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冷与热本单元引导学生研究常见的冷与热现象,设计了《知冷知热》、《热胀冷缩》、《热的传递》和《谁的传热本领强》等四课。

教材用科技史导入,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热水和冷水进行感知和测量,在知道冷、热是物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开展观察、实验、测量、制作、调查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使用温度计;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能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热传递现象,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不同以及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本单元教材设计了观察、实验、测量、制作、调查等系列探究活动,力图通过这些活动训练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指导学生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乐意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意识到人类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在不断的发明创造。

本单元重点训练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进行实验分析的能力。

单元页通过文字、图片展示冷、热的环境及对冷热的感受,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也提供学生进行研究的方向:知冷知热,从感知、测量温度开始。

本单元教学时间可安排7~8课时。

第1课:知冷知热本课书是本单元的基础课,试图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由感性的了解冷热到定量的测量物体的温度,准确地判断冷热环境,为接下来学生认识在冷、热环境中物体的不同变化、热能传递规律奠定了基础。

本课围绕着冷和热,按照感觉体验、实验测量的顺序,设计了感知物体的冷热和测量物体的冷热两个活动。

整个教学活动的安排体现了人类对感知冷热方法的认识过程:科技史向学生讲述了古代制作豆豉中判断冷热的事实及用感官判断温度的方法,感知冷热活动则让学生体验用感官判断冷热的不够准确,发展到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并通过测量温度的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知冷知热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二.活动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

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再测4杯水的温度。

(安全教育)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2.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2.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4.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乐趣,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涉及以下内容:1.我的家2.生活中的力3.电的故事4.动物的生活与保护5.植物的生活与保护三、教学方法与过程3.1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法:通过情境与学生互动,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增强学习的获取与理解;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3.讨论与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归纳与概括法: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理清知识体系。

3.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生活中的力,建立连接。

2.学习内容(2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的家。

–带领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自己的家,包括家里的结构、家具等。

3.情景模拟(15分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选择家具摆放的合理位置,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4.讨论与合作(15分钟):–分成小组,讨论并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家居布置方案。

5.小结(5分钟):–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完成相关作业。

第二至五课时(每节课时一样的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学习内容(2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力/电的故事/动物的生活与保护/植物的生活与保护。

–带领学生观察实物、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3.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活动,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总结规律。

4.讨论与合作(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结果,并展示实验成果。

(新教材)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湘科版(新教材)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湘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1《能加快溶解吗》教案湘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2《能溶解多少》教案湘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1《水的蒸发》教案湘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2《水蒸气的凝结》教案预设1生回答不上。

师提示:同学们想一想,这杯盖上有水,那就需要……生:遇到物体师:遇到什么样的物体呢?冬天坐大巴车时,在其玻璃上往往会形成许多小水珠,而夏天却没有。

那你认为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变成小水珠?生:遇到冷的物体(板书:遇冷?)预设2生:遇冷。

可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能变成水。

(板书:遇冷?)2、设计对比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水。

是不是这样呢?需要我们做实验来验证。

通过刚才我们的交流,知道热水可以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是遇到冷的物体变成水,还是热的物体变成水呢?这需要我们做什么实验?生:对比实验。

师:在这个对比实验中,不同条件是什么?生:一个物体冷,一个物体热。

师:看,老师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两个同样大的培养皿、热水、冰水(出示实物),该怎样做?生:一个培养皿上面装热水,一个装冰水。

师:说的很对,那实验中还需要大量的水蒸气,这得怎么办?生:用热水。

师:是的,看,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

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材料,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准备怎样做实验?学生小组讨论,师巡视。

生:第一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等量的温水;第二步,将装入热水的培养皿和装有冷水的培养皿同时盖在烧杯上。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师:你们实验中只有培养皿内的水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实验设计的非常好。

为了方便区分,我们把装有热水的培养皿编号为“1号”、装有冷水的培养皿编号为“2号”。

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生:注意安全,不要碰培养皿。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点提示,请一个同学读一遍:(出示ppt温馨提示)生:1、实验中,注意玻璃器皿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湘教版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湘教版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植物特征。

(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植物种植和养护。

(3)了解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植物第1课时:认识常见的植物1.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2)学会用词汇描述植物的特点。

2. 教学内容:(1)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学习植物的分类知识,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

第2课时:探索植物的生长1.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植物种植和养护。

2. 教学内容:(1)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需求。

(2)学习植物种植和养护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倡导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课后作业、植物种植养护作品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植物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种植工具、观察记录表等实践资源。

