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疏离
![分裂样人格障碍——疏离](https://img.taocdn.com/s3/m/b1a3ae3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0.png)
分裂样人格障碍——疏离在本文关于人格障碍的分类之一——分裂样人格障碍(PSD)做出解释,在本文中,你将了解到:一.概述二.病因三.症状四.一些判断依据五.隐秘的分裂样人格障碍六.最后概述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持久地疏离,对社会关系不感兴趣,并在其人际关系中情感的表达能力有限。
受影响者可能无法和他人形成健康的依赖关系,也可能会描绘出丰富的幻想世界。
普通人群中约为1-3%,男性多于女性。
在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分裂型人格障碍家族史中更为常见。
病因一般来说,产前孕妇营养不良, 早产以及出生时体重低下都有可能使新生儿遭受精神病的影响,同时也容易使他们发展成为分裂人格障碍者。
那些遭遇过创伤性脑损伤的人也有这种危险。
处在童年期时照顾者情感冷漠,忽略,会导致其人际关系疏离,可能与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发生有关。
其他研究发现,极度完美主义的、充满负能量的父母也可能会使孩子有分裂样人格障碍。
症状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似乎与他人,包括亲属,并没有建立亲密关系的愿望。
有时,除了一级亲属(一个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他们没有亲密朋友或伴侣。
他们很少参与社交活动,多数终身未婚。
他们更喜欢独身,选择那些不需要与他人互动的活动和爱好(如计算机游戏,手工类的活动等)。
与他人的性活动很少,也不感兴趣。
他们也从很少喜欢感官享受(如在海滩上散步,感受花香等)。
无论他人对其评价如何,他们也并不在意。
他们不会在意社会交往的很多细节,使得他们看起来不善交际,或者表现为孤傲,或者我行我素。
他们在社交场合很少有表达心理意愿的行为(如微笑或点头)以及感情流露。
即使激怒他们,也很难获得表达愤怒的回复。
因此有可能在令人不快的处境里表现得十分被动。
他们对于重要的生活事件不做出适当的反应,对环境显得很被动。
在外人看来,就像生活没有方向,极度的迷茫。
少数情况下,当他们愿意暴露自己时,会承认他们觉得很痛苦,尤其是在社会交往的情况下。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症状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由于缺少必要的交流发泄,可能比其他人格障碍更加严重。
心理学习八种人格障碍
![心理学习八种人格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66b7a1f0ad02de80d5d84098.png)
A类型(第一类群):行为怪癖、奇异,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1、对挫折和拒绝过分敏感;2、对侮辱(无礼)和伤害不依不饶或持久的怨恨;3、多疑,且带有弥散性,甚至把中性和友好的态度歪曲为敌意或蔑视;4、好争斗,为个人权利进行不屈的斗争,明显地过分且处境不和谐;5、病态性的嫉妒;6、自视过高,过分重视自身的作用,持久的自我缓引态度;7、认为周围有人搞阴谋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类分裂样人格障碍:1、不能享乐;2、情感冷淡,对人无温情、无体贴,也不发怒;3、对赞扬或批评均无反应;4、对异性不感兴趣;5、沉湎于幻想,孤独地活动;6、无知心朋友,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7、不遵守社会传统习俗,行为怪异。
B类型(第二类群):情感强烈而不稳定,包括表演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1、对人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2、没有责任心,不顾道德准则、社会义务和社会规章;3、不能与人维持长久的关系;4、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受挫后易产生攻击甚至暴力行为;5、无内疚感,不能汲取教训,处罚无效;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7、持续存在的易激怒。
冲动型人格障碍:1、常有突如其来,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2、事先无计划,也看不到的可能的未来事件或境遇;3、心情不可预测,变化不定;4、容易暴怒或产生与此相反的激情5、不能控制行为的暴发;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7、不能坚持没有报酬或奖励的行动。
戏剧型人格障碍:1、自我戏剧化,情绪表达过分;2、易受暗示,易受他人的影响;3、情感肤浅;4、自我中心,自我放纵,不考虑别人。
C类型(第三类群):紧张、退缩,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和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1、优柔寡断,过分谨慎,表现出深层的不安全感;完美主义,反复核对检查,过分注意细节;3、过分认真,顾虑多端,只考虑工作或学习的成效而不惜牺牲愉快和人际关系;4、拘泥迂腐,因循守旧,不善于对人表达温情;5、刻板、固执,总要求别人适应其办事方式。
人格分裂症
![人格分裂症](https://img.taocdn.com/s3/m/ff8b66c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3.png)
人格分裂症人格分裂症,这是一个医学上的名词,是指性格的多重性,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双重人格。
分裂样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
据上海市青少年小理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其中分裂样人格障碍占人格障碍总数的29%左右,接近l/3。
l 975年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罗逊特指出这种类型的人约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于女性。
编辑摘要目录[隐藏 ]1 分裂样人格障碍1.1.1 流行病学2.1.2 诊断标准2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1.2.1 流行病学2.2.2 症状标准3.2.3 诊断标准4.2.4 严重标准5.2.5 病程标准6.2.6 排除标准7.2.7 诊断要点8.2.8 病程形式9.2.9 临床分型10. 2.10 疾病症状3 分裂障碍 Schizotypal disorder1.3.1 流行病学2.3.2 诊断标准3.3.3 诊断要点4.3.4 临床分型4 多重人格障碍1.4.1 术语及分类2.4.2 流行病学3.4.3 诊断标准4.4.4 病例5.4.5 治疗人格分裂症 - 分裂样人格障碍流行病学分裂样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
据上海市青少年小理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其中分裂样人格障碍占人格障碍总数的29%左右,接近l/3。
l 975年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罗逊特指出这种类型的人约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⒈21 CCMD-3(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华精神科学会,200160.2 分裂样人格障碍分类:⑹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60)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男性略多于女性。
