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疹性疾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合集下载

发疹性疾病

发疹性疾病

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嗜血
性流感杆菌等。 (3)心肌炎: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 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4)麻疹脑炎: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为1‰~2‰。常发生于出疹后 第2~6天。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死率高,存活 者20%以上留有运动、智力和精神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5)营养障碍:多见于病程中持续高热,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护理不 当,供给各种营养不足的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维生素A缺乏引起 干眼症等。 (6)结核病恶化:患麻疹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暂时的抑制,使原有潜
麻疹:
病原: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畏光、流
泪)、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
屑并遗留棕褐色色素沉着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
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通过患者的呼吸、喷
儿科系统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执业医师要求发疹性疾病: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手足口病
猩红热
病毒感染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和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发疹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病毒者或病菌者,主要通过呼 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发病之初常 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 者可延至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热型不定, 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 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出疹前 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0.5~1mm灰白 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 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 荨麻疹、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幼儿急疹102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幼儿急疹102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引起 [ 。临床 表现 为 发 热 , 3 ] 可伴 有 轻 咳 、 流涕 、 部 咽
充 血 , 欲减 退 、 心 、 食 恶 呕吐 , 有不 同程 度 的腹 痛 、 或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儿 科 学 2 1 0 1年 1 第 3卷 第 6 2月 期
C i eit tg a iW etMe , e2 1 , o , . hnP darI e r n Trdt s d De 0 1 V l No 6 3
字表 法分 为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观 察组 5 2例 , 中男 其 3 O例 , 2 女 2例 ; 型 腹 泻 1 重 8例 , 型 腹 泻 2 轻 7例 。 对 照组 4 8例 , 中男 2 其 8例 , 2 女 O例 ; 型 腹 泻 1 重 7
例, 轻型 腹 泻 2 6例 。两 组 资料 经 统 计学 处 理 , 差异 无统计 学 意义 ( P>O 0 ) 具有 可 比性 。 .5 ,
病 例均未使 用抗生素 。其余 6 7例均使 用 了一 种或 多 种 抗生素 , 用时 间 2 。全部 病例均痊愈 出院 。 使 ~4d
3 讨 论
幼儿 急疹 是婴幼 儿 时期 最 常见 的一种 急性 传染 性 出疹 性疾 病 , 多见 于 3 以下 的婴 幼儿 , 以 6 岁 尤 ~
或哭 闹 9 5例 。血 常 规 检 查 白细胞 减 少 8 1例 , 常 2 正 1例 。 发 病 2 4h内首 诊 时初 步诊 断 3 5例 ,4 4 2  ̄ 8h初
步诊断 5 8例 , 疹后 确 诊 9例 。病 程 中 首 诊 时 初 步 诊 断 者 3 例 未 使 用抗 生 素 , 余 6 出 5 其 7例均 不 同程 度 使 用 了抗 生 素 。 结 论 幼 儿 急 疹 是 儿 科 临床 上 一 种 常 见 出疹 性 疾 病 , 床 上 如 能 早 发 现 、 诊 断 , 能 减少 抗 临 早 就

(完整版)宝宝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完整版)宝宝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婴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前言:因为宝宝这两天出疹子,先是低烧了两三天,而后全身现疹子,去医院找医生看过,说是没有典型症状,不能确疹,还要观察两天,于是上网找关于宝宝一些出疹子的疾病,发现资料不够系统,现将网上搜索的资料整理了一下,方便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年轻爸妈们看看,但因为所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本人更不是医务工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文字编辑和排版,所以不能保证资料的准确,仅供参考,自己把握不准,一定及时就医,宝宝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请千万别马虎对待。

皮疹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体征,因皮疹的形态、分布、以及出疹前后机体的不同表现,可以对皮疹进行鉴别诊断,虽然每个家长不是医生,但是根据以下的一些症状,还是可以做出初步的掌握一、二,根据轻重缓急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是有必要的。

(1)、初步观察有发烧和出疹的症状,却神情愉快。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如果颜色消失的话,只是红斑而已,不必担心。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颜色不消失时可能是败血症、白血病、紫斑病。

