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虹吸部影像解剖和血流动力学模拟
MRA正常成人颈内动脉C1-C7段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湘教通[2019]35号-19C0203)1.长沙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2192通信作者:张慧,E⁃mail :********************MRA 正常成人颈内动脉C1⁃C7段的影像解剖学研究曾星,黄莉珍,左婵,姜迎,张慧(长沙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湖南长沙4102192)【摘要】目的为颈内动脉相关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正常成人颈内动脉的影像解剖学基础。
方法随机抽取50名正常成人头颈部MRA 扫描影像学资料,测量颈内动脉各段的管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颈内动脉的走行。
结果左、右侧颈内动脉各段的MRA 测量值有差别;不同性别颈内动脉C1、C3、C4段的管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不同年龄组颈内动脉管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组有1例颈内动脉C1段走行迂曲,血管迂曲呈“S ”形,有1例两侧大脑前动脉均由左侧颈内动脉发出。
结论MRA 能清晰的显示颈内动脉的走行及其主要分支,并可较好评价颈内动脉的管径;加强颈内动脉影像解剖学特点以及与周围相关结构解剖学关系的研究,可为临床判断颈内动脉相关疾病和介入治疗提供丰富的影像解剖学信息。
【关键词】颈内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影像解剖学Imaging anatomy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1⁃C7in normal adults with MRA ZENG Xing ,HUANG Li⁃zhen ,ZUOChan ,JIANG Ying ,ZHANG Hui.College of Medical Imaging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19,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Hui ,E⁃mail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vide an imaging anatomical basis for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f normal adults for the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related diseases.MethodsThe imaging data of 50normaladult head and neck MRA sca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measure the diameter of each segment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as observed.Results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MRA measurements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ameters of the C1,C3,andC4segments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of different gender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ameter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P >0.05).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C1seg⁃ment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as distorted in one case ,and the blood vessel was twisted into an “S ”shape.This study found that one patient′s both sides of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originated from the lef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Conclu⁃sionMRA can clearly show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its main branches ,and can better evaluate the diameter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Familiar with the diameter of each segment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 normal adults ,and strengthen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related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 ,can provide rich image anatomy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jud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related diseases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Key word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Imaging anatomy·论著·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是颅内血供的主要血管之一,其所供应血液占脑总供血量的70%[1]。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具体步骤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具体步骤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着重介绍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颈动脉血流的状态和功能。
