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水族风情
民族风情--水族风情
民族风情--水族风情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目前,全国共有水族34.7万人,其中,大多数分布的贵州省境内。
在广西境内的水族约有1.28万人。
主要分布在南丹、宜山、融水、环江、都安、河池等县、市(自治县)。
水族自称为"虽",汉族称之为"水",是民族自称的音译。
在历,水族曾被统称为"百越"、"僚"、"苗"、"蛮"等,直到明清两代,才有" "、"水家苗"、"水家"的汉称。
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国务院于1956年确定其族称为"水族"。
水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水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很早时候,水族人民就创造了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或"水字"。
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水族人民还创造了自己的历法---水历。
这种历法以阴历九月为新年的正月,以阴历八月为年终。
水族人民还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学。
《人类起源》、《人龙雷虎争天下》等神话,反映了水族先民与自然界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揭示了人类早期群居穴处,以及血缘家庭的一些生活画面。
《石马宝》、《简大王的故事》等民间故事,反映了水族人民反剥削、反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水族的民间乐器,有铜鼓、在皮鼓、芦笙、胡琴、唢呐等。
水族人民用铜鼓和大皮鼓,能演奏出典雅、抒情、奔放、热烈、哀怨、悲伤等情调。
水族的斗角舞、铜鼓舞,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水族工艺美术有刺绣、剪纸、印染和银器加工等。
这些工艺精巧别致,久负盛名。
水族的风俗习惯颇具民族特色。
端节、卯节等,是按水历来推算的。
节日祭祖和丧葬祭供时,除鱼肉以外均忌荤,鱼肉是祭祀的佳肴。
水族以大米为主粮,以玉米、小麦、芥麦、芋头、红薯等为杂粮。
水族文化
水族工艺
• 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形式之一。水族 剪纸图案的民俗特性在于它不是一种单纯 的装饰纹样,而大多是水族民俗生活的形 象化缩影,它洋溢着人情、神韵和深刻的 寓意寄托。它作为水族民俗生活中的大众 艺术形式,具有历史的传承性,是民族传 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 水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仅创造 了供自己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 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 • 水族剪纸艺术,便是水族文化艺术宝库中 的一朵奇葩。水族剪纸的魅力体现在其具 有明显的实用性,构图上讲究工整、对称、 平衡。题材内容选择广泛,且作品寓意深 刻,充分显示了水族人民情感和个性。
• 按照水族的族规, 凡过端节的村寨, 就不过卯节,而过 卯节的,就不过端 节。 • “水族的情人 节”——卯节 。 • 水族的古老而神秘 的卯节被成为“东 方情人节”。
水族歌舞
• 水族的民族传统体育同有些民族一样,其 中有不少项目是与舞蹈紧密相连的。它们 大多是融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文艺活动,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逢年过节,是水族 村寨最热闹的日子,那里的歌舞升平总是 令来此的宾朋好友们流连忘返。 • “打铜鼓”是水族广泛流行的打击乐器, 尤为广大青年所喜爱。
• 在众多的文体活动中《斗角舞》也是水族乡民非 常喜欢的舞蹈之一。《水族斗角舞》也称《斗牛 舞》,水语称为“斗贵”或“兜刀”,意思即为 斗牛、斗角。它原是水族人民用以祭奠祖先的一 种祭祀性舞蹈,一直在水族民间广为流传。随着 历史的变迁,斗角舞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具民族 传统特色的民间舞蹈。多年来,每当红白喜事, 传统佳节之际,人们就跳起着激情奔放的斗角舞, 以表示水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企盼岁 岁五谷丰登好年景的美好心愿。 • 舞蹈《金秋端节》通过水族青年男女们热烈奔放 的舞姿,表现了水族人民喜庆端节,马坡赛马, 载歌载舞,谈情说爱的节日场面。
少数民族水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02 水族传统服饰与习俗
水族的传统服饰
01
传统男子服饰
水族男子传统服饰包括白色的对襟上衣和长裤,有时会戴帽子或头巾。
04 水族的科学成就与贡献
水族的农业与渔业
传统农业
水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的山区,以 传统农业为生。他们精于耕作,善于 利用山地地形和水资源进行农耕,种 植水稻、玉米等作物。
渔业