发高烧、筋疲力尽、严重咳嗽时,可能是引起了并发症.发高烧、眼睛充血、出疹、脖子的淋巴结肿大时,可能是川崎病。

应尽快就诊。

(2)、出疹的诊断重点【出疹发烧顺序】首先观察是先出疹或先发烧,这是判断疾病的重点。

可能同时或发烧后一天或几天出疹,也有退烧后出疹等多种情况.【形状、颜色、部位】不同疾病疹子的特征和发疹部位不尽相同,家长应仔细观察。

【全身症状】发烧和出疹性疾病,可由全身状态判断病情。

如无力、发烧和咳嗽严重时,可能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

这时,必须赶紧接受检查。

常见的疾病目录(1-10为感染性疾病,11-13为非感染性)1、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2、风疹(风痧、痧子)3、水痘4、麻疹5、丘疹性皮疹(沙土皮疹)6、痱子7、手足口综合症8、小儿猩红热9、伤寒10、川崎病11、湿疹12、荨麻疹13、药疹一、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7
幼儿急疹

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多发于1岁 以内婴儿,表现为突发高热,达39-40℃以 上,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时全身出 现淡红斑疹、斑丘疹,肘、膝以下及掌足 等部位多无皮疹,经1-2天皮疹隐退,不留 痕迹,患者枕后、颈淋巴结肿大,热退疹 出或疹出热退是本病特点。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3
急性荨麻疹


全身大片皮肤出现红风团,痒剧烈,因急性感染 等因素引起的可伴有高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升高,临床需鉴别感染性与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以便针对病因治疗。 3、重症多形性红斑:突然起病,高热,头痛,乏 力,全身广泛分布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 疱,瘀斑,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呼 吸道粘膜大片糜烂性坏死,可伴支气管肺炎,消 化道出血,肝、肾损害等,病死率达5-15%,需 及时抢救。特点:全身症状重,短期内进入衰竭 状态,口腔粘膜广泛受累,目前认为是严重抗原 体变态反应,变应原:微生物,药物,肿瘤等。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的诊断与治疗
1
概述
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 RFIs)是指以出疹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疾病
种类:风疹、水痘、麻疹、幼儿急疹、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出血热、 猩红热、丹毒、药物性皮炎、急性荨麻 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川崎病……
10
猩红热

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急性传染病,多见 于儿童,冬春发病率高,突然高热,咽痛,扁桃 体红肿,1天后颈部、躯干四肢依次起疹,均为弥 漫性细小密集红斑,融合成片皮疹,间界线不清, 颈、肘弯、腋窝、腹股沟部皮肤皱褶处皮疹线条 状分布,可见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皮 疹48小时达高峰,弥漫性猩红色起病7-8天,皮疹 依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伴糠样脱屑,早期白 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特点:高热,扁桃体肿, 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

小儿发疹性疾病及鉴别教学讲义

小儿发疹性疾病及鉴别教学讲义

风疹
风疹的治疗原则与麻疹相似,主要是 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对于高热、头 痛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解热镇痛药 物。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1
继发感染
小儿发疹性疾病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和继 发感染。为预防继发感染,应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一旦发生继发感 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心肌炎
部分小儿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可 引起心肌炎。对于疑似心肌炎的患儿, 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指标, 及时给予心肌营养和保护治疗。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小儿发疹性疾病的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不同疾病的皮疹特点和 出疹顺序有所不同,如麻疹为红色斑丘疹,风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如麻疹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 清学检测确诊,风疹可通过病毒抗原检测或血清学检测确诊。
学员应学会运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 段,对小儿发疹性疾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了解小儿发疹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学员应了解小儿发疹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临床应 对能力。
02
小儿发疹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小儿发疹性疾病是指儿童期常见 的以皮肤发疹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传染 性。
3
脑炎
少数小儿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可 引起脑炎。对于疑似脑炎的患儿,应立 即进行脑脊液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 及时给予抗病毒和降颅压等治疗措施。
06
预后评估及随访建议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疾病类型
不同类型的发疹性疾病预后差异 较大,如麻疹、风疹等一般预后 良好,而重症手足口病等则可能

