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毒物的个体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合集下载

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控制措施是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工人的健康的重要步骤。

生产性毒物包括化学物质、尘埃和放射性物质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和监测等方面。

1. 工程控制工程控制是指通过采用设备、设施和工艺改进等手段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毒物对工人的危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控制措施:1.1 接触控制:采用密封式设备和容器,以防止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扩散。

对于需要频繁操作的设备,应安装抽风装置和排风系统来控制有害物质的浓度。

1.2 隔离措施:在需要使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区域周围设置隔离带或隔离设施,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并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1.3 自动化技术:利用自动化技术替代人工操作,减少工人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例如,使用机器人或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处理危险化学品。

1.4 防爆措施:对于易燃易爆的物质,应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工具和防爆容器,以确保工作安全。

2.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指工人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生产性毒物对身体的危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个体防护装备:2.1 呼吸防护器: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器。

例如,在处理有害气体或气溶胶时,应使用带有过滤器的防毒面具或呼吸防护装置。

2.2 眼部防护:使用合适的防护眼镜或面罩,以避免化学物质、尘埃或飞溅物进入眼睛。

对特殊情况(如使用激光或放射性物质)下,应选择透明防护镜和特殊材料制成的眼镜。

2.3 皮肤防护: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鞋等防护用品,以减少皮肤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对于强侵蚀性的化学物质,应使用耐酸碱的材料制成的防护服。

2.4 耳部防护:在噪音环境中使用耳塞或耳罩,以避免听力受损。

3. 监测控制监测控制是指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的有害物质浓度,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监测控制措施:3.1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测量有害物质的浓度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化学药品和有毒物质的使用在各个领域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些物质的错误使用或泄漏有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对于保护员工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规范和指导毒物作业,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使用或接触有毒物质的所有员工,不论是在实验室、工厂、医院还是其他工作场所。

四、责任分工和权限1. 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推广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并确保它的有效执行。

2. 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毒物作业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3. 从业人员是制度的执行主体,必须遵守有关规定并积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

五、毒物作业防护措施1. 检查和标识所有潜在的有毒物质必须进行及时检查,以确保其正确使用和储存。

同时,在容器上必须明确标识有关物质的名称、危险性和操作要求。

2. 个人防护设备从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例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以避免与有毒物质直接接触。

3. 措施前的准备在进行毒物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所操作物质的性质、毒性和风险,明确作业的程序和要求,并掌握适当的急救措施。

4. 操作技术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正确的操作技术,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禁止使用不规范或不安全的方法。

5. 废弃物处理所有有毒废弃物必须按照特定的安全要求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六、事故应急处理1. 事故预防要做好毒物作业的事故预防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 事故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生事故,从业人员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同时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事故预防措施。

七、培训与考核管理部门必须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以提高员工对毒物作业防护的认识和技能。

AQT 4255-2015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

AQT 4255-2015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

AQ/T 4255-2015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制药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药品生产、加工的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2893 安全色GB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T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9 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制药企业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从事药品生产、加工的企业。

也就是使原料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医药类产品,即通常所说的中药、西药等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制造企业(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血液及血浆制品、放射药品制剂、兽药及生物制品企业除外)。

4基本要求4.1 制药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持续改进职业卫生条件,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要求。

4.2 制药企业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在设计时应符合GBZ1、GB50019和GB50073的要求。

4.3 制药企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设置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应保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符合GBZ 2.1、GBZ 2.2的要求。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ICS 13.100C52 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Hygienic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occupational poisoning in the work place2007-08-13发布2008-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安全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强、刘江、施瑾、刘光铨。

GB/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工作业场所的设计与防毒设备、防护措施、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的工矿企业、事业及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GB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有毒有害作业toxic and hazardous work指在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进行的作业。

有毒物质防护管理规定范本

有毒物质防护管理规定范本

有毒物质防护管理规定范本毒物防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保护员工和环境免受有毒物质的危害,规范有毒物质的管理与使用,根据《有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使用、存储、运输和处置有毒物质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生产车间、仓库等。

