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
1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抗菌特点

(一)天然青霉素类
代表药物
青霉素G
特点
1.杀菌作用强,毒性小; 2.除革兰阳性球菌外,对革兰阳性杆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革兰 阴性球菌(如脑膜炎球菌)及螺旋体有效; 3.窄谱,对肠道阴性菌无效; 4.口服不吸收,对酸不稳定,不耐酶; 5.约80%金葡菌对其不同程度耐药; 6.有过敏反应,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第3代
具有抗 MRSA的 活性 (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
美罗培南
一.对肾脱氢肽酶稳定,即提高了抗菌活性,又降低了其 对肾及中枢的毒性。 二.对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厌氧菌皆有良好抗菌作用 。 三.对VRSA及屎肠球菌对本品耐药。
碳青酶烯类
通用名
常用量(成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0.5q6h或1.0 q8h(亚胺培南量) 0.5-1.0 q8h 0.3q 12h,一日不超过1.2g
氨基糖甘类(静止期杀菌剂) 磷霉素(快速杀菌剂) 糖肽类(快速杀菌剂) 利福霉素类(杀菌剂) 氟喹诺酮类(快速杀菌剂)
一.大环内酯类(快速抑菌剂) 二.四环素类(快速抑菌剂) 三.氯霉素类或酰胺醇类(快速抑菌剂) 四.林可霉素类(快速抑菌剂) 五.磺胺类(慢速抑菌剂)
氨基糖甘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甲硝唑等
1-2g/d,bid;严重感染:4g/d分2-3次
溶媒(静滴)
NS,5%GS NS,5%GS NS,5%GS NS,5%GS
葡萄糖液、电解质 液、氨基酸液
葡萄糖液、电解质 液、氨基酸液
三代头孢
通用名
常用量(成人)
头孢曲松
1-2g,qd;严重感染:4g/d,分1-2次,静滴。
头孢他啶
1-6g/日,分2-3次,静滴。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一级抗菌药物:一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耐药性低的药物,适用于治疗常见菌种引起的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二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较好、安全性尚可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适用于一些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有限的情况,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等。
三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差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或一些严重感染的治疗,如广谱青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
四级抗菌药物:四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确切,但安全性较差且耐药性很高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如碳青霉烯类、糖肽类药物等。
根据抗菌药物目录的等级,医生分级使用权限也相应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低级别的医生可以使用低级别的抗菌药物,高级别的医生则可以使用低级别和高级别的抗菌药物。
具体的分级规定可能会因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疾病而有所差异。
医生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耐药性问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并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能够保护患者免受抗菌药物相关的经济负担。
通过明确抗菌药物目录和医生分级使用权限,可以规范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医生在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患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当地的耐药状况等因素,最终做出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菌药物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非常有效。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种类繁多,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人工合成抗菌药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包括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
人工合成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可用于预防术后切口和手术部位感染。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选用,注意药物的选择、剂量和使用时间。
如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抗菌药物的分级

抗菌药物的分级1. 引言抗菌药物是指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各国普遍采用了抗菌药物的分级制度,将不同的抗菌药物划分为不同级别,以便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
2. 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1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是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对于革兰阳性细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根据抗菌谱的不同,青霉素类可以分为窄谱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
窄谱抗生素主要针对特定的菌株或菌群,而广谱抗生素可以同时对多种细菌有效。
2.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等疾病。
2.3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活性。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DNA 酶的活性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2.4 糖肽类糖肽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糖肽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2.5 其他类别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抗菌药物,还有许多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例如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这些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细菌感染。
3. 抗菌药物的分级为了指导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各国普遍建立了抗菌药物的分级制度。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抗菌药物分级系统:3.1 一线药物一线药物是指对常见细菌感染治疗有效且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的抗菌药物。
这些药物被认为是首选药物,可以直接用于治疗常见的细菌感染。
一线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
3.2 二线药物二线药物是指对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细菌感染而开发的抗菌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较为复杂的细菌感染或耐药菌感染。
抗菌药物概论

(2)避免局部用药
(3)控制预防用药 (4)合理联合用药
常见病原微生物
金葡菌 疖、痈、呼吸道感染、肺 炎、尿路感染、败血症、 脑膜炎、骨髓炎、心包 炎 、 蜂窝组织炎、丹毒、上呼 吸道感染、猩红热、败血 症 大叶性肺炎、脑膜炎 青霉素首选;四 环素、红霉素、 庆大毒素、先锋 霉素 青霉素首选