(完整版)宝宝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完整版)宝宝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婴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前言:因为宝宝这两天出疹子,先是低烧了两三天,而后全身现疹子,去医院找医生看过,说是没有典型症状,不能确疹,还要观察两天,于是上网找关于宝宝一些出疹子的疾病,发现资料不够系统,现将网上搜索的资料整理了一下,方便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年轻爸妈们看看,但因为所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本人更不是医务工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文字编辑和排版,所以不能保证资料的准确,仅供参考,自己把握不准,一定及时就医,宝宝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请千万别马虎对待。

皮疹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体征,因皮疹的形态、分布、以及出疹前后机体的不同表现,可以对皮疹进行鉴别诊断,虽然每个家长不是医生,但是根据以下的一些症状,还是可以做出初步的掌握一、二,根据轻重缓急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是有必要的。

(1)、初步观察有发烧和出疹的症状,却神情愉快。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如果颜色消失的话,只是红斑而已,不必担心。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颜色不消失时可能是败血症、白血病、紫斑病。

发高烧、筋疲力尽、严重咳嗽时,可能是引起了并发症。

发高烧、眼睛充血、出疹、脖子的淋巴结肿大时,可能是川崎病。

应尽快就诊。

(2)、出疹的诊断重点【出疹发烧顺序】首先观察是先出疹或先发烧,这是判断疾病的重点。

可能同时或发烧后一天或几天出疹,也有退烧后出疹等多种情况。

【形状、颜色、部位】不同疾病疹子的特征和发疹部位不尽相同,家长应仔细观察。

【全身症状】发烧和出疹性疾病,可由全身状态判断病情。

如无力、发烧和咳嗽严重时,可能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

这时,必须赶紧接受检查。

常见的疾病目录(1-10为感染性疾病,11-13为非感染性)1、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2、风疹(风痧、痧子)3、水痘4、麻疹5、丘疹性皮疹(沙土皮疹)6、痱子7、手足口综合症8、小儿猩红热9、伤寒10、川崎病11、湿疹12、荨麻疹13、药疹一、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小儿常见皮疹诊断护理

小儿常见皮疹诊断护理

充足的睡眠
保证小儿有足够的睡眠时 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 疫力提升。
定期接种疫苗
01
根据免疫接种计划,按时为小儿 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 生,降低皮疹的风险。
02
了解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和不良 反应,确保小儿接种安全。
注意家庭卫生与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 少病菌滋生。
勤洗衣、勤洗澡,保持小儿皮肤清洁卫 避免带小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交
水痘
总结词
由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详细描述
水痘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乏力等,在发热后1-2天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发展为水疱 。皮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头部,四肢较少。水痘通常在2周内痊愈,但可能伴随其他并发症,如肺炎 、心脏疾病等。
03
皮疹的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大小、 分布范围和数量,以及是否伴有
生。
叉感染的风险。
06
结论
小儿皮疹的护理重要性
皮疹是小儿常见皮肤问题,正确的护理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皮疹可能是疾病的症状之一,正确的护理有助于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疾 病。
正确的护理有助于减轻患儿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家长对皮疹的认知
家长应学会识别危险信号,如高热、皮疹迅速扩散、 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小儿常见皮疹诊断护 理
目录
• 引言 • 小儿皮疹的种类与特征 • 皮疹的诊断方法 • 皮疹的护理与治疗 • 预防小儿皮疹的措施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小儿常见皮疹
小儿皮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皮肤 问题,包括湿疹、荨麻疹、水痘 等。
皮疹对小儿的影响
皮疹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疼痛、 红肿等症状,影响孩子的日常生 活和健康。

