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是一种形象教育、情感教育。
它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人的精神面貌上也受到了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和突出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发展学生的想像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语文课的有限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领略美的魅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
那么,浯文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1.应注意挖掘教材的美.懂得欣赏美和感受美1.1道德的美。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通过描写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救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苦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品质、宽厚仁慈的美德、坚强不屈的性格。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构成一曲弘扬中华”女性”美德的颂歌。
1.2图画的美。
主要体现在说明文中。
如《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等,无不从事物的构造、用材、做工、雄壮等等方面向人们展现这些建筑的美,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图画美。
那些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也给人以”人在画中游”的图画美的感觉。
如《济南的冬天》、《竹林深处人家》等文章。
2.领略文章的情境美很多文学体裁都需要描写环境。
一般说来.怍者在描写环境时都会带上他观察世界、感受世界的个性特点。
在这里,我们把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环境称之为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透过文章语言的具体意义.再参照自身的生活经验:这样日然而然就会在想像中加以补充,而形成一种”完整情境。
3.感受文章的人格美人格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在社会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主要通过社会性的人表现出来。
特定身份的人物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层面;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物折射出来的审美因素也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和美学内涵。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审美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等方面,介绍一些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1. 创设艺术氛围:教师可以布置课堂环境,如挂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图片或名言警句,定期播放音乐等,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氛围,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通过精彩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也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文学作品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3. 组织课外剧社和朗诵队等艺术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课外剧社、朗诵队等,让学生通过表演和朗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也可以邀请一些文学名家或艺术家来学校授课,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创造力。
二、课外阅读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往往来源于他们所读的书籍。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名著、诗歌、散文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让他们可以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阅读时,需要一个安静、舒适和有趣的环境。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阅读角,为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并定期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尽兴地阅读。
三、写作活动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如日记写作、诗歌创作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提供多样的写作题材和形式: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写作题材和写作形式,如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于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通过想象和联想以美陶冶学生的性情,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审美教育呢?一、加强“美读”,发现美美读是在传统朗读的基础上带有审美欣赏性质的朗读,是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进而发现美。
美读既指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掌握朗读技巧有表情的朗读。
优美的散文、诗歌,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美读。
如在指导美读《海燕》时,让学生从神态、乐观、动作三方面体味作者如何塑造海燕,表现海燕的勇敢、坚强、自信。
全文基调深沉有力,朗读时声调宜过高,应张驰相间,时而沉抑低缓,时而昂扬激越,速度加快,表现革命者迎风而上的革命气概,体现一种精神之美。
其次,在美读的过程中,要讲究仪态和声音美。
美读时昂首挺胸、潇洒自如,给人自信、有神采又悦目舒心之感。
如《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短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和本质的冷静思考,深刻感悟,前文认为生命是“豪华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应读出深沉、凝重、理性的思考;后文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应读出欢快、高扬、感性的愉悦,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之美。
对于诗歌的美读,要有更高的要求,要建立在比较深刻,细致地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了内容,也就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然后试着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自然就有抑扬顿挫。
比如《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这两首诗,写的是夜空景色,手法也相近,但在情调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繁星满天的夜空,作者引发出的联想和想象是牛郎织女在天街上闲游,这个景象给人的感觉是自由、轻松、令人愉悦的;《静夜》写的则是天上飘着团团白云,月亮不甚明亮,天河被云遮掩的夜空,引起的想象是皎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静谧、辽远、朦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的方式,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事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欣赏文本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美感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
这些文本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文学价值的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美,引导他们发现文本中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欣赏文本中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二、写作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欣赏写作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美感的范文进行写作教学。
这些范文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文学价值的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范文中的美,引导他们发现范文中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中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分析范文中的语言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欣赏写作中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三、语文综合性活动中的审美教育语文综合性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欣赏活动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作者从审美教育的特点、作用和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特点1.形象性学生接受知识,往往从具体形象开始。
中学语文教材中描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冬天下小雪的情景:山坡上的积雪,风儿吹动的山头,日落时的融雪。
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妙的雪景画,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以形感人。
2.情感性凡优秀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如,《大堰河》的母子情、《背影》的父子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过零丁洋》的爱国情等,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以情动人,就是凭借这些强烈的思想感情,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进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愉悦性语文教学的愉悦性,是以形悦人,以情悦人。
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采用了三个结合和三个调动的方法:三个结合就是把文章和诗、画结合起来,三个调动就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器官。
导入新课时,我选用了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配乐,在乐曲的感染下,同学们沉醉在美的愉悦之中。
我再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进一步调动学生情感,初步沟通了作品情、教师情和学生情。
而后,我抓住课文所描述的对象:荷叶、荷花绘制了一幅彩图,引导学生读文看画,步入画境,体会荷塘月色的美;最后以南朝乐府诗中的《西洲曲》感受作者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让学生感到即是看画人,赏心悦目,又是画中人,仿佛身临其境。
二、审美教育的作用1.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学语文课本选录的大多数作品,是反映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美的结晶。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育是培养人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的教育,通过美育,使人们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这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以培养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课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在学校众多的美育活动中,课堂美育是最重要的活动形式,而在课堂美育中,语文教学又是具有举足轻重的美育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意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却忽略了语文课的美育作用,只把它当成智育、德育的手段,而很少注意它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及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的独到价值。
