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八年级历史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289a7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0.png)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
改革不彻底 封建残余浓厚
国内市场狭 小 资源少
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
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困,阶级矛盾尖锐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朝鲜
中国
(东学党起义)
支 援
求 助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
增 兵
针 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 -1895)
历史材料: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
增长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增开商埠:沙重苏杭
便利日本等国家掠夺中国 长江流域的财富
允许日在中国开设工厂
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四、《马关条约》的影响
内 容
影 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一、选择题。 (1)、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号管带是: A、左宝贵 B、刘步蟾 C、邓世昌
(2)、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A、威海卫之战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巩固
练习
二、填一填。在下图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地名。
威胁京津地区安全
八年级历史四次侵华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四次侵华战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100b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f.png)
八年级历史四次侵华战争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事件成为了我们经常研究的话题之一。
侵华战争是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的一段黑历史。
以下是八年级历史四次侵华战争的知识点。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指清朝和日本的战争。
该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结束了总计近七个月的战争。
该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悲惨的历史事件,因为将中国推入了更加困难的局面。
二、中俄战争(1895年-1901年)
中俄战争,也称为中俄较复杂的战争,发生于1895年至1901年。
该战争是由于中俄之间的领土争端引发的。
在两国之间的军事行动中,两国都遭受了重大损失。
三、中日战争(1931年-1945年)
中国人民对中日战争的记忆是最深的。
这场战争的始发点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柳条湖事件”,这是由于日本吞并东北中国的帝国野心所导致的。
中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45年。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这场战争导致了几百万中国人的死亡和破坏。
四、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
中法战争,也被称为中法较复杂的战争,起因是在殖民时代法国在越南,又称安南,的行动引发的。
该战争于1884年至1885年爆发,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向中国支付了高达2亿法郎的巨额赔款。
结语
以上就是八年级历史四次侵华战争的部分知识点。
对于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汲取其中的教训和启示。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都应该珍惜和平,防止这些悲惨的历史再次发生。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0135e36bec0975f465e2bf.png)
甲午 中日 战争
原因: 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
经过: 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①赔款②割地③增开通商口岸④设工厂
影响: 它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半殖 民地化程度。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 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2、 主要内容
(内容: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进一步向内地深入
苏州
汉口
上海
重庆
沙市
杭州 宁波 福州
广州
厦门
项 《马关条 《南京条约》不同 影响
目
割 地
约辽东》半岛、澎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想一想?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 为什么会战败?
材料一:
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 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
针,贻误战机。
避战,避战,
坚决的避战!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
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
三 军
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万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寿
黄海大战后,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 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 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本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
旅顺惨案
旅顺大屠杀: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 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2)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https://img.taocdn.com/s3/m/10d279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f.png)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引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朝鲜问题:19世纪末,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日本趁机派兵进入朝鲜,企图占领朝鲜并侵略中国。
2.清政府的态度:清政府内部存在严重的政治腐败和军事无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3.国际形势: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1.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域偷袭中国运兵船,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海军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抵抗,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
清军左宝贵等将领英勇抵抗,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战略计划,最终平壤失陷。
3.黄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
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英勇抵抗,最终全军覆没。
4.辽东半岛战役:1895年初,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包围威海卫。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
5.马关议和:1895年4月,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马关议和。
李鸿章在谈判中尽力争取国家利益,但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四、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与影响1.割地赔款: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这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财政困难。
2.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后,俄国进一步租借旅顺、大连等地,英国强租威海卫和新界等地,法国租借广州湾等地。
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利益均沾。
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e7eea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c.png)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在 中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大, 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 同时,也加剧了西方列强在远 东的竞争和冲突。
02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战争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战争的爆发
甲午中日战争于1894年7月25日 爆发,起因为朝鲜东学党起义和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计划。
初期阶段
中国军队在战争初期阶段表现出 了良好的战斗力和防御能力,成 功地遏制了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扩 张。
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 步下降,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
03
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分析
政治体制落后
清朝政治体制僵化
清朝末期政治体制僵化,官僚主义严重,缺乏有效的改革和革新措施,导致国家 治理能力低下。
社会矛盾尖锐
农民与地主、官员与百姓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削弱了国 家的整体实力。
战术执行不力
