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交流在研项目一览表-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耕地地力提升与养分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
系、非生物和生物关系,缺乏对有益或有害生物或 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
全球合作、共同努力和制定长远的计划,以填补耕 地地力和养分利用效率之间研究领域的知识空
白。
与会专家和代表根据目前我国化肥使用现
状,针对如何增加耕地土壤养分库容和提高土壤 生物功能促进养分循环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的
相关单位领导共10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嘉宾及参
会人员分别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老道明大学、
加拿大女王大学、德国科隆大学、日本冈山大学、意 年 第 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韩国忠北大学、新西兰梅西大
题组汇报两项。
(1)会议特邀报告 特邀报告由14位来自国外的特邀专家及2位
国内的特邀专家分别进行汇报,每个特邀报告的
合作,可以促进我国耕地培肥增效理论和技术的 研究,为我国实施农业双减增效行动提供支撑。
此次会议提出未来应加强5个方向的研究,即:
①土壤有机质一氮素协同循环机制;②土壤微生物
NP库容演变和模拟;③土壤活性N固持的生物物
年 理技术;④^业一农户信息服务技术;⑤耐瘠耐逆植 第
物品种应用。
期
项目首席科学家孙波研究员总结了会议成果,
用生态研究所张旭东研究员、德国科隆大学Michael Bonkowski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刘满强教授和中科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副研究员。
懈努力表示由衷感谢,对大会即将取得的成果表 示期待,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列席会议开幕 式的还有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本次大会邀请了 “耕地地力影响化肥养分利用
了课题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果,每位专家的汇报时
agriculture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领域方向研究专题报告之一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研究组一九九九年八月农业高新技术领域专家名单组长:李振声遗传所副组长:朱祯遗传所甘国辉地里所成员:薛勇彪发育所武志杰沈阳应用生态所张相歧遗传所戈峰动物所陈凡发育所周健民南京土壤所董丽松长春应化所宋庆元动物所康跃虎地址所联络员:苏荣辉生物局刘健资环局专家组秘书陈蕾遗传所徐鸿林遗传所目录摘要项目设置简表1.农业高新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6 1.1 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 6 1.1 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对农业发展的重要贡献 6 1.1.2农作物育种的成就 6 1.1.3农用化学品的广泛应用7 1.1.4灌溉技术的发展7 1.2.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7 1.2.1第二次农业技术革命的特点8 1.3.2第二次农业技术革命的内容8 1.2.3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巨大变革8 2.有关领域国内钻研的发展趋势2.1农业基因组学2.2农业生物技术领域2.2.1转基因植物技术2.2.2细胞与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2.2.3动物克隆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2.3农业信息技术领域2.3.1农业生产上的信息技术2.3.2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管理信息技术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去五十年间,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然而,在世纪之交,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以及人民需求增长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业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科技进步。
发端于19世纪后半叶,一直持续到20世纪后半叶的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是建立在品种改良、农用化学品的广泛应用、改善灌溉条件,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取得的。
在此期间,世界粮食亩产量以2.8公斤的速度递增。
我国从本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30年内,粮食亩产从78公斤增长到252公斤,年增长5.89公斤,是世界平均增长的一倍以上。
本世纪80年代迎来了第二次农业技术革命的曙光,此次技术革命是一次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农业技术革命。
南京农业大学
2007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
学院
项目
编号
项目类型
项目
负责人
项目参加者
指导
教师
项目名称
农学院
GJ0701
国家立项
郑成德
李文龙、曹梦莹、蔡博、蒯婕
郭旺珍
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T1)的精细定位和克隆
农学院
GJ0702
国家立项
李建辉
陈琳、赫英俊、李向楠、杜红
戴廷波
土壤-小麦系统氮素时空运移特征及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
动科院
GJ0713
国家立项
王莹
袁凤英、崔素丽、赵春彦、邱楚雯
刘文斌
微生物调节剂对水质调节的研究
动科院
GJ0714
国家立项
蔡思佳
李黎云、范祖强
刘红林
阴阳蛋胚胎早期发育异常原因分析
动科院
GJ0715
国家立项
于静
赵芳芳、王呼德呼、罗涛、林仲安
李志华
紫花苜蓿化感抑草作用潜力评价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生科院
GJ0716
王康才
芍药采收后有效成分的变化及其采后生理学研究
动医院
GJ0710
国家立项
彭国瑞
陈申、王成龙、马子力、李东
陆承平
菌蜕疫苗在鱼类上的应用
动医院
GJ0711
国家立项
林小琴
周莹珊、崔金鑫、周春燕、闭璟珊
雷治海
神经肽S对猪免疫功能的调节研究
动医院
GJ0712
国家立项
任欢欢
郝澍、段云兵、车超平、张凡庆
张源淑
酪啡肽对动物肠道葡萄糖吸收及起机制的研究
经管院
科研项目一览表
科研项目一览表发表论文一览表13 德汉逊氏酵母对发酵风鸭蛋白降解的影响许慧卿14许慧卿15序号论文名称许慧卿作者扬州大学学报食品工业科技食品工业科技发表刊物200829200829200829发表时间论文收录情况16 米酒乳杆菌对发酵风鸭蛋白质降解的影响许慧卿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7 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工艺优化李华18 多菌发酵对如皋香肠营养与风味影响的研究蒋云升19酱鸭的辐照保质技术研究蒋云升20冷鲜分割鸭制品菌群分析与卫生质量控制的研究蒋云升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食品科学中国家禽20090220090620091020091021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彭景江苏预防20091122 肉源产蛋白酶葡萄球菌发酵剂的筛选研究董杰食品科学20090823常见蔬菜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的研究24烹饪机器人最佳划油工艺研究陆广念陈剑食品科技200907食品科学20090625 利用自动划散工具的最佳划油工艺研究周晓燕食品科学20091026 烹饪中油水传热温度变化及对里脊肉丝划油成熟度的研究周晓燕食品科学20091027 机器人技术在中餐菜肴生产中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唐建华食品科技20091228烹饪机器人中影响肉丝成熟度的因素分析张建军29复合微生物发酵剂对风鸭品质特性的影响许慧卿食品科技200904 食品科技20090430 影响狮子头口感的关键工艺标准研究周晓燕食品科学20100631 烹饪中发酵粉脆皮糊调配工艺的优化周晓燕食品科学20100532 总体蛋白质代谢研究中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田颖33 如皋火腿用霉菌性表面涂膜发酵剂的应用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 蒋云升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卫生研究发表刊物200711200733发表时间论文收录情况34 HbN。
在发酵灌肠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蒋云升35 干腌火腿中微生物生境与菌群关系的研究蒋云升36 如式香肠用发酵剂多菌种混培养技术的研究蒋云升37 如皋火腿复合发酵剂的构建蒋云升38 扬州豆腐干风味制品核辐照综合保质技术研究蒋云升食品科学食品科学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核农学报2007.282007.282008.292008.342008.2239 如皋火腿保质技术的研究蒋云升核农学报2008.2240 自动烹饪机器人锅具运动机构原理周晓燕食品科学20070841几种微生物发酵剂对风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42单甘酯扬麦16面粉理化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许慧卿中国农业科学毛羽扬食品科学20084120081143 表皮葡萄球菌产蛋白酶工艺的优化研究44真空包装冷鲜鸭制品菌群分析45代谢当量在评估体力活动强度及健康效应中的应用46豆豉优势细菌菌株的酶活、抑菌作用和初步鉴定蒋云升蒋云升彭景李华安徽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现代预防医学中国酿造200809200810201004200905专著、教材一览表14《中式烹调师(中级)》 15 《中式烹调师(高级)》 序号 专著、教材名称 16《中式烹调师(技师高级技师)》 17 《烹饪微生物》 18 《饮食营养卫生与食疗保健》 19 《营养配餐师教程》 20 《营养学实验》21 《饮食营养卫生与食疗保健》 22 《营养配餐师教程》 23 《营养学实验》周晓燕 周晓燕作者周晓燕 蒋云升 陈玉 彭景 彭景 陈玉 彭景 彭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24 《烹饪调味实用手册> 陈洪华 中国纺织出版社 25 中式烹调师(中级工)辅导练习 丁应林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4 2007.4出版日期2007.4 2007.3 2008.3 2008.1 2008.4 2008.3 2008.1 2008.4 2010.8 2010.3 备注26 中式烹调师(基础知识)辅导练习 27 中式烹调师(高级工)辅导练习 赵廉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2 28 《厨房管理实务》 29 《粤海菜制作教程》30 《家庭滋味汤菜》 31 《饮品配方与工艺》 32《配制酒配方与工艺》周晓燕 朱云龙 嵇步峰 张建军 李祥睿 李祥睿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轻工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3 2010.3 2010.8 2008.5 2010.8 2010.8科研成果获奖登记表鹅肉制品综合保质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2008 蒋云升获奖成果名称奖励名称获奖等级颁奖单位获奖时间承担者备注10 如皋火腿系列产品的研制南通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南通市政府39630 蒋云升1112 农副产品商业化辐照综合保质研究与开发中式菜肴工厂化生产中的调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13 论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全国餐饮学术年会论文奖二等奖二等奖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烹饪协会200820072010蒋云升毛羽扬路新国朱云龙学术交流情况一览表10 路新国等旅游烹饪学院新加坡益海嘉里烹饪国际研究成立及学术研讨会2010.1 旅游烹饪学院扬州(旅烹学院)省级学术会议主讲人及工作单位报告内容时间主办单位报告地点学术会议性质(国家、省部级或市厅级等)11 彭景旅游烹饪学院蒸谷米的GI值及应用2010.5 