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喀斯特地区耕地质量评价
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
![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0fab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8.png)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是对耕地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以了解其适宜用途、潜力和可持续性。
Arc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和数据管理功能,使其成为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的理想工具。
以下是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
首先,ArcGIS可以提供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所需的空间数据。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可以得到大范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提取土地类型、土地利用面积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ArcGIS可以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一个数据库中,并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支持。
其次,ArcGIS的地理信息分析功能可以用来评价土地质量。
通过使用ArcGIS的地理处理工具,可以计算土地的坡度、高程和土壤类型等地理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和潜力。
例如,通过计算土壤的可培肥层厚度和质地,可以评估土地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的作物。
ArcGIS还可以进行地形分析,例如计算水体和水流的分布,帮助评估土地的排水状况和水文特性。
此外,ArcGIS还可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使用ArcGIS的多条件评估工具,可以将各种因素(如土地质量、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综合考虑,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这可以帮助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在评估结果的可视化方面,ArcGIS可以生成各种地图和图表,以展示土地质量等别评价的结果。
通过使用ArcGIS的地图制作工具,可以创建高质量的地图,显示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水体和景观分布等信息。
通过生成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耕地质量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这些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评价结果,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总之,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
其空间分析能力、数据管理功能和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实现对耕地利用和质量的全面评价。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的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GIS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基于GIS耕地地力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c325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c.png)
基于GIS耕地地力评价研究基于GIS耕地地力评价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耕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稀缺。
而耕地地力的评价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引导合理的耕地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不断深入,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耕地地力的概念与意义耕地地力是指一定土地上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反映了土地的肥力、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能力,以及土壤结构和水分条件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耕地地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的质量。
因此,开展耕地地力评价研究对于指导农业生产、优化耕地利用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GIS技术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GIS技术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全面性技术。
其优势在于能够将不同数据层次的空间信息进行整合,以实现数据的交互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在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中,GIS技术能够有效整合土壤特征、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多源数据,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提供精准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
1. 数据采集与处理耕地地力评价所需的数据包括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地形地貌、气候要素等。
利用GIS技术,可以方便地采集和处理这些数据。
通过数字化地图和遥感图像,可以获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详细信息;通过GPS定位和空间数据库管理,可以准确记录农田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土壤特征。
同时,GIS还能够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清洗,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地理分析与综合评价GIS技术通过空间分析和地理模型建立,能够对耕地地力进行量化评价。
利用GIS软件,可以对不同地域的土壤类型、养分含量、水资源等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和叠加分析,得出不同地区的耕地地力指数。
在评价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农业管理措施和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权重和模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GIS耕地地力评价案例分析以某县为例,利用GIS技术进行耕地地力评价。
基于GIS的喀斯特山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
![基于GIS的喀斯特山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d47a047cd184254b3535c8.png)
草地相对宽裕 , 资源较 多。 后备
关 键 词 : 用地 ; 宜性 评 价 ; I ; 糊 综 合 评 判 ; 西县 农 适 GS模 黔
中图分类号 :3 12 (7 ) S2 F 0 .4 2 3 ;17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8— 4 7 20 ) 2— 12一 5 10 0 5 (0 8 0 05 o
建一个 G S与模糊 综合评判 法结合 的土地 适宜性评价模 型。 以贵 州省黔 西县 为例 , I 选择坡 度、 海拔 、 土层厚度 、
耕层厚度、 土壤 质地 、 有机质含量、 氮、 效磷 、 全 速 速效钾 、H值 、 p 复种指数 、 交通条件 、 石漠化程 度等指标 为参评