可以这样说,人类对美的信息的获得,对美的欣赏的视线,对美的创造的完成,对美的观念的确立,都与语文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以说,语文课从内容到形式无不与美学有关,语文课自然也就有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语文课可以培养人正确认识美的形态。
美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是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
而艺术美又包括文学美、绘画美、雕塑美、音乐美等多种形式。
先说自然美,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徐霞客的《游黄山记》中认识了黄山的奇峰、怪石、云海、劲松,也从徐霞客的《黄山记》看到了大自然中黄山的鬼斧神工之趣,从而认识了黄山的自然之美。
《与朱元思书》中春江的清流幽谷,《风景谈》断壁残磨的“桃林小景”、《岳阳楼记》洞庭湖阴雨季节的浊浪排空和晴日的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不同的自然景物,给与我们不同的自然美,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或诉诸于视觉——线条、形状、色彩,或诉诸于听觉——冷冷作响的清流、婉转悦耳的鸟鸣,或诉诸于味觉、嗅觉——暗香浮动、清香扑鼻、芳草诱人。
而这些感受,让人由自然而社会,在流连忘返之后,既感受到自然之美,也感受到美的意蕴。
如《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自然美景之后,顺手带过“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事务者,窥谷忘返”,说明自然景物让忙于事务的人也会在自然中得到心灵净化。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如何挖掘文章中的意境美、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方法多样地加强美育教育、让学生学会欣赏语文的艺术美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美育资源审美观意境美美育教育艺术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语文教学变得程式化、功利化和抽象化,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这样的学习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还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让语文这一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走出枯燥而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挖掘文章中的意境美审美教育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丰富并纯化人的情感,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德育、体育主要与意志相关,智育主要增长知识与智力,而美育则直接与情感相联系。
美育的这种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是德育、智育、体育所难以取代的。
中学语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情感教育,因此,语文与审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甚至可以举行一场读诗会,看看谁读得最好。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将学生引入这个意境。
二、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我们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称之为自然美。
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
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增山的《秋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
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喜爱阅读。
三、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观针对审美心理,引导阅读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在课外文学阅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感知和欣赏文学、语言、艺术等领域中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审美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童话等,培养学生对文字、形象、情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言表达艺术:通过语言游戏、修辞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感性,提高语言的美感,使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重语言的韵律、修辞和形象的表达。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欣赏: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手工艺美术活动:通过手工制作、剪纸、折纸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手工艺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环境美化:在语文教学环节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美化教室、布置文化墙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力,使他们能够真正欣赏、理解和创造美的事物。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注重文学欣赏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让学生体验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的作品,拓展学生的审美领域。
3.进行文学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写诗、写小说、写日记等,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开展美术欣赏活动1.学习名画欣赏:可以选取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绘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学校美术馆参观:组织学生到美术馆进行参观,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剪纸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艺术的乐趣和创造的快感。
三、音乐欣赏活动1.学习音乐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构成要素,包括旋律、节奏、音调等,通过简单的音乐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听音乐会: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
3.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可以通过编曲、编歌、演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
四、戏剧学习与表演1.学习戏剧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戏剧的基本概念,包括剧本、演员、舞台等,帮助学生理解戏剧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观看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观看戏剧表演,包括话剧、音乐剧、舞剧等,让学生体验戏剧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
3.进行戏剧表演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话剧等形式的戏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电影欣赏与评析1.观看电影作品: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既可以选择经典的文艺片,也可以选择一些儿童、科幻、动画片等类型的电影,让学生感受电影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审美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促进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引导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引导学生细读、欣赏和理解作品。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感受力和鉴赏能力。
2. 提倡创作与表达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创作与表达得到锻炼。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如写景、写人、写事等,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类朗诵、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才能。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化艺术的兴趣学生对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艺术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文艺演出,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4. 注重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语言是审美的媒介,只有掌握了准确、流畅、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欣赏、理解和表达审美情感。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课外阅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增加文化常识的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
教师可以适时增加一些与文学艺术相关的文化常识的学习,如文学史、艺术流派、文学名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总结起来,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提倡创作与表达、培养学生欣赏文化艺术的兴趣、注重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增加文化常识的学习等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借助语文教材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好的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作为施教者只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却忽视审美教育。
这个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造成语文教学不健全,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健全,最终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一、要进行语言美的教育1、纯净美的教育。
语言的纯净美,指语言的纯洁,不含丝毫杂质,“透明度”极高。
它象山间的清泉,雨后的露珠,给人以身清气爽之感。
冰心的《笑》,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杨逆的《荔枝蜜》、《海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等,都是语言纯净美的典范,读之,可使人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通过语言纯净美的教育,纠正学生用语中的不良习惯。
改掉说脏话,讲恶语的毛病。
要使学生懂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句好话,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使经济效益成千上百地增长。
此外,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近年来,一些不健康、丑恶,甚至反动没落的东西又死灰复燃。
如有的牌匾上写着“刘文彩纪念馆”,有的广告词写着“挺得起胸,才能抬得起头。
女人多‘曲折’,人身好精彩。
做一个胸怀丘壑的女人。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若论黄色书刊,那肉欲横流的污秽文字,更加令人恶心。
我们要将这些东西清除出语言阵地。
2、朴素美的教育。
语言的朴素美,指语言自然,不造作。
它宛如一身着素衣的村妇,淳朴淡雅。
王国维说:“自然之舌言情”即指语言在表达感情时要注重自然。
