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醉翁亭记》讲学稿(第1课时) 语文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致空气学习目的:1、把握诗歌的内容。

2、体味作者的情感。

3、了解象征手法。

知识链接:邵燕祥,当代诗人,1933 年出生于北京。

50 年代有影响的青年诗人。

1951 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

1955 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上世纪80 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

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

1958 年初被错划为右派, 1979 年 1 月平反。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

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学习内容摘记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摇曳.()闪烁.()鼾.息()厮.守()面颊.()窒.息()嘘.()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每节中所抒发的情感。

3、诗人认为空气具有怎样的特点?4、“我”为什么要赞美空气?5、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诗人是不是仅仅歌颂空气?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6、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与一般的诗歌比较,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人称方面理解)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结论(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

内容二:按照组长的分工,每位同学选择一个内容向全组同学进行交流。

如有不同意见,请直接提出或质疑。

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探究:生活的路不会是一条坦途,当你遭遇坎坷,或身处困境时你学会了到哪里寻找力量?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听写本节课生字词,自己对照讲学稿自主学习部分进行批改。

任务二:结合诗人特殊的人生经历,谈谈:①“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

”这句话仅仅是在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②“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

”如何理解?③“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

”有什么深刻含义?模块四:当堂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日出学习目的:1、通过冲突和台词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

2、探究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旧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相关链接:1.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

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

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

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A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作品的主题。

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还有序幕和尾声。

B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语言、动作高度个性化,符合各自身份和性格特点。

C适合舞台演出。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D有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栖写的语言。

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3.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小组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了三条什么样的出路?这些是出路吗?3.剧中人物语言不仅要表达人物的意图和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

读一读剧中黄省三和李石清的几段台同,说说这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模块二:交流研讨模块三:巩固内化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学案(无答案)(2)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学案(无答案)(2)

课题:《诗词五首》之《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型:诗词鉴赏1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标与要求:1.读准音,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读顺诗文,划分诗句节奏,并在文中圈出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诗句。

3.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学习目标与要求:对照课下注释,了解两首诗歌大意,把握诗句停顿和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模块三:练习训练学习目标与要求:背诵诗歌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贵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现有《孟浩然集》。

张九龄,即诗题中张丞相,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醉翁亭记》讲学稿(第1课时) 语文版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醉翁亭记》讲学稿(第1课时) 语文版
第27课《醉翁亭记》讲学稿(第1课时)
学习内容
随堂笔记
看:讲学稿的知识链接以及每个环节的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一位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做出重大的贡献。宋代很多著名的文学字都是出自于他的门下,“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而且与“柳宗元,韩愈”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曾和范仲淹在朝廷任副宰相,当时范仲淹实行政治改革被罢官,欧阳修替范仲淹向皇帝谏言,并愤怒的斥责一些其他官员,因此也被贬致滁州任太守。
野芳发而幽香()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然:形容词词尾,解释为“……的样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3)而:做连词,表转折、承接、修饰、递进、并列等
溪深而鱼肥()日出而林霏开()杂然而前陈者()
少饮辄醉,而年又最高()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模块三:练习训练(10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巩固所学内容,背诵课文经典名句。
训练内容
随堂笔记
练:回顾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经典名句。
7、(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
读: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自由读课文,可齐读,可采取先默读,后选段读。
听录音朗读课文,识记字音。
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

第27课《醉翁亭记》日日清(第2课时)一、基础题1.下面选项中注音有错的一项是()3. 默写填空。

(1)文中描写醉翁亭朝暮之景变化的句子是。

(2)文中描写醉翁亭四时之景变化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的句子是。

(4)表现作者醉态的句子是。

二、发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解释下列加点字:①野芳发.而幽香()②日出而林霏.开()③苍颜..()..白发()④伛偻提携5.选文第①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第二段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依次写了四个内容,即滁人游玩、、、太守醉酒。

6.选文第一节中有一个常用的成语是,现在常用来比喻。

7.下面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者 / 休于树 B. 颓然乎 / 其间者 C.野芳发 / 而幽香 D. 四时之景 / 不同8.翻译下列的句子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9.选文末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醉应有两层含义,应怎样理解。

三、提高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沧浪亭记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