颈动脉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血管之一,它负责向大脑供应血液和氧气。
因此,颈动脉的健康状况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脑部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我们可以了解颈动脉内血流的速度和方向,了解动脉的血管壁的弹性和舒张功能,以及颈动脉中的血栓和狭窄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早期检测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超声多普勒检测、磁共振成像(MRI)和CT血管造影等。
其中,超声多普勒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提供实时和无创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具有易操作、费用低廉、无辐射等优点。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包括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评估血管手术效果、血管病变的监测等。
通过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准确评估,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
总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能够帮助医生全面了解颈动脉的健康状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清晰地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通过合理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迅速了解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本文的结构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Introduction)部分主要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我们将详细解释文章的整体结构,并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重点。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关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具体步骤和方法的详细信息。
头颈部血管(颈内动脉)解剖分段PPT课件
02 颈内动脉的解剖分段详解
CHAPTER
C1段:颈段
总结词
起始段,位于颈根部,自主动脉弓开始沿气管和食管旁沟上行。
详细描述
C1段起始于主动脉弓,沿气管和食管旁沟上行,穿过颈动脉鞘,在甲状软骨上 缘平面分为岩骨段和破裂孔段。此段颈内动脉位置表浅,可在此处进行触摸。
C2段:岩骨段
总结词
04 颈内动脉解剖分段的病例展示
CHAPTER
病例一:颈内动脉狭窄
总结词
颈内动脉狭窄是指颈内动脉管腔变窄,血流受阻的病变。
详细描述
颈内动脉狭窄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表现为血管壁增厚、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 或闭塞。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等症状,如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
病例二:颈内动脉瘤
C6段:眼段
总结词
位于眼动脉间隙内,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至视神经管。
详细描述
C6段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开始,穿过眼动脉间隙至视神经管。此段颈内动脉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和组织 结构。
C7段:交通段
总结词
起始于视神经管下方,至颈外动脉分叉处。
详细描述
C7段起始于视神经管下方,沿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侧方行至颈外动脉分叉处。此段颈内动脉位置较深 ,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和组织结构。
弯曲段,自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至岩骨 嵴,贴近岩骨骨膜表面。
详细描述
C2段自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开始,沿岩 骨骨膜表面弯曲上行,直至岩骨嵴。 此段颈内动脉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 的神经和组织结构。
C3段:破裂孔段
总结词
经过破裂孔至硬脑膜,位于颅底 斜坡区域。
详细描述
C3段自岩骨嵴开始,经过破裂孔 至硬脑膜,位于颅底斜坡区域。 此段颈内动脉位置较深,周围有 重要的神经和组织结构。
影像解剖学—模拟试题
1.下列不属于脑颅骨的是A.额骨B.颞骨C.上颌骨D.筛骨E.顶骨2.颅骨缝约在几岁以后逐渐融合A.18岁B.23岁C.30岁D.35岁E.40岁3.新生儿出生时脑颅骨与面颅骨比例悬殊,约为A.8:1B.6:1C.4:1D.2:1E.5:14.鼻旁窦包括以下哪项A.上颌窦B.筛窦C.额窦D.蝶窦E.以上都是5.鞍上池内不包含以下哪项A.视交叉B.视束C.垂体柄D.颈内动脉E.大脑大静脉6.蝶鞍侧位片上可测量其前后径及深径,它们的平均值分别为A.10.5mm,9.5mmB.11.5mm,9.5mmC.12mm,10mmD.5mm,10mmE.10mm,20mm7.最常见的颅内生理性钙化是A.侧脑室脉络丛钙化B.基底节钙化C.大脑镰钙化D.小脑幕钙化E.松果体钙化8.下颌关节间隙正常值为A.1.5mmB.1.8mmC.2.0mmD.2.5mmE.3.0mm9.下列各项中对颈椎椎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第1颈椎没有棘突和关节突B.第2~7颈椎棘突末端分叉C.第2颈椎有齿突D.第7颈椎棘突最长E.第7颈椎棘突末端不分叉10.