第三条定义1. 有毒物质:指能够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环境造成急性或慢性伤害、危害的化学物质。

2. 管理部门:指公司内负责有毒物质管理的部门或责任人。

3. 监督检查人员:指公司委派的专门负责有毒物质管理的人员。

第二章有毒物质的使用管理第四条使用计划1. 使用有毒物质前,相关部门应制定有毒物质的使用计划,包括使用的目的、数量、方法、安全措施等。

2. 使用计划应经公司管理部门审核并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职工培训1. 使用有毒物质的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有毒物质的危害特性、使用方法、急救措施等。

2. 公司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确保员工对有毒物质的安全使用有充分的了解。

第六条存储管理1. 有毒物质应单独存放于专门的存储区域,与其他物质分开存放,避免混淆。

2. 存储区域应配备防火、防雷、防爆等设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第七条转移和运输管理1. 有毒物质的转移和运输应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使用防护设备、包装物等。

2. 有毒物质的运输车辆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并在车辆明显位置标注有毒物质的危险标志。

第八条废弃物处理1. 废弃有毒物质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置。

2. 废弃物应妥善包装,并在包装上明确标注有毒物质的成分、危险性等信息。

第九条应急处置1. 发生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等突发情况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2. 公司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第三章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第十条监督检查公司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有毒物质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规定的有效执行。

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要求规范》

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要求规范》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的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选用个体防护装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903-2008 个体防护装备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12903-200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个体防护装备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护品的总称。

注:在生产作业场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也称个体防护装备。

3.2防护性能protective properties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保护作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能力。

3.3有效防护最低指标 minimum effective protection requirement个体防护装备所具有的最低防护能力。

3.4有效使用期 effective duration到达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的使用时间。

3.5冒顶片帮 roof fall rib spalling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造成顶部或侧壁大面积的垮塌。

注:工作面、侧壁坍塌称为片帮,顶部垮落称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

3.6WBGT指数 WBGT-index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

注: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和干球温度三种参数,并由式(1)、式(2)计箅而得。

室内作业:WBGT = 0.7 tnw + 0.3 tg ————(1)室外作业:WBGT = 0.7 tnw + 0.2 tg + 0.1 ta ————(2)式中:tnw —自然湿球温度;tg —黑球温度;ta —干球温度4 作业类别4.1 按照工作环境中主要危险特征及工作条件特点分为39种作业类别,见表1。

防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防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防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工作场所的污染。

制定本制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我公司工作的员工及相关安全防护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三、主要内容1. 个体防护1.1 所有从事有毒、有害物质操作的员工,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个体防护用品,且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

1.2 需要进行有害物质操作的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有关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佩戴、保养和更换等知识。

2. 工作环境安全2.1 在工作场所设置明显、醒目的警示标识,标明有毒、有害物质的存放地点,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2.2 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整齐,避免积尘和杂物,防止工作环境产生污染。

2.3 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3. 废物处理3.1 废弃的有毒、有害物质必须进行专门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员工健康。

3.2 所有的废物处理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安全教育和培训4.1 公司应定期组织有关安全教育和培训,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4.2 新入职的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4.3 定期检查员工的安全防护用具是否完好,必要时进行更换或修理,并记录相应的管理信息。

5. 应急措施5.1 在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清晰指导员工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5.2 每个员工都应了解有关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四、责任与处罚1. 公司领导对执行和落实本制度负有主要责任,必须严格要求员工遵守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依照公司的内部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于严重违纪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并可能导致劳动合同解除。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范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范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范文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毒性物质。

这些毒物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企业应加强生产性毒物的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生产性毒物的分类与特点、生产性毒物的危害、生产性毒物的防控措施以及建立完善的化学危害管理体系等,全面介绍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工作。

一、生产性毒物的分类与特点生产性毒物根据其毒性和危害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有机毒物:如苯、甲醛、丙酮等。

