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案
2不给邻居添麻烦

2.不给邻居添麻烦导学目标:使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宽容;逐步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导学重点:使学生明白邻里之间相处的准则。
导学难点:让学生建立起为别人着想,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
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过程:第1课时一、讨论:怎样多为邻居想一想。
1.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注意怎样做了吗?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体会怎样为邻居着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
2.讨论:有了麻烦怎么办?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在不经意时也会给邻居添麻烦,请你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给邻居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学生看图并讨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给邻居添过麻烦。
我们会给邻居添麻烦,反过来邻居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添麻烦,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先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图中小朋友的邻居给他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该怎么处理?3.小结:《民法通则》关于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二、三味书屋《不一样的琴声》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三、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1)、讨论共用部位乱堆乱放的现象该怎样处理。
(2)、制定邻里大会大会议程(3)、制定邻里公约。
四、师小结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必须要为邻居着想,不给邻居添麻烦。
第2课时一、课前准备1、课文配套光盘。
2、自家或邻居家养宠物(如狗),让学生想一想养狗或不养狗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3、引导学生观察自家周围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合理使用和爱护它们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的最后,我们一起读了“六尺巷”的故事,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以和为贵,多站在他人角度上想一想,就会避免很多问题,解决很多麻烦,不会陷入烦恼中不能自拔。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社会与生活》教材第三单元“和谐邻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邻里关系的认识与处理、尊重邻居、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和谐邻里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2. 培养学生尊重邻居、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使学生掌握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重点:邻里关系的认识与处理、尊重邻居、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介绍邻里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尊重邻居:讲解尊重邻居的具体表现,如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关心邻居等。
(3)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如合理使用公共空间、注意噪音控制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身边的不给邻居添麻烦的例子,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邻里关系的重要性2. 尊重邻居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关心邻居3. 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技巧合理使用公共空间注意噪音控制爱护公共设施七、作业设计(1)请列举三个尊重邻居的具体表现。
(2)请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2. 答案:(1)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关心邻居等。
(2)合理使用公共空间、注意噪音控制、爱护公共设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设计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德育》教材第四单元“和谐邻里”,具体章节为第10课《不给邻居添麻烦》。
内容主要围绕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邻居、自觉维护社区和谐的意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邻里关系,了解邻居的需求,学会换位思考,掌握解决与邻居之间矛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意义,认识到与邻居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邻居、自觉维护社区和谐的道德素养。
3. 提高学生解决与邻居之间矛盾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邻居之间的矛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关于邻里和谐与矛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邻里关系,提出“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的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意义,学习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关于邻里矛盾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矛盾,并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与邻里矛盾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邻里和谐的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不给邻居添麻烦》2. 主要内容: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技巧解决邻里矛盾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三件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2)以“邻里和谐”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1)示例:邻居家的狗乱叫扰民,解决办法:与邻居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如安装隔音设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能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邻里矛盾。
2《不给邻居添麻烦》

【检测反馈】
一、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
1.星期天,小红在家里打篮球。(小红家住在二楼)
2.小刚见邻居将音响的声音开得特别大,就跑去狠狠地骂了邻居一通。
二、交流完善。
一、谈话揭题
1.谈话:同学们,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可是如果我们不注意,会不会给邻居造成麻烦呢?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出示课题)一起读——
二、实施活动
(一)活动一:多为邻居想一想
1.过渡:
要和邻居相处好,不给邻居添麻烦,就要在平时的邻里生活中多为别人想一想。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
4.小结:
(二)活动二:有了麻烦怎么办
1.过渡:
尽管我们都很注意要把邻里的关系处理好,可是我们还会在无意中给邻居添一些麻烦。那该怎么办呢?
邻里相处免不了要涉及一些公用空间如公用楼梯垃圾箱停车棚等有些人不顾他人只顾自己对公用场地独自霸占占邻居的便宜对公用环境不爱护怎么办呢
2不给邻居添麻烦(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内容】
“多为邻居想一想”、“有了麻烦怎么办”板块
【学习目标】
1.懂得邻里相处要讲公德。
2.学会谦让,学会理解,学会宽容。
2.小组合作交流。
3.展示。
4.齐读“相邻关系”小知识。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要都为他人着想,不给邻居添麻烦。要学会谦让,学会理解,学会宽容,那我们的邻里关系就会融洽。
三、检测反馈
板书:
不给邻里添麻烦为Βιβλιοθήκη 人着想学会(谦让理解宽容)
【活动方案】
活动一:多为邻居想一想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学思品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优质教案

