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紧急避险制度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原则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原则紧急避险原则是刑法中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它在特殊情况下为犯罪行为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法律依据。
本文将从紧急避险原则的定义、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紧急避险原则的定义紧急避险原则,又称为紧急抗危险原则,指的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的合法行为不应受到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则。
也就是说,当个人处于无奈之境且没有其他合法途径可以保护自己或他人安全时,其行为不应视为犯罪。
二、紧急避险原则的适用条件紧急避险原则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危险迫在眉睫:当紧急情况下犯罪威胁迅速到来,如生命危险、火灾、洪水等,使得个人无法通过其他诉诸法律途径避免危险时,方可适用紧急避险原则。
2. 客观必要:根据紧急避险原则,个人的行为必须是客观必要的,即所采取的行为不能过于严重或不必要,同时要符合抗危险目的。
3. 目的性明确:紧急避险行为必须具备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明确目的,不能为达到非法目的而采取行动。
三、紧急避险原则的适用范围紧急避险原则适用于民事与刑事领域,但其适用范围在刑事领域更为广泛且常见。
在刑事案件中,紧急避险原则可以适用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既避险又防卫等行为。
1.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紧急避险原则的一种体现。
当个人受到非法的暴力侵害或者面临即将受到非法侵害的危险时,他有权利采取必要的(但不能过于严重的)行为进行自卫。
正当防卫依据的就是紧急避险原则。
2. 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合法行为,以避免危险的发生或减轻危险的程度。
例如,在火灾中破坏财物以逃生,或者在海啸到来之前迅速撤离附近地区等。
3. 既避险又防卫:既避险又防卫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个人采取的行为既具备自我保护的功能,又具备保护他人利益的功能。
例如,当陌生人持有凶器威胁他人时,个人采取防卫行为,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其他受害人。
四、紧急避险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紧急避险原则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紧急避险体系
03
紧急避险体系的运行机制
预警发布与响应机制
气象预警
通过气象部门获取气象预警信 息,包括台风、暴雨、地震等
灾害。
预警发布
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 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响应准备
各级政府和部门根据预警信息,做 好应急响应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调 配、物资储备等。
避难场所的分配与管理机制
场所标识
紧急避险体系
2023-10-27
目 录
• 紧急避险体系概述 • 紧急避险体系的构成 • 紧急避险体系的运行机制 • 紧急避险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 完善紧急避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 案例分析
01
紧急避险体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紧急避险体系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 全事件等,建立的包括应急预案、应急组织、应急资源、应急处置和应急恢 复等内容的综合体系。
医疗物资储备
储备药品、医疗器械、急 救设备等,保障在紧急情 况下的医疗救援需求。
能源物资储备
储备燃油、燃气、电力等 能源物资,保障避难场所 的基本运转需求。
应急救援队伍
专业救援队伍
包括消防、医疗、公安等专业救援队伍,负责紧急情况下的救援和处置工作。
志愿者队伍
由热心市民和志愿者组织的队伍,提供灾后清理、搜救、疏散等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各地的紧急避险体系建设 缺乏统一规划,不同地区之间的 避难场所和应急救援体系存在较 大差异,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 同作战。
设施不足且落后
一些地区的避难场所数量不足, 且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大量人群 的紧急避险需求。同时,应急救 援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速度较慢, 救援效果受到限制。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5篇)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完善应急管理机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公司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生产、维修维护作业过程中对突发事故的处置。
四、相关规定1、所有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2、所有员工都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3、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4、正确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当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必须及时向当班班长、车间、调度室、安监室以及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领导报告,同时尽最大努力作出妥善处理。
必要时可先处理。
后报告(包括停止一切检修作业,通知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等)5、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实施紧急避险,但在行使这条权利时候,必须明确:一是危及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必须有确实可靠的直接依据;二是紧急情况必须直接危及人身安全,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不应撤离,而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或及时报告;三是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首先是停止作业,然后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采取应急措施无效时,再撤离作业场所。
6、对没有什么危险,故意煽动造谣,造成管理混乱者将按公司劳动人事管理规则执行。
7、在不具备紧避险的条件下,作业人员不得以紧急避险为由,擅自离开作业现场,或在紧急避险处置过程中,应处置得当,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或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否则应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公司不应因作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以及在上述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解出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紧急避险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紧急避险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较⼩的另⼀⽅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的合法权益的⾏为。