儿童药疹112例临床分析

儿童药疹112例临床分析

[ 摘 要 ] 本 文 对 住 院 儿 童 患 者 发 生 的 l2例 药 疹 进 行 了 回顾 性 分 析 ,发 现 致 敏 药 物 主 要 为 抗 生 素 类 , 占 1
7 .% ,其 次 为 解热 镇 痛 剂 , 占 l.% 。 药疹 类 型 以发 疹 型 最 多见 , 占 6 .% ;其 次 为 荨麻 疹 型 , 占 2 .% 。 另 外 86 16 61 5O
及 重症 多形 红斑 型各 1 ;疫 苗 引发 的药疹 主要 为 例 荨 麻疹 型共 5例 ,其 余 为发 疹 型 和多 形 红斑 型 各 1
例 ;另 外抗 癫痫药 卡 马西平 引起 重症 多 形红 斑 型 1
素 等 。所 有 l2例 患 者 在 发 疹 前 均 有 明确 的 用 药 1
怀 化 医专 学 报
J U N L0 U I U E IA 0 I E 2 0 , ( ) 0 R A F H A H A M D C L C L 正G 0 8 7 2
儿 童 药 疹 12例 临床 分 析 1
唐 云 志 ,刘 学 军 ,刘 际虎 ,黄 晓安 ,李 军 , (. 1 中国人 民解放军 5 医院 皮肤科 ,湖南 怀化 48o ; . 3 108 2 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总医院)
癜 、支气 管哮 喘和癫 痫各 2例 ,肾病 综合征 、s E、 L
14 药疹 类 型 以发 疹 型 ( 红 热 或 麻 疹 样 型 ) . 猩 最 多见 ,有 7 4例 (6 1 ) 6 .% ;其次 为荨 麻疹 型 ,2 8 例 (5 0 ;不 常见 的有 多 疹 型 2例 ,固定 型药 2 .%) 疹 2例 ,湿疹样 型 2例 ,重症 多形 红斑 型 2例 ,大 疱 性表 皮松解 坏死 型 1 和 紫癜型 1 。 例 例 1 5 致敏 药物 与 皮疹 类 型 的 关 系 抗 生 素 类 引起 . 发 疹型 药 疹6 例 ,荨 麻 疹 型 2 例 ,湿 疹 型 2例 和 4 1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 如何区分应对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 如何区分应对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如何区分应对一些发烧出疹中的常见病(幼儿急疹,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风疹、麻疹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识别皮疹形态特征及相应治疗措施。

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

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小儿,尤以1周岁以下婴儿更多见,传染性不强。

患儿突发高热,体温39~40℃以上,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后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可有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特点: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皮疹形态较为多样,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经2~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护理须知治疗:此病是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体温较高,如宝宝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和营养物质。

出疹后病情就开始逐渐好转,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日常护理:应以母乳、牛奶、米汤、豆浆、粥以及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手足口病有20多种(型)的肠道病毒可引起本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口),同时手掌或脚掌或臀部(甚至肘、膝)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米粒大小疱疹等皮疹。

可有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

也可以只有皮疹而不发热。

同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呼吸道症状或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护理须知传染方式:此病传染性强,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如接触患者口鼻腔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被传染,也可通过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或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都会引起感染。

好发年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但当成人抵抗力下降时,免疫功能低下时也能受感染。

好发月份: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预防:在手足口病高峰发病期,保证孩子的自身卫生前提下,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合(如游乐场、超市、公园等);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给孩子洗手。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特异性IgM或IgG≥4倍↑)、病毒分离、 病毒抗原和基因检测
精选课件
预防
• 隔离传染源: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肺炎10天
• 切断传播途径:紫外线、通风;晒洗 • 增强免疫: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
被动免疫(丙球3d内防病 6d 内减轻症状)
精选课件
治疗
• 护理、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 对症处理:切忌退热过猛 • 中医药治疗 • 并发症治疗 •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体外抗麻疹病毒
细菌感染:猩红热、败血症
• 非感染性:
变态-免疫性疾病 药物热 血液病所致皮疹 蚊虫叮咬等
精选课件
皮疹的识别
• 部位:不同疾病好发部位不同 • 分布及排列:局限/全身,对称与否,散
在/密布,条状/环状或不规则 • 数目:单个、少数/多数 • 边缘:清楚/不清、整齐、隆起 • 皮疹本身特点:大小、颜色、形状、表
精选课件
临床表现--其他类型麻疹(一)
• 轻型:有部分免疫力者 前驱期短、轻,无麻疹黏膜斑; 皮疹稀疏;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无并发症
• 重型:病毒毒力过强或病人体弱者 中毒症状重,持续高热 神经系统症状;心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 皮疹:密集融合成片或疹出不透或出而 骤退或呈出血性皮疹伴消化道出血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介绍几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
精选课件
幼儿急疹
(exanthema subitum)
• 概要: 主要由人疱疹病毒6、7型经唾液传 播的婴幼儿出疹性热病,临床特征: 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
精选课件
临床表现
• 好发年龄:3岁以内(6-18月) • 潜伏期:5~15天,平均10天 • 发热期

