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木偶戏研究报告 2010年9月4号

合集下载

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

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

想具体 其一 , 汉代说 。据 《 乐府杂 录》 记载 .……汉高祖在平城 为冒顿 所围。 这无疑是一篇对 中国木偶 艺术研 究颇 具价 值 的文章,其 中 “ “ 之初,既因于乃雕 乃斫 ,及抱材 而至,孰知 其为栋为梁 ”就 是对当 其城一面, 即冒顿妻阏氏兵, 强于三面。 垒中绝 食。 陈平访 知阏氏妒忌, 即造木偶人 ,运机关舞于 陴问,阏氏望见 ,谓是生人 。虑下其城 冒 时木偶雕 刻的明确说 明。虽然他 所看到 的是其 家乡福州 的木偶 戏, 顿 必纳妓 女,遂退 军。 2 ”[9这是 关于汉初木偶运 用的记载 ,漳州木 依 据文化传播 的规律 ,在唐末前 ,木偶雕刻及 木偶 戏就应该流传 到 1 偶表演艺人们为了说明 自己的木偶承继 西汉 ,在这个故 事的启迪 下, 了漳 州 。 创编了汉代木偶的新故事。漳州提线 木偶戏‘ 相公爷” 踏棚头唱段 中,
至今尚有自古传下的唱词 : 欲 问傀儡何 人制 ,汉时陈平造出来” “ ,
唱的就是这段 古老的传说 。这 些口口相 传的古老唱词 ,不仅 反映了 儡这一事 实。在这 些传记、传说及相关诗词歌 赋的文字记载 中,虽
史料上明确有载 关于漳州木偶 的,是在 宋代。宋代 经济繁 荣, 人 民生活稳定 ,市井文化 发达 ,木偶 戏更是 盛极-B ,漳州也是如 t .
美术史论
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
O r n o an zh i fZh g ou Pupp t gi e
Ca vn ig i F j n r ui n a
◇洒玉 波 S u o a b Y
漳 州地 处福 建的东南端,是闽南文化 的主要发源地 之一,拥有 这片古老 的土地 焙下了璀璨的印记。漳州人 文荟 萃,文化 昌盛,在
在 唐代,城市繁荣 , 经济发 达,人文荟萃,木偶 除了 出之外 , 演 还 出现于生活 的各个领 域,制作技艺 的高超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 些 文人还 为这 些木偶 吟诗作 赋, 明皇杂录 》就 记载 唐玄宗作 《 《 傀 儡吟》七绝 :刻木牵线做 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 须臾弄 罢寂无事 ,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

【本科毕业论文】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和发展出路论文摘要漳州木偶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潮流和现代多元化文化元素的冲击下,漳州木偶剧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本文针对漳州木偶戏展开研究,首先概述了漳州木偶剧,然后对漳州木偶剧的现状及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漳州木偶,表演形式,木偶造型,现状,发展出路目录论文摘要 (I)一. 绪论.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二)研究内容 (1)(三)研究方法 (2)二. 漳州木偶剧概述 (3)(一)漳州木偶剧源流 (3)(二)漳州木偶剧表演形式和木偶造型 (3)三. 漳州木偶剧的现状与发展出路分析 (4)(一)漳州木偶剧现状分析 (4)(二)漳州木偶剧发展出路建议 (4)四. 结束语 (5)参考文献 (6)致谢 (7)闽台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独特区域,其传统民间艺术更加独特,而闽台民间艺术又以漳州民间艺术最具代表性。

漳州地势险峻,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古时称为“痒羞之地”“、核查荒之乡”。

由于人们生存条件艰苦,祸福难料,因而“敬天礼神,崇鬼尚巫”之风盛行。

古老神秘的傀儡戏在漳州民间非常广泛,木偶艺术极盛,每到年节时,就有很多傀儡戏表演,这使得漳州木偶艺术成为闽台地区民间艺术的代表。

一. 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古代把木偶称为傀儡、魁儡或窟儡。

木偶最初用于丧葬演乐的演具,木偶戏在汉末进入宾婚嘉会,唐代木偶戏发展到了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宋代木偶戏空前兴盛,演木偶的“瓦肆勾栏”很多,木偶头的雕刻技巧亦惟妙惟肖。