那么,紧急避险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呢?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紧急避险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紧急避险规定于《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条中,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款中关于避免本⼈危险的规定,不适⽤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
紧急避险的成⽴条件具体如下所述:
(1)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的损害。
(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的真实危险。
(3)迫不得已⽽采取的⾏为。
(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以上知识就是⼩编对“紧急避险法律规定是怎样的”问题进⾏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的帮助,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紧急避险制度
紧急避险制度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风险与挑战无处不在。
无论是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还是经济风险,人们都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护个人和财产免受这些风险的侵害,紧急避险制度应运而生。
紧急避险制度是一套完善的措施和规定,旨在帮助人们预防和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提供及时的救助和支持。
一、紧急避险制度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紧急避险制度的首要原则是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突发事件,人的生命都是最宝贵的。
因此,在紧急避险过程中,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应始终放在首位。
2. 预防为主:紧急避险制度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强调预防。
通过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在紧急情况发生之前就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从而降低损失和风险。
3. 救助和恢复:紧急避险制度不仅仅关注危机发生时的处理,更加注重在紧急情况解决之后的救助和恢复工作。
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受灾人员重新恢复生活和工作。
二、紧急避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 风险评估与预警:紧急避险制度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判断潜在危险的程度和可能的影响范围,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2. 避险措施和应急预案:紧急避险制度需要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紧急情况的避险措施和应急预案。
这些措施和预案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包括适当的撤离措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分发、医疗救援等。
3. 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在紧急情况下,人们通常会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紧急避险制度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康复等,帮助受灾人员尽快恢复心理健康。
4. 物资运输和分发:在紧急情况发生后,及时的物资运输和分发是保障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重要环节。
紧急避险制度需要建立高效的物资运输通道,确保救援物资能够迅速到达灾区,并按照科学和公正的原则进行分发。
三、紧急避险制度的机构和职责1. 政府部门:政府在紧急避险制度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有效保障单位内部人员和财产安全,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组织避险和救援工作,完善并落实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内容。
二、紧急避险安全管理政策1. 实行“预防为主、防范为辅、应急为保”的安全管理原则。
2.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3. 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实施,保证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4.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安全。
5. 完善紧急避险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
三、紧急避险安全管理流程1. 紧急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 整理事件情况,制定应对措施。
3. 组织人员进行撤离或转移,避免危险。
4.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5. 与外部力量协调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6. 对事件进行及时的汇报和记录,总结经验,完善预案。
四、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修订(1)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2)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演练和修订,保持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应急预案中需要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应急物资等内容,保证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2.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1)明确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应对紧急事件的效率。
(3)设立紧急避险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和指挥紧急事件的应对工作,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3.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流程(1)根据应急预案规定,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撤离或转移,避免危险。
(2)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生产紧急避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施工、操作等环节,涉及各类安全生产活动的紧急避险。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安全生产紧急避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紧急避险工作。
2. 设立紧急避险办公室,负责紧急避险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3. 各部门、车间应设立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车间紧急避险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紧急避险原则1.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2. 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3. 科学合理,有序应对。
4. 依法依规,责任明确。
五、紧急避险措施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1)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生产现场各项参数。
(2)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2. 人员定位系统(1)确保人员定位系统正常运行,实时掌握人员位置。
