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方法
• •
• • • •
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 高层次实用人才------1995.8全国高职教育研讨会 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 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高技能人才------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 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技术技能型人才----2012年鲁部长讲话
• 1.基本要求
• 规模、结构、质量(条件)
• 2.建设建议
• 建设的途径举措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 十、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基本要求及建设建
议 • 1.基本要求 • 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条件 • 2.建设建义 • 建设措施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 十一、实施建议
• • • •
1. 构建并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并实施***教学模式 3.实施适应新标准的教学管理
四、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的中高职衔接
• 1.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 中职: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
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 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的意见》 2000 教育部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 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 革的若干意见》 2008 教育部
山东省中职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专业代码091200山东省财政专项支持项目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制定- 1 -目录指导思想 (1)教学计划 (2)课程标准 (22)电工电子仪器与仪表课程标准 (22)电工电子元器件课程标准 (24)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27)电子产品工艺与调试维修课程标准 (30)电子焊接技术课程标准 (32)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35)EDA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38)网络与通信课程标准 (39)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42)电子测量基础课程标准 (45)电子产品测量与检验课程标准 (47)自动检测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49)常用仪器仪表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51)消防联控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53)视频监控系统与维护课程标准 (56)防御控制系统与维护课程标准 (58)安防综合布线课程标准 (59)汽车电路识读课程标准 (62)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 (65)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 (67)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 (69)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与维护课程标准 (71)飞行器通信系统与维护课程标准 (73)飞行器仪表显示系统与维护课程标准 (76)飞行器雷达导航系统与维护课程标准 (78)船舶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81)船舶自动化仪器仪表操作与维护课程标准 (83)船舶导航系统操作与维护课程标准 (85)船舶通信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标准 (87)师资配备标准 (92)技能实训室实训设备配备标准 (93)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101)附录 (118)后记 (118)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领导小组 (119)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编写组 (120)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指导思想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
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导言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电子信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专业背景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在电子、通信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基础、控制系统、通信技术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基础课程- 数学- 物理-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嵌入式系统设计- 通信原理与应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 数据结构与算法- 网络与通信技术-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 电子电路实验-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 电子产品设计实践- 软件开发实践- 项目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 课堂教学: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专业素养。
-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项目实训: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专业实:安排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使其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融入职业生涯。
评价和考核为了科学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专业能力,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和考核方式,包括:-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
- 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表现和报告撰写进行评价。
- 项目成果:评估学生参与项目实训的成果和表现。
- 综合考试:通过综合考试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水平。
结束语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电子信息行业的需求。
我们将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高素质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方案也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探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
一、教学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具备适应工作和生活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设置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与时俱进,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
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掌握,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于专业应用课程,应该根据行业的需求设置,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选修课程和实训课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例如数字电路实验、电子系统设计、电子产品维修等。
三、教学方法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项目驱动学习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教师队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同时,还要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便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合作。
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应该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爱好,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写说明 (2)1.2 预期成果 (3)二、培养目标 (3)2.1 知识与技能 (4)2.2 过程与方法 (5)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三、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 (7)3.1 专业方向概述 (8)3.2 主干课程 (10)3.3 选修课程 (11)四、教学计划与实施 (12)4.1 教学周安排 (14)4.2 教学方法与手段 (14)4.3 实践教学环节 (15)五、师资队伍与培训 (17)5.1 师资队伍建设 (18)5.2 教师培训计划 (19)六、教学条件与资源 (20)6.1 校内实训条件 (21)6.2 校外实习基地 (22)6.3 教学资源管理 (24)七、质量保障与评估 (25)7.1 质量监控体系 (26)7.2 评估机制与流程 (28)7.3 持续改进计划 (29)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传承技能、服务社会、成就自我等多重使命。
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社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人才培养方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旨在为中职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服务,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人生价值。
