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
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诸子百家是一个涵盖了不同思想家及其学派的综合概念。
这个概念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各种思想流派,以及战国时期的各类学派。
这些思想家和学派的主要代表有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
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是儒家。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思想。
儒家强调人的教育和道德修养,提倡人文主义,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孔子的弟子们发扬儒家思想,将其广泛传播,并以其为基础发展了儒家学说。
另一重要学派是墨家。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的思想主张包括了兼爱非攻、尚实守约、尊守传统等。
墨家强调以兼爱为原则,反对战争和杀伤,主张和平与公正。
他们还对社会政治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如实行均田制、取消分封制度等。
墨家学派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道家学派, 则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认为,在自然界的运行中,隐约可见道的精神,而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进而达到身心的完美状态。
庄子讲述了许多关于达到这种境界的寓言故事,并指导人们如何通过放弃私欲、追求心灵解脱的道路,达到自由平静的境地。
除了这几个学派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学派,如法家、兵家、纵横家、名家等等。
这些学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法家强调治国安邦的重要性,提出严苛的法律制度,强调强权政治。
兵家注重军事战略,强调武力的重要性。
纵横家则以韩非为主要代表,强调权谋之道,讲究策略和智慧。
名家其实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学派,是指那些在辩论和辩才艺术上具有卓越造诣的学者,包括当时的智者如孟尝君、墨子和韩非等人。
诸子百家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们的思想观念广泛影响了中国及东亚地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这些思想家和学派以其独特的观点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繁荣与进步。
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并在当今社会中加深对人性、道德和社会发展的思考和理解。
诸子百家目录
诸子百家目录1.诸子本义(30部)论语(孔子)庄子(庄周)论语集注(朱熹)荀子(荀子)大学章句(孔子)墨子(墨子)大学章句集注(朱熹)列子(列子)孔子家语(王萧)韩非子(韩非)中庸章句(子思)慎子(慎到)中庸章句集注(朱熹)易经(周文王)孟子(孟子)吕氏春秋(吕不韦)孟子集注(朱熹)春秋繁露(董仲舒)淮南子(淮南子)關尹子(佚名)老子(老子)孔叢子(孔鮒)老子集注(佚名)尸子(尸佼)管子(管子)礼记(佚名)鶡冠子(陸佃解)周礼(佚名)尹文子(尹文)仪礼(佚名)2.诸子要辑(54部)金人铭(黄帝)黄帝阴符经(节选)公孙龙子(公孙龙)商君书(商鞅)大戴礼记(大戴)韩诗外传(佚名)刘向新序(刘向)刘向说苑(刘向)陆贾新语(陆贾)陆贾新语注(王利器)申鉴(荀悦)新书(贾谊)棋经十三篇(张拟)鬼谷子(鬼谷子)鬼谷子七术(鬼谷子)周易参同契(佚名)厚黑学(李宗吾)盐铁论(桓宽)怕老婆哲学(李宗吾)潜夫论笺校正(王符)法言义疏(杨雄)贞观政要(吴兢)论衡(王充)新论(桓譚)明道编(黄绾)沖虛真經(沖虛)正蒙(佚名) 尔雅(佚名)推背图(李淳风\袁天罡)化书(谭峭)圣道发凡(段正元)恒德(段正元)外王刍谈录(段正元)万教丹经(段正元)通典目录(杜佑)阴阳正宗略引(段正元)通典-食货典(杜佑)随园食单(袁枚)通典-选举典(杜佑)茶录(蔡襄)通典-职官典(杜佑)茶录(张源)通典-礼典(杜佑)煮泉小品(田艺蘅)通典-乐典(杜佑)岕茶汇抄(冒襄辑)通典-兵典(杜佑)阳羡茗壶系(周高起)通典-刑法典(杜佑)茶经(陆羽)通典-州郡典(杜佑)大观茶论(赵佶)通典-边防典(杜佑)茶疏(许次纾)通典-附录3.诸子良训(6部)朱子治家格言(朱熹)菜根谭(洪应明)围炉夜话(王永彬)了凡四训(袁了凡)颜氏家训(颜之推)孝经(佚名)4.诸子兵略(4部)三十六计(佚名)孙子兵法(孙武)孙膑兵法(孙膑)百战奇略(刘基)5.诸子笔记(12部)山海经(佚名)搜神后记(佚名)世说新语(刘义庆)梦溪笔谈(沈括)南询录(邓豁渠)归田录(欧阳修)周敦颐集(周敦颐)聂先生文集(聂先生)王艮尺牍(王艮)王艮杂著(王艮)王心斋语录(王心斋)报任安书(司马迁)6.诸子史录(6部)尚书(佚名)战国策(刘向)春秋穀梁传(佚名)春秋公羊传(佚名)春秋左传(佚名)国语(佚名)7.诸子文论(34部)文心雕龙(刘勰)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诗品(锺嵘)续诗品(袁枚)藏海诗话(吴可)诚斋诗话(杨万里)归田诗话(瞿佑)杜工部草堂诗话(蔡梦弼)答万季埜诗问(冯班)国雅品(顾起纶)钝吟杂录(冯班)梅磵诗话(韦居安)升庵诗话(杨慎)诗谱(陈绎曾)吴礼部诗话(吴师道)乐府古题要解(吴兢)诗人主客图(张为)庚溪诗话(陈岩肖)逸老堂诗话(俞弁)观林诗话(吴聿)艺苑卮言(王世贞)优古堂诗话(吴幵)古画品录(谢赫)姜斋诗话(王夫之)林泉高致(...)麓堂诗话(李东阳)南濠诗话(都穆)诗镜总论(陆时雍)四溟诗话(谢榛)人间词话(王国维)白香词谱(舒梦兰)水平韵部(佚名)词韵简编(佚名) 词格律(佚名)8.诸子蒙学(7部)三字经(王应麟等) 新三字经(佚名)百家姓(佚名) 增广贤文(佚名)幼学琼林(程登吉) 千字文(周兴嗣)训蒙骈句(佚名) *** *** *** *** 9.诸子命理(4部)子平真诠评注千里命稿(韦千里)滴天髓(任铁樵)一行禅师天元赋注解10.附录资料(13部)诗经(佚名)屈原诗全集宋诗一百首唐诗三百首历代诗歌精选千家诗唐宋词选释历代诗歌名句元曲:无名氏28首元人小令58首古文观止(佚名编) 文选(佚名)中华历史纪元*** *** *** ***。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
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流派,是指战国时期经学、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名家、纵横家等众多流派和学派的总称。
以下是对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1. 经学:古代修订和研究经典文献的学术流派,以注释和解释经典为主要任务,提倡尊崇传统、礼仪秩序和道德规范。
2.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追求自然至真的道,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无为而治的境界。
3. 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仁义道德、礼制教化、人伦关系和君臣父子之道。