长三角营养学会浙江省级学术会议12 路新国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中国烹饪与中国传统食养学2007.10.18 广东省顺德市广东顺德中国餐饮业发展论坛,市厅级13 周晓燕旅游烹饪学院第二届全国烹饪职业高等教育发展论坛2007.11.23 中烹协、教育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部级14 路新国旅游烹饪学院关于中国高等烹饪教育的若干问题2007.11.24 中国烹饪协会武汉第二届全国餐饮业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省部级15 孙桂菊,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我国保健食物的现状与发展2007.12.12 营养专业扬州市(旅烹学院)外请专家16 丁应林旅游烹饪学院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式烹调国家题库编写会2007.12.7 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司北京劳动部会议室部级17 彭景旅游烹饪学院省公共营养师标准制定2007.8.20 省劳动保障厅省劳动保障厅省级18 毛羽扬,旅游烹饪学院第五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2008.08.15 食品科学协会云南昆明国际19 路新国旅烹学院关于高等烹饪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2008.10.18 中国烹饪协会北京20 蒋云升旅游烹饪学院如皋火腿复合发酵剂的构建2008.10.2121 毛羽扬旅游烹饪学院淮扬菜肴中食盐与风味2008.11.18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食品学会国家文物局、盐城市政府上海市盐城卫生学院全国烹饪院校校际协作研讨会第14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国际学术研讨会22 翟成凯东南大学膳食营养与慢性病及其复合式干预2008.11.25 营养专业扬州市(旅烹学院)外请专家主讲人及工作单位报告内容时间主办单位报告地点学术会议性质(国家、省部级或市厅级等)23 袁宝军省疾病控制中心铁强化酱油的意义及推广2008.11.25 营养专业扬州(旅烹学院)外请专家24周晓燕等旅游烹饪学院纪念扬州市与比利时布瑞市结为友好城市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淮扬菜饮食文化交流暨淮扬菜美食节2009.11.2-11 比利时布瑞市市政府比利时布瑞市体育馆国际交流25 朱云龙旅游烹饪学院中国烹饪现状与发展2009.4-5 韩国又松大学韩国又松大学国际交流26 周晓燕旅游烹饪学院中华饮食文化2009.8.20 台湾烹饪协会台湾台北圆山饭店国际交流27 旅游烹饪学院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烹饪技能大赛暨首届全国高校餐旅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大赛2009.10.14—16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市(旅烹学院)部省级学术交流28崔桂友,陆广念旅游烹饪学院全国植物化学物与人体健康及开发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2010.9.13 中国保健协会深圳省级学术会议。
实验室简介农业科学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农业科学实验室实验室简介实验室名称:农业科学实验室摘要:农业科学实验室是一个专注于农业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
本实验室致力于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展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创新。
本文将为您介绍农业科学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设备设施以及主要成果。
一、研究方向农业科学实验室主要从事以下研究方向:1. 农作物育种与遗传改良:通过经典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食品的需求。
2. 农药与环境农学:研究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可持续农业的方法和技术,减少农药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3. 农业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设备设施农业科学实验室拥有一流的设备设施,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设备:1. 基因编辑仪器:包括CRISPR-Cas9系统和遗传转化技术等,用于农作物遗传改良研究。
2. 生物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等,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和农作物成分分析。
3.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土壤采样器、气象站和水质分析仪等,用于监测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
三、主要成果农业科学实验室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代表性成果:1. 发现了一种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该品种在干旱和病虫害等逆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
2. 提出了一种新的农药使用方法,使得农药施用量减少了50%,同时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探索了一种新的农田排水系统,有效解决了过度灌溉导致的农田土壤盐碱化问题,提高了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结论:农业科学实验室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通过研究农作物育种、农药与环境农学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等方向,为农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
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㊀2021ꎬ44(2):208-216http://nauxb.njau.edu.cn㊀Journalof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DOI:10.7685/jnau.202010034收稿日期:2020-10-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0027ꎬ32000101ꎬ31700054)ꎻ江苏省现代农业面上项目(BE2020340)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0M671513)作者简介:李周坤ꎬ副研究员ꎬE ̄mail:zkl@njau.edu.cnꎮ∗通信作者:崔中利ꎬ教授ꎬ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学ꎬE ̄mail:czl@njau.edu.cnꎮ李周坤ꎬ叶现丰ꎬ杨帆ꎬ等.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ꎬ2021ꎬ44(2):208-216.LIZhoukunꎬYEXianfengꎬYANGFanꎬetal.Thepredationbiologyofmyxobacteriaanditsapplicationinagriculturalfield[J].JournalofNanjingAgri ̄culturalUniversityꎬ2021ꎬ44(2):208-216.特约综述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李周坤1ꎬ叶现丰1ꎬ杨帆1ꎬ黄彦1ꎬ范加勤2ꎬ王辉4ꎬ崔中利1ꎬ3∗(1.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ꎬ江苏南京210095ꎻ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ꎬ江苏南京210095ꎻ3.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ꎬ江苏南京210095ꎻ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ꎬ江苏南京210008)摘要:黏细菌(myxobacteria)是一类具有多细胞群体行为特征的捕食性微生物类群ꎬ能够以活的微生物细胞或者其他生物大分子作为食物获取营养ꎬ同时能够形成抗逆性强的子实体和黏孢子ꎬ从而使黏细菌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ꎮ黏细菌对于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捕食特性使其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ꎬ被视为是新的生防微生物类型ꎮ本文综述黏细菌对于微生物的捕食机制以及捕食行为的生态学功能ꎬ概述捕食性黏细菌作为一种新型的生防微生物在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ꎮ在此基础上ꎬ也讨论目前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存在的问题ꎬ旨在为黏细菌捕食作用的深入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ꎮ关键词:黏细菌ꎻ捕食性微生物ꎻ生防微生物ꎻ植物病害防治中图分类号:Q939.96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0-2030(2021)02-0208-09ThepredationbiologyofmyxobacteriaanditsapplicationinagriculturalfieldLIZhoukun1ꎬYEXianfeng1ꎬYANGFan1ꎬHUANGYan1ꎬFANJiaqin2ꎬWANGHui4ꎬCUIZhongli1ꎬ3∗(1.CollegeofLifeScience/KeyLaboratoryofAgricultural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ꎬ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Nanjing210095ꎬChinaꎻ2.CollegeofPlantProtectionꎬ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Nanjing210095ꎬChinaꎻ3.KeyLaboratoryofPlantImmunityꎬ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Nanjing210095ꎬChinaꎻ4.KeyLaboratoryofSoilEnvironmentandPollutionRemediationꎬInstituteofSoilScience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Nanjing210008ꎬChina)Abstract:MyxobacteriaareGram ̄negativebacteriaubiquitousdetectedinsoilenvironment.Theyarehighlysocialmicrobeswithacomplexmulticellularpopulationbehaviorwhichareassociatedwithfeedingonabroadrangeofsoilbacteriaandfungitoachievenutri ̄tion.Theformationoffruitingbodyandmyxosporesfromvegetativecellsdifferentiationthatrespondstostarvationmaymakemyxobac ̄teriaexcellentadaptationinnaturalenvironment.Myxobacteriaareversatilepredatorsthatpreyonmicrobesasexcellentcandidatesforbiologicalcontrolagents(BCAs).Hereꎬwediscussedthemechanismsandecologicalfunctionsoftheubiquitousandaccomplishedgeneralistpredatorꎬandthebiocontrolpotentialofplantdiseaseusingmyxobacteriawasalsosummarized.Onthisbasisꎬthefuturechal ̄lengesfortheinvestigationofpredatorymyxobacteriaincontrollingplantpathogenswereprovidedꎬwhichmightprovideinsightsfor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myxobacteriainagriculturalfield.Keywords:myxobacteriaꎻpredatorymicrobesꎻbiologicalcontrolagentsꎻbiocontrolofplantdisease植物病害是制约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ꎬ据统计全球主要农作物的病害损失约占作物总产量的20%~40%ꎬ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1-2]ꎬ其中70%~80%的病害是病原真菌所致[3-4]ꎮ至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要增加70%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ꎬ令人担忧的是自2000年以来ꎬ新的真菌类型或者真菌类植物病原菌(fungal ̄likeplantpathogen)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5]ꎬ粮食生产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ꎬ已成为最重要的国际问题之一[6]ꎮ902㊀第2期李周坤ꎬ等: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目前ꎬ农业生产上的植物病害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ꎬ而过度依赖和滥用化学农药产生了有害生物抗药性㊁农药残留超标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ꎬ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7]ꎮ为了避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农业病害防治现状ꎬ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的抗菌㊁植物免疫调节以及根际或叶际微生物组调控作用ꎬ阻止病原菌入侵植物已成为有效策略[8-10]ꎮ生防微生物的抗菌方式具有多样性ꎬ目前ꎬ受到关注比较多的生防微生物主要来自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㊁芽胞杆菌(Bacillus)㊁伯克氏菌(Burkholderia)㊁溶杆菌(Lysobacter)㊁木霉(Trichoderma)和腐霉(Pythium)等属[11-12]ꎬ其中以枯草芽胞杆菌㊁哈茨木霉和寡雄腐霉等为代表的生防菌已被开发成商业化微生物菌剂ꎬ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病害控制ꎬ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拮抗作用㊁竞争作用㊁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等ꎬ且孢子形成特性使其在菌剂长效保存和土壤生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ꎮ生防微生物进入环境中受到环境因子的多变性[13]㊁植物与微生物互作过程中的免疫识别[14]以及植物根际调控[15]等因素的影响ꎬ生防微生物在开放环境中难以定殖且防治效果不稳定ꎬ导致生物菌剂的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ꎮ在自然生态系统中ꎬ存在着大量不同类型的生物体ꎬ这些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养分和空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结构ꎮ捕食是生物体之间广泛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模式ꎬ是构建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过程[16]ꎮ目前ꎬ捕食性微生物包括吸血球菌(Vampirococcus)㊁蛭弧菌(Bdellovibrio)㊁噬菌弧菌(Bacteriovorax)㊁Micavibrio㊁Daptobacter㊁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黏细菌(myxobacteria)等[17-18]ꎮ其中ꎬ蛭弧菌能够直接入侵细胞周质空间实现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捕食ꎬ被广泛应用于养殖产业中改善水质和治疗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等方面[19]ꎮ此外ꎬ研究人员发现Micavibrioaeruginosavorus可通过黏附到细菌的细胞壁上ꎬ掠夺它们的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殖ꎬ研究成果为治疗多种传染性疾病提供了依据ꎬ从而减缓了微生物耐药性问题[20]ꎮ利用微生物的捕食作用能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的控制ꎬ为农业病害防治提供策略ꎮ黏细菌是一类具有多细胞群体行为特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ꎬ可以捕食包括细菌和真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ꎬ存在于土壤㊁树皮㊁朽木㊁动物粪便㊁地衣和昆虫等不同类型的环境中[21]ꎮ黏细菌具有超大的基因组(大约10Mb)ꎬ能形成类似真菌的不同形态的子实体结构ꎬ被称为 高等原核生物 ꎮ该类群大多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生长代谢调控过程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22]ꎮ然而ꎬ黏细菌作为一类具有捕食特性的新型生防微生物ꎬ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植物病害控制方面的应用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ꎮ本文综述黏细菌对于微生物的捕食策略㊁抗菌机制㊁捕食的生态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ꎬ评估捕食性黏细菌在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ꎮ同时ꎬ讨论目前黏细菌对于微生物的捕食研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ꎬ为黏细菌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病害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ꎮ1㊀黏细菌是一类通才型(generalistpredator)的微生物捕食者捕食性微生物分布广泛ꎬ在5个门(Proteobacteria㊁Chloroflexi㊁Cytophagaceae㊁Actinobacteria和Nanoar ̄chaeota)中的15个科均发现了捕食性细菌ꎬ包括寄生于硬蜱属的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等[23]ꎮ除细菌外ꎬ真菌中也存在具有捕食能力的类群ꎬ如Arthrobotrys等可以捕食线虫和一些微生物[24]ꎮ微生物的捕食作用可能是通才型的(generalistpredator)ꎬ如黏细菌ꎬ对不同类型的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捕食作用[25-26]ꎻ也可能是专性的(obligatepredator)ꎬ如蛭弧菌ꎬ通过侵入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周质空间进而实现对猎物细胞的分解[27]ꎮ然而ꎬ黏细菌和蛭弧菌都可以在固体界面上滑行运动实现捕食ꎬ但是所涉及的分子机制是相互独立的[28]ꎮ对于黏细菌的捕食研究开展的较早[29]ꎬ其捕食作用与已报道的几种捕食性微生物的作用方式不同ꎮ相对于以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discoideum)为代表的细胞吞噬作用㊁蛭弧菌(Bdellovibriobac ̄teriovorus)为代表的胞质入侵作用㊁溶杆菌(Lysobacter)为代表的分泌扩散性抗菌物质以及腐生螺旋体属(Saprospira)为代表的通过黏性物质捕捉猎物(Ixotrophy)等方式[30]ꎬ黏细菌利用一种特殊的胞外猎杀机制入侵猎物菌落ꎮ黏细菌的捕食策略类型分为:1)直接攻击模式(frontalattack)ꎮ黏细菌细胞间相互合作形成直接攻击模式ꎬ如黏细菌Myxococcussp.BS对软腐果胶杆菌等病原细菌的捕食作用[26]ꎮ2)狼群围捕攻击模式(wolfpackattack)ꎮ黄色黏球菌(Myxococcusxanthus)DZ2对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dicae)AK21的捕食过程中ꎬ由于菌株AK21产生大量的胞外半乳葡聚糖抵御捕食ꎬ因此黏细菌DZ2采取一种先围捕后猎杀的方式实现对猎物的捕食[31]ꎮ3)孤立捕食模式(solitarypredation)ꎮ通常认为黏细菌通过类似群体狩猎南㊀京㊀农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第44卷的策略捕食猎物[30]ꎬ然而研究者也发现黏细菌单个细胞的孤立捕食也能实现对猎物细胞的猎杀[32-34]ꎮ基于自然环境中可获取资源的局限性ꎬ多样化的捕食策略有助于黏细菌类群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ꎮ2㊀捕食性黏细菌(predator)与猎物(prey)之间的多重博弈关系目前ꎬ关于黏细菌捕食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捕食方面ꎬ包括黏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㊁裂解酶㊁外膜囊泡(OMVs)等[30ꎬ35-36]ꎬ其中次级代谢物的抗菌活性被认为在黏细菌捕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7-38]ꎬ而外膜囊泡被认为是黏细菌攻击猎物的短距离 运输机 [39]ꎮ此外ꎬ黏细菌分泌的蛋白酶或肽酶㊁溶菌酶等裂解酶可能参与黏细菌的捕食作用[30ꎬ40]ꎬ但到目前为止并无直接的证据ꎮ在黏细菌捕食大肠杆菌的研究中ꎬ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上千个基因响应捕食过程ꎬ同时推测猎物细胞壁和蛋白质是黏细菌攻击的首要目标[41]ꎮ与对细菌的捕食研究相比ꎬ黏细菌对真菌的捕食研究较少ꎬ仅涉及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几丁质酶㊁β-1ꎬ3-葡聚糖酶等细胞壁裂解酶[42-44]以及抗真菌活性的次级代谢物[45]等ꎮ在细菌与真菌互作关系研究中ꎬ伯克霍尔德菌和沙雷氏菌分别进化出三型分泌系统(T3SS)和六型分泌系统(T6SS)ꎬ将毒性蛋白直接注入真菌细胞内实现对真菌的猎杀[46-47]ꎮ与之不同的是ꎬ黏细菌通过分泌一种新型外膜型β-1ꎬ6-葡聚糖酶分解真菌细胞壁中的β-1ꎬ6-葡聚糖组分ꎬ进而实现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捕食(图1)[48]ꎮ目前具有酶活性的外膜蛋白主要包括膜结合蛋白酶或酯酶等[49-50]ꎬ黏细菌来源的外膜型β-1ꎬ6-葡聚糖酶是目前已报道的唯一具有糖苷水解酶活性的外膜蛋白ꎬ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ꎬ是黏细菌捕食真菌的关键因子[48]ꎮ图1㊀黏细菌与猎物细胞之间的捕食与防御策略Fig 1㊀Theattack ̄defensemodelbetweenpredatorymyxobacteriaandprey捕食性黏细菌通过多种模式攻击猎物以获取营养并建立竞争优势ꎬ而猎物群体面对捕食者的攻击进化出相应的防御策略抵御微生物的捕食ꎬ从而实现种群的自我保护(图1)ꎮ猎物抵御黏细菌捕食的防御策略类型主要分为:1)产生抑菌物质ꎮ黏细菌可以分泌抗生素杀死猎物ꎬ而猎物也可以分泌抗菌物质抑制黏细菌的生长ꎮ在黄色黏球菌(M.xanthus)DK1622与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coelicolor)M45的互作研究中ꎬ链霉菌M45通过气生菌丝和抗菌物质抵御黏细菌的捕食[18]ꎬ在黏细菌与芽胞杆菌的互作研究中也有类似的抑制作用报道[51]ꎮ此外ꎬ真菌也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物ꎬ如青霉菌产生的抗生素能够抑制炭疽杆菌的生长[52]ꎬ具有抑制黏细菌生长的可能ꎮ2)形成外围屏障ꎮ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012112㊀第2期李周坤ꎬ等: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subtilis)NCIB3610和大肠杆菌与黄色黏球菌(M.xanthus)DK1622的互作研究中ꎬ芽胞杆菌和大肠杆菌作为猎物类群通过产生胞外基质和生物膜抵御黏细菌的入侵[53-54]ꎻ根瘤菌利用分泌的胞外半乳葡聚糖保护细胞免受黏细菌的攻击[31]ꎮ3)修饰捕食因子结构ꎮ黏细菌捕食细菌的一个重要武器是抗生素myxovirescin(TA)ꎬ地衣芽胞杆菌通过分泌糖基转移酶(YjiC)对黏细菌分泌的抗生素TA进行葡萄糖糖基化修饰ꎬ减弱其对自身细胞的毒性ꎬ进而逃脱黏细菌的捕食[55](图1)ꎮ4)共进化ꎮ地衣芽胞杆菌在黏细菌的捕食压力下进化出对抗生素TA的修饰能力[55]ꎻ在黏细菌与大肠杆菌共进化研究中发现ꎬ大肠杆菌通过增加黏液量降低黏细菌的运动速度ꎬ同时通过突变自身的毒力蛋白-外膜蛋白酶(OmpT)以适应捕食的压力ꎬ而黏细菌则通过突变1个未知的eatB基因从而增强对细菌捕食的适应性[56]ꎮ5)改变细胞壁结构组成ꎮ黏细菌通过分泌抗菌蛋白β-1ꎬ6-葡聚糖酶实现对真菌的猎杀ꎬ然而粗糙脉孢菌等微生物细胞壁不含β-1ꎬ6-葡聚糖ꎬ进而避免了黏细菌的捕食[48ꎬ57]ꎮ6)其他类型ꎮ改变猎物细胞表面成分与细胞形态(如丝状细胞)和增加游动速度等也能够保护猎物逃避捕食[58]ꎮ3㊀黏细菌捕食行为在土壤菌群生态调控中的功能微生物群落中的捕食涉及原生生物㊁噬菌体以及具有捕食能力的细菌和真菌等[59]ꎮ黏细菌作为微生物食物网结构中的捕食者ꎬ在土壤微生物食物网中代谢活跃ꎬ在