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卷(附答案详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卷(附答案详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1年同步练习卷(4)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挥发性B. 溶解性C. 可燃性D. 导电性2.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 冰块能融化成水C. 铁矿石炼铁D. 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3.疫情期间,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是()A. 具有可燃性B. 易挥发C. 熔点−114℃,沸点78℃D. 具有特殊香味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水用作冷却液B. 金属铜用于制导线C. 氧气用作航天助燃剂D. 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5.下列物质的性质,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活性炭的吸附性;石墨的润滑性B. 甲烷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C. 浓盐酸的挥发性;碳酸的不稳定性D. 硫酸的腐蚀性;金属的导电性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 物理性质B. 制法C. 用途D. 化学性质7.对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区别的最简单方法是()A. 石灰水B. 带火星的木条C. 燃烧着的木条D. 闻气味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 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C. 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D. 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9.在日常生活中用适当的方法来区分下列各组物质,其中利用化学性质达到目的的是()A.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B. 铁片和铜片——看颜色C. 自来水和酒精——点燃,看能否燃烧D. 葡萄糖和面粉——投入水中,看是否溶解10.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是()A. 石灰石和胆矾B.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C. 食盐和白糖D. 白酒和白醋11.有下列项目:①颜色;②状态;③溶解性;④导电性;⑤可燃性;⑥稳定性;⑦硬度;⑧密度;⑨光泽。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1.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大米霉变C.灯泡发光D.铁钉生锈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C.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D.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4.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5.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

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6.“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在化学产品设计、制造、应用、回收处理时,对环境没有或产生尽可能小的副作用。

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内涵的是( )A.某冶炼厂将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B.执法部门将收缴的假冒伪劣产品焚烧C.使用含磷洗衣粉D.开发新型燃氢汽车7.在下列某种气体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难溶于水C.没有气味D.可以燃烧8.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9.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山喷发B.房屋倒塌C.冰雪融化D.山体滑坡10.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11.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2.由于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通常用氢气充气球,氦气比氢气稍重,但性质稳定,不容易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1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1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三化学绪言;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1. (威海)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 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 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 研制新药D. 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2. (烟台)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 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 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3. 以下是海南省部分市县特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海口铁画B. 椰岛米酒C. 屯昌剪纸D. 石山木雕4. 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了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我是紫红色固体B. 我在天然界中硬度最大C. 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 我会生锈*5. 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A. 水滴石穿,金石可镂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6. 下列现象或事实中,能说明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蜡烛熔化B. 放热C. 发光D. 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7. 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 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B. 利用煤燃烧发电C. 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D. 利用水力发电*8. 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

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我被摔碎了B. 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C. 冰块: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融化了D. 铁钉:我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生锈了*9. 2012年2月28日9时30分,河北赵县克尔化工厂硝酸胍车间发生爆炸,造成16人死亡,43人受伤。

下列关于爆炸物硝酸胍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白色粉末B. 易燃C. 熔点212℃D. 具有刺激性*10. 下列各组物质,最好利用其化学性质不同来区分的是()A. 食盐和胆矾B. 铝块和铜块C. 水和澄清的石灰水D. 酒精和蒸馏水*11. 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说过:“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蜡烛受热熔化B. 汽油挥发C. 水变成水蒸气D. 酒精燃烧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B. 硬度C. 可燃性D. 熔点3.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 铵态氮肥可与碱性物质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变成粉末D. 氨水具有碱性;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4.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胆矾研碎C. 粮食酿酒D. 苹果榨汁5.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滴水成冰B. 百炼成钢C. 木已成舟D. 聚沙成塔6.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红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 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C.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7.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铁用于制炊具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金刚石用于划玻璃D. 氢气用作燃料8.2019年4月16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在火灾现场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木质屋顶燃烧B. 消防用水汽化C. 电线拉断D. 拱柱摔碎9.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浓氨水易挥发B.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C. 酒精易溶于水D. 氢气能被点燃10.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酒香扑鼻B. 火药爆炸C. 干冰升华D. 冰雪融化1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生锈B. 食物腐烂C. 冰雪融化D. 蜡烛燃烧1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B. 密度C. 挥发性D. 可燃性13.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 蓄电池放电B. 水力发电C. 内燃机做功冲程D. 火箭点火升空14.固体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A. 一定是物理变化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 一定是化学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5.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 千锤万凿出深山B. 蜡炬成灰泪始干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正确的是()A. “新物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第6页,共12页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结构上不同的物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7.金属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和答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和答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单选题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变化”是物质世界的规律。