4. 法家:以韩非、李斯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法治为国家统治的基础,强调严明的法律制度和权威的国家机构,以实现君主权力的集中和国家的稳定、统一。
5.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以和平为宗旨的社会伦理学,反对战争和杂乱无章的现实社会。
6. 名家:以名家荀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追求大成的个人修养与政治治理,强调学术和才智的重要性,实现君主的理想统治。
7. 纵横家:以商鞅、鬼谷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权谋和实用主义,强调权力斗争、策略和变通,追求权力和地位的达成。
8. 兵家:以孙子、吴起等人为代表的思想流派,研究战争和军事策略,强调战争胜利的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9. 管子学说:以管仲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以严明的法律和有力的国家机构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强调稳定和发展。
10. 公羊学派:以公羊高为代表的思想流派,注重政治和制度的能力和手段,强调政治活动中的智慧和智力。
11. 柳下学派:以柳下惠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追求实际生活和现实利益,关注利益分配和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实现和谐与稳定。
12. 钟子学派:以钟子期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内外兼修、实行实践和英明的政治决策。
诸子百家名词解释
诸子百家名词解释诸子百家是古代中国智慧经典中最具有价值的一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在中国汉字古文化影响下,诸子百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的思想精神的重要内容。
诸子百家共计三百多部,分布在“诗经”“尚书”“春秋”“礼记”“易经”“孟子”《楚辞》“史记”“汉书”“韩非子”《新书》“阴阳传”“孙子兵法”《尔雅》“黄帝内经”“周礼”“禹贡大典”“孔子学说”“孟子”《毛诗》以及许多其他著作。
诸子百家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儒家、道家和法家。
其中,儒家以孔子为首,以“中庸”“孟子”“论语”为代表,主张“恭敬”“仁义”“孝悌”“礼节”,增进国家和个人的社会义务,追求人生精神和自身文化境界;道家以老子为首,以《道德经》为代表,强调“朴素”“简朴”的生活方式,追求“尊道而行”“德智兼备”,并努力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法家以韩非子《韩语》《条文》为主,主张“君子以法”,注重法制和法律意识,追求“君子立法”“仁义之政”,坚持以法律依法行事。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仁、义、礼、智、信、忠、和、孝八个方面,主张“仁义礼智”,即从“仁”、“义”、“礼”出发,发展“智”,以全面发展“智”来推进“仁义礼智”的实践。
仁义礼智的思想核心在于“仁”,仁是指仁爱之心,对他人的一种思想和行为。
义是指道义,尊重他人,实现社会正义。
礼是指遵循仪式、规范,从表面上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谦虚客气。
智指理解力,即使用推理经验来把握未来。
另外,还有信、忠、和、孝等八个方面,它们既要崇尚忠,又要有爱心,信任人,和睦相处,更要孝顺父母,这一切都是古人赋予人生的精神。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深远而不可估量,它的思想提供了理想人生的方向,是中国文化进步的基石,也是中国人文化自觉追求的梦想源泉。
此外,诸子百家的思想在君子励志和人生智慧方面也有重大作用,对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秩序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诸子百家的思想启发着人们坚持道德标准,追求自我超越,最终成就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先秦诸子百家 概括
先秦诸子百家概括
1、儒家:孔子(春秋中期)《春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私人编著的通史)(五经之一)、曾子(春秋后期)《大学》(四书之一)、子思(战国前期)《中庸》(四书之一)、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四书之一)、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2、道家: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道德经(老子)》、庄子(战国中期)《庄子(南华经)》
3、法家:申不害(战国中期)《申子》(大多散佚)、韩非(战国晚期)《韩非子》
4、墨家:墨子(春秋中后期—战国前期)《墨子》
先秦时期其他一些经典作品: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的儒家经典。
(四书之一)
《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
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
《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
(五经之一)
《礼记》:传为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孙子兵法》:“兵圣”孙子所编。
《吕氏春秋》:由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
《诗经》: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主张:
1儒家:仁政,民贵君轻。
(儒士的哲学)
2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隐士的哲学)
3法家:“法制”,中央集权。
(谋士的哲学)
4墨家:兼爱,非攻。
(武士的哲学)。
古代汉语诸子百家
法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主张法治
法家思想认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通 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秩 序、保障公平正义,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主张变革
法家思想认为,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治国 理政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变革。只有通过改 革创新,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Nhomakorabea强调功利