因子 , 对该县的农 用地进行 宜耕 、 宜园、 宜林 、 宜牧评价 。由评价 结果 可见 , 区域 内高度 适 宜的 用地比例较 小, 均
Ab ta t n o d rt v u t te ln u tb ly e i inl n c u ae y d lo a d s i b ly e au t n i sr c :I r e o e a ae h a d s i i t f ce t a d a c r tl ,a mo e fl u t i t v ai s l a i y n a i l o
sp l e,ee ain,s i ti k e s ut ae h c n s ,s i tx u e ra i ma ei o tn ,tt i g n,a al b e o lv t o o l h c n s ,c l v td t ik e s ol e tr ,og n c i tra c n e t o a n t e l l o r v i l a P o p ou ,a alP t su h s h r s v o a i m,p i s H, mu t l r p i d x rf c tn e et c t n d g e t ,w r h s n a h l p e c o n e ,ta q ,so e d s r f ai e r e ec i i i i o e c oe te e s e au t n fco s h ut bl y o gi u t r a d fra r ut r s a v u td v ai a tr .T e s i i t fa r l u a ln o g i l a u e w e a ae .T e r s l h w t a :te e i l o a i c l c ul s l h e u t s o h t h r s s mo e ta 0 me i l n r i al u t l a d b t e st a 0 h g u tbe ln fte tt r a s e il r h n 7 % d a ya d ma gn l s a eln u s h n 3 % iHy s a l a do a a ,e p c a y l y ib l i h ol e l o l . 4 o r l n s . e ln u e l tt n n l d te lp ny 9 5 % ff m a d u e Th a d s i ai s i cu e se p so e,t i olly r o rs i tx u ,hg a e a mi o h n s i a e ,p o ol e tr i h b r e
GIS用于耕地质量评价管理的分析
![GIS用于耕地质量评价管理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4f0b99bceb19e8b8f6babd.png)
GIS用于耕地质量评价管理的分析作者:张江华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第14期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耕地质量评价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该文首先对GIS技术及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GIS相关技术进行介绍,对其应用进行研究,对GIS应用于耕地质量评价管理进行探讨,以期对于耕地质量评价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耕地质量评价管理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196-01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耕地质量评价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国土资源部按照“数字地球”的需求,并且提出国土资源数据调查。
然而,由于耕地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以及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不可避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太准确。
比如如何充分借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计算机,将其应用于耕地质量的评价中,从而促进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降低,促进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这是今后耕地质量评价及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该文对有关GIS用于耕地质量评价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1 GIS技术及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1.1 GIS相关技术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于1960年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而产生了对空间信息特征进行研究的现代技术。
GIS是基于计算机硬件对客观世界空间数据进行描述,并且进行相应的综合管理和分析,以及具备一定的区域综合能力及动态预测功能的一种软件系统。
现阶段而言,GIS应用于土地资源评价比较广泛,较为常见的包括ARC/INFO、Mapinfo 以及MapGIS等。
除此之外,国内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也得到迅速发展,2003年度参加测评的国产GIS软件产品多达48个,其中MapGIS比较有知名度,是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可确保评价数据信息的适用性、发展性以及兼容性。
同时国产软件的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
![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6a32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e.png)
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前言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推进,耕地质量等级的评估和管理已成为农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ARCGIS是业内广泛使用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其中包含了完善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可以有效支持耕地质量等级评估与更新。
本文将详细介绍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准备、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等方面。
数据准备耕地质量等级评估的基础是对地表情况进行全面、精细的调查。
在ARCGIS中,数据准备是整个流程的关键环节,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地形数据地形数据是评估地块土地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ARCGIS中,可以通过导入DEM(数字高程模型)或者导入高精度的GPS采集数据来得到地形数据。
在完成DEM的导入后,还可以进行简化处理,以提高后续分析效率。
土地利用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是评估地块土地利用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ARC GIS中可以导入常见的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eoTiff等,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定位。
土壤数据土壤数据往往需要通过现场采样并进行实验分析后得到,但是在ARCGIS中,也可以通过数据库的形式导入,实现对实验数据的管理和利用。
以上三类数据是耕地质量等级评估的基础数据,ARCGIS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以提供支持给后续分析。
空间分析ARCGIS除了可以完成数据整合外,还支持一系列丰富的空间分析操作,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空间模型分析等。
这些分析工具对于评估地块土地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一项基本的空间分析工具,对于评估耕地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利用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水源、道路等对于地块利用的影响情况。
叠置分析叠置分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以方便地将多个要素层叠加显示,形成多层信息的处理结果。