那么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有着本质不同的是()A. “顽石”变“钻石”,真爱永留传B. “五粮”变“美酒”,香飘全世界C. “大米”变“米饭”,营养还有味D. “大豆”变“香醋”,营养更丰富3.以下教材图片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山融化B. 用生铁炼钢C. 海水晒盐D. 用墨汁画画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D.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用于防腐5.2019年4月16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在火灾现场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木质屋顶燃烧B. 消防用水汽化C. 电线拉断D. 拱柱摔碎6.下列常见的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面包发霉B. 汽油挥发C. 瓷碗破裂D. 冰块融化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铜用于制作导线B. 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 天然气用作燃料D. 氧气用于气焊二、填空题8.古典文学是国之瑰宝,下列古诗句中哪些涉及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请填入横线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______.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________.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9.在一些重要活动或一些商业庆典时,常悬挂一些氢气球,但有时气球破裂遇到明火时很容易发生爆炸或引起火灾,因此有人用密度稍微比氢气大的稀有气体氦气充填气球,这样既可以使气球上升,又杜绝了安全隐患.请据此简要回答:(1)从以上事实中可以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2)用氦气充填气球的优点是:________.10.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1)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硬度________;②熔点________;③密度________;④颜色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检测题(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检测题(word版,含解析)

《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检测题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计算机软件的开发B.“神舟”七号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C.“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调查D.新型药用有机分子的研制2.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始于(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B.人类掌握了炼铁技术之后C.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以后3.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对玻璃片呼气B.蜡烛燃烧C.湿衣晾干D.灯泡通电发光4.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5.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A.制法B.物理性质C.用途D.化学性质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7..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A.干冰升华B.电灯发光C.矿石粉碎D.粮食酿酒8.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百炼成钢D.木已成舟9.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B.着火点为450℃,易燃C.沸点为-42.1℃,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10.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A.台风B.雪灾C.山体滑坡D.森林火灾二、我会填空11.从第一组中选择适当的词语的序号填入第二组的空格中。

第一组: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②木炭可以燃烧;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④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⑤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

九年级化学上册_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_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_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_人教新课标版

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内容小结1.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质。

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我国古代发明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 造纸B. 指南针C. 火药D. 烧瓷器3.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A. 衣服、桌子、电视机B. 太阳、宇宙、太空C. 食盐、水、空气D. 精神、意志、力量4. 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A.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B.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C.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D. 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5.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6.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A. 白色固体B. 调味品C. 易溶于水D.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7. 在下列新材料或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①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④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⑤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A. ①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⑤8. 课本彩图中,一只小猫稳坐在一块透明的塑料板上,下面燃烧着温度很高的煤气灯,小猫却很安详,原因是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具有()A. 耐高温并隔热的功能B. 隔绝氧气的功能C. 导电透明的功能D. 传热功能9.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6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人教版初中化学绪言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绪言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练习——绪言1.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化学中的描述体现了“行”的是()A.麻、棉是传统的纺织材料B.新能源的使用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核心C.新材料的让建筑更坚固D.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需要从食物中摄取2.化学的作用之一是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下列序号中涉体现该作用的有①生产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的产量;②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③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④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的更美好。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 只有①②④D. ①②③④3.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4.化学的作用之一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下列物质属于自然界之中原本不存在的是()A.化肥B.金属C.氧气D.岩石5.某化妆品广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标榜其成分纯属天然,高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的讨伐。

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化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B.纯天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C.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毫无作用D.化学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6.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B.石钟乳的物质组成C.机械自动化D. 单晶硅的结构7.建设海南自贸港对化工生产的要求是必须贯彻绿色化学的核心,下列选项中描述的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的是()A.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B.自贸港建设应先发展后治理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D.加大力度建设国际旅游岛8.纳米科学与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0.1 nm到100 nm之间)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的科学和技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训练1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训练1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绪言及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C.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D.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2.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山喷发B.房屋倒塌C.冰雪融化D.山体滑坡3.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大豆磨浆B.西瓜榨汁C.猪肉切块D.木瓜酿酒4.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5.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铁生锈B.水汽化C.汽油燃烧D.脂肪酸败6.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 )A.水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植物的呼吸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锅炉爆炸、燃放鞭炮7.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

