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三年高考(2016-2017-2018年)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分项版解析-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三年高考(2016-2017-2018年)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分项版解析-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考点一:近代以来的科技2018年高考0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7.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 经典力学的诞生B. 进化论的传播C. 电气革命的出现D. 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02.(2018年海南单科历史17)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答案】B03.(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13)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学(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考点二:近代科技(生物进化论)考点三:近现代科技(蒸汽机到互联网)考点四: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学(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2020届某某某某高三模拟)1692年,一位牧师给牛顿写信,请教关于万有引力和宇宙性质的一些问题。

牛顿在回信中说:“当我写作关于宇宙系统的著作时,就曾经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

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

”材料表明A.科学理论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B.经典力学未能冲击神学思想C.某某思想启发了近代科学研究D.科学研究与某某可以相兼容【答案】D【解析】根据“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

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可知,材料说明科学研究与某某可以兼容,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2.(2020届某某省某某中学高三6月阶段检测)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不确定原则”。

根据他的理论,同时说明原子微粒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对电子的位置测定得越精确,对它的速度测得就越不精确。

这一原则A.开始突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B.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C.证明了时空连续场存在弯曲D.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海森堡的研究对象是原子微粒和电子,涉及的是微观世界,所以他的研究理论是对普朗克量子理论的发展,故选D;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涉及的是低速宏观物体,二者研究对象不一致,因此并不是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突破,排除A;该研究原则是对人类认识宇宙观念的深化,不是改变,排除B;C项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内容,排除。

故选D。

3.(2020年某某某某高三模拟)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2019年江苏卷,17,3分)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

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

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

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

1.(2018年江苏卷,17,3分)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20,2分)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

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牛顿经典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A项是伽利略发现的;B项是相对论反映的规律;D项是量子力学反映的内容,故排除ABD三项。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学(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考点二:近代科技(生物进化论)考点三:近现代科技(蒸汽机到互联网)考点四: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学(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2020届陕西延安高三模拟)1692年,一位牧师给牛顿写信,请教关于万有引力和宇宙性质的一些问题。

牛顿在回信中说:“当我写作关于宇宙系统的著作时,就曾经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

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

”材料表明A.科学理论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B.经典力学未能冲击神学思想C.宗教思想启发了近代科学研究D.科学研究与宗教可以相兼容【答案】D【解析】根据“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

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可知,材料说明科学研究与宗教可以兼容,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2.(2020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6月阶段检测)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不确定原则”。

根据他的理论,同时说明原子微粒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对电子的位置测定得越精确,对它的速度测得就越不精确。

这一原则A.开始突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B.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C.证明了时空连续场存在弯曲D.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海森堡的研究对象是原子微粒和电子,涉及的是微观世界,所以他的研究理论是对普朗克量子理论的发展,故选D;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涉及的是低速宏观物体,二者研究对象不一致,因此并不是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突破,排除A;该研究原则是对人类认识宇宙观念的深化,不是改变,排除B;C项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内容,排除。

故选D。

3.(2020年河北承德高三模拟)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附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附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2019年江苏卷,17,3分)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1,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

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

这位发明家是A.爱迪生B.莫尔斯C.贝尔D.马可尼【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尔发明了电话。

根据材料“根据这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可知指的是电话,C选项符合题意。

爱迪生的发明有电灯、留声机、电影等,A选项排除。

莫尔斯发明的是电码,B选项排除。

马可尼发明了实用电报,D选项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34,4分,节选)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

1882年,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

在家里,爱因斯斯坦每天都能听到父亲工厂里“汽笛鸣叫”奏响的劳动序曲,电枢和线圈成了这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手中的宠物。

同时,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并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

凡此,在他那个时代,有哪位物理学家曾在攀登顶峰之前将如此众多的必备前提集于一身?——整理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1)阅读材料一,概述传记作者所认为的爱因斯坦成才的“必备前提”。

【答案】(1)前提: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广泛阅读科学著作,打开研究视野;家庭影响;父辈工厂与学校实验室的实际体验。

