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布袋木偶戏共40页文档

合集下载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Chinese traditional puppetr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one of the most famous forms is the Zhangzhou Budai Wooden Puppetry. This traditional art form originated in Zhangzhou, a city in Fujian Province, and has been entertaining audiences for centuries.中国传统木偶戏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形式之一便是漳州布袋木偶戏。

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福建省的漳州市,已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娱乐观众。

The Zhangzhou Budai Wooden Puppetry is named after the character "Budai," who is a legendary figure known for his laughter and happiness. The puppets used in this form of puppetry are carefully crafted from wood and have intricate designs, making them unique and beautiful.漳州布袋木偶戏以角色“布袋”命名,布袋是一个以笑声和幸福闻名的传奇人物。

这种木偶戏使用精心制作的木偶,设计精美独特,十分美丽。

The performance of Zhangzhou Budai Wooden Puppetry involves intricate movements of the puppets, accompanied by the music anddialogue provided by the puppeteers. The stories told through this art form often revolve around historical events, legends, and moral lessons, making it both entertaining and educational for the audience.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表演涉及木偶精妙的动作,伴随着木偶师提供的音乐和对话。

漳州布袋木偶戏

漳州布袋木偶戏

新中国成立后,漳州布袋木偶戏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9年3 月,漳州布袋木偶剧院和漳州艺校木 偶科等单位合并,成立龙溪专区木偶 剧团,也就是今天的漳州木偶剧团。 剧团集中了一大批布袋木偶戏艺术家 为骨干,形成了民间艺术向专业艺术 迈进的雏形,漳州布袋木偶戏也在这 一时期开始向全国范围传播,并走向 世界。
你是否听说过木偶戏, 或者看过木偶戏?相信 故乡在漳州的你一定听 说过它——漳州布袋木 偶戏。
漳州 布袋木偶戏
课程背景 课程生成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木偶戏是传统民俗民间文化,市
场演出空间很窄。光有加强保护 的政策是不够的,还必须给予资 金投入。目前,木偶戏已列入第 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 录,据了解,由于缺少资金投入、 缺乏优秀的制作艺人,再加上观 众群的年龄断层,木偶戏的发展 现状不容乐观。
2006年5月20 日,漳州布袋 木偶戏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木偶名剧
《大名府》是一出以特技表演著 称的传统木偶名剧,它讲述的是宋朝 年间,梁山农民军的头领们,为了搭 救义士卢俊义,在元宵节晚上,化妆 成卖艺的、卖唱的、打猎的、耍狮的, 把大名府的城门官和衙役作弄一番, 混入城去的故事。
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百花园中, 福建漳州的布袋木偶戏是一朵奇 葩。从宋朝开始,布袋木偶戏已 经生存了上千年,它以淳朴的艺 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艺,生动 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 有很高的声誉。
历史渊源
据《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地区在宋代 就已经有布袋木偶戏了。清朝中叶后, 布袋木偶戏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一直到 抗日战争前,漳州的龙溪、漳浦、海澄、 长泰等县,几乎乡乡都有专业或者业余 的戏班。漳州布袋木偶戏虽然源远流长, 但是经过抗日战争的摧残后,几乎难以 继承,逐渐趋向于没落。

布袋戏

布袋戏

剑之初
武君罗喉
千叶传奇
灵狩缎君衡
深海主宰龙戬
霹雳布袋戏经典组织-红冕七元
氐首赨梦
赪手奎章千玉屑 赦天琴箕
赤王鬼方赤命
赮毕钵罗
赩翼苍鸆
赯子虚澹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魔神邪鬼
佛业双身
天蚩极业 爱祸女戎
太学主
魔佛波旬
弃天帝
人殊越骄子
鬼梁天下
天魔茧夔禺疆
霹雳布袋戏经典组织—魔吞不动城
霹雳布袋戏经典虚拟组织。 魔吞不动城, 是以城主麒麟星(素还真、一线生)为最高领 导,目的为维护武林和平,实现黑暗救赎为目的 。并以魔吞不动城为据点,发出策鬼令,策天下 万鬼,吞各方邪秽。内 部分为十二宫,有着十二张圣兽异谱,每张圣兽 异谱皆有属于自己的魔吞战将。同时他们以圣兽 异谱来隐藏身份,进行魔吞不动城的任务。每当 魔吞十二宫现身出招时,代表自身的图腾便会顺 势而出。圣兽异谱不仅代表每名武将属性的独特 ,也彰显出魔吞不动城的崇高神秘。
这 是 我 本 命
刀 笔 仪 刑 太 史 侯 鲲尘千古靖沧浪
海 枯 石 沉 忧 患 深
学 门 无 书 平 如 蘅 央森
北 窗 伏 龙 曲 怀 觞
千 载 明 道 玉 离 经 隐锋深鸣邃无端
云 天 望 垂 墨 倾 池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佛门先天
天 之 佛 楼 至 韦 驮 地 之 佛 蕴 果 谛 魂
年华不染裳璎珞
帝释九天玄尊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御天五龙
天尊皇胤 (醉饮黄龙)
炽焰赤麟
(刀无极)
碧眼银戎(天刀笑剑钝)
紫芒星痕(漠刀绝尘)
邪影白帝(疯刀啸日猋)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顶尖高手
北 冽 鲸 涛 擎 海 潮 枫 柚 主 人 慕 容 情

漳州木偶戏研究报告 2010年9月4号

漳州木偶戏研究报告 2010年9月4号

漳州木偶戏研究报告指导老师:吴晓红班级:高一年十二班课题小组组长:石瑜课题小组成员:石瑜康嗣超引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布袋木偶,一段段惟妙惟肖的唱腔,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杂技动作,一幕幕活灵活现的打斗戏,吸引了多少来往路人驻足欣赏。

那是在童年的街道口,那是在儿时的的小巷间广场上,还稚嫩的我们对布袋木偶戏的些许印象。

今日的街道车水马龙,然而当年那赢得阵阵喝彩的木偶戏让我拉着父亲的衣襟不舍离去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

虽然我们为再也很难出现在街头的有些简陋的木偶戏台而感到遗憾,但我们更为偶尔出现于电视舞台上不断发展更新,与时俱进的布袋木偶戏而欢呼。

布袋木偶戏是我们童年的记忆,也是我们今日当守望的精神文化。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始了对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追寻。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查找资料。

(1)在网上查找相关网页资料和课题资料并记录下来。

(2)向当地文化局和有关部门询问和参考历史资料,并作相关访问和记录。

(3)制作一份问卷调查,分发给全班同学,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4)将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记录一份总结。

第二阶段:走访研究(1)通过石达洲老师(曾任漳州木偶艺术学校政治主任)联系漳州木偶艺术学校,征得学校同意,入校参观学习。

(2)采访漳州布袋木偶戏许洁莉老师及其学生,了解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发展状况。