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 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 β- 溶血性链球
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
• 慎用氨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可出现多形性皮疹。
• 重症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 、IVIG。
• 抗病毒:阿昔洛韦、等可能有效。
疱疹性口炎的治疗:
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杨作成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
皮疹是儿科的常见体征,有斑、丘、疱疹及紫癜。 同一种皮疹可见于不同疾病 同一疾病又可有不同型皮疹 根据不同疾病的前驱表现,发热与发疹的关系、皮 疹的形态、分布、出疹和退疹的演变过程及伴随症 状的不同,分析皮疹的特点,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 及鉴别诊断。
4、局部非对称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婴儿湿疹, 尿布皮炎,皮肤真菌感染, 对机械、温度或物理损害的皮肤反应。
儿科常见发热、发疹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麻疹、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症、传染
性红斑;水痘,天花,手、足、口病; ECHO病毒、传单
出血热等。
立克次氏体病:斑疹伤寒、战壕热。 细菌性疾病:流脑、败血症、脓疱病等。 2.结缔组织病伴发皮疹:川崎病、风湿热、类风湿关节
疾病 猩红 热 水痘 肠道 病毒 感染
全身症状及其他 特征 高热,中毒症状 重,咽峡炎,杨 梅舌,环口苍白 圈,扁桃体炎 很轻 发热、咽痛、流 涕、结膜炎、腹 泻、全身或颈、 枕淋巴结肿大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关系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 发热1-2天出 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 疹,出疹时高热 3~5天退疹,1周后全身 大片脱皮 透明水疱疹,周围有红 发热1日出疹, 晕,同一部位可有斑、丘、 可无发热 水疱、结痂各期皮疹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 发热时或热退后 少融合,1~3天消退, 出疹 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 样或水泡样皮疹

小儿出疹性疾病鉴别与诊治要点

小儿出疹性疾病鉴别与诊治要点
(2)前驱期:起病急,体温突然升高达39~41℃,病初可伴有惊厥,但临床体征不明显,仅有咽喉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头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表现为高热和轻度体征不相称。持续3~5天,一般情况良好
(3)出疹期:热退9~12小时出现皮疹,皮疹呈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布满躯干、腰、臀部,热退疹出
(4)疹退期:一般在2~3天内消失,无色素沉着,无脱屑
又称婴儿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
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很少有脱屑
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脱皮
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
(1)潜伏期:2~5天,少则1日,多则7日
(2)前驱期:起病急骤,痧疹隐隐,黏膜内疹,有畏寒,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一般不超过24小时。发病初期舌乳头为白色,呈白草莓舌。4~5天后舌乳头红肿,呈杨梅舌
(3)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梅舌”。►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渐降,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课件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课件

饮食与生活指导
饮食调整
根据宝宝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适当 调整宝宝的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 丰富的食物。
多喝水
鼓励宝宝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 入,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充足的休息
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疲劳。
增强免疫力
鼓励宝宝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户外活动 ,增强免疫力。
病情监测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真菌通过接触感染部位或 吸入孢子等方式侵入人体 ,在体内繁殖并引起皮肤 反应,导致出疹。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04
传染源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传染源主要 是患儿本身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 触传播。
易感人群
儿童普遍易感,特别是免疫力 较低下的儿童更容易感染。
流行季节
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更 容易流行。
详细描述
麻疹并发肺炎的患儿护理中,首先要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同时,要预防交叉感染,对患儿进行隔离,避免与易感人群接触。此外,要给予患儿充足的营养 支持,遵医嘱喂养,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案例二:风疹并发心脏疾病的患儿治疗
总结词
风疹并发心脏疾病的患儿治疗需要特别关注患儿的心脏状况,控制病情进展,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出现皮疹。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 触感染者的疱疹液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方 法,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03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根据不同疾病类型,采取相应 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缩短