有机毒物多数为液体或气体状,易于挥发和吸入,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2. 无机毒物:如铅、汞、砷等。

无机毒物多数为固体或液体,通过消化道、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血液等有毒作用。

3. 金属毒物:如铬、镉、钡等。

金属毒物多分布于各种工业生产中的粉尘、烟尘、废气中,吸入或接触后在人体内积聚,对呼吸系统、肾脏、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4. 放射性毒物:如铀、钍、锕等。

放射性毒物主要通过气、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细胞、组织和器官造成放射性破坏。

生产性毒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毒性强:生产性毒物具有较高的毒性和危害性,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2. 作用迅速:生产性毒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迅速,短时间内即可引起中毒症状。

3. 蓄积效应:某些生产性毒物在人体内可以积聚、蓄积,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甚至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4. 隐蔽性强:生产性毒物多数为无色、无味、无臭,隐蔽性很强,工人难以察觉,容易发生中毒事故。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损害:吸入生产性毒物的颗粒、烟尘等会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病变等,严重的可导致肺功能受损和呼吸困难。

2. 神经系统损害: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等生产性毒物,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神经衰弱和神经系统疾病。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模版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模版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毒物作业的防护管理,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有从事与毒物相关的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本制度,以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和人身健康。

二、责任与义务1. 企业领导层应当制定、完善并贯彻执行相关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确保全员知晓并遵守。

2. 毒物作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作业,并严格按照防护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 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对毒物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4. 所有员工应当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在进行毒物作业之前,必须做好详细且准确的工作计划,并明确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隐患。

2. 针对不同类型的毒物,应制定相应的防护要求和措施,并确保备有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急救设备。

3. 确保作业区域的通风设备正常运行,并承担对相关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查的责任。

4. 配备专业的作业人员,并确保其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证书。

四、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措施1. 作业场所应当保持安静,防止不必要的人员进入,以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作业人员在作业场所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3. 对于有毒物质可能泄露的区域,应设置相应的防护围栏,并且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确保无泄露情况。

4. 作业人员在与毒物接触后,必须及时进行手部、身体和器具的清洁,以防止毒物残留对人身健康造成影响。

5. 有毒物质的废弃物必须在专门的区域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五、事故应急处置1. 在发生事故时,应根据已有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事故的扩散范围最小化。

2. 配备专业的事故处置队伍,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效率。

3. 对事故发生后的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事故调查和记录,并及时改进相关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

六、制度执行的监督与检查1. 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毒物作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的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选用个体防护装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903-2008 个体防护装备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12903-200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个体防护装备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护品的总称。

注:在生产作业场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也称个体防护装备。

3.2防护性能protective properties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保护作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能力。

3.3有效防护最低指标 minimum effective protection requirement个体防护装备所具有的最低防护能力。

3.4有效使用期 effective duration到达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的使用时间。

3.5冒顶片帮 roof fall rib spalling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造成顶部或侧壁大面积的垮塌。

注:工作面、侧壁坍塌称为片帮,顶部垮落称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

3.6WBGT指数 WBGT-index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

注: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和干球温度三种参数,并由式(1)、式(2)计箅而得。

室内作业:WBGT = 0.7 tnw + 0.3 tg ————(1)室外作业:WBGT = 0.7 tnw + 0.2 tg + 0.1 ta ————(2)式中:tnw —自然湿球温度;tg —黑球温度;ta —干球温度4 作业类别4.1 按照工作环境中主要危险特征及工作条件特点分为39种作业类别,见表1。

