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病ppt课件

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病ppt课件

肺新型隐球菌病所占的比例少于15%,远比中
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点 4.2临床症状及体征 4.3实验室依据
-
8
5.1对症治疗 5.2病原治疗
5.治疗
-
9
6.预防
6.1控制传染源 6.2切断传播途径 6.3保护易感人群
-
10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传染病学
主讲人:
-
1
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病
本节重难点: 一、白色念珠菌、型隐球菌 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流行病特征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
-
2
1.病原学
白色念珠菌病原体:念珠菌体呈圆形或卵圆
形,直径约4-6pm,革兰阳性,发芽繁殖, 又称芽生孢子。菌体能发育伸长成假菌丝,
-
12
增生性念珠菌病等。鹅口疮最为常见,
-
6
新型隐球菌病
潜伏期为数周至数年不等。
3.3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以新型隐球繭脑膜炎最常见。患者起病缓
慢,病初症状不明显,常有头痛,可位于前
额、双侧颞部、枕后或眼眶后,多为胀痛或
钝痛,呈间歇性。伴低热或不发热。
3.4肺新型隐球菌病
新型隐球菌主要通过肺进入人体,但是,
-
5
3.临床表现
白色念珠菌
3.1皮肤念珠菌病
念珠菌感染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腹股沟
下、会阴部、肛门周围,自觉瘙痒,表现为
界限淸晰的皮肤红斑及糜烂,周围敗在丘疹
、水疱和脓疱,呈卫星状分布。
3.2黏膜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为最常见的浅表性念珠菌病。
包括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鹅口疮)、念珠

隐球菌病ppt课件

隐球菌病ppt课件
服)联合氟胞嘧啶(100mg/kg.d,分4次口服)(B-III) ◆不推荐鞘内注射AmBd,并且通常没有必要(C-III) ◆持续感染以及复发的患者,建议测定最初分离菌株的MIC
46
治疗隐球菌病并发症
• 复发
◆重新开始诱导治疗(参见“持续感染”)(B-III) ◆测定复发菌株的敏感性(参见“持续感染”)(B-III) ◆补救的巩固治疗(B-III)
53
54
55
56
57
• 初始诱导治疗采用氟康唑,可能会发生原 发及继发性耐药,建议检测MIC(B-III)
• 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6um ,个别 可达20um
• 菌体外围形成荚膜(具致病性,不被墨汁 所染色)
• 不形成菌丝及假菌丝,芽殖,不产生子囊 孢子
• 荚膜的主要成分荚膜多糖
◆确定血清型 ◆与其毒力、致病性及其免疫性相关
5
经由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包围新型隐球菌的白色荚膜使新型隐球 菌突出,它的中央是一圆的白的核。这里可见两个隐球菌。
11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 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 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
• 各种眼部征象25% (有视力模糊、眩晕、 复视、畏光、眼球麻痹、震颤、弱视等)。 常伴眼底水肿及视网膜渗出性改变。
12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 10%无症状表现; • 15%有神经系统体征出现; • 10%--40%无神经系统症状表现; • 20%检测脑脊液无异常; • 25%产生脑膜刺激症状; • 40%有精神改变; • 65%有发热; • 75%有头痛。
– 慢性毒性
• 最严重的是肾损伤,大剂量时可致肾小管坏死、钙化。
– 可以补充钠盐如用生理盐水输注,并定期监测肾功能以及水 电解质平衡