元、明、清代木偶戏均很流行,并由福建省向东南亚和台湾等地流传。

木偶戏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是民间艺术的主流,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艺术魅力活跃在民间艺术的舞台上。

福建漳州木偶可谓是木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1-2]。

近年来,由于社会潮流和现代多元化文化元素的冲击,漳州木偶剧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本文针对当下漳州木偶剧的现状来研究其处于困境的原因,并寻求发展出路,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漳州木偶戏介绍

漳州木偶戏介绍

The glove puppet showsThe glove puppetry is a type of opera using cloth puppets that originated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in Quanzhou or Zhangzhou of China’s fujian province, and historically practised in Quanzhou,Zhangzhou, the Guangdong region of Chaoshan, and other parts of southern China.the puppet’s head uses wood carved into the shape of a hollow human head, but aside from the head,palm,and feet ,which are made of wood, the puppet’s torso and limbs consist entirely of cloth costumes.At the time of the performance, a gloved hand enters the puppet’s costume and makes it perform.In previous years the puppets used in this type of performance strongly resembled”cloth sacks”,hence the name,which literally means “cloth bag opera”.Glove puppetry performances, simiar to some type of Chinese opera, are divided into a first half and a second half show. During the first half,known as the “show platform”,the audience is shown a demonstration by a master puppeteer on the stage. The second half consists of the puppet master, the orchestra, and spoken parts.Several key points of a show to be appreciated include:rDexterity of the master puppeteer’s manipulation of the puppetThe accompaniment of the orchestraThe poetic spoken parts of the voice actors.In 2006,zhangzhou glove puppet show was recored in the list of intangile cultural matierial list.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傀儡戏剧种之一。

关于木偶戏的历史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木偶戏的历史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木偶戏的历史社会调查报告篇一:泰顺县历史文化调查报告泰顺县历史文化调查泰顺木偶戏源于何时,现无证可考,比较共同的,切合实际的观点是宋末,至今600多年历史。

在《泰顺县志》、《分疆录》对泰顺历史是这样具体记述的:唐末“前后入山著籍者凡十八大姓,??开山立业至今八九百年,子孙尚多聚族而居,自宋以后生齿日繁,文物渐盛,科甲肇兴,舞龙人才辈出,至南渡之盛,山中土著遂多为瑞平世家巨族??”。

宋朝,泰顺的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使得木偶戏传入泰顺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宋末元初的战乱,南宋杭州文人、艺人纷纷逃往浙南山区避难,把木偶戏这种艺术带入山区,则成为泰顺木偶戏可能产生于宋末的外在动因。

根据泰顺三魁镇木偶戏情况调查:锦溪有薛氏,五代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公元前922年)迁基至今已传三十九世,至十八世分四房。

明洪武间(1426年),其时薛氏兄弟四人,薛汝楫行四,分居锦溪东岸,小地名凹丘居住(见薛氏乾隆年间族谱)。

据传,薛氏四房祖宗,在神香岭见木偶戏一担堂,无人招领,便挑回家安放,后多有显灵,遂香火不绝,历代相传,至今当地民间还流传许多有关薛宅戏师爷显灵,为人治病的故事。

更难能可贵的是薛氏所存的木偶担自明初洪武间,一直保存到文革前,全套木偶约48身,木偶头约60个,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毁。

唯有(“临水平妖传”的陈、林、李三位夫人,《十国春秋》生角头三个即五显灵官大帝中的三个,包公头一个,戏师爷一身)九身木偶被薛家存放在山洞里,三年后才偷偷取回,服装、线、腹笼腐烂,头部也有腐蛀。

现6个存泰顺文博馆,3个仍存放在薛氏家族。

在泰顺、福鼎交界金山徐茂雄家存古木偶25身,也是作为“戏神”保存的。

徐家虽贫,但长年香火奉祀“戏神”,据说已有400余年。

该“戏神”原从泰顺驮地桐子弯村传去,为“杭州府铁板桥头:田公元师、郑一郑二郑三相公,郑四、王老先生”,据徐茂雄回忆:“最早由王法成师公传毛琬清师公,往下传徐法显→徐应忠→徐法通→徐应灵,再传徐茂雄也已七代。