生产性毒物危害与防毒措施

生产性毒物危害与防毒措施

组织防毒工作计划 改善劳动条件
组织管理措施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防毒工作的领导,确保相关防毒措施的 有效实施。领导者应明确防毒工作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资源 和支持,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和遵守防毒措施的要求。同 时,领导者还应定期组织防毒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 和应急处理能力。
防毒综合措施
防毒综合措施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 制定防毒工作计划 改善劳动条件
防毒综合措施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是确保防毒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管理者 应高度重视防毒工作,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明确责 任分工,制定并执行相关的防毒工作计划。同时,要加强对员工 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只有管理者的重视 和支持,才能够有效推进防毒工作。
防毒综合措施
制定防毒工作计划
制定防毒工作计划是有效组织和实施防毒措施的重要手段。防毒 工作计划应包括对潜在的毒物危害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 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防毒工作的 全面推进和落实。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毒措施,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防毒技术措施
防毒技术措施
空气净化技术 隔离技术
工艺改进技术
防毒技术措施
空气净化技术
空气净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防毒技术措施,通过过滤、吸附、化 学反应等方式,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 而减少工作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包括活 性炭吸附装置、湿式洗涤塔、静电除尘器等。在生产过程中,应 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和浓度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技术,确保工作 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模版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模版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模版一、了解生产性毒物危害的特点和影响1. 生产性毒物的定义:生产性毒物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2. 危害特点:生产性毒物具有毒性高、易挥发、易吸收等特点,能够直接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脏等器官。

3. 危害影响:生产性毒物危害会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职业病。

二、预防措施1. 工作场所控制措施a. 通风设施: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中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以稀释和排除有毒物质。

b. 隔离设施:尽量避免生产性毒物与工作区的直接接触,采用隔离设施,如密闭操作设备或生产线,减少工人暴露的机会。

c. 包装储存:对于有毒物质,要注意正确的包装和储存方式,避免泄漏或挥发,预防事故发生。

2. 个体防护措施a. 呼吸防护:穿戴适合的防护面具或呼吸器,过滤有毒物质,防止其进入呼吸道。

b. 皮肤防护:使用适当的防护服装和手套,防止有毒物质通过皮肤吸收。

c. 眼部防护: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有毒物质对眼睛的刺激和损伤。

d. 个人卫生:工作结束后及时清洗身体和更换衣物,避免残留有毒物质的接触。

3. 健康监测和职业病防治a. 定期体检:对从事可能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职业病的初期症状,进行干预和治疗。

b. 职业病防治: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和相关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治服务和援助。

4. 培训和教育a. 员工培训:对从事有毒物质接触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生产性毒物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b. 知识普及:开展生产性毒物危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产性毒物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 应急处置a.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措施和责任人,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生产性毒物事故。

b. 紧急救援: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员工对生产性毒物事故应急响应的能力和准备度。

总结:对于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工作场所控制、个体防护、健康监测、职业病防治、培训教育和应急处置是关键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

替代毒物的使用
1 2
寻找非毒性或低毒性替代品
研究并开发新的非毒性或低毒性物质,替代原 有毒性较大的物质。
采用低毒性合成方法
改进合成方法,降低生产过程中毒物的产生量 。
开发新型生产工艺
3
探索新的生产工艺,减少对传统有毒生产工艺 的依赖。
CHAPTER 03
生产性毒物的过程控制
密闭化生产
密闭化生产是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或有害物质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 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
CHAPTER 04
生产性毒物的末端治理
吸收法
物理吸收
使用能够吸收生产性毒物的物理材料进行吸收。通常使用液体吸收剂,如水 、油脂等,通过浸泡或冲洗的方式将毒物从污染源中吸收出来。
化学吸收
利用化学反应将生产性毒物转化为低毒性或无毒性的物质。常用的化学吸收 剂包括碱、酸、还原剂等,通过与毒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或低毒 性的物质。
家相关标准。
国家法规与标准
国家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生产性毒物的使用、排放和废弃。 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生产性毒物的作业场所进行强制性卫生监督和健康检查。
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性毒物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和处罚,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规。
国际公约与协定
01
加入国际公约和协定,推动全 球生产性毒物管理的合作与协 调。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 施
2023-10-28
目录
• 引言 • 生产性毒物的源头控制 • 生产性毒物的过程控制 • 生产性毒物的末端治理 • 生产性毒物的个体防护 • 生产性毒物的管理制度与法规
CHAPTER 01
引言
生产性毒物的定义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对员工造成健康危害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毒物防护保护措施