小学思品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思品教材第三单元《与人相处》的第七节“不给邻居添麻烦”。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邻居的需要和感受,培养尊重他人、不给他人添麻烦的良好习惯,以及探讨与邻居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居的需要和感受,认识到与人相处要互相尊重、关心。
2. 培养学生不给邻居添麻烦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方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尊重他人、不给他人添麻烦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思品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邻居关系的思考,引入课题。
2. 讲解: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邻居的需要和感受,阐述与人相处要互相尊重、关心的道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邻居相处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不给邻居添麻烦。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与邻居相处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与邻居相处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不给邻居添麻烦2. 内容:邻居的需要和感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与邻居和谐相处的短文。
答案示例:与邻居和谐相处在我们的生活中,与邻居和谐相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给邻居添麻烦。
我们要了解邻居的需要和感受。
当我们发现邻居需要帮助时,要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关心和关爱。
同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影响邻居的生活。
我们要养成不给邻居添麻烦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晚上休息时,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在使用公共设施时,要爱护公共财物,遵守规则。
我们要学会与邻居沟通,解决相处中的问题。
小学思品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教案

小学思品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思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不给邻居添麻烦”。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在与邻居相处时,尽量避免给他们带来困扰和不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不给邻居添麻烦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与邻居相处时的良好行为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含义,学会在与邻居相处时,做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难点:培养学生在与邻居相处时,能够自觉地避免给他们带来困扰和不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一个孩子在家里玩耍时,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窗户。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孩子应该怎么做?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与邻居相处时,做到不给他们添麻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一些在与邻居相处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困扰的行为,并思考如何避免。
6. 板书设计:板书上写下“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字样,并在旁边列出一些具体的行为准则。
7. 作业设计题目1:请列举三种在与邻居相处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困扰的行为,并思考如何避免。
题目2:请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不给邻居添麻烦”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题目2:答案因学生个人观点而异,但应包括对不给邻居添麻烦的理解,以及在与邻居相处时,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小学思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不给邻居添麻烦”。
这一章节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在与邻居相处时,尽量避免给他们带来困扰和不便。
具体内容包括: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情境下,哪些行为可能会给邻居带来麻烦,以及如何避免这些行为。
《不给邻居添麻烦》精品教案设计

《不给邻居添麻烦》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社会与道德》教材第三单元“和谐邻里”,具体内容为第5节“不给邻居添麻烦”。
详细内容涉及理解邻居的需求与感受,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尊重邻居,以及通过案例学习如何处理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和谐相处的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邻居之间矛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与邻居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邻居的需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邻居发生的矛盾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与邻居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教材第5节的内容,强调尊重邻居、不给邻居添麻烦的重要性。
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与邻居发生矛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给出两个与邻居相处的情境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及原因。
5. 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不给邻居添麻烦2. 内容:与邻居和谐相处的原则尊重邻居的需求解决与邻居之间的矛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出在生活中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的三个方法。
如果你与邻居发生了矛盾,你会如何解决?2. 答案示例:三个方法:保持安静、尊重邻居的生活习惯、主动沟通。
解决矛盾:先冷静下来,再与邻居进行沟通,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社会与生活》教材第三单元“和谐邻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邻里关系的处理原则、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规范以及如何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邻里关系的处理原则,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礼仪与规范,养成不给邻居添麻烦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懂得在集体生活中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重点:邻里关系的处理原则、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邻里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授:讲解邻里关系的处理原则、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规范,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给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会给邻居添麻烦,如何改正。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
六、板书设计1. 邻里关系处理原则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沟通协调2.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规范保持安静爱护公共设施遵守社区规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出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给邻居添麻烦的例子,并分析其优点。
优点:晚上回家后轻声关门,避免影响邻居休息。
优点:垃圾分类,保持公共区域整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邻里关系的处理原则,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2. 例题讲解:判断哪些行为会给邻居添麻烦,如何改正。
4. 作业设计:结合实际经历,列举不给邻居添麻烦的例子及其优点。
2024年小学思品 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教案