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8.在下列某种气体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难溶于水C.没有气味D.可以燃烧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10.“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知识要点分类练】知识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状态和颜色改变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放出D.发光、放热2.下列事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3.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成果卓著,下列成果的应用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司南指示方向B、高温烧制陶瓷C、古代湿法炼铜D、谷物酿造美酒知识点2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4.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格: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现象液体中出现(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2)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石灰石表面有适量稀盐酸(3)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4)归纳整理:以上三个实验中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在生成其他物质时,常常伴随,等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依据。

【规律方法综合练】5.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认识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B.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一定有明显现象,物理变化通常没有明显现象D.化学变化在生成其他物质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6.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认识错误的是()A.观察到胆矾溶于水后溶液呈蓝色,说明该溶解过程是化学变化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D.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7.某同学进行如图1-1-2所示实验,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他可以先根据从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石灰石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再根据从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石灰石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

【考题展示】8.(2022.青岛)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穿石B、钻木取火C、绳锯木断D、木已成舟E、凿壁偷光F、铁杵磨针G、百炼成钢H、云开雾散第2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知识要点分类练】知识点1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下列有关家庭厨房中所熟悉的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B、食盐能溶于水C、面粉是白色粉末D、铁锅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知识点2 性质和用途的关系3.为了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最合适的方法是()A、闻气味B、测定质量C、观察颜色D、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中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绪言同步练习试题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绪言同步练习试题答案解析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题4分,共100分)1. 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

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A. 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B. “天宫二号”轨道的设定C. 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D.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盛【答案】B【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考点】化学研究的内容2.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B. 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C. 火箭新型燃料的研制D. 化肥和农药的研制【答案】B【解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火箭新型燃料的研制、化肥和农药的研制都属于化学的研究方向和对象,但是不会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故选B.【考点】化学研究的对象3.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B.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 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 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答案】B【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故选B。

【考点】化学的概念。

4.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B.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C. 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D. 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答案】B【解析】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是物理研究对象。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是化学研究对象。

故B正确。

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是生物研究对象。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是地理研究对象。

【考点】考查化学研究对象。

5.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B.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C. 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药物,在保障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 城市环境日益严重,都是化学惹的祸,化学在改善生活环境中有害无益【答案】D【解析】A、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正确;B、化学可以制取新材料,制取新药物,所以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C、化学可以制取新物质,所以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药物,在保障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D、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是由于不正确处理废物,随意排放三废造成的,化学在改善生活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错误。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卷(附答案详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卷(附答案详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1年同步练习卷(5)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 葡萄酿酒B. 氢气爆炸C. 浓盐酸挥发D. 白磷自燃2.下列性质描述的是物理性质的是()A. 干冰易升华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C. 水是常见的溶剂D. 蛋白质受热会变性3.下列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只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做温室肥料B. 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C. 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D. 金刚石常用来切割玻璃4.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瑰宝,以下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铁杵成针B. 破釜沉舟C. 火上浇油D. 刻舟求剑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 酒精用于杀菌B. 汽油用于汽车燃料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氮气用于填充电灯泡6.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7.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锅生锈B. 燃气燃烧C. 开水沸腾D. 生米做成熟饭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C. 活性炭吸附色素D. 铝制成铝箔用于包装9.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出土的半张“黄金面具”被刷屏,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

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捶打黄金B. 打磨象牙C. 雕刻玉石D. 湿法炼铜10.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A. 火箭转运B. 总装调试C. 燃料注入D. 点火发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11.下列物质用途只利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

a.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b.镁粉用于制作烟花c.用干冰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d.氦气填充探空气球e.氮气制化肥f.氢气作高能燃料g.金属铁作炊具12.下列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发生反应;④常温下是一种气体;⑤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⑥能与金属发生反应.用序号回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13.木炭是一种常见物质,根据下面的描述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 选择题1.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闪耀理性光辉。