语言的自然,能达到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给人以美的愉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几处描写:……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逆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惴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没有任何惊人的词藻,却勾画出一幅有人有景,情景交融的风雪图。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引言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组合,更是作者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力的体现。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自然、社会等美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包含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这些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审美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1.创设审美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播放音乐、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受美的存在。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元素。
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其中的美。
3.注重朗读和品味:朗读和品味是感受文学作品的重要方式。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通过品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内涵。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修养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审美教育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审美教育是一种以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进行感知、欣赏、鉴赏和创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艺术修养。
通过欣赏和鉴赏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领略到语言之美,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
通过对古代诗词、现代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体验。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情感体验,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人性、情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对人文精神和情感体验的共鸣与认同,培养出坚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情感品质。
审美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感知、欣赏和鉴赏,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培养自己的审美品位,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意象、语言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欣赏和鉴赏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出良好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养和情感品质,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航行,得到心灵的陶冶,拓展心灵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又称“美育”。
它的目的是将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审美成果传给下一代,使人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高。
美育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作为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
因此,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
一、以情感人,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与人的需要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客观事物符合或不符合人的需要,都会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可驱使人积极地活动,消极的情感会削减人的活动能力和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对于回答得对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鼓励,特别是中差生,要让他们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未能准确回答的学生,不当众指责,要投以鼓励的目光,让他们坐下来再思考。
另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加以辅导,能使学生备感亲切,从而增强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能力。
有了情感,才能去发现美、审视美。
离开了情感,审美就不可能实现。
语文教材里文学作品是依美的法则再现生活的,它是用一个个美的事实、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使读者完全沉浸到作者创造的艺术境界里,以至忘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获得审美愉悦的满足。
再经过欣赏者自己的思考,由情感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逐步掌握辨别是非美丑的道德标准。
所以,情感是审美的主要标志,情感是美育的核心。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去拨动学生的“情”弦,去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讲读李白的《望天门山》时,师生不能不被诗人的激情所感染。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一“断”一“开”“流”又“回”,既写出了楚江千回百折的雄奇秀丽景色,又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既写出了青山、红日的壮丽,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语文审美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提高语文素养和培养审美情趣结合起来,通过课堂语言、语文实践活动和教学媒体等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从而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获取都有着重要意义。
它既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在接受了审美教育后,无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深造,他们都会自觉地用美去塑造生活。
可见,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包括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教育和对人格修养的审美教育两个方面。
第一,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就汉语言文字来说,其简洁明快,规范精炼,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充分展示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所以学习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
我们要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注重锤炼语言文字,追求语言文字的优美,努力让自己的语言达到准确、生动、形象的境界。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是发挥民族传统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
第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职业风范,乃至行为举止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给学生以审美的感染和熏陶。
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的审美功能。
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还包括语文课堂内外的广泛涉猎和多方面的社会实践。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开设了许多“走向社会”、“调查研究”、“演讲比赛”、“书法绘画”等各种活动,如每年组织参观“世界之窗”、到郊区农村进行社会调查等等。
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阅历,还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思维。
另外,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观察自然,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同时,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诗词、散文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培养艺术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拓展思维,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下面我们来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选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学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诗歌、童话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的感受。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美妙动人的诗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情感。
可以采用情境再现、趣味展示、美学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美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创作、绘画等方式,将阅读中的美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力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对美的追求和感受。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文学作品的选择、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美、注重将美融入生活并进行实际应用,从而真正发挥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享受美的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注: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若需要高中级别的,请详细说明。
】。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是通过具体课文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祖国的丰厚文化遗产、优秀的语言艺术、丰富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正确地鉴赏美。
其次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时处处、时时留心观察美的事物、美的生活。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
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那么, 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一、利用语文教材,实施审美教育小学阶段的审美教育应贯穿在各科教学中,音乐课以优美的乐曲,和谐的旋律,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美术课以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线条,使学生赏心悦目;体育课以健美的动作,激烈的竞争,使学生身心愉悦……语文课中的美育,则是以曲折的情节,动人的形象,悦目的环境以及富有韵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在这方面语文教材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包括有自然美与社会美两部分内容。
(一)以人物形象净化学生心灵社会美,就是社会生活美,它以光辉的形象,感人的事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从而获得激荡人心的美感。
教材中的社会美的审美范畴包含了崇高美、壮美、优美。