水族人民也擅长渔业,他们使用传统 的捕鱼工具,如鱼网、鱼篓等,捕获 各种鱼类。渔业是水族的重要经济来 源之一。
水族的工艺技术与发明
发掘和创新
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 发掘水族民俗文化的创新 潜力,推动其与现代社会 的融合与发展。
宣传和教育
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 高公众对水族民俗文化的 认识和了解,培养更多的 传承人和爱好者。
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与支持水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水族民俗文 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的投 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 保障。
传统的手工艺品
水族民间音乐和舞蹈具有独特的韵律和风 格,如“双歌”和“龙舞”等,体现了水 族人民的音乐舞蹈天赋和才华。
水族手工艺品制作精良、技艺精湛,如剪 纸、刺绣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 价值。
展望水族民俗文化的发展前景
01
02
03
保护和传承
加强对水族民俗文化的保 护和传承工作,确保其能 够流传于世并继续发挥其 文化价值。
对襟上衣的纽扣和襟花通常由银或铜制作,并绣有花鸟鱼虫等图案。
水族民族的风俗习惯
水族民族的风俗习惯水族民族的风俗习惯水族的族人都是万物有灵的。
有不少的节日,也有一些风俗习惯,而且还有一些禁忌。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水族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能帮到你。
水族民族的风俗习惯水族经济是典型的山地稻作农耕类型,早在150年前,水田在水族聚居区就占耕地面积的80%%u4EE5上。
在农业生产中,水族农民仍保持着一些特殊的习俗。
从今天绿色农业的角度来看,有些做法是值得借鉴与推广的。
积肥与施肥。
现在水族农民虽然也使用农药和化肥,但其成本高和有污染是明显的弊端。
为了增加和多使用农家肥,水族农民仍普遍采取牛踩肥的办法来积肥。
他们在耕牛休闲的时候,将其圈养,把牛吃剩下的青草垫在圈内,适时加入垫圈土,让牛把粪尿和草土踩混在一起,沤成肥料。
耙田工具。
耙田是为了耙碎田中的泥块,耙平水田,使稻子有疏松的生长土壤,且能均匀受水。
特殊的是,水族农民用“船耙”和“石耙”耙田。
“船耙”是长1米左右的木制船形耙,“船底”是平的,底部外面朝下装有木齿或竹齿。
若用人拉耙,“船”内装土或石块来镇压;若牛拉耙,人则站在“船”内驾驭。
石耙就是一块长方形石条,条石两头钻孔穿绳牵引,条石底面有粗的刻纹。
石耙的主要作用不是耙田,而是磨平。
灌溉。
水族地区灌溉得自然之利。
在高于水田的山谷修塘堰或河坝蓄水,然后开渠引水灌溉,或直接引山泉溪流到田头灌溉。
田高水低处,也使用筒车、翻车(龙骨车)等古老的提水装置。
水族地区广泛流行“活路头”生产习俗。
“活路头”是当地汉语方言土语,“译”为普通话是“干农活的领头人”。
水族村寨里的重要农活,如犁田、耕田、育秧、插秧、收割等,全寨各家都要等“活路头”开始干了,才能开始干。
农时到来,“活路头”择吉日,举行简单的仪式,象征性地犁一垄地,插几蔸秧,或割几把稻子,人再开始在自己承包的田地里干这项农活。
这种习俗起码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二是“活路头”是种庄稼的老把式,他们根据气候掌握农时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跟着他们干可获好收成。
民族风情:水族概述(习俗信仰禁忌等)
概述:现有345993人。
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
水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
水族先民曾创制过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但只有4 0 0 多个单字,且多用于巫术活动。
历史水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
唐宋时与壮侗族各民族一起被统称为"僚"。
北宋时在水族地区设"抚水州"。
"水"族之称,最早见于明代史籍。
新中国成立后,水族被正式定名。
宗教信仰:水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生活习俗水族传统民居为“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一般是两层或三层,最高的是四层,多用杉松木建造,屋顶用杉树皮或瓦片覆盖。
楼下喂养牲畜家禽,楼上住人。
房屋间数为单数,忌取双数,多为三间、五间或七间。
下层根据房屋的规模相应立着几根抵柱,柱粗一般在30厘米以上,每排抵柱的上端扣架着粗大的原木作横梁,梁上铺着垫木,俗称“楼枕”,枕上铺着宽厚的楼板,形成平整的楼面。
上层屋架一般为每排五柱四瓜,也有五柱六瓜、五柱八瓜的下层的抵柱与横梁必须和上层的排架相对应,俗称“柱顶柱”。
这种非常结实稳固,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水族人主要以大米为主食,另外还有包谷、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小米、红薯、豆类等。
蔬菜主要有青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菇、蕨菜、木耳等。