齿突超过腭枕线多少以上可诊断为颅底凹陷症A.2mmB.2.5mmC.3mmD.4mmE.5mm11.腰椎椎管狭窄时,腰椎椎管前后径应小于A.10mmB.12mmC.13mmD.15mmE.16mm12.尾骨是由几块椎骨组成A.3块B.4块C.5块D.6块E.4节退化椎骨融合成1块13.18岁后尾骨由4个尾椎组成,各尾椎间由( )连接A.纤维组织B.骨性C.软骨D.韧带E.无14.关于寰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呈环状B.有前弓C.有后弓D.两侧块参与构成E.棘突分叉15.何种椎体双侧横突有横突孔,其内有椎动静脉通过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16.颈膨大,脊髓增粗,其横径约A.8~11mmB.12~15mmC.19~20mmD.21~25mmE.26~30mm17.人体共由多少块骨组成A.204块B.205块C.206块D.207块E.208块18.人体骨数最多的时期为A.新生儿期B.婴幼儿期C.青春期D.青春期到骨发育成熟期前E.骨发育成熟期19.椎体属于( )类型的骨A.长骨B.短骨C.扁骨D.不规则骨E.以上都不是20.下列不属于在腕关节近侧腕骨的是A.舟骨B.月骨C.三角骨D.豌豆骨E.头状骨21.肋软骨钙化最早开始于第( )肋骨A.1B.2C.3D.11E.1222.肋软骨钙化最后是第( )肋骨A.1B.2C.3D.11E.1223.胸骨角两侧通常与第( )肋骨相连A.1B.2C.3D.4E.524.正常成人右下肺动脉主干直径一般不超过A.5mmB.10mmC.15mmD.20mmE.25mm25.纵隔9分法,通过第几胸椎下缘的水平线为中、下纵隔之分界线A.2B.4C.6D.8E.1026.由主动脉弓上发出三支动脉:①头臂干、②左侧颈总动脉、③左侧锁骨下动脉,其自右向左的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E.③②①27.心脏X线解剖后前位片上,参与构成右心缘的有A.升主动脉B.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E.肺动脉段28.心脏X线解剖后前位片上,不参与构成左心缘的有A.升主动脉B.主动脉结C.左心耳D.左心室E.肺动脉段29.( )位片是显示主动脉弓的最佳位置A.后前位片B.侧位C.右前斜位D.前后位片E.左前斜位30.成人十二指肠全长约( )cmA.5~10B.10~15C.15~20D.20~25E.30~3531.用造影剂扩张开的胃壁,CT片上正常厚度为2~5mm,不超过( )mmA.10B.15C.20D.25E.3032.大肠全长约( )mA.1B.1.5C.2D.2.5E.333.肝脏的脏面有“H”状结构,构成其横沟的是A.肝圆韧带B.静脉韧带C.肝门D.胆囊窝E.下腔静脉34.( )将肝脏分为左右两叶A.肝左静脉B.肝中静脉C.肝右静脉D.门脉左支E.门脉右支35.肝脏分Ⅷ段,其中第工段是A.尾状叶B.左外叶上基底段C.左内叶D.右后上基底段E.右前下基底段36.静脉肾盂造影时( )首先显影A.肾实质B.肾小盏C.肾大盏D.肾盂E.输尿管37.肩关节脱位常见的方向为A.前下方B.前上方C.后下方D.后上方E.后方38.肩关节间隙宽约A.1~2mmB.2~3mmC.4~6mmD.6~8mmE.8~10mm39.成人子宫输卵管造影所显示的子宫腔容量平均为A.2ml左右B.4ml左右C.6ml左右D.8ml左右E.10ml左右40.输尿管全长约A.10~15cmB.15~25cmC.25~30cmD.30~35cmE.35~40cm41.下列哪个结构不构成肝脏的脏面H状结构A.门静脉B.下腔静脉C.肝圆韧带D.静脉韧带E.肝左静脉42.胃环肌层最厚处是A.胃贲门部B.胃体部C.胃幽门D.胃大弯E.胃小弯43.关于肝门部结构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门静脉最粗B.肝动脉位于门静脉的前内侧C.肝静脉位于门静脉的下后方D.肝总管在门静脉的外侧E.正常时肝内胆管不显示44.属于阑尾异位阑尾的位置是A.盲肠内侧B.盲肠下方C.盲肠前位D.盆腔位E.左髂窝45.正常肠道气体分布最多的部位应该是A.十二指肠球部B.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与升部C.空肠D.大肠E.回肠46.膀胱三角系指A.膀胱底部两侧至膀胱颈B.膀胱底部两侧壁至膀胱颈C.膀胱顶部至膀胱颈D.膀胱底部两侧输尿管开口部至膀胱颈E.以上都不是47.正常成人膀胱容量是A.50~100mlB.100~300mlC.300~500mlD.500~1000mlE.1000~1500ml48.异位肾的输尿管特点是A.输尿管长度正常,输尿管扭曲B.输尿管过短或过长C.输尿管长度正常,改变体位时扭曲D.输尿管短,在肾脏前面下行E.输尿管细小,开口异位49.十二指肠全长约A.15cmB.20cmC.25cmD.30cmE.35cm50.中耳内外径最宽的部位是A.上鼓室B.下鼓室C.中鼓室D.后鼓室E.咽鼓管51.正位胸片上,心脏最大径是指A.心影左侧最突点至中线的距离B.心影右侧最突点至中线的距离C.心影左右两侧最突点间距离D.左心缘最突点至中线的距离与右心缘最突点至中线距离之和E.两侧膈面心影接触点的距离52.正常胸片所显示的肺纹理主要为( )的影像A.肺血管B.淋巴管C.支气管D.肺泡间隔E.叶间裂胸膜53.法洛四联征的基本畸形不包括A.肺动脉狭窄B.主动脉骑跨C.室间隔缺损D.右心室肥厚E.左心室增大54.正常腹部平片上哪些脏器不能显示A.肝脏B.脾脏C.胰腺D.双肾E.肠管55.下列颅内钙化哪项不是生理性钙化A.侧脑室脉络丛钙化B.基底节钙化C.脑垂体钙化D.小脑幕钙化E.松果体钙化56.胸部左前斜位片上,下列参与构成心前缘的有A.主动脉结B.肺动脉段C.左心室D.右心房E.左心房57.影响心脏外形改变的因素有A.体型B.体位C.呼吸D.年龄E.以上都是58.下咽部以下的颈椎前软组织厚度可达( )mmA.10B.12C.14D.16E.1859.食管长约( )cmA.21~22B.22~23C.23~24D.24~25E.25~2660.一般于( )观察食管,其有三个压迹,自下而上依次为主动脉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A.后前位B.左前斜位C.右前斜位D.侧位E.以上都不是61.胃的形态可分为A.牛角型B.钩型C.瀑布型D.长钩型E.以上都是62.胃的排空时间一般为服钡后( )小时A.1~2B.2~3C.3~4D.4~5E.2~463.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时,一般服钡后( )小时钡剂可达结肠肝曲A.2B.4C.6D.8E.1064.常见钡剂造影胃的形态不包括A.牛角型B.无力型C.鱼钩型D.瀑布型E.囊袋型65.正常肺部X线表现的解剖结构,哪一项错误A.肺野是由含气肺泡组成B.肺纹理是主要由支气管组成C.肺门主要由肺动、静脉组成D.肺野的横分区是以肋骨为标点E.右肺门上部有静脉参与构成,下部只由肺动脉构成66.左肺上野及部分中野引流至A.右气管旁淋巴结B.右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奇静脉组)C.左气管旁及左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主动脉弓下组)D.