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概述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然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因此,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基本原则、常用分类和选择依据,以及监测和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措施。
基本原则1.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对于严重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应首选广谱抗菌药物。
3.对于轻度或社区获得性感染,应考虑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4.根据患者特点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如年龄、妊娠状态、肝肾功能等。
常用分类和选择依据按机制分类细菌静止剂细菌静止剂是通过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来发挥作用的药物。
常用的细菌静止剂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细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是通过杀灭细菌来发挥作用的药物。
常用的细菌杀菌剂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按谱分类窄谱抗菌药物窄谱抗菌药物主要对特定的细菌或细菌的种类起作用。
常用的窄谱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
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能够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起作用。
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选择依据1.细菌敏感性测试:通过培养患者的细菌样本,并与不同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试,来确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临床试验与经验:根据医生的经验和相关的临床试验,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特点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例如,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注意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调整。
监测和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措施监测1.实施细菌耐药监测: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医院的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新的抗菌药物耐药性。
防控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
2.培养良好的医疗卫生习惯:勤洗手、按时打疫苗、合理使用消毒剂等,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3.加强抗菌药物研发:积极推动新型抗菌药物和替代疗法的研发,以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挑战。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一级抗菌药物:一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耐药性低的药物,适用于治疗常见菌种引起的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二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较好、安全性尚可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适用于一些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有限的情况,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等。
三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差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或一些严重感染的治疗,如广谱青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
四级抗菌药物:四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确切,但安全性较差且耐药性很高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如碳青霉烯类、糖肽类药物等。
根据抗菌药物目录的等级,医生分级使用权限也相应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低级别的医生可以使用低级别的抗菌药物,高级别的医生则可以使用低级别和高级别的抗菌药物。
具体的分级规定可能会因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疾病而有所差异。
医生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耐药性问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并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能够保护患者免受抗菌药物相关的经济负担。
通过明确抗菌药物目录和医生分级使用权限,可以规范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医生在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患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当地的耐药状况等因素,最终做出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
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管理
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管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医院感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势在必行。
本文将详细探讨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管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在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导致发病的现象。
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其病痛,还给医疗机构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二、抗菌药物的重要性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病原菌的传播,减少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并减少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展。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 抗菌药物应用的必要性评估: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权衡抗菌治疗的风险与收益。
2.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应优先选择广谱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强力药物。
3. 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但同时需要注意合理的使用时间和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过短的使用。
4. 关注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加强抗菌药物监测与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数据,并加以分析和评估,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为了确保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管理能够有效落实,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具体做法包括:1. 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2. 定期开展知识竞赛和讲座: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和讲座等形式,加深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管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监测和评估能力。
3. 分享成功经验:医疗机构可以在内部交流平台上分享成功的抗菌药物管理经验,激励医护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急危重症患者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2016-10-31
正确流程:先取标本,再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后根据药敏调整用药
第一章 抗菌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指征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2 种以 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