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60]ꎮ土壤中黏细菌占总细菌群落的比例为0.4%~4.5%ꎬ几乎包含了所有黏细菌科或属ꎬ因此ꎬ黏细菌被认为是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61]ꎮ此外ꎬ黏细菌在农田土壤环境中与捕食性细菌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ꎬ推测其在农田土壤细菌群落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62]ꎮ尽管黏细菌广泛分布ꎬ并且在微生物生态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ꎬ但对具体的影响或控制机制的研究并不统一ꎮ研究者在开展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互作关系研究中发现ꎬ黏细菌Corallococcussp.EGB能够对植物根际分泌物中麦芽糖和麦芽糖醇具有较强的趋化作用ꎬ使黏细菌向根部定向迁移并定殖ꎮ由于黏细菌EGB对包括尖孢镰刀菌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均表现良好的捕食作用[25ꎬ48]ꎬ在向根部迁移的过程中ꎬ黏细菌通过捕食作用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ꎮ其中ꎬBacillus和Pseudomonas等潜在的病害生防菌以及植物促生菌(PGPR)等丰度上升ꎬ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oxysporumf.sp.cucumerinumꎬFOC)数量明显下降ꎬ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63]ꎮ研究结果为利用捕食性黏细菌调控土壤微生物菌落进而实现植物病害的控制提供了新思路ꎬ同时也暗示着捕食性微生物作为土壤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64]ꎬ在微生物生态系统动态过程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ꎮ4㊀捕食性黏细菌在植物病害控制方面的应用潜力研究发现来源于不同种属的黏细菌菌株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菌均表现良好的抗菌活性[38ꎬ65-66]ꎬ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ꎮ盆栽试验中ꎬ黏细菌对病原细菌㊁真菌和卵菌等造成的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ꎬ表现出较好的土壤定殖能力ꎬ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危害[25ꎬ63ꎬ67-68]ꎮ此外ꎬ在水果采后病害控制方面ꎬ黏细菌Corallococcussp.EGB产生的多种挥发性抗真菌次级代谢物(VOC)ꎬ能够有效抑制青霉菌对橘子的侵染[69]ꎬ延长水果采后货架期(图2)ꎮ基于黏细菌潜在的生防效果ꎬ研究者进一步开展了田间试验ꎮ黏细菌SorangiumcellulosumKYC3262在辣椒炭疽病的防控试验中连续3年表现出稳定的生防效果ꎬ防控效率与化学杀菌剂相当[70]ꎮ黏细菌Corallococcussp.EGB在连续2年的黄瓜和香蕉枯萎病田间防控试验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生防效果ꎬ并优于化学药剂处理ꎬ显著提高作物产量[63] (图2)ꎮ与目前已报道的生防微生物相比ꎬ黏细菌在植物病害控制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1)能在固体表面滑行运动ꎮ黏细菌利用2种不同类型的运动系统(A运动:AdventurousmotilityꎻS运动:Socialmotility)实现在固体界面的滑行运动[71]ꎬ降低微生物对土壤水分的要求[72]ꎬ而土壤水分含量是生防微生物在土壤中运动的限制因素之一[13]ꎮ2)产生丰富的抗菌物质ꎮ从黏细菌中已经发现了大量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和酶类[43ꎬ73-74]ꎬ是原核生物中仅次于放线菌的第二大次级代谢物来源菌ꎮ3)发育形成抗性黏孢子ꎮ黏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菌ꎬ但可以分化或诱导分化形成具有抗逆性的孢子[75]ꎬ有利于生防菌剂的研发和保存ꎮ4)环境适应性强ꎮ黏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㊁水体㊁腐败的树木枯枝落叶㊁草食类动物的粪便等不同的环境ꎬ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力[76-77]ꎮ5)能通过多样化的策略捕食真菌和细菌[30ꎬ78]ꎮ黏细菌通才型的南㊀京㊀农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第44卷图2㊀黏细菌Corallococcussp.EGB在植物真菌病害控制方面的应用性评估Fig 2㊀ApplicationevaluationofofCorallococcussp.EGBinthebiocontrolofplantfungaldisease㊀㊀a.黏细菌利用挥发性抗菌物质(VOC)抑制气传性植物病原菌的生长[69](VOC:抑制灰霉病菌对橘子的侵染)ꎻb.黏细菌通过捕食和土壤微生物调控作用控制土传枯萎病害的发生[63](捕食与调控:抑制黄瓜枯萎病菌对黄瓜的侵染)ꎮa.Biocidaleffects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producedbythemyxobacteriaagainstfungalphytopathogens[69]ꎻb.Predationandmicrobialcommunityregulationofmyxobacteriaareinvolvedinthecontrolofsoil ̄borneFusariumwilt[63].捕食特性㊁良好的环境适应性㊁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控能力ꎬ使其被视为是一类新型的生防微生物ꎬ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植物病害的生防控制ꎮ除了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ꎬ黏细菌在动物病害控制方面也表现一定的应用潜力ꎮ研究人员发现包含不同种属的113株黏细菌对多种动物致病菌均具有高效的捕食作用ꎬ包括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㊁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㊁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㊁肠球菌(Enterococcus)㊁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等[79]ꎮ此外ꎬ黏细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物在保护动物健康方面也具有应用潜力ꎬ如S.cellulosum来源的Ambruticin等可以有效抑制多种动物致病菌的生长ꎻ来源于Myxococcusstipitatus的Rhizopodin㊁S cellulosum的Epothilone被认为在抗肿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35ꎬ80]ꎮ黏细菌通过捕食作用和次级代谢物的抗菌作用使其在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动物病害控制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ꎮ然而ꎬ目前黏细菌在病害防控中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ꎮ5㊀捕食性黏细菌在植物病害控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目前ꎬ捕食性黏细菌通过多种模式对植物病原菌进行捕食或者抑制ꎬ在病害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ꎬ然而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瓶颈直接制约黏细菌的实际应用ꎮ例如:1)黏细菌捕食行为的复杂性ꎮ目前对于黏细菌的捕食相关研究多数集中在行为特征的描述等方面ꎬ已确定的黏细菌捕食因子只有抗生素TA和外膜型β-1ꎬ6-葡聚糖水解酶等ꎬ而黏细菌在捕食过程中降解酶与代谢调控㊁互作关键因子㊁感知与猎物响应㊁细胞依赖㊁群体捕食效率等方面的机制未知ꎬ限制了研究者对黏细菌捕食行为的深入了解ꎮ2)黏细菌生长与营养需求的特殊性ꎮ黏细菌特殊的生长发育方式导致黏细菌的分离周期长ꎬ且可培养性黏细菌资源有限ꎬ我国只有山东大学㊁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㊁内蒙古大学㊁河北大学等在黏细菌菌种资源收集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基础ꎮ同时ꎬ黏细菌生长聚集成团和丰富的胞外多糖等特性使野生型黏细菌的遗传操作难以建立ꎬ具有优良特性的野生型黏细菌的作用机制研究存在瓶颈ꎮ此外ꎬ黏细菌生长过程中的自溶特性也导致扩大培养黏细菌受限ꎬ直接限制了黏细菌的实际应用和菌剂的规模化制备ꎮ3)研究材料的单一性ꎮ目前对于黏细菌的基础研究主要是以黄色黏球菌(M.xanthus)DK1622为材料ꎬ然而黏细菌与植物㊁微生物共进化过程中ꎬ不同种属之间的特性差异较大ꎬ如黄色黏球菌DK1622分泌的次级代谢物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ꎬ而黏细菌EGB主要是通过分泌真菌细胞壁裂解酶实现对真菌的抗性作212312㊀第2期李周坤ꎬ等: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用ꎬ研究材料的单一性直接导致黏细菌捕食研究的进展较为缓慢ꎮ6 研究展望目前ꎬ黏细菌的基础研究主要是以黏细菌为模式生物ꎬ开展发育生物学㊁种群识别㊁进化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等研究ꎬ包括黏细菌子实体的形成㊁运动性ꎬ多糖的生物合成ꎬ多形态细胞表面受体蛋白TraA(poly ̄morphiccellsurfacereceptor)及其互作蛋白TraB(cohortprotein)依赖的外膜融合参与黏细菌细胞识别的作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等[81-82]ꎮ此外ꎬ以黏细菌为种质资源库ꎬ分离筛选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物ꎬ黏细菌已成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源菌[83]ꎮ黏细菌早在1941年就被报道具有捕食细菌的能力ꎬ然而黏细菌是如何完成对细菌和真菌的捕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至今未知ꎮ因此ꎬ解析黏细菌的捕食机制是未来黏细菌研究的重要方向ꎮ黏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ꎬ具有较高的丰度ꎬ然而已分离培养的黏细菌资源依然较少ꎮ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病原菌作为被捕食菌构建了直接面向生物防治用途的黏细菌筛选模型[38]ꎬ为未来黏细菌分离方法的优化提供了方向ꎮ同时ꎬ2010年启动的地球微生物组计划(EarthMicrobiomeProject)ꎬ也为获取不同黏细菌的基因组信息ꎬ构建基因资源库提供了可能ꎮ此外ꎬ野生型黏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体系对于黏细菌研究的深入开展至关重要ꎮ研究者前期发现黏细菌细胞分散性㊁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ꎬEPS)㊁限制-修饰系统(restriction ̄modificationsystemꎬR ̄Msystem)以及分泌系统等在黏细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84]ꎮ突破黏细菌胞外多糖的物理屏障ꎬ强化黏细菌生长过程细胞分散性ꎬ建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对于深入了解黏细菌的抗菌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ꎮ因此ꎬ为了促进捕食性黏细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ꎬ需要深入了解黏细菌捕食的作用机制和生态学功能ꎬ通过基因组学和培养组学等方法获取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优良菌株ꎻ利用代谢组学㊁蛋白和转录组学等鉴定参与黏细菌捕食行为的关键因子ꎬ系统解析黏细菌的捕食和代谢调控机制ꎻ结合微生物学㊁生态学㊁植物保护等多学科交叉阐明捕食性黏细菌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学功能以及与植物㊁土壤微生物菌群之间的互作关系ꎻ同时ꎬ建立和优化黏细菌规模化培养工艺ꎬ为黏细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ꎮ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SavarySꎬWillocquetLꎬPethybridgeSJꎬetal.Theglobalburdenofpathogensandpestsonmajorfoodcrops[J].NatureEcology&Evolutionꎬ2019ꎬ3(3):430-439.[2]SavarySꎬFickeAꎬAubertotJNꎬetal.Croplossesduetodiseasesandtheirimplicationsforglobalfoodproductionlossesandfoodsecurity[J].FoodSecurityꎬ2012ꎬ4(4):519-537.