水族人喜欢吃酸食,喝酒,酸汤是水族人夏天家中的必备食品。
水族妇女还善于做各种腌制食物,主要有腌鱼、腌肉、腌菜。
水族妇女泡制的“鱼包韭菜”是端节酒席上必备的佳肴。
相传此菜原用于治病,如今已失去了用来治病的意义,保留了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平安的美好心愿。
水族的婚姻习俗独具特色。
第一步,男女青年参加众多的节日和对歌等社交活动,互相倾吐爱慕之情,水语称作“都爱”。
水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水族风俗习惯有哪些水族,主要分布在其国境的贵州省内,其所聚居的村寨多是依山傍水,周围竹树环绕,房屋纵横交错,鱼塘水田满目皆是,聚族而且是同血缘,数姓杂居极少,民族风俗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水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水族的风俗习惯婚俗水族婚姻旧时奉行民族内婚制度,采取"同宗不婚,异姓开亲"的原则,青年男女,恋爱自由,但婚姻由父母包办。
在实际联姻过程中,潘、韦等水族大姓,由于人口众多,致使男女婚配成为大问题,故通过“倒栽杉”的形式,实行破姓开亲。
婚姻的缔结分提亲、问亲、订亲和结亲等过程。
提亲和问亲多由媒人去进行,一旦亲事定下,即择日举行"订亲酒"。
届时,男方派出直系叔伯兄弟为代表与媒人一道,携订亲财礼以及架子猪、公鸡等前往女方家,女方亦相邀自己的房族兄弟前来相陪。
午饭时,由媒人动手杀鸡,并以鸡眼占卜亲事的吉凶,开餐后,双方需商定结婚的日期并议定财礼的数目。
此后数日,女方房族各家依次宴请男方的代表,亲事就此订成。
结婚时,新郎不出面,由媒人带领童男童女各一人以及迎亲的数十人队伍,抬着猪肉、糖果、坛子酒、糯米粑等前往女方家,迎亲队伍还须携带双方议定的礼金和特制的锯齿镰刀、竹篾穿串的金刚藤叶和竹编鱼笼,意表"嫁娶不亡古、子孙多发达"。
新娘出阁时,撑伞出门,由其兄弟姐妹和嫂子等几十人陪同,行进中,忌讳与同日出嫁的新娘相遇,两向相遇不能避开时,新嫁娘要互换礼物以示吉利。
到新郎家后,新娘要择吉时入阁。
届时,新郎家中的所有宾朋和家人必须退出屋外,大门内侧放置铜盆,盆内点燃桐油灯,盆口罩上筛子,大门坎上放置马鞍,鞍上再放置一块木板,新娘必须从木板上以左脚跨鞍入门。
新娘入阁时,由一老妇手提鱼罐在前牵引,跨鞍入门时,老妇要从鱼罐中用青竹叶或稻谷草蘸水轻轻在新娘背上拂拭,以去邪纳吉。
新娘入阁之后,当天必须返回娘家,名曰:“回门”。
回门之后,有的地方新娘还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不落夫家”习俗。
简单介绍水族文化特点
简单介绍水族文化特点水族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水族民族所创造和继承的一种文化传统。
水族民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山区和边远地区。
水族文化特点是受到水族民族宗教、语言、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与风格。
一、宗教特点水族民族信仰木仰教,宗教信仰在水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水族人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是可以被人尊敬和崇拜的,因此宗教在水族文化中是贯穿着生活的。
水族宗教有丰富的祭祀仪式,如“赛櫈”、“摆天神”、“送满杯”、“赛花”、“千寨会戏”等。
这些节日与仪式大多是围绕着神灵、自然、家庭及社区生活的方面展开的,体现了水族民族的信仰、礼仪及文化特征。
二、语言特点水族民族语言属于藏缅语族,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共有7个方言,水族文化与水族语言息息相关。
水族语言是一种口头传承的语言,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沿袭了水族民族族群中的礼仪、风俗、传统和历史等方面。
水族人自然的语音节奏、曲调、语感,以及较为丰富的词汇使得水族语言具有独特魅力。
三、服饰特点水族民族传统服饰非常华丽,通常使用丝绸、麻类、棉布等材料,装饰有鸟、兽、花、草等图案。
在水族服饰中,金、银、珠、玛瑙等贵重物品被广泛使用,饰品装饰夸张,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归属感。
例如,男子头戴有头冠,披边袍,佩戴银手镯、项链,还有银饰马扎布等;女子穿着彩色上衣,外罩长衫裳,戴着珠子和花苞,形象婀娜、美丽高贵。
四、建筑特点水族文化中的建筑物是特别的。
水族民族建筑和生活习俗具有紧密关联,包括村落、屋舍以及民族风格的广场、舞台等等。
水族人的屋子大多数是木制的,因为木材在水族的传统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水族屋底采用竹片、树皮覆盖,使得房子既能够让人舒适地居住,也能够防止雨水渗透。
水族民居多为三坡式房屋,通常采用榫卯连接方法,可以防止屋子被强风吹倒。
五、食品特点水族民族的饮食文化其实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水族人好吃辣,善于吃使用中国西南独有的山上和山下食品,如过江米、禁治蛇、酸笋鱼等。
水族的特色传统文化
水族的特色传统文化水族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以下是水族的特色传统文化:1. 水文化水族因居住在岩洞和山谷之间,所以特别注重水文化的传承。