法家思想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的,因此治 理国家应该注重功利,以实际效果为衡量标准。 政策制定和执行应该以富国强兵、提高国家实力 为目标。
墨家思想
主张兼爱非攻,强调人与人之 间的平等和互助,反对战争和 侵略行为。
儒家思想
主张仁、义、礼、智、信等美 德,强调君子的品格和道德修 养,提倡教育和礼乐文化。
法家思想
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重 要性,提倡君主专制和中央集 权。
其他学派思想
如兵家、农家、名家等,各具 特色,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对个人修养的指导
道家思想对于个人修养也有很大的 指导意义,例如在面对挫折、困难 时可以借鉴道家的柔弱胜刚强思想。
05 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的起源与代表人物
起源
墨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 其代表人物,此外还有禽滑嫠、 孟胜等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主张通过 外交手段来达到国家 利益,强调策略和谋 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VS
价值
法家思想的价值在于其强调法治、功利和 变革的理念,这些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法家思想也强 调君主的权威和道德品质,提醒统治者要 注重自身修养和国家长远利益。虽然法家 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但其对于中国古代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诸子百家简表
诸子百家简表“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学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由翟墨创立。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诸子百家简介
法家
思想主张
•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 法律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 有权。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 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 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 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 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 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 护君主地位。
名家
名家概况
• 名家是先秦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 系为研究对象的学派,战国时,成文法公 布之后,社会上出现了类似律师一类人, 他们根据法律条文进行辩护,称"刑名之家 "。由于这些学者专门从事名词概念的探讨, 因此又称他们为"辩者"。
• 名家擅长论辩,诡谲奇异。
学说主张
• 名家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 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 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 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 派。代表思想有“白马非马”。
• 关于墨子的生平身世,后世对他的生平身世一直争论不休, 有说是宋人,有说是鲁人。
• 墨子的手工很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 斤重的物体;用木料拼成的木鸟,能在天上飞一天;还比 当时的巧手公输盘更早的发明了云梯等等。由此可见,这 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
• 不过墨子许是为了巩固自己学说,而提出世上有鬼,还教 人敬事鬼神,进而形成了一种落后的宗教观,但无论如何, 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 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
成。
其本质上⼀种⾳乐的分类,由⾳乐⽽得名。
“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五“国风”。
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五个地⽅⾳乐演奏乐歌。
有诗⼀百六⼗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雅”“⼩雅”。
⼤雅多颂美,⼩雅多怨刺。
有诗⼀百零五⾸;“颂”是⽤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篇。
2.《左传》——原名《左⽒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左丘明。
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于鲁哀公⼆⼗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
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的史实。
《左传》详细记载了这⼀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化、外交等诸⽅⾯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夫专权的重⼤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夫等各类⼈物的活动。
3.《战国策》——⼀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
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三⼗三篇,按国别分为⼗⼆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
记载了⾃战国初年⾄秦灭六国前⼆百四⼗年间的部分历史。
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策⼠的⾔⾏,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
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尚利,重权借。
此书在⽂学上有较⾼成就:善于运⽤寓⾔和⽐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物形象,叙事说理⽓势奔放、语⾔流畅,对后世散⽂、辞赋的发展产⽣过重⼤影响。
前⼈称其为“辨丽横肆,亦⽂辞之最。
” 4.诸⼦散⽂——战国诸⼦百家的散⽂。