战争中,清军在战术执行上存在诸多 问题,如指挥混乱、调度不当等,导 致战场失利。
领导层的失误和腐败
领导能力不足
甲午战争期间,清朝领导层在决策和指 挥上表现得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应对 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VS
官员腐败严重
清政府官员腐败问题严重,贪污受贿、营 私舞弊现象普遍存在,削弱了国家实力和 军队战斗力。
朝鲜半岛问题
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事变,中日两国同时出兵 朝鲜,此后日本对朝鲜的侵略行动更加频繁和嚣 张。
中日两国在朝鲜的利益冲突
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存在冲突,中国希望维护 朝鲜半岛的稳定和独立,而日本则企图将朝鲜半 岛变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甲午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甲午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915d8b54767f5acfa1c7cd63.png)
1.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这一年为农历甲午年,称为“甲午战争。
,由于清政府想避战求和,并未战备。
所以战争一开始,清军就陷入不利的局面2、黄海海战(1)时间:1894年9月(2)经过:1894年9月,中日海战主力在黄海展开决战,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做战,并多次击中日本的旗舰,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舰身多处受伤,严重倾斜,邓世昌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便开尽火力,冲向敌人的日舰。
不慎被鱼雷击中沉没。
200多名军官全部壮烈牺生。
(3)结果:在日本舰队的猛攻之下,北洋水师损失惨重,但在海军官奋勇杀敌下,也给日本带来重创,迫使其逃离战场。
3.日本攻陷大连、旅顺,占领辽东半岛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命北洋舰队退守山东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
此后,日本陆军相继攻陷大连、旅顺,占领辽东半岛。
4. 威海卫战役(1)时间:1895年初。
(2)概况:1895年初,日军分水陆两路攻占威海卫,包围了军港内的北洋海军。
孤守无授的丁汝昌。
刘步蟾等清军将领拒不投降,“以死报国”(3)结果: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马关条约》1、背景:北洋海军覆没后,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协议2、概况:(1)签订时间:1895年4月。
(2)地点:日本马关(3)双方代表:清政府的李鸿章和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3、主要内容:(1)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赔偿2亿两白银。
(3)增开通商商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31be853f647d27284b73514e.png)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 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在甲午海战中,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他坠 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 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营救他,结果被他淹死,与所有官兵 一起葬身大海。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 黄海大战,发生在1894年。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邓世昌,北洋舰队。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又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我们应该说他是一个有指挥才能、沉着勇敢的爱国军人,我 应该学习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 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战败被割占的;日本;《马关条 约》。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的领土。 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前 往台湾。元朝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的事务。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1885 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甲午战争 中日《马关条约》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知识梳理】 1.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 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1894年9月中旬,在黄海海面,中国北洋舰队突然遭到 日本舰队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邓世昌指挥致远 舰向吉野号撞去,全舰25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 3.甲午海战中,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一味强调“避敌保 船”,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渤海、黄海的制海权。 4.1895年初,日本陆军包抄了威海卫后路,又以海军封锁 港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6.《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 条约。它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件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9f880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f.png)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 壤陆战和黄海海战后,日军分两路 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 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乘舰 船进犯黄海之滨花园口,从花园口 登陆后,袭击旅顺。由于清守军疏 于防范,旅顺失陷。凶残的日军在 旅顺大肆掳掠,滥杀无辜,仅4天时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间,先后屠杀无辜群众两万余人。
3.黄海海战
时间 1894年9月
地点 黄海大东沟海面
概况
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邓世 昌在致远舰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 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 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 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乘 机夺取了制海权
4.辽东半岛战役
背景 黄海海战之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
(1)日军一路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 逼辽阳
过程
(2)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 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 战败
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 日军暴行 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制;腐朽的封建 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国家组织战争 的效率。反观日本,明治维新后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资本主义体制与天皇专制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国家的发 展潜力,也使国家对战争的组织高效有力,从而保证了日 本在战争中取胜。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 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 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 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1)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 实现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一单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一单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032c63266bd97f192279e966.png)
第一单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一:黄海大战1. 日本发动战争目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 战争经过(1)开始: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因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在这次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知识点二:《马关条约》1. 威海卫战役: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
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军的夹击。
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这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 日军暴行: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旅顺大屠杀。
思维拓展: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对于我们当前的建设有什么重大的启示?提示:原因:内因: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经济上:落后;军事上:清军装备落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外因:政治上: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道路;军事上: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教训: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必须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3. 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相关链接: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俄国政府就正式向法、德两国政府建议:三国联合“劝告”日本退还辽东半岛。