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

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

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

第七单元测试与评估一、积累和运用一、给加点字注音。

⑴浩浩汤汤.()⑵薄.暮冥冥()⑶浣.洗()⑷山肴.野蔌.()()⑸山居秋暝.()⑹宠辱偕.忘()⑺阴翳.()⑻伛偻..提携()()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聒.碎乡心梦不成()⑵谩.有惊人句()⑶随意春芳歇.()⑷涵虚.混太清()⑸客.此()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⑺谪.守巴陵郡()⑻增其旧制.()⑼予观夫巴陵胜状..()⑽宠辱偕.忘()⑾具.答之()⑿便要.还家()⒀处处志.之()⒁诣.太守()⒂连月不开.()⒃春和景.明()⒄翼然..临于泉上()⒅野芳.发()⒆佳木秀.而繁阴()⒇树林阴翳.()(21)伛偻..提携()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其含义:(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便要还家: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及其含义:(1)是金陵人,客.此:(2)处处志.之:五、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思:(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2)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六、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岳阳楼记》中直接概括出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②《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矿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③《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林美的句子是。

总写渔人进入桃源的感受的句子是。

写桃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写桃源中人们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④写出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

⑤古代诗人钟情于湖光山色,其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屡见不鲜。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这样描写洞庭湖:,。

(⑥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句是,。

⑦《长相思》中被盛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表达主题的诗句,。

⑧《醉翁亭记》中用来指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平身,而是另有目的的一句是,。

二、阅读训练(一)《桃花源记》选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醉翁亭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醉翁亭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 课《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着重语言的品尝与朗读,累积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指引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打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点,最后进行归纳、迁徙。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剖析归纳能力和朗诵能力的培育贯串于整个教课过程之中。

教课目的:1.品尝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课的要点和难点:要点:指引学生感觉作者对醉翁亭四周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喜场景的描述,领会融情入景、情形交融的写法。

难点:领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课步骤:一、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从古到今,多少人们对此文手不择卷,津津乐道,感触万千,沉醉于此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到的魅力?让我们一同来赏识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名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只是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何而醉?2.我们为何而醉?二、指引学生研究问题一:太守为何而醉?意会其思想内容。

(一)依照自己预习时念书的感觉,大家谈谈太守为何而醉。

学生自由讲话,师总结归纳: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述了醉翁亭四周的山川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诵描述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风景变化多端,作者描述了几幅画面?写景的次序如何?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化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山川特写,可归纳为:群山围绕图→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时特点,描述了对照鲜亮的晦明变化图及四时风光图:野芳发而清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天高气爽,真相大白一片寂然。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记》讲学稿(无答案)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记》讲学稿(无答案)

课型:新授课1知识链接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

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记”古代一种文体,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标与要求: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2、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3、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4、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学法指导学习内容精讲点拨1、听:听老师分析学习的目标与要求2、读:独立读准、读顺课文3、做:动手完成学习内容1、2、3、4。

4、议:学1、阅读知识链接,完成以下内容:本文选自,作者,字永叔,号,晚年又自号为,谥号“文忠”,世称“”。

广东省河源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醉翁亭记》(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广东省河源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醉翁亭记》(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醉翁亭记》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

2。

学习和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一、知识链接——走近作者:1、醉翁亭介绍: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首。

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

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

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2、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

二、课前测评——文言字词梳理: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找出来注上拼音;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通过小组的合作,解决文言字词疑点.1、完成字词注音。

环滁.()伛.()偻.()提携.()酒洌.( )山肴.()野蔌.( )宴酣.()之乐弈.( )者胜觥.( )筹.()交错树林阴翳.()林壑.( ) 琅琊..( )也水声潺.( )潺饮少辄.( )醉林霏.()暝.()晦.( )明变化2、解释文言词语。

环.滁皆.山也()() 林壑..者( )..尤美()蔚然..而深秀()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饮少辄.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至于负者..()()杂然..而前.陈者( )..提携..歌于途()伛偻宴酣.之乐()觥.筹.交错()颓然..夕阳在山..乎其间者()已而()树林荫翳.()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之”用法: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名之者谁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间之朝暮也宴酣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三、课堂探究——翻译课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成员的智慧,解释上面重点文言字词,以致能翻译全文。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无答案)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无答案)

