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杜拉简介
• 阿尔伯特.班杜拉,加拿大人,获博士学 位,在斯坦福大学工作,涉及心理治疗、儿 童的攻击性行为、行为的观察学习以及自我 效能感等多方面的研究。
• 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 创立观察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的三大原理
之一。
第1页/共17页
•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 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也称替代学 习、模仿学习。
第9页/共17页
• 二、分析(结合观察学习理论)
• 通过以上两则案例, 我们可以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欠妥。
(一) 家长能够意识到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但缺乏正确 的教育方法。
• 许多家长在被告知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 第一反应是愤怒, 接着就 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一顿。这不但没有起到教育作用, 反而还激 发了孩子的不良情绪, 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 继续出现攻击 性行为。如案例一中的妈妈想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 但由于 方法不科学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14页/共17页
• (三) 丰富幼儿解决社会性冲突的策略
• 学前儿童社会经验缺乏, 自制力弱, 社会交往能力弱, 缺乏解决人际问题的策略。因此, 当与同伴发生冲突 与矛盾时常常用“武力” 解决彼此的冲突。
• 首先,家长应该教给幼儿解决冲突的正确方法, 如教 幼儿应该耐心倾听他人的说话而不是随意打断, 教幼 儿在自己不小心碰到或打到同伴时应该真诚地向对方道 歉, 教幼儿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 如何表达自己的愿 望等。其次, 家长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 让幼儿 能自行应用解决社会性冲突的策略解决人际矛盾, 而 不是包办代替。当幼儿学习和自觉使用轮流、等待、谦
• 〔案例二〕奶奶带着强强在小区里玩, 强强看见西西 正在荡秋千, 于是他跑过去对西西大声说: “你快下 来, 给我玩。” 西西说: “不行, 我还没玩够呢。” 奶奶说: “西西乖, 让强强玩一会儿。” 西西仍不 肯。突然, 强强把西西推下秋千, 并迅速坐在秋千上。 奶奶对强强笑着说: “嗯, 我们强强以后不会受别人 欺负了。”
第10页/共17页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成因
• (一) 不良的家庭氛围 • 1. 父母感情不和。 • 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经常在家中争吵、谩骂甚至
武力相见, 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在人际交往中采用同样 的方式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困难。 • 2. 家长不良的教养方式。 • 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思想指导下对孩子 的要求非常严格,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 成才”, 简单地使用暴力惩罚, 也会导致孩子出现攻 击性行为。 • (二) 不良的示范 • 1. 电视、电影媒体的不良影响。 • 如今,孩子与这些传媒接触愈加频繁。为了吸引观众, 许多电视节目充斥着暴力; 为了经济效益, 许多网站 可以自由下载具有暴力倾向的游戏。这些暴力场面具有 强烈的负面影响, 为孩子提供了攻击性行为的样板。
直接的外在强化在 观察学习的行为习 得中并不是必要条 件,但对模仿行为 是否表现出来有重 要意义。
第3页/共17页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强化和动机过程
四阶段
第4页/共17页
观察学习中相继的步骤
榜样表现出 来的行为
行为 表现
学习者注 意榜样
学习者将行为 编码并保留
学习者的认知历 程
习得符号 编码
学习者表 现此行为 的动机
学习者 从事这 种行为
的能力 习理论的启示之一
1优化生活环境,注重榜样示范
班杜拉提出榜样具有替代强化作用,榜样示范在儿童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身教重于 言教,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 时举止应符合道德规范,多给予儿童正面的、积极的 榜样教育,不要提供不良的行为示范。 许多父母在孩子打架时用打骂的方式阻止儿童的错误 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强化了儿童的格斗动机与行为, 给儿童不良的示范影响。此外,儿童不但爱模仿年长 者、地位高者的言行,更爱模仿攻击性行为。因此, 影视等大众传媒不宜向儿童展现过多的暴力、色情场 面,以免儿童模仿与社会道德相悖的行为。
(二) 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视而不见, 甚至还给予鼓励。
• 许多家长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 孩子霸道、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不会受他人的欺负、不会吃亏等, 所以当孩子出现攻击 性行为时不但不纠正反而还加以鼓励, 导致孩子在碰到困难、挫折时 常常通过争抢、打人等方式解决。如案例二中的奶奶没有正确指导强强 应该如何学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是帮强强解决问题; 在对待 强强推西西这一不良行为时, 不但没有制止、批评教育, 反而肯定与 鼓励, 强化了强强的攻击性行为。
第12页/共17页