[3]康振生.我国植物真菌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植物保护ꎬ2010ꎬ36(3):9-12.KangZS.CurrentstatusanddevelopmentstrategyforresearchonplantfungaldiseasesinChina[J].PlantProtectionꎬ2010ꎬ36(3):9-12(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4]CasadevallA.Fungaldiseasesinthe21stcentury:thenearandfarhorizons[J].Pathogens&Immunityꎬ2018ꎬ3(2):183-196. [5]FisherMCꎬHenkDAꎬBriggsCJꎬetal.Emergingfungalthreatstoanimalꎬplantandecosystemhealth[J].Natureꎬ2012ꎬ484(7393):186-194.[6]KeinanAꎬClarkAG.Recentexplosivehumanpopulationgrowthhasresultedinanexcessofraregeneticvariants[J].Scienceꎬ2012ꎬ336(6082):740-743.[7]王桂荣ꎬ王源超ꎬ杨光富ꎬ等.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基础的前沿科学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ꎬ2020ꎬ34(4):374-380.WangGRꎬWangYCꎬYangGFꎬetal.Frontiersinscientificissuesofcontrollingagriculturalpestsanddiseasesbyenvironmental ̄friendlymethods[J].Bulletinof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ꎬ2020ꎬ34(4):374-380(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8]ChenTꎬNomuraKꎬWangXLꎬetal.Aplantgeneticnetworkforpreventingdysbiosisinthephyllosphere[J].Natureꎬ2020ꎬ580(7805):653-657.[9]WeiZꎬGuYAꎬFrimanVPꎬetal.Initialsoilmicrobiomecompositionandfunctioningpredeterminefutureplanthealth[J].ScienceAdvancesꎬ2019ꎬ5(9):eaaw0759.[10]TringeSG.Alayereddefenseagainstplantpathogens[J].Scienceꎬ2019ꎬ366(6465):568-569.[11]LegeinMꎬSmetsWꎬVandenheuvelDꎬetal.Modesofactionofmicrobialbiocontrolinthephyllosphere[J].FrontiersinMicrobiologyꎬ2020ꎬ11:1619.[12]RahmanSFSAꎬSinghEꎬPieterseCMJꎬetal.Emergingmicrobialbiocontrolstrategiesforplantpathogens[J].PlantScienceꎬ2018ꎬ267:102-111.[13]BabalolaOO.Beneficialbacteriaofagriculturalimportance[J].BiotechnologyLettersꎬ2010ꎬ32(11):1559-1570.412南㊀京㊀农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第44卷[14]Trd LꎬBoutrotFꎬClaverieJꎬetal.Perceptionofpathogenicorbeneficialbacteriaandtheirevasionofhostimmunity: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inthefrontline[J].FrontiersinPlantScienceꎬ2015ꎬ6:219.[15]ZhalninaKꎬLouieKBꎬHaoZꎬetal.Dynamicrootexudatechemistryandmicrobialsubstratepreferencesdrivepatternsinrhizospheremicrobialcommunityassembly[J].NatureMicrobiologyꎬ2018ꎬ3(4):470-480.[16]ErkenMꎬLutzCꎬMcDougaldD.Theriseofpathogens:predationasafactordrivingtheevolutionofhumanpathogensintheenvironment[J].MicrobialEcologyꎬ2013ꎬ65(4):860-868.[17]GuerreroRꎬPedros ̄AlioCꎬEsteveIꎬetal.Predatoryprokaryotes:predationandprimaryconsumptionevolvedinbacteria[J].ProcNatlAcadSciUSAꎬ1986ꎬ83(7):2138-2142.[18]PérezJꎬMoraleda ̄MuñozAꎬMarcos ̄TorresFJꎬetal.Bacterialpredation:75yearsandcounting![J].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16ꎬ18(3):766-779.[19]陈康勇ꎬ钟为铭ꎬ高志鹏.蛭弧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ꎬ2018ꎬ37(2):283-288.ChenKYꎬZhongWMꎬGaoZP.ResearchprogressonutilizationofBdellovibrioinaquaculture[J].FisheriesScienceꎬ2018ꎬ37(2):283-28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20]WangZꎬKadouriDEꎬWuM.Genomicinsightsintoanobligateepibioticbacterialpredator:MicavibrioaeruginosavorusARL ̄13[J].BMCGenomicsꎬ2011ꎬ12:453.[21]李曙光.黏细菌的环境分布㊁季节演替及其相互作用[D].济南:山东大学ꎬ2014.LiSG.Distributionꎬseasonalsuccessionandintraspeciesinteractionsofmyxobacteria[D].Jinan:ShandongUniversityꎬ2014(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22]王春玲ꎬ冯广达ꎬ姚青ꎬ等.黏细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ꎬ2019ꎬ46(9):2394-2403.WangCLꎬFengGDꎬYaoQꎬetal.Researchprogressingenomicsofmyxobacteria[J].MicrobiologyChinaꎬ2019ꎬ46(9):2394-2403(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23]JurkevitchE.Predatorybehaviorsinbacteria:diversityandtransitions[J].MicrobeMagazineꎬ2007ꎬ2(2):67-73.[24]BarronGL.Predatoryfungiꎬwooddecayꎬandthecarboncycle[J].Biodiversityꎬ2003ꎬ4(1):3-9.[25]LiZKꎬYeXFꎬChenPLꎬetal.AntifungalpotentialofCorallococcussp.strainEGBagainstplantpathogenicfungi[J].BiologicalControlꎬ2017ꎬ110:10-17.[26]LiZKꎬWangTꎬLuoXꎬetal.BiocontrolpotentialofMyxococcussp.strainBSagainstbacterialsoftrotofCallalilycausedbyPectobacteriumcarotovorum[J].BiologicalControlꎬ2018ꎬ126:36-44.[27]DavidovYꎬHuchonDꎬKovalSFꎬetal.Anewalpha ̄proteobacterialcladeofBdellovibrio ̄likepredators:implicationsforthemitochondrialendo ̄symbiotictheory[J].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06ꎬ8(12):2179-2188.[28]ZhangYꎬGuzzoMꎬDucretAꎬetal.AdynamicresponseregulatorproteinmodulatesG ̄protein ̄dependentpolarityinthebacteriumMyxococcusxanthus[J].PLoSGeneticsꎬ2012ꎬ8(8):e1002872.[29]BeebeJM.Studiesonthemyxobacteria:ⅠꎬdistributioninIowasoilsanddescriptionofanewspeciesꎻⅡꎬMyxobacteriaasbacterialparasitesꎻⅢꎬthemorphologyandcytologyofMyxococcusxanthus[D].Iowa:IowaStateUniversityꎬ1941.[30]BerlemanJEꎬKirbyJR.Decipheringthehuntingstrategyofabacterialwolfpack[J].FEMSMicrobiologyReviewsꎬ2009ꎬ33(5):942-957. [31]PérezJꎬJiménez ̄ZurdoJIꎬMartínez ̄AbarcaFꎬetal.RhizobialgalactoglucandeterminesthepredatorypatternofMyxococcusxanthusandprotectsSinorhizobiummelilotifrompredation[J].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14ꎬ16(7):2341-2350.[32]ZhangWCꎬWangYꎬLuHNꎬetal.DynamicsofsolitarypredationbyMyxococcusxanthusonEscherichiacoliobservedatthesingle ̄celllevel[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19ꎬ86(3):e02286-19.[33]McBrideMJꎬZusmanDR.BehavioralanalysisofsinglecellsofMyxococcusxanthusinresponsetopreycellsofEscherichiacoli[J].FEMSMicrobiologyLettersꎬ1996ꎬ137(2/3):227-231.[34]ShiloM.Lysisofblue ̄greenalgaebymyxobacter[J].JournalofBacteriologyꎬ1970ꎬ104(1):453-461.[35]KaurRꎬKumariAꎬKaurRꎬetal.Myxobacteria:producersofenormousbioactivesecondarymetabolit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searchinPharmaceuticalSciencesꎬ2018ꎬ9(1):309-313.[36]EvansAGLꎬDaveyHMꎬCooksonAꎬetal.PredatoryactivityofMyxococcusxanthusouter ̄membranevesiclesandpropertiesoftheirhydrolasecargo[J].Microbiologyꎬ2012ꎬ158(11):2742-2752.[37]XiaoYꎬWeiXMꎬEbrightRꎬetal.Antibioticproductionbymyxobacteriaplaysaroleinpredation[J].JournalofBacteriologyꎬ2011ꎬ193(18):4626-4633.[38]代京莎ꎬ李安章ꎬ朱红惠.黏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J].生物技术进展ꎬ2016ꎬ6(4):229-234.DaiJSꎬLiAZꎬZhuHH.Thefunctionofmyxobacteriainbiologicalcontrolofplantdisease[J].CurrentBiotechnologyꎬ2016ꎬ6(4):229-234(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39]KeaneRꎬBerlemanJ.ThepredatorylifecycleofMyxococcusxanthus[J].Microbiologyꎬ2016ꎬ162(1):1-11.[40]EnsignJꎬWolfeR.Characterizationofasmallproteolyticenzymewhichlysesbacterialcellwalls[J].Journalofbacteriologyꎬ1966ꎬ91(2):524-534.