(1)崇高美。
这是一种伟大的庄重圣洁的美。
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崇高精神;《工人代表》中刘少奇不畏强暴的胆略;《一个苹果》中战斗集体的阶级情谊……这些形象具有强烈的道德震撼力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审美能力指的是个体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人文精神。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
因为作品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
要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情感真挚的文学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作品的选择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课文的解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课文的解读。
每篇课文都是一部小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美。
教师可以从情感、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中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文学鉴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学鉴赏。
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和课内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可以从作者的用词、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
四、注重欣赏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欣赏活动。
可以通过朗诵比赛、文学作品展示、诗歌吟唱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这样可以让审美教育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方法,但最核心的还是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文学作品的精心选择,课文的精心解读,文学鉴赏的引导和欣赏活动的举办,以及情感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谈一、引言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注重学习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浅谈。
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欣赏、美文阅读等多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情操是人的心灵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语文课堂上的文学作品、经典诗词的鉴赏等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参与能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修辞技巧和语言美感。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1.课文欣赏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欣赏。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在课文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2.作文指导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优秀作文的欣赏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表达力和美感。
3.诗词鉴赏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诗词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进行讲解和演唱,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感和意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4.文学剧表演文学剧表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审美教育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文学剧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剧本阅读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感受。
有时,读一篇好的作品往往叫人忘情其中。
而学生在阅读激情正浓时教师顺势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更深层次,为了使作品的主旨在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教师还可向学生进行场景再现。
这就使作品的主题在学生的心中内化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三、强化“练”,创造美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创造要强化一个“练”字。
可从两方面强化训练:1、欣赏性描述这种描述注重对课文中描写和暗示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的感情描摹,并携带描述者的情感。
还可以作集中性或增补性的描述,这样的描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更实际锻炼了语文方面的审美创造能力。
2、作文训练课文是个例子,在引导学生欣赏了作品的美的形象、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表达方式之后,要注重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进而指导学生去写自己认识的人和事,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作文训练中,一是要引导学生获取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素材,为语文美的创造做准备。
这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素材首先要是感人的有意义的现实生活材料;其次是这生活材料经过了与主观感受的初步融洽,做到“外观察”与“内体验”的统一;还要养成边看边记,随看随记的习惯,使生活信息与主观感触及时用语言定位。
二是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美的创造。
为引发学生创造美的动机,教师命题和审题必须十分切合学生的生活感受,把学生作文的被动心态转变为渴望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冲动。
另外,在主题、结构方面不要有硬性规定,而要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天地。
三是在评价创造成果时,要坚持语文美的标准,重视作文在和谐性、感染力等方面的得失成败,尊重和保护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个性。
此外,可以指导学生将文学作品改写成课本剧,然后再由学生充当角色在班上演出,这就更能调动学生进行美的创造的积极性,还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
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在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经思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存在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我们要长期坚持,不断挖掘,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美、追求美的激情,以切实提高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审美教育想象联想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
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
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
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的精华,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对称美。
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
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
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可以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
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
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一、语文教师应有的美育素质
作为美育活动主体的教师,其素质将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美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审美的感知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
要做到这些,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平时积累生活,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悟语言的音乐美,品位词语的意蕴美,领会句式的变化美,领悟整体的风格美,为美育的实施提供认知性方向。
同时语文教师要有审美的鉴赏力、丰富的情感、审美的创造力等。
另外教师的仪表、举止、人格魅力,也将对美育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
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都是自然美的典范。
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无一不体现自然美。
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四、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
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
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
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逐渐变成“黑线”,微风送来铃铛“丁当,丁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庄严、妩媚”的感觉。
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五、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
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
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
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思维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
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智力活动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语文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
六、培养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
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
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总之,在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经思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存在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我们要长期坚持,不断挖掘,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美、追求美的激情,以切实提高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书目:
1、张粹然,贾炳清《美育内涵与途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6,(03))
2、许书明《美育的性质新探》[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19(1):14—15)
3、周敏《王国维的美育思想略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2(03))
4、高志广《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版),1995,( 3):88)
5、廖艳君《中外美育异同论》[j](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3,(05)::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