课型:检测反馈课2一、基础积累1、下面词语注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荒秽(huì)荷锄(hé) 函虚(hán)波撼(hàn)B.草木长(cháng) 殷勤(yīn) 榆关(yú) 梦泽(zhé)C.嗟日暮(jiē) 聒碎(guō) 那畔(pàn) 晓雾(xiǎo)D.林叟(shǒu) 舟楫(jí) 千帐(zhàng) 漫有(màn)2、下面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晨兴理荒秽..(荒芜)荷.锄归(扛,肩负)B.聒.碎(喧扰,吵闹)中岁..(中年)C.我报.路长嗟日暮(回答)学诗谩.有惊人语(徒然)D.坐观.垂钓者(观看)风一更.(古时的钟点,这里指晚上)3、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汉族,祖籍山西祁县,朝诗人,有“”之称。

5、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

代女词人,词派代表。

6、“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突出了____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_____,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

它写出了诗人那种___________的风采。

二、《渔家傲》诗句填写1.展现辽阔、壮美海天相接图画的词句:。

2.描绘词人在风浪中真实感受的一句词:。

3.描绘词人晚年孤独无依,表达对现实不满的句子:、。

4.表达词人寻求幸福、意境开阔、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句:、、。

三、诗歌鉴赏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A.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湖心亭看雪》日日清 语文版(1)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湖心亭看雪》日日清 语文版(1)

第28课《湖心亭看雪》日日清一、基础题1.给下列字词注音。

毳.衣()崇祯.()雾淞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更.定()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1、请你默写马致远《秋思》,并划出运用了白描手法的句子。

二、发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②上下一.白:________③拥.毳衣:________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⑤及.下船:________⑥客.此:________三、提高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给加点字注音。

夕岚.()夕舂.()苏堤.()罗纨.()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歌吹.为风()②始极.其浓媚()③艳冶..()..极矣()④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3.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得分:____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8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1)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 jí()的东西。

(2)其他人qīng miè()地看着这十五名妇女,shàn xiào()着。

(3)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lì zhuī zhī dì()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 垂手可得文质彬彬立推之地寄人篱下B.呆若木鸡不能自己寄人离下喋喋不休C.顽固不化明辩是非捣毁老巢变卖典质D. 俯拾皆是触目伤怀情郁于中背井离乡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铁骑兵过不了那河,是因为那是黄河的缘故,水流很急,而且越走越深。

B.她和她忠实的追随者们第一次投下了她们选举总统的一票,在美国历史上写下庄严的一笔。

C.通过季羡林对过去家庭生活的回忆,使我们认识了他无法报答母亲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孝心。

D.我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4.下列各句理解错误的是()(3分)A.《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B.《永久的悔》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的主线则是“永久的悔”。

C. 《铁骑兵》的作者杨朔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文章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一班八路军战士凭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的传奇故事。

D.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5.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汉字真的落后吗?_______说在七八十年前,我们的先辈们,那些“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斗士们对这一问题还不能慨然回答的话,________,作为他们的子孙们,我们_______可以理直气壮而又毫不迟疑地回答:汉字并不落后。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三峡》讲学稿(5)(无答案) 语文版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三峡》讲学稿(5)(无答案) 语文版

第27课《三峡》第 2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并默写课文,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知识链接:“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文章以三峡为标题,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简洁、明快,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

三峡简介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略无阙处: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都是活用词语,指出其用法并解释:(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虽乘奔.御风:(3)回清.倒影:(4)清荣峻茂....:(5)每至晴初霜.旦:3.下面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请指出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

(1)自.非亭午夜分:(2)或.王命急宣:(3)良.多趣味:(4)至于..夏水襄陵:(5)虽.乘奔御风:4.一词多义。

【绝】(1)绝.巘多生怪柏:(2)哀转久绝.:(3)沿溯阻绝.:【故】(1)故.渔者歌曰:(2)温故.而知新:【以】(1)不以.疾也:(2)宁可以.急相弃邪:(3)或以.钱币乞之:(4)以.我酌油知之:5.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为什么先写山势,后写水势?内容三: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呢?内容三:本文客观地描写了三峡的景色,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归纳课文的结构脉络。

任务二:概括的内容主旨。

课题:第27课《三峡》第2课时授课时间第十四周班级姓名模块四:当堂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意思。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三峡》第 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郦道元,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品析课文,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知识链接: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1、阅读课文,为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略无阙.处()夏水襄.陵()属.引()沿溯.()御.风()飞漱.()长啸.( )绝囐.( ) 曦.月()素湍.()重岩叠嶂.()2、翻译句子并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沿.溯阻绝(4)虽.乘奔御风,不以病也(5)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每到晴初霜旦.(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模块二:交流研讨课题:第27课《三峡》第1课时授课时间第十四周班级姓名模块四:当堂训练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重岩叠嶂.()暮.色()湍.流()沿sù()阻绝险jùn () qī()惨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乘奔御.风()(2)至于夏水襄.陵()(3)飞漱..其间()(4)素湍.绿潭()(5)略.无阙出()(6)晴初霜旦.()(7)良.多趣味()(8)属引..凄异()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通_______ 含义: ___________4.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7课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7课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7课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新版)语文版具体来说,《醉记》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文章的结构严密如金。

