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与水循环

合集下载

水圈与水循环

水圈与水循环

风区。 10500 7500 如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4500 1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流量 立方米/秒 300
200
在我国,一般分布于青藏高原、 西北内陆地区、东北地区。如塔 里木河。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促进了各种水体的更新
塑造地表形态
1.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D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 化都很大 B.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 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2012年10月30日特大飓风“桑亚”袭击了 美国东部,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 大的威胁。据此完成2~3题。 2.未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水循环的哪一种类 型( A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不能确定
学习目标 1、掌握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洋流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运用其规律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3、了解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来自澳大利亚的遗嘱“:将我的2亿 美元遗产给拾到瓶子的幸运者。”
美国 澳大 利亚
二、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与分类
1、含义: 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大规模沿一定 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大洋东侧:寒流 大洋西侧:暖流
西风漂流
30°
北赤道暖流

大洋东侧:暖流 大洋西侧:寒流
南赤道暖流
30°
西风漂流
60° 世界洋流模式图
洋流分布规律
60°
西风漂流
30°
1、中低纬度以 副热带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 纬海区,以副极 地为中心的大 洋环流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地球上大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着,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

而地球的水资源是通过水圈与水循环的机制得以维持与再生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的原理和重要性。

一、水圈的概述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区域之间循环的过程。

水圈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冰雪等形式的水,它们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转化与交换。

水圈的存在和运行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再利用,保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入渗和径流等环节。

1. 蒸发:太阳能使得水体表面的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从而进入大气中。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转变为水滴或冰晶,形成云层。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不断增大,重力作用使其从云层中下降,形成雨、雪、露、霜等形式的降水。

4. 入渗:降水穿过地表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5. 径流:未能入渗的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域。

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确保水资源的再生与再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水的循环过程受到地理、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三、水循环的重要性1. 生活和经济:水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也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等重要资源。

许多行业和经济活动依赖于充足的水资源。

水循环的健康运行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调节气候:水循环通过水蒸发和降水的过程,可以调节地球的温度和气候。

水蒸气在大气中吸收和释放热量,影响着气候系统的平衡。

降水也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3. 地质作用:水循环参与了地球的一系列地质过程,例如侵蚀、沉积和地壳变动等。

水的运动和化学作用对地表和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四、水循环的保护与应对措施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球的水循环,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节水措施和科技创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水圈与水循环》 讲义

《水圈与水循环》 讲义

《水圈与水循环》讲义一、水圈的概念水圈,简单来说,就是地球上各种形态水的总和。

它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大气中的水汽等等。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水球,水无处不在,这些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系统。

海洋是水圈中最庞大的部分,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

它不仅广阔无垠,而且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比如各种鱼类、矿产等。

河流就像大地的血脉,奔腾不息,将内陆的水输送到海洋。

湖泊则是相对安静的水域,有的湖泊面积巨大,有的则小巧玲珑。

地下水则隐藏在地下的岩层和土壤中,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重要的水源。

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它们就像巨大的固体水库,在特定条件下会慢慢融化,为河流提供水源。

而大气中的水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对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不断地运动、转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息的舞蹈,让水在不同的形态和位置之间变换。

首先是蒸发。

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面的水会变成水汽,升入大气中。

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向大气中释放水汽。

这些水汽随着大气的运动而流动。

然后是水汽输送。

大气中的水汽会在风的作用下被带到不同的地方。

有时候,水汽会被带到大陆上空,为陆地带来降水。

接下来是降水。

当水汽遇到冷空气或者遇到上升气流时,会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或冰晶,最终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形成地表径流,顺着地势流入河流、湖泊,最终汇入海洋;另一部分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地下水也会在一定条件下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或者补给河流。

此外,还有一部分降水会被植物吸收,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再次回到大气中。

而冰川在气温升高时会融化,形成径流,也会参与到水循环中。

三、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

它连接了海洋和陆地,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能够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更新。

水圈和水循环

水圈和水循环

0℃
补给特点: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季断流
影响因素:气温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分布 东北地区 典型河流 黑龙江
补给特点:有春汛,一年两汛
影响因素:气温,积雪多少
湖泊或地下水补给
湖泊——调蓄作用 河流水与湖泊水相互补给
地下水补给
补给稳定, 相互补给
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 水圈: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 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海洋水
水圈 陆地水
大气水
水圈中水储量最大的是海洋水
陆地淡水中水储量最大的是冰川水
二、水循环及其意义
• 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等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按照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以分为三类:
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
补给 时间 雨季
补给特点
分布地区
流量较大,流量随降 我国季风区和世界 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上绝大多数河流 雨季形成汛期
季节性积雪 春季 流量变化小,形成春 温带和寒带地区、 融水补给 为主 汛 我国东北地区 冰雪融水补 夏季 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 高山冰川地区、我国 给 西部高山高原地区 为主 变化,冬季断流 地下水补给 常年 河流稳定而可靠的 普遍 补给水源 普遍。我国松花江 湖泊水补给 常年 流量稳定,中下游湖 上源和长江中下游 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地区典型·
3、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 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②冰川单向补给河流及 其它陆地水体 ③河流水、湖泊水、地 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 系,总是水位高者补 给水位低者。黄河下 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 水。 ④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 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