新型隐球菌病

新型隐球菌病
• ⒈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 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脊液的压力明显升高,呈浆液性改变。
• ⒉肺新型隐球菌病: • 慢性咳嗽、粘液痰、胸痛等。 • ⒊艾滋病患者新型隐球菌病: • 急性起病,病情进行性恶化,除肺部以外,血源
性播散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因而,脑脊液 检查对每个可疑的患者都是必需的。孤立的皮肤 表现和淋巴结炎也可能发生。
•新型隐球菌病
1
•【 概述】
• ㈠定义: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一种全
身性真菌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肺的病变 最为常见,有时也累及皮肤、前列腺、骨 骼系统和血液等部位。
• ㈡病原菌: 主要为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2
• ㈢主要临床类型的特点:
5
• 【流行病学】
• ㈠ 传染源 • 从鸽粪、其他鸟类的排泄物、多种水果和土壤
中可分离出新型隐球菌。
• 由于新型隐球菌在44℃停止生长,鸟类的正常
体温为42℃,阻止新型隐球菌不向肠道外侵袭, 所以,鸟类并不发病。
• • 使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密度可高达5×107/g。
6
• ㈡ 传播途径
• 人体通常是通过吸入气雾化的新型隐球菌孢子而发生
• 相当部分新型隐球菌病患者发生于“正常人”,未能
断定这些“正常人”的细胞或体液免疫是否存在何种
缺陷。 7
• 然而,有部分新型隐球菌病患者存在糖尿
病、肝硬化等严重基础疾病或导致细胞免 疫功能异常的因素,包括恶性淋巴瘤、白 血病、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 植以及长期、大量地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 他免疫抑制剂等。
• 在艾滋病患者中,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对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PPT课件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PPT课件

有并发症
对于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 患者,需延长诱导治疗至6周, 其中包括LF-AmB治疗至少4周。 然后开始氟康唑巩固治疗8周
治疗
ABLC, AmB脂 质复合体
器官移植受者
LFAmB, AmB含 脂制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AmB脂质体或ABLC联合氟 胞嘧啶诱导治疗至少2周,序 贯氟康唑口服治疗8周,然后 氟康唑口服治疗6~12个月。 如果诱导治疗未包含氟胞嘧 啶,LFAmB诱导治疗至少4~6 周,高真菌负荷量和复发的 患者,可以给予AmB脂质体
辅助检查
胸CT及ECG 血
头MR
右基底节区 脑梗塞
双肺感染 ECG:左室肥 大伴劳损
血沉:64mm/h 血红蛋白: 110g/l B型钠尿: 297pg/ml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脑脊液
24/9
未找到新型隐球菌
找到新型隐球菌
30/9
30/9
HIV+,梅毒+
病情进展及转归
LOGO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神经内科3
涂丽
主要内容
1 2 3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4
诊断与治疗
Company Logo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病原学
新型隐球菌属于隐球菌属,该属种类较多 ,自然界广泛分布,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存 在于人体的体表、口腔、粪便中
圆形酵母样细胞,外周有肥厚胶质样荚膜, 墨汁染色后可在黑色的背景中见到圆形或卵 圆形透亮菌体,芽生繁殖
其荚膜由多糖构成,根据其抗原性可分A、B 、C、D四个血清型,临床多见A和D型
传播途径
鸽粪水果 土壤等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PPT参考幻灯片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PPT参考幻灯片

HIV 患者
器官移 植受者
2010版新指南 将罹患隐球菌脑膜 脑炎者根据不同的 危险因素分为3组
非HIV感染 患者、非器 官移植患者
13
Company Logo
关键治疗原则
14
Company Logo
HIV感染患者
治疗
AmB 两 性霉素B
初始治疗:诱导和巩固治疗
AmB去氧胆酸盐联合氟胞嘧 啶(口服,静脉制剂可用于 严重病例),疗程至少2周, 序贯氟康唑(口服)至少8周。 肾功能损害患者,可使用 AmB含脂制剂替代AmBd, (静脉滴注)至少2周
LOGO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神经内科3 涂丽
主要内容
1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4
诊断与治疗
2
Company Logo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3
Company Logo
病原学
新型隐球菌属于隐球菌属,该属种类较多 ,自然界广泛分布,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存 在于人体的体表、口腔、粪便中
圆形酵母样细胞,外周有肥厚胶质样荚膜, 墨汁染色后可在黑色的背景中见到圆形或卵 圆形透亮菌体,芽生繁殖
脑脊液压力明显 增高;外观澄清 或稍混浊;细胞 数(40~400) ×106/L,淋巴 细胞为主;个别 患者大于500。 蛋白轻到中度升 高,糖氯化物下 降
脑脊液标本中 分离出新型隐 球菌为诊断最 好方法,可墨 汁染色镜检。 真菌培养2-3 天可见菌落, 连续6周没有 菌落为阴性
新型隐球菌荚 膜多糖抗原在 脑脊液的阳性 率几乎达100 %,血清为75 %,抗原滴度 与严重性平行。
可出现淡漠、 意识障碍、抽 搐或偏瘫。病 理反射阳性。 累及听神经可 出现视力模糊、 畏光、眼球后 疼痛,听力下 降。垂危患者 可出现脑疝。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介绍-PPT课件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介绍-PPT课件