对下列古诗词划线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B.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2.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3.下列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呼吸作用C.水结成冰D.玻璃破碎4.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5.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面包发霉C.胆矾研碎D.钢铁生锈6.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A.用双氧水制氧气B.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一组是()A.铁器生锈、水果腐烂B.水的蒸发、水的电解C.石蜡燃烧、石蜡融化D.胆矾研碎、汽油挥发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C.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D.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9.网红美食“脏脏包”的部分制作过程如下,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面团发酵B.手擀面饼C.包裹黄油D.熔化巧克力10.蒙华铁路是全国最长的运煤专线,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七个省,预计将在2019年全线通车。

蒙华铁路施工现场有下列现象,其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起吊工件B.焊接钢轨C.锯断木材D.粉碎石子1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A.金属铜制电线B.液氮作制冷剂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1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火药爆炸B.木条燃烧酒精挥发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13.2018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古丝绸之路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同步 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同步 练习及解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燃料燃烧C.橙汁榨汁D.品红扩散2.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A.酒精和白醋B.铁粉和木炭粉C.食盐和蔗糖D.氧化铜粉末和二氧化锰粉末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木炭燃烧放热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D.苹果腐烂发热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水的电解 C.瓷碗破碎 D.干冰升华7.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石蜡受热熔化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切割玻璃 D.燃放烟花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11.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些自然灾害中常常伴随如下现象,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房屋倒塌B.山体滑坡C.森林失火D.树枝折断1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苹果榨汁B.石蜡熔化C.木材造船D.白土烧瓷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B.汽油燃烧C.燃放鞭炮D.火药爆炸3.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下列李白的诗歌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白酒新熟山中归B.轻舟已过万重山C.黄河之水天上来D.欲上青天览明月4.下列洞庭湖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实施十年禁渔,恢复鱼类生态平衡B.束水攻沙,清除湖道的淤沙堵塞C.工业废水经中和、消毒等处理达标后排放D.退田还湖,扩大洞庭湖水域面积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B.铁锅生锈C.风力发电D.葡萄酿酒6.《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凿盐井B.剖竹去节C.汲取卤水D.井火煮盐7.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利用氢气充节日的气球B.利用氮气填充零食包装袋C.利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D.利用金刚石裁玻璃8.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B.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C.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D.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9.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青砖雕刻图案B.粮食酿制老醋C.石头刻制砚台D.黏土塑制各种形象10.中学生应参与家庭劳动,增加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

下列劳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B.整理书柜C.缝补衣袜D.用食醋除水垢11.下列化学观念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B.所有物质都能无条件转化C.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D.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12.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及物质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及物质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

2011-2012 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 授课内容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考点清单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领悟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亲近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看法及其实质差异,并会判断一些易分辨、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看法,能正确分辨物质的这两种性质。

并能正确分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差异和联系。

三、全面打破知识点 1:什么是化学?1、化学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3)创立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2、保护环境,开辟“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2)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④产品有利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例 1. 经过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重视要的作用。

请你解析以下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 开发新的能源B. 合成新的物质C. 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D. 防治环境污染解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开发新能源应在认识物质性质的基础上,经过变化来实现,故 A 涉及了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

物质的合成,也是经过化学变化实现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造成的,而污染的治理也要经过化学方法来解决,因此B、D 两个选项也都是化学研究的任务。

C 属于数学研究的领域。

答案: C例 2. 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有以下语汇,其中跟有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的是()A. 蓝色固体B. 黑色粉末C. 绿色食品D. 白色烟雾解析:蓝色固体、黑色粉末、白色烟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有到的。

绿色食品其实不是指食品是绿色的。

九年级化学 绪言;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 试题

九年级化学 绪言;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九年级化学绪言;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实验〔答题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我国古代创造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 造纸B. 指南针C. 火药D. 烧瓷器3.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A. 衣服、桌子、电视机B. 太阳、宇宙、太空C. 食盐、水、空气D. 精神、意志、力量4. 以下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A.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B.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平安和人体健康的产品C.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响,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D. 加速化学反响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5. 以下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选项是〔〕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 化学的开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6.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A. 白色固体B. 调味品C. 易溶于水D.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7. 在以下新材料或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①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④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⑤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A. ①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⑤8. 课本彩图中,一只小猫稳坐在一块透明的塑料板上,下面燃烧着温度很高的煤气灯,小猫却很安详,原因是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具有〔〕A. 耐高温并隔热的功能B. 隔绝氧气的功能C. 导电透明的功能D. 传热功能9.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开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6年在HY音像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 教学内容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考点清单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 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会判断一些易分辨、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正确分辨物质的这两种性质。

