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两首诗词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练习题二十六

2019-2020年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练习题二十六
A、薄(báo)雾重(chónɡ)阳暗香盈(yínɡ)袖
B、东篱(lí)戚戚(qī)乍(zhà)暖还寒
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
D、憔悴(cuì)堪摘(zhāi)玉枕(zhèn)纱厨
【答案】:
【解析】: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戚戚(qī)还寒(huán)憔悴(qiáo)重阳(chónɡ)
A、“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B、“独自怎生得黑”写她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说时光真难熬。
C、上片以见“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对往日的怀念,更增添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因而又蕴含着对时代的悲叹,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B、睦邻(mù)河畔(bàn)栖息(qǐ)文牍(dú)
C、发酵(xiào)混淆(xiáo)绥靖(jìnɡ)楔子(xiē)
D、手绢(juàn)轴承(zhóu)土坯(pī)正月(zhènɡ)
【答案】:
【解析】: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销魂暗香盈袖凄凄惨惨山清水秀
B、憔悴泾渭分明以逸待劳呕心沥血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

诗歌欣赏之写景绝句类及答案

诗歌欣赏之写景绝句类及答案

初二苏教版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写景绝句诗歌赏析班级姓名得分一、渡汉江宋之问〔4分〕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复〞二字作简要赏析。

〔2分〕2.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二、玉阶怨李白〔4分〕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中写出“她〞已等候多时并写出切肤之寒的一个字是;诗中的“玉、水晶、秋月〞暗示“她〞具有〔填一个词〕的品质,将思念的痛苦升华为美的境界。

三、宴词王之涣〔5分〕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

畎:田间小沟。

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分〕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四、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6分〕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1.以下与本诗描绘的季节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五、村夜白居易〔6分〕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诗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分〕六、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古诗词石懋《绝句》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石懋《绝句》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绝句石懋①来时万缕弄轻黄②,去日飞毬③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懋(mào),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②轻黄:淡黄。

③飞毬:杨树籽。

14.“去日飞毬满路旁”中的“满”字寓动于静极富表现力,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5.本诗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均使用了“杨花”这一意象,试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14.“满”字看似静态,然而这静态中却包含了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以及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的整个动态过程,既寓动于静又虚实相生地丰富了面面。

(意对即可)15.本诗中诗人将自己的转徙生活与杨花作比,借以表达自己的离情旅愁,李诗则借杨花点明送别的时间,渲染孤独飘零之感。

(意对即可)【解析】14.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诗句“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的意思是:在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万缕柳丝还在春风中摇曳着浅黄的身姿;而当我离开的日子,飘飞杨絮铺满道路两旁。

其中一个“满”字,采用了寓动于静、静中有动的写法,准确面形象地写出了不断地飘飞着的杨絮铺满道路两旁。

既有实写,也寄寓着作者的想象,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

据此理解作答。

15.考查对诗歌阅读的对比分析能力。

这首诗作者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

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抒发了作者辗转仕途的无奈之情。

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借“杨花落尽”在点明时令的同时,运用景物描写,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表达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综合练: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综合练: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一、阅读理解与欣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中宵①杜甫西阁百寻余,中宵步绮疏②。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

中宵,半夜。

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因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上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和它相近。

2.诗词鉴赏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1.“___________”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3.古诗词鉴赏。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诗的一二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表达了诗人对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请你自选角度赏析“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古代诗歌阅读送杜十四之①江南孟浩然荆②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③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①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往。

15.古诗二首(绝句)

15.古诗二首(绝句)

