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答题易错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诗眼或标题或表情 感的语词准确把握文章意 境,不可望文生义。
注 意 背景提示
延伸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己亥岁感事【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砍柴为“樵”,割草为“苏”
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 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 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4分)
〔阅卷评析〕得0分。手法确定错误,此后的 表达效果也就无效。此诗中景物别具特色, 诗的整体意境是静的,明亮的星斗、鸣叫的 草虫等是用以反衬的,不是单纯的借景抒 情。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方亮,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 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 人出行之早,突出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 独寂寞之感。
返回
下面这首诗歌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海棠 【宋e】n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学生甲〕①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
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写出了
海棠花的华美与孤寂;②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
返回
〔义阅。卷菊评:析隐〕逸得、0高分洁。义、这脱是俗典。型它的虽无不视能意与象国意
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 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得文 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 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诗人此之咏菊,实为 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 品格的追求。
返回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 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 及久不能寐。
本诗中描绘了 一幅什么样 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怯风池荷卷, 病雨山果坠。
谁伴余苦吟, 满林啼络纬。
【注释】 ①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善鸣。
〔误例〕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 描绘了一幅难以入眠的寂静、苦吟、凄寂的画面,表达了 作者的寂寥凄楚之情。
返回
〔阅卷评析〕得0分。意境感悟错误。题目 “新晴山月”,蕴含了写作的背景(雨过天 晴)、对象(山月)和时间( 夜晚),确定了 诗的感情基调(明朗);颔联“徘徊爱其下” 的“爱”字统领了全诗的情感。
〔参考答案〕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 风荷、果落等景色;描绘了一幅初晴后幽 美、寂静、清爽的山中月夜图;表达了作 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
的心理。
返回
【学生甲答案分析】得2分,写景是渲染氛围, 也是衬托情感。但作为放在开头的景色,一 定还有一个结构上的作用,离开结构功能, 就写景而写景,诗歌解读就肢解了。
【参考答案】补上一句:③为下文抒发爱 华惜花,抒发自身无人欣赏、留恋之情 作铺垫。
方法点拨
答题要领
有意识归纳诗歌特定意 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高考诗歌难点专题——最易错答剖析
延伸 2013.3.18
◆无视意象意义 ◆意境感悟错误 ◆无视背景暗示 ◆手法把握错误 ◆忽视结构作用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
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误例〕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 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凄凉 寂寞之情。
返回
手法把握错误
此诗主要 用了什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么表现
手法?
早行 [宋] 陈与义
有何效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果?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 露水不易湿透 。
【误例】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歌描写 了作者早行时所见所闻的景象:初春的清晨,露 水沾湿厚厚的棉衣,天上星星分外的明亮,静静 的小桥仍在梦中未醒,稻田里传来草虫的鸣叫。 作者借初春早寒之景抒发了早行途中轻松愉悦返的 回 心情。
返回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作题。者最后以沙鸥作喻, 旅夜书怀 【唐】杜甫 表达了什么情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3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表达了〔摆误脱例官〕场世俗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羁绊后喜的悦自之由情独。立的
〔注〕765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幕府职务,生活
失去依靠。五月,杜甫率家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 途径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返回
〔阅卷评析〕得0分。这是无视其背景(生活 失去依靠) 与诗歌风格(沉郁)而想当然得出 的答案。诗中前两句表达了自己的不平与悲 愤: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 体弱,想必为官也该罢休。以苍茫的天地间 的沙鸥比喻自己的漂泊,何以见其喜悦之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