隆突下淋巴结E.以上都是67.参加右肺门影构成的结构有A.右下肺动脉B.升主动脉C.上腔静脉D.右下肺静脉E.以上都不是68.关于奇叶叙述不正确的是A.只见于右肺上叶纵隔旁B.没有独立的支气管C.奇叶的叶间裂有四层胸膜D.可以独立为一个肺叶E.有由右肺尖走向右肺门上方的奇静脉69.肺隔离症的病理及其分型中哪项是错误的A.部分发育不全的肺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无呼吸功能B.病区有异常血管供应,常来自胸主动脉下段或腹主动脉上段C.肺叶内型:多位于下叶后基底段,隔离的肺与同叶正常的肺组织被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分界清楚,但却无法分离D.肺叶外型:为副肺叶或副肺段,常为膈下或膈与肺下叶之间的一块无功能的肺组织E.常为大囊肿或多发小囊肿,无实质性的块状肺组织,常与支气管相通70.肺纹理主要是由哪些解剖结构构成的A.支气管动、静脉B.淋巴管C.肺动、静脉D.支气管E.支气管动、静脉和淋巴管71.关于正常胸腺的CT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幼儿胸腺占据血管前间隙的大部分B.青春期胸腺多呈两叶或三角状C.青春期胸腺每叶长不超过4厘米,厚不大于1.5厘米D.左叶常大于右叶E.右叶可能通过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之间延伸到气管前间隙72.细支气管的直径为A.2mmB.1.5mmC.1mmD.0.5mmE.0.25mm73.构成心左缘第三弓的是A.主动脉弓B.右心房C.肺动脉段D.左心耳E.左室弓74.心包上隐窝与气管前淋巴结的鉴别要点不包括A.位于气管前间隙内B.典型可成水样密度C.位置在右肺动脉上方D.贴近升主动脉后壁E.增强扫描无强化75.关于肺内支气管与肺动脉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肺内支气管一般与肺动脉分支并行B.二者的管径大致相等C.肺外围一般不能显示支气管的断面D.肺外围一般可能显示肺动脉分支的断面E.伴行的支气管可以比相邻肺动脉粗2倍以上76.下列关于肺的解剖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一般情况下,左肺门比右肺门位置高B.心胸比率为0.5C.气管分叉部在右肺动脉的背侧D.左主支气管比右主支气管长E.上腔静脉通过右肺动脉背侧77.右主支气管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A.15~25度B.20~35度C.20~30度D.30~40度E.40~50度78.肺隔离症血供最常见于来自A.降主动脉B.主动脉弓C.支气管动脉D.肋间动脉E.腹主动脉79.气管隆嵴是指A.分叉部下壁偏左B.分叉部左壁C.分叉部上壁D.分叉部右壁E.分叉部下壁偏右80.正常人胸片中,由中央向外围走行的肺纹理,主要是由何种组织构成的影像A.支气管B.肺静脉C.肺动脉D.淋巴管E.支气管动脉81.胸部左侧位心脏后上部分由哪部分构成A.左心室B.右心室C.左心房D.右心房E.肺动脉段82.指出正确的十二指肠形态与位置A.十二指肠上部位于第一腰椎右侧B.十二指肠呈“C”字形包绕胰头C.十二指肠乳头在降部内侧壁或内后壁上D.十二指肠空肠曲借十二指肠悬韧带固定E.以上都是83.肘关节骨骺最晚出现的是A.肱骨小头骨骺B.滑车骨骺C.鹰嘴骨骺D.内侧髁骨骺E.外侧髁骨骺84.下列哪支血管不是由左冠状动脉发出的分支A.窦房结支B.心房旋支C.左边缘支D.前间隔支E.对角支85.从正面观察关于食道走行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下颈部略偏左B.在气管分叉处居中C.在第8、9胸椎水平向左进膈食管裂孔接于胃贲门D.在气管分叉处以下逐渐偏右E.以上都对86.腕间骨最晚出现的是A.舟状骨B.豆状骨C.三角骨D.月状骨E.大多角骨87.下列关于胸部的X解剖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右肺有10个肺段,左肺有8个肺段B.肺动脉与支气管伴随走行C.两肺野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D.肺纹理主要由肺静脉形成,肺动脉、支气管和淋巴管参与阴影形成E.80%病例右肺门比左肺门长88.胰腺钩突前面,CT显示两个血管断面,应是A.(右)门静脉(左)脾静脉B.(右)肠系膜上静脉(左)脾静脉C.(右)肠系膜上动脉(左)肠系膜上静脉D.(右)腹腔动脉(左)门静脉E.(右)肠系膜上静脉(左)肠系膜上动脉89.右主支气管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约A.30~35度B.20~30度C.30~40度D.15~20度E.50度90.关于肝脏分段的标记,错误的是A.以肝静脉为主要分段标记B.右肝静脉将肝分成左、右叶C.左肝静脉将左肝分成内、外两段D.右肝静脉将右肝分成前、后两段E.中肝静脉将肝分成左、右叶91.关于胃的解剖的认识下列哪项是对的A.胃可分为胃底、胃体、胃幽门部三部分B.胃前壁与肝相依,部分游离C.大网膜附着于胃大弯D.溃疡病多发器官E.以上都对92.有关肠道X线解剖的说法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空肠较回肠宽,二者之间无明显界限B.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位于中下腹偏右C.大肠中直肠壶腹部最宽,乙状结肠最细D.左半结肠比右半结肠宽,均有结肠袋E.小肠呈环状皱襞,大肠仅见半月状皱襞93.关于胆总管直径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正常胆总管直径<5mm,>8mm为扩张B.正常胆总管直径<8mm,>10mm为扩张C.正常胆总管直径<10mm,>15mm为扩张D.正常胆总管直径<15mm,>20mm为扩张E.以上都不对94.肝门部结构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门静脉最粗B.肝动脉位于门静脉的前内侧C.肝静脉位于门静脉的下后方D.肝总管在门静脉的外侧E.正常时肝内胆管不显示95.在贲门区的解剖上不利X线检查的特点是A.贲门区位于胃底和胃体的内后方,前后易重叠B.胃底黏膜纹纵横交叉,形态与排列无一定规律性C.胃底无蠕动,不利观察功能改变D.居于肋弓下,不利触诊E.以上都是96.正常情况下胃肠道内的气体主要来源A.血液弥散到肠腔的气体B.咽下的空气C.肠内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D.食物本身产气E.以上都不是97.正常食管下端,防止胃一食管反流的作用机制哪几项是对的A.锐利的食管胃角,在胃压力作用下使贲门关闭B.横膈的张力和弹性作用,深吸气时裂孔缩小C.在腹腔内压力作用下,胃食管前庭使食管裂孔管壁紧密靠拢D.贲门部黏膜在贲门关闭时凸向胃腔,起防止反流活瓣作用E.以上都是98.胸导管经哪一个膈裂孔进入胸腔A.下腔静脉孔B.主动脉裂孔C.胸腹裂孔D.食管裂孔E.胸导管裂孔99.输尿管生理狭窄最窄的部位在A.肾盂起始部B.输尿管起始部C.