口)患者。 专科领域:自发性气胸,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普通流产,消化道出血
(吸收热可达38℃)等 上述患者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既缺乏指征,也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
治疗性使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
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第一章 抗菌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病原体的确定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
第一章 抗菌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适应证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预防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不宜盲目选用广谱或多药联合预
三、不同类型社区获得性感染与抗菌药物选择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2)初始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
1)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者:主要依据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当地耐药 状况、医疗费用和潜在的依从性选择用药,病情较轻者应用青霉素、阿莫 西林加(或不加)用克拉维酸、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第一代或第二 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病情较重者可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合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2)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者:可选用环丙沙星、抗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加(或加)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同时可加用氨基 糖苷类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
然而,随着细菌耐药性的持续增加,正确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包括感染类型、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等方面。
1. 感染类型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首先要考虑感染类型。
这是因为不同感染类型需要不同的抗菌药物来对抗。
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
细菌性感染通常可以用广谱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进行治疗。
真菌性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进行治疗。
病毒性感染则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和提高免疫力来对抗。
2. 药物选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抗菌谱、病原体耐药性和患者个体情况等因素。
广谱抗菌药物可覆盖较多类型的细菌,但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选择时需谨慎。
对于明确的病原体及其敏感性的感染,应选择特定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还需要考虑患者过敏史、肝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个体情况。
3. 剂量和疗程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治疗方案中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合理的剂量可以保证药物达到治疗浓度,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剂量的选择需要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患者体重等因素。
疗程的长度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的生长特性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的疗程应持续到病情完全消退,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追踪观察。
4. 药物联合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满足治疗需求,需要进行联合治疗。
常见的情况包括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和骨髓移植等。
联合治疗可以增加药物的谱效,减少耐药性风险。
然而,药物联合治疗也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风险,因此需要严密监测。
5. 监测和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只是一个起点,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同样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对于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的患者,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与临床团队进行讨论。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治疗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药物选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细菌的种类、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根据细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另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情况以及其他合并症等因素。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权衡利弊,确保药物的选择是最适合患者的。
二、药物剂量。
在确定了使用的抗菌药物后,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合适的药物剂量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同时也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物的剂量,严格按照医嘱来使用。
三、药物疗程。
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原体的种类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急性感染,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为7-14天。
而对于慢性感染或者反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来使用,不要随意停药或者延长疗程,以免影响疗效。
四、联合用药。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
联合用药可以增加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耐药性,但同时也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联合用药时,需要谨慎选择药物,并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五、药物监测。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疗效进行监测。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疗效不佳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象等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总之,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药物剂量、药物疗程、联合用药和药物监测等方面。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使用。
希望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重症患者的感染与抗菌药物PPT
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确保 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 老年人等,应选用安全性较高的
抗菌药物。
联合用药及序贯治疗策略
在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下,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进行 治疗。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药物相互作用原则,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对革兰 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且对部 分革兰氏阳性菌也有良好效果。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
