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联动的科技创新范式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_以温氏集团为例
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多元联动机理_以温氏模式为例

图1农业科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联合互动农业科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多元联动机理———以温氏模式为例王新华,刘志华,左小丽,向安强(1.华南农业大学后勤处,广东广州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42;3.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4.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农业科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等多重元素的联合互动,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协调发展,高效运行的有效范式。
农业科技政策占据着宏观指导的地位,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着传导中介的功能,农业高等院校则充当着主导创新的角色。
温氏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农业科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等多重元素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强强联合良性互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农业科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多元联动机理;温氏模式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 (2010)12-0227-051996年,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专题会议上提出国家创新的新战略———采用“三重螺旋”模型来加强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联合互动关系。
其中,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第三支螺旋为政府。
历史经验表明,推动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只靠企业或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的力量是不够的。
要使整个科技创新体系协调发展,高效运行,必须获得来自政府的支持力量。
这种支持力量主要表现为政府所制定的具有行业倾斜性质的科技政策[1]。
在我国,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是第一、第二支螺旋的中坚力量,若两者协同发展,并与政府制定的各项科技政策相互影响,可最终实现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
研究表明,工业企业和高等院校之间存在着知识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政府的参与亦在技术创新体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学术界对科技政策作为政府参与的最具体和典型的举措却缺乏关注。
“产学研”合作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广东温氏集团“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浅析

限公司通过与华南农 业大 学 、 南理工 大学 、 华 中山大学 等重 点院校的产学研一体 化合 作关 系及高 薪聘 请 国家禽病 学著 名专家参与课题主持与研究 , 带动 了公 司内部年轻 研发 队伍 的快速成长 共获得新 兽药证书 4个 , 国家批 准文 号产 品 10 0 多个 , 4个研 发项 目获得 国家 资助 , 2个研 发项 目被评 为 “ 九 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 关计划 优秀科 技成 果奖 , 获广东 省科 并 技厅批准建立广东省 细胞 工程 疫苗重 点 实验室 和广东 省 动 物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 中心 , 其综合 实力在全 国同行业
图一
药 业
温 氏集 团历年养殖规模 图
( ) 二 与高校 、 科研院所合作 合作 , 成就 了温 氏集 团的 生物制
20 年 , 02 温氏集团为保证公 司大 规模养 殖 的安全 , 以其 深远的战略 目光与华南 农大兽医学院实施 产学研合作 , 建立 了科学合理 的动 物疾 病 防疫体 系 , 然 采用 技术 入股 的形 仍 式 , 华南农大兽 医学 院的科研成果 直接应用 到公司的动物 将 疾病 防疫体 系中, 并合作成立 了肇 庆大华南农 生物药品有 限
21 0 1年第 l 2期 (第 1 3卷第 l 2期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 a fLio igAd nsrt n C | g o r lo a nn miit i ol e n ao e
ni 2 1 . 2. 01
( o 1. o 1 ) V 1 3 N .2 .
场指导生产 , 并担 任技术 中心经理 、 总经理 助理 、 种鸡场场长
等重要技术职务 , 全面参 与优质肉鸡育种 、 饲料营养研 究 、 鸡
“三农”视角下的“温氏模式”

3、可以学到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
三、公司价值链
1、建立安全食品原料基地
• 一家一户生产小而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 一家一户生产小而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
更谈不上统一的标准和技术, 更谈不上统一的标准和技术,产品的安全性 和持续性无法得到保障 。 • 乱用药品、不安全的原料,农残、药残、 重金属含量超标、加工过程污染等问题无 法解决。
5、切入“三农”,政府支持 、切入“三农”
• 得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板块、畜
禽良种工程、养殖小区资金等专项资金。 • 地方政府以较低价格出让土地及闲置资 产给企业。土地增值也是企业不菲的收 益。
6、带动多行业发展
汉川温氏的发展壮大,拉动了3200万元民间 汉川温氏的发展壮大,拉动了3200万元民间 投资发展养鸡,并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8000万 投资发展养鸡,并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8000万 元。一是拉动建材业发展。养户新建鸡舍,建筑 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加上引进公司内部兴建基 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加上引进公司内部兴建基 础设施6800平方米。二是推动运输业蓬勃发展。 础设施6800平方米。二是推动运输业蓬勃发展。 目前,配套温氏养鸡而发展起来的运输专业户多 达200多户,分水镇长期从事运送成品肉鸡的个体 200多户,分水镇长期从事运送成品肉鸡的个体 大型货车50台,长期从事饲料等运输农用车80多 大型货车50台,长期从事饲料等运输农用车80多 台。三是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吸引大量城乡劳动 力从事养鸡及相关行业,目前,汉川从事肉鸡养 殖相关产业的人员多达5000多人。 殖相关产业的人员多达5000多人。
农村发展中的科技应用与创新案例分析