《醉翁亭记》虽然是篇散文,但是散而不乱,其组织结构就像金子一样,不仅总体结构完整,而且具体布局上也条条合理,表里如一,顺时记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一“乐”相串,字字酌定,甚至达到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少、一个字不能改的地步。

近千年来,任凭世人对它作何分解或摔打,至今仍叫你搬头不动、搬尾不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真可谓岿然自固、严密精致,这在中国历代名人名作中也是少有之作,因而被后世传之为宝。

二是文章的词语精美如玉。

天下文章的用词就像石头一样繁多,然而石与石也不一样,其中温润有光泽的美石叫玉石。

“玉”是人们心目中最贞洁最美好之物。

《醉翁亨记》虽然是件文学作品,但其文辞却是十分精炼的,它既平易自然、通达流畅,又凡而不俗、精而无瑕,既不妖艳浮华空泛,而又温馨实在动人,真可谓璞玉之美也。

三是文章的情真如流水。

世上作文尤其是散文作品,当以情真意切的有感而发为可贵。

而动情的作品就像自然界的流水,过平川坦坦荡荡,逢坎坷蹦蹦跳跳,即使有人朝其身上泼污,它也要极力将污物旋沉水底,最终以清白的自身而流向大海。

《醉翁亭记》的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欧阳修少年时即立德修身为君子,志在尽忠报国为天下,可是为官后却屡遭奸邪谗诬打击,而他愈是在最困难的时刻,愈是要唱最快乐的心歌,这就是效法孟轲所谓“忧喜不动于心”的大智大勇作为,始终保持不失君子之大节。

苏轼在《次韵王滁州见寄》诗中说:“君看永叔与元之,坎坷一生遭口语”,只因欧王二人“丈夫自重贵难售,两翁今与青山久”。

曾巩在滁州写的《醒心亭记》中更是谆谆告诫后学,要知欧公的“难遇”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乐”因。

有人不明白欧、曾、苏的真情话,反而把《醉记》中之“乐”误解为“忧”,这是不懂得“流水遇坎坷即欢笑”的自然之理也。

四是文章的道统重如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通过做题,识记生字词的字音。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皆山( )林壑尤美( )琅琊( ) ( )水声潺潺( )酿泉( )
饮少辄醉( ) 岩穴暝( )山肴野蔌( )泉香而酒洌( )阴翳( )弈者胜( )觥筹交错( )伛偻提携( ) ( )朝而往( )
对: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负责核对答案(完成任务快并安静有序的组给予加分)
2、翻译下列句子,然后组内进行翻译接龙。(注意:加点字词及特殊句式的翻译)
2、(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
5、(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6、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
读: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自由读课文,可齐读,可采取先默读,后选段读。
听录音朗读课文,识记字音。
1、全班齐读课文。
2、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35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积累文言文知识,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研讨内容
随堂笔记
讨论 :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始讨论下边的问题,并及时在讲学稿上记录讨论的结果,展示前请认真阅读展示建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的正确解释)
有亭翼然临于泉()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模块三:练习训练(10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巩固所学内容,背诵课文经典名句。
训练内容
随堂笔记
练:回顾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经典名句。
7、(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8、(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
(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野芳发而幽香()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然:形容词词尾,解释为“……的样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3)而:做连词,表转折、承接、修饰、递进、并列等
溪深而鱼肥()日出而林霏开()杂然而前陈者()
少饮辄醉,而年又最高(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第27课《醉翁亭记》讲学稿(第1课时)
学习内容
随堂笔记
看:讲学稿的知识 链接以及每个环节的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一位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做出重大的贡献。宋代很多著名的文学字都是出自于他的门下,“苏洵,苏轼,苏辙,曾 巩,王安石,”而且与“柳宗元,韩愈”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曾和范仲淹在朝廷任副宰相,当时范仲淹实行政治改革被罢官,欧阳修替范仲淹向皇帝谏言,并愤怒的斥责一些其他官员,因此也被贬致滁州任太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