(2)遇紧急情况,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3. 通信联系系统(1)保持通信畅通,确保紧急信息传递。
(2)遇紧急情况,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 紧急救护(1)设立紧急救护站,配备必要的救护设备和药品。
(2)开展紧急救护培训,提高员工救护技能。
六、应急预案1. 制定各类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紧急情况发生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执行。
七、培训和演练1.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应急预案。
八、奖惩1. 对在紧急避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安全生产紧急避险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注: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
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
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紧急避险系统是指一种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响应、适时处理的安全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因此,建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特别必要。
一、紧急避险系统的对象紧急避险系统适用于全部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公共场所、学校、医院等全部建筑内的人员、财产安全。
二、紧急避险系统的目的1、提高紧急避险响应本领,削减突发事件的危害;2、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3、贯彻防备为主、防灾减灾为辅的方针。
三、紧急避险系统的要求1、设立紧急避险责任部门,订立紧急避险工作计划;2、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发觉隐患适时整改;3、供给紧急避险培训,提高员工紧急避险意识和应对本领;4、设备和器材的日常检查及维护工作必需得到严格把关;5、做好应急预案和演习,提高组织应变本领;6、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将事态掌控在最小范围内。
四、紧急避险制度方案1、紧急避险警报的响应当系统检测到紧急情况时,立刻启动警报,并向紧急避险责任部门通知,部门应当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并调度人员进行处理,将事态掌控在最小范围内。
2、紧急避险制度的预案应急预案是针对突发事件进行的紧急应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2)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使用(3)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应急处置(4)突发事件应对流程和掌控措施(5)应急演练方案,保证每个员工都能熟知紧急避险计划。
3、紧急避险制度的演习定期组织应急演习,包括模拟突发事件、考察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等,以保证制度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紧急避险制度的记录和评估每次事件发生都应做出事件记录及处理情况的记录,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紧急避险制度的质量。
五、紧急避险制度的迭代紧急避险制度应当经过多次的实践和检验,并不断进行改进和迭代,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和不同的应急情境。
六、紧急避险制度的监督和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紧急避险制度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制度的执行、完善性和牢靠性。
紧急避险点管理制度
紧急避险点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灾害和紧急情况发生时,避难点是提供安全保障和救援支持的关键环节。
因此,建立和完善避险点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开展灾害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就紧急避险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阐述,提出相关管理措施,促进相关部门加强避险点建设和管理,确保灾害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紧急避险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紧急避险点是在灾害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场所,建立紧急避险点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在灾害中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2.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合理建设和管理紧急避险点可以有效地提升应急救援的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迅速、高效的救援行动。
3.加强社会稳定:紧急避险点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4.提升国家形象:完善紧急避险点管理制度可以增强国家对内对外形象,体现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
三、紧急避险点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紧急避险点的设置原则:根据所在地区灾害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确定合适的避险点设置方案。
避险点应远离潽水源、高程较高、地势开阔、通风条件好,并具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和设备。
2.紧急避险点的建设标准:遵循国家建筑规范和灾害应急管理相关要求,对避险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
包括建造坚固稳固的建筑物、设置应急通信设备、配备急救物资和设备等。
3.避险点管理责任部门:明确相关部门的避险点管理职责和责任,建立管理机制,配备专业人员,确保避险点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4.应急预案制定:根据不同灾害类型和程度,制定详细的避险点应急预案,包括疏散方案、人员管理流程、物资调配方案等,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地开展救援行动。
5.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避险点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作意识,确保灾害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理。
6.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体系,保证避险点在灾害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急救服务和救援支持。
紧急避险的基本原则
紧急避险的基本原则引言紧急避险是指在突发事件或危险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在面临紧急避险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原则,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本文将介绍紧急避险的基本原则,包括提前准备、快速反应、合理判断和有效行动等。
提前准备提前准备是紧急避险的基本前提。
在面临突发事件之前,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在危险来临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以下是一些提前准备的建议:1.制定应急计划:制定一份详细的应急计划,包括家庭成员的联系方式、紧急避难地点的选择、重要物品的备份等。
定期与家人进行演练,以确保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么做。
2.准备应急物资:储备一些应急物资,如食物、水、药品、应急工具等。
这些物资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3.学习应急技能:学习一些基本的应急技能,如急救、灭火、自救等。