战国时期,由于周天⼦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由发展。
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百家。
他们纷纷著书⽴说,⼤胆发表各⾃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化的发展。
(完整版)诸子百家表格
学派
创始人
著作
中心思想、成就
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春秋时期)
《诗》、《书》、《礼》、《易》、《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天命论”、“中庸”之道、“仁”、“礼”(孔子)2:“王道”和“仁政”、“性善论”(孟子)。
3:“性恶论”,“礼”、“法”兼用的礼治思想(荀子)。4:“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2:主张“以法为教”,“法不阿贵”。
韩非
墨家
《墨子》
1: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2:“为万民兴利除害”,与儒家抗衡并称“儒墨显学。”
墨子
兵家
《孙子兵法》(孙武)、《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体现了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孙武、孙膑、尉缭子、吴起
孔子、孟子、荀子、朱熹
道家
老子(春秋时期)
《老子》、《庄子》
1:以“道”为核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主张“清净”、“无为”、“小国寡民”。(老子)精髓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庄子将老子“道”发展为唯心主义,将朴素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3:“逍遥游”思想。
老子、庄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家
《韩非子》
1: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主张君主专制,以严刑峻法治民。
阴阳家
1“五材”:金木水火土。“五色”:青赤白黑黄。“五常”:仁义礼智信。
2“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五德终始说”
邹衍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以德治国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2.孟子代表作:《孟子》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
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被尊称为亚圣。
3.荀子代表作:《荀子》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
二、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哲学思想: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2.庄子代表作:《庄子》核心思想: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
三、墨家创始人:墨子代表作:《墨子》核心思想: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
四、法家主要人物:韩非代表作:《韩非子》核心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五、兵家1.孙武代表作:《孙子兵法》,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法。
2.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核心思想: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军事名言均出自兵家。
六、纵横家主要人物:苏秦、张仪战国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苏秦主张合纵,说山东六国之力以抗秦。
张仪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秦。
当时谋士一般分属合纵、连横两派。
七、名家主要人物:公孙龙代表作:《公孙龙子》核心思想: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又称辩者、刑(形)名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文学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文学形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当时的政治乱局直接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虽然当时的文学题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文学形态也有很大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文学形态。
一、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知识流派,也是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在当时的政治乱局中,不同的思想门派以及不同的学说相互交锋,从而推动了诸子百家的发展。
其中,墨家、道家、儒家以及法家都是非常著名的学派。
在文学方面,诸子百家所写的书籍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文学题材。
例如,儒家的《论语》、《大学》以及《中庸》等经典,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道家和墨家的诗词、论文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可以说,诸子百家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散文散文是一种不限体裁的散文体,通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思想、情感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以“游记”最为出名。
游记是游历时的见闻、所思、所感的记载。
它们大多数描述风景、自然和人情,是中国旅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相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作品也有着强烈的反映社会、时事的功能。
例如,儒家书信、笔记、杂著中就不乏反映时政、社会生活的作品。
三、诗歌诗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形式比较重视韵律、结构的完整性和语言的优美性。
而且,这个时期的诗歌多以曲折、深邃的意境为主,表现了人类情感深处的思考和感受。