农村发展中的科技应用与创新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农村发展也得到了巨大的促进。
科技应用和创新在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改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农村发展中科技应用和创新的价值和作用。
一、智能农业智能农业是科技应用在农村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使用,农民能够实时地监测和调整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参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某地区引入了智能灌溉系统,农民无需亲自巡查田地的灌溉情况,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控和操作。
这种创新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二、远程教育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远程教育的应用填补了这一空白。
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村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
例如,某项目在农村地区建立了教育云平台,通过视频教学和在线答疑的形式,让学生可以在家就能接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教育内容和质量。
这不仅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通过互联网和物流配送的网络,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进入城市市场,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某农产品深加工厂与电商平台合作,农民将自产的水果进行加工包装后,直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也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这种创新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对农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科技的应用和创新,农民能够利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环保材料,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某地区引入了生态农业系统,通过科学的施肥和灌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损害。
这种创新形式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五、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科技的应用和创新,农村地区可以打造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园区。
温氏“公司+农户”产业扶贫

温氏“公司+农户”产业扶贫作者:麦婉华来源:《小康》2018年第17期云浮市新兴县立足原有基础,打好“温氏牌”。
温氏股份创新“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产业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温氏还通过帮助农民与公司合作实现本土创业,推动了所在地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云浮市东南部,处于广佛肇经济圈、珠中江经济圈的交汇地带。
新兴县被列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多业态复合型)试点示范县。
曾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新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论坛。
4月10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云浮调研时提出“云浮要在乡村振兴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新兴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做了不少工作。
据悉,新兴县按照“规划先行”的思路,做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计划抓好“三个五”(即5条精品村、5条精品线路、50条示范村);抓党建、强保障,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
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新兴立足原有基础,打好“温氏牌”,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高效特色生态现代农业,做实乡村振兴发展的产业支撑。
温氏股份创立于1983年,是一家涵盖养殖、食品加工、农牧设备、实业投资等几大产业的大型现代化、信息化的农牧企业。
2017年,公司营收556.57亿元,总资产490.4亿元。
温氏股份2017年荣获2017年广东民营企业100强(排名第12)、广东企业500强(排名第28)。
新兴县探索了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公司+社会化服务”,实现产业渗透型发展模式。
秦振德原本是一名包工头,2016年12月,他加入了新兴县簕竹镇现代化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队伍,在享受公司无息垫资政策后,投资建设高效化养殖小区,开始与温氏股份合作养殖。
目前,该养殖小区共有2栋全自动高效化猪舍,配套有自动喂料系统、自动刮粪系统、水泥漏缝板、风机、水帘、自动温控系统等自动化设施。
秦振德日常只需到猪舍巡栏观察猪群情况,外出时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对猪群的饲养进行远程管理监控。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长效性机制研究——以广东温氏集团为例