最早发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庆大霉素
广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 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有
良好抗菌活性。
阿米卡星
新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多种 耐药菌株有良好抗菌效果。
感染对重症患者影响
病情加重
感染可引起重症患者病情 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难度增加
感染使重症患者治疗更加 复杂,需调整治疗方案, 增加治疗难度。
经济负担加重
感染导致重症患者住院时 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经济 负担。
02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
用机制
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G
最早发现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 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 抗菌作用。
01
02
03
04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学特点,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
加强重症医学、感染病学、临 床药学等多学科协作,提高治
疗效果。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改善患 者营养状况,提高抵抗力。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
加强心理干预和支持,减轻患 者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治疗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出现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避免耐药性的发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该谨慎使用。
下面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一、什么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那些用于治疗严重感染或者对其他常规治疗无效的细菌感染的高效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医院获得性感染或者在社区中已经出现了耐药性的细菌感染。
二、何时需要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1. 严重感染:当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这些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腹腔内感染等。
2. 耐药性:当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时,需要考虑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这些情况包括多重耐药细菌感染、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等。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1. 限制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该被限制在治疗严重感染或者对其他常规治疗无效的细菌感染时使用。
这些药物不应该被用于预防性治疗或者轻微感染的治疗。
2. 确认诊断:在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之前,需要确保患者的诊断是正确的。
这包括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
3. 选择合适的药物:在选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细菌敏感性和患者个体差异。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药物。
4. 合理用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该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进行合理用药。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耐药性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监测耐药性:在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细菌的耐药性。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防止耐药性的发展。
6. 防止交叉感染:在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这包括隔离患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四、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1. 药物过敏: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 肝损伤:部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可能会引起肝损伤,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儿童:万古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
松
成人:万古霉素+利福平
27
复杂的医院感染难题
院内感染耐药菌株使常用抗生素效果差或 无效
耐药菌株出现交叉性耐药 需氧与厌氧菌混合,又有多种条件致病菌
参与感染,即使联合用药仍不能控制感染 难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培养出真正的致
病菌,尤其是厌氧菌,而针对性强的抗生 素又须在药敏结果后选择
18
适应降阶梯治疗患者
重症肺炎(高热、呼吸频率快、感染性休克) 存在危险因素(曾接受抗生素治疗、住院时间长、
机械通气) 具有高危死亡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生理指数
高者、合并多脏器衰竭者及有休克表现者) 由假单胞菌属引起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高度怀疑患者为耐药菌感染及明显具有死亡的危
险因素
某些抗生素可能促使细菌产生对其他种类抗生素 的耐药性
选择对耐药性影响最小的药物 注重门诊抗生素治疗对住院患者抗生素耐药的影
响 适当情况下应选择联合用药
33
确定起始治疗时应考虑的因素
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 药物剂量和用药频率 组织穿透性 用药时机 药物毒性 影响耐药性的危险 既往的抗生素治疗
最初经验性治疗的抗生素其抗菌谱应选择足 以确保覆盖所有可能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 菌和阳性菌(包括MRSA),以提高首次用药 成功率。
21
在治疗上应注意问题
最初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策略是“猛 击”,培养报告后再针对性调窄抗菌谱, 这是避免VAP治疗不足最安全的方法。 避免传统性“从低到高”的“阶梯治疗” 或“逐步升级”的“螺旋式”治疗安排。
联合治疗和单药治疗:起始的抗生素选择应能 适当覆盖可能的致病菌,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如果必要联合用药时,联合方案应具有协同作 用。
华医网PKPD指导下重症感染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答案缺1
2、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概述1、以下药物中,不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C、左氧氟沙星2、关于药物吸收,描述正确的是()D、以上都对3、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PK/PD参数()B、%T>MIC4、以下口服抗菌药物中,生物利用度最高的药物是()A、利奈唑胺5、药物分布是指()D、以上都是6、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描述错误的是()D、评价参数是MIC、MBC5、急性肝/肾损伤对抗菌药物PK/PD影响及给药方案优化1、CRRT,对PK影响因素描述错误的是()B、抗菌药物相对分子量越小,越容易通过血液滤过清除;反之亦然2、急性肾脏损伤时,需避免使用;但权衡利弊后需使用,然需实施TDM的抗菌药物是()A、万古霉素3、急性肝损伤时,可能影响抗菌药物PK的因素描述错误的是()A、抗菌药物的清除4、肾脏替代治疗不包括的技术是()B、TPE5、优化急性肝肾损伤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C、可以使用有肝/肾毒性的抗菌药物6、血浆置换时,推荐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是()D、TPE后静脉输注,调整剂量达到目标浓度7、急性肾脏损伤时,优化抗菌药物的策略描述错误的是()D、使用抗菌药物前,检测肝脏功能,计算Child Pugh评分8、急性肝损伤时,优化抗菌药物策略描述错误的是()D、不经肝脏代谢/胆汁-粪便清除抗菌药物,即主要经肾脏清除抗菌药物需调整给药方案6、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1、深部抗真菌药国家规定不超过()品规D、52、下列哪种药品可以划分入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目录中()C、克拉霉素3、下列五种药品中为含酶抑制剂内酰胺类药品的主流品种的是()B、头孢哌酮舒巴坦4、下列哪一类药品是国家规定的特殊使用级药品品种()A、碳青酶烯类5、碳青酶烯类药品国家规定不超过()品规?C、36、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种E、507、下列那一项不是影响抗菌药物分级的因素()E、药品稳定性8、下列五种药品中可不计在药品采购目录品种数内的药品为()A、青霉素V7、抗菌药物监测1、TDM 