• (一) 为幼四儿、树家立长学应习正的确榜应样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 1. 家长应身体力行, 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 2. 帮助幼儿筛选图书和电视节目, 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 3. 细心引导, 让幼儿深入理解榜样的言行。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
阶段, 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局部性和表面性。幼儿无法理解模仿 对象出现某种行为的动机, 只是在简单地模仿。如, 幼儿看了《奥特 曼》、《西游记》等动画片后无法理解奥特曼、孙悟空惩强济弱的品质, 只是因为好玩而学习他们打怪兽或打妖精的动作。因此, 当幼儿看动画 片后模仿奥特曼、孙悟空的动作打同伴时, 家长应该及时向幼儿解释奥 特曼、孙悟空打怪兽、妖精的理由。
第7页/共17页
3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行为养成
• 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习得的知识只有实践出来才能 完善整个观察学习过程。
• 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观察学习时必须进行知行统一 的教育,要提供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对学生的行为 进行指导。因为学生的新行为表现是毫无经验 的,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正错的或欠完善的行为, 指导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行为的 精神内涵,最后转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第13页/共17页
• (二) 对幼儿进行行为后果教育 • 对攻击性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的认识水平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
切。如果幼儿了解到攻击性行为不受同伴欢迎, 会影响同伴关系以及会 受到家长、老师的训斥、批评和惩罚等, 攻击性行为会得到一定的控制。 如果一个幼儿因为经常打同伴而造成同伴关系紧张缺少朋友, 家长就可 以利用这个例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攻击性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另外, 家长也可以通过图画书、故事和电视节目等, 请幼儿思考: “如果像故 事书(电视节目) 中的小朋友那样常打人, 会出现什么情况?” 让幼儿 自己说出结果或家长告知,丰富幼儿对攻击性行为后果的认识, 以减少 攻击性行为。
第8页/共17页
• 一、两则案例
• 〔案例一〕离园时, 凯凯妈妈来接凯凯。林林见到凯 凯妈妈马上就跑过去告状: “阿姨, 凯凯今天推我了, 而且还不说‘对不起’。” 点点也跑过来附和道: “就是, 我看见了。我说凯凯时, 他还打我。” 凯 凯妈妈听完后, 面露歉意地说: “对不起, 我好好 批评凯凯。” 在回家的路上, 妈妈厉声责备道: “凯凯, 你真不听话, 妈妈早就告诉你不要打小朋友, 你为什么不听?” 说完便给了凯凯一巴掌……
• 如看过母亲化妆的小女孩会很快学会给自己 的玩具玩玩化妆,可能化得不一定美,但一 般不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如用口红去涂眼睫 毛。
•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 而间接地产生学习。人的许多知识、技能、 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
第2页/共17页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学习实验
目的是要了解两个问 题:(1)榜样攻击行为 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 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 (影响)(2)儿童是否 能不管榜样攻击行为 的奖惩后果而习得攻 击行为。(能)
第6页/共17页
2正确看待奖惩,综合运用方法 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过多的、不合理的表 扬、奖励不仅会使儿童产生错觉致使其看不见自 己的短处和不足,而且也降低了儿童对表扬、奖 励的感觉灵敏度,从而导致应有的正强化功能减 退甚至丧失。当然,滥用批评与惩罚跟滥用表扬 与奖励一样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奖励与惩罚,合理运用表 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更为有效地促进儿童品 德的发展。
第15页/共17页
谢 谢!
第16页/共17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17页/共17页
第11页/共17页
• 2. 同伴的不良影响。 • 同伴间的攻击性行为的模仿, 常常会让幼儿习得攻击性行为。这是因为
幼儿年龄小, 社会认知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对待同伴所出现的攻 击性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如, 许多孩子在入园以前由于接受了良好的 家庭教育能与同伴和睦相处,但入园后, 受到一些具有攻击性行为幼儿 的影响, 也学会了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解决问题。 • (三) 替代性强化 •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 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同伴在解决冲突时或在满足 自己需求时, 常常通过打人、抢夺等方式快速达到目的。久而久之, 也 就受到同伴的强化, 学会了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