水族有“水寨”、“水人”、“水天”、“水灵”等称谓,它们都体现了水在水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水族人都有着敬畏水神的传统,他们认为水神会掌控水的灵气,从而影响人们的命运。
2. 水上婚礼水族有着独特的水上婚礼传统。
新娘和新郎在船上行礼,并擂锣击鼓示威,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联姻。
在戴上草帽后,新郎需要用箭射中红布,这个传统代表了未来夫妇共同抵御风雨,保持爱的永恒。
3. 水族歌舞水族还有独特的歌舞文化,他们通常使用锣鼓、箫笛、三弦等乐器表演激情火热的舞蹈。
水族舞蹈的特色在于舞者需要伴随着音乐拍子摆动臂膀和腰肢,一起跳动,使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4. 刺绣技艺水族人还有擅长绣花和制作手工艺品的传统技艺。
水族绣制出来的花卉有着自己的特色,是中国传统刺绣中的珍品之一。
此外,水族人还能制作出漂亮的手工布艺品、草编器物、木雕等传统手艺。
5. 祭祖文化祭祖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传统,水族人也有自己的祖先崇拜文化。
他们通常在每年春节和清明节前后,对祖先进行祭拜和祈福仪式。
除此之外,水族人还会在新居入住之前,进行祖先的招魂仪式,以保证祖先灵气的陪伴和庇佑。
总之,水族的传统文化非常独特,代表了一个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这种文化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水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
水族历史发展与传统习俗
水族历史发展与传统习俗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有着一个独特而古老的民族,那就是水族。
水族是指分布在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习俗。
本文将探讨水族的历史发展以及他们的传统习俗。
一、历史发展水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水族最早出现在现今云南的滇池地区。
在宋代时期,水族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南迁。
由于当时的政治和战争原因,许多水族人离开滇池地区,南下到了贵州和广西地区,并逐渐定居繁衍生息。
这一南迁事件标志着水族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为水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的长河中,水族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习俗。
他们以渔猎为生,居住在河畔和湖岸边,与水为伴。
水族人民敬畏自然,崇拜水神,并始终与水建立着深厚的情感纽带。
二、水族文化1. 音乐舞蹈:水族是一个热爱音乐和舞蹈的民族。
他们以歌舞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之情。
水族的歌舞形式多种多样,如芦笙舞、团花舞等,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和音乐伴奏,充满了浓郁的水族风情。
2. 服饰与饮食:水族的服饰色彩丰富多样,缀满亮片和花边,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而在饮食方面,水族人民以米酒和糯米饭为主食,他们烹饪的菜肴鲜香可口,口味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垂涎欲滴。
3. 婚俗与民居:水族人民重视家庭和婚姻,他们通过丰富多样的礼仪来庆祝婚礼。
水族的民居多为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水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4. 节日庆典:水族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龙船节等。
泼水节是水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人们手持盛满清水的竹筒,相互泼水以祈求幸福和健康。
三、传统习俗1. 拜水神:水族人民视水为生命之源,深信水神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和幸福。
在水族社区,每逢重要节日或开工动土之前,人们会举行隆重的拜水仪式,向水神祈祷保佑。
2. 水上婚礼:水族的婚礼习俗独特而浪漫。
第一章 第三节 水族风土人情
第三节水族风土人情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目前,全国共有水族34.7万人,其中,有26.13万人分布的贵州省三都县境内,占水族人口63%以上。
水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水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本节主要介绍水族的风土人情。