过髂主动脉处D.跨过骨盆入口处E.进入膀胱壁处100.肾蒂的解剖顺序由前向后排列应为A.动脉、静脉、肾盂B.肾盂、静脉、动脉C.静脉、动脉、肾盂D.动脉、肾盂、静脉E.肾盂、动脉、静脉101.肾实质与肾门之间的间隙为A.肾皮质B.肾锥体C.肾乳头D.肾窦E.肾柱102.椎体的正常变异是A.半椎体B.蝴蝶椎C.脊柱裂D.椎体额外骨突E.骶尾骨不发育103.膈后间隙不包括下列哪种结构A.主动脉B.下腔静脉C.胸导管D.奇静脉E.淋巴结104.在颅底层面不能观察到A.颈静脉孔B.卵圆孔C.破裂孔D.枕骨大孔E.蝶骨小翼105.MRI在头颅鞍上池层面可以显示的脑神经有A.ⅢB.ⅥC.VD.ⅡE.I106.位于三脑室顶的结构是A.丘脑内侧面B.脉络丛C.视交叉D.灰结节E.乳头体107.在CT轴位增强扫描通过窦汇层面,天幕呈A.“Y”形B.“V”形C.“八”形D.“M”形E.“0”形108.MRI在头颅蝶鞍层面能显示第几对脑神经A.ⅡB.ⅨC.ⅫD.VE.IⅡ109.半卵圆中心为A.皮层下灰质B.皮层下纤维C.已投射纤维D.连合纤维E.弓形纤维110.头颅侧位片,下列正常蝶鞍形态中,哪项不正确A.圆形B.椭圆形C.扁圆形D.双鞍底E.桥形蝶鞍111.钡餐检查,空肠黏膜皱襞多呈A.弹簧状B.腊肠状C.羽毛状D.雪花状E.鱼骨状112.大肠哪一段见不到结肠带A.盲肠B.升结肠C.横结肠D.降结肠E.直肠113.鞍上池内不包括下列哪项结构A.垂体柄B.视束C.丘脑D.颈内动脉E.视交叉114.下列脑神经及血管进出颅途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圆孔:三叉神经上颌支B.破裂孔:颈内动脉C.颈静脉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D.卵圆孔:三叉神经下颌支E.眶上裂:面神经115.脑干不包括A.脑桥B.延髓C.中脑D.四叠体E.丘脑116.边缘系统不包括A.扣带回B.海马回C.颞横回D.钩回E.杏仁核117.下丘脑不包括A.乳头体B.视交叉C.漏斗D.灰结节E.穹隆118.侧脑室前角外侧是A.尾状核体部B.尾状核头部C.内囊前肢D.苍白球E.尾状核尾部119.下丘脑属于A.端脑B.间脑C.丘脑D.中脑E.后脑120.基底节不包括A.尾状核B.豆状核C.屏状核D.杏仁核E.内囊121.轴位增强扫描通过窦汇以下层面时,天幕呈A.Y状B.“八”字形C.W形D.O形E.M形122.正常头颅CT轴位鞍上池呈A.圆形或椭圆形B.梯形或双梯形C.三角形或梭形D.长方形或方形E.五角形或六角形123.在CT图像上,正常双侧内囊对称呈A.梭形B.圆形C.方形D.长方形E.“><”形124.脑室系统不包括A.中脑导水管B.侧脑室C.枕大池D.四脑室E.三脑室125.面神经管分A.2段B.3段C.4段D.5段E.6段126.关于颅底孔裂的描述正确的是A.舌下神经管内口位于中颅窝B.棘孔位于后颅窝C.内耳道通过听神经D.茎乳孔通过迷走神经E.卵圆孔通过三叉神经第二支127.关于基底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底节是白质结构B.基底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C.基底节包括丘脑D.基底节又称纹状体E.基底节包括内囊128.额顶叶的分界为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C.中央沟D.中央前沟E.中央后沟129.正常成年人脑沟宽A.小于5mmB.小于10mmC.小于8mmD.小于7mmE.小于15mm130.分泌抑制青春期激素的为A.丘脑B.垂体C.松果体D.苍白球E.海马131.尾状核末端连接A.杏仁核B.豆状核C.屏状核D.壳核E.红核132.与鞍上池前外侧角相连的是A.侧裂池B.纵裂池C.脚间池D.环池E.大脑大静脉池133.颞窝前界的解剖结构为A.蝶骨大翼和岩骨尖B.上颌窦后外侧壁C.颌支,冠状突和颞肌D.茎突和颈鞘E.鼻腔和鼻咽134.视神经各段中最长的部分是A.视神经管内段B.眼眶内段C.颅内段D.肌锥外段E.视交叉区段135.眶上裂通过的结构有A.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脑神经,眼上动脉、眼上静脉B.第三、第四、第六脑神经,眼上静脉、三叉神经第一支C.第一、第二、第三、第五脑神经,眼上静脉D.第一、第二、第三、第五脑神经,眼上动脉E.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脑神经,眼动脉136.有关鞍上池毗邻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前为额下回,侧为海马,后为脑桥B.前为眶回,侧为颞叶,后为脑桥C.前为额叶,侧为颞叶,后为脑桥D.前为直回,侧为海马,后为中脑E.前为额叶,侧为颌叶,后为延髓137.关于大脑半球的描述,正确的是A.岛叶位于额叶深部B.中央前回属于顶叶C.额顶叶以中央沟分界D.半卵圆中心为灰质结构E.扣带回在胼胝体下方138.眶上裂上界为A.蝶骨小翼B.蝶骨大翼C.蝶骨体D.额骨E.以上都不是139.脑池是A.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B.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C.软脑膜与脑皮层之间的间隙D.软脑膜与骨膜之间的间隙E.软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140.双侧大脑半球最大的连接结构是A.大脑镰B.透明隔C.脑干D.胼胝体E.内囊141.下列不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是A.V脑神经的第三支B.Ⅸ脑神经C.X神经D.Ⅺ脑神经E.颈内静脉142.平片显示率最高的生理性钙化是A.松果体钙化B.脉络丛钙化C.大脑镰钙化D.基底节区钙化E.其他143.脑室系统不包括的是A.麦氏孔(中孔)B.孟氏孔(室间孔)C.侧孔D.松果体隐窝E.外侧裂144.组成脑动脉环最多见的是A.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B.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末端C.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末端D.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E.以上都不是145.下述心脏大血管的X线测量其正常值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A.心脏横径与胸廓横径之比,正常不超过0.52B.心脏横径正常平均(11.75±0.93)cmC.心脏面积增大百分比小于等于10%无意义D.肺动脉段基线大于6cm为异常E.右肺下肺动脉的宽径大小1cm为扩张146.大脑半球弓形纤维连接A.外囊B.相邻脑回C.内囊D.基底节E.丘脑147.屏状核的外侧为A.尾状核体B.最外囊C.岛叶D.苍白球E.外囊148.观察儿童骨龄应摄A.踝关节B.腕关节C.膝关节D.肘关节E.胸片149.三脑室正常宽约为A.≤2mmB.≤3mmC.≤4mmD.≤5mmE.7mm150.