[41]LivingstonePGꎬMillardADꎬSwainMTꎬetal.TranscriptionalchangeswhenMyxococcusxanthuspreysonEscherichiacolisuggestmyxobacterialpredatorsareconstitutivelytoxicbutregulatetheirfeeding[J].MicrobialGenomicsꎬ2018ꎬ4(2):e000152.512㊀第2期李周坤ꎬ等: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42]HockingDꎬCookFD.Myxobacteriaexertpartialcontrolofdamping ̄offandrootdiseaseincontainer ̄growntreeseedlings[J].CanadianJournalofMicrobiologyꎬ1972ꎬ18(10):1557-1560.[43]LiZKꎬXiaCYꎬWangYXꎬetal.Identificationofanendo ̄chitinasefromCorallococcussp.EGBandevaluationofitsantifungalpropert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ꎬ2019ꎬ132:1235-1243.[44]ZhouJꎬChenJHꎬLiZKꎬetal.Enzymaticpropertiesofamulti ̄specificβ ̄(1ꎬ3) ̄glucanasefromCorallococcussp.EGBanditspotentialantifungalapplications[J].ProteinExpressionandPurificationꎬ2019ꎬ164:105481.[45]KunzeBꎬSteinmetzHꎬHöfleGꎬetal.Cruentarenꎬanewantifungalsalicylate ̄typemacrolidefromByssovoraxcruenta(Myxobacteria)withinhibitoryeffectonmitochondrialATPaseactivity[J].TheJournalofAntibioticsꎬ2006ꎬ59(10):664-668.[46]SwainDMꎬYadavSKꎬTyagiIꎬetal.Aprophagetail ̄likeproteinisdeployedbyBurkholderiabacteriatofeedonfungi[J].NatureCommunicationsꎬ2017ꎬ8(1):1-9.[47]TrunkKꎬPeltierJꎬLiuYCꎬetal.ThetypeⅥsecretionsystemdeploysantifungaleffectorsagainstmicrobialcompetitors[J].NatureMicrobiologyꎬ2018ꎬ3(8):920-931.[48]LiZKꎬYeXFꎬLiuMXꎬetal.Anoveloutermembraneβ ̄1ꎬ6 ̄glucanaseisdeployedinthepredationoffungibymyxobacteria[J].TheISMEJournalꎬ2019ꎬ13(9):2223-2235.[49]RuttenLꎬMannieJPBAꎬSteadCMꎬetal.Active ̄sitearchitectureandcatalyticmechanismofthelipidAdeacylaseLpxRofSalmonellatyphimurium[J].ProcNatlAcadSciUSAꎬ2009ꎬ106(6):1960-196.[50]FairmanJWꎬNoinajNꎬBuchananSK.Thestructuralbiologyofβ ̄barrelmembraneproteins:asummaryofrecentreports[J].CurrentOpinioninStructuralBiologyꎬ2011ꎬ21(4):523-531.[51]MüllerSꎬStrackSNꎬHoeflerBCꎬetal.BacillaeneandsporulationprotectBacillussubtilisfrompredationbyMyxococcusxanthus[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14ꎬ80(18):5603-5610.[52]BillsGFꎬGloerJB.Biologicallyactivesecondarymetabolitesfromthefungi[J].MicrobiologySpectrumꎬ2016ꎬ4(6):1-32.[53]MüllerSꎬStrackSNꎬRyanSEꎬetal.PredationbyMyxococcusxanthusinducesBacillussubtilistoformspore ̄filledmegastructures[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15ꎬ81(1):203-210.[54]DepasWHꎬSyedAKꎬSifuentesMꎬetal.BiofilmformationprotectsEscherichiacoliagainstkillingbyCaenorhabditiselegansandMyxococcusxanthus[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14ꎬ80(22):7079-7087.[55]WangCꎬLiuXꎬZhangPꎬetal.BacilluslicheniformisescapesfromMyxococcusxanthuspredationbydeactivatingmyxovirescinAthroughenzymaticglucosylation[J].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19ꎬ21(12):4755-4772.[56]NairRRꎬVasseMꎬWielgossSꎬetal.Bacterialpredator ̄preycoevolutionacceleratesgenomeevolutionandselectsonvirulence ̄associatedpreydefences[J].NatureCommunicationsꎬ2019ꎬ10(1):1-10.[57]MaddiAꎬDettmanAꎬFuCꎬetal.WSC ̄1andHAM ̄7areMAK ̄1MAPkinasepathwaysensorsrequiredforcellwallintegrityandhyphalfusioninNeurosporacrassa[J].PLoSOneꎬ2012ꎬ7(8):e42374.[58]JoussetA.Ecologicalandevolutiveimplicationsofbacterialdefencesagainstpredators[J].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12ꎬ14(8):1830-1843. [59]ThakurMPꎬGeisenS.Trophicregulationsofthesoilmicrobiome[J].TrendsinMicrobiologyꎬ2019ꎬ27(9):771-780.[60]LuedersTꎬKindlerRꎬMiltnerAꎬetal.Identificationofbacterialmicropredatorsdistinctivelyactiveinasoilmicrobialfoodweb[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06ꎬ72(8):5342-5348.[61]ZhouXWꎬLiSGꎬLiWꎬetal.Myxobacterialcommunityisapredominantandhighlydiversebacterialgroupinsoilniches[J].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Reportsꎬ2014ꎬ6(1):45-56.[62]WangWHꎬLuoXꎬYeXFꎬetal.PredatoryMyxococcalesarewidelydistributedinandcloselycorrelatedwiththebacterialcommunitystructureofagriculturalland[J].AppliedSoilEcologyꎬ2020ꎬ146:103365.[63]YeXFꎬLiZKꎬLuoXꎬetal.ApredatorymyxobacteriumcontrolscucumberFusariumwiltbyregulatingthesoilmicrobialcommunity[J].Microbiomeꎬ2020ꎬ8(1):49.[64]Mendes ̄SoaresHꎬVelicerGJ.Decomposingpredation:testingforparametersthatcorrelatewithpredatoryperformancebyasocialbacterium[J].MicrobialEcologyꎬ2013ꎬ65(2):415-423.[65]任兴波ꎬ张子良ꎬ赵璞钰ꎬ等.马铃薯晚疫病菌拮抗黏细菌YR ̄35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稳定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ꎬ2016ꎬ32(3):379-387.RenXBꎬZhangZLꎬZhaoPYꎬetal.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thestrainYR ̄35resistanttophytophthorainfestansanditsmetabolites[J].ChineseJournalofBiologicalControlꎬ2016ꎬ32(3):379-387(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66]李百元ꎬ谢小林ꎬ张鲜娇ꎬ等.不同被捕食细菌对新疆盐碱地黏细菌分离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ꎬ2013ꎬ53(4):379-389.LiBYꎬXieXLꎬZhangXJꎬetal.Influenceofdifferentpreystrainsonisolationofmyxobacteriainsaline ̄alkalinesoilsofXinjiang[J].ActaMicrobiologicaSinicaꎬ2013ꎬ53(4):379-389(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67]KimSTꎬYunSC.BiocontrolwithMyxococcussp.KYC1126againstanthracnoseinhotpepper[J].ThePlantPathologyJournalꎬ2011ꎬ27(2):156-163.[68]DahmMꎬBrzezińskaAJꎬWrótniak ̄DrzewieckaWꎬetal.Myxobacteriaasapotentialbiocontrolagenteffectiveagainstpathogenicfungiofeconomicallyimportantforesttrees[J].Dendrobiologyꎬ2015ꎬ74:13-24.[69]YeXFꎬChenYꎬMaSYꎬetal.Biocidaleffects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producedbythemyxobacteriumCorrallococcussp.EGBagainst612南㊀京㊀农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第44卷fungalphytopathogens[J].FoodMicrobiologyꎬ2020ꎬ91:103502.[70]YunSC.Selectionanda3 ̄yearfieldtrialofSorangiumcellulosumKYC3262againstanthracnoseinhotpepper[J].ThePlantPathologyJournalꎬ2014ꎬ30(3):279-287.[71]NanBꎬZusmanDR.Uncoveringthemysteryofglidingmotilityinthemyxobacteria[J].AnnualReviewofGeneticsꎬ2011ꎬ45:21-39. [72]SpormannAM.Glidingmotilityinbacteria:insightsfromstudiesofMyxococcusxanthus[J].MicrobiologyandMolecularBiologyReviewsꎬ1999ꎬ63(3):621-641.[73]刘新利ꎬ李越中.黏细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ꎬ2007ꎬ9(3):44-51.LiuXLꎬLiYZ.Myxobacterialsecondarymetabolitesandtheirpotentialapplicationsinagriculture[J].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ꎬ2007ꎬ9(3):44-51(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74]KaurRꎬSinghSꎬKaurRꎬetal.Myxococcusxanthus:asourceofantimicrobialsandnaturalbio ̄controlagent[J].ThePharmaInnovationJour ̄nalꎬ2017ꎬ6(11):260-262.[75]DworkinM.Recentadvancesinthesocialanddevelopmentalbiologyofthemyxobacteria[J].MicrobiologyReviewꎬ1996ꎬ60(1):70-102. [76]DawidW.Biologyandglobaldistributionofmyxobacteriainsoils[J].FEMSMicrobiologyReviewsꎬ2000ꎬ24(4):403-427.[77]李曙光ꎬ周秀文ꎬ吴志红ꎬ等.黏细菌的种群生态及其生存策略[J].微生物学通报ꎬ2013ꎬ40(1):172-179.LiSGꎬZhouXWꎬWuZHꎬetal.Populationecologyandsurvivalstrategyofmyxobacteria[J].MicrobiologyChinaꎬ2013ꎬ40(1):172-179(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78]Muñoz ̄DoradoJꎬMarcos ̄TorresFꎬGarcia ̄BravoEꎬetal.Myxobacteria:movingꎬkillingꎬfeedingꎬandsurvivingtogether[J].FrontiersinMicrobiologyꎬ2016:781.[79]LivingstonePGꎬMorphewRMꎬWhitworthDE.Myxobacteriaareabletopreybroadlyuponclinically ̄relevantpathogensꎬexhibitingapreyrangewhichcannotbeexplainedbyphylogeny[J].FrontiersinMicrobiologyꎬ2017ꎬ8:1593.[80]刘新利ꎬ李越中.黏细菌资源与埃博霉素研发[J].生物产业技术ꎬ2011(2):26-32.LiuXLꎬLiYZ.Myxobacteriaresourcesanddevelopmentofepothilone[J].Biotechnology&Businessꎬ2011(2):26-32(inChinese). [81]CaoPꎬWallD.Directvisualizationofamolecularhandshakethatgovernskinrecognitionandtissueformationinmyxobacteria[J].NatureCommunicationsꎬ2019ꎬ10(1):3073.[82]YuYTNꎬYuanXꎬVelicerGJ.AdaptiveevolutionofansRNAthatcontrolsMyxococcusdevelopment[J].Scienceꎬ2010ꎬ328(5981):993. [83]ReichenbachH.Myxobacteriaꎬproducersofnovelbioactivesubstances[J].JournalofIndustrial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ꎬ2001ꎬ27(3):149-156.[84]WangJꎬHuWꎬLuxRꎬetal.NaturaltransformationofMyxococcusxanthus[J].JournalofBacteriologyꎬ2011ꎬ193(9):2122-2132.责任编辑:刘怡辰。