(3)石瑜同学制作计划和采访内容并进行采访,康嗣超同学进行笔录和拍摄。

(4)将走访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表现形式(1)小组进行总结安排,讨论课题撰写内容和幻灯片制作。

(2)提交老师审核并请求指导,着手写研究论文和完成幻灯片制作。

追溯历史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

据史料记载,木偶戏“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

明代时期,木偶兴旺。

布袋木偶,仅福建漳州即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属泉州,北派属漳州,以龙溪布袋木偶戏最为著名。

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

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范本1份

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范本1份

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范本1份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 1由于布袋木偶戏的传承地域较广,其称谓更是五花八门。

例如:浙江湖州的“幔帐戏”,江苏扬州的“肩担戏”,江西的“被窝戏”,北京的“耍苟利子”或“喔丢丢”,河北南部的“是不闲”“单帐小戏”“独台戏”“嘟嘟戏”“扁担戏”,四川的“被单戏”,河南的“扁担偶”“扁担戏”“独角戏”或“__戏”,广东的“鬼仔戏”“单人帮”,湖南邵阳的鬼仔戏、布袋戏,等等。

这些具有相同艺术形态但不同称谓的布袋木偶戏,均属于我国布袋木偶戏艺术重要的分支流派。

一、布袋木偶戏的历史渊源布袋木偶戏是我国傀儡戏艺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个分支种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有关木偶戏(傀儡戏)方面的史料记载中,直接详解“布袋木偶(掌中傀儡)”的记载很少。

早在东晋王嘉所著《王子年拾遗记》中,却有类似布袋木偶戏艺术的记载,并且讲述的内容是西周时期周成王七年的故事。

“周成王七年,南垂有扶楼之国,其人能机巧变化,易形改服。

大则兴云起雾,小则入于纤毫之里。

缀金玉毛羽为衣裳。

能吐云喷火,鼓腹则如雷霆之声。

或化为巨象狮子龙蛇犬马之状,或变虎,或口中吐人于掌中,备百兽之乐,旋转屈曲于指间。

见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

神怪?H忽,炫于时,《乐府》皆传此位,代代不绝。

故俗谓婆侯位,则扶楼之音讹替也。

”对于《王子年拾遗记》这段史料记载,乍一看,其描述之事神乎怪异,不像世间常事。

并且,在该记载的前半段文字中也看不出与布袋傀儡有任何关系,仅能看出是在描述该艺术表演时的怪异情形。

但是,当我们留意该段文字中的“于掌中”“备百兽之乐”“旋转屈曲于指间”和“见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等关键字句时,即可发现此描述与布袋傀儡艺术表演形态的高度吻合。

“见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之意是说,这些小人有的只有几分高,有的只有几寸高。

而当这一句与“于掌中”和“旋转屈曲于指间”联系起来理解以后,即可让人思考该段文字所记载是否就是周成王时期表演布袋傀儡艺术的情景。

漳州布袋木偶戏 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 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在福建的漳州,有一种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形式,那就是布袋木偶戏。

这布袋木偶戏啊,就像是一个藏着无数惊喜的魔法盒子,一旦打开,就能带你走进一个充满奇幻和欢乐的世界。

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漳州布袋木偶戏,是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集市里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就在我被这喧闹的氛围搅得有些晕头转向的时候,一阵清脆的锣鼓声传入了我的耳朵。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不大的舞台搭在角落里,台下已经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

我费力地挤到前面,终于看清了舞台上的景象。

只见一个老师傅端坐在幕后,手中熟练地摆弄着几个小巧玲珑的木偶。

这些木偶制作得极为精细,色彩鲜艳,表情生动,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老师傅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他的手指轻轻一勾,木偶便灵活地动了起来。

一个穿着古装的木偶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台来,只见它甩甩衣袖,微微弯腰,那姿态优雅极了,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文人雅士。

老师傅一边操纵着木偶,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用独特的腔调讲述着故事。

这出戏讲的是一个英雄好汉行侠仗义的故事。

木偶中的英雄身背长剑,目光炯炯,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

当他与坏人打斗时,老师傅的双手快速地舞动着,木偶的招式凌厉,让人眼花缭乱。

台下的观众们时而紧张得握紧拳头,时而又为英雄的胜利欢呼鼓掌。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完全被这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

我注意到,老师傅在操纵木偶的时候,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热爱。

他的额头已经布满了汗珠,但他丝毫没有在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

除了木偶的动作,舞台上的布景也十分精巧。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舞台,但通过巧妙的布置,却能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场景。

有青山绿水,有古街小巷,还有热闹的集市。

这些布景与木偶的表演相得益彰,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在表演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让大家哈哈大笑。

有一个木偶的帽子不小心掉了,老师傅不慌不忙,用一个巧妙的动作让木偶捡回帽子戴上,还顺便做了一个滑稽的鬼脸,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漳州木偶的美学价值以及传承思考

漳州木偶的美学价值以及传承思考

漳州木偶的美学价值以及传承思考闽南漳州木偶艺术,兼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一,木偶布袋戏,俗称掌中戏,指花戏,是傀儡戏剧种之一。

其二,木偶头雕刻,即为木偶戏人物雕刻脸谱,以其工艺之精美而扬名海内外,素有“东方艺术珍品”的美誉。

近年来,漳州木偶数次晋京和在海外演出屡屡获奖,以其独特的木偶造型风格,融传统与时代气息为一体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再次轰动了京华乃至海内外媒体,人们对漳州木偶艺术赞叹不已。

在木偶传承和创造中,民间艺人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眼光,在木偶中浓缩了戏曲物象和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体现了一个古老神秘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漳州木偶的美学价值一方面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既通过闽南民众的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审美意识表达出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与不懈追求的理想。

另一方面,漳州木偶又表现在其艺术形式美上,它包含木偶的工艺、造型、表演程式化的审美意境,从而达到一种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元素美的视觉效果。

本文就以上内容,作进一步剖析,从而更好地认识漳州木偶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传承思的考。

一、漳州木偶的文化内蕴美凝聚着民族智慧的漳州木偶是民间艺术的瑰宝,自唐朝时期从中原传入福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同汉、唐时期的木偶雕刻技艺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明万历《漳州府志》记载:“元夕初十放灯至十六夜止,神祠用鳖山傀儡搬弄。

”可见当时漳州已流行木偶戏。

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创造,漳州木偶雕刻既继承唐宋以来雕刻和绘画的艺术风格,又融汇了千年历史文化积淀。

因而,传承于中原佛教文化傀儡戏,根植于闽南民俗土壤的漳州木偶具有以下文化内蕴美的特征。

首先,漳州木偶古老而神秘。

由于漳州地处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古时交通极为不便,蛇虬猛兽,出没无常,天灾频繁,环境恶劣,人们生活波动,祸福难料,昔日有“蛮荒之乡”之称。

