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心理学》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作业1-4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d2cfc7a32d7375a51780e1.png)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作业1-4参考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8分)1.个体心理:所谓个体心理,确切地说是个体的社会心理,即个体在特定的社会部门或组织系统中,因其所处的角色、地位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言语等。
3.观察法:是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现象的方法。
4.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10.绝对阈限:刚好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如红色)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
心理学期末作业
![心理学期末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8a85abcfd0a79563c1e7276.png)
1、心理学的定义,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⑴、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⑵、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
在我看来学习心理学对于我个人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学习心理学,我对自己的心理环境和思想态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加强自我修养有很大的帮助。
心理学知识对于自我教育很重要。
科学地理解各种心理现象,能使我们正确地评价自己个性品质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可以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
其次,学习心理学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们所属的专业是英语师范专业。
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教学和管理效果。
我们还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
同时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碰到种种心理困惑。
例如工作压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婚姻问题等等。
学习了心理学,我们就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不至于陷入心理困惑之中而无法自拔,最后导致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病、最后,学习心理学能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和观点,不至于片面行事。
2、简述需要、动机、气质和性格。
举例例证实际意义。
⑴、需要的含义: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实际意义: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了解了需要的五个层次后,我们在追求自身需要的时候就能分清主次,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例如在抗日救亡的艰难时期,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取得抗日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⑵、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54cb6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d.png)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题分得分一40二10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客观现实中有花、草、树、木,人脑中才能有花、草、树、木。
这说明()A.脑是心理的器官 B.心理是脑的机能C.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 D.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一种()现象。
A.错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3.有的人能把识记过的内容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而有的人却能很快地将其遗忘。
这是指记忆的()。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4.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重点部分用彩色加以突出,这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5.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词的材料容易识记,这是因为()影响识记的效果。
A.识记的目的 B.对材料的理解C.识记材料的数量 D.识记材料的性质6.我们闻到一种花香味,知道它是茉莉花的香味,这是()A.感觉 B.知觉 C.想象 D.思维7.我们看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已》而在头脑中产生“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8.“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而忧”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三10四25五159.某人对“笔”的用途总是只想到写字,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了()A.迁移 B.功能固着 C.认知风格 D.原形启发10.王某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很努力,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11.因为当选为“数学课代表”,小明更加努力学习数学。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外部动机 B.认知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12.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A.强度越大,效率越好 B.强度越大,效率越好C.强度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 D.强度与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13.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docx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203f46a84868762cbaed558.png)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感觉后像:感觉后像(感觉后效)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的现象。
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很显著,又称视觉后像。
视觉后像又分正、负后像.2. 意识: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冇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川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白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注;®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 相关:彼此关连;和互牵涉;互相关心.4.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大脑两半球的区别与联系?答:通常认为左脑主要功能是语言,书写、分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抽象思维等;右脑的主要功能有空间方位辨別、几何图形识别、形彖思维、音乐、美术、舞蹈、情感、创造性及综合活动等。
有人将左脑称为理性脑,将右脑称为感性脑。
两侧大脑半球虽有明显的机能差界,但这种分工不是绝対不变的,当-•侧脑受伤后,対侧脑半球常有较强的代偿作用。
2. 表彖及其特征?答:(1)表象的定义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实际上表象就是在记忆里分类中所讲的形象记忆。
表象所回忆出来的内容一定是事物的形彖,而不是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者语言的描述。
(2)表象的特征①直观形彖性表彖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彖的材料均来口过公知觉过的内容.②概括性和片段不稳定性一般來说,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却不限于某个原型。
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而感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轮廓而不是细节。
③町以被操作性.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牛.可以是各种感觉的映象,有视觉的、听觉的以及嗅、味觉和触、动觉的表象等等3. 简要说明表情的类别?答:表情是情绪的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模式。
《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答案
![《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e94134af45b307e8719793.png)
《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2、注意的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
3、语义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以事物的关系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4、表象:人脑中出现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经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心理测量的基本要求。
答:使用心理测量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另一个要求是测验的标准化。
2、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答: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3、动机的分类。
答:(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二)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
(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四)原始动机与习得动机。
4、现代的几种认知理论。
答:期待价值理论,动机归因理论,自我动效理论,成就耳目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阐述现代特质理论?答: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在人格的理论建模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现代人格特质理论。