⑴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⑵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淡,及人际关系缺陷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①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②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③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④缺乏愉快感;⑤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⑥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⑦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考虑年龄)。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https://img.taocdn.com/s3/m/69d4270a16fc700abb68fcf2.png)
DSM-Ⅳ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A.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感情,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符合以下5项以上:(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维(例如,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第六感觉;对
于儿童或青少年,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整日沉湎的想法);(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躯体幻觉;
(4)古怪的(例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刻板的)言语;
(5)猜疑或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受限制;
(7)古怪的行为或表现;
(8)除一级亲属外,没有亲密的或知心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自己错误的判断。
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
人格分裂真实案例
![人格分裂真实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4f742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e.png)
人格分裂真实案例人格分裂,又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出现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人格状态,这些人格状态之间相互独立,甚至互相冲突。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甚至不记得自己的行为。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真实的人格分裂案例,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疾病。
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女子,她在外表上看起来非常普通,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一种是温柔善良的“小雪”,另一种则是暴躁凶狠的“小虎”。
“小雪”是这个女子平时展现出来的人格,她温柔、善良、乐于助人,总是微笑着面对周围的人和事。
她喜欢帮助别人,对待朋友和家人也总是充满关爱和体贴。
然而,当“小虎”出现时,她的性格完全不同,她会变得暴躁、冷漠,甚至会对身边的人进行攻击和伤害。
这种人格分裂的症状给这个女子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她经常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内疚和无助,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她的家人和朋友也对她的行为感到困惑和无奈,不知道如何帮助她摆脱这种困境。
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这个女子逐渐揭开了自己内心的伤痛和痛苦。
原来,她曾经历过一次严重的创伤,这种创伤导致了她内心深处的创伤和分裂。
在治疗的过程中,她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和释放内心的痛苦,慢慢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人格分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患者内心深处的创伤和痛苦所导致的一种心理疾病。
对于患者来说,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和关爱,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健康的人格。
同时,社会也需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在面对人格分裂患者时,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而不是指责和孤立。
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重新拥有健康的人格。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分裂型人格障碍症测试题
![分裂型人格障碍症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75dd3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2.png)
分裂型人格障碍症测试题
分裂型人格障碍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在个性、行为和情感等方面存在不同的“人格”,并且这些“人格”之间存在冲突和不一致。
下面是一些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症相关的测试题。
一、人格分裂测试
1. 你是否曾经有过不同于平常的举止和言行?
2. 你是否因为情绪波动剧烈和不稳定而感到困扰?
3. 你是否有过“失忆”或“一时失控”的经历?
4. 你是否觉得自己有时像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5. 你是否因为“人格冲突”而导致行为上的不一致或矛盾?
二、情感测试
1. 你是否有过极端的情绪反应,如极度兴奋或沮丧?
2. 你是否经常在不同情境下显现出不同的情绪或反应?
3. 你是否在某些情况下感到情绪完全失控?
4. 你是否有过自杀或自伤的想法?
5. 你是否常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人际交往测试
1. 你是否有过在不同场合下和不同人交往时显现不同的性格?
2. 你是否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感到焦虑或困扰?
3. 你是否有过被认为是“冷漠”或“好战”的经历?
4. 你是否因为行为上的极端不一致而导致人际交往问题?
5. 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的交往方式有问题?
四、自我认知测试
1. 你是否经常有“我不是我自己”的感觉?
2. 你是否有过忘记自己的一些行为或表现的经历?
3. 你是否有时感觉自己的思想和心灵是分离的?
4. 你是否常常怀疑自我认知方面的问题?
5. 你是否感到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有些“模糊”或“混淆”?