节日水族的岁时节日有20多个,如端节(借端、吃端)、卯节(借卯)、额节(借额)、苏宁喜(借宁喜)、敬霞节(敬霞、拜霞)、春节(借荐)、清明节(挂青、挂社)、端午节(借王)、铜鼓节、洗澡节(六月六)、黄饭节、花椒节、二月二祭白龙、三月祭龙节、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节、重阳节、十月舂牛粑、拜庙(拜菩萨、拜哥善、拜善)、宇魉(韵娘)、吃新节(借咬里、借熬利)等等。
其中以端节和卯节最为隆重。
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水族人把这个节日当成汉族的春节一样来过。
端节,水语称“借端”,意为吃端,是新年开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的年节。
2006年,“水族端节”、“水族卯节”,分别被列为国家级、贵州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节是水族过节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节日,被誉为水族最盛大的年节,也属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年节。
端节在水历年终12月及新年正月期间过节,对应阴历八九月,正是桂花飘香,稻谷成熟时候。
古华夏称新年正月为端月,端月的第一天称端日,水族至今依旧如此称呼。
端节祭祖要忌荤,以鱼为至珍祭品,鱼包韭菜是传统的供馔。
祭祖除了丰厚食品之外,还将锄犁和镰刀等生产工具摆上,借以启迪后裔继往开来,靠劳动去开拓幸福。
图水族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义为吃卯,在夏收夏种结束之后的水历9~10月间(对应阴历5、6月)分四批过节,是预祝稻作丰收与人口增殖的重大年节之一。
其中以三都县九阡镇的卯节最为盛大。
节期在《水书》中被认为是“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
卯节,以地支卯日为节期,并以辛卯日为上吉,以丁亥日为至凶,担心旱象严重影响收成。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水族)--韦永恒
水族———韦永恒【学习目的】⏹1了解水族的源流与分布。
⏹2了解水族的饮食和服饰习俗。
⏹3熟悉水族的婚恋嫁娶习俗。
⏹4掌握水族的宗教信仰⏹5掌握水族的主要节日。
一、水族 - 简介广西水族人口目前大约1.15万人,主要分布在南丹、环江、河池、宜州、融水、都安等县(自治县)。
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水族原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造字方法有象形、会意、谐音和假借,通用单词100多个,现在则通用汉文。
水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相传水族的先民是岭南“百越”之——骆越人的一支。
水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中国明朝末年的文献中。
二、民族风情(一)民居饮食1、民居民俗历史上,水族筑楼而居,盛行“干栏”式建筑。
现已普遍改住木结构和木石结构的房屋。
2、饮食民俗水族以稻米为主食,肉食以猪、牛肉为主,以鱼作为祭典和待客的珍品,狗肉不能作为庆典和节日的菜肴。
口味喜欢酸辣,有名的菜肴是酸辣鱼。
水族喜好糯米制作的食物,常用糯米饭、糯米粑、粽子等作为馈赠品和待客,甜酒也多以糯米制作,水族喜饮自酿的包谷(玉米)酒。
(二)、服饰民俗水族崇尚黑色和藏青色。
水族男子多穿对襟无领蓝布短衫,水族妇女大多穿青黑色圆领右开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脚穿绣花青布鞋。
(三)、婚丧习俗1、婚恋习俗⏹水族为一夫一妻制父系小家庭,富源水族的婚姻以本民族内异姓通婚为主。
婚姻遵守同宗不娶,过去多为父母包办,媒妁定亲等,现在姑表婚和包办婚姻已不多见。
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但形式上仍通过媒妁才缔结婚姻。
⏹流程:“赶摆”→说亲→“插毛香”→“吃火笼酒”→“合八字”→迎亲2、丧葬习俗水族一般采用土葬。
夭逝者,葬仪从简。
对年长丧逝者,讲究厚葬,停柩期间设堂开祭,有能力的人家,都要请人演奏丧乐、唱丧歌、跳丧舞。
(四)宗教信仰水族信奉的是原始宗教, 主要体现为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观念在水族中极为普遍。
水族认为神灵主宰着人的命运和吉凶祸福,尤重水神、地神、山神和树神等。
少数民族介绍水族
男性传统服饰为蓝 色长衫、长裤和斗 笠,女性传统服饰 为蓝色或黑色大襟
衣、长裤和围裙
水族服饰的图案多 以花鸟鱼虫为题材, 具有浓厚的审美价
值和文化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 水族人的服饰也发 生了变化,但仍保
留着传统的元素
01
02
03
04
节日与活动
端节是水族最重要 的节日之一,类似
于汉族的春节
卯节则是青年男女谈情说 爱的节日,人们会在卯坡 上唱歌跳舞,寻找心仪的
少数民族 介绍 水族
1 历史 3 语言 5 社会生活 7 饮食 9 节日与活动
-
2 文化 4 宗教信仰 6 建筑与工艺 8 服饰
少数民族介绍 水族
水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 西以及云南等地,人口约5.7万
02 01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 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历史