高德伯格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1)“三因素模型”。
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
这三个因素是:①外倾性,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②神经质,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③精神质,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2)“大五”人格因素理论。
塔佩斯等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以后许多学者进一步验证了“五种特质”的模型,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
心理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138cb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5.png)
心理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行为表现D. 社会互动答案:D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潜意识属于以下哪个结构?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学习理论中的强化类型?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消退答案:D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础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D5.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丹尼尔·戈尔曼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卡尔·罗杰斯D. 弗洛伊德答案:A6.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B. 莱昂·费斯汀格C. 阿尔伯特·班杜拉D. 菲利普·津巴多答案:B7.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情绪转移D. 情绪宣泄答案:C8.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神经质高的人倾向于?A. 情绪稳定B. 情绪不稳定C. 社交能力强D. 社交能力弱答案:B9. 以下哪个不是记忆的阶段?A. 编码B. 存储C. 提取D. 遗忘答案:D10.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哪几个过程?A. 注意、保持、复制、动机B. 注意、保持、动机、反馈C. 注意、复制、动机、反馈D. 注意、保持、复制、遗忘答案:A11. 以下哪个不是智力的组成部分?A. 语言智力B. 逻辑数学智力C. 音乐智力D. 情绪智力答案:D12.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关于动机的?A.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C. 麦克莱兰的需求理论D.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答案:D13. 以下哪个不是解决问题的策略?A. 算法B. 启发式C. 试错法D. 随机选择答案:D14.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发展阶段理论?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D.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答案:D15.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维度?A. 强度B. 持续时间C. 频率D. 社会性答案:D16.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测量的工具?A. 智力测验B. 人格问卷C. 情绪量表D. 心电图答案:D17.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治疗的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人本主义疗法D. 药物治疗答案:D18.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障碍的分类?A. 焦虑障碍B. 心境障碍C. 人格障碍D. 学习障碍答案:D1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评估的目的?A. 诊断B. 治疗C. 预测D. 干预20.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咨询的原则?A. 保密性B. 客观性C. 专业性D. 随意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2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神经科学D. 行为经济学答案:A, B, C22. 以下哪些是情绪的功能?A. 动机功能B. 社会功能C. 适应功能D. 认知功能答案:A, B, C23. 以下哪些是学习的条件?A. 强化B. 惩罚C. 模仿答案:A, B, C。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3773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d.png)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的定义?- A. 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 B. 研究人类生理活动的科学- C. 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D.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 答案:A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人类情绪和行为- B. 动物情绪和行为- C. 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 D. 所有以上选项- 答案:D3. 哪个分支是心理学的基础?- A. 认知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发展心理学- D. 生理心理学- 答案:D4. 下列哪个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的心理学分支?- A. 人格心理学- B. 发展心理学- C. 认知心理学- D. 社会心理学- 答案:A5.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访谈法- D. 所有以上选项- 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请回答以下问题,并用简洁的语言作出回答。
1. 什么是经典条件作用?- 答案: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研究形式,通过重复将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有条件刺激相结合,使无条件刺激能够触发条件反射。
2. 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指出当个体的行为与其持有的信念、态度或价值观相冲突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心理状态,即认知失调。
3. 请简要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
- 答案: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是一组关于遗传物质传递规律的法则。
包括基因的随机分离定律和因子独立分配定律。
基因的随机分离定律指出在有性繁殖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随机分离,保证了基因的多样性。
因子独立分配定律指出在自然界的某个群体中,每个个体的遗传因子是独立且随机地由父代遗传给子代。
4. 请解释自我实现需求是什么?- 答案: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对于实现自己潜能、追求个人成长和达到自我价值的需求。
这一层次的需求强调个体发展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潜力,追求个人成就和满足创造力。
《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8d1d4cbe1e650e52ea999e.png)
《心里学》期末作业考核姓名:王昌盛学习卡号:201303607165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治理测量的基本要求。
答:信度效度测验的标准化。
2. 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答: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3. 动机的分类。
答: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主导动机于从属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基本刺激寻求和习得性动机。
4. 现代的几种认知理论。
答:答: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耳目理论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阐述现代特质理论?答:特质模型分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制和根源特制,体质特制和环境特制,动力特制、能力特制和气质特制。
各层间用连线表现彼此关系。
2. 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答:无信息干扰功能同着性心向无谓的限制。
3.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学过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答:从探究事物的关系上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
从操作和控制变量的程度上看,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真实验法、准实验法和非实验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
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1、参与观察者 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 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 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一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一](https://img.taocdn.com/s3/m/0a19624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e.png)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心理现象B. 心理过程C. 心理活动D.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答案:D2.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理论是: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心理学D. 人本主义心理学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神经心理学D. 遗传学答案:D4.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情绪C. 思维过程D. 人际关系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测量的工具?A. 心理量表B. 心理测试C. 心理实验D. 心电图答案:D6.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项是定量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答案:B7.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学习理论?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社会学习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答案:D8.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B. 弗洛伊德C. 埃里克森D. 斯金纳答案:A9. 以下哪个是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A. 社会角色B. 社会地位C. 自我评价D. 社会支持答案:C10.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功能?A. 适应功能B. 动机功能C. 组织功能D. 记忆功能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