推荐阅读 采莲曲·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文翻译
茂盛的莲池当中,有一群美丽可爱的采莲少女, 她们的罗裙同荷叶一样鲜绿,她们的脸庞如荷花一般 红润。人与荷花相互掩映,一忽儿就不见了;听到歌 声才知道她们还在其中。
•27
国学诵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这一天,风 和日暖,天朗气清,他闲坐在草堂里,透过窗口和门口 欣赏外界的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一幅多么 明媚秀丽的天然画,而黄鹂的叫声,白鹭的动态,更使 画面充满勃勃生机。诗人足不出户,却好像置身在欣欣 向荣的大自然之中了。那终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 峰,被小小窗口从百里之外收纳进来,恰好成为一幅山 水壁画。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青天:蔚蓝的天空。 青,蓝色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
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5
千秋雪:山上终年不 化的积雪。“千秋” 是虚指,指很多年。
泊:停泊。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万里船:远航万里的船。 万里,指十分遥远,虚指。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雪。门外的江面 上停泊着来自东吴的客船。
组词:西岭 山岭
造句:我最喜欢的诗句是 “窗含西岭千秋雪”。
书写指导:左边稍小而靠上, “人”撇捺舒展。
•11


音序:W 部首:口 结构:上下
组词:东吴 吴国 造句:孙权建立了三国时 期的东吴。
书写指导: “口”稍小, “天”第二横长,撇捺舒展。
•12

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三篇《春风》《山雨》《绝句》有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三篇《春风》《山雨》《绝句》有答案解析

3.春风(清)袁枚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学一学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冬春交替的场景,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热闹起来。

你看,千山的雪随着春风的到来融化了,雪水潺潺而下,鲜艳的花儿随着春风的到来而争奇斗艳。

春风给人间带来了繁华热闹,它不是贵客又是什么呢?诗人把自己对春的喜爱之情全融人了字里行间。

记一记【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也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百姓皆称他为“大好官”。

他的文笔又与纪昀(纪晓岚)齐名,当时人称“南袁北纪”。

【繁华】热闹、兴旺。

【归】返回。

诗中指春风吹过之后。

【万国花】万国:世界各国,诗中借万国指春天所有的花。

读一读春风就像尊贵的客人一般,所到之处立刻变得热闹,兴旺起来。

春风吹来了,融化了千山的积雪;春风吹过,处处留下了花儿的芳香。

练一练1.“贵客”指的是,诗人把,比作了,写出了对的期盼。

2.为什么说“春风如贵客”?用“——”画出相应的理由。

3.“繁”部首是,在字典中有四种意思:(1)多;多种的;(2)茂盛;兴旺;(3)繁殖;(4)复杂。

在诗中应选第种意思。

4.读三、四两句,感受春风的魅力。

(1)千山的积雪哪儿去了?。

(2)春风好似一把巨大的扫帚,所过之处,千山的积雪便消失(融化)了,雪水地,春风扫去了严寒,扫去了冬天,如同一般。

(3)春风吹过之处,各种花儿竞相开放,散发着,五彩缤纷,装扮着春天。

春风留下了春天,如同一般。

0”5.春天来了,还会带来哪些繁华呢?请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

(4)由此可见,就是贵客,它一到便。

6.用彩笔让千山的雪随着春风的到来消失吧,让鲜艳的花儿随着春风的回来而争奇斗艳吧!一边在插图上画,一边念三、四句,感受春风带来的热闹与兴盛吧!7.三、四两句写得十分工整,你看:“来”对“ ”,“扫”对“”,“千山雪”对“ ”。

这在古诗中叫“对仗”。

8.古诗中有许多描写春风的句子,用“——”将相应的诗句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春风的无限魅力。

(1)野火烧不尽明月何时照我还(2)不知细叶谁裁出新开一夜风(3)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4)万树江边杏春风吹又生4.山雨(元)楔逊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________。

(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横线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答案】(1)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2)选A。

“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⑴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⑵这首诗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 憩、玩”二字表达不出这种意境,选择“眠”字押韵最合适,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故答案为:⑴① 初夏(夏季);② 杨花(或荷叶)。

⑵选A。

“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时应注意,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2.古诗阅读兰[明]徐渭兰亭旧种越王兰①,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②,一篮不值五文钱。