漳州木版年画市场调研报告

漳州木版年画市场调研报告

漳州木版年画市场调研报告漳州木版年画是福建省漳州市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木版年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漳州木版年画市场的情况,本调研报告从市场规模、产品特点、消费需求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市场规模漳州市场作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拥有庞大的木版年画市场。

据统计数据显示,漳州市场每年的木版年画销量约达到600万张以上。

同时,市场上还有大量的木版年画制作工坊和相关产品店铺,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

二、产品特点漳州木版年画以它独有的风格和制作工艺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多样化:漳州木版年画主题丰富多样,包括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美女图像以及现代题材等。

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 制作精湛:漳州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独特。

它采用传统的木刻版画技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元素,画面色彩鲜艳、细节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3. 产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木版年画,漳州市场还涌现出一些创新产品,如木版年画书签、明信片、抱枕等。

这些产品不仅延伸了木版年画的应用领域,还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

三、消费需求漳州木版年画市场的消费需求较为稳定。

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品的鉴赏和收藏需求始终存在,尤其是对于具有历史价值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木版年画更为热衷。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艺术品的购买力也在增加,为木版年画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需求。

四、发展趋势1. 与旅游结合:漳州木版年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例如,在旅游景区设置木版年画工坊,向游客展示制作过程,并推出一些结合旅游景点的木版年画作品,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漳州,并促进漳州木版年画的发展。

2. 创新发展:漳州木版年画产业应该注重创新,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加强与时代的对接。

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

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

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
洒玉波
【期刊名称】《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 漳州地处福建的东南端,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这里,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交融,千年的岁月给这片古老的土地烙下了璀璨的印记.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洒玉波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
【相关文献】
1.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探讨 [J], 洒玉波
2.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艺术特色 [J], 洒玉波
3.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前世今生r——浅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 [J], 梁广程
4.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履约实践调研报告——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 [J], 管婧
5.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履约实践调研报告-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J], 管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履约实践调研报告-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履约实践调研报告-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

98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履约实践调研报告——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管 婧(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摘 要: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表演特点,既能够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喜怒哀乐,又能表演一些真人难以体现的动作。

它是一种具有高超技巧、精美造型、独特风格、古老艺术的木偶剧种。

文章以在分析漳州布袋木偶戏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表演与雕刻技艺并行的传承体系以及漳州布袋木偶戏现存的问题和反思。

关键词:漳州;布袋木偶戏;保护与传承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Repor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y for T raining Coming Generations of Fujian Puppetry Practitioners——Safeguarding and Fransmission of Zhangzhou Glove Puppet OperaGUAN Jing(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Beijing 100029, China)Abstract: Zhangzhou glove puppet opera has a long thousand-year history, its defin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is the use of fingers and the palm to directly control the puppet during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such control lends itself to lively, lifelike actions which are capable of displaying the full gamut of emotions and physical actions present in a traditional non-puppet opera. Furthermore, it allows actions difficult for human performers to perform. It is an ancient form of highly skilled, elegant and characteristic puppet performance theat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the Zhangzhou glove puppet opera,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performance and engraving techniques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flections of Zhangzhou glove puppet opera.Keywords: Zhangzhou; glove puppet opera; safeguarding and transmission作者简介:管婧(1987-),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漳州传统布袋木偶服装研究

漳州传统布袋木偶服装研究

漳州传统布袋木偶服装研究陈晓萍【摘要】漳州布袋木偶以精湛的演技和精美的造型著称于世。

漳州传统的布袋木偶服饰,构成了漳州木偶造型的重要因素,它继承了“漳绣”的优良传统,用料考究,工艺复杂,既是华丽的戏服,又是精美的工艺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漳州传统布袋木偶服装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漳州传统布袋木偶服饰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制作工艺等进行整理分析,希望能保存该手艺,并引起世人对木偶服饰的关注。