以上是一些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症相关的测试题,如果你在这些方面有明显的困扰或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或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治疗和疏导。
中国多重人格案例
![中国多重人格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f96c3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9.png)
中国多重人格案例中国多重人格案例是指一种心理疾病,又称为分裂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
患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情况。
这种疾病在中国并不罕见,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
小明,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常沉稳和成熟的一面,但在家庭生活中却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大、暴躁易怒的情况。
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多重人格障碍。
在治疗过程中,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多重人格,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找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
另一个案例是小红,一个30岁的女性,她在工作中是一个非常有条理、高效率的人,但在家庭生活中却经常出现失忆、自残等异常行为。
经过心理医生的治疗,小红逐渐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人格,她接受了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逐渐学会了接纳自己的多重人格,并且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除了个案,中国还有一些多重人格的群体案例。
比如在某些地方的乡村,有一些人患有多重人格障碍,他们在不同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有时候甚至会对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这些群体案例需要得到更加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干预和治疗,以减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
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虽然并不罕见,但是由于心理疾病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很多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爱。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多重人格障碍,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爱。
总之,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虽然存在,但是随着心理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相信这些患者将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爱,重新融入社会,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心理健康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cda9e314cc17552707220862.png)
尽管精神病学界仍然有关于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在DSM-IV轴II 诊断里的归属的争论,但是持续性的社交退缩,情感迟钝,非妄想的魔法思维,行为怪异确实是一种轴II的人格特征而非轴I的精神病性问题。
分裂样人格障碍表现为内向、退缩、孤独、冷漠和疏离感。
他们多半沉湎于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之中,害怕与人亲近。
他们沉默寡言,沉浸在白日梦中,喜欢理论推测而不爱实际行动。
“分裂样”一词是Kretschmer(1936)提出的,在他看来这种人格与精神分裂症之间有某种病因性的联系。
但业已证实的事实说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一样,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常表现为疏离社会、情感淡漠,但除此以外,他们在思维、知觉和交流方面还有古怪表现,例如存在魔幻思想、遥视、牵连观念或偏执性思维过程。
这些古怪表现提示有精神分裂倾向,但并非精神分裂症。
关于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多为男性,患病率结论不一,与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有关。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常常存在着一系列早期创伤,如受到同伴的拒绝和威胁。
因此患者通常的经历不同于亲密家庭,至少与其他人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亲密度是减弱了。
患者会认为表达情感是没有意义的,而其他人是无情的,不会帮助他们,社会交往是困难的。
总之,一系列的规则或假设可为这些患者提供想象的“安全”,导致他孤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适应困难。
儿童正常发育过程中,儿童会通过几个正常的发育阶段获得社会化,学会准确理解其他人的暗意和意图。
对于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这种社会认知功能减弱,导致非理性的信仰,奇思异想和偏执想法,如被人利用,迫害,或怀疑他人对自己不公正。
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有些专家认为儿童期虐待、忽视或应激导致大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分裂型症状。
基因和环境因素都参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的最主要特征是缺乏人际交往,患者普遍的模式就是脱离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人格分裂症怎么办
![人格分裂症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0c63294ea45177232f60a26a.png)
人格分裂症怎么办
人格分列症怎么办,患者大多有这样的症状;多疑、不信任
她人、妒忌等、这样的人生活肯定不开心,因为内心不够阳光,这样的人也鲜少和他人接触,因为觉得其他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或者接近都是想伤害的,产生人格分裂的原因有很多种,来自于家庭或者当下所处的环境,需要去看医生会产生幻觉,患者要保持好的心态。
1、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有这类异常人格的
人敏感多疑,他们总是妄自尊大,而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
此类障碍的患病率可能高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
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即心理治疗和生物医学治疗。
2、尽管目前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进步,找到
了有效改善症状的方法,但对人格障碍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特点,帮助其寻求减少冲突的生活道路。
3、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主要涉及一些慢性症状,其中包括判断质量低下、思维混乱、情绪不稳定、社会关系糟糕以及没有控制冲动的能力。
关键在于这种障碍来源于长期存在的人格特征,让这类患者无法完成正常的社交和工作。
4、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多疑
不信任他人
妒忌
敏感
易怒
心怀怨恨
自负
如上所述希望能让大家了解什么是人格分裂,让大家知道并且关注这一类人,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患者需要开导,这是一种人格障碍需要外界和医生的帮忙,这种人最严重的情况下几乎没办法和人正常的交流或者上班,长久下去会很痛苦,因为找不到排解的窗口,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人格分裂的表现有哪些
![人格分裂的表现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d2ff074011ca300a6c3903f.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人格分裂的表现有哪些
导语: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是越来越好了,可是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所以导致很多人都会患上心里上的疾病,如人格分裂症,这种病是患者的心理上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是越来越好了,可是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所以导致很多人都会患上心里上的疾病,如人格分裂症,这种病是患者的心理上出现了异常。
一旦患上了人格分裂症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极大的影响,因为这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的人际交往。
那么人格分裂的表现有什么呢?