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形式以“风”、“雅”为主。
风是指较为简单直白、表现日常生活的民间诗歌,代表作品有《鹿柴》、《关雎》等。
雅则是一种更加高雅、形式复杂的诗歌形式,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四、戏曲春秋战国时期的戏曲形式还不太被我们所熟知。
不过,悠久的中国戏曲文化的种子已经在这个时期开始萌发了。
据传,春秋时期有“胡人伎”的表演,这是一种集歌唱、舞蹈、说唱、杂技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自此以后,中国的戏曲艺术逐渐发展,演出形式也逐渐从单纯的表演过渡到编辑编导的方式。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搜狗百科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搜狗百科儒家儒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
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由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
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
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
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
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分,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孔子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王守仁。
代表人物介绍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
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
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简单易懂的诸子百家图解
简单易懂的诸子百家图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术派别,数得上名字的就有将近两百家,被称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中流传最广的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兵家、阴阳家等。
儒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因此,孔子也被称为“至圣”。
孔子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但可惜不得重用,最后著书立说。
历代都建有孔庙,作为祭祀孔子之用。
孟子是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与孔子一起合称为“孔孟”。
孟子第一次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被称为“亚圣”。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提出人性本恶,因此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感化、培养。
道家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提倡无为治国。
老子曾骑青牛过函谷关到西方传道。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曾经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并通过这个梦来探究生死问题。
墨家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反对战争,他为了阻止一场战争,曾用腰带作城墙,与鲁班进行过守城演练。
法家法家主张用“法”来治理国家,约束民众。
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子、李斯和商鞅。
商鞅通过南门立木在秦国树立了威信,然后通过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
纵横家纵横家是合纵连横,简单说合纵就是六国联合对抗强大的秦国,连横就是秦国破坏合纵。
苏秦是合纵派,他促成六国抗秦,做了六国的丞相。
张仪是连横派,他游说其他国家使他们相互猜忌,最后被秦国逐个击破。
兵家兵家是战略家和军事家的学派,代表人物是孙武、孙膑和吴起等。
孙武是著名的名将,他写的《孙子兵法》是兵学的典范。
孙膑是著名的军事家,虽然瘸了双腿,却指挥了著名的“围魏救赵”。
阴阳家阴阳家是以阴阳五行来解释世界的学派,代表人物是邹衍。
相生相克关系的五行关系图: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展开全文释义诸子百家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解释:1.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
2.百家:各个学派。
3.诸子百家有法家、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各种学术流派。
例子:王西彦《古屋》第五部:“我们决不拘泥统属,我们只以会全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的--不管它是三教九流,~。
”历史沿革诸子百家谱系【先秦时期】文武道{顺天应人}微周公王道{礼法}小、姜子牙{霸道}{兵法}大【春秋战国】管子、老子、孔子、晏子、孙子、范蠡、扁鹊、尹文、列子、庄子、田骈、黄老、杨子、邓析、公孙龙子、惠子、鬼谷子、张仪、苏秦、孙膑、庞涓、孟子、墨子、告子、商鞅、申不害、慎子、许行、邹衍、荀子、韩非子、吕不韦。
【汉】司马迁、淮南子、董仲舒、王充。
诸子百家大辞典“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为称呼为代表的思想家。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如儒家的“仁政”、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
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古代文学中的诸子百家思想融合与表达
古代文学中的诸子百家思想融合与表达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思想的传承。
在古代文学中,诸子百家的思想融合与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诸子百家是指战国时期的各种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
这些学派各具特色,但在古代文学中却能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首先,儒家思想在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古代文学中,儒家思想常常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
