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祥——期末考试——诗词鉴赏复习(打印)

合集下载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语文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宋)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期末诗歌鉴赏复习

期末诗歌鉴赏复习

①田园:通过……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 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诗人如陶渊明、 王维、孟浩然)
②边塞:通过……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 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 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诗人如王昌龄、 高适、岑参、范仲淹)
③忧国(民):通过……表达强烈的爱国之 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 忧、不满。(诗人如陆游、杜甫(沉郁顿挫)、 辛弃疾、文天祥、)
3、概括对象的特点。
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 特点?
4、分析画面间的关联。
如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
(1)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 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理解内容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咏史: 通过……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 以史为鉴,吸取教训。(诗人如刘禹锡、杜牧、 李商隐、张养浩、)
⑤送别:通过……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 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李白、 王勃、)
⑥思乡:通过……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 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 致远、崔颢、苏轼、)
⑦咏(物)志:通过……借歌咏自然事物来 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
※ 规范答题注意事项:
1 、明确题干要求。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弄清出 题角度,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2、正确理解诗歌。
对诗歌理解、评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 意发挥及随意拔高。
3、恰当运用鉴赏术语。
使用规范的、专业的名词术语。能将鉴赏水平从“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 层面,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 硬套、张冠李戴。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

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高中语文期末总复习诗歌鉴赏复习答案

高中语文期末总复习诗歌鉴赏复习答案

• 例4.答案一:游子思乡归(明观点): •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 • 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 已归去的情景; • 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 添愁苦 • (找要点,分条述)。
• 答案二:思妇盼归人(明观点): • 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 • 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 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答案三:二者兼有(明观点): • 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 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找要点,分条述)。
语文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 参考答案
• 例1.(1)选BD • B项,“总结首联内容”有误,应为“用以 领起中间四句”; • D项,“出语虽然慷慨”错误,应为“出语 虽然平和”。
• (2)答案: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 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 (说特点)(2分) • 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 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2分) • 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 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作分析)(2分)
• 例3.(1)选BE B项,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 E项,“语言清新淡雅”错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全词悲慨
沉郁。
• (2)答案:①亡国之悲愤。(点情感)词人 作此词时,中原已沦陷,兵临建康,作者面此 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作分析) • ②年华已逝之悲恨。(点情感)“岁华销尽”, 鬓发如雪,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 场深表遗恨。(作分析) • ③对安居生活的渴望。(点情感)词人生逢乱 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作分析) • ④离别的哀愁。(点情感)词人想归老吴兴, 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 心头。(作分析) •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专题19诗词赏析(难点)-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部编版)

专题19诗词赏析(难点)-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专题19 诗词赏析(难点)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一、理解诗词意境意象的解题方法。

1.掌握物象中心语的特殊含义。

如刘禹锡《乌衣巷》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其中“燕”作为动物意象,具有特定含义。

只有掌握了其具体含义——暗寓时事变迁、昔盛今衰、人事代谢,才能正确把握诗旨。

2.揣摩物象修饰语的情感色彩。

如李白《送友人》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句,其中“浮云”“落日”是理解诗歌主旨的重要意象,而一“浮”一“落”又是意象中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其彰显的情感意蕴与比兴意义不可忽略。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归纳二、分析诗词内容的解题方法。

1.根据注释骚情诗意障碍,意译诗词。

2.根据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词的主旨。

3.反复品读关键诗(词)句,理解诗词的主旨。

4.根据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

5.分析句子的作用,要准确、全面。

三、把握情感的解题方法。

1.从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

2.从作者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简约、含蓄等)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并解答。

4.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入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5.从诗词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如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感情。

6.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要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点。

四、赏析句子的解题方法。

名句赏析题主要从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蕴含哲理等角度进行分析。

1.抓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入手,品味赏析。

2.抓写作手法进行赏析。

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赏析。

3.抓思想感情进行赏析。

抓住诗句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或表明的观点来赏析。

4.抓蕴含的哲理进行赏析。

赏析诗句,还可以从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的角度入手。

答题步骤为:首先品读诗句,抓住赏析点;其次分析其作用,概括内容;最后体会作者的情感。

语文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6.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三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初三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初三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宋)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②连明:直至天明。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合理想象,30字左右。

(2)三、四两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4.诗歌鉴赏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

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

(2)本诗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赤壁杜牧 (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在形式上可称为________ (体裁)诗,从内容上是________ (题材)诗。

(2)诗的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诗歌鉴赏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7.阅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回答问题。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夏别宋之悌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释】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别。

(1)请发挥想象,描述颈联呈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颔联中“分”字可以改为“赴”字,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1)池边:一作“池中”。

(2)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高中语文期末总复习诗歌鉴赏复习word资料10页

高中语文期末总复习诗歌鉴赏复习word资料10页

高中语文期末总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考纲要求:1.2.基本设问类型:1.问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意境、画面)2.问情感: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作用、效果)3.问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4.问语言:语言风格、炼字、一词(句)统领全篇(诗眼)一、考查形象(一)问人物形象:1、分类:(1)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