【解析】(1)前提: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一”概述。

由材料一中的“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可得出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由“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可得出广泛阅读科学著作,打开研究视野;由“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等可以得出家庭影响;由“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可得出父辈工厂与学校实验室的实际体验。

专题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三年高考(20142016)历史试题(附解析)

专题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三年高考(20142016)历史试题(附解析)

2014-2016年三年高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精编版)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考点一:近代以来的科技01.(2016届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下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

”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答案】D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经典力学02.(2016届安徽省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

这一说法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B.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C.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现代物理学成就的理解和把握。

根据材料"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是此前没有人提出,这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的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故A项错误;普朗克的量子论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影响03.(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B.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D.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答案】D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牛顿爱因斯坦04.(2016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18世纪的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写诗赞美牛顿:“茫茫沧海夜,万物匿其行。

三年高考(2019-2021)历史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师版)

三年高考(2019-2021)历史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师版)
考点二:近代科技〔生物进化论〕
1.〔2021年6月浙江选考〕围绕?物种起源?的争论,以“达尔文的斗犬〞著称的一位进化论者,1860年,在牛津大不列颠学会上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辩论。三年后,他通过比拟解剖学的研究,分析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
A.自然神论B.人猿同祖论
C.细胞学说D.量子理论
A.物理学领域 问题已全部解决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
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答案】C
【解析】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正处于经典力学流行时期,其被告诫物理学已经是完成的科学,而在1900年,即使量子理论已经由普朗克提出,但是开尔文依然认为后代物理学家做的只是修补工作,这意味着当时经典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C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物理学向微观世界延伸,排除B;D错在“普遍〞,当时量子理论刚刚提出,排除。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开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答案】D
【解析】“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说明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具有积极意义,“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那么看到了科技开展对生活的消极影响,应选D项;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是在说电视的积极意义,但是题干中还有对电视对人们生活的消极影响的表述,因而表述并不全面,排除A项;题干表达的是电视对人们生活的双重影响,但并没有具体提到其对凝聚家庭关系的意义,排除B项;题干表达的是电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关于战争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复习必备】三年高考()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含解析)

【复习必备】三年高考()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含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考点一:近代以来的科技0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7.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 经典力学的诞生B. 进化论的传播C. 电气革命的出现D. 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02.(2018年海南单科历史17)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答案】B03.(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13)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2019年江苏卷,17,3分)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

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

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

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

1.(2018年江苏卷,17,3分)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20,2分)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

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牛顿经典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A项是伽利略发现的;B项是相对论反映的规律;D项是量子力学反映的内容,故排除ABD三项。

202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2024年4月浙江选考,21,2分)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独创家偶然发觉,簧片在带铁芯线圈旁边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更,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更可以导致磁铁线圈旁边簧片的振动。

依据这一物理原理,他独创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

这位独创家是A.爱迪生B.莫尔斯C.贝尔D.马可尼【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贝尔独创了电话。

依据材料“依据这物理原理,他独创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可知指的是电话,C选项符合题意。

爱迪生的独创有电灯、留声机、电影等,A选项解除。

莫尔斯独创的是电码,B选项解除。

马可尼独创了好用电报,D选项解除。

2.(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5届高三其次次质量监测)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退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与该项技术革命干脆相关的理论成果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83年”和“并预见其深远意义”等信息可以看出,恩格斯评价的是其次次工业革命。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与该项技术革命干脆相关,故答案为C项。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和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与其次次工业革命没有干脆关系,解除A、B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时,其次次工业革命早已开展,解除D项。

【点睛】其次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中后期起先,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独创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其中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其次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探讨的新发觉为先导的。

19世纪中期前后,自然科学探讨在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特殊是法拉第发觉的电磁感应原理等理论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广泛运用,出现了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师版含解析)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2020年】1.(2020·浙江卷)19世纪初期的文学艺术以一个时代缩影的形式展现了浪漫乐章与心灵激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诗人有云:“让语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这种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那时普遍流行于( )。