常见人格分裂的种类和主要表现: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
其特征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二)表演型人格障碍。
是一种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这类人感情多变、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影响,常希望领导和同事表扬和敬佩自己,愿出风头,积极参加各种人多的活动,常以外貌和言行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浅谈关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理论分析
![浅谈关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bf9f47ccbff121dd368379.png)
关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理论分析0904 高艺一、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这类人一般较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人际交往,不合群。
既无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显得与世隔绝。
他们虽然因此而痛苦,但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 一R)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从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
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
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
故大多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独身。
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
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
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
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到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
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013ab3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2.png)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大系。
婴儿出生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
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重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
但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型人格。
导致分裂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是个体不能适应环境。
有分裂型人格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但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经常遭受挫折、失败、屈辱,尊重长期得不到满足,因而自卑、怯懦、胆小等特点逐渐发展、强化和巩固下来成为他身上稳定的人格特征。
他们好高骛远,能力不足,或缺乏合作经验,因而遭受挫折;缺乏机会,与他人合作不好,人际关系不融洽,因而很少获得成功;经常受到家长过分的苛责和打骂、教师或上级过分严厉的批评指责;受环境压抑或社会观念影响(如遗传决定论、宿命论等),承认自己天资不如人;以时运不济来解释自己的处境,聊以自慰。
其结果必然助长自卑心理。
性格内向,不好交往,使他们不了解周围的人,别人也不了解他们。
他们难以得到他人同情、谅解和帮助,于是自卑、怯懦、胆小和内向等人格特征更加强化巩固。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
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
具体做法如下:提高认知。
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和追求目标。
应使其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赏宇宙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乐趣和前进的动力。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1c587356bb68a98270fefa05.png)
尽管精神病学界仍然有关于分裂样与分裂型人格障碍在DSM-IV轴II诊断里得归属得争论,但就是持续性得社交退缩,情感迟钝,非妄想得魔法思维,行为怪异确实就是一种轴II得人格特征而非轴I 得精神病性问题。
分裂样人格障碍表现为内向、退缩、孤独、冷漠与疏离感.她们多半沉湎于自己得思想与感情之中,害怕与人亲近。
她们沉默寡言,沉浸在白日梦中,喜欢理论推测而不爱实际行动。
“分裂样”一词就是Kretschmer(1936)提出得,在她瞧来这种人格与精神分裂症之间有某种病因性得联系.但业已证实得事实说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一样,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常表现为疏离社会、情感淡漠,但除此以外,她们在思维、知觉与交流方面还有古怪表现,例如存在魔幻思想、遥视、牵连观念或偏执性思维过程。
这些古怪表现提示有精神分裂倾向,但并非精神分裂症。
ﻫ关于分裂样与分裂型人格障碍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多为男性,患病率结论不一,与使用得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有关。
分裂样与分裂型人格障碍得病因ﻫ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常常存在着一系列早期创伤,如受到同伴得拒绝与威胁。
因此患者通常得经历不同于亲密家庭,至少与其她人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亲密度就是减弱了。
患者会认为表达情感就是没有意义得,而其她人就是无情得,不会帮助她们,社会交往就是困难得。
总之,一系列得规则或假设可为这些患者提供想象得“安全",导致她孤独得生活方式与社会适应困难。
儿童正常发育过程中,儿童会通过几个正常得发育阶段获得社会化,学会准确理解其她人得暗意与意图.对于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这种社会认知功能减弱,导致非理性得信仰,奇思异想与偏执想法,如被人利用,迫害,或怀疑她人对自己不公正。
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有些专家认为儿童期虐待、忽视或应激导致大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分裂型症状。
基因与环境因素都参与该病得发生与发展。
ﻫ分裂样与分裂型人格障碍得临床表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得最主要特征就是缺乏人际交往,患者普遍得模式就就是脱离了各种各样得社会关系.这些患者通常表现为隔离与孤独,很少寻求与别人接触,不论交谈得焦点就是什么,她们在与她人交往中很少得到满足。
分裂型人格的特征,以及如何改变分裂型人格?