基 金项 目:本文 得到 2 0 1 1 教 育 部 社 科 项 目 (项 目编 号 : 1 1 Y J C 6 3 0 1 6 1)、 广 东省 软 科 学 项 目 (项 目编 号 : 2 0 1 2 B 0 7 0 3 0 0 0 4 2)、 广 东省产 学研 结合 项 目 ( 项 目编 号 :2 0 1 1 B 0 9 0 4 0 0 5 3 8)、广 东省 产 学研 结合 项 目 ( 项 目编号 :
生性机制为主、外生性制度 为辅才是产 学研合作稳定长效的关键 ,并借此向社会推广产 学研合作创新 的温
氏 经验 。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长效性;合作创新;温 氏集团
中 图分 类号 : S - 0 3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 — 2 6 9 7( 2 0 1 3 )0 8 — 0 0 0 4 — 0 7
A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t y pi c a l c a s e s t u d y o n W e n ’S G r o u p ,t h i S s t u d y c o n c l u d e s t h a t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Lo n g - t e r m Co o p e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Co mb i n a t i o n o f P r o d u c io t n , Ed u c a t i o n a n d Re s e a r c h — Ba s e d o n t h e
温氏模式与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

温氏模式与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 2005-12-4 10:39:48农博网温氏集团副总裁温氏食品集团是以养鸡、养猪为主业,辅之以食品加工、动物保健品的大型农牧企业集团,下属有30多家分(子)公司,现有员工14000多人,总资产30多亿元。
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组织生产,去年直接带动农户25000多户增收5亿元,预计今年农户30000户,增收6亿元,户均达20000元。
集团公司坚持以畜牧业为主的发展方向,稳步发展肉鸡业,加速发展养猪业,探索发展奶牛业、食品加工、动物保健品等,养殖业有关的其它行业,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近年来,每年以超30%的速度发展,去年销售收入55亿元,2005年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65亿元。
1 坚持发展和完善温氏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1.1 实行“以劳带资”的全员股份合作制,带领员工走共同富裕之路1983年,温氏集团由7户农民8个人集资8000元开始创业。
当时7户农民都是股东、经营者和劳动者。
现在,温氏集团的股份合作制从创业时的部分股东型逐渐发展到如今的全员股份合作制,股东有6000多个,许多员工以家庭为单位共开一个账户,基本上实现了全员持有集团公司的部股票。
这种全员股份合作制的特点在于,员工只有参加公司劳动、成为公司的一分子才能用每年的劳动所得即工资购买公司的股票,是以劳带资的股份合作制。
员工既是资产的拥有者,又是企业的雇员,是企业真正的主人,员工彼此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等级的高低,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员工们的积极性,激发员工持续创业的热情。
1.2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领千家万户农民致富奔康公司创办之初的头几年,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和声誉的提高,附近的农民开始要求公司指导他们养鸡、联系买苗、销售等业务,公司在指导农民养鸡过程中看由于市场的波动,一家一户的农民经常出现肉鸡销售不出的被动局面,而公司有市场经验,销售较为顺利,开始代农户销售产品,继而从1986年开始与农户合作,开始了“公司+农户”产业模式的正式运行。
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与规律的历史研究

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与规律的历史研究华南农业大学 郑庭义 黄泽文 向安强1 前 言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高等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的不断推动,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方式、科研设备、科研人员素质等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得到改进、提高;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等组织以合作方式参与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并成为了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
技术创新是农业龙头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企业进步与壮大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的永恒动力。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是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先进实践者,其技术创新的水平与能力在我国众多的农业龙头企业中名列前茅。
因此,温氏集团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其他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能为我国的农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2 温氏集团简况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温氏集团)创立于1983年,是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为主导、兼营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
经过多年的艰苦历程,温氏集团已经从一个小小的养殖场发展成为下属公司遍布全国的著名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集团现已形成了以养鸡、养猪为主,以养牛、养鸭、蔬菜种植为辅,以动保、加工、肥业、贸易、农牧设备为配套的10大业务体系,目前已在广东省等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建成110多家一体化公司。
温氏集团现实行的 公司+农户、 公司+客户、 公司+高校、 产、供、销一条龙、以及 科、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被冠以 温氏模式的称誉,为我国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复制引用,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温氏集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温氏集团现拥有庞大的科研团队、先进的科研设施与科研场所,科研力量、科研水平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已达到了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当好现代农业的“创新范儿”——广东省温氏研究院的创新之路