历史
水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百越,他们 曾在中国南方建立过强大的水东吴国
助
他们也尊重老人,视老 人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
支柱
建筑与工艺
建筑与工艺
水族的建筑风 格独特,以石 板房和吊脚楼
为主
石板房的外墙 用石板堆砌而 成,具有坚固 耐用的特点
吊脚楼则以木 结构为主,造 型别致,具有 浓郁的民族特
色
此外,水族的 刺绣、剪纸、 银饰等手工艺 品也是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
Stage 1
水族的音乐舞蹈也是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如"铜鼓舞"、" 芦笙舞"等
语言
语言
水族的语言属于壮侗语系,与侗族、壮族等民族的 语言有相似之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水族人也能说汉语,但在家 庭和社区中,他们仍然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
少数民族水族PPT
饮食习俗与特色美食
饮食习俗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调味。他们待客热情,宴席上必有酒,且以酒敬客为最高 礼节。
特色美食
水族的特色美食有鱼包韭菜、九阡酒、水族酸汤等。其中,鱼包韭菜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具有浓 郁的民族特色和奇特的文化内涵;九阡酒则是以当地优质糯米和山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的一种低 度米酒,口感醇厚、清香爽口;水族酸汤则以酸辣为主味,具有开胃消食、增进食欲的功效。
水族语言文字
水族语言
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 的特色。
水族文字
水族历史上曾有过自己的文字,但由于历史原因已经失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视和保护, 水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传承工作也得到了加强。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和专家致力于水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整理 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水族历史与文化
历史渊源
水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百越族群,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 族文化。
民俗文化
水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个 方面。其中,水族端节、卯节等传统节日是水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这些节日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
05
水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现状及特点
水族聚居地旅游资源丰富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该地区拥有独特 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水族文化独具特色
水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服饰、歌舞、节庆等文 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为旅游业增添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少数民族水族
目录
水族风俗作文
水族风俗作文在众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水族的风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及荔波、独山、都匀等地。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历法和习俗,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水族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
水族的历法是水历,这是他们独特的时间计算方式。
每年的新年对于水族来说,那可是一场盛大的庆典。
每当新年临近,水族村寨就会弥漫着一股喜庆的氛围。
家家户户都会忙着打扫房屋,准备丰盛的食物。
在这个时候,你要是走进水族村寨,准能闻到那浓浓的糯米香。
因为水族的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糯米做的各种美食,像糯米饭、糯米粑等等。
说到美食,就不得不提水族的鱼包韭菜。
这道菜可不仅仅是一道普通的菜肴,它在水族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制作鱼包韭菜那可是个精细活。