A. 欧洲B. 亚洲C. 北美洲D. 拉丁美洲【答案】A【解析】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紧密结合社会变革,一方面歌颂民主自由,另一方面则抒发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反差,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故选择A 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20·新课标III)图6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A. 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B. 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C. 强调素描的准确性D. 追求画面严整和谐【答案】A【解析】后印象派绘画作品重视写意,强调变形和夸张,大多线条粗狂,色彩明快,强烈抒发个性,揭示主观世界,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故选择A项;现实主义美术以准确观察为基础,追求色彩和形状的逼真,强化直观印象的作用,这显然与《第一步》不符,排除B项;《第一步》不是素描,排除C项;追求“追求画面严整和谐”的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排除D项。

3.(2020·浙江卷)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

A. 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B. 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C. 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D. 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答案】A【解析】圣西门反对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现象,希望未来社会人人“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罪恶,希望妇女能得到解放,欧文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消除现实生活中的城乡对立,因此他们提出的主张旨在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故选择A项;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指导,排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属于社会主义学说,排除C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是指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反对的是教会和封建势力,排除D项。

《高考真题》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高考真题》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母题来源一】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母题题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D.表达了幻灭反叛D【答案】【试题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

A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A;B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C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以瑞士艺术群体“达达派”的风格特点为切入点,考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析等学科素养。

考查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应正确区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特征:【母题来源二】2019年江苏卷【母题题文】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

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答案】B【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

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

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

三年高考(2019-2021)历史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师版)

三年高考(2019-2021)历史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师版)

(2019年4月浙江选考,21,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位发明家是
(无)
考点三:近现代科技(蒸汽机到互联网)
1.(2021年山东卷)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物理学领域 问题已全部解决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
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答案】C
【解析】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正处于经典力学流行时期,其被告诫物理学已经是完成的科学,而在1900年,即使量子理论已经由普朗克提出,但是开尔文依然认为后辈物理学家做的只是修补工作,这意味着当时经典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C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物理学向微观世界延伸,排除B;D错在“普遍”,当时量子理论刚刚提出,排除。
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考点二:近代科技(生物进化论)
考点三:近现代科技(蒸汽机到互联网)
考点四: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1.(2021年全国乙卷)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含解析)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考点一:近代以来的科技0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7.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 经典力学的诞生B. 进化论的传播C. 电气革命的出现D. 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02.(2018年海南单科历史17)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答案】B03.(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13)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三年高考(2019-2021)历史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学生版)

三年高考(2019-2021)历史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学生版)
C.赫胥黎论证人的构造“尤其和猿更接近”
D.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
(无)
考点三:近现代科技(蒸汽机到互联网)
1.(2021年山东卷)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自然神论B.人猿同祖论
C.细胞学说D.量子理论
(2020年浙江卷,19,2分)有学者谓:“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在与各种反对意见的论争中,达尔文学派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成。下列项中与之不相符的是
A.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B.首先提出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A.物理学领域 问题已全部解决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
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2019年江苏卷,17,3分)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33,4分)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3.(2019年江苏卷,17,3分)“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高考】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

【高考】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2019年江苏卷,17,3分)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

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

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

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

1.(2018年江苏卷,17,3分)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20,2分)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

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牛顿经典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A项是伽利略发现的;B项是相对论反映的规律;D项是量子力学反映的内容,故排除ABD三项。

高考历史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高考历史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专题 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1.( 2019 年 4 月浙江选考, 21, 2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一位发明家有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能够致使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相同的电流变化能够致使磁铁线圈邻近簧片的振动。

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了然经过电流流传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信工具。

这位发明家是A.爱迪生B.莫尔斯C.贝尔D.马可尼【答案】 C【分析】联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尔发了然电话。

依据资料“依据这物理原理,他发了然经过电流流传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信工具”可知指的是电话, C 选项切合题意。

爱迪生的发明有电灯、留声机、电影等,A 选项清除。

莫尔斯发明的是电码, B 选项清除。

马可尼发了然适用电报,D选项清除。

2.(新疆乌鲁木齐地域2019 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1883 年,恩格斯曾高度评论一项技术革命,并预示其深远意义,以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完全挣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全部界线,不单使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并且最后成为除去城乡对峙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与该项技术革命直接有关的理论成就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C.法拉第的电磁感觉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 C【分析】从资猜中的时间信息“1883年”和“并预示其深远意义”等信息能够看出,恩格斯评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法拉第的电磁感觉理论与该项技术革命直接有关,故答案为C项。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和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清除A、 B 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早已展开,清除 D 项。

