐读课题。

3.创设情境。

请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学习诗文(一)交代学习古诗的方法——“五读法”。

(二)运用“五读法”读古诗。

1.一读读通,咬准音。

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磨m$2.二读读懂,知大意。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诗人月夜遥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3.三读读精,解词义。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②根据书后注释练说诗意。

③重点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④读第三、四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⑤根据注释说意思。

⑥重点理解“白银盘”“一青螺”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四读读会,悟意境。

配乐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5.五读会读,有感情。

(进行配乐朗读。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前往观光旅游的人很多。

我们将来要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洞庭湖,好好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练习作业设计想象《洞庭湖》中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湖面镜未磨银盘热爱之情君山青螺相关知识链接洞庭湖介绍: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fēng)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34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35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9
诗歌理解
归来饱饭黄昏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不脱蓑衣卧月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 中的明月。
10
诗歌理解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 来的?
可爱、调皮、疲倦。
一个“弄”,一个“卧”。
11
诗歌小结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1
字音认读
篙 (gāo) (竹篙)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 (翁媪) 剥
(bāo) (剥开)
2
牧蓑遮 醉媚锄剥
3
4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的逍遥 大仙。
5
课文朗读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6
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7
听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美。
8
诗歌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 里都是草地。

五年级《古诗三首》

五年级《古诗三首》

五年级《古诗三首》五年级的《古诗三首》分别包括《枫桥夜泊》、《长相思》和《泊船瓜洲》。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原文、翻译和赏析:1.《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深秋的夜色中,月亮落下,寒鸦啼叫,满地白霜,江边的枫树摇曳着,渔船上的灯火映照着,使愁绪难眠。

在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里,半夜时分敲响了清脆的钟声,悠悠地飘到了客船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所作,描绘了枫桥夜泊时的景象。

诗中使用了富有深秋特色的景物,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营造出一种空灵、寂寥、忧愁的氛围。

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旅途中的孤寂和愁思。

诗的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则通过描写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和钟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和愁绪。

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才华。

2.《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路向榆关那边行进。

入夜时分,已是深夜千帐灯火。

风雪交加,一直未停,这种声音吵得人难以入眠。

我的故乡可没有这种声音啊!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山水、风雪等景物,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同时,“夜深千帐灯”和“故园无此声”等句子的描写,突出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诗人通过描绘京口和瓜洲之间的距离以及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景象,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5.古诗三首-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5.古诗三首-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 (
七言绝句)
【宋】王安石
作者简介(王安石)
•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晚号半山。北宋 杰出的政治来自、文学家、 思想家。•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 伟大的改革家。 •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 称为“唐宋八大家”。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已封好的信查看。
《秋思》叙事抒情,从寄家书时
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中,流露出
作者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长 相 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 向榆关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 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本名成德, 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 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 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 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
诗意: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
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 信人要出发的时候,书成封就之际,又 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译文:
洛阳城里秋风乍起, 想要给远在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要表达的
意思很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
思完全表达出来,
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书成封就之际,又打开
说说诗句的意思
京口瓜洲一水间, 从 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说说诗句的意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5.《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唐.杜甫)(唐.韩翃)(宋.王安石)黄四娘家花满蹊,春城无处不飞花,京口瓜洲一水间,千朵万朵压枝低。

寒食东风御柳斜。

钟山只隔数重山。

留连戏蝶时时舞,日暮汉宫传蜡烛,春风又绿江南岸,自在娇莺恰恰啼。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月何时照我还?【重点词语】:江畔娇莺啼叫御柳日暮隔离数字【词语解释】:江畔:江边。

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树。

还:回。

【中心思想】《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写了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表现出一派春光烂漫的景象。

诗中“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体现出花很多。

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的诗。

这首诗讽刺了唐肃宗、代宗时期的宦官专权。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按风俗这天禁火。

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由白天写到了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泊船瓜洲》作者宋朝诗人王安石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2篇古诗三首一、默写三首古诗。

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二、先解释重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语文五上第12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语文五上第12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语文五上第12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示儿[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①[示儿]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宋]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旅店。

③[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己亥杂诗[清]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注释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 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简介: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

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

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注释: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

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鉴赏: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古诗三首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天的早晨,阳光刚刚升起,我还在沉睡中,没有意识到天已亮。

但是,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歌声。

夜间的风雨声在夜深人静时递进入人们的耳朵,告诉人们大自然的力量。

花儿凋落了,这真是多少花儿凋零了呢?这一切都发生在春天的早晨。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阳光照在山上,把山的尽头照得雪白一片。

黄河的水奔腾而过,流入茫茫大海。

想要看尽千里风光,只有再登高一些,去看看更远处的事物。

于是,我登上了鹳雀楼,希望从那里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从古原上,长满青草,依依不舍地和我告别。