先得挑选一条新鲜肥美的鲤鱼,把鱼处理干净后,在鱼肚子里塞上满满的韭菜、广菜和各种调料。
然后用独特的烹饪方法将其蒸熟。
这道菜一上桌,那香味能瞬间把人的馋虫勾出来。
水族的婚礼也是别具一格。
当一对新人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整个村寨都会热闹起来。
婚礼前几天,女方家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各种嫁妆。
而男方家则要准备彩礼,还要搭建婚礼的场地。
婚礼当天,新娘穿着华丽的水族传统服饰,头戴银饰,在伴娘的陪伴下,缓缓走向新郎家。
一路上,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到了新郎家,还有一系列有趣的仪式。
比如,新人要一起跨过火盆,象征着未来的日子红红火火。
水族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风俗,那就是“敬霞节”。
这是水族祈求雨水充沛、庄稼丰收的节日。
在这一天,村里的长辈们会带领着大家,前往祭祀的地方。
祭祀的供品那可是相当丰富,有水果、糕点、米酒等等。
大家虔诚地祈祷,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还记得有一次,我有幸参加了水族的一个节日庆典。
那场面,真是让我终身难忘。
整个村寨张灯结彩,人们身着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我跟着人群,好奇地四处张望。
突然,一阵欢快的音乐响起,只见一群水族姑娘们手拉手,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民族风情:水族艺术——美术
水族的美术水族的民间工艺主要有剪纸、刺绣、染织、编织、银饰加工、陶瓷、雕刻等,其中刺绣、染织和雕刻最为有名。
剪纸:水族的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剪纸的内容多种多样,有表现吉祥的龙、凤、麒麟、梅花鹿,也有花鸟鱼虫等自然现象,造型千姿百态,生动别致,栩栩如生。
刺绣:水族妇女的刺绣艺术价值很高,种类也很多,主要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泡绣等。
她们绣的小孩的背带、帽子,妇女的绣花鞋、围腰等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编织:水族的编织主要是竹编,他们用竹子编织成席子、躺椅、坐椅、斗笠、簸箕、篮子、鱼篓、鸡笼等日常用品。
水族编织的艺术加工方法主要有编织、拼花、车花和穿珠四种。
雕刻:水族的雕刻工艺十分发达,主要有木雕和石雕。
水族的木雕多见于房屋的窗花雕刻,床沿雕刻等,雕出的图案诸如龙凤成祥、花鸟浮雕等都很美观大方。
水族的石雕工艺则多见于墓碑、石桥的装饰上,雕刻的内容非常丰富,诸如人物、花草、树木、动物等都是石雕表现的对象。
民族风情:水族艺术——舞蹈
⽔族的舞蹈
⽔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族的传统舞蹈主要有铜⿎舞、⽃⾓舞、芦笙舞。
铜⿎舞,⽔语叫“丢压”,是“跳铜⿎”的意思,多在节⽇、祭祀或丧葬时演出。
铜⿎舞是⼀种男⼦集体舞蹈,参加⼈数不限,但须为偶数。
表演时,在跳舞的⼴场中央搭⼀个三⾓⽀架,将铜⿎悬于⽀架下,⽪⿎放在⽀架上,⼈们随着⿎声的节奏,时⽽屈肘蹲跳,时⽽旋转穿插,动作粗犷有⼒。
⽃⾓舞,⼜叫“⽃⽜舞”,常在祭祀、节庆和丧葬时演出,其动作表现了⽔族⼈⽃⽜时的⼀些场⾯。
⽃⽜舞⼀般由五⽀芦笙、五⽀莽筒伴奏,⼀⼈吹着最⼩芦笙在前⾯领舞,其他⼈也边奏边舞紧随其后。
另外还有两⼈戴着道具“⽜头”作半蹲式边⽃边舞,五位头插雏尾、腰拴⽩鸡⽑花裙⼦的姑娘和着节拍伴舞。
这种舞在开春时便停⽌,在稻秧拔节抽穗后⼜开始跳,有季节性。
芦笙舞,⽔语称“是蹈”,多在祭祀、节庆和丧葬时演出。
表演者多为三男六⼥,他们穿着彩⾊的古舞⾐,腰系⽩鸡⽑彩裙,头缠红⾊或深灰⾊包头,上⾯插着银花和雏尾。
表演时,也是由⼀男⼦吹者最⼩的芦笙在最前⾯领舞,其他⼈紧跟后⾯随着节拍起舞。
其基本舞姿主要是开跨、蹲裆、挺胸、亮臂等骑马动作。
水族民族特色描述
水族民族特色描述
水族民族是一个集聚及流散于海洋中的部族,由一些共同的特征来联系,他们不断转移居住的海洋,适应着时代变化,水族民族建立了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家庭习俗。
水族民族有着多样的传统风俗活动,他们的祭祀、节日以及传统的舞蹈和歌曲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水族人特别重视海洋的文化,他们依靠海洋经济活动,把它们融入到人们生活和生产中,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水族民族也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如努卡等,构成了他们文化上独特的特色。
有时,他们还有自己的饰品、装饰等传统饰物。
他们深信礼物交换可以带来很大的喜悦,这也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目前,全国共有水族34.7万人,其中,大多数分布的贵州省境内。
在广西境内的水族约有1.28万人。
主要分布在南丹、宜山、融水、环江、都安、河池等县、市(自治县)。
水族自称为”虽”,汉族称之为”水”,是民族自称的音译。
在历史上,水族曾被统称为”百越”、”僚”、”苗”、”蛮”等,直到明清两代,才有””、”水家苗”、”水家”的汉称。
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国务院于1956年确定其族称为”水族”。