3. 教学课件、教材、参考资料等文献资源。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动物第3课时:认识常见的动物1.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2)学会用词汇描述动物的特点。

2. 教学内容:(1)观察周围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学习动物的分类知识,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94796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94796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知冷知热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の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の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の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の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の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の温度。

教学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の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の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の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の冷热?二.活动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の冷热の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の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の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の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の判断物体の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の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の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の单位。

3.摄氏温度の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の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

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の基本方法,掌握操作の基本要领。

再测4杯水の温度。

(安全教育)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の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の各种各样の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の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2.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の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の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の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の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の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控制溶解第一课:能加快溶解吗二、搜集资料与思考探究(一)活动设计设计你的专属“观测记录表”(以下记录表仅供参考)。

(二)理解与应用。

3.如果水温更高一些,同样多的食盐溶解速度能更快吗?为什么?4.如何让块状的冰糖尽快溶解?5.除了食盐,用搅拌、加热的方法还能加快哪些物质的溶解?试一试至少再找一种并验证。

【学习小结】本课从生活当中常常需要加快某些物质的溶解入手,让我们回忆并提取经验,猜想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相关。

通过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证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过程,我们知道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精炼反馈】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两位同学放入嘴里的水果糖大小是不一样的,那就很难比较哪种方法溶解快。

()2.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冷水中比热水中溶解更快。

()3.把糖咬碎比整块糖在水中溶解慢。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下列方法中能使水果糖溶解更快的是()A.放入冷水中搅拌B.放入热水中不搅拌C.放入热水中搅拌2.小红在比较食盐溶解快慢的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A.在比较水温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B.烧杯里的水是一样多的C.不断的往烧杯里加食盐3.下列方法中,能使食盐最快溶解的是()A.加热B.既加热又搅拌C.搅拌4.小红口渴了要喝糖水,爸爸讲蔗糖放入开水中用筷子搅拌,这样做是()A.使开水凉得更快B.使糖水更甜C.使蔗糖溶解得更快第二课:能溶解多少【学习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2.科学探究制订严谨可操作的实验计划,并能根据计划展开实验。

3.科学态度、STSE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记录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知冷知热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の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の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の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の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の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の温度。

教学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の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の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の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の冷热二.活动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の冷热の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の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の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の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の判断物体の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の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の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の单位。

3.摄氏温度の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の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

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の基本方法,掌握操作の基本要领。

再测4杯水の温度。

(安全教育)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の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の各种各样の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の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2.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の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の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の兴趣。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研究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为出发点,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研究“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研究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冷与热):本单元从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导入,引出温度计并由此展开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接着进行热传递现象的研究。

安排了“感觉冷热”、“测量温度”、“自制液体温度计”、“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怎样传热”、“测量变化的水温”、“材料的传热本领”、“自制保温盒”等10个活动。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按“各种天气现象——观察天气——天气预报”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

通过“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和雨量器进行观测,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本单元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主线,让学生亲身参与养蚕的全过程,了解蚕的饮食、起居和变化,并培养学生负责、细致、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以及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湘教版)教案.doc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湘教版)教案.doc

湘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一、冷与热二、变化的天气三、我们来养蚕四、磁铁的奥秘五、多彩的光六、我爱做实验第一课时新学期的话教学目标1.复习上期己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蚕宝宝的一生。

教学过程1.新学期的问候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64人,分为16组,每组4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屮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 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纽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试卷内容略)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我们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 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7.播放课件:蚕宝宝的一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一单元冷与热1.知冷知热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屮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彖。

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屮,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1.活动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屮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來做一个实验。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胀冷缩5篇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胀冷缩5篇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胀冷缩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胀冷缩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2. 能够举例说明热胀冷缩的应用。

3.理解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和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热水壶、冷水瓶、塑料瓶、玻璃瓶、铁片、蜡烛、放大镜、图画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4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平底锅,锅里有一些盖子,接着问学生:“你们在夏天煮东西时,是否发现锅口变大了?为什么会变大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8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热胀冷缩的概念:“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发生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师使用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几个具体例子(如铁轨向日光方向开裂、水龙头在冬天漏水、热水壶里的封盖出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带领学生总结出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其他的热胀冷缩现象,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散思维。

