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子吸收有机材料及其在三维数字光存储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

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

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
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是一种高分辨率三维纳米加工技术,它利用激光聚焦的原理,通过控制激光的光强和聚焦位置,使光子在聚焦点处产生非线性吸收,从而实现高分辨率的三维纳米加工。

一、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的原理
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利用的是双光子吸收效应,即两个光子同时被吸收,使得分子或原子处于激发态,从而引起化学反应。

在聚焦点处,激光的光强足够高,可以使得两个光子同时被吸收,从而实现纳米加工。

二、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的应用
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技术在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光电子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可以用于制造三维生物芯片、仿生材料等;在纳米材料领域,可以用于制造纳米结构、纳米器件等;在光电子学领域,可以用于制造光学器件、光电子芯片等。

三、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的优势
与传统的纳米加工技术相比,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具有以下优势:
1. 高分辨率: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可以实现亚微米级别的加工精度,比传统的纳米加工技术更加精细。

2. 三维加工: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可以实现三维加工,可以制造出具有复杂形状的纳米结构。

3. 非接触式加工: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是一种非接触式加工技术,可以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4. 可控性强: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可以通过控制激光的光强和聚焦位置来实现加工的精度和形状,具有很强的可控性。

综上所述,双光子聚合激光直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分辨率三维纳米加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三维加工、非接触式加工和可控性强等优势。

光学研究中的非线性现象

光学研究中的非线性现象

光学研究中的非线性现象光学研究中的非线性现象指的是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的强度、相位和极化等量随光的强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些变化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而是非线性关系,即光强的平方、立方等幂次。

非线性效应广泛存在于光学研究中,如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光谱学、非线性光学器件等。

它们在光学通信、光存储、光计算、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光学是指在光强足够大时,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出现非线性效应,如双光子吸收、三阶非线性折射、四波混频等。

这些现象是因为物质中电场产生的极化电荷会随着光强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变化,进而改变光的传播性质。

双光子吸收是指当光的强度足够大时,两束光子在物质中相遇,被同时吸收并产生激发态。

这种效应在材料科学、刻蚀、晶体生长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阶非线性折射是指当光的强度足够大时,介质中的电子会受到光场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移,导致折射率随光强的变化而非线性变化。

这种效应可用于光纤通信中的信号调制和光电子器件的调制。

四波混频是指当存在多个频率的光波时,它们之间会互相干扰,在物质中产生新的频率成分。

这种效应可用于光学频率梳、频率倍增和频率混频等应用。

非线性光谱学非线性光谱学是指通过非线性光学现象来解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它涉及到很多的技术,如固体激光器、脉冲压缩、超快光谱等。

其中,超快光谱学是最常用的一种技术。

它利用飞秒激光通过多晶体或者单晶体产生的高阶谐波,测量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这种技术比传统的线性光谱学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强的灵敏度,可被用于表征光致电荷转移和光致电荷分离等结构。

非线性光学器件非线性光学器件是指基于非线性光学效应,能够在光学通信、光存储和光计算等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光学器件。

其中,最典型的器件是二阶非线性光学器件,如频率倍增器、光学调制器和光学开关。

这些器件可被用作频率转换、信号调制和光学计算等方面。

另外,近年来,基于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集成光学器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双光子吸收法-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双光子吸收法-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双光子吸收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双光子吸收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和探索材料和分子结构的前沿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双光子吸收法已成为物理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质内部的复杂结构和性质,从而为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双光子吸收法的原理相对复杂,但简单来说,它是利用两个光子同时作用于分子或材料时的吸收现象。

与传统的单光子吸收法不同,双光子吸收法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确的结果。

其基本原理是两个光子在同时作用于目标物质上时,能量的总和正好等于目标分子的激发能级的能量。

因此,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和频率,我们可以得到目标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双光子吸收法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它可以用来研究纳米材料的光学和电子性质,以及材料的非线性光学行为。

在化学生物学领域,双光子吸收法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分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

此外,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光子学、光催化、光电子学等领域。

然而,双光子吸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双光子吸收过程的低概率性,它通常需要较高的光强和长的激光脉冲宽度,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和可行性。

其次,鉴于双光子吸收法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研究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这也限制了其在广泛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总之,双光子吸收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研究手段,为我们研究材料和分子结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突破口。

通过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应用领域,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来展开对双光子吸收法的介绍和分析: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其中包括对双光子吸收法的概述,即双光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它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言部分也会明确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双光子吸收法的原理。

双光子吸收及其应用

双光子吸收及其应用

双光子吸收及其应用双光子吸收是一种非线性光学现象,是指在高强度的激光场作用下,两个光子同时被吸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释放出光子。

这种现象远远超出了单光子吸收的能力,在现代光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一、双光子吸收的原理在传统的单光子吸收中,光子的能量与物质的电子能级差正好匹配,光子激发了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吸收了光的能量。

而在双光子吸收中,两个光子的能量的和与物质的电子能级差匹配,两个光子同时作用于物质,也就是说,在强激光场下,两个光子的效应相互叠加,可以同时激发出电子从基态到激发态,使得双光子吸收引起的能量转移效率比单光子吸收要高得多。