2019年度市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
拟立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合作单位
基于微生物代谢调控技术开发富含苯乳酸的镇江香醋及其产业化
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中农业大学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大数据处理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江苏斯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大学
大型港口智能化岸电引接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镇江市妇幼保健院)
β桉叶醇调控参与斑块内血管新生的研究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环状 靶向调控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基于免疫标记的胃癌精准辅助化疗研究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对肺腺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及靶向投递系统的构建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基于的模型在胰腺癌个体化诊治的应用
江苏科技大学
镇江市高校投资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间质干细胞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修复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大学
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快速诊断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大学
不同干预措施对痛风合并肾功能不全疗效及预后的探讨
扬中市人民医院
淫羊藿对氧化应激小鼠生精障碍的挽救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基于人工智能构建早期肺癌的筛查及预警系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及免疫反应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扬中市人民医院
通过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融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白藜芦醇抗早衰效应在介导机制的研究及干细胞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
丹阳市人民医院
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与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申报指南
贺明荣
0538-8242309
13561787283
mrhe@
16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数量:设6个专业性实验室
分布如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1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1个,农药残留检测1个,兽药残留及违禁添加物检测1个,生物毒素检测1个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数量:设4个专业性实验室
分布如下:能源植物资源与利用1个,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1个,材料与装置装备1个,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1个
数量:设4个区域性实验站
分布如下:北方地区1个,南方地区1个,华东地区1个,西部地区1个
贺静
028-85215106
13980877526
Hejing_lily@
分布如下:东北地区1个,黄淮海地区1个,河西绿洲灌区1个,新疆区域1个
张富仓
029-87072962
13689267283
zhangfucang@
序
号
综合性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专业性(区域性)实验室数量及布局原则
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数量及布局原则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14
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分布如下:东北地区1个,西北地区1个,华北地区1个,华南地区1个,华东地区1个,华中地区1个,西南地区1个;园艺作物生长发育1个,园艺作物营养与生理1个,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利用1个,果树育种技术1个
数量:设18个实验站
学院植保-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智能管理系统
刘婷婷
周岩民
竹叶黄酮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111030726
李佩真
王锋
四种饲喂模式对昆明白小鼠发情、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
经济管理学院
111030727
刘琦
何军
代际差异、家庭结构与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研究——基于河南、河北、江苏三省的农民工家庭的实证分析
111030728
刘苗
朱艳
花后高温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的模拟研究
111030713
谭连美
赵团结
大豆茸毛性状的测度、QTL定位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分析
植物保护
111030714
邱见玥
胡春林
东南四省(浙江、福建、广东、台湾)花金龟类群的初步研究
111030715
郭晓萌
张正光
稻瘟病菌MoAp1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111030716
全降解麦秸秆/淀粉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防水防湿性能研究
111030757
朱长明
尹文庆、丁永前
基于ARM的可遥控农田步行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
111030758
刁秀永
鲁植雄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改进设计与制作
111030759
郭磊
朱思洪
用于驾驶员智能座椅的组合式空气弹簧减振器研制
111030760
朱彦林
周俊
谷物联合收割机精准测产试验台研制
李丛杉
刘泽文
三龄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方法研究
资环学院
111030717
王笑
胡锋
全球变化影响下土壤生物群落对地上部植食者的调控作用
111030718
尧森
徐国华
转基因棉花氮磷钾养分效率评价
项目执行情况表
2000I008
新型功能性复合仿真人工骨的研制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王梓壬
2000I009
联体婴儿的外科治疗及预后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科
98-I-2
超瓷材及布里恩特复合树脂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程辉
2000I005
闽台口腔健康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2.合作目的:
3.合作方优势:
二、项目执行情况
1.是否签过合同:是 □ ,否 □ ,合同名称:
2.是否签过协议:是 □ ,否 □ ,协议名称:
3.贵单位是否与其他国家开展过类似课题合作:是 □ ,否 □ ,
4.中方资金和设备投入情况:
外方资金和设备投入情况:
5.项目执行情况简介
三、主要合作成果
1.引进人才: 名;引进技术: 项;
廖克
沥青/高聚物材料微观结构、理化相容性及其制备新工艺研究
福州大学化工系沥青实验室
林青
光合微生物制氢技术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龙敏南
连江县苔葲光明冷冻厂
林丛栋
魔芋仿生食品产业化开发
闽东高优农业研究所
谢郑松
97-H-15
引进美国优良牧草品种试种试验
闽东家畜育种站
苏孝钦
99-I-18
美国优良牧草品种推广种植利用研究
闽东家畜育种站
林上槐
2000I020
闽台技术合作“有机菇宝素”中试
闽东益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阮荣玲
99-I-17
卢博士有机复合液肥中试(环保肥)
苏明华
马尾松硫酸盐制浆树脂障碍控制
福建省造纸工业研究所、华南理工大等
农业科学研究人员主要工作任务
农业科学研究人员主要工作任务
1、研究农作物的生理、栽培、育种、土肥、植保技术及耕作制度。
2、研究畜离和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写培育、疫病防控、饲料配方设计与制作等技术。
3、研究农、林、牧、渔业产品的储藏与加工利用技术。
4、硏制农、林、牧、渔业机具及改良应用技术。
5、研究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6、研究沙漠化防治和荒漠化治理,以及山区、沙区、湿地等综合开发技术。
7、研究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
8、研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
9、研究农、林、牧、渔业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
10、研究农、林、牧、渔业区划和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监测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11、研究农、林、牧、渔业科技管理,农林经济与农林生产经营管理。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农业部热带作物产品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105
农业部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重点开放实验室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106
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107
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08
农业部食品安全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
128
农业部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29
农业部农业环境工程与智能化设备重点开放实验室
浙江大学
第十四类:其他(3个)
130