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将军建州以降,漳州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中原文化在这里积淀、变异,因而“敬天礼神,崇鬼尚巫”之风兴盛,每逢敬神、菩萨生日等活动,必演木偶戏。

木偶戏

木偶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派布袋戏获得了新生。20世纪50年代,晋江等县组织挖掘记录了200多个布袋戏 剧目和音乐曲牌。新时期以来,南派布袋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承载体为晋江市掌中木偶戏剧团。
名称 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漳州市 1、简要描述 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傀儡戏剧种之一。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 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2、历史 漳州布袋木偶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南宋时兴盛于漳州,明末即流传到广东、 台湾和东南亚一些地区。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福春 "、"福兴"、"牡丹亭"三派,各有特色。近二百年来,今已传承八代。 3、艺术特色 漳州布袋木偶戏,其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的表演,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能够体现 人
概况
陕西木偶戏又叫小戏,或名“傀儡”戏,流行于关中西部,是一种独特古老、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 诞生于距今3000余年的西周时期。木偶过去头用木雕,大小若拳头,脸谱程式化,戴上胡子是须生,卸下胡子是 小生。近年经过改进,头用石膏翻模,纸壳脱胎,大如拱学,轻巧结实。木偶头根据人物性格精心设计,并用拉 线、拔棍等把眼、眉、口、舌、耳装成活动的,加上搭脚、带腿,把呆板无情的木偶,变成了感情丰富的剧中人。 木偶的操纵手法大致可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木偶戏的唱腔以秦腔为主,操纵人根据唱腔和道白, 充分发挥木偶轻便灵活的特点,在有限的空间里,演出丰富多来的剧目。木偶由一人或数人操纵省组者不登台, 在幕后操纵和说唱。陕西省1960年成立了大偶剧团,乡村木偶戏班子有500多个。陕西木偶剧团成立后,在木偶 的艺术造型、设计、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上,一方面继承优秀传统风格,吸收精华;一方面革旧创新,改进提高。

闽南布袋戏 交流介绍

闽南布袋戏 交流介绍
一口道尽天下事,十指舞动百万兵
闽南布袋戏文化介绍
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 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 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 (大部分学者都认定布袋戏起源为泉州等 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 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 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 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而正因为 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 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刀剑无名
从 嫁谱 无 叛 此 方出 名 出 自 城一 无 日 刀 我 子段 姓 盲 剑 放 醉凄 。 族 双 逐 仔美 曾 , 修 的於背的 。大 恋桃负顶 受 情花著尖 打 ,林叛高 击 后邂民手 自 因逅之, 毁 圣释子因 双 女女身父 手 下华份母 , ,,曾 ,
南风不竞
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
的为 开 有的 格 动得 石 物作 极 作到 化 。风 端 居 。禳 , 因, , 住 命 却 为绝 有 在 女 在 对不 著 六 的 恢 禳容 偏 出 认 复 命许 执 飘 同 後 女旁 的 霙 , 遭 的人 思 的 开 到 爱染 维 不 始 无 ,指 与 世 了 情 而自 特 狂 一 拒 欲己 立 人 连 绝 解的 独 , 串; 所行性
形式 布袋戏演出上可分 为前场与后场,前 场即戏台部分,观 众可见到操偶师傅 操作人偶于戏台上 的表演,后场则包 括了操偶师、乐团 和口白师傅。
戏台(前期) 布袋戏发展之初,戏 台较为简陋,仅用扁 担,布廉架起简易戏 台,后来布袋戏逐渐 受欢迎,戏台也变得 较为复杂,继而诞生 了早期的四角棚。有 四根柱子,中间是大 厅,为戏偶活动的舞 台,其四面之中,三 面皆空,大厅中有一 层交关屏,用来遮掩 演艺人之用。