1.1 编写说明本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编制而成。
方案旨在明确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五年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第一部分:中职阶段
五年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第一部分:中职阶段一、培养目标本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中级技术人员。
二、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工艺学•电子测量技术2. 专业核心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电子系统设计•RF射频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电子信息工程实践3. 通识教育课程•政治经济学•体育健康教育三、实践教学1.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外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实训,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课程学生参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相关的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实验室建设学校配备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验室,提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五、评估与考核1. 考试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
2. 课程设计评估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习报告等综合评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师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指导。
以上为中职阶段的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殊应用场合1. 电子产品研发与制造企业针对电子产品研发与制造企业,可以增加以下条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增加与企业合作的实训项目,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流程。
•引入行业专家或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使学生更接近实际工作环境。
问题与解决办法问题: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技能和实际工作需求不符。
解决办法:学校与企业合作,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实际案例和项目,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前言
计算机科学专业是应用最广泛的专业之一,拥有大量工作机会。
本方案旨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人才,提高其职业
竞争力。
课程设置
学科基础课程
- 程序设计基础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数据库基础
专业课程
- 软件工程
- Web开发技术
- 移动应用开发
- 人工智能基础
实践环节
- 实践教学是本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通过课程设计等
实践活动,实现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 实践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
评估方式
评估方式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方案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
实施方案
本方案的实施需要依托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根据学生的实际
需求和市场需求,逐步完善。
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实、毕业论文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
应用能力。
结束语
本方案旨在培养计算机科学专业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可以通过本方案,为更多对计算机科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
五年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第一部分:中职阶段
五年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部分:中职阶段一、专业名称、招收对象、学制及代码1.专业名称: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2.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3.学制:3年4.专业代码:360101二、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装配与器件制造等电子服务一线。
三、培养目标面向电子及相关行业,培养具有社会公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胜任电子产品的组装、检测、生产工艺及流程、、技术与服务、懂得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对智能设备能够进行信息控制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1.职业素养(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2)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3)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4)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专业知识(1)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一定的体育和卫生知识;七、教学时间安排1.基本要求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教学时间18周,复习考试 2 周),累计假期12周。
1周为30学时。
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
3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学时。
16-18学时为1个学分,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累计总学时约为1学年。
2.教学安排建议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光电技术应用方向)专业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1.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原则上在教室进行,专业技能课安装“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
2.本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调整。
八、教学实施1.教学要求(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一是合理区分不同学生的层次差异;二是按照不同层次要求编制教学计划;三是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四是将激励与竞争机制引入教学过程;五是形成多元评价的成绩考核机制;六是延伸与拓展分层次教学的理念,把分层次教学的理念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指尖轻轻敲击,那些关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让我来试着梳理一下,这个方案应该怎么做。
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
2.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编程语言等工具,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我们要谈谈课程设置。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
1.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2.专业课程:包括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Web前端开发、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
3.实践课程: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设备配置、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软件开发项目实训等。
4.职业素养课程:包括沟通与协作、创新思维、职业规划、商务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
2.实践教学:采用实验室教学、实习实训、企业项目实训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教学: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4.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1.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职 国家 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国家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国家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培
养的政策和相关计划。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国家针对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确定中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向,引导中职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2.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定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方面,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确保教师具备与职业需要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