例如《孟子》中的孟子形象,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言行举止体现了儒家的价值观。
在古代文学中,儒家的思想也经常通过对家庭、社会关系的描写来表达。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示了儒家伦理观念对家庭的影响。
其次,道家思想在古代文学中也有一席之地。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古代文学中,道家思想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
比如《山海经》中的山水描写,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道家对自然的崇拜和追求。
在古代文学中,道家思想还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表达。
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他具有道家思想的特点,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拘束。
此外,墨家思想也对古代文学产生了影响。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暴力。
在古代文学中,墨家思想常常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
比如《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他是一个忠于正义的人物,他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与和谐。
在古代文学中,墨家的思想也常常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描写来表达。
比如《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矛盾,通过对宝黛的描写,展示了墨家思想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最后,法家思想在古代文学中也有一定的表现形式。
法家主张法治,注重法律的作用。
在古代文学中,法家思想常常通过对社会秩序的描写来表达。
比如《水浒传》中的梁山泊,通过对梁山泊的描写,展示了法家思想对社会秩序的关注。
在古代文学中,法家思想还常常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他是一个注重法律的人物,他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
先秦文学诸子百家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 之,未有能生者也。”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 莫不正。”
因为他们是最低的贵族,有身份无地位, 有义务无职务,有事业无产业。这就要有本事 ,而且非有本事不可。是特别重视教育的人, 靠本事养家糊口。修、齐、治、平,都是士的 任务,也是士的使命。
社会出了问题礼崩乐坏,谁最着急? 天子、诸侯、大夫,因为他们的地位随时都被颠
覆的可能。谁最不着急?士。因为他们原本就 是最低一级贵族。所以说,社会剧变,士不着 急。
• 孔子在鲁国执政——代理宰相,三个月。后官场失意,遂 带学生周游列国14年。68岁回鲁专心教育、做学问。
• 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 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 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给士人提供了展露才华的机会,士人自信自傲。
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
1.诸子往往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
• 儒法相互影响
法家强调“法”的特点,同时兼用儒家“礼 ”、“义”。《管子·牧民》有“礼、义、廉、耻 ”为国之四维之说,且主张孝悌之道。
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的“礼” ,加进“法”的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 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 成了法家代表人物。
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意义。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先秦诸子百家和汉代经学等思想流派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先秦诸子百家和汉代经学等思想流派
先秦诸子百家和汉代经学等思想流派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种学术流派的统称,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等。
其中,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等,道家的《老子》、《庄子》等,墨家的《墨子》等,法家的《韩非子》等都是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经典著作。
汉代经学则是汉代经师对儒家经典进行阐释的学问。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此后,汉代经师们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注释,形成了汉代经学。
汉代经学注重经典文献的考据、训诂和阐释,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先秦诸子百家和汉代经学等思想流派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诸子百家产生文学时期:先秦文学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据有关典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十一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宋钳;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聃、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陈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有阴阳家、小说家。
诸子的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诸子百家并非文学流派,各学派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政治观点的不同,而不是文章风格、流派上的差异。
甚至可以说,不同学派的文章,有时在体裁、风格上往往有一些相同之点;而同一学派中各人的文章,却又常常迥然有别。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诸子散文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语录体阶段,代表作是《论语》、《墨子》。