例如,在耕地质量等级评估中,可以将地形等高线与土地利用图层叠加分析,得到地区土地坡度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的影响情况。
耕地质量评价
![耕地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35b79ebf705cc175527099b.png)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综述摘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耕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耕地质量水平,其结果主要应用于农业和国土政策的制定。
本文主要从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着手做一综述,着重回顾了耕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的状况,分析指出GIS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同时对耕地质量评价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字:GIS;耕地质量;评价0 引言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数量不断地增多,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虽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最新数据为20.3077亿亩,比原来掌握数据增加2亿亩,但是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没有改变,而草原、滩涂、冰山积雪等生态空间不断被挤压。
根据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的说法,从数据增加耕地区位特点、损毁情况看,尽管二次调查耕地数据多了2亿亩,但增加耕地中相当部分需要安排退耕,相当数量不宜耕种,相当数量正常耕种受影响。
我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也就是18亿亩多。
从优质耕地减少情况看,全国城镇用地增加较快,优质耕地减少较多,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因此,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对当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影响,开展耕地资源的质量评价、科学管理和保护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1]。
本文主要从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着手做一综述,包括耕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
1 耕地质量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1.1国内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我国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世界上研究土地分类、进行土地评价最早的国家。
据《禹贡篇》记载,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全国疆土分为九州,按土色、质地、植被、水文将土地划分为三等九级,依据其肥力制定贡赋等级。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0f95e2ece2f0066f43322f4.png)
2019.12植保土肥近几年,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土地整治等活动,都对耕地的数量、质量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通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相关结果显示,仅仅是掌握耕地的数量、归属权的变化情况,无法掌握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
因此,为了保证耕地的质量,展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从该项工程中掌握耕地质量等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就基于ArcGIS空间,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的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1 基于ArcGIS 空间分析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数据获取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作为判断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数据分析与获取的方式,可以全面了解耕地基本情况、耕地质量建设导致耕地质量等别是否发生改变,总结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变化趋势,通过所呈现的现势性为土地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制定完善的耕地保护方案。
在基于ArcGIS空间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获取和处理,这样做主要是为后期评价工作,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1.1 收集需要对最新验收通过耕地质量等别结果进行获取,这样可以起到数据完善和补充的作用[1]。
同时,在数据获取的时候,需要从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等方面进行数据的获取,以此保证各项各项数据的准确性。
1.2 处理在各项数据获取和收集完成以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并且转化成数据层,这样可以为后期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下面就对数据处理的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1)在数据分析的时候,通过利用ArcGIS空间分析的相关软件,加载年度土地变更数据库中的DLTB层,并且在根据数据的属性对数据层功能进行筛选。
在筛选完成以后,需要进行一定的转化,形成耕地分等单元,并且进行命名,其名为:XJFDDY2018.shp,进而便于后期的使用。
(2)需要加载年度荼毒利用变更数据库中新增数据层,其目的就是保证各项数据的完善性[2]。
另外,需要将完善的数据层进行转化,形成SHP格式数据,这样可以为质量建设耕地单元评价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利用GIS进行耕地质量评等定级方法的探讨
![利用GIS进行耕地质量评等定级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020da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4.png)
利用GIS进行耕地质量评等定级方法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05-10T10:07:59.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作者:张臻[导读] 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耕地质量的相关理论,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02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耕地质量的相关理论,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字:空间分析;质量定级;基准地价1、前言在当前人口、资源以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为能够合理的配置土地资源,适当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出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进行城乡的管理,充分发挥出市场积极,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到一定的帮助。
2、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来描述土地质量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目的是正确评价土地质量,掌握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机制和效果。