毒物防护保护措施

毒物防护保护措施近年来,毒物的使用和处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毒物防护保护措施。

本文将从储存和处理、个体防护措施、政府监管以及社会教育四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旨在提供一些有关毒物防护的深入了解。

一、储存和处理毒物的正确储存和处理是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首要措施。

首先,必须确保储存的容器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地防止毒物泄漏。

同时,储存环境必须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和吸入。

在储存过程中,容器必须正确标记,包括毒物名称、危险性等级以及操作前的安全措施。

其次,毒物的处理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

对于含有毒物残留的容器,在处理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洗涤。

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至环境中。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产生的有害废物,应采取合适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以确保其无害化处理和处置。

二、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是保障从事与毒物相关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使用、处理或接触毒物时,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些装备包括防化服、手套、面罩、护目镜等。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毒物的特性进行,同时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部分的装备,确保其有效性。

除了个人防护装备外,培训和意识提高也是个体防护的关键。

从事与毒物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毒物的性质、危害和安全操作规程。

每个员工都应具备遇到危险时的应急反应和逃生技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害。

三、政府监管政府监管是确保毒物防护措施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责任与义务,确保毒物的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法规。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于毒物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政府在监管过程中还应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掌握毒物使用和处理的情况。

在发生事故或泄漏时,政府部门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遏制事故扩散和减少损失。

此外,政府应定期开展毒物防护培训和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Code of practice for selection of personal protectiveequipmentsGB/T 11651-2008 代替 GB 11651-19892008-12-1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9-10-01 实施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11651-19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本标准与GB/T 11651-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个体防护装备”和“防护性能”的定义;——增加了“冒顶片帮”和“WBGT指数”的定义;——增加了事故类型的分类;——修改了“高温作业”、“低温作业”、“噪声作业”、“低压带电作业”、“高压带电作业”等作业类别的说明;——增加了“有碎屑飞溅的作业”、“操作转动机械”、“人工搬运”、“接触使用锋利器具”、“地面存在尖利器物的作业”、“手持振动机械”、“地下作业”、“一般性作业”等作业类别的说明;——增加了“井下作业”作业类别;——增加了个体防护装备的种类,如“焊接面罩”、“防腐蚀液护目镜”、“防水护目镜”、“防昆虫手套”、“防放射性手套”、“防静电手套”、“焊接手套”等;——修改了部分个体防护装备的名称;——修改了表2中部分个体防护装备的防护性能说明;——修改了个体防护装备的选用;——增加了表3中代号的中文说明;——修改了个体防护装备的判废条件和判废程序内容;——增加了附录A“个体防护装备选用和判废程序”;——修改了附录B“个体防护装备使用期限”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芬、傅雅惠、藏兰兰、盛海涛、许超、卢伟、罗穆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1651-1989。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的原则和要求。

GB11651_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方案

GB11651_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方案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的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选用个体防护装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GB/T 12903-200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个体防护装备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护品的总称。

注:在生产作业场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也称个体防护装备。

3.2 防护性能protective properties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保护作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能力。

3.3 有效防护最低指标 minimum effective protection requirement个体防护装备所具有的最低防护能力。

3.4有效使用期 effective duration到达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的使用时间。

3.5冒顶片帮 roof fall rib spalling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造成顶部或侧壁大面积的垮塌。

注:工作面、侧壁坍塌称为片帮,顶部垮落称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

3.6WBGT指数 WBGT-index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

注: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和干球温度三种参数,并由式(1)、式(2)计箅而得。

室内作业:WBGT = 0.7 tnw + 0.3 tg ————(1)室外作业:WBGT = 0.7 tnw + 0.2 tg + 0.1 ta ————(2)式中:tnw —自然湿球温度;tg —黑球温度;ta —干球温度4 作业类别4.1 按照工作环境中主要危险特征及工作条件特点分为39种作业类别,见表1。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找出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