二、双光子吸收的应用双光子吸收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量子通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生物医学:双光子显微镜是一种用来研究生物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工具。

它有着比传统显微镜更深层次的成像能力,可以在不破坏生物样本的情况下,实现对基因、蛋白质、细胞和组织的高清晰度成像。

2. 材料科学:双光子吸收可以用于光刻和表面修饰等领域。

由于双光子吸收具有空间高分辨率和3D成像的特点,因此可以用于微米和纳米尺度的加工,可以制作出光学器件、微机电系统等微型器件。

3. 量子通信:量子通信需要用到量子纠缠现象,而双光子吸收是产生量子纠缠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双光子吸收,可以实现高效的单光子源和量子密钥分发。

三、双光子吸收的研究进展双光子吸收的研究一直是现代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科研人员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效率和应用。

目前,研究人员借助于化学和物理双重手段来制备高效的双光子吸收材料,从而实现对双光子吸收过程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四、双光子吸收的前景双光子吸收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量子通信等领域,双光子吸收技术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我们将有望在未来看到更多新的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作为一门关键的交叉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创新和进步。

从通信领域到医疗成像,从工业检测到航空航天,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的核心在于对光信号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存储。

近年来,在光信号获取方面,新型的光电探测器不断涌现。

这些探测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宽的光谱响应范围。

例如,基于量子点的光电探测器在近红外波段表现出色,能够实现对微弱光信号的高效检测,这对于夜间成像、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基于有机材料的柔性光电探测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可穿戴设备和柔性电子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光信号传输方面,光纤通信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单模光纤的传输容量不断提升。

通过采用波分复用、偏振复用等技术,一根光纤能够同时传输多个波长和偏振态的光信号,极大地提高了通信带宽。

此外,空分复用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多芯光纤或少模光纤的应用,进一步挖掘光纤的传输潜力。

为了实现更高速、更稳定的光通信,新型的光调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基于硅基光子学的高速电光调制器,能够实现皮秒级的响应速度和低能耗的光信号调制。

光电信息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对光信号的处理。

在这方面,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光学处理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图像增强、去噪、压缩等技术不断完善,使得光电图像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光学图像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实现的光学卷积运算,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图像数据,在目标识别、图像分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深度学习技术在光电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能够实现对复杂光电图像的智能分析和理解,为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光信号存储方面,光存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蓝光光盘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存储容量不断提高。

激光存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激光原理及应用-[电子教案]电子

激光存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激光原理及应用-[电子教案]电子



上一页 回首页 下一页 回末页 回目录
9.3.2 激光光盘存储

2.激光光盘的类型


(1)只读存储(Read only memory)光盘

只读式存储光盘的记录介质主要是光刻胶,记录方式是先将信息刻录在介质上制成母盘,然后进行模压

复制大量子盘。


(2)一次写入光盘WORM
息 技
一次写人光盘利用聚焦激光在介质的光照微区产生不可逆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写入信息。
上一页 回首页 下一页 回末页 回目录
9.3.2 激光光盘存储

3.激光光盘存储器


(1)激光光盘存储器由光存储盘片及其驱动器组成。驱动器提供高质量读出光束、引导精密光学头、读

出信息、给出检测光盘聚焦误差信号并实现光束高精度伺服跟踪等功能。

在 信
(2)光盘存储器的光学系统大致

可分为单光束光学系统和双光




3.特点:

(1)数据存储密度高、容量大。


(2)寿命长。
应 用
(3)非接触式读/写和擦。
(4)信息位价格低。
§.
9 3 激 光 存 储 技 术
上一页 回首页 下一页 回末页 回目录
9.3.2 激光光盘存储

1. 激光光盘存储的基本原理


(1)光盘存储包括信息“写入”和“读出”两个过程。图9-21为一基本的光盘系统图。

与磁存储技术和光盘存储技术相比,全息存储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高冗余度(2)存储容量大(3)数据并行传输(4)寻址速度快 (5)关联寻址功能

次氯酸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次氯酸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次氯酸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中文摘要双光子吸收技术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与单光子吸收材料相比,双光子吸收材料在分辨率、穿透深度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用于显微成像、微纺织技术、三维数据存储、光限幅、上转换发光、光动力学治疗以及药物靶向释放等诸多领域。

特别是双光子显微技术,以近红外的激光为光源对生物样品进行成像,具有穿透性强,空间分辨率高,背景荧光干扰小,以及对生物样品的光损伤较小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传统的双光子材料常常具有大共轭结构,水溶性差、细胞穿透能力差、生物毒性也较大,并不适用于生物成像。

因此,设计合成具有较高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有机小分子用于生物体内细胞、血管、组织成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双光子吸收特性的荧光小分子,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它们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合成了一类以寡聚苯乙烯为骨架的双光子次氯酸荧光探针OPV-HOCl,并将其应用于活细胞及组织内的双光子成像。

在寡聚苯乙烯骨架上引入次氯酸识别基团——氧硫杂环戊烷,通过1H-NMR、13C-NMR、HRMS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进一步研究了该探针对次氯酸的响应性能,测定了其双光子吸收截面。