2024年小学思品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不给邻居添麻烦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不给邻居添麻烦的重要性,学会换位思考。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邻居间的和谐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具体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四)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案例,如:“小明在家举办生日派对,影响了邻居的休息。
”2.学生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3.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邻居的感受。
(五)互动环节1.学生分成小组,模拟邻里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场景。
2.各小组讨论并表演解决矛盾的方法,其他小组观摩并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2.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看法,教师参考并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调查。
2.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检查。
七、教学拓展1.开展“邻里和谐”主题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不给邻居添麻烦的理念。
2.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不给邻居添麻烦的重要性,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在课堂互动和课后实践中,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具体行为表现,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行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自我中心转向关注他人感受,培养同理心,并将这种心态转化为自觉行为。
(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有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是什么事情吗?学生A:有一次我晚上练琴,没注意到声音很大,邻居来敲门说声音太大了。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设计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不给邻居添麻烦》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中的《不给邻居添麻烦》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尤其是邻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邻里和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尤其是邻居。
3. 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增进学生与邻居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难点: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尤其是邻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小区邻居和谐共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行为会给邻居添麻烦?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不给他们添麻烦呢?”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阅读课本第74页,了解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避免给邻居添麻烦。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3.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观点和做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4.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是否得当,并讨论如何改进。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给邻居添麻烦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不给邻居添麻烦》1. 尊重他人2. 关爱他人3. 处理好邻里关系七、作业设计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对邻里和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在生活中要尽量不给邻居添麻烦。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设计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德育》教材第三单元“和谐邻里”,具体章节为第6课《不给邻居添麻烦》。
内容详细阐述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文明礼貌,尊重邻居,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以及遇到问题时如何与邻居友好协商解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与邻居相处的文明礼仪,增强和谐邻里意识。
2.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采取合适的方式与邻居沟通,妥善解决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成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优秀少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文明礼貌,尊重邻居,友好沟通。
重点:掌握与邻居相处的文明礼仪,学会遇到问题时如何与邻居友好协商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给邻居添麻烦》。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与邻居相处的文明礼仪,强调尊重他人、友好沟通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几个与邻居相处的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体验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到文明礼貌。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遇到问题时如何与邻居友好协商解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不给邻居添麻烦》2. 主要内容:与邻居相处的文明礼仪遇到问题时的沟通方法尊重他人,友好协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与邻居相处的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好邻居》。
2. 答案要求:作文内容要体现尊重邻居、友好沟通的精神,描述真实、具体的事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小学思品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教案