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的丰富体系。
2. 解释什么是心理测量,并举例说明。
答案: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它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和工具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能力。
例如,智力测试、性格测试、职业倾向测试等都是心理测量的工具。
3.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大一期末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一期末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65279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b.png)
大一期末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B. 心理疾病和治疗方法C. 心理测量和统计D. 心理实验和心理学史答案:A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部分是潜意识的核心?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知觉B. 记忆C. 情绪D. 语言答案:C4.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荣格D. 阿德勒答案:B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B.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C.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D.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答案:D6.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丹尼尔·戈尔曼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卡尔·罗杰斯D.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答案:A7. 以下哪个选项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题?A. 认知过程B. 社会影响C. 心理测量D. 神经机制答案:B8.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内容?A. 智力测试B. 人格测试C. 心理疾病诊断D. 能力倾向测试答案:C9.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性条件作用C. 观察学习D. 心理分析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技术?A. 认知重塑B. 心理测量C. 心理实验D. 心理统计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和_______的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心理过程2.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和超我。
答案:本我;自我3.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通过_______来研究心理现象。
答案:可观察的行为4.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_______、_______、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作业答案.doc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作业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3654ac65901020206409c8f.png)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智力答:智力(英文:Intelligence)是指生物-•般性的精神能力。
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尤其是在主流刊物中,当智力的定义与重要性是存在争论的问题时,研究者们通常能在就这些争议达成共识。
智力测验被经常用作确定人的智力。
这并不是无可争议的。
一些研究者己经开始对累积智能进行研究,这种智力来自于人们的协作。
计算机科学促进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宂,这些研宂旨在寻求如何使计算机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运算。
很多人也已经在致力于地外智能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2.暗适应答:从光亮处进入暗屮,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一一感光功能的反映。
在营养缺乏、眼底病变怙况下,常有暗适应功能变化。
暗适应测定是眼功能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
3.图式答: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另外,图式(schema)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也指生物形态学的图式(pattern)或形态(form) 发生,或在计算科学中的图式、模式识别以及系统(system),也涉及分形(Fractal)或拓朴几何学等。
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 -•种技术,一种技巧。
因此,在康徳那里,图式是一种先验的范畴。
当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赋予图式概念新的含义,成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4.情景记忆答:惜景记忆即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惜景) 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记住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的特定事件。
对情景记忆的知觉又称自主意识。
情景记忆属于远事记忆范畴,它是人类最高级、成熟最晚的记忆系统,也是受老化影响最大的记忆系统,存在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心理学期末考核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核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5ff9f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f.png)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智力答: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2.暗适应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代;这是视觉感受怀逐渐提高的过程;3.图式答: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4.情景记忆答: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答: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优缺点在于是否适合你,每种方法适合不同的人,没有什么绝对的优缺点,;想学好,就要掌握基本的佛洛伊德知识,;然后再去学荣格的,根据学的东西去观察周围的人,为什么他会这样做,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不这样做,他以前做什么的,他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样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2、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其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反应;3、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相关关系,又可能是因果关系;4、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是可信的;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有信度的;5、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有信度不一定意味着有效度;答案补充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档案研究法1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它的现实性,它主要研究在现实生活条件下自然发生的过程,并可以在长时间内进行,因而能得到有关行为发生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缺点:对自变量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同时由于被试者主观意识到他们是被观察者,在行为表现上可能有所不同,而研究者的主观童识也易于影响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2实验法的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明确;缺点:使用这种方法时,实验情境和实验者对被试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更加突出,需要小心处理;实验情境与生活现实距离过远,使研究结果往往缺乏概括力3调查法的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谈法更经济,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的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缺点:主要问题在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调查法又称询问法,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调查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4档案研究法的优点:跨越时间空间,有些纪录可追溯到几百年,这是其他方法难以胜任的;缺点:是受现有材料的局限,而且材料的准确可靠性如何也难以断定;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答:一、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三、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仅仅把意识理解为人脑的机能,并不能完全说明意识本身.因为人脑只是思维的器官,并不是思维的源泉.