这些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救助自己和他人。
快速反应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需要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以下是一些快速反应的原则:1.保持镇静:保持冷静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
在面临危险时,我们应该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能够清晰地思考和行动。
2.寻找安全地点:尽快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点避难,远离危险区域。
这可以减少受到伤害的风险。
3.寻求帮助:如果可能的话,尽快寻求外界的帮助。
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亲友或相关救援机构,向他们报告当前的情况并请求援助。
合理判断在紧急情况下,我们需要做出合理的判断,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合理判断的原则:1.收集信息:尽可能收集有关当前情况的信息。
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信息,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危险程度和应对措施。
2.评估风险: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评估当前的风险程度。
了解风险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避免冒险行动。
3.考虑多种情况:在做出决策之前,应该考虑多种情况的可能性。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全面、更准确的判断。
有效行动在紧急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行动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引言1.1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不可避免地随之增加。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减轻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1.2 目的本制度旨在明确紧急避险的目标、原则和程序,规范员工在突发事件中的行为,提高员工对紧急避险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确保员工在突发事件中能够正确、快速、有效地采取行动,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内容2.1 紧急避险的定义紧急避险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员工根据预先制定并灵活运用的避险方法,迅速采取行动,严防死伤事故的发生。
2.2 紧急避险的目标紧急避险的目标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3 紧急避险的原则(1)安全第一。
员工的生命安全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重要,任何紧急避险措施都应以保障员工的安全为优先考虑。
(2)快速反应。
员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判断形势,快速采取行动,以尽快避免危险。
(3)科学避险。
员工应根据紧急避险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各种避险方法,并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行动。
(4)全员参与。
紧急避险不仅仅是安全人员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事项,在突发事件中,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采取行动。
2.4 紧急避险的程序(1)监测报警。
员工应及时关注安全监测设备的数据,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
(2)组织疏散。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员工应迅速向指定地点疏散,组织员工集结,并确保撤离人员的安全。
(3)避险措施。
员工应根据现场情况,运用预先学习的避险知识和技能,采取科学、合理的避险措施。
(4)事后总结。
在紧急避险后,应及时进行事后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改进避险措施。
第三章紧急避险培训和考核3.1 培训内容(1)紧急避险知识。
培训内容包括紧急避险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
(2)避险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逃生技巧、急救知识、灭火方法等。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一、总则1.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5〕23号),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并作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安全监察的依据。
3.煤矿企业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的日常监管。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所驻辖区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察。
二、紧急避险系统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5.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
6.所有井工煤矿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入井人员应随身携带。
紧急避险的基本原则
紧急避险的基本原则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紧急避险是一种合法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限度。
本文从紧急避险的概念、特征、条件、限度、过当和辨析等方面,对紧急避险的基本原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紧急避险制度。
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是刑法中规定的一种合法行为,也是一种免责事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紧急避险是一种主体自救或他救行为,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个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
紧急避险是一种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前提是没有其他合理有效的方法排除危险。
紧急避险是一种损害第三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手段是以牺牲较小法益保全较大法益。
紧急避险是一种合法行为,结果是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的特征紧急避险与其他免责事由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紧急避险是正对正的行为。
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对象不是危险来源者,而是无辜第三者。
这与正当防卫所针对不法侵害者(正对不正)有明显区别。
紧急避险是综合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紧急避险所保护和损害的都是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和衡量,选择损害较小而保全较大的法益。
紧急避险是有限度条件限制的行为。
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否则就属于过当行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紧急避险的条件起因条件起因条件是指必须存在现实危险。
危险是指某种有可能立即对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紧迫事实状态。
危险可以来自自然灾害、动物侵袭、非法侵害或人的生理病理原因等。
危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想象的。