%Zhangzhou puppet is famous for its consummate operating skill and exquisite shape. Traditional Zhangzhou puppet costume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of Zhangzhou puppet; it inherit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 of Zhangzhou Embroider, boasting extraordinary materials and sophisticated workmanship; it is gorgeous costumes as well as exquisite handicrafts.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traditional Zhangzhou puppet costume will be subject to inevitable decline.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cultural connotation, artistic value and workmanship of Zhangzhou puppet, hoping to conserve the craft and draw the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puppet costumes.【期刊名称】《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7页(P25-31)【关键词】漳州木偶服装;文化内涵;工艺;艺术价值【作者】陈晓萍【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1.5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尤为擅长武打场面和善于刻画人物性格。

漳州木偶戏研究性学习

漳州木偶戏研究性学习

我们搭乘着公共汽车回到了石码。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一路畅谈心得与收获。 也许这并不是最完美的旅程与采访,但我们 依旧快乐。因为我们第一次有这样的学习旅 程,着实让我们激动。 这样的旅程,让我们真正领略了漳州布袋木 偶戏的魅力。 尽管现在的市场并不是很好,但已被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木偶戏一 定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 愿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让同学们了解木偶戏, 走近木偶戏,喜欢木偶戏··· ···
·· ·
·· ·
·· ·
许洁莉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向我们介绍了他们 拍摄过的木偶电视剧,有一部在无锡拍摄的《秦汉英杰》 和另一部《新西游记——孙大圣环保行》。她是漳州木偶 学校的副校长。她与校长吴光亮老师以及学校的四位同学 在其中,共演绎了200多个角色。 我们在参观和学习中更进一步了解了现代与时俱进的 木偶戏 ,木偶戏不再仅仅局限于戏剧类型的表演,而是更 多地融入魔术,舞蹈,话剧,相声等表演中,表演道具也 从木刻的布袋木偶演变为多彩可爱的布袋娃娃等,让布袋 木偶戏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不过,传统的漳州布袋木偶戏依旧是最让老漳州人所 喜欢的漳州文化。街头巷尾,一搭台,一场戏,几个栩栩 如生的布偶木偶,就是老人孩子们一天的欢乐。 也许,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不能再回到漳州布袋 木偶戏曾带来的朴实与快乐。但漳州木偶戏的过去的斐然 成绩依旧是我们漳州人的骄傲,现今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 的关注与努力,将来的前景值得我们憧憬和盼望···· ···
漳州布袋木偶戏 研究性学习
制作者 石瑜 康嗣超
开学 我 始习 们 就的 从研 这究 里性
州说州 相 看 木 你 布过的 信 过 偶 是 袋它你 故 木 戏 否 木 一乡偶〄听 偶 定在戏或说 戏漳听 漳 ? 者 过 。 ——

浅论漳州的木偶雕刻

浅论漳州的木偶雕刻

浅论漳州的木偶雕刻徐冰【摘要】木偶艺术有着三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轨迹,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漳州人民所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如何推动传统艺术的保存、发展和开发,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期刊名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07(009)001【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漳州木偶;木偶的历史【作者】徐冰【作者单位】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9木偶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

早在遥远的古代,世界各地几乎都出现了木偶的踪迹。

这说明,木偶艺术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欧洲的木偶表演,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已经开始,而至中世纪进入全盛时代。

英国、法国、德国的木偶戏在17世纪先后兴盛。

许多著名的戏剧家都为木偶戏编写过剧本,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歌德,都是木偶戏的爱好者。

埃及的金字塔中,曾发现过木偶的陈迹。

古代印度木偶艺术的技艺竟到了难于置信的地步。

许多传说故事中都有木偶的突出地位。

日本在17世纪初也出现了木偶净琉璃剧,成为日本民族戏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也不例外。

在中国古代文艺的苑囿中,木偶也是一枝色彩夺目的香花。

长期以来,木偶始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扶植。

特别在集市、节庆之时,木偶戏给千万终年辛苦的劳动者带来无限的欢乐。

中国木偶发展的起点是商周时代,那时称作为俑,最早用以丧葬,尔后才用于娱乐,汉代出现了歌舞俑,是俑从制作形态向表演形态迈进的重要一步。

在西汉,已有能活动的歌舞俑,但主要用于丧葬,直到汉末,才作为喜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这也为木偶用于娱乐演出打下了基础。