现代农 业技术攻 关的 “ 创新 范儿"
如 何 通 过 技 术 创 新 和 改 造 来
计 划 项 目以 及 国 家 生 物 育 种 高 技 发 经 费 ,省 财 政 支 持 的研 究 院 建 设
术 产 业 化 项 目 等 重 大 项 目 的 研 经 费 、 申请 政 府 财 政 资助 项 目研 究 实 现 传 统 产 业 的 转 型 腾 飞 , 这 是 发 ,在 服 务 集 团 公 司 业 务 发 展 和 经 费 以及 提 供 技术 服 务 、 技 术 转让 近 年 来 省 内 众 多 传 统 产 业 所 面 临 省 内 传 统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等 方 面 作 所获 得 收入 等 ,组 建 以来 共 筹 集建 的 共 同 问 题 ,也 是 我 省 多 个 政 府 出 了诸 多 探 索 。 设运行 费超5 亿 元。 研 究 院最 根 本 的 宗 旨是 着 眼于
业 , 目前 已成 长 为 国 内农 业 产 业 化 企 业 为 主体 、产 学 研 结 合 、制 度 化 行提 供 了保障。 重点 龙 头企 业 。 2 0 0 7 年 ,广东 省 温 管 理 的 运行 机 制 。 研 究 院建 设运 行
氏研 究 院 经 广 东 省 科 技 厅 批 准 设 费 用 以 依 托 单 位 温 氏 集 团 投 入 为 立 , 现 已承 担 国家 星 火 计 划 、8 6 3 主 ,包括 温 氏集 团 投入 的建 设 、 研
当好现代农业 的 “ 创新范儿’ ’
广东省 温 氏研 究 院的创 新之路
文/ 叶青 广 东 温 氏集 团 是 一 家 涵 盖 养
研 究 院作 为温 氏集 团 的下属 单 完 善 的财 务 管理 、 人 事 管理 、绩 效
殖 、食 品加 工 、 农 牧 设备 等几 大 产 位 , 以集 团 公 司充 裕 的资 金和 巨大 考核 、 研 究 开发 与 项 目管理 、奖 励 业 的 大型 现 代 化 、 信 息化 的农 牧 企 的技 术 、 市 场 需求 为依 托 ,实行 以 激 励 等 制度 , 为研 究 院 的管 理 和 运
科技创新体系的多元联合互动逻辑——温氏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三重螺旋模型理论分析

一 一 舞 _ = 一 .蚕一 茎耋. 一~ ㈣ Ⅲ ~ 一 一 一 _~ ~
.
_ _ i l “一 慷 咄
农业 龙头 企业 在 农业 科 技 创 新 中具 有 显 著 的带 动 作用 ,农 业 龙 头 企 业 的兴 起 和 发 展 为 解 决 农 业 、 农 村 、农 民的困境 与 问题 提 供 了一个 全 新 且 有 效 的 思路 。广东农业 龙头企 业 温 氏集 团 ,在政 府 、高校 、 社 会 的支持 下实 现 了管 理 、核心 科 技 、文 化 诸 多领 域 的创新 ,并 以科 技 创 新 为 支撑 稳 步 发 展壮 大 ,为 政 府 、高 校 、社 会 带 来 丰厚 的 回报 ,实 现 了政 治 、 经 济 、社 会 的多 重效 益 。农 业 龙 头企 业 将 成 为农 业 科 技创新 体 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和核心 。 本文 以农 业 龙头 企 业 温 氏集 团为 例 ,探 寻其 科 技 创新 的发 展 规 律 ,分 析政 府 、农 业 龙 头企 业 、高 校 和社会 在多 元联 动 体 系 中的角 色 定 位 ,及 在科 技
2)1 第 【 年 l
Sinc n ce e a d T。
。 e lR 扪 h n
文章 编 号 :10 7 9 (0 1 3— 04— 8 0 0— 65 2 1 )0 0 2 0
科 技 创 新 体 系 的 多元联 合 互动 逻辑
— —
撇 ~ , ~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 ~ 一 ~ ~一 薹
收稿 日期 :2 1 0 0 。修 回 日期 :2 1 0 2 0 0— 8— 6 00— 9— 5
一
创 新方 面的联 合 互动 逻 辑 ,研 究 科技 创 新 多 元 联 动 体 系建构 与农 村 经济 社 会 发 展 的共 进 关 系 ,提 出 支 持农 业龙 头企 业 发 展 、促 进 科技 成 果 转 化 、加 强农 业 科技人 才培养 等政策 建议 。
温氏股份打造“物联网+”现代畜牧业智慧生态龙头