溶血性链球 菌
2.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磷脂质 蛋白质 ——屏障、运输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胞浆膜通透性增加 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 核苷酸、氨基酸、 糖和盐类等外漏, 从而使细菌死亡 真菌细胞膜
细菌细胞膜
类固醇 蛋白质 ——屏障、运输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
2.3 抑制蛋白质合成
细菌——原核细胞 30S亚基 四环素 氯霉素、林可霉素 和大环内酯类 终止
③其它酶类:细菌可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灭 活氯霉素;产生酯酶灭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核苷转移酶灭活林可霉 素。
b.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1)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抗菌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如革兰阴
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等有天然屏障作用 (2)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水孔或外膜非特异性
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N-乙酰胞壁酸前体 磷霉素
N-乙酰胞壁酸 消旋酶 环丝氨酸↗ ↘ 合成酶
N-乙酰胞壁酸五肽
-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杆菌肽 转肽酶 二糖聚合物 粘肽 直链十肽
胞浆内
胞浆膜
细胞膜外
2.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这类药物使细菌细胞壁损伤,菌体内的高渗 透压,在等渗环境中水分不断渗入,致使细菌膨 胀、变形,在自溶酶影响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 亡——繁殖期杀菌药。
a.产生灭活酶
②氨基苷类抗生素钝化酶:细菌在接触氨基苷类 抗生素后产生钝化酶使后者失去抗菌作用,常 见的氨基苷类钝化酶有乙酰化酶、腺苷化酶和 磷酸化酶,这些酶的基因经质粒介导合成,可 以将乙酰基、腺苷酰基和磷酰基连接到氨基苷 类的氨基或羟基上,使氨基苷类的结构改变而 失去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的概念及分类

氯霉素
氯霉素口服易吸收,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伤 寒,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和流感杆菌作用强,对立克 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都有效。目前主要治疗细菌 性脑膜炎。
不良反应:抑制骨髓,还可引起灰婴综合症,治疗性休克, 二重感染等
。
磺胺类为抗菌药,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放线菌,衣原体和某些原虫有效,但对病毒, 支原体和螺旋体无效。
不良反应:泌尿道损害,急性溶血性贫血,造血系 统毒性,过敏反应。
氨基糖甙类抗菌谱广,对需氧革兰阴型杆菌,革兰 阳性菌有杀菌作用。
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 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奈替米星等
主要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过敏反应 。
多粘菌素类主要用于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 素耐药而又难以控制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 感染有效,但注射肾毒性强烈,故现仅局部应用 。
抗菌后效应(PAE):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 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 制作用任然持续一定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B-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类 影响细胞膜功能如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 抑制或干扰细菌蛋白的合成如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红霉
素类,氯霉素类 抑制核酸代谢如利福平,喹诺酮类 影响叶酸代谢如磺胺类,甲氧苄啶类 三,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
失。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改变靶部位 3,增加代谢拮抗物 4,改变通透性 5,增加主动流出系统
抗菌药物的分类
一.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如B内酰胺类 二.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 三.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
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1. 什么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听上去高大上,其实就是用来对付那些 pesky 小细菌的“武器”。
想象一下,你在和一群小坏蛋打架,抗菌药物就是你身边的超级英雄,专门帮你把那些细菌一一击倒。
但是,嘿,使用这些“超级英雄”可不是随便的事哦!我们得有一些基本原则,才能让这些英雄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1.1 不要滥用首先,滥用抗菌药物简直就像是在挥霍你口袋里的钱,最后只会得不偿失。
想想,咱们有时候发点小烧,就跑去要抗生素,结果呢?细菌可不是吃素的,它们会慢慢适应,最后变得更加厉害,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谨慎,医生开什么就用什么,千万别自己随便瞎用哦。
1.2 按照医嘱来医生就像是你的指南针,指引你在抗菌药物的海洋中航行。
如果医生说要吃几天,那就乖乖地吃完,别半途而废。
很多人一觉得好了,就停药了,结果细菌就像失去了动力的赛车,跑得飞快,最后还得再来一轮,真是得不偿失啊。
2. 如何选择抗菌药物?说到选择抗菌药物,这可是个大学问。
首先,我们要知道细菌是什么类型的,毕竟不同的细菌就像不同的菜,得对症下药才能吃得好。
2.1 病原体的检测做个细菌培养,就像是在侦探小说里找线索。
医生通过检测找出病原体,才能决定用什么药。
你想啊,假如你去餐厅点菜,老板问你要什么,你却说随便,那不就是自寻死路吗?所以,了解清楚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才能事半功倍。
2.2 抗药性的问题再说说抗药性,这可不是小问题。
有些细菌可聪明了,它们会发展出抗药性,变得越来越难对付。
就像我们打游戏,boss级别越来越强,想打败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医生在开药时会考虑到这些抗药性的问题,尽量选择有效的药物。
3. 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抗菌药物可不是万能的,使用时也有很多注意事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3.1 不要随意停药前面提到过,停药就像是在半山腰放弃登顶,真心不划算。
很多人吃了一半就觉得好了,结果细菌悄悄卷土重来,给你来个回马枪。
常见的抗菌药物有哪些?(一览常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大全)

抗菌药物是医生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常用的药物,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
这些药物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
1.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是最早使用的抗菌药物之一,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药物适用于治疗许多常见的细菌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和中耳炎。
2.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与青霉素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通常根据其覆盖的细菌类型和抗药性等因素进行分类。