关于纵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纵裂内是由硬脑膜构成的大脑镰B.内含静脉窦C.内含大脑前、中动脉D.将半球分成两半E.大脑镰可以增强151.肾门向肾内延续于一个较大的腔称为A.肾大盏B.肾盂C.肾蒂D.肾门E.肾窦152.胸片上常不能看到的骨结构有A.锁骨B.肋骨C.肩胛骨D.腰椎E.胸椎153.豆状核包括A.壳核及屏状核B.苍白球及壳核C.苍白球及屏状核D.尾状核及苍白球E.壳核及杏仁核154.下列不经过海绵窦内的脑神经为A.动眼神经B.展神经C.三叉神经运动支D.舌咽神经E.三叉神经第二支155.下列哪项不是胼胝体的组成部分A.胼胝体中部B.胼胝体膝部C.胼胝体体部D.胼胝体嘴部E.胼胝体压部156.成人视神经孔的孔径大约为A.0.2cmB.0.5cmC.1.0cmD.1.2cmE.1.3cm157.以下鼻窦开口正确的为A.额窦开口于下鼻道B.额窦和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C.筛窦和蝶窦开口于中鼻道D.额窦开口于上鼻道E.额窦和蝶窦开口于上鼻道158.后组鼻窦指A.筛窦+蝶窦B.筛窦+上颌窦+蝶窦C.后组筛窦+蝶窦D.后组筛窦+上颌窦+蝶窦E.上颌窦+蝶窦159.前组鼻窦指A.额窦+上颌窦B.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C.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D.额窦+筛窦+上颌窦E.额窦+前组筛窦160.出生时未发育的鼻窦为A.上颌窦B.筛窦C.蝶窦D.额窦E.以上都不是161.哪条眼外肌不起自眶尖的总腱环A.上斜肌B.上直肌C.内直肌D.外直肌E.下斜肌162.下列骨骼不参与眼眶构成的是A.筛骨B.蝶骨C.颚骨D.颞骨E.上颌骨163.当咽鼓管和咽隐窝同时张开,在轴位图像上,鼻咽腔可以呈A.三角形B.长方形C.方形D.圆形E.双梯形164.喉腔最狭窄的部位为A.喉前庭B.假声带C.声门裂D.喉中间腔E.声门下腔165.肝脏伸入到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问的乳状突属于A.肝方叶B.肝尾叶C.肝右后叶D.左肝外叶E.以上都不是166.第二肝门的解剖结构组成是A.肝左、肝中、肝右静脉B.门静脉、肝静脉及肝门淋巴结C.门静脉及肝静脉D.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胆管E.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167.常规观察的肝静脉系统包括A.右肝静脉、左肝静脉B.右肝静脉、中肝静脉、左肝静脉C.门脉、右肝静脉、中肝静脉、左肝静脉D.右肝静脉、中肝静脉E.中肝静脉、左肝静脉168.以下哪个是腹膜后位器官A.胰腺B.肝脏C.小肠D.胆囊E.脾脏169.男性尿道最狭窄处为A.前尿道B.前列腺部C.海绵体部D.膜部E.以上均不对170.正常小肠能产生逆蠕动的部位在A.空肠上段B.空肠下段C.回肠近段D.回肠末端E.回肠中端171.关于胰腺CT断面解剖论述错误的是A.胰腺位于腹膜后‘肾前问隙中,前为腹膜壁层,后为肾前筋膜B.胰体、尾层面高于胰头,钩突最低C.正常胰头宽径最大范围不应超过同层面上椎体的横径D.胰颈位于胰头、体之间,肠系膜动脉前方,前缘可见边缘凹入E.胰头在十二指肠内呈圆形或分叶状,下腔静脉在其后方,这是确定胰头的标志172.眼动脉是由哪根动脉发出的第几分支A.颈内,第一支B.颈外,第三支C.颈总,第二支D.椎动脉,颅内支E.颈内,第三支173.以下正常食管X线解剖的说法,哪项不正确A.始于颈6椎体水平B.止于胸11椎体水平C.通常分颈段、胸段、腹段D.食管黏膜纹与胃相似E.青年人有三个生理压迹174.关于肝门部结构的描述,哪项不正确A.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汇合而成B.肝动脉位于门静脉的前内侧C.肝总管在门静脉的前外侧D.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处汇人下腔静脉E.正常时肝内胆管不显示175.人体重要淋巴结的分布①人体重要淋巴结分布在人体全身各部位区域②淋巴结一般为集合群,分布在身体特定区域③人体重要淋巴结分布在胸腹颈部腹股沟区④人体重要淋巴结分布在颈、腋窝、纵隔、腹主动脉、髂、腹股沟和咽窝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E.③④176.中肺野是指上肺野以下至A.第四肋骨下缘的水平线以上B.第四肋骨前缘下缘水平线C.第四肋骨下缘的最低点D.第四肋骨前端下缘的最低点E.第四肋骨前端下缘的最低点水平线177.正常人一般左肺由几个肺段组成A.7B.8C.9D.10E.11178.膈肌食管裂孑L位于第几胸椎水平A.第8胸椎B.第9胸椎C.第10胸椎D.第11胸椎E.第12胸椎179.左肺下叶分为四段,与右肺下叶不同的是A.背段B.外基底段C.后基底段D.前内基底段E.以上都不是180.肺动脉、支气管动脉、肺淋巴管、肺静脉、支气管静脉,属于肺功能性血管的是A.肺动脉、支气管动脉B.肺动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C.肺动脉、肺静脉D.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E.肺淋巴管、肺静脉、支气管静脉181.上呼吸道与呼吸道的解剖分界是A.口咽部B.喉咽部C.主支气管D.环状软骨E.甲状软骨182.心脏右前斜位片主要观察的是A.主动脉窗B.左心房、左心室C.右心房、右心室D.右心房、肺动脉干E.左房、肺动脉干、右心室漏斗部183.在正位胸部X线片上,青年、儿童右心缘上部是A.上腔静脉B.升主动脉C.奇静脉D.无名动脉E.右心房184.结肠双对比X线造影检查可显示的最小解剖单元是A.结肠袋B.结肠带C.黏膜皱襞D.结肠无名沟E.以上都不是185.右前斜位吞钡检查,食管前缘看不见的压迹是A.主动脉弓压迹B.左支气管压迹C.肺动脉段压迹D.左心房压迹E.降主动脉压迹186.食管造影通常可见到下列压迹,除了A.主动脉弓压迹B.左支气管压迹C.降主动脉压迹D.左心室压迹E.左心房压迹187.肥胖病人心影呈A.滴状心B.横位心C.靴形心D.主动脉型心E.梨形心188.主肺动脉窗层面不包括哪一解剖结构A.上腔静脉。
基于CT数据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限元建模
【 ywo d 】 C rt t y C mp tt n l udd n i ; ii e n d l g Ke r s aoi a e ; o uai a f i y a c F nt e me t d rr o m s l el mo e n i
颈 内动脉虹 吸部走行迂 曲 .在几何不规则 区域常 常发生涡 见 明确病变 或变异 ,血管管腔光滑 ,边缘规整 ,特别是血 管管
21 图像数据编辑 颈 内动脉 C A扫描数据导人 Mi c 图像三 . T mi s
维 重建软件 ,利用软件 阈值工具 ( rsod t ehl)选 择血管灰度 值 h
1 材 料 和方 法
范 围 ,此时软件会 自动选择 阈值范 围,包括一些不需要 的成分 rgo rwn )在 以上基础上 进行感兴趣 区域 的初步分割 ,软 eingo ig