智慧农业:凝聚乡村振兴新动能创新示范温氏股份:打造“物联网+”现代畜牧业智慧生态龙头文/陈岚智慧农业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系统的智能化运营水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深度融合,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温氏股份紧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科技驱动作用,在繁育、环境、饲养、疫病、质量追溯等多个方面进行变革,推动规模化养殖,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打造智慧生态养殖业。
整合行业资源,领跑数字化转型之路数十年来,温氏股份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
1990年,温氏股份购入第一台286电脑开始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2005年,引进了电子商品防窃(盗)系统(EAS )全面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2011年6月,温氏股份成立云浮市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联网公司”),2015年,成立“互联网+”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推进物联网等系统的开发与推广。
经过多年物联网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经验的积累,温氏股份已成功开发出畜牧养殖专用的智养宝、运管宝、智能环控系统、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精准饲喂系统、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或“温氏”)创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
近年来,温氏坚持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物联网及相关技术在养殖领域的应用,将自动化、智能化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打造智慧生态养殖场,通过技术赋能产业链企业,实现效率协同,以自身的发展带动整个行业生态的不断优化。
温氏股份数字化管理中心36AI 养殖系统、AI 预警系统等一系列数字化智能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管理的各种场景中。
2020年3月,依托物联网公司建设的广东省物联网智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入选2019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
目前,温氏股份已形成两地三中心的数据管理中心和企业运营八大层面的数字化应用体系,达到生产运营和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全覆盖。
农产品 价值共创的典型例子

农产品价值共创的典型例子
农产品价值共创的典型例子包括温氏集团和“丽水山耕”品牌。
温氏集团创建了“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成为中国“公司+农户”农业产
业化经营的典范。
温氏集团从一个农民合伙经营的小规模养鸡场,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企业,其“公司+农户”、全体员工持股、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模
式被社会各界称为“温氏模式”。
这种模式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共创动作,从而实现了合作共生。
“丽水山耕”作为农业区域品牌,通过政府主导,统筹各方资源,解决了单个农业企业独自发展的诸多困难。
这个品牌让农业企业、农户、品牌服务方、消费者、农投公司等利益相关主体成为合作伙伴,共同实现价值攀升,从而实现了价值共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农业专家。
科技创新联农带农典型案例

科技创新联农带农典型案例
科技创新联农带农典型案例有很多,以下是部分相关内容:
1. 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多款优质农产品,包括壹号土猪、壹号土鸡等,并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与农户
合作养殖,实现联农带农。
这种模式不仅为农户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产能和产品质量。
2. 河南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发展养猪业,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户,带动当地养猪业的发展。
同时,公司还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当地的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福建圣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发展现代化养殖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合作养殖肉鸡。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科技创新联农带农典型案例还有很多,它们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共赢,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多元联动的科技创新范式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_以温氏集团为例