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但是,清政府必须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__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42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__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d54747a417866fb94a8e2f.png)
0.37亿 0.86亿
2.3亿
日本战争获益
3.4亿
日本年财政收入 0.4亿 危害: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更加重人民负担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中日《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 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 两。
3.开放沙市、重庆、杭 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第二阶段 (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占领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丁汝昌
合作探究: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 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
朝鲜东学党起义
日 战
丰岛海战
争 与 瓜
经过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分
中 国
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
狂
潮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影响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随堂演练
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
B 的中国将领是: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叶志超
撞击巡洋舰 炮舰
1350 430
2400 350
15
18
3
135
林履中
英国
10
3
-
55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梳理+同步练习(有解析)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梳理+同步练习(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d0229805087632311212b8.png)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1894年7月,丰岛战役,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日军夺取制海权。
※●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战败,日军旅顺屠城,屠杀两万多中国人。
●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马关条约》的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1、导火索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事件2、瓜分中国狂潮的势力范围3、”门户开放“政策背景:列强瓜分中国,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内容:1898年美国向英、法、德、俄、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界地和”势力范“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结果:得到各国同意。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一种艺术形式。
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 )A. 五口通商B. 租界设立C. 瓜分狂潮D. 门户开放2、“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dc6d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a.png)
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西方列强开设通商口岸和割让领 土。日本崛起并对中国发动侵略行动。
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西方列强强行开设通商口岸和割 让领土,削弱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战争爆发
日本侵略中国朝鲜,中国政府袖手旁观。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甲午战 争,标志着中日两国长期对抗的开始。
战争进程
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战争进程被西方列强介入并限制。战后,中国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
影响及启示
惨败揭示中国的落后和内忧外患的严重性。甲午战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和民族意识的兴起。对中国的发展和国 际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甲午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1 爱国精神
我们应该坚信和传承的。
2 努力学习和发展
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和发展,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3 坚定中国的民族意识
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初中历史_8年级_第3课_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版初中历史_8年级_第3课_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e51c712c31126edb6f1a1037.png)
B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刘步蟾
D.林永升
5.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A.李鸿章“避战自保” C.日舰封锁威海卫港口 B.日军偷袭威海卫后路
) A
D.丁汝昌自杀后舰队失去指挥
6.《马关条约》签定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 国,这反映( )
D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 服朝鲜,然后以朝鲜为 跳板进而征服中国。
①“大陆政策”中日本政府曾 做过哪些尝试?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虽未得 逞,但却尝到了甜头。特别是中法战争 造成的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更加 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于是加紧 扩军备战。
4.以“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为 主题,要再现邓世昌率海军将士英勇杀敌 的悲壮情景,应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
A.黄海大战 C.旅顺之战 B.威海卫战役 D.平壤之战
练一练:
1.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A
)
B.迫使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C.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B.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推行妥协投降政策 C.清军人数不足 D.日军武器装备先进
3.《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特征的条款是( )
A.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增辟通商口岸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4.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4.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2ca53803581b6bd97f19ea5f.png)
中方
参战舰艇
火炮
兵力
日方
10
12
161 2089
277
3530
5艘重伤
舰船损失 5艘沉没
伤亡人数 1200 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 未将日方非战斗行列的赤城、西京丸二舰统计在内 洋舰队失去战机。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00
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
国 民 知 醒 宜 今 醒 ,
哪 知 爱 国 即 爱 家 。
沉 沉 酣 睡 我 中 华 ,
国别 德 俄 法 英 日
割占或租借地 胶州湾 旅顺、大连 广州湾 “新界” 、威海卫 台湾、澎湖列岛
1842年割占 1860年割占 1898年租借
九龙
高 岛
大屿岛
香港岛 南 丫 岛
九龙司 地方一区
蒲岛
帝国主义经济
这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内 容
割地增多 赔款增加 开口深入
危
害
最严重
破坏主权,刺激瓜分 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加深掠夺,阻碍民资
新阶段 大大加深
设厂新增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及危害(1895年)
大大加深了中国 的半殖民地化
春 帆 楼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100多年前的甲午风云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 中华民族将记住1894——1895
看完《北洋水师》后,我明白了:打败当时大 清帝国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腐败的清政府自 己。……这场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验和教 训。首先是在面对敌人时自己内部一定要团结。 只有这样,我们的力量才会强大。 这部片子使人们知道了:闭关锁国是不可能 发展的。更使人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共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221ddf08a1284ac950430b.png)
③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开设工 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④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在保护中国 的权益吗?为什么?