冷疏影认为,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是决策和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
赵春雨等人认为,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很多。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应全面合理,对最小指标进行合理描述和评价。
国内耕地质量评价大多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而相关的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是从耕地质量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进行的评估。
那里选择时是否有重叠因素指标构建评价指标的主要思路是以差异为基础,以生产为核心,以耕地收入和价值为核心。
按照应力反应状态(PSR)模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以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内在系统规律,该模型提出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源。
香港向斌等人建立了基于农民土地利用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促进耕地质量全面提高,质量产权机制创新,耕地数量增加。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79366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7.png)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本节对富阳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采用目前国内常用评价方法,基于GIS软件平台,通过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数据库,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结合富阳区实际情况,从耕地的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基础管理条件等方面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单元的确定耕地质量评价单元是评定耕地质量等级的最基本单元。
耕地质量评价就是通过对每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确定其质量级别,把评价结果落实到实地,并编制耕地质量等级图(王静宇等,2008),所以评价单元的划分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的评价精度。
在同一评价单元内,耕地的自然条件、土地的个体属性和经济属性基本一致,而不同评价单元之间则存在差异性和可比性。
因此,在划分耕地质量评价单元时应遵循因素差异性、相似性、边界完整性等原则。
目前,耕地质量评价单元的划分尚无统一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叠置法、网格法、地块法、土地利用详查图斑法等。
本研究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叠置法,即“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土壤类型”确定评价单元,相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组成一个评价单元,其中土壤类型划分到土种,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划分到二级利用类型,制图区界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准。
最后分析合并较小的评价单元使最小的上图面积大于0.25m2,最终获取了4134个评价单元。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指标体系建立原则耕地是一个由气候、土壤、地貌、人为活动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合系统。
参评指标是参与评定耕地质量等级的各个因素,正确地进行参评因素的选取是科学地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和保证评价精度的前提。
进行耕地质量评价,首先就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应确保指标能尽可能完全反应耕地质量,指标之间相互补充,层次清晰;同时应尽量选用相对指标以保证横向可比性。
选取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求能客观反映当地耕地综合质量。
如当评价区域很大时气候因素就必须作为评价因素。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与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dc05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6.png)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与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耕地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需要对耕地的地力进行评价和分析,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选取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作为研究题目,以满足农业管理和规划的需求。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探索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方法,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持。
2.建立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的研究体系,为耕地保护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3.验证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基于GIS技术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建立一套系统化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条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2.运用空间分析技术,构建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模型。
3.利用实际样本数据,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
4.验证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结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搜集与农业现代化、耕地保护和利用等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基础。
2.实地调查法:对采样样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实地调查,获取实际数据。
3.GIS技术: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和模型构建,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分析。
4.统计分析法:对评价和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和科学性。
四、论文结构和预期结果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等。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包括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
第三部分为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法的应用等。
第四部分为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对采样样本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模型等。
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展望,总结研究结果,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预期结果为:1.建立耕地地力评价和分析指标体系。