(2)抒情主人公(作者)形象:柳永《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漂泊潦倒者形象。

2、依据和角度:(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背景)、情节(事情)。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二)问事物形象:即咏物诗中托物言志所托之物。

1、鉴赏依据:事物形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鉴赏角度: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三)问景物形象:1、鉴赏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景物特点)。

2、鉴赏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

(四)问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氛围特点)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题型小结:■分析形象型(包括人物、事物、景物):□提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题范式:说特点(概括某人/某物/某景是什么特点的人物角色/事物/图画)+作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做描绘分析或概括意象)■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词)□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概括意象)+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色。

(2)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5.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喜雨(唐)白居易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1)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顿”“定”在突出标题“喜”字上的作用。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2)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请分析这首小令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的?3.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诗歌鉴赏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夏别宋之悌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释】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别。

(1)请发挥想象,描述颈联呈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颔联中“分”字可以改为“赴”字,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2)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请分析这首小令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的?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试复习第一单元《题破山寺后禅院》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抒发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

3.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的内容。

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8.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11.诗的最后两句“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15.“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1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登岳阳楼》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所写的景象。

答: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3、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

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6、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

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不禁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7、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8、《登岳阳楼》一诗写景以“大”衬“小”,抒情则以“小”抒“大”,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大”与“小”?诗篇以洞庭湖之“大”,衬孤舟之“小”;以个人命运之“小”,反衬国家命运之“大”。

9、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赵普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普)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答:(赵普)虽然多忌妒而刻薄,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②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答:过了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3、刻画人物善用细节。

写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

一个“阖”字,指闭门谢客,排除一切干扰。

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

“碎裂”足以表明怒的程度,再加一个“掷”字,怒不可遏的样子可想而知。

写沉着镇定,描写了“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的细节。

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然而,赵普岂止“拾之”,他居然在日后“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补缀旧纸”这一细节生动感人,那被撕碎的奏牍,要恢复原样,需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第三单元黄鹤楼1、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齐名,号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2、这篇文章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强调黄鹤楼名称由来之根据充足,用了“事列《神仙》之传,迹有《述异》之志”一组对偶。

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耸构巍峨,高标”一组对偶。

3、阎伯理的《黄鹤楼》用“坐窥井邑,俯拍云烟”写登楼远眺城乡景色,崔颢的《黄鹤楼》也写了登楼远眺的美景,这两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5、黄鹤楼的美景由“仙”字总领。

6、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证明费祎登仙并以之命名事实不虚,增强命名由来的说服力;增强黄鹤楼的神话色彩;突出楼的不同寻常;扣住“仙”字,为主旨服务,为下文打伏笔。

7、古代诗词中写黄鹤楼的名句很多,你能默写出两相连的句来吗?写黄鹤楼的古诗: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黄鹤楼》(唐·崔颢)8、这篇文章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强调黄鹤楼名称由来之根据充足,用了“事列《神仙》之传,迹有《述异》之志”一组对偶。

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耸构巍峨,高标”一组对偶。

于园1.《于园》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朝代)文学家。

2.课文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来写,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前堂——后厅——卧房槛外——再后;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3.给选文第二节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1)第一层:“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到“以幽阴深邃奇”写于园奇在磊石。

(2)第二层:从“再后一水阁”到“颓然碧窈”写水阁和四周的景色及感受。

(3)第三层:“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说明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的原因。

4.文章开头交待园子主人的身份为“富人”,并强调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从侧面告诉我们建园耗资巨大,强调园子不寻常,说明这次游园机会难得。

5.作者依次介绍了于园的哪些景观?磊石、大池、壑、水阁、假山6.“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为什么说前堂的石坡“以实奇”?答:石坡“果子松数棵”沿坡“植牡丹、芍药”,不留空隙,因此“以实奇”。

7.“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为什么说后厅“以空奇”?答:后厅旁,一泓池水,池中建假山,池面浮莲花,由下往上看,蓝天、碧水、红荷、奇峰,组合一种空灵的意境。

8.“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身在于园为什么能让人在置身山林的感觉?答:于园里有状如小船的水阁、小河、灌木丛、啼鸣的禽鸟等景物,显得动静结合,有限的空间,却有着十分幽远的意境,给人一种在置身山林的感觉。

9.体会“四围灌木蒙丛”一句“蒙丛”一词: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

10.体会“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一句的生动性:运用通俗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

11.于园的“磊石”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奇”,从“实”“空”“幽阴深邃”三个方面说明。

12.找出课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析有什么作用?如:“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水阁的形状。

13.本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说明描写和和抒情议论。

描写如: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说明如: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议论抒情如: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4.表现对于园构思精巧,景色优美的赞叹的句子是: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5.“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一句的用意是什么?衬托于园,突出其建造得自然、真实、奇特。

16.扬州还有哪些有名的园林?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它的特点。

如个园以竹子和太湖石取胜。

第四单元阅读《蝉》1、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品格高尚者的化身,是人格化的形象。

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两句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3、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诗人借蝉这一意象引发议论:任何人,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

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可以说是虞世南的《蝉》一诗的点睛之笔,你认为这两句诗妙在何处?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

这是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诗人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句中的诗眼是“居高”的“高”字。

5、“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6、“垂绥饮清露”两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