4. 实习实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并推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5. 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6. 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中职教育的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对学校和学生的培养进行评估,促进中职教育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通过中职国家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国家能够合理规划和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劳动力的优化和结构调整。
《电子与信息技术(高职升学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与信息技术(高职升学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电子与信息技术(091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文化基础课教育,突出高职高考升学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与应用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规格1、达到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的知识水平。
2、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所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
5、毕业时应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证书,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以及拓展练习。
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和实习实训。
1、专业核心课2、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学习。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基本要求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和实训),实行学分制,原则上一般以18学时计1学分,入学教育(军训)、校外实习、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三年制毕业总学分为175学分(含军训1分)。
(二)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录)八、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专业成为当前劳动市场的紧缺专业之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紧跟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应用人才。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硬件组成和基本原理。
2.计算机编程学习常用的编程语言,如C、Java等,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软件开发学习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与维护等,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4.网络与互联网技术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架构和网络安全等,培养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5.数据库管理学习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使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
6.项目实践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方式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训基地建设建设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提供实际操作场所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3.实习实训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评价体系1.考核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项目质量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2.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并给予奖励和表彰。
中职 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百分网【员工培训】编辑:陆玉梅发布时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三、课程设置(一)学期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
(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三大类。
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
结合中专学生好动不好静的学习特点,建议加大实习实训课学时。
3、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包含职业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两类课程。
4、建议各系部开设专业课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够用为度,每个专业确定3-5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
适当加大专业课学时,采取“磨”、“泡”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三)公共基础课1、德育课各学期教学内容: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周学时2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周学时2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周学时2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周学时22、《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设两学期,周学时分别为4、2。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中职与高职(专科)对口人才一体化培养方案一、招收对象及学制1。
招生对象:面向全市2015年应届初中毕业生2。
学制:五年制二、培养目标:面向电子信息及相关行业,培养具有社会公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胜任电子产品的组装、检测、生产工艺及流程、维修、技术咨询与服务、懂得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对智能设备能够进行信息控制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三、培养规格1。
职业素养(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2)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3)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4)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专业知识(1)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一定的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2)掌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3)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中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具体应用;(5)掌握典型电子产品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技术和工艺;(6)掌握家用电气的基本原理,会选购和使用常用的家电产品.3.专业技能(1)具备较扎实的焊接、装配、调试能力(2)熟悉家用电器的基本原理,分析相关故障、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3)具备相关电子元器件和家用电器零配件的检测能力、选购能力(4)具备电子电器设备经营中的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5)具有一定的智能控制技能,熟悉电气、PLC知识和应用技(6)具有简单控制程序的编写能力(7)具备较扎实的焊接、装配、调试能力(8)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能四、课程结构课五、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课。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要改革和创新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
本文将从改革与创新的角度探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改革培养方案,突出实践能力传统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而在电子技术领域,实际操作技能往往更重要。
在改革培养方案时,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提高实践操作的难度和质量。
在电路原理、电子设备维修等课程中,可以设置更加真实和实用的案例,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引入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培养方案,注重综合素质在当前的社会和职业环境中,单一的技术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综合素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创新培养方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比如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
还可以通过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训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改革培养方案,加强就业指导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在改革培养方案时,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可以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介绍就业市场的情况、就业政策、就业渠道等信息,让学生了解就业的现状和趋势,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