载体共享与利益共赢_温氏集团_企业_高校_的科技创新范式

构、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共建模式则较少被应用。这表明我国产学研合作 的发展基础还较为薄弱。
2.2“企业 + 高校”科技创新范式的运行机理 “企业 + 高校”范式即产学研模式,是三重螺旋模型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基本的运行机理系企业与高校合作关系与合作形式的反映。
2.2.1 产学研模式与三重螺旋模型 学术界已有较多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研 究,如黄胜杰、张毅认为“产学研合作是指产业界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双方或三方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交流关系”。[2]中国企 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报告认为“产学研合作,指在经济、科技、教育和 社会发展的触动下,以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三大基本主体,通过内 外部环境要素的作用,共同从事科学、研究、市场开发、咨询服务等活 动,建立产学研联合体这种组织形态,以实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 服务、产业发展、经济进步等功能”。[1]产学研合作模式共有三大主体,即 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其实施的形式是,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通过 多样的合作方式,把知识的生产、应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主要目标 是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同时为高校 或科研机构提供科研经费与研究基地等,实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 共赢局面。我们认为,产学研模式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双方或三 方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交流关系或利益共同体关系,共同从事科学研 究活动,促进知识的生产、应用与转化,从而实现合作者利益共赢的目 标。 三重螺旋模型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分析政府—— —企业—— —大学三者 之间关系的重要研究工具,其是由亨利·埃兹科维茨教授和罗伊特·劳 德斯多夫教授共同提出的,在 2004 年被写入联合国千年计划“科学、技 术和创新”专题组的中期报告中,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所谓三螺旋 创新模式,是指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 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三重螺旋模型共有四个维度, 分别为:螺旋内部进化;螺旋之间的相互影响;新的三边网络的覆盖以 及从三个螺旋互动中产生的组织;三倍螺旋网络的回归效应”。[3] 2.2.2“企业 + 高校”科技创新范式的运行机理 “企业 + 高校”范式中的“高校”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高校”特 指高等学校,广义“高校”包括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等科学技术研究单 位。本文“企业 + 高校”范式指广义“高校”,本文“企业 + 高校”范式与产 学研模式为同一定义。利用三重螺旋模型定义理解“企业 + 高校”合作 范式,是指企业与高校这两条重要的螺旋线之间通过各种各样的合作 形式紧密地联系起来,共同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实现参与者共赢的目 的;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与高校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身份,但同 时双方又表现出对方拥有的一些能力。 “企业 + 高校”范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双方合作的契约 关系,可将“企业 + 高校”合作范式分为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包括委托 开发)、共建实体;有一些研究则按照合作发起者、合作功能耦合的强弱 关系、经济学角度、合作时间的长短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2]本文则 按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紧密程度把“企业 + 高校”合作范式分为联合模式 与共建实体模式。联合模式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密切程度不高的合作模 式,主要包括: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同承担大型 重点项目等,属于合同连接型的半紧密合作方式,合作成果由双方共 享。共建实体模式是“企业 + 高校”合作范式中最高级、合作程度最紧密
温氏模式与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

温氏模式与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也成为了重点之一。
而作为中国领先的养殖企业之一,温氏集团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温氏集团的模式与实践进行探讨,旨在探究如何实现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
一、温氏模式的内涵温氏模式是指通过整合生产要素、完善经营管理、优化制度机制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温氏模式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它注重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协同运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效益为目的,旨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温氏模式的特点1. 高效的生产管理温氏集团拥有成熟的生产管理流程,采用精密化、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和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2. 持续的科技创新温氏集团注重科技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注重环保和动物福利等社会责任。
3. 规模化经营温氏集团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供应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互利共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温氏模式的实践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温氏集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标准。
2.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温氏集团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先进的养殖模式和环保措施温氏集团采用先进的养殖模式,如环境控制、饲料配方调整、分期养殖等,以有效控制养殖环境和营养需求,提高了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
同时,温氏集团还大力推动环保措施,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温氏模式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温氏模式的实践对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温氏模式以规模化、科技化为基础,以打造全球领先的农业集团为目标,引领肉禽、蛋禽、水产等多产业深入整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和产业协作关系的完善;另一方面,温氏模式的实践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市场化,使农业产业链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更加高效和灵活,增加了出口额和税收贡献,进而助力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多元联动机理——以温氏模式为例