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这是一种联合用药,结合了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和克拉维酸(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菌的β-内酰胺酶,以增加对抗药性菌株的覆盖范围。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常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4.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类青霉素类药物的替代品,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但需要注意的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会对肾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使用时需要慎重。
5.庆大霉素:庆大霉素是一种多肽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如肺炎和尿路感染。
该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6.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以抑制DNA螺旋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细菌DNA的复制和修复。
常见的喹诺酮类药物有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7.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常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和痤疮等。
8.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通过阻断细菌对二氢叶酸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这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除了上述常见的抗菌药物,还有其他一些特定用途的抗菌药物,如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医生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谨慎考虑,以免加剧抗药性问题。
抗菌药物分类目录

抗菌药物分类目录一、根据作用机制分类1.1 阻断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碳青霉烯类药物:如培南、美罗培南等。
1.2 干扰核酸合成的抗菌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等。
1.3 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 四环素类药物:如强力霉素、克林霉素等。
1.4 干扰细胞膜功能的抗菌药物- 多粘菌素类药物:如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等。
- 多肽类抗菌药物:如砜胺溴铵、酚红胺等。
二、根据范围分类2.1 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适用范围广泛。
常见的广谱抗菌药物包括:- 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环丙沙星等。
2.2 窄谱抗菌药物窄谱抗菌药物只对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适用范围有限。
常见的窄谱抗菌药物包括:- 青霉素、红霉素、对氧氟沙星等。
三、根据用途分类3.1 抗生素抗生素是指来自微生物(通常为细菌、真菌或放线菌)所产生的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合物。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 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
3.2 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合成药物是指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药物包括:- 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
3.3 其他抗菌药物除了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如:- 口服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四、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不可滥用或乱用。
- 对于过敏体质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
-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抗菌药物,并根据相应的使用指南进行用药。
- 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应关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就医。
以上是抗菌药物的分类目录,希望能对您的研究和工作有所帮助。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简述抗菌药物的分类

简述抗菌药物的分类
抗菌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
单胺类和羧苄菌素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酶(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活性,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抗菌作用。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这类药物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而
起到抗菌作用。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等。
这类药物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而起
到抗菌作用。
4.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氧氟沙星等。
这类药物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而起到
抗菌作用。
5.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氟氧喹诺酮、诺氟沙星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梯度酶(DNA gyrase)和DNA拓扑异构
酶(topoisomerase IV)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合成和修复
而起到抗菌作用。
此外,还有多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多糖类抗生素和其他杂环化合物等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
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具
有不同的抗菌谱、药效、副作用和耐药性形成机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
抗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
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 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 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 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 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二)第二代:头孢孟多(cefamandole,头孢羟唑)、头孢呋辛 (cefuroxime,西力欣)、头孢克洛(cefacior,头孢氯氨苄)、头孢 替安(cefotiam)、头孢尼西(cefonicid)、头孢雷特 (ceforanide)
(三)第三代: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曲松(ceftraiaxone, 菌必治)、头胞他定(ceftazidime,复达欣)、头孢哌酮 (cefoperazone,先锋必素)、头孢唑肟(ceftizoxime)、头孢克 肟(cefixime)
(四)第四代: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cefepime)、 头孢利定(cefalorne)
.