如果实际上并不存在危险,行为人却由于对事实的认识错误,误认为危险存在,因而实行了所谓的紧急避险,这属于假想避险,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则处理。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优化紧急避险安全管理,确保人员、设备和财产在紧急避险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和保护。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紧急避险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二、定义1. 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情况下,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以及减少事故损失,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迅速、有效地撤离人员和无损失地转移财产的行动。
三、基本原则与职责分工1. 基本原则本单位紧急避险安全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范为先;(2)科学合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3)责任明确,职责分工;(4)效果可行,见效有据。
2. 职责分工(1)领导班子: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的各项措施。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做好紧急避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紧急避险安全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4)全体员工:按照本制度要求,积极参与紧急避险安全工作,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
四、紧急避险预案的制定与实施1. 紧急避险预案的制定(1)预案编制依据: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紧急避险预案。
(2)预案内容:紧急避险预案应包括紧急避险组织机构、紧急避险组织流程、紧急避险工作职责、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
(3)预案修订与备案:紧急避险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并备案到有关部门。
2. 紧急避险预案的实施(1)预案宣传:对全体员工进行紧急避险预案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紧急避险意识。
(2)组织演练:定期组织紧急避险演练,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预案备案和报告:预案执行完毕后,必须及时将执行情况备案,并向上级报告。
五、紧急避险设备与装备的维护与管理1. 设备与装备的购置:(1)设备与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相应的安全性能和品质保证。
(2)设备与装备的购置应按照采购程序,确保其合理性和合法性。
公司管理制度之紧急避险
一、引言为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公司业务稳定运行,特制定本紧急避险管理制度。
二、紧急避险的定义紧急避险是指在公司发生火灾、地震、洪水、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的行为。
三、紧急避险组织机构1. 成立紧急避险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紧急避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紧急避险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3. 各部门设立紧急避险小组,负责本部门紧急避险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紧急避险工作职责1. 紧急避险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公司紧急避险预案,组织实施紧急避险演练;(2)协调各部门开展紧急避险工作;(3)监督各部门紧急避险工作的落实情况;(4)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2. 紧急避险办公室职责:(1)负责紧急避险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发布;(2)负责紧急避险演练的组织和实施;(3)负责紧急避险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4)负责紧急避险工作的协调和监督。
3. 各部门紧急避险小组职责:(1)负责本部门紧急避险工作的具体实施;(2)负责本部门紧急避险演练的组织和实施;(3)负责本部门紧急避险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4)负责本部门紧急避险工作的协调和监督。
五、紧急避险预案1. 紧急避险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紧急避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职责;(2)各部门紧急避险小组的职责;(3)紧急避险的组织和指挥;(4)紧急避险的通讯联络;(5)紧急避险的疏散路线和集结点;(6)紧急避险的物资准备;(7)紧急避险的应急处置措施;(8)紧急避险的演练计划。
2. 紧急避险预案应定期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六、紧急避险演练1. 公司应定期组织紧急避险演练,提高员工的紧急避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紧急避险演练应包括以下内容:(1)紧急避险信号的发布;(2)紧急疏散的组织实施;(3)紧急避险的物资准备;(4)紧急避险的应急处置;(5)紧急避险的总结和评估。
紧急避险 管理制度
紧急避险管理制度一、引言紧急避险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同时,采取一系列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减轻事故可能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在现代社会,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完善的紧急避险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紧急避险管理制度的意义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紧急避险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及时、科学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维护社会稳定。
有效的紧急避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对社会的冲击,维护社会的稳定。
3、保障国家利益。
紧急避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国家在应对突发事件上的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外部势力利用突发事件进行破坏。
4、提高国家形象。
建立健全的紧急避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国家的整体形象,展示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三、紧急避险管理制度的构建1、紧急避险机构的建立。
在国家、地方和企业级别建立紧急避险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利。
2、健全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紧急避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信息采集和共享系统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共享系统,及时获取和传递突发事件信息,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4、进行紧急避险演练。
定期组织紧急避险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5、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公众对于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紧急避险管理制度的实施1、建立紧急避险应对预案。
建立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2、加强紧急避险技术装备的保障。