治疗
1、一般治疗 2、抗真菌治疗
两性霉素B:0.25—1mg/kg+5%GS500ml Iv gtt >6h Qd,无不良反应每日增加 5-10mg 至40-50mg/d。总量为2-4g 鞘内注射:0.1mg/次,2-3次/周,以后每次 加0.1-.02mg至1mg/次,总疗程205%GS250-500ml iv gtt Qd 2周以上,总量不超过90g。 氟康唑:首次剂量 400mg /d,以后改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由真菌侵害脑膜引起的炎症,属 于深部真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常同 时受累。多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新型隐球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 亲和力,是真菌性脑膜炎中最多见的 菌种。30%-50%的患者伴有免疫功 能低下等疾病。死亡率达25%。
新型隐球菌特性
属真菌类,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12µ m,菌体有较厚的夹膜。鸽巢或鸽类 中获得的新型隐球菌多有致病性,人类 感染新型隐球菌主要来源于接触鸽子的 排泄物。隐球菌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存活 与脑脊液中缺乏抗体和补体激活系统有 关。脑脊液中多巴胺有利于隐球菌生长。
3、蛋白轻至中度增高,糖明显降低,甚
至为零,氯化物轻度降低。 4、57-80%CSF涂片墨汁染色可见带有夹 膜的圆形隐球菌。 5、90%的血清或CSF可见出夹膜抗原或 相应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
鉴别诊断—— 与结脑鉴别
病名 起病 发热 颅神经 CSF WBC CSF GLU CSF-P CSF-CL 细菌涂片 脑外病变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亚急性、慢性 不规则 38℃左右 视神经 200/mm3以下多见 明显下降至零 轻、中度增高 不低于85mmol/L 墨汁染色(+) 肝,肾,肺,皮肤粘膜 结核性脑膜炎 多呈亚急性 较早出现午后热 外展神经 200-500/mm3 很少低于1.12 mmol/L 明显增高 低于85mmol/L 抗酸染色(+) 淋巴结,肺,骨骼,关节

第五章新型隐球菌病

第五章新型隐球菌病

由补体、炎性细胞因子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新型隐球菌的吞噬作用构 成了机体的防御功能; 自然杀伤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等非吞噬效应细胞对新型隐球菌的杀
伤;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发挥是限制新型隐球菌复制的最重要宿主因素。
传染病学(第9版)
2. 病原体因素 (1)荚膜多糖:是新型隐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参与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理
在脑膜炎患者中,脑膜增厚,蛛网膜下腔充满含大量新型隐球菌的胶冻 样物质和少量的巨噬细胞,有时出现血管内膜炎、形成肉芽肿,脑膜和 脑组织可出现粘连。
肺新型隐球菌病表现为自限性感染的病灶;为活动性感染病灶时,呈胶
冻样或肉芽肿,多靠近胸膜,有时中心可坏死液化形成空洞。 皮肤新型隐球菌病多表现为小丘疹、斑疹、表皮下坏死形成溃疡。 骨骼新型隐球菌病可出现溶骨性病变,形成冷脓肿。
治疗分诱导期、巩固期以及维持期三个阶段。诱导期:至少2周,首选方 案为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巩固期:氟康唑至少8周;维持期:氟康 唑,非艾滋病患者至少12个月,艾滋病患者需终生维持治疗。 诱导期替代治疗方案:①氟康唑每天800~1200mg,每天1次,联合5
-氟胞嘧啶每天100~150mg/kg,分4次口服,疗程6周;②氟康唑每
第一节
新型隐球菌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五、临床表现
六、并发症与后遗症
七、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九、治疗与预后
十、预防