加入次氯酸以后,探针分子末端的氧硫杂环戊烷基团被氧化,并生成醛基。

由于分子内强烈的电荷转移导致产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提高了近15倍(从78.9GM提高到1131.5GM),因此OPV-HOCl可以作为一个双光子“turn-on”型次氯酸荧光探针。

此外,该探针还具有反应速度快、选择性好、pH适用范围宽等优点。

MTT实验表明该探针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

由于该探针优异的次氯酸响应性能和较小的生物毒性,我们成功地将其用于小鼠胶质瘤细胞BV-2中次氯酸的检测,研究表明该探针可以透过细胞膜,并对细胞中外源性次氯酸和脂多糖诱导产生的内源性次氯酸具有高选择性的快速响应。

飞秒激光微加工的研究进展

飞秒激光微加工的研究进展

飞秒激光微加工的研究进展顾理;孙会来;于楷;赵方方【摘要】The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micro-fabrication by femtosecond laser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have undergone through the laboratory process to become a useful tool for material mi-cro-nano-processing in industrial field.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process of femto-second laser precise micro-nanofabrication. Two different fabrication mechanisms are described which are laser ablation and two photo polymerization. Finally,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micro-manufacture by femtosecond laser are discussed.%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飞秒激光微加工的研究进展.飞秒激光脉冲作为材料微纳加工的一项工具,已经从实验室进入到工业化阶段.介绍了飞秒激光在微纳加工领域的一些研究情况,分别就飞秒激光烧蚀微加工以及双光子聚合加工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飞秒激光微加工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期刊名称】《激光与红外》【年(卷),期】2013(043)001【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飞秒激光;微加工;烧蚀;双光子聚合【作者】顾理;孙会来;于楷;赵方方【作者单位】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重点实验室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387;四川省制造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重点实验室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387;四川省制造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辽宁省铁岭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技术设备部,辽宁铁岭112000;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重点实验室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387;四川省制造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491 引言激光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1960年Maiman利用红宝石实现的第一台激光器,已经经历了五十余年。

双光子吸收效应研究新进展

双光子吸收效应研究新进展
高能量 脉冲激 光 的 出现 证 实 了 Copper.一May ̄r上世 纪 三十 年代 的理论 预测 [1]:物质 (如有 机分 子 )在强 光 激发 下可 同时 吸收两 个光子 跃迁 至高 能态 ,发 生 “双光子 吸收 ”。直 到 20世纪 90年代 中后期 .陆续 发现 了强 双 (多 )光子 吸收 有机 材料 在三 维光 存储 、激光 光 限 幅 、上转 换激 射 、三维 荧光显 微术 和光 动 力学 治癌[2_q等高 科技 领域 的潜 在应用 ,“双 光子 吸收 ”及 其效应 引起 研究 者极 大兴趣 ,成为 有机光 电子 领域 内热点课 题 之一
[收 稿 日期 】2012---02-15 [基 金 项 目】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50973077);江 苏 省 高 等教 育 优 势 学科 资 助 项 目(PAPD);苏 州 市环 境 功 能材 料重 点
实 验室 (SZS201008);江 苏省 高校 研 究 生 科研 创 新 项 目 (CXLX11_09 ̄0) 【作 者 简 介]罗建 芳 (1987-),男 ,浙 江衢 州 人 ,硕 士 研 究 生 。 通 讯 联 系 人 :王筱 梅 (1958-),女 ,教 授 ,博 士 。从 事 有 机强 双 光 子 吸 收新 材 料 研 究 ,Email:wangxiaomei@mail.usts.edu.CII
随着激 光武 器在 军 事上 的应用 ,对 军事 人员 (如 士兵 和空 中飞行 员 等 )的眼 睛和光 电装 置 (如光 电侦察 、 导 航和制 导 等系统 )亦构 成极 大威 胁 ,因此 ,研究 激光 限幅 (即抗激 光致 盲 )材 料具有 重要 意义 。
自 1967年 Geusic等首次 在硅 材料 中发现 光限 幅性能 以来[71,激 光 限幅材料 与 相关 限幅 理论 得到 快速 发 展 。激光 限 幅材 料从 无机 半导体 迅速 发展 为有机 材料 、激光 限幅机 理相应 地从 简单 的光散 射 、线性 光 吸收发 展到 双光子 吸 收理论 .理想 的光 限幅材 料具有 如 图 l(左 )所示 。 对于理 想 的光 限 幅材 料 而言,当激 光 入射到 限 幅材料 时 ,若 输 入光 较弱 则输 出光 强与输 入 光强 呈线 性关 系 , 见 图 1(左 )a线 段 ;当入 射光 强达 到一定 阈值 (E )后 ,则 输 出光 强增 加缓 慢或 不 再增 加 ,其输 出光强 将保 持 为常 数 ,见 图 1(左 )b线段 。其 中 ,Ei 为 开始 限幅时 的输入 阈值,称 为 限幅 阈值 ;相对 应 的输 出 E 为箝 位输 出值 ,E 为限 幅器破 坏 阈值 ;△和 △ 值分 别定 义为 限 幅器 (材 料 )输入 和输 出动态 范 围 。实用 化 的激 光 限 幅 材料 要求 在低 于 材料 限 幅阈值 时呈 高透射 率,而在 强激 光下 其输 出箝 位值 应低 于人 眼和 光 电装置 的承 受能 力 。