4
•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头霉素:头霉素(cephamycin)、头孢西丁(cefoxitin)等。
常见抗菌药物分类

常见抗菌药物分类1.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钠、美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林钠、萘夫西林钠、双氯西林、匹氨西林、阿帕西林、阿扑西林、匹美西林、甲氧西林、仑氨西林、福米西林、氟氯西林2.青霉素类复方制剂: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3.青霉素类+酶抑制剂(舒巴坦、克拉维酸、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美洛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4.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硫脒、头孢乙氰、头孢替唑钠、头孢匹林钠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钠、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丙烯、头孢雷特、头孢尼西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甲肟、头孢地嗪、头孢磺啶、头孢唑喃、头孢唑肟、头孢咪唑、头孢他美酯、头孢特伦酯、头孢布坦、头孢地尼、头孢匹胺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吡肟、头孢克定、头孢匹罗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噻肟/舒巴坦、头孢曲松/舒巴坦(头孢三代+酶抑制剂)5.碳青酶烯类硫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6.其他β-内酰胺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头孢米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拉宗、氨曲南7.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核糖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小诺米星、异帕米星、阿司米星、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地贝卡星、巴龙霉素、新霉素8.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金霉素、胍甲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9.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地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交沙霉素、麦白霉素、罗他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依托红霉素、氟红霉素10.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1.磺胺类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噁唑、柳氮磺砒啶、磺胺米隆、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异嘧啶、磺胺异唑、磺胺苯吡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多辛、磺胺脒、酞磺醋胺、琥磺胺噻唑、磺胺林、甲氧苄啶12.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芦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萘啶酸、氟罗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淋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妥舒沙星、帕珠沙星、司帕沙星13.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14.林克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15.磷霉素类磷霉素16.酰胺醇类氯霉素、甲砜霉素17.其它类利奈唑胺、多粘菌素B、粘菌素、杆菌肽、夫西地酸钠、新生霉素18.抗真菌类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噻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氟胞嘧啶、特比萘芬、卡泊芬净、阿莫罗芬、萘替芬、环吡酮胺、托萘酯、美帕曲星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常见抗菌药物种类一览表

常见抗菌药物种类一览表
在医疗领域中,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细菌感染。
抗菌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和治疗范围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份常见抗菌药物种类一览表: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 代表药物:头孢菌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作用机制: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破坏细菌的生长。
- 代表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3. 四环素类抗生素
-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阻碍细菌生长。
- 代表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等。
4. 磺胺类抗生素
- 作用机制:干扰细菌对于磺胺的代谢,阻止细菌生长。
- 代表药物:甲氧苄啶、氨甲苯青霉素等。
5.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酶的活性,破坏DNA合成。
- 代表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6.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 作用机制:破坏细菌细胞膜,导致细菌死亡。
- 代表药物: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7. 环丙沙星类抗生素
- 作用机制:阻断细菌核酸酶酶的活性,抑制DNA超螺旋转解过程。
- 代表药物: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
请注意,上述只是常见的抗菌药物种类,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特定的适应症和用药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1. 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抗菌药物的分类及特点对于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耐药菌种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抗菌药物分类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这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然而,由于一些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导致这类药物的抗菌活性下降。