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答案

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答案

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答案【篇一:马诗的阅读答案】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

(曹操、李白、韩愈、)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

寄予。

.的愿望。

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古诗词阅读理解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古诗词阅读理解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鉴赏绝句杜甫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春日迟迟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是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本诗前两句的意象主要有“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表达了诗人愉悦之情。

2.试题分析:(1)考查对诗文写作手法的理解。

呼应,指的是在文章的某一个地方提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东西或一个问题,可以不作详细叙述,只作简单交代。

然后,在后面的适当地方,对于前面的伏笔加以点明或详述。

诗文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迟日”,因“迟日”才有了“泥融”“沙暖”的景象。

(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一句,从景物的描写来看,采用了对动态的飞燕和静睡的鸳鸯描写,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孤鹤思太清》《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题山石榴花》《渡易水》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孤鹤思太清》《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题山石榴花》《渡易水》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朱熹《孤鹤思太清》阅读答案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孤鹤思太清朱熹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

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

夭矫千年质,飘摇万里情。

九皋无枉路,从遣碧云生。

[注]①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

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②太清:天空。

③夭矫:屈曲而有气势。

千年质:古代以鹤为长寿的仙禽,故此称千年质。

④九皋:深远的水泽地。

⑤从:任凭。

遣:让。

(1)简析颔联“空有叫群声”中“空”字的妙处。

(3分)(2)诗中塑造的孤鹤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结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答:“空”字这里是徒然、白白的意思,(1分)写出了孤鹤徒然为失群呼鸣,突出了孤鹤孤独凄凉之极。

(1分)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字里行间寄寓着诗人感伤叹惋的情怀。

(1分)(2)(3分)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描写了一只失群的仙鹤,被关入园林之中,虽有翱游万里的雄心,却不能展翅飞翔,(1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束缚,充分施展自己抱负的情怀,以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的悲哀。

(1分)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⑴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⑵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3)说说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答: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译文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2023年北京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3年北京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3年北京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北京八年级历年考题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汇编(9篇)2023年北京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一、诗歌鉴赏(2023.北京东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入境,问君何能尔?采菊东篱下,山气日夕佳,此中有真意,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

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一、二句中的“在人境”和“无车马喧”形成强烈反差,令人不由称奇。

B.三、四句自问自答揭开谜底,“心远”突出诗人的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C.五至八句对“心远地自偏”展开了具体描绘,表现出物我两忘的美好境界。

D.末两句写诗人因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此中真意1而感到茫然与失落。

2.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飞鸟相与还,冲的“鸟”属于其中哪一种情形,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陶渊明在诗文中常用“鸟”这个形象来表情达意,大体有三种情形:其一,以“鸟”表现他年轻时渴望实现理想抱负的雄心壮志;其二,以“鸟”表达他为官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其三,以“鸟”表现他归隐田园后闲适自由的心境。

(2023.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杜甫诗的风格常被称为“沉郁顿挫工“沉郁”指情感悲郁深沉,如《春望》一诗的颈联中,“连三月''写出战火持续不断的动荡时局,"抵万金''运用①(填写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顿挫”则指抒情含蓄委婉,这首诗的首联中,“山河在”明写山河犹在,暗指物是人非,“草木深”明写草木丛生,暗指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

4.杜甫的《春望》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提到了“花”和"鸟1所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请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填写下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篇一: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是代诗人写的诗句。

2.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考点:考点名称:诗词鉴赏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①绝句:近体诗的一类。

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

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七言绝句。

②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共8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③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小学诗歌鉴赏要点: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1.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的作用。

动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音韵铿锵,且“敲”字有声音,以响衬静,突出了居处的僻静。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阅读题答案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阅读题答案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阅读题答案《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阅读题题目: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阅读题答案:1梅子,芭蕉,柳花。