水圈与水循环过程

水圈与水循环过程

水圈与水循环过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

水圈是水在地球大气中、地表、地下等各种地质成分之间循环的过程,它不仅影响着地球气候和气象变化,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水圈的定义、水循环的过程以及对地球和生态系统的意义。

一、水圈的定义水圈是指地球上水体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循环的过程。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将水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水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大气中的水蒸气、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冰雪等。

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返流四个主要阶段。

1. 蒸发:太阳能照射地表水、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使水表面的水分分子不断运动,增加了分子的动能,从而使液体水转变成水蒸气。

2. 凝结:当水蒸气遇冷遇凉时,其热量会减少,分子运动减慢,最终形成水滴或冰晶,即凝结作用。

3. 降水:凝结物聚结成足够大的液体水滴或冰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包括雨、雪、雾、露等形式。

4. 返流:降水后,一部分水被地表的植物吸收或蒸发,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还有一部分汇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从而完成水循环的返流过程。

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界的重要循环过程,也被称为“自然的植物灭火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地球的温度和湿度。

三、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水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持生态平衡:水循环通过调节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维持了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2. 影响地球气候:水循环是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通过蒸发和降水,调节了地球的温度和湿度,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3. 支持农业生产:水循环为农作物提供了生长必需的水源,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4. 调节自然灾害:水循环对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通过调节降水量和地下水位,能够有效减缓旱灾、洪灾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10讲_水圈和水循环

第10讲_水圈和水循环

1407年 返回 时间 9月
1409年 8月
1411年 6月
1415年 7月
1419年 7月
1422年 8月
1433年 7月
资料摘自中国网-江苏郑和研究会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今北印度洋海域)出发时间多选在秋冬季节,而返回时 间多选在夏季?
思考:在船只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掌握洋流
分布规律对航行还有影响吗?
1、影响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 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① 温带浅海大陆架 ② 寒暖流交汇 寒、暖流交汇处 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 ③ 河流入海口 ④上升补偿流 上升流海域
3、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利) 扩大污染范围(弊)
4、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 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 增加降水。
但是, 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 削弱了其防洪 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 (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 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 后果。
1)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 经济效益 2)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 对航行不 3)洋流从极地带来冰山, 对航行不利
顺流 可节 约燃 料, 加快 速度
寒暖 流相 遇, 往往 形成 海雾
洋流 从北 极带 来的 冰山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返回呢?
郑和七次下西洋出发和返回时间表
第一次 1405年 出发 时间 5月 第二次 1407年 12月 第三次 1409年 12月 第四次 1413年 第五次 1417年 冬季 第六次 1421年 秋季 第七次 1430年 12月

水圈与水循环ppt.

水圈与水循环ppt.
咸 水 淡 水
河流水 湖泊水 沼泽水 土壤水 生物水 冰川水
大气水 (0.oo1%) 海洋水 (96.538%) 陆地水
矿 化 度 气态水 液态水 固态水 相态
水Hale Waihona Puke 空间 分布水循环的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 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的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 过程 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
凝结
A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 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了能量的交换 B、“三峡”地区水能源是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势能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水循环无关 D、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
C
课堂小结:
一、水圈: 1、水圈的概念 2、水圈的组成水体 二、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形成原因 3、水循环的意义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环节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佳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 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 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 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 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 的什么原理?
1、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 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形成水循环的原因:

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 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 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 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

水循环的意义
a、促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谁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的意义 b、改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意义
c、调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 间的热量传输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解读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解读

小结:
相互联系的水体
存在形态:液态 存在空间:海洋 河流
固态 冰川 湖泊
气态 地下
陆地水体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力能
动力:太阳辐射能 过程
环节:蒸发 蒸腾 水汽输送 凝结降水 径流 下渗. 陆地内循环 类型 水循环的过程 和意义 海上内循环 . 海陆间水循环
意义
水资源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1.你认为坎儿井的水源来自河流水、湖泊水、冰雪融水还是大气降水?理由是什 么? 冰雪融水 原因是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水 源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 2.坎儿井采取这种地下输水方式,有那些好处?水循环的那一环节得到优化? 减少水分的蒸发,节约水资源; 深埋地下,避免地表污染,保证水质优良; 没有阳光暴晒,水温较低,是最佳的“清凉剂” 由高向低自流灌溉,不需外加动力 蒸发这一环节减弱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蒸发 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 人工降雨
降水
砍伐森林
1、雨水对河流的补给
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一致 河流特点: 汛期: 雨季 案例: 我们东部地区的河流
2、冰川对河流的补给
河流特点:流量变化与温度变化相一致 汛期: 夏季 案例:西北地区(塔里木河等)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被称作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经过长 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其 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在新疆境内的坎儿井全长5400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 地下水利灌溉系统。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份组成。竖井,主要是为挖暗渠和维 修人出入出土用的。 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 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出到农田 之间的水渠。涝坝,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个蓄水池,积蓄一定水量,然 后灌溉农田。