小学思品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思品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做个好邻居》,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基本原则,掌握与邻居友好相处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与邻居友好相处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3. 提高学生与邻居友好相处的沟通能力,增进邻里之间的和谐氛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原则,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邻里和谐相处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邻里关系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基本原则。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会给邻居添麻烦,哪些行为是友好相处的表现。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与邻居友好相处的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邻里相处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原则,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六、板书设计1. 《做个好邻居》2. 内容:(1)邻里关系的重要性(2)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基本原则(3)与邻居友好相处的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会给邻居添麻烦的行为,并说明如何避免。
(2)假设你是楼上的邻居,每天晚上都要做作业,但楼下邻居觉得你影响了他们的休息,你会如何与他们沟通?2. 答案:(1)示例:大声喧哗、随意乱扔垃圾、占用公共空间。
避免:尽量减少噪音,不在休息时间进行影响他人的活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遵守公共秩序,不占用公共空间。
(2)示例:可以先向楼下邻居道歉,表示自己会注意,然后与他们沟通,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调整做作业的时间、使用隔音垫等。
2024版《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邻里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重点: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邻里之间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与邻居相处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教材内容,阐述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a. 尊重邻居的权益b. 理解邻居的需求c. 主动关心邻居d. 及时沟通解决问题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原则:a. 尊重邻居的权益b. 理解邻居的需求c. 主动关心邻居d. 及时沟通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以“我的邻里相处之道”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a. 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原则b. 个人实际经历和感悟c. 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具体做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在与邻居相处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营造和谐邻里关系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邻里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
4. 作业设计中的“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以‘我的邻里相处之道’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一、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邻里问题的能力1.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分析案例、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邻里间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不给邻居添麻烦》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不给邻居添麻烦》教学设计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不给邻居添麻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不给邻居添麻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不给邻居添麻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学会树立正确的邻里关系2、了解《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能学会关心他人,正确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树立正确邻里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与理性教学过程(一)淡话引入你在家有那些活动会影响到邻居的生活?1、在楼上跳绳2、看电视把声音开得很大3、在阳台上晾衣服和拖把4、把垃圾倒入邻居的'院子里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些活动都会影响邻居的生活。
因此,我们要时时学会心中有他人,事事有他人。
二。
学习课文㈠、有了麻烦怎么办?看看出现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你给邻居添过麻烦吗?㈡、学生看图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1、把水不小心倒在邻居家晒的衣服上,我会()2、把耕牛赶到邻居家的稻田里,我会()㈢看图交流 1、楼上养鸽子将粪便拉到我家窗台上小组讨论(1)我家是忍一忍,把它扫干净(2)找他们去评理他们不理又该怎么办?㈣、学习《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
1、这条民法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邻里之间发生的矛盾2、阅读不一样的琴声㈤、指名读,交流⑴回答: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⑵看图说说1、在公共过道里堆放杂物2、把垃圾倒在人家的门口小组讨论学生制定公约3、召开邻里大会你看到类似的情况吗?邻里之间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共同解决,就需要制定一个邻里公约三、写一写你的邻居曾经做过什么事让你对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请你写一段话向他表达你的谢意四、议一议1、请你来当小法官2、你知道吗空调不能扰邻居,相邻关系有发依五、读一读1、有时邻居也会给你家添麻烦。
三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制-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 第3课时 不给邻居添麻烦
![三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制-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 第3课时 不给邻居添麻烦](https://img.taocdn.com/s3/m/f1e1f26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4.png)
第3课时不给邻居添麻烦教学目标1.能正确解决邻里间遇到的矛盾。
2.知道如何避免邻里间不必要的麻烦。
3.知道当自家权益受到损害时应该如何应对。
教学重点1.能正确解决邻里间遇到的矛盾。
2.知道如何避免邻里间不必要的麻烦。
教学难点知道当自家权益受到损害时应该如何应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体会到了邻里生活中的温暖。
邻里之间大多是和睦的、温馨的,但偶尔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探究学习探究:不给邻居添麻烦1.正确解决邻里矛盾师:邻居之间相处也会遇到矛盾,看看下面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1)分别出示教材第39页的图片,请学生看一看、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预设:生1:图中的小朋友在阳台上晾拖布,把楼下阿姨晾在阳台上的衣服和被子都淋湿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如果我是他,我会向楼下的阿姨道歉,以后再也不会把湿淋淋的拖布晾在阳台上,这样就不会把楼下阿姨晾在阳台上的衣物淋湿了。
生2:图中的小朋友看见几只鸡正在吃王伯伯晾的粮食,急忙跑过去把鸡赶走,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如果我是他,我也会把鸡赶走。
生3:图中的小朋友们在玩耍的时候,把邻居刚晾的东西碰撒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如果我是他们,我会主动帮助邻居捡起来,然后真诚地向邻居道歉,求得他的原谅。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在你的邻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矛盾?你是如何处理的?(2)学生举手回答。
预设:生1: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踢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
我急忙找到邻居向他承认错误,并且对损坏的玻璃进行赔偿。
生2:有一次我去倒垃圾时,垃圾袋破了,垃圾撒在了邻居家门口。
我急忙回家取来工具,把撒落的垃圾清理干净。
师:同学们做得都非常棒!2.避免邻里间不必要的麻烦师:如果平时能多为邻居想一想,就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1)出示教材第40页的三幅图片及文字,请学生阅读。
(2)请学生说一说处理好邻里关系的注意事项。
预设:生1:见面主动跟邻居打招呼,不要把自己不好的情绪带给邻居。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1苏教版

-反思总结:反思自己在邻里相处中的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邻里相处知识和技巧。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不给邻居添麻烦》主要围绕邻里相处之道展开,旨在让学生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懂得尊重他人,不给自己和他人添麻烦。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邻里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邻里关系是指住在相邻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认识到和谐的邻里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邻里相处之道。
-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找出改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请论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请论述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意义。
(3)请论述换位思考在邻里相处中的作用。
答案:
(1)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邻里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稳定的邻里关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互相支持,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和谐的邻里关系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居民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增进居民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促进社会和谐。
苏教版品社三下《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2