国家级“非遗”漳州布袋木偶的传承与创新

国家级“非遗”漳州布袋木偶的传承与创新

第32卷第1期2019年2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2No.1Feb.2019收稿日期:2018-09-28作者简介:林㊀伟(1966 )ꎬ男ꎬ福建龙岩人ꎬ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ꎻ研究方向:工业(产品)设计ꎮ基金项目:福建科技计划项目 福建省数字创意产业衍生品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2018R0058)ꎮ国家级 非遗 漳州布袋木偶的传承与创新林㊀伟ꎬ卓麦丹(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ꎬ福建厦门361024)摘㊀要:漳州布袋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ꎬ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ꎮ受现代化进程影响ꎬ许多传统民族艺术已悄然做出改变以适应群众喜好ꎬ漳州布袋木偶也面临着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如何发展的问题ꎮ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ꎬ从社会㊁经济㊁文化等多维度ꎬ探讨漳州布袋戏发展的优势㊁劣势㊁机遇以及威胁ꎬ进而提出其创新设计策略ꎬ旨在促进漳州布袋戏产业发展ꎬ促进这项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ꎮ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ꎻ漳州ꎻ布袋戏ꎻ创新与传承中图分类号:G127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2646(2019)01-0070-06㊀㊀布袋木偶戏又名 掌中戏 ꎬ是漳州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ꎬ是漳州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ꎬ其演出形式是演员用一只手操纵木偶ꎮ戏中人物动作由演员用食指操纵木偶的头ꎬ大拇指和其他三个手指操纵木偶的左右手来完成[1]ꎮ漳州木偶戏以细腻㊁生动的动作ꎬ作为中国木偶戏的佼佼者ꎬ于2006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ꎬ2012年与晋江木偶戏㊁泉州木偶戏一起ꎬ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名册[2]ꎮ然而随着时代进步㊁多种新媒体的出现ꎬ人们的娱乐方式已有不同ꎮ布袋木偶戏和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ꎬ面临着生存和传承发展的危机ꎮ如何运用创意思维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的结合点ꎬ使传统文化㊁现代创意和日常生活完美结合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ꎮ一㊁漳州布袋戏概况布袋木偶戏艺术由木偶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构成ꎮ早期布袋戏由一个木偶㊁ 一字台 与简易的服装道具组成ꎬ一个布袋即可容纳ꎬ艺人可挑着担子游走于大街小巷ꎬ 布袋戏 名称由此得来ꎮ随后在诸如春节㊁元宵节㊁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与一些民俗活动中ꎬ漳州布袋戏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ꎬ成为约定俗成的娱乐项目ꎮ漳州布袋戏在行当分类上参考中国戏曲ꎬ题材多来自民间故事传说ꎬ布袋戏行当可分为 生花脸 旦 神道 精怪 与 杂角 六大类(如图1)ꎬ没有末角和丑角ꎬ却多了飞禽走兽ꎮ图1㊀六大行当07二㊁漳州布袋木偶戏发展的 SWOT 分析SWOT即strength(优势)ꎬweakness(弱势)ꎬopportunity(机会)与threat(威胁)四个单词的缩写ꎮSWOT分析法ꎬ可以多角度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剖析ꎬ方便找出可创新的元素ꎮ通过对漳州布袋戏进行SWOT分析ꎬ将布袋戏发展内部与外部要素进行梳理ꎬ探讨漳州布袋戏产业化创新的可能性ꎮ1.优势(1)漳州布袋戏操作原理简单ꎬ形式上有新创造的可能性ꎮ与提线木偶不同ꎬ布袋木偶单手即可操控ꎬ手掌作身ꎬ食指托头ꎬ拇指与其余三指控制偶臂(如图2)ꎮ这样一种具有三个活动节点的简易结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很容易模拟的ꎬ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中可以提供新思路ꎮ图2㊀操纵手势(2)漳州布袋戏具有开发潜力ꎮ漳州布袋戏被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ꎬ在产业发展上有相应的政策支持ꎮ2015年5月16日ꎬ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开发的若干意见»ꎬ从政策上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创意产业[3]ꎮ(3)漳州布袋戏与漳州民俗密切相关ꎮ木偶造型上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ꎬ说白念唱运用闽南方言ꎬ音乐上采用芗剧ꎬ取材于经典名著或民间故事传说ꎬ具有独特的地方韵味ꎬ对漳州历史文化㊁人文风俗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4]ꎮ同时ꎬ布袋戏反映漳州民俗传统ꎬ对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ꎬ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是漳州布袋戏发展的方向之一ꎮ(4)漳州布袋戏老年群众基础庞大ꎮ漳州布袋戏与祭祀文化相关ꎬ早期漳州布袋戏常见于春节㊁元宵节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中ꎬ因此布袋戏是几代漳州人的回忆ꎮ漳州是著名的台胞祖居地ꎬ布袋戏作为留存的民俗样貌ꎬ与当下怀旧消费心理结合ꎬ可以在打造两岸一家亲的寻根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ꎮ2.劣势(1)漳州布袋戏的运作方式不利于木偶艺术的保护和传承[5]ꎮ调查过程中发现ꎬ漳州布袋戏表现形式局限于大型舞台或庙会中ꎬ观看渠道有限ꎬ人们难以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这项民族技艺ꎮ(2)漳州布袋戏艺术生态空间的局限ꎮ现代科技条件下ꎬ各种传媒手段可以制造非常震撼的视听效果ꎮ传统布袋木偶戏由于表现手法单一ꎬ剧目新颖性不足且缺少相应的创作氛围ꎬ青少年对布袋戏兴趣减弱ꎬ观众大量流失ꎬ演出数量大大减少ꎬ其传承面临较大问题ꎮ(3)缺乏后备人才ꎮ布袋戏人偶制作与表演都需要很高的专业性ꎬ这两项技艺复杂精妙ꎬ大有学问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潜心学习ꎮ由于市场收益微薄ꎬ剧团的生存较大程度上依赖政府扶持ꎬ年青一代难以坚持ꎮ后备人才的缺失使得这项技艺传承面临更大的困境ꎮ3.机遇(1)重视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ꎮ随着国家与各级部门对文化 软实力 的重视ꎬ先后颁布了各项指导政策ꎬ为地域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与丰富资源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ꎬ作为漳州传统地域文化之一的布袋戏ꎬ获得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与养分ꎮ(2)漳州是国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ꎬ蕴含浓厚的地方文化积淀ꎬ这也是布袋戏产业的重要依托ꎮ布袋戏偶头造型粗犷㊁粉彩大胆ꎬ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ꎬ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ꎮ(3)漳州是海峡西岸城市ꎬ与台湾隔海相望ꎮ两岸文化同根同脉ꎬ霹雳布袋戏是在传统布袋戏的基础上创作的ꎮ港澳台㊁新加坡㊁马来西亚等地区是闽南华侨聚集地ꎬ近年来ꎬ 寻根 热潮的掀起有利于布袋戏在文化交流中走出福建ꎬ走向世界ꎮ4.威胁(1)漳州布袋戏原真性与文化意蕴流失的威胁ꎮ传统布袋木偶制作工艺复杂㊁工序繁多ꎬ有些木偶工艺商为了追求木偶的商品化ꎬ降低木偶造型差异性ꎬ这不利于传统木偶原真性与个性的保留ꎮ(2)戏曲内部竞争的威胁ꎮ台湾霹雳布袋戏尝试与影视媒体跨界融合ꎬ其造型现代ꎬ场面精彩ꎬ坐拥一批忠实粉丝ꎮ如今实力雄厚的霹雳布17袋戏拓展大陆市场ꎬ给传统布袋戏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6]ꎮ(3)流行文化冲击的威胁ꎮ随着时代的发展ꎬ多种外来文化涌现ꎬ娱乐活动的可选择性让人眼花缭乱ꎮ含蓄保守的传统戏曲在追求激情感的娱乐市场中显得力不从心ꎮ如何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水平而又不失布袋戏原真性ꎬ成为漳州布袋戏创新中的一大挑战ꎮ三、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创新设计研究1.