![分裂型人格的特征,以及如何改变分裂型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af38dea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65.png)
分裂型人格的特征,以及如何改变分裂型人格?在没有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之前,很多分裂型人格患者会以为自己经历的挣扎状态实属正常,并不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
其实,只要发现自己有轻度的分裂人格症状,就应该要及时治疗,避免今后演变成严重的人格障碍,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困难。
一般而言,分裂型人格的人们会有以下几种表现:1、情感冷漠,无法与别人形成共鸣。
在我们这种分裂型人格患者的世界里面,几乎感受不到任何乐趣,哪怕是一件值得自己高兴的事情,他们也提不起任何兴趣。
所有的快乐和忧伤,甚至是愤怒,都不会从脸上看到。
2、偏爱一个人的独居生活。
正常人都喜欢群体活动,很少有人会坚持一个人生活。
而一个具有分裂型人格的人来说,离群索居,似乎一种理性的美好生活,能够让自己的冲突得到平缓,体会到片刻舒适。
3、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
偏执型人格的人,还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便是喜欢活在一个人的幻想之中。
正是由于缺少与外界的互动的,导致其脑海的想法与现实世界不相同,进而产生矛盾,形成这种分裂特征。
想要得到改善的患者,可以试试这样行动:1、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改变分裂型人格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学会找到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只有从事这些爱好的活动,才能激发自己身上缺失的情绪体验,找到正常表达方式,完善自己的人格。
借助大五人格测试,青年人格测验,via24种人格力量等,来分析自己的人格优势,可以帮助自己快速树立自信心。
2、尝试着多与外界进行互动。
不管跟人互动会让自己多么难受,有时候也应该多出去和外界沟通,尝试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跟人群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是不断重构价值观的过程,我们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有益的东西,改善分裂的症状,逐步回到正常的状态。
3、停止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
任何时候,当一个人总是进行思考,不会踏实苦干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思维营造出来的世界,跟外在的客观世界并不一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停止这种行为,不要让自己陷入到胡思乱想中。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79c706d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b.png)
尽管精神病学界仍然有关于分裂样与分裂型人格障碍在DSM-IV轴II诊断里得归属得争论, 但就是持续性得社交退缩, 情感迟钝, 非妄想得魔法思维, 行为怪异确实就是一种轴II得人格特征而非轴I得精神病性问题。
分裂样人格障碍表现为内向、退缩、孤独、冷漠与疏离感.她们多半沉湎于自己得思想与感情之中, 害怕与人亲近。
她们沉默寡言, 沉浸在白日梦中, 喜欢理论推测而不爱实际行动。
“分裂样”一词就是Kretschmer(1936)提出得,在她瞧来这种人格与精神分裂症之间有某种病因性得联系.但业已证实得事实说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一样,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常表现为疏离社会、情感淡漠, 但除此以外,她们在思维、知觉与交流方面还有古怪表现,例如存在魔幻思想、遥视、牵连观念或偏执性思维过程。
这些古怪表现提示有精神分裂倾向, 但并非精神分裂症。
ﻫ关于分裂样与分裂型人格障碍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多为男性, 患病率结论不一, 与使用得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有关。
分裂样与分裂型人格障碍得病因ﻫ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常常存在着一系列早期创伤,如受到同伴得拒绝与威胁。
因此患者通常得经历不同于亲密家庭, 至少与其她人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亲密度就是减弱了。
患者会认为表达情感就是没有意义得, 而其她人就是无情得, 不会帮助她们, 社会交往就是困难得。
总之,一系列得规则或假设可为这些患者提供想象得“安全",导致她孤独得生活方式与社会适应困难。
儿童正常发育过程中,儿童会通过几个正常得发育阶段获得社会化,学会准确理解其她人得暗意与意图.对于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 这种社会认知功能减弱, 导致非理性得信仰, 奇思异想与偏执想法, 如被人利用, 迫害,或怀疑她人对自己不公正。
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有些专家认为儿童期虐待、忽视或应激导致大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分裂型症状。
基因与环境因素都参与该病得发生与发展。
ﻫ分裂样与分裂型人格障碍得临床表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得最主要特征就是缺乏人际交往, 患者普遍得模式就就是脱离了各种各样得社会关系.这些患者通常表现为隔离与孤独,很少寻求与别人接触,不论交谈得焦点就是什么,她们在与她人交往中很少得到满足。
我们不一样:区分分裂样、分裂型与攻击型人格障碍
![我们不一样:区分分裂样、分裂型与攻击型人格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0aff662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c.png)
我们不⼀样:区分分裂样、分裂型与攻击型⼈格障碍分裂样⼈格障碍《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对分裂样⼈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化背景不相称的⾏为,如相信透视⼒、⼼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的不明确。
3、⾔语怪异,如离题、⽤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
5、对⼈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交往仅限于⽣活或⼯作中必需的接触,除⼀级亲属外⽆亲密友⼈。
患者症状⾄少符合上述项⽬中的三项,⽅可诊断为分裂样⼈格障碍。
从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分裂样⼈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建⽴深切的情感联系。
因此,他们的⼈际关系⼀般很差。
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类细腻情感的能⼒。
故⼤多数分裂样⼈格障碍患者独⾝。
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
⼀般说来,这类⼈对别⼈的意见也漠不关⼼,⽆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动于衷,过着—种孤独寂寞的⽣活。
其中有些⼈,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还可能⼀⽣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的成就。