概述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概述
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可侵犯人体脑膜、肺、皮肤、 骨骼等组织器官。好发于细胞免疫低下者。 隐球菌脑膜炎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临床特点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剧烈头

隐球菌--课件(共15张PPT)

隐球菌--课件(共15张PPT)

(?);结脑中度增加;病脑轻度增加。 脑脊液的吸收部位:脑蛛网膜颗粒的微小管系统,进入上矢状窦到达静脉系统
第4页,共15页。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 新型隐球菌 脑膜 脑实质
深部真菌病
第5页,共15页。
流行病学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老鸡窝土 和干燥鸽粪是主要传染源。
圆形、卵圆形,菌体为宽厚的荚膜包裹;不形 成菌丝和孢子;出芽生殖。
脑圆脊形液 、的卵产圆生形:,少侧菌脑体或室为的宽缺脉厚络的如丛荚,膜;脑包实裹结质;和脑室管也膜。可减少但不如化脑明显;其他CNS疾
病多无变化。 在隐球菌病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占40—95%。
脑脊液: 透明或微混,压力 ,200—400mmH2O
脑>血,受血清氯含量、血脑屏障及脑脊液中蛋 氯化物: 老鸡窝土和干燥鸽粪是主要传染源。
隐球菌侵入肺部后,局部病变进展缓慢, 病变轻微,常无临床症状,但有20%以上 的病例可由此经血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 致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
第7页,共15页。
病理
颅底软脑膜,脑膜变厚,蛛网膜下腔含有粘 稠的渗出物及局限性肉芽肿形成,后者由巨 噬细胞、组织细胞、淋巴样细胞及纤维母细 胞所组成。隐球菌尚可沿血管周围鞘膜侵入 附近皮质或深部脑实质,引起脑干的血管炎, 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软化。
第8页,共15页。
发病率
本病占未明热总数的0.7%,占感染性疾病的 1.2%。
在隐球菌病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占40—95%。 在真菌性脑膜炎中最多的一种。
男女之比2:1,50%起病缓慢,40%呈亚急性 起病,10%急性起病。呈亚急性或急性起病者, 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75%见于平素健 康者。
第9页,共15页。

隐球菌病 PPT-

隐球菌病 PPT-
–补体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主要) –NK-cell、CD4+等非吞噬效应细胞通过氧化和非氧
化机制杀伤隐球菌
CD4+细胞小于0.05×109/L是隐球菌病的高 危指标之一
四、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隐球菌毒力因子:
–荚膜多糖:免疫抑制作用,抑制吞噬细胞作用 –酚氧化酶系统:酚化左旋多巴/多巴胺产生黑色素 –代谢产物甘露醇和细胞外蛋白酶
隐球菌病
(cryptococcosis)
一、概述(SUMMARIZE)
1、定义: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由新型隐球
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主 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其次是肺,亦可侵犯骨
髓、关节、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 免疫抑制或AIDS患者隐球菌感染发病率明
显升高。
一、概述(SUMMARIZE)
三、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近几年来,由于广谱抗菌素、器官移植、免 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一些严重疾病如艾
滋病等增多,使隐球菌感染发病率大大提高。
1、AIDS发病率大大升高 2、近10年传染科住院患者中隐脑患者上 升明显
我科住院患者10年疾病谱分析[1]
病人数
构成比
病种
(人)
(%)
发生血行播散,或发展为ARDS。
3、其他部位的新型隐球菌病
–皮肤新型隐球菌病: 痤疮样皮疹、皮疹 可破溃形成溃疡 或瘘管。
–骨骼、关节新型隐球菌病:骨骼、关节 的肿胀、疼痛,或形成冷脓肿。
– 播散性或全身性新型隐球菌病
七、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1、血常规: WBC及中性粒细胞可正常或升高,