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对外界输入信息不断加工制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外界的信息输入,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但人脑并非是一块“白板”,并非只对外界作机械的应答,而是要用主观的反映形式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对外界信息进行能动的改造,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和物质的东西而已.”意识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属于人的主观世界.但是,无论感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外部现象还是理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本质,都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存在着反映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少、程度的深浅等区别,这表现了意识的主观性.但是,究其原因,这种情况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社会实践的差异所形成的.而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或者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都可以从物质的过程得到说明.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主观映象只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而且还可能表现为同现实似乎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观念形态.但是,这种歪曲虚假的主观映象,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即使荒唐的宗教观念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客观基础的,它不过是把自然界和自然力神化,或是使人间的力量具有超人间的威力罢了.人的意识不管主观的色彩多么浓厚,不管披上什么样的神秘外衣,它归根到底有着自己的客观“原型”.四、从总体上看,意识不等于认识,因为意识包含着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知”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与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情”指情感,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它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遗憾、满意、不足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等的心理体验、心理活动;“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精神状态.意识作为人类知、情、意的精神结晶,也就不同于一般的心理,而是高度理性化和理想化的心理,这就使它与动物心理区别开来.通常我们把意识的含义理解为与“精神”相同,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可称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五、从意识活动的各个层次上看,又可以作各种不同的区分:首先,从意识活动的主体看,意识可区分为社会意识、群体意识、个人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群体意识又可划分为民族、阶级、小团体、职业性的各种意识,它是由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立场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个人意识是由个人的实践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次,从意识的自觉性程度看,意识又可分为潜意识与显意识.潜意识又叫无意识,它是潜藏于深处、未被唤起或不自觉反映的意识,是一种没有意识到的意识;显意识是人们自觉认识到并有一定目的控制的意识.人类的意识总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统一,在显意识控制下的那些反映,只是与随意行为有关的那些部分,而大量的不随意行为则是由潜意识自发控制的.再次,从意识的发展角度看,意识又可分为传统意识、现实意识、未来意识.传统意识是人类从整个历史发展、民族发展中继承下来的意识,它已经自然而然地渗透于人们习惯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情感方式中,具有某种强大的惯性作用;现实意识是人们在现实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意识;未来意识则是人们依据社会和实践的发展趋势而形成的面向将来的意识.传统意识、现实意识、未来意识是每一代人在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三种意识,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对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从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看,系统的、自觉的、定型化的社会意识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通常称之为意识形态,即观念形态;另一类是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可称之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毛泽东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物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意识对世界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人们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更重要地表现在以这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在自然界打下人类“意志的印记”.具体考察意识的能动作用,应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意识能动作用的质,就是它对客观事物发展影响的性质,即促进还是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区别一切时代一切意识根本性质的标志.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性质、状态、发展规律等.能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展开,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是歪曲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往往把实践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能动作用的量的方面,是它影响客观事物发展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等等.意识只有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起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因此,一种意识对客观事物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斗争使先进的意识战胜落后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简答概念的种类;答:概念的种类:区分概念种类的标准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与相互关系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正统概念和模糊概念4.思维及其特征;答: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第二,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思维是什么之前人们将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智力三元理论;答: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三元理论,试图说明更广泛的智力行为;2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3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及相应的过程;4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5智力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斯腾伯格认为,应对新异性刺激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完成复杂任务时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2.论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答:情绪:是受外界干扰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情感:是内心自发引起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心理学》期末作业
![《心理学》期末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b51f51d0b4e767f5acfce2d.png)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 )。
A.性格B.意志C.需要D.兴趣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3题“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A.互补性B.相似性C.接近性D.个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4题()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经验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A.阿诺德B.坎农—博德C.普里布拉姆D.詹姆士—兰格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与朋友的友情,无论在顺利的条件下,还是在困难的环境中,都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护,这是属于情感品质中的()A.倾向性B.深刻性C.稳固性D.效果性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6题“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7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表现出( )的特点。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不快不慢D.时快时慢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8题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
A.强化法B.行为塑造法C. 暗示法D.代币奖励法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22题当我们阅读《水浒传》时,头脑中出现宋江的形象属于()。
A.幻想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23题智力多元论是()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吉尔福特D.加德纳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24题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都属于()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33题某学生智商为87,其智力水平属于()。
