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备课编写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一、备课
1.熟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了解小学阶段科学教材编写体系,明确自己所任教的年级段的教材的特点,以及它与前后册教材的联系。通读全册教材(课本、教师用书、教师备课系统光盘),弄清各单元知识体系。能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学期初制定出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在认真钻研和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单元备课。要了解本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出确切的单元教学目标,写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核心概念。
3.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正确合理划分课时教学内容,制定恰切的课时教学目标,使之明确具体、可操作和可检测。
4.要恰当处理和组织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努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结合。
5.广泛收集和整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筛选出符合本课要求的资料,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利用。
6. 实验课原则上要在科学实验室教学,课前要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准备好分组实验器材,每一实验项目都要预先试做一次,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
7.备课内容包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目标,写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单元的核心概念;课时教学目标(三维)、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
8.教学过程分简案和详案。简案只要求写出教学步骤和所提出的问题内容。详案要求写出教学步骤、教师和学生预期的语言和行为、注意事项和教学反思。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科学老师,教学过程可以写简案,其余则需写详案。
9.鼓励科组协同备课,但不得脱离本班实际,照搬现成的教案。教案可以是手写文本或者电子打印文本,电子打印文本须有批注和手写教学反思。
二、上课
1.教师仪表要端庄、态度要亲切,要能关心和爱护学生。
2.要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简练,要注意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性。板书工整清楚,力求有条理,突出重点。
3.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好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活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4.引进新知要简洁明了。在新知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探讨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对某一事物进行解释或分析,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策略。对于重点教学内容和关键部分,教师要有效点拨,适时疏导,排除思维障碍,使学生切实掌握;对于知识难点,要设计合适的坡度,及时引导和突破;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多用实验比较的方法,区别其异同。表达科学名词和概念清楚、完整和正确。
6.每节课都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时间以及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课内应充分注意学生的口头反馈,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
7.演示实验前,要说明实验的目的,介绍实验的器材。实验操作要规范和正确,实验效果明显,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实验结束后,要对得到的某一现象或规律进行正确的解释。教师要有演示实验记录。
8.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需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每次实验的器材需分次分发。学生步骤不清、操作困难和容易出错的实验,教师需强调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不能安排学生操作。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填写实验报告;下课前要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好器材。
9.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绘图、统计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比较观察实验获取的信息,在交流时学会引用观察实验证据和科学的术语,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10.加强课堂常规训导。建立和完善科学探究小组,做到分工明确,人人参与。观察实验活动要做到活而不乱,及时进行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
11.学生室外观测活动需要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教师要强调学生安全、爱护动植物、讲究卫生等。完成活动后,学生需要有观察记录。
12.演示跨时段或复杂的实验可以通过播放影像记录来完成,或采用微课等手段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三、作业
1.课堂作业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2.可以向学生布置中长期的观察或测量活动任务,活动前需说明观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学生的活动要进行检查和评价。
3.可结合科技节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布置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和科幻绘画等项目的创作。
4.鼓励学生多看科普书籍和电影,鼓励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科普展览等。
四、计划、交流和总结
1.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需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总目标、教学策略、预期成果和教学内容日程安排等。
2.每学期结束时需要对本学期的教学进行总结,对期末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科学教学论文。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学期听科学课十节以上,上一节以上公开课。
4.积极参加科学教师的相关培训。
五、评价
1.对学生课堂表现、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考核需及时记录和反馈。
2.每学期结束前需对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进行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
3.把过程性考核结果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别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4.评价要有激励作用,能促进学生爱科学、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