三维光学存储新技术

三维光学存储新技术
中找到一 个平 衡点 ,使 超 级 电容发 挥 出更 好 的性能 。 而 随着重 量 和尺寸 逐渐 缩小 ,超级 电容 还将 在航 空 、 航天、 军事 等更 多领 域 获得应 用 。
功率高 、 使用寿命长 、 经济环保等特点 , 在数码相机 、
掌上 电脑 、新 能 源 汽车 等 领 域都 有 着 广 泛 的应 用 价
高密度的数据存储 ; 其次 , 数据能够修改 ; 第三 , 只能
由非线 性技 术来解 决 , 线性技 术 不 能检测 到 写入 的数
据。
为 了证 明用这 种方 式记 录数 据 的可 能性 , 学 家 科
让一种波长为70 0 纳米的激光照射在一个香豆素类 聚
1 76
( u ecpct s也 称 双 电层 电容 器 , 一 种 新 型 储 S p ra ai r) o 是
研究小组称 , 这种新型超级电容不但能够取代 比 其 大6 的传统 电容 以腾 出更 多 的空 间 ,还 能更好 地 倍
平 抑 电路 中的 电压波 动 。此外 , 电容还 在一 个交 流 该
值。 一
通 过 使用 激 光 让分 子 结 合 、 离 , 学 家 发 明 了 分 科

合 物 上 , 香 豆 素分 子 之 间 发生 光 二 聚酌 反 应 , 而 使 从
种 新 的三维 光学 数据存 储技 术 , 而且 用 这种 方法 存
将 香 豆素 聚合 物变 为二 聚物 。实验 证 明 , 通过 控制 光 照 , 以记 录下线 条 和点 。 可 被 记 录下 的 数 据 能够 通 过 S 辅 助 成像 技 术 进 HG
储 的数据 只 能通 过二 次谐 波 (H ) 助成像 技 术进 行 S G辅
读取 。

双光子诱导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_范丛斌

双光子诱导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_范丛斌

双光子诱导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范丛斌1,3,章洛汗2,蒲守智1,王筱梅3(1.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2.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学部,江西南昌330029;3.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在介绍双光子诱导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性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双光子诱导光致变色材料种类、光致变色原理及在三维信息存储、生物技术研究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方面的应用。

最后对双光子诱导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双光子吸收;光致变色;三维光存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中图分类号:TQ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31-06A dvances in research of two -photon -induced organic photochromic materialsFA N C ong -bin1,3,ZHA NG Luo -han 2,P U Shou -zhi 1,W A NG Xiao -mei3(1.Jiangxi Key Laboratory of Organic Chemistry ,Jiangxi Science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China ;2.Public Institute ,Jiangxi Car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chan g 330029,China ;3.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 aterials Scienc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summarizing diversified performance of t wo -photo -induced organic photochromic materials ,the main types of two -photo -induced organic photochromic materials ,photochromic mechanis m ,their application in three -dimensional data storag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fluorecent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are introduced .Finally ,some future research topics of two -photo -induced photochromic materials are prospected .Key words :two -photo absorption ;photochromic material ;three -dimensional optical storage ;fluorescent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收稿日期:2009-07-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3070),江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GJJ 09306) 作者简介:范丛斌(1976-),男,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光电材料研究,congbinfan @yahoo .com .cn ;王筱梅(1958-),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电材料方面的研究。

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

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

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双光子吸收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材料,它可以在低光子密度下实现高效的光吸收。

这种材料在光子学、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就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光学特性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双光子吸收的原理。

传统的光学材料在光学吸收过程中,通常通过吸收单个光子来激发物质内部的电子。

而双光子吸收材料则是通过吸收两个光子才能使材料内部的电子跃迁到激发态。

这意味着,双光子吸收材料相比于传统材料更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性,能够在非线性光学效应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光学特性。

由于能量守恒定律的限制,双光子吸收材料在吸收两个光子的过程中能够产生高能激发态,这为实现高效率的光学响应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双光子吸收材料具有较长的光学吸收长度,这使得它在超分辨成像、光子计算和光学信息存储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

在双光子吸收材料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光学非线性效应。

由于双光子吸收材料能够吸收两个光子,其非线性效应更加明显。

这些非线性效应包括双光子荧光、双光子共振增强拉曼散射等,这些效应在光子学传感、激光制造和光学通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光学特性,双光子吸收材料的材料特性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首先,材料的能带结构决定了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光学吸收能力。

一些具有宽能带隙和高透明度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双光子显微成像和荧光探测等领域。

其次,材料的光学损耗对于实现高效的双光子吸收非常关键。

高质量的材料制备技术和表面修饰方法能够降低材料的光学损耗,提高双光子吸收性能。

双光子吸收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前沿性的课题,目前有许多具有潜力的新型材料被不断发现和研究。

例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量子点材料和二维材料等都被证实具有良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能。

此外,随着光学相干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双光子吸收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要求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更长的荧光寿命。