基于GIS的喀斯特地区耕地适宜性评价——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
![基于GIS的喀斯特地区耕地适宜性评价——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48468eb9d528ea81c77908.png)
展 和 应用 , 大 提 高 了土 地 利 用 的 科 学 性 和 合 理 性 。 大 为此 , 用软 件 的强 大 分 析 功 能 , 重 庆 市 云 阳 县 的 利 对 耕 地 利用 的适 应性 范 围进 行 了分 析 和分 类 , 为 该 县 并
合 理 利用耕 地 , 高 粮 食 生 产 的 自给 能 力 , 不 至 于 提 又
腹 心地 带 。 云 阳 县 境 东 西 最 大 距 离 约 7 . k 南 北 0 2 m, 最 大距 离 约 9 . k 总 面 积 36 4 m , 地 面 积 大约 9 5 m, 3 k 耕
为 6 4 h 40 5 m 。
特征 。境 内海 拔最 高 1 0 m( 峰 山野猪槽 包 ) 最低 9 云 8 , 1 9 长江 出境 处 ) 海 拔 高 低 悬 殊 16 0 3 m( , 7 m。该 区属 于东 南 中亚热 带湿 润 气候 区 , 四川 盆 地 中亚热 带 湿 润 区, 春早 、 热 、 夏 秋凉 、 暖 。初 夏 雨 量充 沛 , 夏 炎 热 冬 盛 多伏 旱 , 多绵 雨 , 少 日照 。年 平 均 气 温 1 . ℃ , 秋 冬 84 1
O 引言
我 国西南 地 区存在 着 大 面 积 的 喀斯 特 地 区 , 貌 地 类 型多样 , 面 高 低 起 伏 , 态 环 境 脆 弱 , 境 容 量 地 生 环 小, 土地 承载 力 低 , 干 扰 能 力 弱 , 抗 山高 坡 陡 , 被 薄 土 而不 连续 , 之 森 林 覆 盖 率 低 , 口的 严 重 超 载 使 当 加 人 地农 民被迫 毁 林 开 荒 , 土 流 失 E益 严 重 , 而 导 致 水 t 从 了西南 喀 斯 特 地 区人 口一 资 源一 环 境 的 矛 盾 非 常 突 出, 尤其 是粮 食 的 自给 能 力 严 重 不 足 , 困与 生 态 恶 贫 化 等 的压力 严重 制 约 区域可持 续 发展 。 面对 这样 的严 峻 局 面 , 了更 加 高 效 科 学地 利 用 为 土地 , 人 在其 土地 利 用 上 进行 了大 量 的研 究 。 为 了 前
喀斯特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评定方法
![喀斯特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评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3e2bb555270722192ef7db.png)
253【创新与发展】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7月喀斯特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评定方法陈 波,谢 杭,杨维彬(贵州省第一测绘院,贵州 贵阳 550004)摘 要:由于喀斯特地区地形复杂、地类破损、工程布局不规则,因此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评价多采用区域综合评定,但随着国家对耕地质量的重视及项目的大规模开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的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影响耕地质量因子,以及喀斯特地区自然条件和工程布局的特点的分析,可以评定项目区内耕地的综合粮食产能,为耕地质量更新及折抵建设占用耕地指标提供基础数据。
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市某乡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结合农用地分等规程,研究小尺度区域内工程布局对耕地质量提高的影响,并计算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提高的等级。
关键词:土地利用;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7-0253-01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市某乡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利用GIS 技术,结合项目的工程布局对耕地质量因素的影响,对项目建成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以期探索喀斯特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小尺度区域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
1 项目概况与基础数据1.1 项目概况(1)地形坡度。
项目区属于中山地貌,中部和西南部及东南部高,西北部和东北部低。
海拔在1134~1484m。
地形坡度一般在10°~45°。
项目区岩溶地貌形态多样,总体岩溶洞穴发育,东部有峰丛、缓丘、洼地,南部有缓丘、洼地,西部有缓丘、峰丛、谷地,中部为峰林。
(2)土壤类型根据毕节市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数据分析。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有少部分石灰土、粗骨土。
项目区黄壤约占总土壤面积的65.52%,主要分布在旱地和林地区域。
项目区水稻土约占总土壤面积的28.21%,均匀分布在项目区势较为平缓的洼地和丘陵缓坡地带。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6fa76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2.png)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保障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GIS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对基于GIS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进行探讨,从方法原理、数据获取与处理、评价指标、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介绍。
通过对农田土壤质量评价的深入了解,并结合实际案例,可以更好地指导农田管理,提高农田土壤质量。
一、方法原理基于GIS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主要通过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土壤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农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土壤质量评价的目标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如传统的符号图法、AHP法和专家系统等。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设置,通过对土壤质量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农田土壤质量的等级或评分结果。
二、数据获取与处理数据获取是基于GIS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的基础,主要包括农田土壤质量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影像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如田间调查、遥感技术、实验室测试等。
获取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加工,以满足土壤质量评价的需求。
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匹配和数据转换等,确保各类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加工则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空间插值和地理统计等处理,以获取农田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统计指标。
三、评价指标根据不同的土壤质量评价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pH值、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
其中,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
pH值则反映土壤的酸碱性,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重要影响。
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是评价土壤养分状况的关键指标,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四、模型构建在基于GIS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中,模型构建是关键环节。