幼儿急疹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护理与思考

幼儿急疹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护理与思考

和软腭可见大 量疱疹 。 手足 口病 : 2~8岁 多见 , 除发 热 外 , 手( 腕关 节 以下 ) , 足( 踝 关 节 以下 ) , 口 周, 肛周有特有皮疹 。 小儿肺炎 : 5岁 以 下多 见 , 呼吸 系统 症状如 咳嗽 、 气促 、 呼吸困难 明显 , 查血 白 细胞升高 , 拍 胸片肺有炎性改变 。 治疗与护理 幼儿急疹为 自限性疾病 , 无特殊治疗
冲洗 吸去 积 血 , 显露 术 野 , 进 一步 认 出准
随着微创 手术 的迅 速发 展 , L C作为 腹 腔镜 外科 的标 志性手 术 已经为世 人所
2 胡 晓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三角入路 2 8 0
例 临床 分析 [ J ] . 医 学信 息 , 2 0 1 1 , 2 4 ( 5 ) :
目上钛夹 或 电凝 , 胆 囊 床损 伤出 血 , 多为 渗血 , 如 电凝不能控制可用 明胶 海绵压住 出血部位 , 如术 中处理 困难应及 时 中转开
腹。
术器械 的发展 , 经验 的积累 , 技术 的提高 ,
L C的应 用 会 越 来 越 广 泛 。 参 考 文 献
1 自凤桐. 腹腔镜胆囊 切除术 3 6 例 分析 [ J ]
擦浴 、 温水 擦浴 ; 外 用药 如 : J J , J L 解热 栓 、 退热贴 : 必要 时 适 当用 含 有 “ 布洛芬” 或 “ 扑热息 痛” 成分的婴儿 退热药 ( 如: 泰诺 林、 臣功再欣 等) 。 中药治疗 : 早期 宜用 疏 风解 毒药 , 出 疹期宜用清热凉血药 。
出疹 特点 : 3~ 5天 疹出热退 ( 或 者是
关键词 幼儿急疹
治疗护理
思考
幼儿急疹是 人疱 疹病 毒 6型感 染 引 起的 出疹性疾 病 ; 常见 于 6~ 1 0个月 婴幼

小儿感染出疹性疾病鉴别与防治讲课文档

小儿感染出疹性疾病鉴别与防治讲课文档
恢复期
脱屑细小,皮疹消退不留色素沉着
第三十三页,共95页。
第三十四页,共95页。
风疹皮疹
第三十五页,共95页。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关节痛和关节炎:年长女性多见,多于疹退后一周内发 生
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炎、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
和周围神经炎
第三十六页,共95页。
临床表现--先天性风疹
四种结局和表现: 宫内表现:流产、死胎、发育迟缓、畸形 出生时缺陷:低体重、听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肝脾大
第四十页,共95页。
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疗法
第四十一页,共95页。
预防
着重在于预防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尤其
是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该病毒感染。 隔离传染源:出疹后5天 主动免疫:95%有效,保护期7-10年
风疹减毒活疫苗(单独和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三联疫苗) 被动免疫:孕早期接触3天内肌注元196—220年,我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
关于麻疹的描述,并认为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
我国也于1965年自行研制了减毒活疫苗并开始普种,从此
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第四页,共95页。
病原学
麻疹病毒是单股螺旋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
接近圆形或卵圆形的颗粒,直径约为120-250nm
重型:病毒毒力过强或病人体弱者 中毒症状重,持续高热,神经系统症状; 皮疹:密集融合成片或疹出不透或出而骤退或呈出
血性皮疹伴消化道出血
心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
第十六页,共95页。
临床表现--其他类型麻疹
无皮疹型:免疫力较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仅有麻疹黏膜斑 异型麻疹(疫苗后再感染—缺乏F蛋白抗体)