双光子吸收技术

双光子吸收技术

双光子吸收技术双光子吸收技术(Two-photon absorption, TPA)是一种基于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先进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双光子吸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一、双光子吸收技术的原理双光子吸收技术是指当两个光子几乎同时与目标物质相互作用时,它们的能量叠加在一起,达到目标物质电子激发的能量阈值,从而引发非线性光学过程。

相比于单光子吸收技术,双光子吸收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 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由于双光子吸收过程具有非常小的横向光强分布,使得在高分辨显微镜成像中能够获得更清晰、更精确的图像。

2. 较低的光损伤风险:双光子吸收技术采用红外光源,较短的波长可以减少光敏感材料的光损伤风险,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3. 较大的穿透深度: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深度较大,可以实现对生物样本内部结构的观察和研究。

二、双光子吸收技术的应用领域双光子吸收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研究:双光子显微镜可以实现对生命体内动态过程的实时观察,例如细胞内亚细胞器的运动、荧光标记的蛋白质等。

这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 材料科学:双光子聚合技术可以实现微纳结构的精确制备,从而在材料科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控制双光子吸收过程可以实现高性能的光子晶体、光学波导和传感器等。

3. 光子学器件:双光子吸收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光子学器件,包括非线性光学晶体、光学调制器和光电探测器等。

这些器件在光通信、光存储和光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双光子吸收技术的未来发展双光子吸收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进一步突破:1. 新型光源的研发:目前,红外激光仍然是双光子吸收技术的主要光源,但其成本较高,体积较大。

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寻求更便携、更高效的光源,以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

双光子吸收与非线性光学

双光子吸收与非线性光学

双光子吸收与非线性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非线性光学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光在非线性介质中的行为和非线性效应。

双光子吸收是非线性光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在光学材料和光学器件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双光子吸收的基本概念。

在传统的光学中,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单光子吸收来实现的,即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发生能量的交换。

而双光子吸收则相对于单光子吸收来说更加特殊和复杂。

它是指两个光子同时被物质吸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光子的能量被转化为物质中的非平衡电子或电子激发态的能量。

与传统的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双光子吸收需要两个光子的共同作用才能发生。

双光子吸收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需要光子的密度相对较高才能够实现。

其次,双光子吸收是一个高阶非线性过程,其发生概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此外,双光子吸收还与光子的频率相关,只有当光子的频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才能够发生双光子吸收。

双光子吸收在光学材料中有着丰富的应用。

首先,双光子吸收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传感器和光学成像领域。

由于双光子吸收具有非常独特的特性,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光子吸收的概率来获得样品的光学性质,并且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

其次,双光子吸收还被应用于光谱学和光化学反应中。

通过调节光子的频率和强度,可以实现对物质的选择性激发和控制。

另外,双光子吸收还在激光技术和信息存储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

非线性光学作为光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不仅包含了双光子吸收,还涉及了其他一系列的非线性效应。

与传统的线性光学不同,非线性光学研究的不仅是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关注光自身的行为和效应。

与双光子吸收类似,非线性光学过程也是一种高阶过程,需要光强或光场分布的非线性施加才能实现。

非线性光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非线性折射、非线性吸收、非线性菲涅尔透镜等。

在实际应用中,非线性光学已经发展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技术和应用,如光纤通信、超分辨率成像、光信息处理等。

双光子吸收与量子光学效应

双光子吸收与量子光学效应

双光子吸收与量子光学效应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和量子光学的研究,双光子吸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双光子吸收是指在光子相互作用中,需要两个光子同时存在才能发生吸收现象。

与传统的单光子吸收不同,双光子吸收具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现象,也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双光子吸收的基本原理。

在标准的光学中,光子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一次光子吸收或发射来完成。

而在双光子吸收中,需要两个光子同时参与才能达到吸收的目的。

这是由于双光子的能量要满足物质的激发条件,并且需要满足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定律。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需要提供高能量、高密度的光子才能达到双光子吸收的条件。

双光子吸收在光电器件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传统的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往往只能对单个光子进行探测和吸收。

而双光子吸收可以极大地增强光电效应,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这对于太阳能电池、光通信和光子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双光子吸收可以大幅度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同时还可以在光学材料的设计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调控双光子吸收效应,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光波导和光学滤波器。

另外,双光子吸收还在光学成像和显微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往往受到分辨率的限制,无法观察到微小的结构和细节。

而通过利用双光子吸收,可以克服这一限制,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和观测效果。

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尤为重要,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细胞、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除了科研领域,双光子吸收还在信息技术、光存储和半导体材料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信息技术中,双光子吸收可以用于光开关、光逻辑门等高速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备。

在光存储领域,双光子吸收可以用于高密度光存储介质的研究和开发。

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双光子吸收可以被用来制备新型的光电器件,如双光子探测器和传感器。

总之,双光子吸收作为量子光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具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应用价值。