从三国时代开始,到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清朝,木偶当时的制作技艺已高超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木偶制作与木偶表演是互相牵连的两个方面,精巧的木偶制作,是木偶戏迅速发展的原因,也是木偶戏发展的必然结果。

漳州布袋木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漳州布袋木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论 在 哪 个 年 龄 层 , 常看 漳 无 经 州 木偶 戏 的非 常少 ,在 小 于 l 以及 3— 0岁这 5岁 05 两个 年 龄群 甚 至表 现 为 0 ,没 看过 漳州 木 偶戏 的 主 要集中在 3 岁 以下的青年 , O 曾经看过的人数很多 , 年龄集 中在 l— 0 5 5 岁之间 。 这表 明漳州布袋木偶观 众数 量 在减 少 , 戏迷 老龄 化 。 ( ) 团 实力下 降 , 众逐 渐 流失 二 剧 观 漳 州 布 袋 木 偶 被 评 为 国家 首 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后 , 业剧 团与 业余 剧 团开 始形 成 泾渭 分 明的局 专 面。业余剧团实力不足 , 走街 串巷演出以谋求生存 , 在与专业剧团的竞争 中市场 日益畏缩 ; 而专业剧 团 则脱 离 自己最 忠实 的本 土观 众 , 失 扎 实 的群众 基 丧 础, 主要依靠政府 的财政计 划支持 , 电视剧 的拍摄 和国际艺术交 流, 往往人不敷 出。事实上 , 业余剧团 和 专业 剧 团的群 众 依 赖性 都 很 强 , 一旦 失 去 了观众 支持 , 就无 法 正 常 生存 和 发 展 。如 今漳 州 木 偶 剧 团 的观众 逐渐 流失 , 场逐 渐缩 水 , 市 前景 堪忧 。 ( ) 三 艺术特 色弱化 , 目标群 体 不 明 漳 州 布袋 木 偶 艺术 是 漳 州 民俗 文 化 的典 型 , 漳 州 布袋 木 偶 以武 打 戏 为 主 , 泉州 晋 江 布袋 木偶 相 与 比, 拥有 独特 优 势 。然 而 , 当今剧 团所 表演 的戏 剧却 逐渐 剔 除原 先 以“ ” 主 的人 物 及剧 情 。漳州 布袋 武 为 木偶 表 演 只有 明确 自己的特 色 和定 位 , 能 不 被 电 才 影 电视 的媒体 大 潮 淹 没 。另 一 方 面 , 漳州 布 袋 木偶 目标 群 体 不 明确 。作 为一 项 艺 术 , 布袋 木 偶 理应 适 合现 代 人 的 品 味 ,既 能迎 合 中老年 人 的 审美 需 求 , 也适 合 青 少年 的 日常 消遣 娱 乐需 要 。然 而 , 由于艺

漳州布袋木偶头与动漫产业的结合探索

漳州布袋木偶头与动漫产业的结合探索

漳州布袋木偶头与动漫产业的结合探索摘要:本文首先从造型角度对漳州布袋木偶头进行铺陈概述,使大家对漳州布袋木偶头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接着重点研究其造型体系、细节分析等,总结出漳州布袋木偶头的造型艺术特点。

漳州布袋木偶头本身所具有的文化资源,可以为己用,也可以为他用,从造型上下手,探讨与时俱进,与动漫产业结合,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民间瑰宝,振兴国内文化原创产业。

一、漳州布袋木偶头概述漳州布袋木偶头雕刻艺术是闽Array南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漳州布袋木偶头在省、市外事活动中,是馈赠的佳品。

漳州木偶艺术是综合了雕刻、美术、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民间艺术,并经历了近2000年的演变,在当代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漳州竹初木偶。

漳州竹初木偶以其悠久的历史,特殊的祖传工艺,丰富而精美的性格化造型,已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被称为“东方艺术珍品”、“世界一流艺术”、“活的‘文物’”、“中华一绝”。

徐竹初是现在漳州布袋木偶头雕刻的代表性传承人,本人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5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出版有《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等图1 徐竹初制作木偶中图片来源:徐竹初提供专著画册。

戏剧大师翁偶虹题诗赞道:“傀儡登场假胜真,镂雕妙技巧通神,凭君地母天公手,展现千姿百态人”。

2006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福建省10人榜上有名,其中包括漳州木偶头雕刻徐竹初、徐聪亮。