2.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然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常被用于严重感染,易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
2.3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谱抗菌作用,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然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逐渐缩小,部分细菌已产生了耐药。
2.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然而,部分细菌已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
2.5 糖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卡那霉素等,适用于治疗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然而,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应慎用。
2.6 其他类型抗菌药物除了上述常见的抗菌药物类型,还有革兰染色阳性杆菌专用的利奈唑胺、氟喹诺酮类等。
3. 抗菌药物特点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将列举几个常见的特点:3.1 抗菌谱抗菌谱指抗菌药物对不同类型细菌的抗菌活性范围。
广谱抗生素可抑制多种细菌,而窄谱抗生素只针对特定类型的细菌有效。
3.2 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抗性。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越来越普遍。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至关重要。
3.3 毒副作用抗菌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
抗菌药物的分级及用法

抗菌药物的分级及用法一、抗菌药物的分级概述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成为了必要。
抗菌药物的分级主要基于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药品价格等因素,目的是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
二、抗菌药物的分级标准根据抗菌药物的特性及临床使用情况,我国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类。
以下是各级抗菌药物的详细标准:1.非限制使用级:这类抗菌药物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耐药菌株少,价格低廉。
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属于这一级别。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一般对轻度及中度感染首选。
2.限制使用级:这类抗菌药物临床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或使用受限,如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主要用于中度感染,尤其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特殊使用级:这类抗菌药物疗效好,但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
例如万古霉素、氨曲南等。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需经由医疗机构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三、各分级抗菌药物的用法了解了抗菌药物的分级标准后,接下来探讨各分级抗菌药物的用法: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这是最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无须进行病原学检测。
在普通感染的轻度至中度情况下,可直接选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和购买通常无特殊限制,患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购买和服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非限制级别的抗菌药物,也不能随意使用或长期服用。
对于感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只有在确认为细菌感染时才可使用。
例如常见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肺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在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时,患者应遵医嘱,按剂量和疗程服用,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若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
抗菌药物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15
单环类β内酰胺抗生素
• 氨曲南 • 抗菌谱狭窄,仅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菌有很强
的抗菌活性,对于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不能 排除革兰阳性菌或厌氧菌混合感染时,联合应用, 不宜单独用作肺炎的经验疗法 • 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无出血反应、无神经系统反 应,也无肾脏毒性,本品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 药物无交叉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发生率明显地低 于第二~四代头孢菌素
学习交流PPT
5
青霉素类的分类
• 窄谱青霉素:青霉素和苄星青霉素 •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氟氯西林 • 广谱青霉素:包括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羟
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哌拉西林、替
卡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
学习交流PPT
6
青霉素类的特点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 1、广谱抗菌药,有强大抗阴性杆菌作用,明显超 过一代与二代头菌素
• 2、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作用不如一代和某些二代头 孢菌素
• 3、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作 用;
• 4、对β-内酰胺酶稳定;
• 5、部分透过血脑屏障; • 6、第三代: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
学习交流PPT
8
头孢菌素类的特点及合理应用
• 1、头孢菌素类为杀菌剂 • 2、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3、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比青霉素类高,