并能正确分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什么是化学?1、化学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3)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2、保护环境,开辟“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2)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④产品有利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例1. 通过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 开发新的能源B. 合成新的物质C. 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D. 防治环境污染解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开发新能源应在了解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变化来实现,故A涉及了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

物质的合成,也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造成的,而污染的治理也要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所以B、D两个选项也都是化学研究的任务。

C属于数学研究的领域。

答案:C例2. 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语汇,其中跟相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的是()A. 蓝色固体B. 黑色粉末C. 绿色食品D. 白色烟雾解析:蓝色固体、黑色粉末、白色烟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绿色食品并不是指食品是绿色的。

绿色食品特指的是:无污染、有营养、无化学添加剂的食品答案:C知识点2: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动植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的过程。

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例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发光、放热B. 有气体或沉淀生成C. 物质颜色发生变化D. 有其他物质生成解析:化学变化指的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因此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而颜色改变、发光、发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等是发生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

答案:D。

例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A、葡萄酿成酒B、冰雪融化C、湿衣服晾干D、瓷碗破碎解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项变化前是葡萄(水果),变化后是酒,很明显该选项是化学变化。

B由冰变成水,C由水变为水蒸气,变化前后的冰、水、水蒸气都是一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发生了状态的改变。

D变化前后是由大块变小块---形状发生了改变,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答案:A例3: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A. 化学变化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解析:物理变化包括有状态的改变,而化学变化中也常伴随有气体生成。

答案:B知识点3: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的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O2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CO2: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如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O2和CO2的鉴别: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例1. 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氢气的密度最小B. 浓盐酸有挥发性C.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D.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密度、挥发性以及溶解性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因此不属于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符合化学性质的定义,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D例2.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

解析:根据性质中通常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可判断出A是性质的描述,“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因此A是化学性质的描述。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属于物理性质,BD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所以属物理性质。

C 描述的是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

E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属物理变化。

答案:哪些是物理变化( E )哪些是化学变化( C )哪些是物理性质(BD)哪些是化学性质(A)例3.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

上述叙述中:__是物理性质;__是化学性质;__是化学变化;__是现象;__结论;__是用途;解析:性质、变化的区别。

现象是变化过程中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

结论指生成了新物质,用途是指该物质有何应用。

答案:上述叙述中:_①_是物理性质;_②_是化学性质;_③_是化学变化;_④_是现象;_⑤_结论;_⑥_是用途;四、应考锦囊考点1: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有关的化学发展史,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考点2: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考查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

考点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常与日常生活、图片、诗词、成语等联系在一起命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释疑:1. 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等都是物理变化。

2.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

爆炸有以下情况:(1)无新物质生成的爆炸。

如自行车轮胎“放炮”、蒸气锅炉爆炸等;(2)发生在有限空间里的急速燃烧引起的爆炸。

如炸药的爆炸等,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3)热核反应。

如原子弹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五、本讲小结1.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质。

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3.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4.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5. 注意性质、变化、现象、结论、用途的区别。

六、超前思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自我提高1、常用仪器(1)加热仪器:(2)反应容器直接加热的:间接加热的:(3)计量仪器:(4)分离仪器:(5)取用仪器:(6)存放仪器:(7)夹持仪器:2、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原则(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3)物质的加热方法(4)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3、观察实验的方法4、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探究的环节思考: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我国古代发明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 造纸B. 指南针C. 火药D. 烧瓷器3.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A. 衣服、桌子、电视机B. 太阳、宇宙、太空C. 食盐、水、空气D. 精神、意志、力量4. 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A.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B.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C.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D. 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5.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6.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A. 白色固体B. 调味品C. 易溶于水D.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7. 在下列新材料或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①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④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⑤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A. ①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⑤8. 课本彩图中,一只小猫稳坐在一块透明的塑料板上,下面燃烧着温度很高的煤气灯,小猫却很安详,原因是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具有()A. 耐高温并隔热的功能B. 隔绝氧气的功能C. 导电透明的功能D. 传热功能9.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6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