苏教版品社三下《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了解邻里之间如何和谐共处;如何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学生宽容的心态良好的处事态度。
3、价值观:良好的道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1、合理分析问题,恰当的选择2、如何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社区一份子。
教学准备:1、学生了解自己的邻居的情况。
2、收集有关邻居节的有关资料图片。
3、课件教学过程:第2课时三、发现邻里矛盾寻求解决方法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谈话,知道了要学会为他人着想,懂得了住进楼房应该学会改变。
不要妨碍邻居的生活。
那么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些情况吗?(师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一幅幅图片)1、楼下晒着被子,楼上却滴下了水珠。
2、楼梯口堆放着杂物,妨碍了人们的进出。
3、楼道中有随意丢弃的杂物还有乱涂乱画的墙壁。
4、家中下水道堵塞,污水冒溢。
……师:这些情景在生活中遇到过吗?生:(争先恐后举手)有一次,我家晾的被子就被楼上的湿衣服弄湿了生:有一次,我家门口有一堆垃圾,好像是楼上的邻居洒落的生:有一次,我们家小狗在邻居家门口尿尿了。
(生笑)生:有一次,楼下厕所堵了,非说是我们家弄得。
我爸爸和她吵起来了……师:老师听出来了,这些事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
有时候是邻居给你们家造成的不便;有时候是你们家给邻居家造成的不便;有时候还产生了误会。
那么遇到这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进行交流)生:我们小组认为:应该好好解释。
生:我们认为:应该和气,不能打架、骂人。
……(师做出及时评价:都注意了谦让、和气、礼貌)师:如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得到和平解决怎么办?(比如:不听劝告、蛮不讲理)(小组在进行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组已经通过角色的表演来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法。
讨论之后交流)生:那就忍一忍。
不给邻居添麻烦(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互相谦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树立民主 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邻里之间相处时有懂得为别人着想,互相谦让、理解、宽容。 教学难点: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为邻居想一想 1.提出问题:“我”在里的哪些活动会影响邻居呢? 学生先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说明有的游戏是不能在家里玩的,在家里活动时,还要想一想有没有影响邻 居。 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谈谈邻居打扰自己学习内心感受,通过亲身体会,激发内心情感, 体会打扰邻居时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 二、有了麻烦怎么办 1.给邻居添了麻烦怎么办? 情景一 我用淘米水浇花,不小心将水弄翻了,脏水顺着阳台淋到了邻居家晾晒的衣服上,邻居当场 发现了。 你会怎么做? 情景二 你的农村放牛的时候,不小心让牛吃了邻居家的秧苗。这时邻居没有发现。 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影响、损害了邻居的利益,就要赔礼道歉,及时想办法补救。,这样才能拥有和 睦的邻里关系。 你给邻居家添过麻烦吗?如果有是怎样解决的? 2.邻居给你添麻烦 情景:楼上叔叔家养的鸽子将粪便拉到我们家的窗台上,很脏。我们家怎么办? 学生讨论 邻居家给你添过麻烦吗?如果有是怎样解决的? 3.小知识 相邻关系 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 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互相谦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树立民主
精美文档
1
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邻里之间相处时有懂得为别人着想,互相谦让、理解、宽容。 教学难点: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6-3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案

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活动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邻家失火,不救自危。
一家有事,四邻不安。
人到难处邻里来。
是亲必顾,是邻必护。
得好乡邻胜过亲。
多年邻居变成亲。
远水不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邻居相处好,如同捡个宝;邻居处不好,如同围墙倒。
阅读资料初步了解邻里和睦的重要。
激趣导入
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明辨是非,减少矛盾
邻居之间相处也会遇到矛盾,看看下面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
播放视频《和睦的邻里》
活动过程
1.说说上面图片中的人是如何避免邻里间的矛盾的。
例: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为了不影响楼下邻居休息,搬椅子时动作非常快,尽量不弄出声音。
2.回忆自己帮助邻居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例:见面主动与邻居打招呼,不要把自己不好的情绪带给邻居。
活动园:邻居故事屋
中国人历来看重邻里关系,在民间流传了很多有关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请收集一个与大家分享。例如,六尺巷的故事。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解读:这里呈现的三个情境,表现的是邻里之间出现的几种矛盾,目的是引导我们正确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
提出问题:在你的邻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矛盾?你是如何处理的?
解读:主持人的提问引导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平时多为邻居想一想,多为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与邻居沟通交流。
活动过程
1.认真观察左侧的三幅图,他们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做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目标:是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宽容;逐步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重点:是学生明了邻里之间相处的准则。
难点:让学生建立起为别人着想,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讨论:怎样多为邻居想一想。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注意怎样做了吗?
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体会怎样为邻居着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
二、讨论:有了麻烦怎么办?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在不经意时也会给邻居添麻烦,请你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给邻居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学生看图并讨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给邻居添过麻烦。
师:我们会给邻居添麻烦,反过来邻居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添麻烦,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先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图中小朋友的邻居给他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该怎么处理?
师小结:《民法通则》关于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
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三、三味书屋《不一样的琴声》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
四、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1)讨论共用部位乱堆乱放的现象该怎样处理。
(2)制定邻里大会大会议程
(3)制定邻里公约。
五、师小结(略)
课后小结: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必须要为邻居着想,不给邻居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