抗菌谱比青霉素类广,作用也比青霉素类强 • 4、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
一、二、三、 四代
学习交流PPT
9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三类抗菌药物分级

三类抗菌药物分级:1、非限制使用级: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是指经过大量、长期应用,已被证明为安全、有效,细菌耐药性小,价格较低的抗菌药物,是预防、治疗轻度感染的首选用药,比如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甲硝唑等药物;
2、限制使用级:是指经过大量、长期应用,已被证明为安全、有效,细菌耐药性大,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如注射用头孢美唑纳、头孢唑肟钠、克林霉素等;
3、特殊使用级:是指疗效和安全性证据较少,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用于特殊耐药菌或严重的感染,证据和用药指征明确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需要多名医师签名方可使用,以免产生细菌耐药情况,造成无药可用的后果,比如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等药物。
抗菌药物分类

抗菌药物分类
1、非限制使用的药品:
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土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唑林钠头孢克洛阿莫西林替硝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酯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红霉素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素氟康唑
2、限制使用的药品:
阿奇霉素奥硝唑氟氯西林氨曲南头孢硫脒头孢噻肟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酮康唑
3、特殊使用的药品:
培氟沙星加替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
头孢孟多酯头孢米诺头孢哌酮他巴唑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吩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4、目录内没有的药品(头孢替钠唑),不推荐使用,列于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卫生部如有新规定,将按新要求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青霉素相比较
对同一敏感细菌的抗菌强度不如青霉素
,且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青霉素类抗菌作用特点
分类 代表药物 青霉素G
青霉素Ⅴ 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 双氯西林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羧苄西林 哌拉西林 美西林 替莫西林
抗菌谱
窄 谱 窄 谱 耐 药 金 葡 菌 广谱 绿脓无效 G¯有效 广谱 绿脓有效 G ¯ 有效 窄谱 绿脓无效 G ¯ 有效
耐酸
耐酶
(可口服) (不易耐药)
天然 青霉素类 耐酸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 + + -
+ -
半 合 成 青 霉 素
广谱抗绿脓 杆菌青霉素
抗革兰氏阴性 菌的青霉素
+
谢 谢
一次使用者(或间隔3天以上者);⑥与剂量无关;⑦男女
无差异; ⑧皮试阴性也可发生
防治措施:①勿滥用 ②问过敏史 ③皮试(AST) ④观察30分钟 ⑤饥饿时勿注射 ⑥急救措施
初次用、停药 72小时以上或 换批号者必须 做皮试!
抢救措施:①肾上腺素0.5~1mg 皮下或肌内注射 ②升压:间羟胺、多巴胺 ③糖皮质激素 ④吸氧、人工呼吸、心脏按摩 ⑤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⑥支持疗法
主动转运泵作用
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第二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学习目标
掌握: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谱、抗 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熟悉:其他β -内酰胺类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
用
了解:细菌对β -内酰胺类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定义: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 -内酰胺环 的一类抗生素; 特点:属于杀菌剂;抗菌活性好;毒性 低;品种多;临床疗效好。
一、常用术语
细菌 螺旋体 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次体 真菌 病毒
病 原 微 生 物
抗病原微生物药
又称为抗微生物药、抗 菌药,是指对病原微生物 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 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 化疗药物。
常见病原微生物
一、常用术语
抗菌药(antibacterial agents) 对病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 治疗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antibiotics)
目
抗菌药物概论 抗生素的应用知识
录
人工合成抗菌药的应用知识
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及抗结核病药物
抗菌药物的滥用及耐药性问题;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优化抗生素治疗策略
•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原则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第一章 抗菌药物概论
学习目标
掌握: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
Ⅲ类:其它“时间依赖型”抗生素。代表药:大部分
β -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
LD50/ED50或LD5/ED95即动物半数致死剂量与感染动
物半数有效剂量之比。是评价化疗药物应用价值的 参数之一,值越大,表示药物疗效高,毒性小。
作用,抗菌范围窄;
–广谱抗菌药:对多种不同病原菌具有抗菌作用,
抗菌范围广 。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
抗菌药物抑制和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常用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表示
–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最低 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杀灭或使菌数减少至 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药物根据效果分为杀菌药物和抑菌药物