2008年,省文联、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为20位民间艺人颁发“福建省民间文化杰出和优秀传承人”证书,里面就有漳州木偶雕刻传人徐强。

二、漳州布袋木偶头造型演变和艺术特点漳州木偶历史悠久,起源于晋代,兴盛于唐代,秉承汉唐一脉。

主要从北方传入,结合当地文化,经过几次南北大迁徙和融和后,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唐朝时,木偶材料取自普通的木头。

造型大都以宗教、神话、历史、民间传统形象为主,广泛用于佛教信仰,如果配以服饰和道具,用手操作,即可进行表演。

大班木偶课题研究报告总结

大班木偶课题研究报告总结

大班木偶课题研究报告总结大班木偶课题研究报告总结一、引言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大班木偶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让大班的孩子们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并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报告总结了大班木偶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实施过程和效果,旨在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目标本次大班木偶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大班孩子们进行木偶表演的培训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从而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方法1. 理论学习:在木偶课题研究开始前,我们让孩子们学习有关木偶戏的历史和表演技巧,了解木偶戏的发展过程和表演要点。

2. 实践演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实际的木偶表演演练。

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木偶,并进行表演的排练和演出。

3. 观摩交流:我们邀请了一些专业木偶戏团的演员来学校进行木偶表演展示,并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样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四、实施过程大班木偶课题研究经过了充分的策划和组织,从准备到实施,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在理论学习阶段,孩子们通过集体探讨、小组研讨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学习了木偶戏的相关知识。

在实践演练阶段,孩子们分成小组,积极参与木偶的设计、制作和表演排练。

他们学习了如何驾驭木偶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如何与队友紧密配合,通过训练和排练,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观摩交流环节,孩子们通过观看专业演员的表演和与他们的互动,提升了对木偶戏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五、效果通过大班木偶课题研究的实施,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们对木偶戏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对这一古老传统艺术形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木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展示了良好的表演天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木偶戏研究报告指导老师:吴晓红班级:高一年十二班课题小组组长:石瑜课题小组成员:石瑜康嗣超引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布袋木偶,一段段惟妙惟肖的唱腔,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杂技动作,一幕幕活灵活现的打斗戏,吸引了多少来往路人驻足欣赏。

那是在童年的街道口,那是在儿时的的小巷间广场上,还稚嫩的我们对布袋木偶戏的些许印象。

今日的街道车水马龙,然而当年那赢得阵阵喝彩的木偶戏让我拉着父亲的衣襟不舍离去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

虽然我们为再也很难出现在街头的有些简陋的木偶戏台而感到遗憾,但我们更为偶尔出现于电视舞台上不断发展更新,与时俱进的布袋木偶戏而欢呼。

布袋木偶戏是我们童年的记忆,也是我们今日当守望的精神文化。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始了对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追寻。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查找资料。

(1)在网上查找相关网页资料和课题资料并记录下来。

(2)向当地文化局和有关部门询问和参考历史资料,并作相关访问和记录。

(3)制作一份问卷调查,分发给全班同学,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4)将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记录一份总结。

第二阶段:走访研究(1)通过石达洲老师(曾任漳州木偶艺术学校政治主任)联系漳州木偶艺术学校,征得学校同意,入校参观学习。

(2)采访漳州布袋木偶戏许洁莉老师及其学生,了解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发展状况。

(3)石瑜同学制作计划和采访内容并进行采访,康嗣超同学进行笔录和拍摄。

(4)将走访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表现形式(1)小组进行总结安排,讨论课题撰写内容和幻灯片制作。

(2)提交老师审核并请求指导,着手写研究论文和完成幻灯片制作。

追溯历史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

据史料记载,木偶戏“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

明代时期,木偶兴旺。

布袋木偶,仅福建漳州即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属泉州,北派属漳州,以龙溪布袋木偶戏最为著名。

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萧条,解放前期,木偶戏走向衰弱,个体班社所剩无几。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业待兴,漳州木偶戏枯树逢生,重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51年5月,龙溪县率先成立南江木偶剧团,郑福来为团长。