一年的时间,草木的生长枯萎交替。

纵使野火烧尽了一片草木,但春风一来,新的绿草又会生长出来。

这三首古诗,描绘了四季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力量。

我们应该珍惜每个季节带来的美好时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三首
•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 皓月当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 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 居易称作“诗豪”。他的 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 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 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 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 号称“八 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 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
君山
白银‖盘里/ 一青螺。
菊花
菊花
读一读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认识下列生字
cóng shè lí
秋丛 舍 篱
shè shě 宿舍 舍不得
围绕
秋丛绕舍似陶家,
一丛一丛的秋菊 房屋
像陶渊明的家一样。
晋朝大诗人, 他喜爱菊花。
遍绕篱边日渐斜
我停车不走是 因为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树林,
经过风霜的枫叶,比二__月__春__光__里__的__鲜__花__还__要红红艳艳。
/ // /
/ // / / // / / // /
“枫”是季节;“桥”是地点; “夜”是时间;“泊”是时间。
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張继, 唐朝襄州人 (今湖北省襄 樊), 公元七五三年考上进士, 做 过监城判官和祠部员外郎等官职。 他所写的诗不事雕饰, 富有自然美, 以 “枫桥夜泊” 一诗闻名中外。
太阳渐渐地偏西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两个“绕”
字有什么不 同?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再
你能用现代汉语 中的“不是…… 而是……”的句 式说出这两句诗 的意思吗?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12课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12课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12课
五年级上册第12课的“古诗三首”包括《登高》、《枫桥夜泊》和《游子吟》三首古诗。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 通过朗诵、解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登高》: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杜甫在诗中表达的孤独、落寞和爱国情感。

2. 《枫桥夜泊》: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张继在诗中表达的羁旅客居、思乡之苦。

3. 《游子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以及诗人孟郊对母亲的深深敬爱。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诗人概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朗诵:让学生反复朗诵诗歌,初步理解诗意。

3. 解读: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对三首古诗进行总结,回顾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三首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三首古诗的理解程度。

5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三首

5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古诗
1. 《泊秦淮》
- 作者:杜牧(唐)
- 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蝉》
- 作者:虞世南(唐)
- 原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 《乞巧》
- 作者:林杰(唐)
- 原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 《题西林壁》
- 作者:苏轼(宋)
- 原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观书有感》(其一)
- 作者:朱熹(宋)
- 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 《暮江吟》
- 作者:白居易(唐)
- 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7. 《从军行》(其四)
- 作者:王昌龄(唐)
- 原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 《秋思》
- 作者:张籍(唐)
- 原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 《长相思》
- 作者:纳兰性德(清)
- 原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
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0. 《渔歌子》
- 作者:张志和(唐)
- 原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年级下册语文5 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5 古诗三首

互动反馈
我来说 面对繁花似锦、生机勃 勃的春天,三位诗人的心 境各有不同,因而带给我 们千差万别的诗境。
你来写 杜甫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 的春景图,给人一种清新优 美的感受;韩翃抒写的是 一种不满现实的情怀;王 安石则用深情的笔调,抒发 了他幽远的乡思。无论哪 一种,总能让我们领略诗的 优美,情的动人。
2.字词整合
(1)生难字
pàn

音序 部首 笔画 字义
造句
P
词性
名词田同音盼/判源自10画结构左右
①(江、湖、道路等)旁边。②田地的 边界。
夜晚,武汉三镇,长江两畔灯火辉煌。
音序
Y
词性
名词
yīng
部首

同音


笔画 字义
10画
结构
上下
鸟类的一种。
造句
黄莺悦耳动听的叫声从林中传来。
音序
M
词性
名/形
mù
的心境。
段落大意
《江畔独步寻花》 一、花团锦簇。(第一、二句) 二、蝶舞莺啼。(第三、四句) 《寒食》 一、春城飞花御柳斜。(第一、二句) 二、烛光摇曳轻烟散。(第三、四句) 《泊船瓜洲》 一、京口望瓜洲,回首见钟山。(第一、二句) 二、春风绿江南,何时把家还?(第三、四句)
再读课文
1.诗的前两句直接写花,“花满 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从 ( )、( )、( )等 不同角度描写,写出了(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的长安城,到处飘飞着柳絮落花,寒食节 里,御苑中的杨柳随风摇摆。日落天黑,皇宫 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 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年级上册古诗三首12课课堂笔记

5年级上册古诗三首12课课堂笔记

5年级上册古诗三首12课课堂笔记1. 原文。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字词解释。

- “示儿”:给儿子们看。

- “元知”:本来知道。

这里的“元”同“原”。

- “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

诗人陆游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觉得世间的一切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 “但悲”:只是悲伤。

- “九州同”:国家统一。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指代全国。

陆游一心盼望国家统一。

-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 “北定”:向北平定,收复北方失地。

-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

- “无忘”:不要忘记。

-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3. 赏析。

- 陆游这老头啊,都快死了,他心里明白呢,死了就啥都没了,就像我们玩游戏,一旦游戏结束,那些装备啊、金币啊都没意义了。

可是他心里有个大疙瘩,就是看不到国家统一。

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南宋的军队啥时候能打到北方,把被金人抢走的地盘都收回来。