超分辨光存储研究进展

超分辨光存储研究进展

超分辨光存储研究进展姜美玲;张明偲;李向平;曹耀宇【摘要】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对数据信息存储的要求与日俱增.当前,以磁控存储技术为主的信息存储方式普遍存在寿命低、能耗高的缺点.与磁存储技术相比,光学数据存储技术具有能耗低、数据安全性高等优势,然而其数据存储容量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极大制约.如何突破光学衍射极限,提升光存储技术光学系统的分辨能力,从而增加光学存储系统数据存储容量,是目前光存储技术进一步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合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基于超衍射极限分辨率的光学存储技术的原理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包括远场超分辨的三维光存储(如基于双光子吸收过程和饱和受激发射损耗荧光过程光数据存储)和近场超分辨二维光存储(如近场探针扫描显微存储、近场固体浸没透镜存储和超分辨近场结构存储).最后,对基于超分辨光学存储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期刊名称】《光电工程》【年(卷),期】2019(046)003【总页数】12页(P79-90)【关键词】光数据存储技术;光学超分辨技术;超大容量数据存储【作者】姜美玲;张明偲;李向平;曹耀宇【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33;O436.3人类社会发展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时代,智能手机、物联网、生物遗传数据、大气、地理信息等各个领域的数据信息存储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在2017年统计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生成的数据总量将达到163 ZB(1 ZB=103 EB=106 PB=109 TB),但受信息存储技术的限制,能被存储的数据总量将不超过10%。

双光子吸收mof

双光子吸收mof

双光子吸收mof
双光子吸收MOF简介
双光子吸收是一种非线性光学现象,指在高强度激光照射下,分子或材料同时吸收两个光子而被激发到更高能级态的过程。

与单光子吸收相比,双光子吸收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大尺寸三维空间选择性、深组织穿透性强、光损伤较小等,在生物医学成像、光动力治疗、光刻蚀和3D打印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金属-有机框架(MOF)是一类由无机金属离子或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而成的多孔晶态材料。

MOF不仅具有高度有序的多孔结构、超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化学组成,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设计合成实现性能调控。

近年来,双光子吸收MOF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和结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对MOF骨架金属离子或配体的精确设计,可以赋予MOF优异的双光子吸收性能。

常见的策略包括引入π-共轭大共平面芳香分子、合适的给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等。

同时,多孔框架结构使MOF避免了传统双光子染料分子会发生聚集和淬灭的缺陷,保证了优异的双光子吸收性能。

此外,MOF骨架中的金属离子也可以发挥光敏作用,激发产生的电子可以在骨架上快速转移,从而增强光响应性能。

双光子吸收MOF材料兼具高效双光子吸收、合理化学设计可调控性和高度有序多孔结构等优势,在生物成像、光动力治疗、非线性光学
器件、光刻蚀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对于发展新型功能光电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双光子吸收——精选推荐

双光子吸收——精选推荐

4.3 双光子吸收用红宝石激光照射掺铕的氟化钙晶体时,探测其荧光光谱时发现了红宝石激光的倍频光谱。

但是1、该材料不存在与单个红宝石激光光子对应的任何激发态,因此不能用连续吸收两个红宝石激光光子来解释;2、该材料为立方晶体,具有反演对称性,因此不存在(2)χ,不会出现二次谐波的频率。

唯一的解释是同时吸收了两个光子。

更一般地,当频率分别为1ω、2ω的两束光通过非线性媒质时,如果1ω+2ω接近媒质的某个跃迁频率0ω,媒质就会从每一束光波中同时各吸收一个光子,而引起两束波的同时衰减,这就是双光子吸收,如图4.3-1所示。

j g 宇称相同图4.3-1 双光子共振设媒质中只传输两束光,而且没有二阶非线性效应,或者不满足产生和频、差频和二次谐波相对应的相位匹配条件,同时不满足产生三次谐波的相位匹配条件,而1ω+2ω对应与媒质的某个跃迁频率0ω。

这时只需考虑辐射场之间的耦合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所以必须考虑频率为1ω和2ω的三阶非线性极化强度:(3)*101221221()6(;,,)()()()χ=−−P E E E M ωεωωωωωωω (4.3-1)(3)*202112112()6(;,,)()()()χ=−−P E E E M ωεωωωωωωω (4.3-2)耦合方程:2(3)1112212121(,)3(;,,)(,)(,)dE z i E z E z dz k c ωωχωωωωωω=−− (4.3-3) 2(3)2221121221(,)3(;,,)(,)(,)dE z i E z E z dz k c ωωχωωωωωω=−− (4.3-4) 由于12+ωω接近媒质共振频率,因此(3)1221(;,,)−−χωωωω,(3)2112(;,,)−−χωωωω.中的实部与虚部都应当是有限值,在方程中都必须考虑。