还可以组织各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和面试技巧。
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电子企业进行对接,组织企业招聘会、实习实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面向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培养从事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软件与硬件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和信息处理等操作或产品销售,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熟练的中英文录入能力,掌握文字排版技能。
2.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3.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
4.具有计算机应用领域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
5.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具有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的能力。
6.具有多媒体素材处理、简单的动画设计能力。
7.具有使用数据库工具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的基本能力。
8.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具有建立网站、制作网页的能力。
9.具有计算机的硬件拆装、系统组装和简单故障排除及维护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一)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职业发展的功能来定位,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6学时,2学分)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是 7 条关于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1. 咱中职培养方案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呀!就好比建房子得有牢固的根基,培养专业人才不也得有个靠谱的计划嘛!比如学汽修的学生,不给他充分实践的机会怎么行呢?要让他们放手去摆弄那些零件,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呀!培养方案就得这样实际、接地气!2. 你说中职专业人才培养,要是没有针对性那能行吗?肯定不行呀!好比射箭要瞄准靶心,咱培养人才也得对准行业需求呢!像学烹饪的,就得让他们多去厨房练练手,模仿大厨做菜的样子,这样才能做出美味佳肴,未来才能在餐饮界闯出一片天!3.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不能是花架子呀!这就像跑步比赛,光喊口号不迈步怎么能赢?对于学电商的学生,就得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去运营网店,感受市场的竞争和变化,真正提升能力啊!这个培养方案得多实在呀!4. 中职培养方案要是不合理,那不是耽误学生嘛!就好像一艘船没有明确的航线,能到达目的地吗?像学护理的,不仅要教理论,更要让他们有足够多的临床实习机会呀,不然怎么照顾病人?培养方案必须得合理有效才行!5. 你们想想看,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精心设计能行嘛!这就像培育花朵,得用心呵护呀!比如说学美容美发的,得带着他们去参加各种比赛,和同行切磋,才能快速成长呀!不认真对待培养方案怎么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呢?6. 中职培养方案要是一层不变,那不是跟不上时代了嘛!这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道理呀!学计算机的学生,技术更新那么快,培养方案得跟着变呀,不然学的都是过时的东西,将来怎么在行业里立足呀!7.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绝对不是小事呀!这是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大事呀!好比下棋,每一步都得想好呀!对于学服装设计的,要让他们了解时尚潮流,多给他们展示的平台,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看的衣服呀!培养方案一定要重视起来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精心设计、与时俱进、有针对性且接地气,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光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始终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发展观,努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学会识别电子元器件、测试电子元器件,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具有对电子产品进行分析、生产管理、调试及简单设计能力,能熟练使用常见的电子设计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家中级工及以上水平,具有熟练装配各种电子产品的能力,能制作简单电子电路;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协作意识,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区域主要是电子技术、信号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领域,在就业初期阶段可以从事电子通信器材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从业2-3年后,能胜任电子产品质检、维修保养等岗位,并可向设计、生产管理等岗位顺利迁移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能够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与销售、通信工程、安防监控等行业,掌握从事电子测量、安防与监控等方面工作的必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相关技术岗位需要的从业人员。
掌握一定的就业、创业基本知识和技巧。
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五、毕业标准
(1)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全部合格,修满172学分。
(2)获取电子专业无线电装调工或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顶岗实习成绩合格。
六、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1.基本素质
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强的文化素质,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勇于克服困难;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
2.专业基础素质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并能不断进行创新。
3.岗位技能素质
具有职业规划的能力;掌握电路识图、设计等职业技能;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实守信、敬岗爱业的品质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具备制造型企业的管理、营销等基本素质。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能看懂电路原理图,具有读图、识图的能力。
(2)会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特殊元件可通过查阅资料后能对其进行检测;
(3)会组装和调试电子产品;
(4)会维修和检测电子产品;
(5)对电子产品的销售有一定的能力;
(6)对电气线路能安装、维护、检测;
(7)安全用电;
(8)能够进行安全文明生产;
(9)熟悉办公软件;
(10)具有熟练进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七、课程设置
1、必修课
必修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包括基本素质课、专业素质课和岗位技能课。
共172学分,其中基本素质课必须修满53学分,专业素质课必须修满24学分,岗位技能课是按照专业需要调整专业方向的课程,可分为应用电子专业和信息处理专业两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择业需要。
学生一旦选定专业方向,中途不能更改,必须修满32学分。
2、选修课
选修课是为拓宽、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面、体现岗位特点、张扬学生个性而开设的课程,学生有较大的选择自由。
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
八、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本课程主要介绍配用电线路的安装、照明装置的安装、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电路故障的排除。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2. 模拟/数字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是一门联系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的重要课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简单电子电路的读图能力、电路调试能力,了解和掌握经典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掌握数字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备数字电路原理图的读图、绘制和分析能力,包括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数字逻辑芯片的功能与应用、可编程器件的设计与应用等。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基本知识,获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及开发步骤。
培养学生基于单片机应用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毕业后从事单片机应用技术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4. PLC应用技术本课程是电类及机电一体化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工控自动化领域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九、教学进度安排及学时分配
附表 2:专业教学进程表
附表5:资格证书一览表
附表6:集中实践教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