购置和维护各类紧急避险设备,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3、开展紧急避险培训。
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紧急避险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建立紧急避险协作机制。
在国家、地方及企业级建立紧急避险协作机制,提高协调配合效率。
五、紧急避险管理制度的完善1、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建立各级政府对紧急避险管理的监督责任,对违反相关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罚。
2023年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
2023年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
在紧急情况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如何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具体阐述2023年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应对措施。
一、制定背景2023年的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是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安全问题而制定的。
在过去几年中,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许多灾害和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提高抗灾和应急能力,制定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制度内容1. 灾害预警和信息发布通过全面建立和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以及加强与各级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合作,及时发布灾害警报和相关应对措施,提供准确、实时的信息,帮助公众做好准备和避险工作。
2. 紧急避险场所建设和管理加大对避险场所的建设力度,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避险场所网络。
避险场所应具备安全、通风、防水、抗震、防火等基本条件,同时配备应急物资和必要设备,方便公众在紧急情况下避险和接受救援。
3. 紧急避险演练和培训组织定期的紧急避险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和相关人员的自救和互助能力。
演练和培训应包括避险逃生技能的掌握、应急物资的使用方法、应对紧急情况的正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4. 救援和救护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加强救援力量的建设和装备更新,培养专业的救援人员队伍。
建立紧急救护中心和紧急医疗救援队,提供紧急救护服务,并与相关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治伤员。
5. 社会资源的调动和利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的力量,参与到紧急避险安全管理中。
建立社会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利用社会资源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志愿者服务和其他支援。
三、应对措施1. 严格遵守制度各级政府、组织和个人要严格遵守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制度内容和措施,确保其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现场紧急避险管理制度
现场紧急避险管理制度一、背景说明现场紧急避险管理制度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工作场所、生活场所等各类现场制定的紧急避险措施和管理规定。
制定现场紧急避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高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人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的安全。
二、现场紧急避险管理制度的范围现场紧急避险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工作场所、生活场所等各类现场。
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学校、办公楼、商场、医院、酒店、公共交通工具等各种场所。
三、现场紧急避险管理制度的目标1.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2.提高人员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3.降低损失,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的安全。
四、现场紧急避险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最重要的,安全第一;2.迅速应对: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3.有效协作:现场人员之间要能够有效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4.及时报告:一旦发现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5.持续改进:制度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场情况。
五、现场紧急避险管理制度的内容1. 突发事件预防措施1.1. 检查现场安全隐患,及时消除;1.2. 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1.3. 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1.4. 配备应急设备和器具,以便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2.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2.1. 发生火灾时,立即启动消防预案,疏散人员,控制火势;2.2. 发生地震时,保持冷静,寻找安全地带躲避,迅速疏散人员;2.3. 发生爆炸等危险事件时,迅速疏散人员,避免受伤;2.4. 发生恶劣天气时,及时避免出行,确保人员的安全。
3. 突发事件的报告和处置3.1.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现场责任人员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做出应急处理;3.2. 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共同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3.3.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订立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对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规范、防范和应对交通事故、火灾、自然祸害和恐怖攻击等事件,提高员工自救互救本领,最大限度确保公司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全部员工和所属设施的紧急避险管理工作。
三、紧急避险组织管理1、设立紧急避险小组:在公司内部设立由10名及以上员工构成的紧急避险小组,负责订立应急预案和引导应急处置,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2、紧急避险人员培训:公司应负责对全部员工进行紧急避险学问的培训和日常的演练,提高员工的自救互救本领。
3、应急物资储备:公司应储备应急物资并订立清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适时供给应急物资支持。
4、应急通讯设备维护:公司应定期检测和维护和修理应急通讯设备,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通讯畅通。
五、祸害推测警报信号1、交通事故:公司应设立交通事故警报信号,并在公司内部各个紧要交通口岸设置警示标识。
2、火灾:公司应设立火灾预警信号,并在公司内部各个高风险区域设置火灾预警标识。
3、自然祸害:公司应定期对各种自然祸害进行风险评估,订立相应的预警信号,并在有可能受到祸害影响的区域内设置预警标志。
4、恐怖攻击:公司应设立恐怖攻击预警信号,并在可能发生攻击的区域设置预警标志。
六、应急预案订立和落地1、订立应急预案: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故处置、应急疏散、急救抢救和应急保障等措施。