第5节 水圈和水循环

第5节  水圈和水循环

(
)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纠错分析:(1)构成水循环的环节有严格的先后关系,本题从③突 破最容易,地表水体要以水汽的形式输送到其他地区,就必须先蒸
发形成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大气降水,人工
(2)如果地理老师要求你收集甲、乙河流的相关资料,列表比较
这两条河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点。可以通过查找以下哪些地图来
了解 ①《中国地形图》 ②《中国水系图》 ( ③《中国气候图》 ) ④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线分布图》
⑤《中国政区图》
⑥《中国内河航
解析:由河流形状知甲河为黄河,乙河为珠江。河流的水文特征 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结冰期等 方面,因此需要知道我国的气候和土地利用情况,故③④正确;
(2)据报载,国家水利部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 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 000万人饮水困
难。此项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答案:地表径流。 (3)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是什么? (用图中字母说明)能够使H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解析:H环节为下渗,降水的多少、历时、强度等都会直接影响
第 5 节
水圈和水循环
知识整合
知识点 1 水圈的组成
3.地球危机成因:陆地淡水仅占全球水体总储量的2.526%,且
多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目前能
供人类直接利用的很少。
知识点 2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类型: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 地下径流、⑥植物蒸腾、⑦下渗。其中海陆间循环由①②③ ④⑤⑥⑦构成。

水圈与水循环-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鲁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圈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3.了解水循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2.水循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不断发生变化和转移的循环过程。

它包括地表水循环、大气水循环和地下水循环。

水的循环过程如下:•蒸发:太阳能使水面上的水变为水蒸气,升入空气中。

蒸发还可以来自地表水、树木的蒸腾以及动物的呼吸。

•凝结:水蒸气在冷却而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

气温越低,云就越低。

•降水:当云中小水滴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下降成为雨雪或霰。

这个过程叫做降水。

•地表径流:降下来的雨水流到地面上,从山地流下来的水称为溪流、河流或江河。

其中一部分水渗入地下。

•蒸散:太阳能使水面、河流表面、湖面、海面、植物叶片等处的水变为水蒸气升到大气中。

2. 水循环的作用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在不断发生变化和转移的循环过程,它起到了以下三个主要的作用:•为植物和动物提供水源。

•形成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维持地球内外部分光滑平衡。

•调节气候,维持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

3. 生态环境水循环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

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循环的不断进行,能够为动植物提供水源,并形成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各种水文地理环境,这些水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图例展示水循环过程。

2.探究法,带领学生进行各种水循环实验,体验水的流动和变化。

3.问答法,提问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对于水循环的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五、教学评价1.以问答法进行检测评价,提问学生对于水循环的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2.结合实验和课堂讲授,对学生的实验和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3.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水圈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并了解了水循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说出下列活动是对水循环哪些环节有直接影响。
①修筑梯田 --地表径流,增加下渗 ②人工降雨 --水汽输送 ③植树造林 --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植物蒸腾 ④建库调水 --地表径流 ⑤机井取水 --地下径流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试一试1(07年江苏)
(1)海陆间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促使各圈层、海陆间物质和能量迁移。 (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1)图名-坐标与单位- 图例与坐标对应关系- 两图像随横坐标变化的 关系
(2)甲-福建 乙-新疆 补给;乙河1、2月断流为 季节河;总体流量。 (3)甲-海陆间循环
乙-陆上内循环 (4)乙,主要高山冰雪融水 补给,受气温影响大,气 温的年际变化不大。 甲,降水补给为主,夏季 风进退规律有些年份反常, 还有台风影响,降水年际 变化大
指图说出各洋流的名称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冬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夏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东格陵兰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试一试2 (1) (2)寒流 补偿流 (3)南 中低 (4)秘鲁寒流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试一试3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一、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 二、河流的流量与补给 三、洋流的概念与分类 四、世界洋流的分布 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自主学习重点】 学1 试1 学2 试2 试3 学4 试4 学6 小结 资料
复习课
水圈与水循环
高三地理备课组 刘希信
获取和解读信息--要全面 调动和运用知识--要准确 描述和阐释事物--要简洁 论证和探讨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能力目标】
1.巩固水循环的过程、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它们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2.能用地球上水的分布与运动规律解释地理现象, 指导生产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