但从总体来说,这类⼈⽣活平淡、到板,缺乏创造性和独⽴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活。
分裂型⼈格障碍《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册》(美国)DSM-IV诊断标准:⼀、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感情,⽽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为,起⾃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符合以上五项以上。
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化背景不相⼀致却影响其⾏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想(如:迷信,特异功能,⼼灵传感或者第六感受,对于⼉童或者青少年,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者整⽇沉湎的想法) 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体幻觉 4、古怪的(⽐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者刻板的)⾔语 5、猜疑或者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者受限制 7、古怪的⾏为或者表现 8、除⼀级亲属以外,没有亲密的或者知⼼的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错误的判断 ⼆、并⾮发⽣于精神分裂症,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者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
27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27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50b4d98c7cd184254a353520.png)
那么精神分裂人格障碍具体指的是什么呢?精神分裂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体系A类类别里面的最后一项疾病了,过去的几节课里面,我们讲了A类里面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还讲了类分裂型人格障碍,以及今天我们要讲的第三个,就是分裂型人格障碍。
为什么把这三个放在一起归为一类呢?因为人格障碍的人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不是真的去做医学的研究,或者在临床上去做细致的观察的话,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些人的时候,会对这些人有几个不同的感受,那么A类的人格障碍者会给大家的感受更多的是——觉得这个人好怪,而且很多疑。
我们未来会讲到的B 类的人格障碍群体,比如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等等,他们就是属于特别的情绪化类的,这种人情绪很多变,而且又很极端。
我们将来会有更多的对不同的人格障碍类别的介绍,那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A 类别里面看上去最怪的这一类人。
精神分裂人格障碍的患者,他们看起来真的是非常的古怪,思想行为都很古怪,他们很难甚至几乎是不可能去和家人以外的人维持亲密的关系。
DSM5中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描述如下:他们是一种社交和人际关系缺陷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表现是对亲密关系感到强烈的不舒服,而且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非常低,且有认知和知觉的扭曲或古怪行为,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很多种背景下,表现为下面这9个症状,如果在临床上我们看到一个人有这9个症状里面的任何5项的话,就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很重要的信号,来断定他是拥有精神分裂人格障碍了。
第1,他们有牵连的观念。
什么意思?就是他们会把不相干的事件联系到一起,比如说好像太阳升出来在这个位置的时候,往往我的生活中就会发生什么事,或者说我今天在过马路的时候发现旗子朝哪个方向飞,然后我觉得我的生活里面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他们把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连到一起,用咱们的俗语说,有时候会觉得这人神神叨叨的。
第2,他们有着那些很能影响或者很容易影响他们行为的古怪信念。
比如说魔幻的思维,或者说与主流文化非常不一致的一些想法,比如像迷信,他们相信有千里眼,有顺风耳,相信心灵感应,相信第六感。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dc9dfacdf524ccbff12184f4.png)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灵魂出壳、遥视、透视、心灵感应等。
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报告这些体验,由于他们大量使用模糊的表达,因此很难让人理解。
患者通常穿着怪异,行为反常,看上去很古怪。
他们的言行导致社会适应困难,让人嘲弄,这让很多患者变得多疑甚至偏执。
在患者中,被害观念并非罕见。
他们只信任极少数人,通常是一级亲属。
尽管他们对批评不敏感,但通常会回避社交场合。
患者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敌意和不可预测的场所,最好的选择就是回避它。
对于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精神病学人士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症状”只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能被诊断为“人格障碍”,否则精神病学就成了社会控制的工具。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DSM-IV,分裂样人格障碍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分裂样人格障碍A.一种脱离社交关系,在人际交往时情感表达范围狭窄的普遍模式,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开始,产生的背景不一,以下4(或多)项可以说明:(1)没有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包括成为家庭的一员)的愿望,亦不能从中感到乐趣。
(2)几乎总是单独活动。
(3)几乎没有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兴趣。
(4)对几乎任何活动不感兴趣。
(5)除了一级亲属外,没有亲密的朋友或知己。
(6)对别人的赞扬或批评都无动于衷。
(7)表现情绪冷淡、隔膜或情感平淡。
B.不是仅发生于精神分裂症、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全面发育障碍的病程中,也不是由躯体情况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
注:如在精神分裂症起病之前已符合此标准,可加上“病前”,例如“分裂样人格障碍(病前)”。
分裂型人格障碍A.一种社交与人际关系缺陷的普遍模式,表现为对亲密关系感到很不舒服,亦无能力建立这种关系,并且有认知或知觉歪曲及行为古怪,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开始,产生的背景不一,以下5(或多)项可以说明。
(1)牵连观念(不包括关系妄想)。