1953年,漳浦县成立艺光木偶剧团,杨胜为团长。

后海澄庄饭、龙溪吴长元、长泰蔡清根、漳州韩如陶等木偶艺人相继组团。

1959年3月,南江与艺光合并成立龙溪专区木偶剧团,也就是今天的漳州木偶剧团,以郑福来、杨胜、陈南田等名艺人为骨干,并充实漳州艺校木偶班一批新生力量,作为艺术改革试验点。

剧团集中了一大批木偶戏艺术家为骨干,形成了民间艺术向专业艺术迈进的雏形,漳州布袋木偶戏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向全国范围内传播,并走向世界。

建团50多年来,曾先后17次晋京献艺,多此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扬,并数十度出国,到过罗马尼亚、波兰、俄国、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瑞士、葡萄牙、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巴西、阿根廷、以色列等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参加演出,受到了世界各国和境外观众的广泛赞誉。

自1960年9月漳州市木偶剧团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上获一等表演奖和金质奖章两枚后,先后有45次获得国际、国内各种奖项。

文革期间,漳州地方戏剧大部分被解散,唯独木偶剧团因获殊荣得以幸存,文革以后,木偶剧团把重点放在全方位进行艺术革新上,融入了傀儡戏其他门类的手法,并应用了现代科技,浓厚了神话气氛与韵味。

如1977年6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轰动漳州城乡,受到广大观众欢迎。

改革开放后,漳州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重点扶持,足迹遍布四方。

1992年民间故事剧《狗腿的传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中获“优秀剧目奖”,及编剧、导演、表演、造型奖。

2001年木偶电视剧《森林里的故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4年6月在捷克布拉格参加国际木偶节大赛中《大名府》、《两个猎人》荣获“最佳表演奖”,获得最高奖“水晶杯”。

2005年12月2日获西班牙国际木偶节政府文化奖,组委会演出奖。

2006年6月捷克布拉格第10届国际木偶节也获得了“最佳荣誉表演奖”。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的瑰宝。

布袋木偶戏的艺术价值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傀儡戏剧种之一。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集各艺术门类的特点,丰富修饰,体现布袋木偶戏的内涵。

其表演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表演,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是一个具有高超技艺,精美造型,独特风格的木偶剧种。

1、木偶表演:布袋木偶戏的偶人操控是用手由下而上,以手掌作为偶人躯干,食指托头、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别支撑左右两臂,可一人操纵一个木偶,也可双手同时操纵表演两个性格、感情各异的偶人。

布袋木偶戏的角色与人戏相同,基本上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档。

每个行档里仍有不同的区别和名称。

此外还擅长表现神话里的各种人物及飞禽走兽,和表演人戏无法表现的各种动作。

布袋木偶戏注重突出动作准确性、表演技巧性、人物细腻性、内容趣味性。

旧时操纵表演者仅设正、副手,一般为父子或师徒。

正手除操纵木偶表演外,还兼唱、念、道白。

副手只操纵木偶配合正手表演。

舞台是2米长的“一字台”,正、副手面向观众,并排坐定,操纵木偶在台板上表演。

正手还要能操纵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脚色的表演,掌握各种行当的道白和唱腔的不同音色(声调)的技巧。

木偶戏是以手掌支撑木偶表演,操纵演员必须练好“劈指”,抖手”,“腕功”以及“臂功”等基本功。

2、剧目:布袋木偶戏的传统剧目有幕表戏、全本戏,坠子戏(折子戏)、连台本戏。

新中国成立后,演出剧目除了整理、改编优秀传统剧之外,还创作大量新编古装戏、神话剧、现代戏、儿童剧、童话剧、课本剧、小品以及影视剧。

3、音乐:传统的布袋木偶戏根据表演的乐调、词调与戏路划分,可以分为南、北两种不同的流派,它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音乐唱腔和表演风格上。

南派盛行于泉州地区,唱的是南调,也就是傀儡调,表演上采用梨园戏做派;而漳州的布袋戏则归属于北派,唱的是北调,如昆腔、京调等,表演上采用的是京戏做派。

现如今,随着布袋戏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融合,南北两派的界限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