借科技之力ꎬ创新传统布袋木偶戏的表现随着现代电子与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ꎬ传统文化借助高科技手段表达也变得越来越常见ꎮ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漳州布袋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ꎬ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ꎬ进行 非遗+科技 设计理念创新ꎮ(1)机器手表演: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已经从工业领域拓展到医疗㊁教育㊁娱乐等领域ꎬ如拥有53根手指的 钢琴家 特奥ꎬ其快速性与精确性是人类手指难以达到的(图3)ꎮ较之其他木偶ꎬ布袋木偶用单手操纵ꎬ操作原理更为简单㊁有迹可循ꎬ指节摆动㊁摇动㊁弯折的方式皆可通过机器模型计算㊁设定与模拟ꎮ以机器手代替人手ꎬ做出连贯且准确的操偶手势ꎬ下肢还可做出动作ꎬ甚至在飞行器和干冰效果的辅助下ꎬ做到真正的 腾云驾雾 ꎬ弥补传统布袋木偶腿部无法行动的缺陷(如图4)ꎮ机器手可以突破传统布袋戏只有两人操作的空间限制ꎬ更有利于恢弘场面的塑造(如图5)ꎮ(2)开发布袋木偶玩具:漳州布袋戏局限于表演舞台ꎬ尚未在生活场景中普及开来ꎮ玩具也是文化的一种产物ꎬ以玩具形式走入千家万户ꎬ更图3㊀钢琴机器人特奥图4㊀机器手飞行器与干冰模拟舞台效果图5㊀机器人木偶群演的舞台效果容易获得影响力与认同感ꎮ一直以来ꎬ手偶都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出现在儿童课堂中ꎬ人们发现儿童对形象卡通㊁操作简单的手偶有很大的兴趣ꎬ用手偶进行场景演绎的课本段落往往令他们印象深刻(如图6)ꎮ手偶动画«歪歪兔和她的朋友们»更是在儿童中风靡一时(如图7)ꎮ这种文化与娱乐互相融合的方式可以为漳州布袋戏所用ꎮ设计形象简洁的布袋木偶玩具ꎬ鼓励家长与儿童在角色扮演中互动学习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历史或理解课文ꎬ让布袋戏寓褒贬教化功能ꎬ引导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建立ꎮ还可以让儿童尝试换装ꎬ换装过程提升新鲜感ꎬ加强动手能力与对图形的认知能力ꎮ让儿童群体从小接触布袋戏ꎬ在生活中感受此项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ꎮ(3)进军影视媒体领域:在海峡两岸布袋戏渐趋没落之时ꎬ一个颇具创新意识的戏班却异军突起ꎬ这就是台湾 霹雳布袋戏 ꎮ台湾木偶艺术27图6㊀现代手偶图7㊀手偶动画家以虚拟角色 素还真 为男主ꎬ创造了 霹雳布袋戏 ꎬ其剧情以魔幻㊁武打情节为主ꎬ造型现代㊁效果逼真ꎬ故事情节跌宕ꎬ吸引了大批观众(如图8)ꎮ漳州布袋木偶可以借鉴霹雳布袋戏的成功经验ꎬ改变布袋戏的传统表现形式ꎬ以影视方式展现ꎮ这样ꎬ布袋戏可以从传统舞台形式转变为影视剧形式ꎮ以转变表现形式为出发点ꎬ漳州布袋戏可以拓展其发展领域ꎬ主演或参与影视媒体制作ꎬ甚至打破 次元壁 ꎬ进行木偶动画创作ꎬ以民族化的方式呈现地域性题材ꎮ图8㊀霹雳布袋戏2. 留神存意 ꎬ进行布袋木偶衍生品的设计研究布袋木偶中根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ꎬ如何将其传统文化元素提取出来ꎬ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转化为设计要素ꎬ打造一系列具有市场价值的 非遗文创 ꎬ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ꎮ近年来ꎬ种类繁多㊁形态各异的传统文化衍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ꎬ创造了不错的经济效益ꎮ以 北京礼物 为例ꎬ是一组以京剧文化为设计要素的萌萌的京剧玩偶ꎬ通过对传统戏曲人物形象的提取ꎬ运用艺术处理手段将面部特征简化并调整头身比例ꎬ从而得到其 Q版 造型(如图9)ꎮ近年来 Q版 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的运用已极为广泛ꎬ这种看起来软乎乎的形象包含诙谐㊁幽默的成分ꎬ容易唤起消费者的亲近感ꎮ 北京礼物 玩偶旅游纪念品的推出ꎬ使得国内外旅游者透过玩偶初步了解中国文化ꎬ达到文化传播的作用ꎮ当然ꎬ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ꎬ一哄而上的各种 卖萌 也在透支着传统文化的内涵ꎬ需要做适度把握ꎮ图9㊀ 北京礼物 京剧玩偶玩偶旅游纪念品具有纪念与文化传播作用ꎬ使人透过小小的玩偶就能对该地方特色产业产生联想ꎬ但并不是所有的戏曲元素都可以套用此模式ꎮ漳州布袋木偶原型造型风格粗犷有余㊁细腻不足ꎬ即使 旦 角的造型观赏性也不佳ꎬ并不适合作为旅游纪念品馈赠亲友ꎮ要吸引年轻群体对漳州布袋戏的兴趣ꎬ就要从该群体的审美情趣着手ꎮ漳州布袋戏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角色进行概括设计ꎬ创造布袋木偶系列化 Q版 新形象ꎬ设计出既有地域文化特点ꎬ又有时代气息的旅游纪念品ꎮ 雷万春冰箱贴 与手机保护壳设计ꎬ是衍生品设计的一次实践ꎮ作者以经典布袋戏«雷万春打虎»中雷万春作为原型ꎬ抓取木偶头五形三骨特征ꎬ保留传统文化原真性与文化意蕴ꎬ进行玩偶造型再设计ꎮ作品中雷万春形象保留了其刚正不阿的人物性格特征ꎬ而现代设计手法上的重新解读又使该形象增添一份亲近感ꎬ容易引起年轻群体的共鸣(如图10)ꎮ37图10㊀雷万春形象冰箱贴与手机壳设计案例3.跨界融合ꎬ加速融入现代生活ꎬ提高认知度自从2016年游戏«口袋妖怪»将AR(增强现实)技术带到公众面前之后ꎬAR技术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ꎮ例如底特律美术馆引入AR技术ꎬ布展时ꎬ我们可以用设备透视木乃伊的骨骼结构ꎬ还原几千年前的古巴比伦浮雕ꎬ还可以透过一片瓷砖看到古巴比伦伊什塔尔门ꎬ其中的科技感和互动感能够增强参观者对文物的印象ꎮ这种实体与虚体叠加的体验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中是很合理的ꎮ我们可以借助AR技术ꎬ将布袋木偶进行数字化内容转化ꎬ叠加于现实场景ꎬ让体验者参与虚拟偶头造型过程ꎬ开展从雕刻到粉彩偶头造型艺术的体验游戏ꎻ或用自己的手指去感受布袋木偶的翻转变化ꎬ轻轻一划实现木偶变换表情或服饰ꎻ甚至建立布袋戏历史资料数据库ꎬ仅仅透过一个木偶ꎬ就能看到与之相关的整个故事剧情ꎬ大大增强互动趣味性ꎮ也可以与3D食品打印机跨界融合ꎬ如今打印3D食品也像打印文件一样简单ꎬ如ChefJetPro可以打印出蝴蝶㊁丝带及其他精美的立体图形ꎬ甚至婚礼定制蛋糕上的小人也能轻松搞定(如图11)ꎮ现有的3D食品打印机支持巧克力㊁面团㊁肉浆等半固体食物的打印ꎬ漳州有芋仔粿㊁润饼这类原料简单的特色小吃ꎬ适合作为打印材料ꎮ也可让旅客进行创意DIYꎬ打印出简单的偶人形象ꎬ让布袋戏与饮食文化结合ꎬ让游客更有兴趣品尝特色小吃ꎬ为漳州的旅游㊁饮食业提供参考ꎮ图11㊀3D食品打印机打印的食物四、结㊀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备受重视ꎬ但随着科技的发展ꎬ新材料㊁新工艺不断涌现ꎬ许多传统技艺已经基本退出生活领域ꎬ濒临消失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从根源性问题入手ꎬ要寻找到其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生存之路ꎮ用科技引领生活ꎬ助力产业发展ꎮ因此ꎬ要借科技之力ꎬ做万匠更新ꎬ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与文化相关的创意产业ꎬ打造地方特色产业链与文化品牌ꎮ参考文献[1]㊀梁广程.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前世今生 浅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J].音乐时空ꎬ2016(7):6-10.[2]㊀谭雪刚.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J].世界遗产ꎬ2015(8):108-109.[3]㊀何佳ꎬ王朝阳ꎬ周丽敏.南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品牌的构建[J].包装工程ꎬ2018(6):46-51.[4]㊀刘彬.漳州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6(3):59-62.[5]㊀黄超群.略论漳州木偶艺术的价值[J].文艺生活47文海艺苑ꎬ2016(10):149.[6]㊀由海月.闽南戏曲的产业发展及其意义研究 以布袋戏的观演空间的开拓为例[J].南方论刊ꎬ2014(4):91-94.(责任编辑㊁校对:陈东林)ZhangzhouGlovePuppetry: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National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LINWeiꎬZHUOMaidan(XiamenAcademyofArts&DesignꎬFuzhouUniversityꎬXiamenꎬFujianꎬ361024)Abstract:Zhangzhouglovepuppetryisanational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withfairlyhighartisticandsocialvalues.Influ ̄encedbymodernizationprocessꎬmanytraditionalethnicartshavebeenunnoticeablychangingtoadapttopeople sinterests.Zhangzhouglovepuppetryissimilarlyfacedupwiththedevelopmentproblemundernewtechnologicalconditions.SWOTanalysisandCaseAnalysisareappliedinthispaperꎬincombinationwithsocialꎬeconomicꎬculturalandotherdimensions.ItgoesontodiscusstheadvantagesꎬdisadvantagesꎬopportunitiesandthreatstothedevelopmentofZhangzhouglovepuppetry.Innovativede ̄signstrategiesareputforwardinordertopromoteZhangzhouglovepuppetindustryandtheprotectionandinheritanceofthisex ̄cellentculturalheritage.Keyword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ꎻglovepuppetryꎻinnovationandinheritance57。