医学课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医学课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2)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
7、预后
THANKS!
1.发病机制
2.病理改变:
肉眼:可见小的肉芽肿,结节和脓肿 镜下:在脑膜、脑池、脑室和脑实质中 可见大量的隐球菌体
3.临床表现
(1)通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在免疫功 能低下的病人呈急性发病
首发症状:发热、头痛、恶心和呕 吐 明显的脑膜刺激征 少数病人以精神症状和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 (2)本病进行性加重,未经治疗者常数日内死亡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 神经病学教研室 郭天法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Crytococcus Neofonmans ) 又名溶组织酵母菌(Torula Histolytica ), 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 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 般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 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
本菌在组织液或培养物中呈较大球 形,直径可达5-20um,菌体周围 有肥厚的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 料不易着色难以发现,称隐球菌, 用墨汁阴性显影法镜检,可见到透 明荚膜包裹着菌细胞。
传染途径:
本菌大多由呼吸道转入,在肺部引起 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亦可由破损皮 肤及肠道传入。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 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发生真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等, 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 粘膜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
4、辅助检查
脑脊液压力常增高,细胞增多,为(10~500) *10^6/常规MGG染色也可发现隐球菌
头颅CT和MRI
胸片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病史,体征,症状;脑脊液 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诊。
(2)鉴别诊断
6、治疗

传染病学课件新型隐球菌病

传染病学课件新型隐球菌病
400)×106/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葡萄糖和氧化 物水平下降。
传染病学(第9版)
(四)病原学检查
凡从人体的各种组织活检标本、尿液、血液、骨髓或脑脊液中发现新型隐球菌, 均提示有侵袭性隐球菌感染。 1. 直接检查 脑脊液墨汁涂片直接镜检是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最快速的诊断方法。
成了机体的防御功能; ➢ 自然杀伤细、CD4+和CD8+T淋巴细胞等非吞噬效应细胞对新型隐球菌的杀
伤; ➢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发挥是限制新型隐球菌复制的最重要宿主因素。
传染病学(第9版)
2. 病原体因素 (1)荚膜多糖:是新型隐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参与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免疫耐受性。 (2)黑色素:是隐球菌另一致病因子,它能保护隐球菌免受攻击。
传染病学(第9版)
(三)皮肤新型隐球菌病 发生血行播散时,可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皮疹出现破溃时可形成溃疡或瘘管。
(四)骨骼、关节新型隐球菌病 约占新型隐球菌病的10%左右,表现为连续数月的骨骼、关节肿胀和疼痛。
(五)播散性或全身性新型隐球菌病 由肺原发性病灶血行播散所引起,可波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一般症状类似结
脑脊液隐球菌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
传染病学(第9版)
(四)病原学检查
2. 分离培养 从脑脊液、痰液、皮肤病灶的分
泌物、冷脓肿穿刺液和血液等标本培 养分离出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金标 准”。
沙堡氏培养基上隐球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直径可达1.5cm左右,表面光滑湿润,中央凸 起,边缘整齐;颜色从乳白色逐渐变为桔黄色,质 地呈黏液状。
➢ 肺新型隐球菌病表现为自限性感染的病灶;为活动性感染病灶时,呈胶 冻样或肉芽肿,多靠近胸膜,有时中心可坏死液化形成空洞。