漳州布袋戏音乐,一般均随当地流行的戏曲剧种,使用各种民族乐器,清中叶布袋戏以汉剧为主,民国初改唱京剧,芗剧兴起以后多用芗剧演唱。

但打击乐一直保持京剧风格。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音乐开始根据剧目特点进行配曲,故有京剧、芗剧、民间音乐、儿童音乐、歌舞音乐及流行音乐等各种乐调兼容并蓄。

4、木偶造型:漳州布袋戏的木偶造型十分精巧,木偶头的雕刻艺术更是驰名海内外,具有工艺品的珍藏价值。

近代负有盛名有徐年松家族和许盛芳家族。

布袋木偶头造型分为脸谱类、写实夸张类和变形类以及各种动物类,有二百多种造型以及各种动物造型。

5、服装制作:布袋木偶戏戏装与京剧戏装相似,常用的有长靠、短靠、袍、衣、裤、裙等制作,服装的材料全用绸缎,做工精细,而且全采用漳绣制成。

(漳绣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刺绣工艺,相传始于宋代,为明清朝贡品。

)6、舞台美术:传统布袋戏的舞台仅为一桌二椅是以时空自由的假定性布城、车旗等发展而来。

1952年舞台改“坐式”为“立式”后。

拓宽舞台表演空间。

60年代,舞台又增大到16尺,以后又进行了多次修改调整,1978年,舞台美术设计师从剧情发展和表演上的需要出发,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创造多层次、可移动和可复式的立体表演空间,加上利用现代高科技的灯光音响效果,为布袋戏提供更大的立体表演空间,舞台灯光与表演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现代木偶戏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三种。

布袋木偶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木偶戏"。

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

和提线木偶、杖头木偶两种木偶戏相比,布袋木偶戏中木偶的动作更加节奏明快,迅捷有力。

漳州布袋木偶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

在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历史长河中发扬光大。

并且在中国乃至世界木偶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中国傀儡戏中一样独秀的奇葩。

研究和发展漳州布袋木偶戏,特别是对这一古老剧种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方位学术研究极其重要,它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国木偶戏史以及中国戏剧学史,而且对世界木偶戏史也将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2006年5月20日,漳州布袋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我们的问卷调查为了更好地知道同学们对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了解程度,我们设计了一份含有八道布袋木偶常识问题,两道对布袋木偶戏看法与感受的问题的问卷调查(详细内容见附件),分发给高一十二班同学填写。

问题一您是否观看过漳州布袋木偶戏?问题二您认为木偶戏是否有发展前景我们在统计和总结中发现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作为今天的中学生的我们,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不够了解,许多同学仅仅看过一两次木偶戏表演。

但庆幸的是,参加本次调查的同学都表示听说过木偶戏,有的是从父辈口中得知,有的从漳州电视文化节目中了解的。

但对于木偶戏中演的是什么,有过什么样的曲折发展和取得怎样的骄人成绩,同学们是很陌生的。

而我们小组成员在进行这次研究性学习之前,也是对布袋木偶戏这一漳州民间传统艺术不甚了解。

其次,同学们对木偶戏的文化价值认识还不足。

在漳州布袋木偶戏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问题中,绝大多数的同学表示不了解。

而谈到木偶戏的发展前景时,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很有发展潜能的。

这两个突出问题反映出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也侧面体现了同学们较少关注家乡戏剧文化。

我们建议政府文化部门多多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小册来使人们认识并爱上漳州木偶戏。

我们建议学校将木偶戏的相关文化历史编入校本课程中,让木偶戏文化能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不息。

而我们的同学也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当多多了解故乡传统艺术,多进行类似的研究性学习。

如果我们连家乡的故事都不去了解,又如何谈得上天下历史?如果我们连家乡的艺术都不去欣赏,又如何谈得上欣赏各民族情韵?如果我们连家乡的文化都不去传承,又如何谈得上守护世界瑰丽文化珍宝呢?后续研究学习做了上述问卷调查,我们有了对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初步认识。

小组成员们得到允许后,在放假期间不辞辛苦地来到漳州市区的木偶艺术学校,进行走访学习。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福建省艺术学校漳州木偶班成立于1980年5月,开始依附于龙溪地区木偶剧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