水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水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很早时候,水族人民就创造了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或”水字”。
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水族人民还创造了自己的历法---水历。
这种历法以阴历九月为新年的正月,以阴历八月为年终。
水族人民还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学。
《人类起源》、《人龙雷虎争天下》等神话,反映了水族先民与自然界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揭示了人类早期群居穴处,以及血缘家庭的一些生活画面。
《石马宝》、《简大王的故事》等民间故事,反映了水族人民反剥削、反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水族的民间乐器,有铜鼓、在皮鼓、芦笙、胡琴、唢呐等。
水族人民用铜鼓和大皮鼓,能演奏出典雅、抒情、奔放、热烈、哀怨、悲伤等情调。
水族的斗角舞、铜鼓舞,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水族工艺美术有刺绣、剪纸、印染和银器加工等。
这些工艺精巧别致,久负盛名。
水族的风俗习惯颇具民族特色。
端节、卯节等,是按水历来推算的。
节日祭祖和丧葬祭供时,除鱼肉以外均忌荤,鱼肉是祭祀的唯一佳肴。
水族以大米为主粮,以玉米、小麦、芥麦、芋头、红薯等为杂粮。
他们喜吃酸辣食品,喜欢糯食,特别喜爱鱼类食品。
水族家庭组织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兄弟长大娶妻后另立门户,并奉行”同宗不娶”的婚姻习俗,同一姓氏中的大姓、小姓可以通婚,但”同宗不娶”必须恪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习惯法的严厉惩治。
据考,水族是从古代骆越的一支逐渐发展而来的。
古代流传下来的水族民间歌谣中,保留着许多山川地名,也与今天广西境内的一些山川地名各相一致。
根据水族古歌的叙述,水族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后来被迫离开邕江流域,渡过红水河,经河池、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迁徙到今天的水族地区。
水语保留了”百越”语言的大量入声字音和短促调;古代越人习惯居住”干栏”建筑,至今水族的住房,仍多这种”干栏”式建筑;古代越人迷信”鸡卜”,而现代水族民间还残存”鸡卜”和”鸡蛋卜”;古代越人喜爱铜鼓,现在水族人民也十分崇尚铜鼓,等等。
由此可见,水族来源于骆越的说法是可信的。
水族先民从”骆越”母体中分离出来后,就一直生活在今天贵州省的三都、荔波、独山、都匀一带。
自晋至隋,这一地区一直在谢氏地方政权的统治之下。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水族先民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
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立”羁縻州县”进行统治,元明时期,又设置了土司制度,以后改土归流,派流官进行直接统治。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水族地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末民初,水族地区社会秩序混乱,人民受尽滇黔军阀和土匪的蹂躏。
在此期间,部分水族人民不堪忍受军阀和土匪的烧杀抢掠,陆续从贵州的三合、荔波、独山等县迁入广西的西北部。
水族进入广西后,多为当地汉、壮地主的佃户,他们除了遭受沉重的地租剥削之外,还受到其他许多超经济的剥削。
国民党统治时期连年征兵,反动的伪乡长、村长乘机勒索水族人民的财物,或以庇护为名,诱骗水族青年为他们做几年长工。
另外还有种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在官僚、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之下,水族人民过着极端悲惨的生活。
解放后,水族人民和各族人民一样,成了国家的主人。
现在,在各级人民代表中,均有水族的代表;不少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成了国家干部。
建国以来,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广西水族地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广西水族
居住比较集中的南丹县六寨镇、南丹县巴定乡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水族的文教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发展。
过去文盲充斥的水族,如今已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有了自己的中学生、中专生和大学生。
现在,水族地区改变了过去缺医少药、疾病流行的落后状况,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