【点睛】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 世纪中后期开始,所获得的成就主要表此刻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宽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信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成立。

此中以电力的宽泛应用为明显特色,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含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考点一:近代以来的科技0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7.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 经典力学的诞生B. 进化论的传播C. 电气革命的出现D. 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02.(2018年海南单科历史17)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答案】B03.(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13)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中小学资料】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含解析)

【中小学资料】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含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考点一:近代以来的科技0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7.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 经典力学的诞生B. 进化论的传播C. 电气革命的出现D. 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02.(2018年海南单科历史17)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答案】B03.(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13)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专题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三年高考(2016-2018)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专题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三年高考(2016-2018)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一:近代以来的科技2018年高考0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7.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 经典力学的诞生B. 进化论的传播C. 电气革命的出现D. 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02.(2018年海南单科历史17)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答案】B03.(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13)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高考()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
术(含解析)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1,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

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

这位发明家是
A.爱迪生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尔发明了电话。

根据材料“根据这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可知指的是电话,C选项符合题意。

爱迪生的发明有电灯、留声机、电影等,A选项排除。

莫尔斯发明的是电码,B选项排除。

马可尼发明了实用电报,D选项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34,4分,节选)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

1882年,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

在家里,爱因斯斯坦每天都能听到父亲工厂里“汽笛鸣叫”奏响的劳动序曲,电枢和线圈成了这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手中的宠物。

同时,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并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

凡此,在他那个时代,有哪位物理学家曾在攀登顶峰之前将如此众多的必备前提集于一身?
——整理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1)阅读材料一,概述传记作者所认为的爱因斯坦成才的“必备前提”。

【答案】(1)前提: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广泛阅读科学著作,打开研究视野;家庭影响;父辈工厂与学校实验室的实际体验。

【解析】(1)前提: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一”概述。

由材料一中的“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可得出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由“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可得出广泛阅读科学著作,打开研究视野;由“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等可以得出家庭影响;由“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可得出父辈工厂与学校实验室的实际体验。

1.(2017年天津卷,10,4分)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答案】A
【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未紧密结合,排除B项;C、D两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2.(2017年4月浙江选考,21,2分)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

下列
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手摇纺纱机②骡机③飞梭④水力织布机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顺序应是飞梭、手摇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故B项符合题意。

3.(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 钟表的演变
——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依据材料,提炼相关信息得出相关主题,如“科技发展与钟表的演变”“钟表的演变与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与钟表的演变”等,然后结合所学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阐述时,注意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分析全面。

【答案】略
考点四: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5,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

A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A;B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C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

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33,4分)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的是写实,C选项符合题意。

《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A选项排除。

《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B选项排除。

《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D 选项排除。

3.(2019年江苏卷,17,3分)“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

这首诗歌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答案】A
【解析】材料“小东西……哭哭啼啼……欢欢喜喜……笑嘻嘻”这些对人丰富情感的描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A选项正确。

现实主义的笔调往往冷静客观,与该段文字所展现的风格不符,B选项错误。

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C选项排除。

印象主义强调的是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4,4分)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B
【解析】1836年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还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钦差大臣》里的情节反映的是小官吏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而备受巴结和奉承以至于行贿,这是沙俄腐朽的专制体制的产物,故选B;当时的俄国处于封建制时代,故A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剧作表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以俄国著名戏剧家的作品入题,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考生要具备一定的俄国时代特征知识才可以准确判断每个选项的正误,既要有时间概念,又要有对俄国历史的总体把握能力,体现了对考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

1.(2017年江苏卷,20,3分)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下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

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拾穗者》
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B
【解析】现代主义绘画的最大特点是反传统,画面的不协调是其重要特征,图片中的房子明显呈现扭曲状态,与现代主义美术中“画面扭曲变形”的特征相吻合,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绘画作品,故B项正确。

A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C是印象派美术作品;D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名师点睛】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反映分崩离析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畸形的异化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绝望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实质上反映了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反映了西方精神生活中的问题。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