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机理PPT课件

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机理PPT课件

CHENLI
21
新生隐球菌对C57BL/6小鼠大脑皮质作用研究

CHENLI
22
初步结论
新生隐球菌入血后到达血脑屏障, 通过相关细胞因子如IL-6和VEGF等作用引起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紧密连接开放,细胞间隙增大,并可能使血脑 屏障完整性被破坏, 穿越血脑屏障,感染宿主脑组织
CHENLI
CHENLI
27
差异表达蛋白点肽指纹谱鉴定
S100A10 Prx Ⅰ Prohibitin (PHB) HSP27 Malate dehydrogenase CacyBP PSA7_HUMAN cofilin
CHENLI
28
隐球菌嗜中枢性可能的相关机制
增强细胞骨架活动能力,促进细胞胞吞胞吐活动 减少HUVEC对氧应激的耐受能力,细胞损伤增 加,增殖能力下降 促进细胞凋亡 影响了HUVEC正常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抑制细胞能量代谢
15
新生隐球菌侵袭血脑屏障EC扫描电镜结果
A: 对照组 B: 2h C: 6h D: 12h
CHENLI
16
HUVEC Bcl-2(抑凋亡基因)的表达被抑制
A:对照组 B:C2HhENCLI:6h:D:12h
17
HUVEC Bax (凋亡基因)的表达被启动
A:对照组 B:C2HhENCLI:6h:D:12h
Brain
Blood stream
CHENLI
5
隐球菌病
病原菌: 易感因素 :
感染途径 : 易感器官: 预后 :
分布 :
新生隐球菌
HIV, 淋巴瘤, 激素治疗, 器官移植 原发性CD4 淋巴细胞减少 吸入,皮肤,胃肠道? 脑、肺、皮肤、骨和关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皮肤新型隐球菌病:血行播散时约5%出现皮 肤病变,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破溃时可形成溃疡 或瘘管。
• 4.骨骼、关节新型隐球菌病:约占10%,表现为 局部疼痛,溶骨性病变表现冷脓肿。
• 5.播散性或全身性新型隐球菌病:可波及全身部 位,类似结核病。
14
15
实验室检查
• 1.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一般正常,部分患者可 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轻至中度贫血,血沉可 正常或轻度增加,累及泌尿系统可出现尿常规异 常。
• 肺新型隐球菌病是另一个常见临床类型,表现 为慢性咳嗽、黏液痰、胸痛等。
3
概述
• 隐球菌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易发于细胞免 疫功能受损的人群
• 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属的重要致病菌,属环境 腐生菌,可从土壤和鸽粪中分离到,并被认为 是人和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
• 鸽是隐球菌的自然宿主, 但并不引起发病
4
•皮肤新型隐球菌病:表现为小丘疹、斑疹、表皮下坏死形成 溃疡,炎症反应较轻,周围淋巴结不肿大。
10
•骨骼:可出现溶骨性病变,形成冷脓肿。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数周至数年不等。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变化多样。
11
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 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最常见。患者起病缓慢,病初症状
不明显,常有头痛,可位于前额、双侧颞部、枕后或眼 眶后,多为胀痛或钝痛,呈间歇性。伴低热或不发热。 以后头痛程度逐渐加重,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在 数周之内,随着颅内压的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头痛剧烈, 可伴有恶心、呕吐、烦躁和性格改变等表现,体检可发 现步态蹒跚,颈项强直、布鲁津斯基征或凯尔尼格征等 脑膜刺激征阳性。在老人可仅表现为痴呆,其他神经系 统的表现不明显。
• 2.脑脊液检查:腰穿前应用甘露醇预防脑疝,压 力明显增高,外观澄清或稍混浊,细胞计数40400*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水平轻至中度 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16
实验室检查
3.病原学检查: • 从脑脊液、痰液、皮肤病灶的分泌物、冷脓肿穿
刺液和血液等标本分离到新型隐球菌是诊断的最 好方法,墨汁染色直接镜检,可发现出芽的酵母 样菌,外周有透亮的厚壁荚膜。
病原学
• 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510um,外周围绕一层宽厚的多 糖荚膜,为主要的毒力因子。
• 以芽生方式进行繁殖,有两个 变种:新型变种(A、D和AD) 与盖特变种(B、C)。
•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差异分为A、 B、C、D和AD五种血清型,A 型最常见。
5
流行病学