深入内地
上海 苏州 杭州宁波 福州 厦门 广州
重庆
沙市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战争后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诗: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 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丰岛
邓致 世远 昌舰 管 带
激烈的黄海海战
致远舰
日本侵略者在 旅顺对手无寸铁的 平民进行惨无人道 的大屠杀
思考:甲午战争的性质?
是日本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
华战争。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 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 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 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 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最终清政 府失败了。
想一想: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 社会制度落后 清朝统治腐败 避战求和政策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3.《马关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895年4月 马关
《马关条约》的内容:
割地: 赔款:
设厂:
通商:
①《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 ②《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 有何变化?
1.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 2.战争的经过 3.战争的结果 《马关条约》的签订
4.《马关条约》的影响
⑴战争爆发的原因
⑵战争时间: 1894---1895
2. 战争经过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黄海大战黄海海战 旅顺Fra bibliotek平壤1894.9.17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https://img.taocdn.com/s3/m/055af299da38376baf1fae8a.png)
致远舰直冲敌舰 致远舰部分官兵
邓世昌
此
有
日
公
漫
足
挥
壮
天
海
下
军
泪
威
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近代 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隅,黄海 海战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 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1895年4月,清战败,
被迫签订 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俄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英国 日本
强迫租借广州湾 强迫租借“新界”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美国在 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时间: 1899年
美
国 “ 门
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
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时间:1895年 双方:清政府:李鸿章
南京条约 日本:伊马关藤条约博文
影响
割地 香港岛
2100
赔款
万银元
广厦
开商 埠
福
宁上
辽东半岛、台湾全
岛及所割有地附属增各多岛
屿、澎湖岛
二赔亿款两增白加银
5.哪次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后作业: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 外国在中国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 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 有何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日本蓄谋已久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重要战役:黄海海战
3、重要人物:
邓世昌 丁汝昌 李鸿章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北洋舰队 在黄海遭遇日军舰队阻截, 双方均受到损失,李鸿章 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 队,躲入威海卫军港,使 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战前:不作认真准备 战中:避战自保,消极迎敌 万寿庆典,挪用军费
如此腐败,此战岂能不败?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结果: 中国战败 2、《马关条约》
(1)时间: 1895年4月
(2)地点: 日本马关
(3)中日代表: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伊藤博文
巨额赔款使清朝丧失财 政独立,大量举借外债,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 国的财政和经济。
割地 赔款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 开商埠 福州、宁波、 重庆、沙市、 苏州、杭州 上海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 入到中国内地。
其他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 便利外国资本输 岸开设工厂。 出
①《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设计一张《南京条约》 和《马关条约》的对照比较 表,并思考为何说《马关条 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 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割辽东半岛、台湾、 使台湾隔离祖国几十 澎湖岛及附属岛屿 年,刺激列强野心 二亿两白银
内
容
影
响
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 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增开重庆、沙市、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3.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4.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4.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 役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A.李鸿章“避战自保” A B.日军偷袭威海卫后路 C.日舰封锁威海卫港 D.丁汝昌自杀后舰队失去 指挥
5.规定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四口通商 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D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6.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 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 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
何变化? ③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开设工 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 南 京 条 约 》 中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厦门 广州
上海
宁波
福州
《 马 关 条 约 》 中 增 开 的 通 商 口 岸
①《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
②《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简表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 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 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A.丁汝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 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为什么九十四岁高龄的冰心老人, 要在1994年,痛心疾首地写下“不 要忘了甲午海战“这句话,1894年 的甲午中日海战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 可歌可泣的故事,出现了哪些英雄人 物,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带着这 些问题,阅读课文。
中国 日本
李鸿章认为北洋海军“仅足守口,实 难纵令海战”,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 海卫港內,不许巡海迎敌,使日本取 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从而大大便 利了日本的进一步侵略。
【邓世昌】
【 丁汝昌】
有一副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 海军威。”你知道这是歌颂哪次海战中的哪位 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的吗?
B
B.邓世昌 C.丁日昌 D.林永升
பைடு நூலகம்
2.甲午战争中黄海战 役的结局是:
A
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 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 没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 的继《南京条约》以来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何变化? ③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开设工 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 重的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 危机。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 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落后 就要 挨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提 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C、
D、《北京条约》
7《马关条约》与19世纪 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 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开放工厂的特权
D
8.《马关条约》对中国最 主要的影响是: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 到破坏
B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