【不良反应】
2.肌注注射:可见疼痛、周围神经炎等
3.高血钾:主见青霉素钾盐
4.青霉素脑病(发生于鞘内注射或大剂量给药):常见腱反射 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偶可引起精神病发作,多 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病人。 5.赫氏反应: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鼠咬热、炭疽等
时出现的症状加剧现象。一般在用药后6-8小时发生,于1224小时消失、寒战、发热、咽痛、胸痛和心跳加快。原因可 能是螺旋体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病原体迅速裂解释放内
但这是相对的,如青霉素小剂量可致过敏性休克,
但其化疗指数大。
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抑制核酸的合成
抑制细菌叶酸的代谢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四、细菌耐药性
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 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 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使药物失活
毒素。
【处方分析】
患者,男,49岁,患呼吸道感染较严重,药敏实验对青霉素与庆大 霉素敏感。医生开处方如下,分析用药是否合理?为什么:
Rp
青霉素钠注射液 320万U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
24U
1000ml
×3
用法:1次/d,静脉滴注
(二)半合成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以6-APA为母核加入不同的侧链合成 特点 耐酸、耐酶、广谱、抗铜绿假单孢菌
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其生 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 性的一类物质
二、基本概念
抗菌药物
抗菌谱
抗菌 活性
抗菌药 后效应
耐药性
安全性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定义: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分类:
–窄谱抗菌药:仅对单一菌种或一属细菌具有抗菌
风雨兼程九十载——
抗菌药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引 言
从1929年《论青霉菌培养物的抗菌作用》发表算起 ,抗生素与疾病的斗争历近九十年 人类寿命的增加,得益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抗生素和石油、煤炭一样,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 然资源。 抗生素的开发已近枯竭,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 地需要新型抗生素 抗生素无节制的使用,促进了细菌耐药的发生,使 “超级细菌”不断出现,或许10年~20年内,所有 的抗生素对细菌都将失去效力
熟悉: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了解: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常用术语
抗微生物药物 包括化学治疗药物、消毒防腐药物等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化疗)
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细胞所致 疾病的药物
一、常用术语
抗菌药
抗微生物药物 抗寄生虫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一)天然青霉素
常用青霉素钾(钠)粉针剂 常用:80万 IU / 瓶 PG-Na+ : 1IU=0.6μg ;1mg=1667 IU PG-K+ : 1IU=0.625μg ;1mg=1595 IU
干粉针剂,应随配随用。 本类药可致过敏性休克! 处方必时问药物过敏史! 必须常备急救药物和设备 用药需常规:皮试!!! 发生过敏性休克及时抢救 皮试后观察,阳性者禁用。
3. 药物不能穿透到作用部位
G—菌细胞壁外有脂质双层膜,可阻止大分子抗生素穿入 ;且外膜上有孔蛋白,减少时引起通道狭窄,大分子难以通 过 4.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可见过敏性休克(4-15人/10万)、药疹、血清病型反应、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症状
属于Ⅰ型过敏:过敏原可能为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等降 解物、青霉素G或6-氨基霉烷酸(6-APA)高分子聚合物 可发生于:①任何制剂;②任何给药途径;③任何年龄;④ 发生时间(5内分钟超过50%,30分钟内超过 90%);⑤第
抗菌活性
PAE (抗生素后效应):系指细菌与抗菌药短
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到低于最低抑菌浓度
(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
制的效应
首次接触效应:抗菌药物首次接触细菌时有 强大的抗菌活性,再次或连续接触后活性逐渐 减弱,需要停药后再起作用
抗生素按照PAE不同分为三类:
Ⅰ类: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代表药: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等; Ⅱ类: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代表药:大环内酯类 中的阿奇霉素、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及肽类抗真菌 药等;
主要成分 黏肽,是含有五肽的N-乙酰胞壁酸(MNAC)和
G+菌和G—菌的细胞壁结构不同 青霉素作用机制
与PBPs结合
PBPs是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具有催化活性的D、 D肽酶,如转肽酶、羧肽酶等,是青霉素的结合靶点。阻止粘 肽的交叉联结,致细胞壁缺损而失去保护屏障。
激活自溶酶,细菌破裂死亡。
【作用特点】
1. 杀菌剂: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2. 对G+菌作用强,对G—菌敏感性低。
3. 青霉素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不宜与抑菌
药合用。
4. 青霉素对人和哺乳动物细胞无影响。
【耐药性】
1.天然耐药
药物靶位PBPs结构的差异 2.获得耐药 在不同菌株间的PBP基因间对等重组,产生了低亲和力的 高分子的PBP
(2)合用丙磺舒发生竞争性抑制
使青霉素血浆浓度及疗效增强,维持时间延长 。
【抗菌作用与抗菌谱】
天 然 青 霉 素
杀菌药!!
G+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G+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
厌氧杆菌等
G-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螺旋体 苍白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对阿米巴、立克次体、病毒、真菌、支原体无效
--G+杆菌:破伤风、白喉、炭疽杆菌;还有鼠咬热。
(治疗破伤风、白喉时需加用抗毒血清以中和外毒 素,因主要是外毒素所致症状)
--螺旋体(回归、梅毒及钩端) --放线菌: 大剂量,长疗程
2. 对脑膜炎双球菌有效,但预防时用SD或SMZ,
或利福平。
3.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