非线性极化率的实部具有完全对易对称性,即:Re{(3)2112(;,,)−−χωωωω}=Re[(3)1221(;,,)−−χωωωω]=χ (4.3-5) 非线性极化率的虚部,可以从式(1.3-23)得到:4(3)212211************Im (;,,)Im {[()()(0)]}23()()()()−=+−+++×−−+Ne B A F F F m F F F F χωωωωωωωωεωωωωωω 2201()=−−F i ωωωΓω由于1ω+2ω≈0ω,因此1ω,2ω,12−ωω都远离共振频率0ω,这样(0)F 、12()−F ωω、2()F ω、1()F ω等都是实数,这样:42(3)221221121230(3)2112Im (;,,)()()Im ()3Im (;,,)Ne A F F F m χωωωωωωωωεχωωωω−−=+=−− 因此,令:Im[(3)2112(;,,)−−χωωωω]=Im[(3)1221(;,,)−−χωωωω]=TA χ (4.3-6)由此可见,不仅极化率张量(3)2112(;,,)ωωωω−−χ和(3)1221(;,,)ωωωω−−χ的虚部相同,而且还与与跃迁频率接近0ω的上下两能级之间的集居数密度差有相同的符号。

双光子吸收法

双光子吸收法

双光子吸收法
一、原理
双光子吸收法是一种非线性光学技术,它利用双光子吸收过程来探测物质。

在双光子吸收过程中,物质同时吸收两个光子,这些光子能量等于或大于物质的电子跃迁能。

双光子吸收过程主要在物质的表面和界面处发生,因此双光子吸收法非常适合用于表面和界面研究的非线性光学技术。

二、技术优势
1. 高灵敏度:由于双光子吸收需要同时吸收两个光子,因此需要非常强的激光源,这就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2. 空间分辨率高:由于双光子吸收主要发生在物质表面和界面处,因此可以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信息。

3. 可以用于厚样品:与单光子吸收不同,双光子吸收可以穿透深度有限的样品,因此可以用于研究厚样品。

三、技术挑战
1. 需要高功率激光源:双光子吸收需要同时吸收两个光子,因此需要高功率激光源才能获得足够的信号。

这可能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和复杂性。

2. 需要精确的聚焦:为了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信息,需要将激光束精确地聚焦在样品上。

这可能需要精确的显微镜系统和技术。

3. 对样品条件要求较高:双光子吸收通常需要样品是无色或浅色的,并且需要是透明的。

这可能会限制该技术的应用范围。

四、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双光子吸收法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和机遇:
1. 新型激光源的开发: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高功率、更短脉冲、更窄线宽的激光器,这将进一步推动双光子吸收法的应用和发展。