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浙江大学
131
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58
农业部作物病虫综合治理与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9
农业部亚热带农业生物灾害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
60
农业部生物防治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61
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62
52
农业部西部旱区节水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五类:有害生物防控(10个)
53
农业部昆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
54
农业部植物病理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55
农业部植物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建立鲜食甜糯玉米产业化生产加工技术体系
1 筛选 出适合江苏省种植的加工专用品种 , 制定 了鲜食 甜糯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
根据不 同鲜食 甜糯 玉米 品种 的加 工特 性 , 过感 官评 价 、 通 营养 评价 和理 化 性质 测 定 , 并运 用模 糊 数 学综 合评 价方法进 行评 判 , 选 出适 合加 工速 冻甜 玉米 、 空软包 装糯 玉米 的专用 品种 苏 科花 糯 20 、 筛 真 0 8 苏试 86 01 8苏试 868和京甜 紫花糯 2号 , 初步 建立 相应 的指标评 价体 系 。在 完成 加工 用品种 筛选工 作 的基础 上 , 、 06 并 研究了鲜食甜 糯 玉米 标 准化 栽 培技 术 , 以使 符合 保 鲜 加工 要求 的鲜 果 穗 ( 6 c 以上 ) 可 1 m 产量 达 到 3万穗/ m。 h 以上 。
3 鲜 食 甜 糯玉 米 生 产 加 工产 业化 技 术 体 系投入 运 行 并 示 范应 用
在鲜 食甜糯 玉米加 工用 品种及 配套栽 培模 式 、 配套栽 培技术 研究 、 速冻保 鲜 、 空软 包装加 工技术 、 真 贮藏 期 间返生 一褐变 控制 技术 都 取得 了一 系 列重 要进 展 , 集成 速 冻甜 玉米 粒 ( ) 真 空软 包装 糯 玉米 一整 套产 棒 、 业化技术体系 , 包括原料品种筛选一无公害种植规程一优质原料供应 加工 、 贮藏标准化一优质产品一超 市、 专卖店供应 , 建立了企业 Q 认证体系, s 成功完成 了甜糯玉米保鲜与加工技术 的中试推广。该产业化生 产技术 体 系分别 在江苏 省 明天农 牧 科技有 限公 司 、 恺峰农 副 食品有 限公 司 、 苏君幸 食农 业 科技发 展有 启东 江 限公 司等示 范推 广应用 , 品销售 良好 , 后反 映甜糯 玉米 软 罐头 甜糯 可 口、 味 浓郁 、 产 售 香 口味 纯正 , 了 消费 成 者喜爱 的绿 色食 品 。同时反季 节销售 , 富 了鲜食 玉米 市场 , 丰 弥补 了鲜 食玉 米季 节 性 强 的缺 陷 , 加 了鲜 食 增 玉米的附加值 。20-20 年 , 07 0 9 江苏省明天农牧科技有限公 司共生产甜糯玉米软罐头 9 . 万穗 , 53 实现产值
科研项目一览表
陈玉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8.3
19
《营养配餐师教程》
彭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
20
《营养学实验》
彭景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4
21
《饮食营养卫生与食疗保健》
陈玉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8.3
22
《营养配餐师教程》
彭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
23
《营养学实验》
彭景
东南大学出版社
3
中国饮食保健学
中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中国商业联合会
2010
路新国
4
综合性大学培养文化传承与应用型相结合的高层次烹饪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扬州大学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扬州大学
2009
路新国
5
纺织服装教育出版社“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
优秀教材奖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
2010
路新国
等10人
6
优质发酵香肠技术研究与开发
科技进步奖
横向委托
2005-2007
4
毛羽扬
45
快餐产品品种筛选
横向委托
2005-2007
2.5
彭景
46
一种干红葡萄酒的生产方法
横向委托
2008-2011
60
胡博然
47
乳粉安全检测与检测付费研究
横向委托
2011-2012
25
崔桂友
48
梅兰春酒健康因子研究
横向委托
2011-2013
28
崔桂友
合计
445.24
附表4发表论文一览表
农业科技与农业研究实习周报
农业科技与农业研究实习周报一、实习概况本周我在某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农业科技与农业研究方面的实习工作。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农业科技研究项目,目的是探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以下是我本周的实习概况和工作内容的详细记录。
二、实习工作内容1. 文献调研与资料整理为了更好地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
通过阅读相关的科研论文、专业书籍和研究报告,我了解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业科技和农业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情况。
我还将搜集到的重要信息整理成表格和简报,供实验小组讨论和参考。
2. 实验设计和方案制定根据研究课题要求,我参与了实验设计和方案制定的工作。
在与实验小组成员的讨论中,我提出了一些实验设计上的建议,并根据相关文献的支持,制定了相应的实验方案。
我们依据科学严谨的原则,考虑了实验样本数量、处理组别和控制变量等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操作与数据采集在实验室中,我参与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工作。
我负责配制实验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熟练掌握了各类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仔细记录了各个实验指标的观测数据,并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我还运用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图表化处理,以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基于实验结果的统计数据,我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讨论。
我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的计算。
通过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我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并与实验小组成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5. 项目总结与报告在本周的实习工作中,我还参与了项目总结与报告的撰写工作。
我根据实习期间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结合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撰写了项目总结报告的初稿。
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我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整理了相应的参考文献和数据附件。
三、心得体会通过这一周的实习,我对农业科技与农业研究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农业推广
2015.1-2015.12
孙永平
果树室
新上项
4
草莓幼稚种苗繁育及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
省农科院科技服务专项-专业特色示范基地
2015.1-2015.12
毛久庚
曹荣祥
果树室
新上项
5
软籽石榴蓝莓等特色果树资源引进与应用
省林业三新
2014.7-2016.7
童晓利
果树室
6
“义红一号”等果蔗新品种引进与应用
市农业推广
2015.1-2015.12
童晓利
果树室
7
草莓高架设施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市科技计划
2013.3-2015.3
郭成宝
果树室
8
草莓抗炭疽病品种选育及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省自主创新
2014.6-2017.5
郭成宝
果树室
参加
9
草莓优质安全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省自主创新
2015-2017
郭成宝
市农业推广
2015.5-2015.12
程润东
粮经室
新上项
30
苗木、紫薯套作技术应用
市农业推广
2015.5-2015.12
曾燕楠
粮经室
新上项
31
省挂县强农
省农委财政单项
2015.4-2015.12
伍冠锁
新上项
32
基于水稻-绿肥的循环种植模式构建与示范
省农业三新
2015.5-2016.12
毛久庚
肖旭
科技办
16
设施农业肥水循环利用封闭栽培系统创制研究
省自主创新
2015-2017
Hale Waihona Puke 邵和平园林室新上项
17
南京市经济林果种苗电子商务云平台建设
市发改委服务业专项
2014.6-2015.5
邵和平
园林室
18
双胞蘑菇专用基料研制及基料产业化开发
省自主创新
2012.5-2014.4
季国军
赵荷娟
生态室
延迟验收
19
双孢蘑菇培养料工厂化生产及物料循环利用
南京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科委
2012.8-2014.7
赵荷娟
延迟验收
27
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高产多抗甘薯新品种选育
省科技支撑
2014.7-2016.12
王庆南
粮经室
参加单位
28
观赏、食用向日葵生产示范应用
市农业推广
2015.5-2015.12
王勇
粮经室
新上项
29
观赏、食用向日葵生产示范应用
省自主创新
(模式创新)
2014.7-2015.7
赵荷娟
生态室
20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工艺改良和工厂化生产全程智能化控制
省自主创新
2013.5-2015.4
季国军
赵荷娟
生态室
21
双孢蘑菇培养料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市科委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2013.6-2015.6
赵荷娟
生态室
22
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国控点建设和监测
红豆杉、榉树等观赏树种种苗产业化生产
市科委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2012.1-2014.1
张宁宁
园林室
14
樱花品种资源引进及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省林业三新
2015.4-2017.12
张宁宁
园林室
新上项
15
朱顶红、菊花新品种组培脱毒及规模化繁育技术集成创新
省自主创新
2014.6-2016.5
邵和平
园林室
果树室
新上项
(参加)
10
脱毒“红颊”草莓优质高效育苗技术集成于推广
省农业三新
2014.7-2016.6
陈月红
果树室
11
草莓高效优质工厂化育苗技术推广与应用
市农业推广
2015.1-2015.12
唐泉
果树室
新上项
12
卡特兰花期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省自主创新
(探索类)
2012.5-2015.4
张宁宁
园林室
13
农业部科教司定点监测
2013-
魏启舜
生态室
23
双孢菇培养料木质纤维素降解机理研究
省自主创新
(探索类)
2013.5-2015.6
王琳
生态室
24
双孢蘑菇覆土技术集成优化
省自主创新
2014.5-2016.5
毛久庚
王琳
生态室
25
银耳容器化栽培技术推广
市农业推广
2015.1-2015.12
周影
生态室
新上项
26
2015年汇报交流在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执行年限
项目负责人
部门
备注
1
大棚草莓品质调控机理研究
省自主创新
(探索类)
2011.5-2014.4
孙永平
果树室
延期验收
2
砂梨自交结实能力与多胺代谢关系研究
省自主创新
(探索类)
2012.5-2015.4
纪开燕
孙永平
果树室
3
草莓高效优质工厂化育苗技术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