他还叮嘱儿子们,等南宋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在家里祭祀的时候可别忘了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你看这老爷子,到死都惦记着国家大事,爱国之心那是杠杠的。

1. 原文。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 字词解释。

- “临安”:南宋的都城,现在的浙江杭州。

- “邸”:旅店。

- “休”:停止。

-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当时社会上那种纸醉金迷的风气。

- “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 “游人”:这里指那些在杭州游玩、享乐的南宋贵族。

- “直”:简直。

- “汴州”:北宋的都城,现在的河南开封。

3. 赏析。

- 你看啊,诗人林升站在临安的旅店往外看,那景色可真美啊,山一座连着一座,楼也是一座挨着一座。

可是呢,西湖边上那些人啊,唱歌跳舞就没个停的时候。

那暖烘烘的风啊,把那些贵族们吹得晕乎乎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他们啊,光顾着在杭州享乐了,都把杭州当成了北宋的都城汴州。

5、古诗三首-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5、古诗三首-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诗意: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
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 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 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 七言绝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王安石)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 家、文学家、思想家。 •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 的改革家。 •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 八大家”。
五人子弟课件 ----Desgang制作室
古诗背景
所以,作者在这种际遇心境下 写作《泊船瓜洲》,难免将忧郁、 伤感、消沉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我 们也更能理解作者对即将远离的家 乡怀有的深深眷恋之意了。
五人子弟课件 ----Desgang制作室
注 释
1.泊:停船靠岸。 2.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 北岸,扬州市南面。 3.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 的江苏省镇江市。 4.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 山。 5.数重:几层。 6.绿:吹绿了。 7.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 的家里。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①。 开封:把封好的 行人:这里指捎 复恐匆匆说不尽, 信拆开。 信的人。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意万重:形容要 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捎去的仅仅是信么? 他还捎去了什么?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 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 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
精品PPT
课后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明天课堂默写,请 大家回去认真背诵;
2.背诵两首古诗的大意和小结; 3.在“词语本”上认真抄写古诗; 4.在作业本上工整抄写课后生字。
精品PPT
精品PPT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 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 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 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 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 当做词牌。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他们 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有下雨他们也张开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 使风让船前进啊精!品PPT
•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 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 气、可爱和天真。
精品PPT
茅檐低小,精溪品PP上T 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精品,PPT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精品中PPT 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精品溪PPT 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低檐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相吴媚音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精品PPT
m牧ù 童
(唐)吕岩
读 准
pū 草铺横野六七里,
字 音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suō
不脱蓑衣精品卧PPT 月明。
读 草铺/横野/六七里,
出 笛弄/晚风/三四声。
节 奏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精品PPT
草铺横野精品六PPT 七里,
笛弄晚风精品三PPT 四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三首
江畔独步寻花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跟随大诗人杜甫去欣赏那明媚的锦江春光。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二.1、自由读诗。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品读:1、诗人到底寻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呢?静下心来读诗,看看诗中哪些字眼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2、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满蹊”你见过什么满了?想象是什么样?
这里是什么满了?“花铺满了小路”
花铺满了小路是什么样?(想象)你感受到什么?板书:花美,读出多、美“压枝低”处什么低下去了?怎么低下去的?(压枝低)
你见过什么枝条被压低?(桃子、杏儿、柿子、、、、、、)花多得把枝条都压弯了,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感受到什么?读出美
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阳光下,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惊叹、赞美)带着这种心情齐读第一句吧!是啊,听得出你们也被陶醉了,我们不由得感慨:出示“这里的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
4、杜甫还寻到了什么?谁来汇报?
出示:“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关于蝶和莺,你又读懂了什么?
交流:留连:留连什么意思?你留恋过吗?(生交流)
蝴蝶为什么会留恋呢?娇莺又在鸣叫什么呢?板书:蝶舞莺啼
作者运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景图,他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与物,使物我相融,情景相生。

看来,鲜艳芬芳的春花不仅吸引了蝴蝶,让彩蝶蹁跹不舍离开,也让诗人因此留连忘返。

正在这时听到了娇莺恰恰啼,多么惬意,多么动听的歌声啊!在诗人的心中,这歌声似乎是为自己而唱。

由此可见,诗人此时心情十分—愉悦
5、锦江岸边,春光无限。

鲜艳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黄莺,也留了诗人。

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齐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四、指导吟诵。

同学们,《江畔独步寻花》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无边的欢乐,那么你们能连起来读一读吗?(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一起读)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板书:春天的赞美
五、小结:希望同学们课下走进杜甫,走进他的古诗,与杜甫成为穿越时空的好朋友。

六、作业: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花美
蝶舞对春天的赞美
莺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