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多元联动机理——以温氏模式为例
王新华;刘志华;左小丽;向安强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37)12
【摘要】农业科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等多重元素的联合互动,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协调发展,高效运行的有效范式.农业科技政策占据着宏观指导的地位,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着传导中介的功能.农业高等院校则充当着主导创新的角色.温氏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农业科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等多重元素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强强联合良性互动的重要性.【总页数】5页(P227-231)
【作者】王新华;刘志华;左小丽;向安强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后勤处,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4
【相关文献】
1.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温氏班”为例
2.企业文化决定农业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广东温氏模式的多元性及整合性
3.温氏大华农:心之所向,行必远方——访广东温氏大华
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谢显泰4.温氏大华农:心之所向,行必远方——访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谢显泰5.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温氏模式”——兼评《温氏模式与中国大农业》一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氏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温氏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温氏研究报告
近年来,温氏集团成为中国畜牧业的领军企业,其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了解该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情况,本报告对温氏集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温氏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和肉制品加工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养殖到屠宰再到肉制品加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这使得温氏集团能够控制生产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温氏集团注重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养殖和加工技术,增加产能并提高效率。
同时,他们还投资建设生物气体发电厂和有机肥料厂,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循环经济。
此外,温氏集团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
他们严格遵守国家的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标准,以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他们还建立了一整套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生产检验、追溯体系和客户投诉处理等方面。
最后,温氏集团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和公益慈善活动。
他们定期向贫困地区捐赠肉制品,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他们还注重环境保护,投入巨资进行环保设施建设,减少排放和污染。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温氏集团在中国畜牧业领域发展迅速,
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他们通过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努力,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未来,我们相信温氏集团会在中国畜牧业领域继续取得更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生产。 首先,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先进 农业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但小规模经营下,引进新技术 的成本远高于小土地产量增幅带来的收益,农民改进生产 方式的动力小。 其次,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下,农村地区农 产品需求小、销售难,市场有限。 再次,农产品市场本身具 有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的风险,小规模生产的农户难以抵御 重大自然灾害,发展困难重重。 1.1.2 科技含量过低,附加增值困难 当代国际农产品市 场上,农业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我国在农业高新技术 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广大农民受自身文化程度、 经济能力等制约,对创新成果的认知度和技术费用的支付 能力低, 加上农民认识某种技术往往需要一个实践过程, 面对高新技术往往可望不可及。 另外,政府 1 公里内的“技 术入户”尚十分薄弱,技术难以走进千家万户[2]。 没有先进 技术投入,没有工业化深加工,单靠传统劳动力投入,农产 品附加值基本为零,价格持续低迷。 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其 技术优势设置的种种技术壁垒,使中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 市场中处境十分被动。 1.2 农村劳动力富余且知识水平低 1.2.1 剩余劳动力基数大 目前中国土地最多 需 要 1 亿 农业劳动力[3],但 2005 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超 过 1.6 亿人,2010 年达 1.74 亿人。 另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1 年 中国总人口 127 627 万人,乡村总人口 9 亿多(具有农村 户籍者),占 73.2%,其中 62.3%生活在农村[4]。 大量农村剩 余劳动力给有限的土地带来压力。 20 世纪 90 年代乡镇企 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转移基地。 但近年来 该转移途径已基本饱和,农村大批主要劳动力被迫离开土 地到城市中寻找工作,农业几乎成为农民副业。 1.2.2 农民知识水平较低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 示,2007 年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中, 农 村 劳 动 力 文 盲 、 半 文 盲 率 为 6.34%, 初 中 文 化 以 下 为 78.67%,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仅 15.09%[5]。 另据农业部门 统计,我国平均每 667 hm2 耕地仅有 8 名农业专业技术人 员,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 15 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在数量上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6]。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科学技术则是发展经济的第一生产 力。我国农民的低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技术 的推广使用,同时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科技化、产业化的发 展。