传染源:从鸽粪、水果和土壤中可分离出新型隐球菌,也 可从健康人的皮肤、黏脱和粪便中分离出来。由于新型隐 球菌在44 ℃停止生长,鸟类的正常体温为42℃,阻止新 型隐球菌不向肠道外侵袭,所以,鸟类并不发病。与其他 鸟类的生活习性不同,鸽子保留废弃物在鸽巢中,有利于 新型隐球菌的繁殖,使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密度可高达 5X107/g。
进新型隐球菌在脑组织的生长。
9
病理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脑膜炎,脑膜增厚,以颅底最 为明显,蛛网膜下腔充满含大量新型隐球菌的胶冻样物质和少 量的巨噬细胞,有时有血管内膜炎、形成肉芽肿,脑膜和脑组 织可出现粘连。沿血管周围间歇进入脑组织形成小囊肿,严重 时发展为脑膜脑炎。
•肺新型隐球菌病:表现为自限性感染,直径1.5cm。活动性 病灶:1.5-7cm,呈胶冻样或肉芽肿,多靠近胸膜,有时中心 可坏死液化形成空洞。显微镜下,肉芽肿内可见大量新型隐球 菌和少量巨噬细胞。
斑点状肺炎、浸润性肺结核样阴影或空洞形成, 血行播散时,可出现粟粒性肺结核的影像,一般 不出现纤维性病变和钙化,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 萎缩少见。 • CT/MRI:可了解肉芽肿病变的大小和部位以及 脑室系统受累扩张情况。 • 可显示溶骨性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流行特征:新型隐球菌病呈世界性分布,呈高度散发。青 壮年多见,男女比例大约为3:1,没有明显的种族和职业 发病倾向。
7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8
发病机制
•未完全阐明
•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溶胶胶化的新型隐球菌孢子 肺部定位
宿主
的防御功能:补体和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8、12
等炎症细胞因子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对新型隐球菌
传染途径:环境中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也可通过皮 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疾病,或使成为带菌者。人体通 常是通过吸人环境中气溶胶化的新型隐球菌孢子而发生感 染。尚未证实存在动物与人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6。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一些正常人体内存在新型隐球菌感染,有严 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者如糖尿病、肾衰竭、肝硬化、 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 植以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等易 感染和发病。艾滋病患者对新型隐球菌的易感性增加。
12
临床表现
2.肺新型隐球菌病 • 新型隐球菌主要通过肺进入人体,但是,肺新型隐球菌
病所占的比例少于15%,远比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 病少见。肺新型隐球菌病可发生在无肺外病变的情况下; 同样,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等肺外感染,肺也可 没有感染病灶。
• 临床表现轻重差别很大,决定于免疫力。
13
临床表现
新型隐球菌病
六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1
主要内容
• 概述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并发症
• 诊断及鉴别诊断
• 预后
• 治疗
• 预防
2
概述
• 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可累 及脑膜、肺、皮肤、骨骼系统和血液等器官和 部位。
• 隐球菌脑膜炎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慢性或亚 急性起病,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
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通过氧
化和非氧化机制杀伤新型隐球菌 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
能限制新型隐球菌复制,使新型隐球菌被局限于肺,不发生活
动性病变。
•在免疫防御功能不全的个体,可引起肺部出现侵袭性病灶,
或经血行播散到肺外器官,由于脑脊液中缺乏补体,可溶性抗
隐球菌因子,脑组织中缺乏针对新型隐球菌的炎症细胞等,促
• 除了痰液和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型隐球菌, 凡是从人体的各种组织活检标本、尿液、血液、 骨髓或脑脊液中发现新型隐球菌,均提示侵袭性 感染。
17
18
实验室检查
4.血清学检查: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其他真菌来说 较高。
5.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 受治疗的影响。
19
实验室检查
6.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单个或多个结节样阴影,也可表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