1.采用密闭、通风排毒系统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1)密闭罩: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气。

密闭罩主要设计参数是排气量。

排气量可按开放口必需的控制风速(m/s)进行计算,也可按密闭罩内必需的换气次数(m3/h)来确定。

(2)开口罩: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式的爪排气,开口罩按结构形式,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开口罩的排气量是由毒物的种类、毒源扩散状态和开口罩吸人速度场的特性所决定的。

比如毒物是粉尘、还是气体,是常温的还是高温的,呈喷发的还是自然蒸发的,都同吸气罩的形式和吸风量大小有关。

(3)通风橱:通风橱是密闭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

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便于操作。

通风橱上可设可开启的操作小门,橱内应形成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出。

按排气方式,通风橱分为上部排气式、下部排气式和供气式。

(4)洗涤法:是一种常见的净化方法。

洗涤法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气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

常用的洗涤液有水、碱性溶液、酸性溶液、氧化剂溶液和有机溶剂。

(5)袋滤法:是粉尘通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在袋滤器内,粉尘将沉降、凝聚、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找出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

1.采用密闭、通风排毒系统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1)密闭罩: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气。

密闭罩主要设计参数是排气量。

排气量可按开放口必需的控制风速(m/s)进行计算,也可按密闭罩内必需的换气次数(m3/h)来确定。

(2)开口罩: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式的爪排气,开口罩按结构形式,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开口罩的排气量是由毒物的种类、毒源扩散状态和开口罩吸人速度场的特性所决定的。

比如毒物是粉尘、还是气体,是常温的还是高温的,呈喷发的还是自然蒸发的,都同吸气罩的形式和吸风量大小有关。

(3)通风橱:通风橱是密闭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

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便于操作。

通风橱上可设可开启的操作小门,橱内应形成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出。

按排气方式,通风橱分为上部排气式、下部排气式和供气式。

(4)洗涤法:是一种常见的净化方法。

洗涤法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气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

常用的洗涤液有水、碱性溶液、酸性溶液、氧化剂溶液和有机溶剂。

(5)袋滤法:是粉尘通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在袋滤器内,粉尘将沉降、凝聚、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900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生产性毒物的个体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生产性毒物的个体防护措施标准版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可针对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三条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予以防护。

1、呼吸防护
采用呼吸防护器是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职业中毒的有效措施之一。

呼吸防护器有过滤式(空气净化式)和隔离式(供气式)两种类型。

(1)过滤式呼吸器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把吸入的环境空气,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过滤等作用,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供使用者呼吸用,主要有过滤
式防毒面具和过滤式防毒口罩。

过滤式防毒面具由面罩、吸气管和滤毒缺罐组成。

过滤式防毒口罩由于滤毒盒容量小,一般用以防御低浓度的有毒物质。

(2)隔离式呼吸器
隔离式呼吸器将使用者呼吸器官与有害空气环境隔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携气式或称自给式)或导气管(长管供气式),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空气供呼吸。

按照面罩内压力模式分:正压式和负压式
按照供气气流分:连续供气式(只适用于长管供气式系统)、压力需求式;
由于应急响应作业中A和B级呼吸防护都选择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一般不会选择长管供气式。

我国目前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产品一般执行消防行业的空气呼吸器标准,目前在抢险作业中也有不少选择欧美进口产品。

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只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从有害环境逃生的呼吸防护用品。

可分为过滤式和供气式。

2、皮肤防护
生产过程中对皮肤的有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如放射性辐射、电火、机械摩擦等;化学因素如煤焦油、石油分馏产品,铬、铍、砷、石棉等;生物因素如昆虫叮咬等。

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眼镜等,对外露的皮肤需涂上皮肤防护剂。

皮肤被有毒物质污染后,应采用皮肤清洗剂立即
清洗(如皮肤清洗液、皮肤干洗膏)。

3、消化道防护
消化道防护主要是要搞好个人卫生。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