小儿风疹的病例分享

小儿风疹的病例分享

05
经验教训与总结
病例亮点与收获
早期诊断
本病例在初期就准确诊断 出小儿风疹,有助于及时 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 恶化。
综合治疗
采用药物治疗与对症治疗 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 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 高治疗效果。
患者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风疹 防治知识教育,增强他们 的防护意识,减少传染风 险。
不足之处与反思
症状变化:服药后,患 儿体温逐渐下降,但皮 疹逐渐增多,瘙痒症状 加重。家长密切关注患 儿病情变化,及时与医 生沟通。
复诊:发病第5天,患儿 体温恢复正常,皮疹逐 渐消退,咳嗽症状减轻 。医生评估患儿病情好 转,继续观察。
康复:发病第10天,患 儿皮疹完全消退,咳嗽 症状消失。医生确认患 儿康复,结束治疗。
鉴别诊断
需要与麻疹、猩红热、水痘等疾病进行鉴别。麻疹患儿皮疹 出现前发热更高,眼结膜充血明显;猩红热患儿皮疹多呈弥 漫性充血,伴有杨梅舌等特殊体征;水痘皮疹则呈向心性分 布,疱疹内有透明液体。
治疗策略的选择与评估
一般治疗
患儿应卧床休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持室内通风 ,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
主。
对症治疗
发热可使用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 ;皮疹瘙痒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等 止痒药物;呼吸道症状可使用抗
风疹患儿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未来改进方向
完善隔离制度
01
进一步完善医院的隔离制度,确保在发现风疹患者时,能立即
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提高并发症预见性
02
加强对风疹并发症的研究和学习,提高医护人员对并发症的预
见性和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 反应 性疾 病 , 见 于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感 染 等 。 ( ) 点 瘀 亦 7瘀 斑 : 在 性 点 状 或 小 片 状 皮 肤 出血 , 时 稍 隆 起 于 皮 肤 , 之 散 有 压
般 不破 溃 , 4d后 吸收 , 2— 干燥 , 结痂 , 留疱疹 , 不 整个病程 5~ 7d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E 。( ) 为 B病毒引 起 , 1% ~ 约 0 1% 出现皮疹 , 5 以斑丘疹 多见 , 常在 4~ 0d出现 , 1 少数可呈猩
疹和大疱 疹。小疱疹 为隆起 皮肤 表面 , 含浆 液呈水 晶样 的疱
疹, 病理变化 为皮肤 乳 头层 血管 扩张 , 渗 出的浆 液浸 入表 其 皮, 产生表层水 晶样 浆液 性水疱 , 即为小疱疹 。常见于 水痘 、 带状疱疹 、 单纯疱疹。大疱 疹为真皮 表皮局 限性裂 开 , 当中含 有液体 , 以移动 。( ) 可 5 红斑疹 : 为斑疹 中较特殊的一种 , 为广 泛的片状 红斑 , 弥散潮 红 , 间无 正常皮 肤 , 疹 皮疹呈 密集稍 高 出于皮表 面的点状充血性红疹 , 俗称鸡皮疹 。压 之褪色 , 为猩 红热特有 的皮疹 。( ) 6 荨麻疹 : 俗称风团块 , 为不规则 团块状 ,
过程中患儿身体上会 出现不 同形 态的疹 子 , 发生在 皮肤上 的
为 皮疹 或外 疹 ; 现 在 黏 膜 上 的 为 黏 膜 疹 或 内疹 。发 疹 性 疾 出
() I 麻疹 : 发热 4d出疹 , 典型斑 丘疹 , 出疹 3— 4d然后退 疹 , 后留有色素沉着 , 疹 出疹前 1~ 2d可见颊黏 膜有麻疹 斑 , 有 助于麻疹早期诊断 。( ) 2 风疹 : 由风疹病毒 引起 , 伏期 1 潜 O
发生 , 因此对此病毒 不能掉 以轻心。( ) 纯疱疹 : 6单 单纯疱 疹 病毒引起 , 分为 I型和 Ⅱ型, 前者病变主要在 身体 上部 和唇 等 处, 后者在身体下部 , 如会阴部 , 后者称 生殖器疱疹 , 于性 传 属 播疾病 。病变为直径 2Fm 左右的疱疹 , l t 成堆 出现 , 破溃后形 成 溃疡 。( ) 7 手足 口病 : 为肠道病毒柯萨奇 1 6型引起 , 少数为
柯 萨奇 5 1 引 起 , 为 3岁 以下 儿 童 , 手 、 、 、0型 多 在 足 口部 位 及 臀 部 出 现红 斑 或 斑 丘 疹 , 日即 形 成 疱 疹 , 径 2~ 次 直 5mm, 一
瘙痒性丘疹。病理特点 为皮肤局 限性 、 时性水 肿突起 , 暂 伴有
痒感 和烧 灼感 , 常突然 发疹 , 多见 于药 物过敏 、 物过敏 等变 食