3. 探究热胀冷缩的原因(8分钟)将一只玻璃瓶和一只塑料瓶放在教室中心,告诉学生它们在受热时有什么变化。

学生注意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使用拇指和食指试图捏住瓶口的方式观察实验,让学生判断瓶口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用蜡烛或塑料瓶放在阳光下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了解材料受热膨胀或收缩的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与玻璃瓶相比,塑料瓶更容易受热膨胀汤变形,玻璃瓶相对稳定。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材料受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4. 热胀冷缩的应用(8分钟)教师通过图画、实物等展示热胀冷缩的应用,如:扳手卡紧螺母、轮胎鲁钉、汽车发动机的设计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应用是怎样利用热胀冷缩现象的。

5.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拓展问题:“我们每天都会喝开水,你知道为什么热水瓶口上的塑料嘴会比热水壶底部的塑料牢固吗?”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知冷知热【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二)科学探究: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教学重难点】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教学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二)活动: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指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原理。

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

(安全教育)(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教学反思】本课分两部分,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感知、判断物体的冷热,从而发现凭感觉去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

在此基础上,引出温度和测量物体温度的科学仪器“温度计”。

第二个活动是指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知道温度的单位,学会读写“摄氏温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出水的温度。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释疑质疑
活动准备
(2分钟)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能
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吗?回去准备材料和查找资料。
教学反思:
课题:1-2热胀冷缩
课时:1
总课时数:3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二.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5、充分发挥教材所凸显的科技史特色资源的优势,如创设情境、进行方法引领、情感熏陶等。
记载
检查情况
教导处
教导主任年月
课题:新学期第一课
课时:1
总课时数:1
教学目标:
1.在教室和实验室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讲述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2.了解科学课堂模式,了解科学课的学习环节,学会上科学课。
3.教育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科学活动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2、
2.你打算怎样开展今后的科学学习活动。
3.评出小组优秀个人,奖红花一朵。
下节课开始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请大家回去浏览科学课本。
教学反思:
课题1-1知冷知热
课时:1
总课时数:2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1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1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第1课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目标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

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1、)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

(3.)组内同学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

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三.活动我们与天气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

4.学生游戏。

四.小结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第2课测量气温教学目标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教学导入:1.复习:我们知道哪一些天气现象?2.过渡:今天让我们来测量气温。

二.活动测气温1.猜一猜:校园里什么地点、什么时候气温最高?2.交流。

3.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还是让我们的行动来说话吧。

4.教师交待活动要求:(1.)活动地点:操场、教室、花园、宿舍四处。

(2.)分组:全班分4组,每组负责一处地点。

5.布置任务,交待下一节课进行汇报。

6.认识百叶箱:(1.)出示百叶箱课件,学生观察。

(2.)教师讲解: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百叶箱,百叶箱箱门朝北安置。

三.指南车信箱(1.)介绍竺可桢。

(2.)学生自由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

第3课观测风教学目标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

一.教学导入1.(教师打开电风扇)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什么?2.说说你对风的认识。

3.过渡: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学习有关风的知识。

二.活动观测风1.明确: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

2.提问:平日里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风向?3.学生回答问题并演示其方法。

4.出示方向图,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八个方向。

5.明确“风向”:“丝巾飘向什么方向?”、“说明风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说一说此时的风向?”。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3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3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精选3篇(一)教案:热的传递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热的传递的方式。

2. 学生能够掌握热的传递的原理与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理解热的传递的方式。

2. 掌握热的传递的原理与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热的传递的方式,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幻灯片、温度计、小球、电热水壶、杯子、手套、毛毯等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冬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热的传递的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冬天的时候我们怎样保暖?b. 为什么我们穿上厚厚的衣服会暖和一些?c. 为什么我们在室内用空调或取暖器加热之后,整个房间都会变暖和?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板书,教师向学生介绍热的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分别介绍每种方式的原理,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3.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你在寒冷的冬天用手碰到了一块冷冰,你会感觉到什么?为什么会这样?b. 当你把一个温度较高的物体放在一个温度较低的物体上,两者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c. 在电热水壶加热水时,热水从热水壶里流出来是怎么回事?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和实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热的传递的方式和原理。

a. 传导的实验:教师用手一个接一个地传递热球,观察球的温度变化。

b. 对流的实验:教师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杯中水的温度,然后将杯子放在冷水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c. 辐射的实验:教师用电热水壶加热水,然后用手触摸热水壶的表面,观察手的感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a.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热的传递?b. 你在寒冷的冬天怎样保暖?c. 在电热水壶里加热水时,水的温度会如何变化?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收集不同组的意见和观点。