2闲。

闲居的诗人,在初夏长长的午睡之后,内心无所牵绊,在绿荫环抱的庭院,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格外舒畅。

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合理即可古诗文阅读原则推荐: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古诗词杜甫《绝句》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杜甫《绝句》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站在江边,看见飞翔的鸟儿在清澈的江水的映衬下越发明显,盛开的花在青山的映衬下更是如燃烧的火焰,一动一静,更加迷人。

B.诗人看着翻飞的鸟儿和盛开的花朵,慢慢地一天就过去了,春天就过去了,一年就过去了,表达了作者时光易逝的感叹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C.也许回家早在计划之中,但因为战乱,诗人看着飞鸟和红花,“何日是归年?”可能根本就没有归年,心中涌起的是因战乱而回不了家的感伤和对社会的不满。

D.诗人写的是鸟和花,说的却是对回家的渴望,表达的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控诉了战乱给自己和人民带来不幸,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15.这首诗景物描写很有特点,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大鹏一飞冲天,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飞向南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论语》中阐述的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14.B15.艺术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赏析:①诗人用“鸟”“江”“山”“花”,并通过“碧”与“白”,“青”与“燃(红)”的色彩对比,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写出一种“乐景”,下文的“何日是归年”,让“乐景”生出了“哀情”。

②作者以鸟飞之乐,赏花之乐,生出了“归乡”之哀,从而写出了作者归心之殷切,同时也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选练习(含答案)1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选练习(含答案)1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选练习(含答案)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给下列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千秋雪”的意思是()A.秋季的雪B.千年不化的积雪【答案】B2.“踏秋赏菊去登高”写的是( )A.中秋节B.重阳节【答案】B3.给下列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门泊东吴万里船”中“泊”的意思是()A.停泊B.淡泊【答案】A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 )的美景。

A.杭州西湖B.济南大明湖【答案】A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A.四点钟B.四季C.春天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A.很多年前的秋天B.千年C.秋天【答案】5.B6.B给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7.毕竟..西湖六月中()A.究竟,到底B.竟然8.映日荷花别样红...()A.像别的一样红B.不同一般的红9.门泊.东吴万里船()A.停靠B.经过【答案】7.A8.B9.A10.下面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的是六月里一个黄昏西湖的美丽景色。

B.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

C.诗中的“莲”“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

D.这首诗从大处着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

【答案】A1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 )A.比喻句。

B.对偶句。

【答案】B12.读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展现在你眼前的画面是()A.密密层层的荷叶与天相接,望去一片碧绿,荷花在阳光的辉映下更加红艳B.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答案】A二、诗词曲鉴赏13.《绝句》——优美之景色1.动静结合(1) 动态描写的诗句是:。

高中语文《绝句》诗词鉴赏练习题

高中语文《绝句》诗词鉴赏练习题

高中语文《绝句》诗词鉴赏练习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迟升的太阳临照壮丽的河山,领起全篇,突出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

B.二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芳香的百花,清馨的春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C.三句写冰雪消融,泥土潮湿而松软,紫燕衔泥筑巢,轻盈地飞来飞去,显出一番春意盎然的情状。

D.四句写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尽享春天的温暖,十分娇柔可爱。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来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使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B.诗的后两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写画面。

飞燕的繁忙蕴涵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C.诗的首句和尾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闲适灿烂的阳光中。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它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D.全诗虽然对仗不够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毫不雕琢,平朴如话,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工夫。

这正是别具风格、功力老到之处。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雨之歌①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②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③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④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⑤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⑥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⑦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⑧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写出第⑤段中的韵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段中为什么“我哭”、“山河乐”,“我掉下来”花草“绽笑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第六自然段中“吻”和“拥抱”的意思。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阅读及答案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诗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阅读及答案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诗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阅读及答案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诗“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看到这些熟悉的句子,最聪明的您,一定想到了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春》,不错的,这正是我们小学的课文,这篇课文可是要通篇背的哦。