46 ・
理塞

墨 生筮 鲞箜 期下半月

专科 护 理 ・
d J 发 疹 性 疾 病 的 临 床 分 析 与 护 理 ,L
郑翠 萍
在 儿科 , 疹 性 疾 病 非 常 多 见 。发 疹 性 疾 病 是 指 在 发 病 发 2 感 染 性 发疹 性 疾 病 的病 原 学
2 1 病 毒 感 染 .

病可分为两大类 : 感染性发疹性疾病 和非感染性 发疹性疾病 , 前者包括麻疹 、 水痘 、 猩红热等常见传染病 , 后者包 括湿疹 、 药
物 疹 、 态 反 应 性 疾 病 等 。这 些 不 同性 质 的 疾 病 往 往 会 出 现 变
2 , 热 当 日出 , 1d为麻 疹 样 斑 丘 疹 , 2d皮 疹 融 0d 发 第 第
为 天 花 病 毒 引 起 ,9 8年 第 1 卫 生 大会 通 过 了 全 球 消 灭 天 15 1次 花 的 决 议 ,9 6年 全 球 开 始 消 灭 天 花 ,95年 亚 洲 消 灭 了 天 16 17
() 1 斑疹 : 皮疹 与皮 肤相平 , 限清楚。其病 理变化 为真 界 皮 内血管 , 特别是乳 头层血 管扩 张所致 , 故斑 疹呈 红色 , 压之 褪色 , 大小不 等。见于斑疹伤寒 、 回归热和某些肠道 病毒引起 的皮疹 。( ) 2 丘疹 : 突出于皮肤 粒状 圆形 皮疹 , 大小 不等 。丘 疹主要 于表皮或其皮浅层内局灶性水肿 , 炎性浸 润 , 异物沉 积, 毛囊角化发炎 等原因引起 。见 于水痘初期 , 疖肿 、 痤疮等。 ( ) 丘疹 : 有斑 疹和丘疹 两种皮疹 的特点 , 3斑 兼 为传 染病 中最 常见的皮疹 。如麻疹 、 风疹 、 幼儿急疹等。( ) 4 疱疹 : 分为小疱
相似的皮疹 , 这给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 困难 , 因此应 该重 视小儿发疹性疾病。
1 皮疹 类型
合成 片与 猩红热相 似, 3d开始退疹 , 第 病程 3d左右 , 又称三 日麻 疹。( ) 3 幼儿急 疹 : 又称 婴儿玫瑰疹 , 为人 疱疹病 毒 6型 ( HV一 ) H 6 引起 , 潜伏期 1 0d左右 , 高热 起病 , 连续 发热 4~ 5 d 突然退 热 , , 全身出现红色斑 丘疹 , 躯干较密 , 四肢较 少 , 1—2 d消退 , 留色素沉着 , 不 热退疹 出为特 征。( ) 4 水痘 : 水痘 由水 痘带状疱 疹病 毒引起 , 初发 为水痘 , 潜伏再 发则 为带状疱 疹。 潜伏期为 1 4—1 , 7d 发热 当 日出疹 , 初为 斑疹 、 丘疹 、 疱疹 , 后 结痂 , 四种形态皮疹交 替 出现 , 整个病程 2~ 3周。 ( ) 5 天花 :
花 ,9 7年世界上发生最后 1例天花 ,9 6年 5月 8日世界卫 17 18 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 了天花 , 并停止种痘 , 但天花病毒 尚未 全
部 销 毁 。近 年 来 天 花 病 毒 作 为 生 物 武 器 的 危 险 很 大 , 国 已 美 在 注 射 天 花 病 苗 。同 时 与 天 花病 毒 类 似 的猴 痘 也 在 各 地 时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