A.中上水平B.中下水平C.中等水平D.优秀水平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2.第34题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大学期末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期末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17bc1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b.png)
大学期末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B. 人类生理健康C. 社会现象D. 动物行为答案:A2.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于哪个方面?A. 意识B. 潜意识C. 社会行为D. 认知过程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认知失调理论中的概念?A. 信念B. 行为C. 态度D. 情绪答案:D4. 哪个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A. 认知发展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答案:C5. 以下哪个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A. 记忆力B. 注意力C. 情绪识别D. 逻辑推理答案:C6. 哪个心理学派别强调了自由意志和个人责任?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测量学的应用领域?A. 教育评估B. 职业指导C. 心理咨询D. 疾病诊断答案:D8. 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刺激决定的?A. 认知行为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精神分析理论答案:B9. 以下哪个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A. 婴儿期B. 童年期C. 青春期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适应的策略?A. 问题解决B. 情绪调节C. 否认现实D. 社会支持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感受到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人既想保持健康,又不愿意放弃吸烟的习惯,这种矛盾会导致认知失调。
3. 描述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并给出一个例子。
心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心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7cd87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8.png)
心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行为表现D. 社会互动答案:D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潜意识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影响人的行为?A. 梦境B. 自由联想C. 口误D. 笔误答案:A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愤怒C. 惊讶D. 信任答案:D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础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生理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C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卡尔·罗杰斯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弗洛伊德D. 莱昂·费斯汀格答案:D6. 下列哪项不是学习理论中强化的类型?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忽视答案:D7.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怎样的?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均匀递减D. 先快后慢再快答案:A8. 以下哪个不是人格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A. 戈登·奥尔波特B. 雷蒙德·卡特尔C. 汉斯·艾森克D. 卡尔·罗杰斯答案:D9.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哪种方式学习社会行为?A. 观察学习B. 条件反射C. 试错学习D. 强化学习答案:A10.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可能:A. 避免挑战B. 坚持到底C. 容易放弃D. 依赖他人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A. 遗传B. 环境C. 社会支持D. 个人习惯答案:ABC2.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期面临的主要冲突是:A.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B. 勤奋对自卑C. 亲密对孤立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答案:D3. 以下哪些属于认知疗法的主要技术?A. 认知重构B. 行为实验C. 情绪聚焦D. 自我监控答案:AD4. 以下哪些是压力的生理反应?A. 心跳加速B. 血压升高C. 肌肉紧张D. 记忆力下降答案:ABC5. 根据依恋理论,安全型依恋的个体通常表现出以下哪些特点?A. 容易建立信任B. 能够自我安慰C. 依赖性强D. 社交能力强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领域。
大学《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d2e21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6.png)
大学《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大学《心理学》的期末考试就到了,大家准备好了吗?以下是为大家推荐关于大学《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根底上形成和开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根本理论问题进展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开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开展心理学D、比拟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根底,主要研究心理学的根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开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展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根底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根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拟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开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表达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期末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aadb7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30.png)
心理学期末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B. 植物生长C. 物理现象D. 化学变化答案:A2.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心理学D. 人本主义心理学答案:B3. 以下哪个是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A. 马斯洛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罗杰斯答案:C4. 情绪智力的概念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艾利斯B. 罗森塔尔C. 戈尔曼D. 班杜拉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学习理论中的强化概念?A. 惩罚B. 奖励C. 消退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心理学的四大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_______、社会心理学和生物心理学。
答案:发展心理学7.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_______和自我实现。
答案:自由意志8. 经典条件反射是由_______提出的。
答案:巴甫洛夫9.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结合了_______和行为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
答案:认知疗法10.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_______来学习行为。
答案:观察学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12.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说明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面对挑战,坚持努力,并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态度,从而影响其行为选择和坚持性。
13. 描述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内在激励、同理心和社会技巧。
这些能力有助于个体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识别和影响他人的情绪。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认知失调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期末作业《心理学》
![期末作业《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6d6bca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c.png)
期末作业《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后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智力请问:人的一种综合心智能力,包含自学能力、适应能力、抽象化推理小说等。
2.暗适应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代。
这是视觉感受怀逐渐提高的过程。
3.图式请问:图式就是科学知识的心理非政府形式。
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通常的排序或可以预期的排序方式。
4.情景记忆答: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请问: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整体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展开存有系统、存有计划的观测,从中辨认出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
优点:适用范围很大;简便易行;税金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结果难以重复检验、准确分析;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发生;受到观察者主观影响(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