来越 多研究 提示生物力学 因素在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和进展起 5 2像 素 。 注 射 造 影 剂 使 用 双筒 高 压 注 射 器 ( T L A T 1 SE L N ,
了很大作用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 (o uai a f i ya c , ME R D Ic,U A ,非离 子对 比剂 ( cmp t o l udd nmi tn l s D A n . S ) 欧乃 派 克 ,3 0m I 2 g/ CD F )技 术进行 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已经成 为热点 _。有 m ,G n. S 。利用 图像 重建软件 Mi i 00 Ma r 3 ] l E Ic,U A) mc 1.1( t i s e. 限元 软件模 拟不 同形态的血流状态是一种快 速有效的方法 ,大 ai n. e im)建立颈 内动脉 虹吸部三维几何模型 ,软件 leIc,B l u s g a i2 . Fun c,U A)对模型进行流体 网格划分。 t4 I 量 的血 流动力学因数 ,如管壁 的剪应力 、管 壁压力及血流速度 G mb .6 (le tn . S 方 向改变 等被认为 与动脉硬化有重要 的关系 [。笔者报道利用 C A扫 描数 据构建 颈 内动 脉虹 吸段有 限元 模 型 ,模 拟局 部血 2 有 限元 模型 建 立步骤 T 流 建立 准确有效 的三维模 型为血管流体力学研究提供基础 。
颈内动脉虹吸部三维重建影像研究及临床应用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11月 第44卷第6期 IntJGeriatr,November2023,Vol.44No.62023国际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 2023bytheEditorialOfficeofInternationalJournalofGeriatrics吉林省卫生健康科技能力提升项目(2021LC029) 通讯作者:韩莹莹,电子邮箱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殏殏殏hanyinyyy1906@jlu edu cn论 著颈内动脉虹吸部三维重建影像研究及临床应用钟 专1 康春阳2 王志佳3 李幼琼4 韩莹莹2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足踝外科,长春 13004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长春 13003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线科,长春 130033;4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长春 130021 [摘 要] 目的 通过测量颈内动脉虹吸部相关参数及三维重建函数,模拟颈内动脉虹吸部走形特征,以防止在前床突手术、栓子切除术等外科操作时对颈内动脉的损伤。
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7~2018年的颈内动脉虹吸部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U型89例、V型29例。
测量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重建后的坐标;通过MATLAB7 0软件重构函数,绘制图像;利用测得坐标计算距离、角度等参数(AD:颈内动脉C4段长度;DF:颈内动脉C5段长度;FI:颈内动脉C6~C7段长度;OF:轴向平面上坐标原点到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分支点的长度;OI:轴向平面上坐标原点到颈内动脉发出大脑前动脉分支点的长度;∠ADF:颈内动脉虹吸部的下角度;∠DFI:颈内动脉虹吸部的上角度)。
结果 函数公式,U型:0 0963×(X-1 8657)2+(-0 0287)×(Y-5 6018)2+0 0208=(-0 0060)×(X-4 0741)3+0 9782,X∈[-2 8201,-0 6722],Y∈[-0 3803,10 3121];V型:0 2785×(X-1 3346)2+(-0 0702)×(Y-2 9686)2-0 1029=(-0 0187)×(X-3 0730)3-0 0002×(Y-7 3186)5-0 1074,X∈[-2 7631,-0 8702],Y∈[-1 7432,10 2411]。
(整理)颈部影像解剖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颈部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在发生上与鳃弓和咽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颈部易发生一些先天性疾病。
颈部淋巴结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炎症及肿瘤转移时易受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颈部有气管、大血管、神经干、甲状腺、喉等重要器官。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标志可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
颈前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三角,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颈动脉三角(图4-1-1)。
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顶为封套筋膜,底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其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起始于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
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末端及分叉处分别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垂直上行入颈动脉管至颅内。
颈外动脉居前内侧。
颈动脉三角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可引起颈动脉移位及分叉角度改变。
图4-1-1 颈部分区颈部结构在常规X线检查中,骨骼密度最高,在X线图像上呈白色致密影;颈部软组织及大血管为中等密度,彼此缺乏对比,难以分辨,呈灰白色;咽腔、喉腔及气道内因有气体呈黑色影像。