(2)奇特的信念或魔法思想,影响其行为并且与其所属文化的规范不符(例如,迷信,相信“千里眼”、心灵感应或“第六感觉”;儿童和少年可有怪异的幻想或先占观念)。
双重人格案例
![双重人格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53d53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b.png)
双重人格案例双重人格,又称为分裂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一个人拥有两个或更多个性、情感和行为模式。
这些不同的人格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下出现,而且每个人格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和行为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双重人格患者的案例来了解这一疾病。
小明,一个20岁的大学生,表面上是一个阳光、开朗的青年,但在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格。
每当他感到压力大或情绪低落时,另一个人格就会出现。
这个人格与他平常的性格截然相反,冷漠、疏远,甚至有暴力倾向。
小明在这种状态下会做出一些让自己都无法相信的事情,比如对身边的人进行攻击或自残。
小明的家人和朋友对他的这种表现感到十分困惑和震惊,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平时那么友善的人会突然变得如此陌生和危险。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咨询专业医生,小明最终被确诊为双重人格障碍。
对于双重人格患者来说,最大的困扰莫过于无法控制自己的另一个人格。
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恐惧,担心自己会在另一个人格出现时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
同时,双重人格也给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和接受患者的双重人格,也无法预测患者何时会发生人格转换。
治疗双重人格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控制和整合他们的不同人格。
药物可以帮助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而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找到触发另一个人格出现的原因,并逐渐整合不同的人格,使其能够和谐共处。
除了治疗,患者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学会理解和接受患者的病情,尊重和关爱患者的每一个人格,给予他们足够的包容和支持。
只有在一个温暖、理解的环境中,患者才能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最终走出阴影。
总之,双重人格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心理疾病,对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都会造成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周围人的支持,患者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生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冉平看上去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长得很高,足有180cm,就是显稍微清瘦了一点。
冉平是浙江台州人,两年前,他以忧异的成绩考入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这对以做小本生意维持生计的父母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耀,而且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可以用来享用的幸福。
然而,让冉平的父母没有想到的是,冉平仅仅在大学里熬了五个月就回来了。
他从大学回到家里不是犯了什么错误受到了学校的处分,而是因为他不能适应大学里生活环境。
冉平回来那天刚好是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三天的日子,他没有去见自己的父母,而是先去找了他最信任的人——舅舅,并向舅舅说明了他回来的理由。
冉平对舅舅说,他无法适应大学里的生活,在大学里他感到孤独和压抑,所以他决定放弃上大学。
冉平的舅舅是政府官员,平时比较喜欢看一些心理学杂志,他认为冉平的表现是不正常的,便赶紧将冉平的情况告诉给冉平的父母。
冉平的父母听到儿子要退学回家的消息,差点儿气昏了过去,他们抱在一起大哭一场。
冉平的舅舅在冉平回家的第二天上午便给校方打去了电话,当天下午他便驱车赶往南京,找到冉平所在系的系主任和班主任,说明“冉平患上抑郁症”的情况,并为冉平开了休学一年的证明。
由于冉平的父母没多少文化,关于冉平的事只有听冉平舅舅的。
冉平的舅舅坚持认为冉平是患了抑郁症,他将一名精神科大夫请到家里为冉平诊断、治疗。
这位精神科大夫和冉平谈了半个小时的话便诊断冉平患的是精神抑郁症,并给冉平开了P rozac等精神药物。
冉平吃了这些药之后,变得更加内向、独僻,他在家里不愿意和父母说一句话,他通常一连好几天都不出门。
冉平的父母见儿子的情况越来越坏,便决定让儿子停止服用Prozac。
冉平的舅舅后来又带冉平到某大城市找了一位专家,这位专家诊断冉平患的是阴性精神分裂症(早期),她给冉平开了价格昂贵的非经典抗精神药物Zyprexa。
冉平服用这种药物三个月,孤僻、冷漠、退缩等症状不仅没有改善,而且更加严重,冉平最后甚至连自己的卧室门都不愿出了。
在这种情况下,冉平的舅舅才带着冉平来见我。
专家错在哪里冉平坐在我面前的时候不敢抬头看我,他说话的声音又细又轻,好像要断气似的;他的动作非常迟笨,就像得了痴呆症。
我当时无法断定,冉平的这种表现是药物副反应引起的,还是性格原本如此。
“这孩子治疗前与现在一样吗?他本来就这么胆小内向吗?”我问冉平舅舅。
“原来内向是内向,但并不像现在这个样子。
他原来最喜欢和我沟通,但现在都不愿和我讲话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越治越严重了?”冉平的舅舅满脸疑虑地问我。
“冉平和第一个医生接触了多少次,接触了多长时间?”“唉,就一次,他和我外甥谈了不到二十分钟的话,他问我外甥是不是感到压抑,是不是感到活着没意思,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我外甥回答是,就这样,他便诊断我外甥是抑郁症。
他给我外甥开了百忧解,吃了三个月,没有用。
”“你能将冉平第二次接受治疗的情况详细介绍一下吗?”我说。
“可以。
他吃百忧解没有用,我便带他去上海找到X教授。
教授先问他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他说他听到教室后面有一个同学说他是死人;教授又问他有没有怀疑或认为有人害他、窃听他、窥探盯梢他,他说他老是觉得有人在议论他,关注他;教授还问他脑子里会不会有乱七八糟的念头,他说有。
就这样,X教授便诊断他不是精神抑郁症,而是阴性精神分裂症早期。
但是,他吃了教授开的药——特别贵,六七百元一盒——没有用,症状反倒加重了。
你看他现在这个样子,呆乎乎的,让人看了着急。
”冉平的舅舅说。
在了解了冉平既往治疗的情况之后我陷入沉思之中。
我在想,冉平得的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最新一代抗抑郁症的药物和抗精神病的药物对他都不管用,且使他孤僻、退缩、冷漠、寡言的症状进一步加重?我想,两次治疗的失败是不是用药错误造成的,而用药不准则源于诊断不准。
那么,要对冉平的问题作出准确的解释,就必须和冉平亲自对话,而冉平现在的状况又很不适合与人交流。
我该怎么办?在犹豫中,我还是决定大胆一试。
我没想到冉平第一次和我谈话状态竟出奇的好,真是感谢上帝!“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最不喜欢大学生活当中的什么?”我问冉平。
“学习。
我一上课、一学习就头疼,脑子发闷,心里烦躁。
还有,我觉得同学们都看不起我,他们都很坏。
”冉平说。
“你说他们坏,他们坏在哪里?”“我说不上他们怎么坏,我觉得他们坏。