收 稿 日 期 :2010-05-12 基金项目:云浮市人民政府委托课题“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 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 目 (2009B070300096 ) 作 者 简 介 :胡 浩 民 (1951- ),男 ,研 究 员 ,E-mail :haominhu@scau.e 通讯作者:向安 强 (1960-),男,教 授,E-mail:xianganqiang@126. com
2 温氏集团发展模式
农村发展关键在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 术。 面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困境,各地区纷纷因地制宜探索 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与道路。 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以 各自发展需求为立足点,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博弈,寻求一 条共赢的发展道路。 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的发 展模式,就是在博弈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先进典型。 2.1 温 2010 年第 12 期
多元联动的科技创新范式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以温氏集团为例
胡浩民, 吴棉棉, 向安强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42 )
摘 要: 广东温氏集团凭借科技创新快速扩张,并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温氏集团发展模式与历史经验,总结出
“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多元联动的科技创新 ”范式,揭示其范式内部各主体间的联合互动过程与机理,探讨其范式的社会影响与
温氏得以在 20 余载间取得经济效益、 科技效益与社 会效益三丰收的成果, 主要得益于历任领导人始终坚持 实践创新的发展理念,得益于“温氏模式”。即横向养鸡业、 养猪业与奶牛业三业并举, 纵向综合发展育种、 饲料生 产、药物生产、疾病防治,形成纵横一体的产业链生产模 式;内部股份合作制,外部“公司+基地”的组织运作模式; 以高校为依托的“公司+高校+农户”科技创新模式。 2.3.1 “公司+农户”的 产 业 化 经 营 模 式 自 1986 年 吸 纳 第一个养鸡户以来,温氏“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已有 20 多年发展历史,目前已有合作养户逾 4 万户。 该模式中温 氏作为产品生产的组织者,为合作养户提供种苗、饲料、 药物、技术,指导农户饲养、防疫,最后以保护价收购代销 产品;农户作为公司的“生产车间”仅负责鸡苗饲养。 这种 模式实质上是在传统农业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基础上, 建立起松散的组织关系,实现双赢。 一方面农户购买鸡苗 在自家饲养, 分摊了公司饲养物料与建设鸡舍等经营成 本,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公司保价代销 产品,主动承担市场风险,为势单力薄的农户提供收益保 障。 再则,畜牧业作为农业副业,生产方式灵活,农户可利 用农闲时期及闲散劳动力进行饲养,实现增收,调动了农 户参与合作养鸡的积极性。 温氏集团“公司+农户”的组织 运作模式创建至今, 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合作流程制度 (图 1)。 2.3.2 “以劳带资”的全员股份合作制 20 世纪 80~90 年 代,新兴县的一些著名养殖企业均采用了“公司+农户”的 生产组织模式,但经过十几年的优胜劣汰,仅温氏集团独
1 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困境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改 革。 该制度下农民拥有土地自主经营权,极大地激励了农 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发展。 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 发展,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历史局限性日趋明显。 其主要缺 陷在于农民没有土地产权,只允许小规模经营,对生产力 的解放程度有限。 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出现新的困境。 1.1 传统农业发展艰难 1.1.1 单家独户生产,小市场大风险 我国土地所有权属 于国家,农民获得的只是一段时间的土地经营权。 家庭联 产责任承包制下,不允许出现土地集中化,大部分农村地 区形成了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这一生产模式很大程度上
233
温氏合作的近 4 万农户获利 13.6 亿元, 户均 3.4 万元,同 比增长 9.7%[10]。 (2)近万人的新兴籍温氏干部员工 ,每年 可领得丰厚的工资、奖金、股份分红。 (3)与温氏建立运输 等其他方面合作关系的客户, 年回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 入。 其次,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温氏总部坐落在新兴县,带 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幅增加,拉动当地餐饮、住 宿、房地产、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对新兴县贡 献了 20%以上的 GDP。 在温氏带领下, 农民财富不断积 累,地方财政节节攀升,新兴县经济迈向繁荣阶段,农民 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 2.2.4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 稳定农村社会秩 序。 温氏通过共同经济利益将 4 万松散农户, 约 10 万农 村劳动力组织起来,使这些农民在自己家园靠养殖致富, 不必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2000 年温氏种鸡场,各操作过程 基本由人工完成 ,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11],获 得 经 济 效 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其次,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农民增 收后,拖拉机、摩托车、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农村式“别 墅”替代破旧的农村房舍;科学规划后平坦笔直的水泥路 贯穿于村中,改善了农村通行条件;超市、饭店、休闲娱乐 场所悄然进驻,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此外,温氏十分 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 通过产业链发展有机肥业、推广 沼气使用,实现禽畜粪便变废为宝,企业自身获得盈利的 同时避免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2.3 温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