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请问:现代心理学界对意识的认知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意识概念判定,意识就是剥夺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就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整体表现为言、情、意三者的统一。
狭义意识概念则所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察觉与高度关注程度。
3.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一)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二)谓词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三)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四)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子集概念(五)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4.思维及其特征。
请问:思维就是利用语言、表象或动作同时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归纳和间接的重新认识,就是重新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够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整体表现在概念构成和问题化解的活动中。
思维存有以下一些特征:(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加以概括。
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
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1036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a.png)
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在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中,我们将探讨一系列涵盖心理学知识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
通过阐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我们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简答题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行为等多个领域,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方式。
2. 解释“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概念。
条件反射指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人类对特定刺激的反应。
而无条件反射是指与天生的刺激相联系的自发反应。
3. 请解释“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指当一个人的思想、信仰或观念与其行为或经验相冲突时,会导致内心不安和紧张感。
为了减轻认知失调,个体可能会改变其信仰、增加外界证据或寻找其他方式来解决这种冲突。
4. 解释“模式识别”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模式识别是指人类大脑将感知到的信息与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模式识别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的研究中,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是如何通过识别模式来处理信息和做出反应的。
5. 请解释“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期望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和表现。
当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实现某个目标时,在行为上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去追求这个目标,并因此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二、论述题1. 解释人类记忆如何工作,并说明记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类记忆是指大脑对信息的收集、存储和提取过程。
它分为感知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知记忆帮助我们意识到周围的事物,短期记忆帮助我们处理和保持短暂的信息,而长期记忆则允许我们存储和回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
记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我们需要记住重要的日期、电话号码和日常任务。
同时,记忆也是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基础。
通过记忆,我们可以积累知识和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学习和解决问题中。
心理学作业
![心理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8e3fd5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f.png)
心理学期末作业一、选择题:1.是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以此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A实验法 B.测验法C调查法 D.观察法2.是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A.遗传素质B.脑的成熟C实践活动 D.教育3.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A意识 B.注意 C.感觉D.知觉4.人的听觉器官是人的视觉器官是.A.耳朵、眼睛B.眼睛、耳朵C.鼻子、耳朵D,眼睛、嘴巴5.是对伤害机体的刺激所产生的敏感性。
A.温度觉B.触压觉C平衡觉 D.痛觉6.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A.抽象逻辑思维B.聚合思维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7.思维的主要特征为.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8.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分析和.A抽象 B.概括 C.比较 D.综合9.下面那个不是人格的特性.A.独特性B.整体性C.复杂性D.统合性10.“性格决定命运"反映了人格的什么特性.A独特性 B.整体性C复杂性 D.功能性11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A.能力B.性格C.气质D.个性12.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A.交感神经B.副交感神经C中枢神经D.周围神经13.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14.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谈虎色变 B.吸吮反射C防御反射 D.眨眼反射15.能力是一种.A.认知过程B.个性心理特征C意识过程 D.情感过程16.是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A.意志B.意志行动C.意志品质D.意志力17.有预定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A.无意后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18.记忆按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A.运动记亿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 D.情感记忆19.看到一片稻田心中想着把它变成高尔夫球场后的样子,这种心理过程属于.A.感觉B.知觉C 想象D.思维20.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何种意识状态.A.睡眠状态B.自动化的C白日梦状态D.不自觉的21.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A冯特 B.詹姆斯C.华生D.魏太默22.同样是勤奋学习,表现为按部就班、多花时间、扎实努力地学习,这种人的气质属于哪种类型.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3.是每个人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更多操作的过程。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结果难以重复验证、精确分析;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
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
现代心理学界对意识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
一。"狭义意识概念则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智力
答:
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等。
2.暗适应
答:
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代。这是视觉感受怀逐渐提高的过程。
3.图式
答:
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1.试述智力三元理论。
答:
智力三元论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
即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从而提出了智力三成分理论。包括: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其中,三种成分中元成分起核心作用。
(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加以概括。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概括是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
2.论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答:
情绪:
是受外界干扰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情感:
是内心自发引起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4.情景记忆
答:
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优点:
适用范围较大;简便易行;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
3.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
(一)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二)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三)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四)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集合概念
(五)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4.思维及其特征。
答: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有以下一些特征: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