2、应急预案落地:公司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全员宣扬、推广,订立应急流程图和灾祸应对措施,员工应把握相关学问,清楚把握应急预案的实在流程。
七、安全检查和评估1、安全检查:对公司工作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常规性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发觉问题适时进行整改。
2、安全评估: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对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量化化分析,订立相应的防备措施。
八、惩罚措施1、违反本制度的年组员工,将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实行口头警示、书面警告、扣除月奖、通报批判等纪律处分。
安全生产事故征兆显现紧急避险撤人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征兆显现紧急避险撤人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杜绝伤亡事故发生,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1.在现场发生事故征兆险情时,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安监员、瓦检员有第一时间下达现场停产紧急避险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2.现场人员无力抢救时,现场带班领导要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自救和沿避灾路线安全撤离,并利用最快的通讯方式汇报矿调度室。
3.人员在撤离途中在保持沉着、冷静,听从现场带班领导的统一指挥,积极避灾,不得个人擅自行动。
4.调度室是发出预警通报的责任单位,当调度室接到灾害事故发的汇报后,要立即启动应急措施。
5.现场带班领导要立即带领所有作业人员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短的路线向厂外安全区撤人,在撤到安全地点后,要由当班组长负责清点人数。
6.煤矿应急预案要与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
练,不断提高职工在发生突发事故时的紧急避险撤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要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九标段
紧急避险制度
审批: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九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
紧急避险制度
第一章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股份公司要求,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项目部执行现场紧急撤人避险制度,保证所有员工享有在紧急情况下撤人避险的权利不被侵犯。
本制度适用于各工区施工所有人员及进入现场的相关方。
第三章紧急避险的定义: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迫在眉睫或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让或撤离行为,称作紧急避险。
第四章现场处置简易程序及应急职责
(一)紧急撤人避险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遵循下列原则:态度坚决、措施果断;迅速有序、避免踩踏;由危到次,路径清晰;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二)现场员工在发现异常紧急情况时、或听到紧急撤人避险信号(或指令)时,立即停止作业,一边撤离一边向同伴大声发出紧急撤离信号,迅速按照预定的安全路线撤至避险地,清点人数。
(三)现场带班领导、代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发现有突发紧急和异常危险情况时,均有应急处置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应在第一时间清晰、果断地对现场作业人员
发出紧急撤离指令或信号,组织现场人员安全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之后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
(四)每位现场作业人员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均可以立即撤离现场,同时对同伴迅速发出紧急撤离信号。
(五)人员在撤离过程中保持沉着、冷静,听从现场带班领导和带班人员的统一指挥,积极避险,不得有干扰或妨碍甚至踩踏他人的行为。
(六)现场施工部是发出预警通报的责任单位,当施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措施并向应急总指挥汇报。
(七)现场带班领导要立即带领所有作业人员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短的路线安全撤离到安全区域,下令清点人数,掌握现场作业人员及撤离人员情况(数量、姓名、作业班组)。
第五章日常管理要求
(一)各工区在开工前应制定《突发紧急事件停产撤人紧急避险实施细则》和《突发紧急事件停产撤人紧急避险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变化,研究选定撤离路线和安全避险地。
有关领导和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二)值班人员和调度员必须熟练掌握《突发紧急事件停产撤人紧急避险实施细则》和《突发紧急事件停产撤人紧
急避险实施细则》,明确启动标准以及停产撤人的程序和规定。
(三)值班人员及现场各级管理干部在接到危险报告或发现可能出现的灾害时,必须采取先撤人再汇报处置的措施。
(四)停产撤人后,工区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要组织员工召开避险总结、复工动员会议,方可下令恢复生产。
第六章紧急情况范畴
(一)当施工所在地(或流域)出现本地区气象预报为降雨橙色预警以上的大雨、暴雨、冰雹、台风、强对流天气等灾害性天气时,或气象预报为“暴雨”、连续降雨或24小时以内连续观测降雨量达到50mm以上,或发现地面(开挖侧壁)、深基坑等超常规渗水、溃水的;大雨、暴雨期间,河流、围堰外水位上涨,危及施工安全时。
(二)开挖过程中或比邻高边坡、深基坑、孔口、凌空、悬臂、交叉作业时突发滑塌、坠落、倾覆等异常危险情况的。
(三)发生火灾、支撑体系变形、冲击地压、地震等情况,或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动物、植物的。
(四)供电系统、通风系统、供氧设备、其他施工辅助设施等发生故障,不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施工的。
(五)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出现报警,情况不明的。
(六)当地政府发布台风紧急撤人令。
(七)各级、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发现存在重大隐患且采取措施不能有效控制时。
(八)现场带班人员指令立即停产撤人时,或上级政府部门要求必须立即停产撤人的。
(九)现场出现其他危及作业人员安全险情的。
第七章声明与罚则
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一)紧急避险的可行性条件,是只有在不得已即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时,实行的紧急避险。
(二)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正在发生的危险必须是迫在眉睫,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已直接构成了威胁。
对于尚未到来或已经过去的危险,都不能实行紧急避险。
(三)紧急避险的重要条件:
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
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
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权利。
4.不可超过必要的限度,就是说,所损害的利益应当小
于所保全的利益。
第八章不论现场是否发生灾害(难),事后,任何领导不得追究下达紧急避险命令和实施紧急避险人员的责任。
第九章紧急避险不适用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如消防队员、防汛员、现场指挥员、保安员、保卫工作者、警卫员等的职业义务。
第十章因违反单位、项目部有关规定,或措施不果断、组织不得力、撤离不及时而发生伤亡事故时,从重追究事故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触及法律的由执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