春之声“杏花雨”、“杨柳风”,这是传统描写春天的的意象用语,很多诗词大家都用过,如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中的名句“杏花烟雨江南”,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但真正让“杏花雨”、“杨柳风”成为熟句、成为经典的,还是要首推宋代诗僧志南和尚的《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诗在一个微风习习、雾雨沾面的初春,诗人把小舟系在古木阴中,拄着拐杖,兴致盎然过了小桥。

此时杏花开得正艳,毛毛细雨洒在这些花上,这些花不但不能坠落,反而愈加娇艳欲滴,让人爱怜,诗人衣服上、脸上沾着如雾般的春雨,却丝毫没觉得有一点寒意,反而闻到杏花的清香,这是一次特别且惬意的春游。

当然,诗人出门前应该是没有下雨的,不然也就不会出来了。

出门赏杏花,却遇到了恼人下雨天,本来是令人扫兴的,但诗人却是写得意境很美很柔和,这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绝句环境会影响人的心境,但心态很重要,好的心态看什么都是舒服的,就算是严寒的冬天也会心生暖意来。

况且诗人面对这满树的杏花呢。

诗人就是诗人,心里是敏感的,他们往往能发觉出通常人不能觉察到的东西来,这也是诗人的价值,诗词的价值。

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阴中系短篷》这首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过程,诗人心态很好,把“杖藜”拟人化了,它扶着诗人过了小桥,这样一写,使整个场面顿时变得有趣起来。

第一,说明诗人年纪很大了。

其次,说明诗人真的心情很好。

不然也不会这样去写。

如雾般的细雨、小河、小舟、小桥、拄着拐杖的老和尚,前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为后面的“杏花雨”、“杨柳风”的出现做了细致的铺垫,这种铺垫既是场景方面的,也是情绪、心态方面的。

【诗词阅读及答案】《夏日绝句》《咏史(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夏日绝句》《咏史(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夏日绝句》《咏史(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其二)朱淑真盍世英雄力母母,林猬天意在西关。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1)第一首诗双数两句便气势不凡,恳请沃苏什卡这两句的妙处。

(4分后)(2)第二首诗结句的徒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解析。

(3分)(3)李清照和朱淑真都就是宋代知名的女作家,且都以词闻名于世。

她们的诗词既有许多共同之特点,又各有千秋,可说是宋代词坛中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交相辉映生辉。

恳请比较这两首诗的优劣。

(4分后)参考答案(1)第一首诗起调低沉,充满著浩然正气,(1分后)独特地明确提出了人生的价值价值观念: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去也必须为国捐躯,沦为鬼中的英雄。

(1分后)爱国激情,溢于言表,(1分后)对苟且偷生的南宋统治者绝无振聋发聩的促进作用。

(1分后)(2)徒,白白地,徒然地。

(1分)表达了作者对范增生不逢时、不遇明主的惋惜和感叹。

(1分)也表明项羽不善用人的弱点正是其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1分)(3)两诗相同点都就是筹钱项羽的历史事件影射当今,借古讽今,(1分后)都确实了楚霸王的英雄气概,正气凛然。

(1分后)不同点:李诗借予西楚霸王项羽失利后不敢苟且偷生、乌江自尽的历史故事去嘲讽南宋小朝廷的战败逃跑主义,则表示了期望抗战,恢复正常故土的思想感情。

(1分后)朱诗充分肯定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又表示了他疏于用人的弱点。

借古讽今,劝诫当朝。

(1分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6.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评分:共3分。

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8.本首诗第一、二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9.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8. 暮春时节,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

(2分)
9.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深厚,别有韵致。

(3分)
9.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4分)
答:江、鸟、山、花,碧绿、洁白、青葱、红火
10.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析。

(4分)
答:欲字妙在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显得摇曳多姿。

【赏析】
《绝句·江碧鸟逾白》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大意】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
7.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2分)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8. (2分)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