”“你在航大有朋友吗?”“没有,一个也没有。
我不喜欢和人家交朋友。
”“你对X教授说你听到有同学骂你,他为什么要骂你,他和你是什么关系?”“他和我同一个宿舍,他很外向,喜欢叽叽喳喳,我很讨厌他,估计他也不太喜欢我。
”“我想搞清楚:你是害怕被人议论才担心别人会议论你,还是无端怀疑别人在议论你?你想清楚再回答我。
”“我是害怕被人议论才担心别人会议论我,我不是无缘无故怀疑别人会议论我。
”“你常产生自杀念头吗?”“有过一两次。
我怕死,我不会去自杀。
”“你在决定退学前一直失眠或早醒吗?”“没有,我很能睡,我一天能睡20个小时。
”……我和冉平交流了整整两个小时,关于他症状的枝枝节节我都一一询问清楚。
通过交谈,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冉平患的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精神抑郁症,更不是什么阴性精神分裂症。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抑郁症的国际诊断标准当中将自杀或自伤观念和行为、睡眠障碍(一般是失眠或早醒)、自罪观念作为诊断标准;心理治疗大师大卫·伯恩斯认为,如果没有自杀和自伤冲动即不能诊断为抑郁症。
而冉平既没有明显的自伤、自杀念头,也没有自罪感和一般意义上的失眠,怎么能诊断他患的是抑郁症呢?二、精神分裂症,无论是阴性症状还是阳性症状,也无论是何种类型,它必须有幻觉、妄想和思维混乱,而冉平根本不存在幻觉、妄想和思维混乱,他有良好的现实知觉,他根本没有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那位教授错在哪里呢?他错就错在没有仔细地询问,他将“听到别人骂”当幻听来理解,将“怀疑别人议论”当妄想来理解,这显然是一种“惯性型诊断”,就像警察看人总是用是不是嫌犯的习惯看人,公交车司机看人总是用是不是乘客的习惯看人一样。
做为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医生一定要有区分“像”和“是”的意识,像什么和是什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对症状的细节的准确把握对诊断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正确的诊断对患者及患者的家人又具有重大意义。
孤僻的性格原来是有原因的当我将冉平既不是精神抑郁症也不是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结果及诊断理由告诉冉平和冉平的舅舅时,他们都感到十分高兴。
和冉平的几次接触,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冉平的问题并不在精神层面,而是在性格层面,说得更具体一点,他是一个有严重人格障碍的患者,这种人格障碍在心理学上叫“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
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类型,它的核心症状是情绪冷淡、守口如瓶、孤独、畏缩不前以及在与别人形成亲密关系上的普遍无能。
在心理学领域,这种障碍类型又叫“内向性格的”。
心理学界一直想从发生学和病因学的角度对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作出解释,但直到现在为止,人们才对这种人格障碍类型的成因有了合理的认识。
一般认为,导致这种人格障碍的因素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因素,如家庭模式、个人经历、遗传等都是形成这类人格障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在,新的大脑显像技术又提出了另一种更加可靠的解释角度,即大脑额叶功能缺陷学说。
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空间显像仪(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对高度内向性格的人大脑进行了功能性显像,结果发现这类人的大脑前额叶皮质与颞叶皮质代谢水平和血流量普遍偏低,也就是说“内向性格的”人存在着脑功能缺陷,尤其是额页功能和颞页功能存在着明显缺陷。
那么,“内在性格的”人为什么存在额叶皮质与颞叶皮质功能缺陷呢?美国的科学家在1992年对该类患者的多巴胺的微摩尔数(每升血液中的分子数用MOL代表)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他们体内的多巴胺微摩尔数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后来,一些热衰于整体健康治疗的学者又用脑电地形图手段证明此类人群的确属于多巴胺缺陷人群。
这样,绝大多数研究者就将目光集中在“多巴胺缺陷”说这一观点上。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多巴胺缺陷”这一概念,我在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多巴胺”。
“多巴胺”属于一元胺类神经传导物质,这种神经传导物质是由酪氨酸在特定酶的作用下催化成的。
研究证明,多巴胺与人的动机形成、审美能力、思维的力度、注意力的水平等高级心理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假如一个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高而活动稳定,那么这个人就属于多巴胺特性的人。
多巴胺特性的人性格开朗活泼、社交动机强烈、善于进取、善于语言表达、乐群合群、注意力集中能力很强、易于被感动。
而体内多巴胺含量偏低尤其是达到缺损程度的人则会表现出相反的性格特点。
据统计,多巴胺特性的人约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人认为,成功者多数都是多巴胺特性的人,因为这类人具有成功者最重要的几个性格特质:积极进取、精力异常旺盛、人际关系能力强。
我们已经明白,精神分裂症正是脑内多巴胺异常亢奋或激活不足造成的。
可见,多巴胺这种神经传异物质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我和冉平接触了一周,我发现他很少主动和我及其他人讲话,即使我主动询问他一些问题,他也回答得很简单,他属于那种高度“节约词语”的人。
另外,我发现他很少有笑容,很少发出欢畅的笑声。
他还是一个缺乏兴趣爱好的人,除了玩电脑游戏以外,他几乎没有任何兴趣爱好。
还有,他对任何人际关系包括恋爱关系都丝毫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
我由此相信,冉平是一个多巴胺缺损的人。
孤僻的心可以欢畅起来虽然我能从理论上对冉平“内向性格”的原因作出解释,但假如要让冉平的舅舅和冉平本人相信我的解释还有相当的难度,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是普通的人,他们对复杂的神经科学是一无所知,对人脑是怎样影响人的性格、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
我在一次关键的谈话中告诉冉平和冉平的舅舅,说冉平虽然患的是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而不是精神分裂症,但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具有向精神分裂症转化的危险,二者均与多巴胺活动异常有关,所以首先必须弄清楚冉平是否存在着多巴胺缺损。
我建议,对冉平的大脑进行PET显和脑电地形图检查。
冉平的舅舅很快答应为外甥做这两项检查,但冉平死活都不同意做任何检查,他没有任何改变自己孤僻性格的动机。
我多次对冉平的解释和劝勉都失败了,最后我不得不抛出一句刺激冉平神经的话。
我说:“你现在是个坏掉的机器,如果不及时修理,你会变成废掉的机器!”也许我这句话及有份量了,引起冉平内心的恐惧,他最后才同意接受脑部检查。
我们先给冉平做了脑电地形图检查。
他的脑电地形图显示,他的大脑电压值仅为4微伏,且β活动不正常,这间接说明冉平大脑中多巴胺含量的确不足。
在为冉平做了脑电地形图一周后,我们又带冉平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为他做了PET脑代谢显像。
显像结果表明,冉平的大脑额叶区和左侧颞叶上回的确存在着明显的低代谢灶,尤其是额叶区的低代谢灶充分说明冉平存在着多巴胺激活不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