布袋戏

布袋戏

疏楼龙宿 霹雳布袋戏经典角色之一。儒门第一龙首,亦是三教顶峰之一,华 丽是为其口号,机敏好辩,极为自信,过著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 但其作为却是颠覆儒家传统的形象,虽谈笑风生,却是隐隐透出坚 决果断的冷酷,因挚友剑子仙迹而再度步入中原,解救苍生。 名称:疏楼龙宿 性别:男 其他称号:三教流氓,阿龙 身份:儒门龙首、三教顶峰 诗号:华阳初上鸿门红,疏楼更迭,龙麟不减风采;紫金箫,白玉 琴,宫灯夜明昙华正盛,共饮逍遥一世悠然。 根据地:疏楼西风、宫灯帏、血龙湖、儒门天下、三分春色、龙烟 宛、倒履台、听云轩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 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中国的木偶戏汉朝时期就 在民间出现,到了唐宋时代,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多种多 样的表演形式。如今,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尤其是逢年过节时,木 偶戏仍然是主要的观赏娱乐项目之一。 现代木偶戏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 三种。布袋木偶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 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 称为"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 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和提线木偶、杖头木偶两种木偶戏相 比,布袋木偶戏中木偶的动作更加节奏明快,迅捷有力。
表演手法 表演手法与传统布袋戏有所不同。加强声光爆破效果、使用电脑特 效、戏偶的加大与精致化、改进操偶方式等等。这些包括: · 布景演进 从早期的平面背景或小规模布景、单一操偶师地道,演进至今有大 型布景、隐形地道、动画合成背景,甚至实景拍摄。 · 木偶改良 木偶的眼睛部分,从早期的笔画眼演化为玻璃眼;毛发部分,就传 统的塑胶假发演进为真实的植发;尺寸与造型方面,戏偶尺寸加大、 造型俊美化与拟真化;双手从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手指只能弯 不能动的木手,演进到五只指头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胶活手;双脚从 不能弯曲的传统布腿,改良为装设关节后可以飞踢或跪坐的活脚…… 等等。 · 操偶革新 除了基本的文、武戏、甩偶等等,更加入了电影特有的吊钢丝效果。 又如在层次布景里,操偶师得面临看不到戏偶却得演活戏偶的状况, 甚而应需要潜水拍摄等。2000年上映的电影《圣石传说》里,操偶 师为了拍摄主角傲笑红尘和剑如冰乘船的画面,而潜水操偶,就是 典型的例子

布袋戏介绍

布袋戏介绍

口白
• 操闽南或台湾地方性语言来做演出的口白师傅可 谓布袋戯的灵魂人物。于布袋戏的演出中,后场 的口白师傅包办了戏中所有人物的对白与念白, 也常是布袋戏戏剧中唯一的挂牌主演者。就是因 为身系演出成功与否,类似职业说书人的口白主 演者必须具备有仿男女老幼不同人物音质、不同 讲话风格甚至不同的地方口音的技巧。就实例上, 深受欢迎的口白师傅者还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造 诣和音乐素养,且必须能做到各种不同性格的角 色五音分明,加上情绪表达的八声七情,及其余 基本角色口白等等。
布袋木偶戏
• 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 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 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大部分学者都认定布袋 戏起源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 潮汕与台湾等地区流传的用布偶来表演的汉族地 方戏剧剧种。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 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 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 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而正 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 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早期许多 的迎神庙会场合里,布袋戏是最常看到的汉族民 间戏曲表演之一。
谢谢观赏
一口道尽千古事 十指操弄百万兵
木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 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 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 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 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 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 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 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 演的戏剧形式。

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语言文化现象浅析

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语言文化现象浅析

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语言文化现象浅析作者:赵钰龄赵艺林计洁房凯歌吴滋源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09期【提要】漳州布袋木偶戏是漳州地区的传统剧种,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作家多从历史演义和传奇小说选取题材,后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语言习惯等进行改编,恰也使得这一剧种的剧本成为漳州通俗文学、方言学等研究领域的瑰宝。

文章拟从语言文化的视角切入,浅析传统剧本《金台传》中的“方言俗字”“方言用词”和“特殊语法现象”现象,进而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以期助力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漳州布袋木偶戏语言文化探究一、漳州布袋木偶戏概述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掌中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剧作家多从历史演义和传奇小说选取题材,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例如《茶药记》(全本戏)《牛头山》(折子戏)等。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新编神话剧、儿童剧也开始出现,但总体而言,但传统剧目的表演仍占绝对优势。