2. 新型探测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灵敏、更快速、更稳定的光电探测器,这将有助于提高双光子吸收法的检测灵敏度和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 Wenbo 3 Wu Yiqun Gu Donghong Gan Fuxi (Research Laboratory for High2Density Optical Data Storage ,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
第4期
马文波等 双光子吸收有机材料及其在三维数字光存储中的应用
·633 ·
光子吸收几率与光强的平方 I2 成正比 ,这样双光子 激发过程被紧紧地局域在焦点附近的很小区域内 (体积数量级为 λ3 ) ,以后发生的如荧光或光诱导化 学反应都被限制在这个小的区域内 。如此小的有效 作用体积使双光子吸收具有极其优越的空间分辨 率 。由于这个特点 ,在多层存储中可以消除相邻数 据层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及在记录和读出过程中的 擦除现象 ,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存储密度 。
二 、双光子吸收三维数字光存 储材料及其原理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产生了大量的信息 ,需要 处理和存储的数据正以指数形式增长 。在衍射效应 的制约下 ,光存储点的尺寸大约只能降到光波波长 的一半 ,限制了存储密度的进一步提高 ,传统的二维 光存储几乎达到了这一极限 。1989 年 ,美国科学家 Rentzepis[9] 提出了用双光子吸收的方法实现三维光
图 1 单光束双光子多层写入及其共焦读出实验装置原理 Fig. 1 The schematic setup for single2beam two2photon recording and fluorescence confocal readout
21 双光子存储机制 双光子吸收使得记录材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发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632 ·
化 学 进 展
第 16 卷
此小的有效作用体积不仅使双光子过程具有极其优 越的空间分辨率和空间选择性 ,而且随后发生的诸 如荧光或光化学反应过程都被局域在这个极小的体 积范围中 。因此 ,双光子吸收在双光子激发荧光显 微镜[3] 、频率上转换激光器[4 ,5] 、光限幅和光稳幅[6] 、 三维微加工[7] 、光动力医疗[8] ,特别是在三维光信息 存储[9] 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近年来的 研究热点 。
早在 1931 年 , G˚pper2Mayer[2] 就在理论上预言
收稿 : 2003 年 4 月 , 收修改稿 : 2003 年 9 月 3 通讯联系人 ma - wenbo @siom. ac. cn
了双光子吸收过程的存在 。双光子吸收就是在强激 光场作用下 ,分子通过一个虚中间态同时吸收两个 光子而达到激发态的过程 ,其跃迁几率与入射光强 的平方成正比 。与通常的单光子吸收相比 ,它主要 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 (1) 由于到达激发态所需的光子 能量为单光子吸收所需能量的一半 ,因此可用红外 或近红外激光做光源 ,提高在吸收材料中的穿透力 , 实现在材料的深层进行观察 ; (2) 由于双光子吸收与 入射光强的平方成正比 ,双光子吸收过程被紧紧地 局域在焦点附近的很小区域 (体积数量级为 λ3 ) ,如
图 2 螺吡喃类光存储材料写入和读出光化学反应 Fig. 2 The writing and reading photochemical reaction of spirobenzopyran
螺吡喃光活性分子吸收了两个光子的能量或两个
532nm 的光子) ,从 S0 态跃迁到 S1 态 ,在此实现光 离化 ,并通过系间窜越到达三重激发态的最低能级 S1′态 ,完成信息的写入 。读出时用 650nm 的激光束 去激发使分子重新回到 S′0 态并放出荧光 ,这便是 信息的读出 。 1997 年 ,Rentzepis 等[21] 在光致变色材料上记录 100 层获得成功 ,并开始其商业化生产 。齐国生等 人[19] 对蒽衍生物体系光致变色材料进行高密度多 层记录和读出 。实验结果表明 ,最小层间距有希望 达到 3μm 以下 ,相当于在 100μm 厚度的材料中记录 30 层以上 ,最小横向光点尺寸可以达到 1μm 以下 。 写入阈值为 0. 2μJ ,距实际应用水平还有一些差距 。 (2) 双光子激发光致聚合材料
生变化 ,受激点与未受激点的光学性质出现差异 ,任 何光学性质的不同都用作信息的光记录和光读出 。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同其它染料分子结合而构成一个 稳定的写入态 。这个写入态在受到恰当波长的读出
光束的激发时会发出一个宽带荧光 。此时可以通过
检测荧光光谱或其它物理化学性质 (如折射率和吸
收光谱) 的变化而达到信息的读出 。
多光子过程中 ,在给定波长的条件下 ,光子的吸
收几率与
δ N
IN
成 正 比 [ 18 ]
。这里
δ N
为吸收横截面
积 , I 是辐射光强 , N 为吸收光子的数目 。所以 ,双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存储 ,存储密度高达 1012 bitsPcm3 。这种方法主要是 在现有二维光盘的基础上将数据存储扩展到三维空 间 。由于这种方法保持了现有光盘系统的基本特 点 ,易于操作 。与单光子记录相比 ,双光子存储记录 点较小 ,可提高面存储密度 。利用双光子过程可实 现多层光存储系统[12] , 其记录容量可以提高 2 —4 个数量级 。
但是 ,由于大多数材料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δ) 很小 ,限制了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应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 Prasad[10] 研究组和 Marder[11] 研究组分别 报道了具有双光子吸收截面大和频率上转换特性好 的有机染料 ,这使得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实际应用成 为可能 。本文在综述近年来双光子吸收有机材料研 究的基础上 ,介绍了双光子吸收有机材料在三维数 字光存储中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
关键词 超高密度 双光子吸收 三维光存储 中图分类号 : TQ59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2281X(2004) 0420631207
Two2Photon Absorbed Organic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 in Three2Dimensional Digital Optical Data Storage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存储器件必须具备超高存储密度 、超快存取速率以及长存储寿命 。而目 前普遍应用的光数据存储的存储密度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 。双光子吸收技术以其强的穿透能力和高的空间 分辨率能够实现多层存储 ,存储密度高达 1012 bitsPcm3 ,但能否开发出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材料成为制 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在综述近年来双光子吸收有机材料研究的基础上 ,介绍了双光子吸收有机 材料在三维数字光存储中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
第 16 卷 第 4 期 2004 年 7 月
化 学 进 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Vol . 16 No. 4 J uly , 2004
双光子吸收有机材料及其在三维数字光存储中的应用
马文波 3 吴谊群 顾冬红 干福熹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密度光存储实验室 上海 201800)
31 用于三维数字光存储的双光子吸收有机材料 (1) 双光子激发光致变色材料 迄今为止 ,已有多种光致变色分子材料用于双 光子三维或多层记录研究 。其中主要有 spirobenzo2 pyran ( 螺 吡 喃 ) [9] 、naphtacenepyridones[14] 、anthracene derivatives ( 蒽 类 衍 生 物 ) [19] 、Rhodamine B ( 罗 丹 明 B) [13] 等 。这类材料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A 和 B ,两者 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记录光和读出光对应不同的吸 收系数 。记录时 ,在记录光的作用下通过双光子吸 收将同分异构体 A 转化为同分异构体 B 。B 对读出 光有吸收作用而对记录光没有吸收作用 。用这两种 同分异构体的状态代表数字“0”和“1”,实现数字式 数据存储 。但是 ,光色材料的最大缺点是对光和热 的不稳定性 ,这需要通过材料结构和掺入的基质材 料的变化来改进 。 目前在光致变色双光子存储中应用的模型化合 物仍然是螺吡喃类[20] 。光致变色反应和能级示意 图如图 2 所示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hanghai 201800 ,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requires that a data storage device must possess the character of ultra2high density , ultra2fast transfer rate and longer storage longevity. At present , the storage density of the most pop2 ular optical data storage is reaching the physics limit . Because of its strong penetration and high resolution , two2photon absorption can be applied to multi2layer optical data storage , and the bit density of which can reach as large as 1012 bitsP cm3 . Now the key problem is to develop materials that have big two2photon absorption cross2sections. In this paper , progress in two2photon2absorbed organic materials is reviewed ,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ree2dimensional optical data storage based2on these materials is introduc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