后者在语录体中开始夹杂有朴质的议论。
对话体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
前者开始由语录体过渡到对话式的论辩;后者则开始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了。
专题论文阶段,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这些文章篇幅普遍增长,风格也由简补到开拓。
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是深广的。
影响最大的是儒家。
汉代贾谊、晁错的政论文源于孟子、荀卿;唐代韩愈大倡复古,主要地是强调学习儒家诸于的思想体系和行文技巧,他与柳宗元一道,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
从韩柳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子的影子。
尔后,宋代欧阳修、苏洵、王安石也都一直不遗余力地提倡学习诸子笔法。
其次影响大的是道家。
《庄子》在诸子散文中算得上是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
《庄子》中的寓言、重言是我国寓言文学的鼻祖。
而老庄思想,作为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鼎足而三的哲学思想,更是影响着后世文人学士,直接启迪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诸如稽康、阮籍、李白、苏轼等,对老庄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继承。
其他各家散文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的主要特点:
一、雄辩色彩 1.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投入到 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 2.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 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1、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 以羊易牛的事实。 2、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 而取熊掌为喻。 3、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揠苗助长、楚人学齐语等。
先秦散文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农业发展,经济实力增强。 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 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四、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五、一些士人,或撰作史著,或编纂历史文献,提供 政治借鉴,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
荀子名(D )
A.翟 B.轲
C.周
D.况
《论语》属于(C )
A.记事体 B.论辩体
C.语录体
D.论述体
(2010自考真题)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篇幅简。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 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句简短而比较整齐, 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孟子》文风的特点是( )
A.冷峻峭拔,词锋尖锐犀利 B.汪洋恣肆,想象奇幻谲诡
C.说理透辟,逻辑推理严密
D.气势丰沛,富有雄辩色彩
答案:D
《庄子》33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
全书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形成了鲜明 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一、异彩纷呈的故事 以寓言故事说理,足具形象性和趣味性。 庖丁解牛、濠梁观鱼、蛮触之争等。
答案:D
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一、春秋末至战国初: 《论语》多为语录;《老子》辞约义富; 《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 二、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长篇大论,比喻寓言叠出,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三、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 逻辑严密,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敢于独立思考 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 鼓励自己努力学习,“学不可以已”
《老子》的文风特点是(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
合 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 壮
答案:D
《墨子》的基本思想是兼爱和非攻。
文章特点: 一、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二、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
热血青年,“黑社会老大”——“矩子” 墨见楚王,与公输盘辩论,用各种方法劝楚王不打宋国。
二、奇幻谲诡的想象 想象出人意表,变幻莫测。 三、空灵飘忽的文风 故事之间是跳跃式的承接。 四、谐趣和讥刺横生 造境用语犀利尖刻。 五、精湛传神的文笔 擅长细腻逼真的工笔。
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李沛东
孟子:”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吾善养浩然之正气”。
老子:出函谷关,紫气东来。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辽金元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 近代文学
“九流”: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庄子、老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李悝、慎到、申不害、韩非、商鞅 名家: 公孙龙、惠施 阴阳家:邹衍 纵横家:苏秦、张仪 杂家: 吕不韦 农家: 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