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为()类和()类抗生素A、氨基糖苷类,糖肽类2、新生儿患儿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时, 常规推荐起始剂量为()mg/kg/dB、103、指南中推荐儿童群体中万古霉素TDM指标是()B、Cmin7-10mg/L4、成人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建议起始剂量为()mg/kg/次C、155、TDM分析方法的“金标准”是()B、LC-MS6、我国指南推荐的伏立康唑有效浓度范围是()C、0.5-5.0mg/L7、下列情况可进行TDM的情况包括()D、以上都是8、尿路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1、需要筛查与治疗的无症状菌尿患者是()C、妊娠期女性2、导致患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B、大肠埃希菌3、关于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E、以选用抑菌药物为佳4、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疗程一般是()B、2周5、重症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推荐治疗药物不包括()E、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6、以下哪项不属于泌尿道标本分离菌得到的主要菌种()D、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关于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推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防止尿路感染复发8、以下哪项不是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E、过敏体质9、以下哪种药物近年来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最高()C、环丙沙星9、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1、常用的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是()B、头孢吡肟2、左氧氟沙星的抗菌谱不包括()D、厌氧菌3、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不包括()E、危害生命安全4、根据PK/PD对抗菌药分类,属于时间依赖型(长PAE)的药物是()A、四环素5、拉氧头孢属于()类抗菌药物D、氧头孢烯类6、头霉素类适应症不包括()D、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胃部感染7、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按类别概述,其内容不包括D、严禁超说明书使用1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与评价细则》解读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不包括()C、轻中度的多重耐药菌感染2、关于加大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落实专档管理要求中,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手卫生等医院感染基础防控措施仅适用于医院3、()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B、20114、对于肾功能正常成人患者,亚胺培南的给药剂量每日最大不得超过()A、50mg/kg或4g5、美罗培南与厄他培南为()B、妊娠B类药物6、关于推荐厄他培南的给药剂量描述错误的是()C、3个月~12岁儿童为每日1次,每次5mg/kg,每日剂量不超过1g1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1、下列属于格兰阴性菌的是()C、铜绿假单胞菌2、关于碳青霉烯类的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B、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10 %-30%3、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粪肠球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4、亚胺培南的适应证不包括下列哪项()A、脑膜炎5、下列哪种霉()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C、D类酶6、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抗菌活性比较描述错误的是()C、抗铜绿活性: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12、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1、药敏试验结果解释SDD指的是()B、剂量依赖型敏感2、()耐药即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A、苯唑西林3、β内酰胺酶检测的质控菌株为()B、金黄色葡萄球菌4、β酰胺酶阳性说明对()耐药E、以上都是5、常见菌特殊耐药表型的检测包括()E、以上都是6、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产生的方法,不正确的是()D、孵育条件为室温环境1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关病例分析1、以下哪项不属于杀菌类抗菌药物()E、阿奇霉素2、肾功损害时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是()B、氨基糖苷类3、以下哪项不是肝功能损害时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A、利福平B、多西环素C、氯霉素D、头孢替安E、两性霉素B4、以下哪项不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D、克林霉素5、大环内酯类不能覆盖的菌是()C、粪肠球菌6、以下哪项是非典型β内酰胺类药物A、头孢西丁7、万古霉素不能覆盖的菌是()B、大肠埃希菌8、以下哪项不属于社区活动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E、绿脓杆菌14、抗菌药物的科学化管理(AMS)1、抗菌药物的分级原则不包括()D、使用频率2、制定AMS推进方案的"SMART"黄金法则中“R"表示()D、目标可实现:投入保障3、抗菌药物管理的宗旨不包括()D、预防耐药性的产生4、AMS提出的必要性不包括()E、促进静脉营养合理使用5、AMS提出的目的是()A、减少非恰当或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6、()在第四届中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高峰论坛上,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AMS策略”成为核心议题D、2015年15、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合理使用规范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7年版),属于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是( )A、替加环素2、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是()A、安全、有效、合理、经济3、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7年版),属于限制使用级的广谱青霉素类药物是()C、替卡西林4、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的是()A、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5、腹外疝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常是()A、第一代头孢菌素6、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属于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范畴的是()A、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B、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C、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D、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E、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生理药动模型是当前最实用模型。
常见病原菌包括耐药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
对所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包括青霉素 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因为大多数多 重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者,临床上对上述抗生 素没有反应。
对MRSA、MRSE、MRSCN有效的药物有头霉素 如头孢美唑;氧头孢烯类如拉氧头孢(噻吗灵)和氟氧 头孢(氟吗宁);磷霉素;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及 替考拉宁(太古霉素);夫西地酸(立思丁)。
对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引起的感 染,目前还没有治疗的理想药物,总的原则是 扦测细菌对所有可获得的抗生素的敏感度,确 定何种药物有效。
VamA型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耐药, 如菌株对青霉素和氨基苷类均呈一定敏感性, 则可用氨苄西林与氨基苷类合用;如菌株对青 霉素耐药,则可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合并氨 基苷类或环丙沙星。
VanB型对万古霉素耐药而对替考拉宁敏 感,可采用替考拉宁与氨基苷类或环丙沙星 合用。