二、《金台传》简介《金台传》为现今仍活跃在布袋木偶戏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剧本由木偶戏艺人郑福来口述、福建文化局印制。

该剧讲述了北宋仁宗年间的豪杰——金台,在寻亲途中的一些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的事迹,其故事情节概述如下: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西北)有一个名为金台的少年,因母亲思女心切,奉命至徐州访姐,途中从土匪手中解救出林正英、林芳父女,剿灭土匪营寨。

金台寻至姐姐后,因“买肉”之事与叚一刀相战,后二人惺惺相惜,结为兄弟,共同除去地方恶僧铁头陀,赢得了一方美名。

三、《金台传》的语言文化底蕴浅析(一)《金台传》的语言现象考察《金台传》作为漳州民间通俗文学的代表之一,作品内容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加之“戏剧”这一体裁,更使其成为方言现象的汇集地,以下拟就从方言俗字、方言用词、特殊语法现象三个方面考察并浅析《金台传》中的语言现象。

1.方言俗字所谓方言俗字,概指现代某方言区创造或使用的与正字或本字相对的字。

漳州布袋木偶戏 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 作文

漳州布袋木偶戏作文
哇塞,你们知道漳州布袋木偶戏吗?那可真是超级厉害、超级有趣的东西呢!
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妈妈去看了一场漳州布袋木偶戏。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

好多人啊,大家都一脸期待地等着表演开始。

表演开始啦!那些小小的木偶在演员们的手里就像是活了一样,蹦蹦跳跳的,可有意思啦!我眼睛都看直了,这也太神奇了吧!我就在想啊,这些木偶怎么能这么听话呢,就好像它们真的有自己的思想一样。

这难道不是跟我们小朋友玩的玩具娃娃很像吗?只不过这些木偶能做出好多我们想不到的动作和表情呢。

演员们的动作那叫一个熟练呀,他们的手指就像在跳舞一样,让木偶做出各种精彩的表演。

我当时就在想,他们得练习多久才能这么厉害呀!我问爸爸:“爸爸,他们是不是练习了好久好久呀?”爸爸笑着说:“那当然啦,他们可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呢。


看着看着,我都忍不住想要上去试一试了。

我想,要是我也能让那些木偶动起来,那该有多好玩呀!哎呀,我真的好羡慕那些演员们呀。

一场表演结束后,我还意犹未尽呢。

我跟爸爸妈妈说:“下次我们还要来看!”漳州布袋木偶戏真的是太精彩啦,它就像一个魔法盒子,打开就有好多惊喜。

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去看一看,感受一下这种独特的魅力。

这就是我对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感受,你们呢,难道不想去体验体验吗?。

东游记布袋戏

东游记布袋戏

东游记布袋戏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十七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流传的用布偶来表演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早期许多的迎神庙会场合里,布袋戏是最常看到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

[1]一般来说,学者都大约认定布袋戏起源为福建泉州,时间则约为十七世纪左右。

而之后发展上,布袋戏流派因发展区域横跨福建与台湾,加上不同时期的各自发展与交流融合,实在很难区分。

若最粗概的以表演型态来论,约可分传统布袋戏与现代布袋戏。

在此分类下,即使在布袋戏仍十分流行的台湾,传统布袋戏的观众远低于现代布袋戏。

而普遍所称的布袋戏流派,实际往往就是指传统布袋戏的流派。

与布袋戏相似的同类艺术,在我国南北方称谓不一,在北京叫“苟利子”,在东北称“扁担戏”,在四川称“木脑壳戏”,在西安、兰州称为“耍杆子”,在闽东称“幔帐戏”,在宁波称“手套木偶”,在闽南和苍南、崇明岛、东南亚等闽南方言区均称之为“布袋戏”。

布袋戏起源于何时现已无法明确考证。

晋代王嘉《拾遗录》记载:“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机巧变化,或于掌中备百兽之乐,宛转屈曲于指间。

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神怪倏忽,玄丽于时。

”女学者丁言昭曾在蜚声中外的敦煌莫高窟三十一窟中发现一幅画于盛唐的壁画《弄雏》,画的是一个妇女举起手臂,运用指掌给孩子们作表演的情形。

王嘉关于指掌中技艺的记述和唐壁画所描绘的情境,与今之布袋戏有相似之处,若为同一形态,那么,布袋戏或者可以说布袋木偶的出现应在唐或晋之前,但没有发现更明确的记载,还是难以作为布袋戏始见于唐代之前的确证。

闽南布袋木偶戏

闽南布袋木偶戏

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又称南派布袋戏,是福建省晋江市一带的汉族传统戏剧。

指泉州地区掌中木偶戏,以泉腔演唱,有别于唱北调的漳州北派布袋戏。

最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南派布袋戏流行于闽南地区,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及五代《化书》、南宋《巳末元日》中的史料记载。

明中时至清末,是南派布袋戏兴起与发展时期,汉族民间传说和《台湾通志》称,布袋戏兴起于明嘉靖间,创始人为后来被誉为“戏状元”的梁炳麟。

清中叶,晋江等地的布袋戏演出兴盛,并传至台湾,同时出现了李克茶等著名艺人。

清末民初,泉属各县一些著名的布袋戏班社纷纷兴起,如清同治、光绪年间的闽南“五虎班”。

民国时期,安溪、惠安等地的布袋戏班几乎遍及全县。

但至建国前夕,由于经济衰退,泉属诸县的布袋戏班社处境维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派布袋戏获得了新生。

20世纪50年代,晋江等县组织挖掘记录了200多个布袋戏剧目和音乐曲牌。

新时期以来,南派布袋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承载体为晋江市掌中木偶戏剧团。

建团50多年来,多次进京演出。

参加戏剧赛事和国际木偶节,并获得省级、国家级的奖誉。

剧目《白龙公主》、《五里长虹》获得文化部嘉奖和第九届文华奖。

以晋江布袋木偶戏为代表的南派布袋戏,对表演艺术有严谨的规范要求,每个行当的基本功都非常精细,如生角基本动作24步,旦角基本指法40步,同是一把扇,生角玉骨扇11步,丑角鼓扇21步。

一个缝衣程式,就有外手裁衣裳,髻上拔针、针插襟前、抽线、咬线、线尾搓尖、对针穿线、打结、口齿弹线、发上滑线、缝衣抽线等11个动作;表演修书盖章,从取印开始,再看印,去印脏、盖印油、呼印、下印,最后叠手压印,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南派布袋戏演员,人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行当表演程式的基本功。

晋江布袋木偶戏的剧目非常丰富,有生旦戏、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连本戏和折子戏等等,大量是一代一代承袭下来的传统剧目,其中有些剧目如《玉真行》等剧是从梨园戏移植过来的。

漳州木偶雕刻

漳州木偶雕刻

漳州木偶雕刻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属于民间工艺美术,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及周边地区。