新版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时:了解天气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天气的概念,并能描述不同天气的特征。

- 能够运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如水、温度计等)理解天气的变化。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同天气的特征和概念。

- 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出话题(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昨天的天气情况,进而引出天气的概念。

然后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天气(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让学生描述这些天气的特征及看到这些天气时的感受。

2. 导入新概念,引出天气变化的原因(10分钟)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天气变化的原因(如太阳、气压、风力等),并与生活常识结合,让学生理解天气的变化。

3. 扩展练(10分钟)带领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如水、温度计等)来观测天气和理解天气变化。

4. 归纳总结(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再次强调天气变化的原因及其相应的特征。

第二课时:了解大自然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大自然的概念,并通过场景模拟游戏感知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 能够搭建简单的小花园,了解种植和养护植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大自然的概念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 理解种植和养护植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辨认不同的动植物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出话题(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家庭附近或学校附近的花草树木,引出大自然的概念,并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动植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及对动植物之间关系的探究。

2. 导入新概念,引出生态系统和环保(10分钟)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环境(包括动植物)的影响。

3. 扩展练(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场景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花、蜜蜂、蝴蝶等),体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观察和总结。

4. 小花园搭建(20分钟)带领学生搭建小花园,教授种植和养护植物的基本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和体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

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冷与热1.知冷知热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讨:1.会利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碰到问题擅长试探,观看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切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1.明白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明白经常使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连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那时制作豆豉如何判定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定物体的冷热?二.活动感觉冷热1.过渡:同窗们从生活体会中说出了需要判定物体的冷热的情形,咱们如何判定物体的冷热呢?让咱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窗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觉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那个活动告知咱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定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看,熟悉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明白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第一示范温度计的正确利用方式,并说明道理。

让学生学习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大体方式,把握操作的大体要领。

再测4杯水的温度。

(安全教育)四.拓展:熟悉各类各样的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类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熟悉和利用。

2.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讨1.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2.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讨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进程中,培育科学探讨的爱好。

2.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导入1.上节课咱们熟悉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咱们来研究吧!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冷与热1.知冷知热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二.活动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

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再测4杯水的温度。

(安全教育)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2.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2.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3.)方法指导。

(4.)学生观察。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平底烧瓶等。

一.教学导入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活动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实验的设计:(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①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

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

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

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等等。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

2.实验现象猜想。

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

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三.小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准备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

一.教学导入1.阅读指南车信箱。

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3.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二.活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1.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①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4)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2.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老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

(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课后反思:4.热的传递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教学准备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物体怎样传热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测量变化的水温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课后反思:第一单元冷与热4.谁的传热本领强1.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

2.通过设计制作保温盒,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制作方面的动手能力。

3.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科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联。

2.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3.学会合作,学会正确的评价他人。

科学知识1.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

2.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教学准备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热水、烧杯、秒表或其它计时的工具、温度计。

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保温盒的材料,如:木盒、带盖的玻璃瓶、锡纸、棉絮、布、毛皮、泡沫塑料等。

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锅、壶等厨房日用品。

2.提问:为什么这些日用品有的部分要用金属做?而把手部分要用胶木或塑料包在外面?二.活动材料的传热本领1.摆出问题:把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快慢。

2.讨论:实验怎样进行,材料在选择上要注意些什么?3.组织实验。

4.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5.回到课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刚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活动自制保温盒1.让学生明确隐含的知识点:告诉学生热传递的方式及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的减慢热的传递。

2.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保温盒图例,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是怎样减慢热的传递的?3.小组讨论:怎样做保温盒。

4.汇报各小组的方案并完善。

四.作业:课后制作设计的保温盒。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比较自制保温盒的保温效果。

学生准备:制作好的保温盒。

比较保温盒的效果,组织评价与交流等内容。

一.教学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各小组制作了保温盒,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做的最好?二.活动比较保温盒的效果1.讨论:怎样进行比较。

明白:参赛的每个作品中导入同样多、同样温度的水,在过同样长时间后,组织各组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温度最高的为保温效果最好的。

此外还要兼顾美观、携带等方面。

2.组织分工合作。

3.学生活动:测保温盒的效果。

4.汇报结果。

5.评出优胜小组。

6.经验交流。

三.阅读指南车信箱四.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加快和减缓热的传递的方法。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1.多姿多彩的天气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美丽的天气。

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科学知识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