利奈唑胺与已知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对革兰阳性菌,特别是对粪/屎肠球菌(包括 VRE)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他尚有达托 霉素、达福普丁/喹奴普丁等也可用于VRE治 疗。
需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的杀菌药物,可用糖肽 类药物加氨基苷类药物,也可再联用β-内酰胺类或 磷霉素。
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基本耐药,耐药率 90%左右,对头孢他啶稍好,耐药率呈现一定波 动,维持在40~60%。阿米卡星耐药率呈现下降 趋势,自70%降至18%。
可作为临床选用药物有: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 唑巴坦。
可作为严重感染的主要药物是碳青霉 烯类,如泰能等。
可供选择的还有多粘菌素B;也可根 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如头孢他啶、环丙 沙星。
对粪球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保持良好的抗 菌活性;对屎肠球菌,替考拉宁抗菌活性稍高于万古 霉素。单一万古霉素应用疗效不显著时要考虑有多种 菌感染或患者免疫过低所致。万古霉素联合泰能或复 方磺胺类可提高其疗效。对粪肠球菌引起的菌血症的 治疗,联合用药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感染的疾病,通常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
医院感染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因为它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抗菌药物是一类可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其根据药物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治疗感染过程中遵守科学、规范的用药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合理使用的首要原则。
医师应根据病情、微生物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对目标病原体具有杀菌活性的药物。
同时,需考虑患者的肾功能、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因素,并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经济实惠的药物。
2. 按照适当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及感染种类等进行调整。
使用不足的剂量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和抗药性发展,而使用过高的剂量则可能引起药物毒性反应。
3. 合理选择用药路径:对于轻度感染,口服抗菌药物是首选。
对于严重感染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静脉给药是必需的。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严格控制使用时机:延迟使用抗菌药物可以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获取更准确的病原体信息,并减少抗菌药耐药的风险。
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确诊的需要进行,不得滥用。
5. 限制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覆盖多种细菌,但也易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在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而选择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狭谱抗生素。
6. 定期评估疗效:抗菌药物治疗应定期评估疗效,包括患者的症状改善、体征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如果抗菌药物治疗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医师应重新评估是否需要更换抗菌药物。
7. 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意识: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知。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缓细菌耐药的发展,提高我院临床治疗水平,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抗生素分级及使用权限: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和“限制使用”两类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具体药物如下:
(1)抗生素类
(2)合成抗菌药
(3)抗感染植物药
(5)抗病毒药
2、限制使用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患者需要使用时,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具体药物如下:
一、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次日必
须有
资格的医师签名放可继续使用,否则药剂科有权拒绝调剂。
三、抗生素的应用及联合用药应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制度》,掌握适用症,禁止超适用症、超剂量用药和不合理联合用药。
ICU内感染与抗菌药物治疗
肝肾损伤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对肝肾造成损伤,需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需注意饮食调整和 补充水分。
耐药性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 性,影响治疗效果。
04
icu内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的选择依据
感染部位与病原体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选择 抗菌药物,如肺部感染常用青霉 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肠道感染常
控制策略
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加强手 卫生、实施接触隔离、定期进行环境 清洁和消毒等,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传 播。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制定个性化的给 药方案。
抗菌药物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的采购、存储、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避 免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icu内感染与抗菌药物治疗
• 引言 • icu内感染现状 • 抗菌药物治疗概述 • icu内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 icu内感染抗菌药பைடு நூலகம்治疗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icu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
icu内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生命。
加强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的研究,为新药研发和老药新用提供 理论支持。
关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 题,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全面的安全 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类型与特点
呼吸系统感染
常见于长期卧床、机械通气患者 ,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株,如肺炎
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泌尿系统感染
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的病因,清除脓液、坏死组织,增强病⼈的抗感染与修复能⼒,是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
根据病情采取局部和全⾝治疗。
(⼀)局部治疗
1.患部制动与休息,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减轻疼痛。
2.外⽤药以改善局部⾎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
促进⾁芽⽣长。
3.物理疗法有改善局部⾎液循环,增加抵抗⼒,促进炎症的吸收、局限化作⽤。
4.⼿术治疗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伴有严重中毒症状的感染部位的切开减压,以及发炎脏器的切除。
(⼆)全⾝治疗⽤于感染较重,特别是全⾝性感染者,包括⽀持疗法和抗菌药物治疗。
1.⽀持疗法 ⽬的是改善病⼈的全⾝状况,增强抵抗⼒。
保证病⼈充分休息,缓解疼痛、发热等症状。
供给⾼热量、富含维⽣素的饮⾷。
对于不能进⾷者经静脉输液和营养。
有贫⾎、低蛋⽩⾎症时应予输⾎,尤其败⾎症时,宜多次适量输⼊新鲜⾎。
严重感染者可给予胎盘球蛋⽩与丙种球蛋⽩肌⾁注射。
抢救危重感染病⼈,可在使⽤有效抗菌药物时适量应⽤肾上腺⽪质激素。
2.抗菌药物 对较重、范围较⼤或有扩展趋势的感染,根据各种致病菌引起感染的⼀般规律、临床表现、脓液性状等初步判断其致病菌种类,选择抗菌药物。
如能作细菌培养与敏感试验,则可更合理选择药物。
2~3⽇后疗效不显著时,应更换药物。
必须注意,抗菌药物治疗应在及时正确处理局部感染灶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治疗效果。
3.中药可⽤清热解毒类中药作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