漳州木偶的整体造型包括头、四肢、服装、冠盔等,木偶头雕刻仅指头部造型。

溯源漳州木偶雕刻起于晋盛于唐,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艺人徐年松、许盛芳的木偶作品被美术工艺部门收藏。

1959年,徐年松雕刻的生、旦木偶头,表现扬眉、醉目、微笑、宽额的古代才子和柳眉凤眼、樱桃嘴、高髻发的士女形象,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受到文化美术界的好评。

徐的儿子徐竹初继承家传并有所创新,1979年至1989年,其作品在澳大利亚、美国和台湾、香港展出,赢得很高声誉。

徐竹初的木偶头代表作品珍藏在城区延安北路花园大厦二楼《竹初木偶艺术馆》。

艺术特点漳州木偶造型严谨,精雕细刻,彩绘精致,着色稳重不艳,保留唐宋的绘画风格,人物性格鲜明,夸张合理,并有地方特色。

木偶头基本造型有生、旦、净、末、丑,又有神仙、鬼怪、动物,还有传统名剧的角色例如关公、曹操、《水虎传》的梁山好汉等,种类繁多。

漳州布袋木偶最重要是木偶头,漳州艺人雕刻木偶头注重五形(眼、口、鼻、眉、耳)、五骨(眉、顶、颧、额、颏骨)。

其中,木偶头最重要的是木偶脸。

脸要讲究的是五形三骨,即是两眼、一嘴、两鼻孔(五形);眉骨、骨、下颏骨(三骨)。

形形色色的五官根据角色的外形、性格、身份、经历和气质来构思,加上利用造型、线条、色彩来抓着了角色的神髓,木头人也自然地活了起来。

如嘴尖刻薄的媒婆,翘髻角目的老丑,长眉垂目的慈祥老者,嘴厚面肉坠的憨汉。

漳州木偶雕刻除刀功外,对原材料樟木的鉴别选择、涂料的配制都很有讲究。

雕刻一件作品至少要用两三天,若要将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通过表情刻画出来,花费的时间就更多。

而世袭的秘制涂料尤为重要。

一件作品每种色彩都要涂上数十遍,这样,木偶保存百年都不会掉色、变形。

作为戏曲舞台人物头像的雕刻,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普遍特征。

漳州木偶的制作

漳州木偶的制作

漳州木偶的制作福建省漳州市工艺美术馆,坐落在福建省漳州市的市中心,有着千年历史的福建漳州木偶,就珍藏在这座工艺美术馆里。

中国的木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先秦时期,经历了汉朝,唐朝的繁荣昌盛,在明清时期已经流传于全国各地,木偶的雕刻制作,自唐朝之后从中原地区流入了福建漳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现代木偶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三种。

其中,漳州木偶就属于"布袋木偶"。

漳州木偶人物性格特征明显,生动,表情夸张。

在一个人物身上,有动态和静态两重性的对立和同一,即适合观赏,又适合表演。

漳州木偶大不过三寸,但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齐全,喜、怒、哀、乐,人物表情迥异,性格及其鲜明。

漳州木偶在表演时,主要是用演员的手掌对木偶进行操控。

食指控制头部,拇指和中指控制双臂。

正是由于这种表演方式,故此,漳州木偶的身体为空。

木偶的手与脚为木质,是与木偶的身体缝制在一起的,说到漳州木偶的制作,主要是指木偶头的制作,头盔和服装只起到辅助作用。

漳州木偶头的雕刻非常精细,工艺十分考究,下面我们就告诉大家如何制作漳州木偶。

选材选材,是制作漳州木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木偶的选料一般以樟木为最好。

其一,是因为樟木的木制比较细腻,柔软,适合用作精雕细刻,木偶的头本来就很小,所以,只有适合精雕细刻的木材,才能更好的表现木偶人物的面部表情,才能把木偶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栩栩如生。

其二,樟木本身有一股香味,可以防虫,因此,以樟木制作的木偶利于长期保存。

在樟木中,还要挑选木纹细小,平直,敲打起来声音清脆,质量略轻的,没有疤芥的为最好。

劈型材料挑选完成之后,先要按照构想,把木偶人物的基本形状劈砍出来。

漳州木偶的头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颈部,漳州木偶的颈部要留的比较长一点,这样有利于人物塑造好之后穿衣配甲。

二是头部,二者大概各占原料的二分之一的比例就可以了。

木偶的头部根据生旦净末丑的角色不同,劈砍出基本形状即可。

漳州历史小故事

漳州历史小故事

漳州历史小故事《那些漳州历史小故事呀》要说起漳州的历史小故事,那可真是不少呢。

今天就来给大伙讲讲几个有趣的事儿。

咱先来说说这布袋木偶戏。

这可是漳州的宝贝呀!想象一下,小小的木偶在艺人的手中那是活灵活现的,能跑能跳能打架,嘿,比咱真人还灵活呢!听说以前呀,那看戏的人里三层外三层,都为了来看这些小木偶的精彩表演。

有时候那木偶演个大英雄,雄赳赳气昂昂的,下面的观众看得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就好像自己也化身成了大英雄;要是演个小调皮,哎哟,那观众们也是乐个不停,感觉就像在看自己家调皮的孩子一样。

这布袋木偶戏呀,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欢乐,更是见证了漳州的历史变迁。

还有那林语堂先生,那可是咱漳州的大名人啊!他的文章写得那叫一个妙啊,让人读起来就放不下。

据说他小时候就特别调皮捣蛋,但是脑子聪明着呢。

我就在想啊,是不是因为他小时候这么调皮,脑袋瓜才这么好使,才能写出那么多精彩的文章。

他在外面闯荡出了大名,也没忘记咱漳州这老家。

你说这是不是很给咱漳州长脸呀!再来讲讲漳州的美食故事,就说那卤面吧。

有一次呀,我去一家老店里吃卤面,那味道,啧啧啧,真是绝了。

老板跟我讲,他们家这卤面的手艺可是传了好几代人了。

我就想啊,这得是经过了多少人的嘴巴,多少人的称赞,才能一直传承下来。

每一口卤面里都好像包含了漳州人民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和执着。

咱吃的不是卤面,是漳州的历史和文化呀!还有那土楼,那可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智慧结晶。

听说以前呀,为了防土匪防强盗,大家就一起盖起了这些坚固的土楼。

住在里面,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热热闹闹的。

我就想象着,那时候的人们在土楼里生活得可有意思了,小孩们在里面跑来跑去玩游戏,大人们讨论着家长里短,时不时还一起抵御外敌。

感觉那就是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呀!这些漳州历史小故事呀,就是咱漳州的宝贵财富。

它们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生动有趣,就好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等着我们去慢慢品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漳州布袋木偶戏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