常用的模型包括统计模型、遥感模型和模拟模型等。
基于GIS的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_以贵州省福泉市为例
![基于GIS的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_以贵州省福泉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ffd11f10a6f524ccbf8518.png)
图 1 数学模型建模流程 F ig. 1 The flow sheet of ma thema tica l m odeling
3. 3 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学模型 设有某项评价目标
或开发活动 T,该 T对应一组影响因素 X1 , X2 , …, Xm ;每个因 素对应一组参评因子 x1 , x2 , …, xl; 每个因子有一组属性 v1 , v2 , …, vm 。因此 ,每个因素对应一个属性集 Vi : Vi = [ v11 , …, vjk , …, vnl ]
Con struction of Eva lua tion M odel for Land Su itab ility on the Typ ica l Karst Area Ba sed on G IS O U Y e2n ing et a l ( Institute of South China Karst,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Through evaluating and analyzing the p lants area in Fuquan City, the mathematical evaluation model of land suitability based on GIS was established, the tea p lant areas were suitability quantitative analyzed using this evaluation mode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quantity of land suitability were given. Not only this model has overcome the influence of human factors in the evaluation p rocess, but also the accuracy and effi2 ciency of evaluation of land suitability on karst areas were be enhanced with using computer system to make quantificat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fac to rs. Key words Karst area; Suitability evaluation; Evaluation model; Mathematical model
基于RS_GIS的喀斯特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开题报告
![基于RS_GIS的喀斯特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2b51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6.png)
基于RS_GIS的喀斯特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愈加广泛,农业用地在某些地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压缩。
而喀斯特地区作为特殊的地形地貌区域,具有土地水热条件特殊、土地类型多样、地下水资源丰富等特点,其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针对喀斯特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传统的地形地貌调查和采样方法存在制约,而基于RS_GIS方法的分析可以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本研究选取新津县曲江喀斯特区作为研究区,以调查、数据分析和评价等方式,开展喀斯特地区农用地适宜性的选址和分布分析,为喀斯特地区的农业用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采用RS_GIS技术,结合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特点,对农用地适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地貌分析:对新津县曲江喀斯特区的地貌景观进行调查和分析,产出DEM数据,进行相关的地形特征分析。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新津县曲江喀斯特区的农业用地现状进行调查,获取不同类型农用地的分布情况和条件。
3.土壤质量分析:对新津县曲江喀斯特区的土壤质量进行采样和测试,分析不同土地类型的营养状况和理化性质。
4.气候和水资源分析:对新津县曲江喀斯特区的气候和水资源进行分析,掌握水热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水资源是否充沛。
5.土地适宜性评价:基于以上分析,对新津县曲江喀斯特区的农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选拔适宜农作物种植、建设相应农田设施和农业发展的区域。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RS_GIS技术,包括如下方法:1.地形地貌分析:DEM数据提取地貌特征,并进行模拟和分析;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和地面调查方式获得现状数据;3.土壤质量分析:采取野外取样和实验室测试等方式获取土壤理化性质数据;4.气候和水资源分析:借助气象和水文数据建立模型,对气候和水资源进行定量分析;5.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基于GIS与耕地质量组合评价模型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_涂建军
![基于GIS与耕地质量组合评价模型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_涂建军](https://img.taocdn.com/s3/m/102f91f319e8b8f67c1cb9c4.png)
第28卷第2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8 No.2 234 2012年1月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Jan. 2012基于GIS与耕地质量组合评价模型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涂建军,卢德彬(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针对划定基本农田有质量、数量和空间的多重要求,该文从耕地的自然条件、质量条件、灌溉条件、区位条件、规划用途等5个层面选取16个指标建立了一般农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的指标体系,并运用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然后根据耕地质量模糊优选模型和属性层次模型2个模型评价结果的平均值对候选耕地进行质量和区位优劣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以重庆市秀山县梅江镇为例,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的空间分布范围。
组合评价模型可形成多角度评价结果的综合平衡,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模型,土地利用,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整备区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2.02.040中图分类号:S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2)-02-0234-05涂建军,卢德彬. 基于GIS与耕地质量组合评价模型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34-238.Tu Jianjun, Lu Debin. Consolidation area delimitation for supplemental prime farmland based on GIS and combined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2, 28(2): 234-23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 言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