一、正位颈部正位像上,喉及气管与颈椎阴影重叠。
在中线上显示为宽带状透明的喉腔、气管轮廓,上段为喉腔,下段为气管,两者以第6颈椎下缘为界。
喉软骨可因钙化而显示(图4-2-1)。
图4-2-1 颈部正位二、侧位颈椎前方长条形透亮影为咽腔,上达颅底,下续食管,前面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
以软腭和会厌上端为界,软腭以上的咽腔为鼻咽,会厌上端以下的咽腔为喉腔,两者之间为口咽。
咽后壁与颈椎椎体前缘之间为咽后间隙。
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影。
喉上部有会厌软骨,呈叶片状伸向后上方,远端游离。
颈内动脉虹吸部名词解释
颈内动脉虹吸部名词解释摘要:一、颈内动脉简介二、虹吸部概念解释三、颈内动脉虹吸部的临床意义四、相关疾病及预防措施五、总结正文:一、颈内动脉简介颈内动脉是我们身体内一条重要的血管,负责为大脑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它起源于主动脉,穿过颈部,最终进入颅内,分为大脑前、中、后三支。
颈内动脉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脑缺血、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二、虹吸部概念解释颈内动脉虹吸部,又称颈内动脉弯曲部,是指颈内动脉在进入颅内前的一段弯曲部位。
这一部位的特点是管径逐渐变细,血压降低,使得血流速度减缓。
虹吸部的存在有利于大脑的血液供应,因为它可以使得血液在进入颅内前得到一定的缓冲。
三、颈内动脉虹吸部的临床意义颈内动脉虹吸部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重要部位,可以反映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等指标,为诊断颈动脉狭窄、闭塞等疾病提供依据。
其次,虹吸部还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约占颅内动脉瘤的40%。
此外,虹吸部狭窄或闭塞还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疾病密切相关。
四、相关疾病及预防措施1.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虹吸部狭窄会导致大脑血流受限,可能引发脑缺血、脑梗死等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2.颅内动脉瘤: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等严重后果。
一经发现,应积极治疗。
3.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病变。
五、总结颈内动脉虹吸部是人体颈部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脑血液供应密切相关。
了解其解剖特点、临床意义及相关疾病,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颈内动脉虹吸部的认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八)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四、腹部1.第二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右肺下叶B.左肺下叶C.左肺上叶D.胸主动脉E.腹主动脉2. 第二肝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E)A.尾状叶B.左内叶C.左外叶上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下段3. 镰状韧带附着缘以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 右肺中叶B.左肺上叶C.右心室D.肝左外叶E.肝右前叶4. 三大肝静脉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C)A.食管B.胸导管C.肝圆韧带裂D.静脉韧带裂E.网膜囊上隐窝5. 第三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B)A.腔静脉沟B.胆囊窝C.尾状叶静脉D.副肝右静脉E.肋膈隐窝6.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B)A.右后叶上段B.右后叶下段C.右前叶上段D.左外叶上段E.左外叶下段7.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静脉韧带裂B.肝圆韧带裂C.弓状切迹D.门腔间隙E.肝圆韧带8.肝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A)A.左外叶上段B.左外叶下段C.尾状叶D.左内叶E.右前叶9.肝胰壶腹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十二指肠降部B.钩突C.肾皮质D.肝右叶E.右前叶10.门腔间隙的结构不出现(C)A. 肝尾状叶B.网膜孔C. 网膜囊D.门腔淋巴结E.钩突11.横断层面上不能作为肝正中裂划分的标志结构(B)A.下腔静脉B.腔静脉沟C.胆囊D.胆囊窝E.肝中间静脉12.横断层面上不能作为左叶间裂划分的标志结构(D)A.左叶间静脉B.肝门静脉左支C.镰状韧带D.肝圆韧带E. 肝圆韧带裂13.胆囊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D)A.左内叶B.尾状叶C.右前叶下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下段14.胰头、颈、体分界的标志结构(B)A. 下腔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脾静脉E.脾动脉15.左肾上极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C)A.左肾上腺B.右肾上腺C.右肾D.脾E.胃16.胰体后界的标志结构(D)A.下腔静脉B.腹主动脉C.左肾静脉D.脾静脉E.脾动脉17.肝门静脉起始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胰头B. 右肾C.脾D.十二指肠降部E.胆囊18.肝门静脉起始处横断层面上的肝段(C)A.左内叶B.尾状叶C.右后叶下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上段19. 门腔间隙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肝尾状叶B.网膜囊C. 肾上腺D.十二指肠水平部E.胆总管20.在横断层面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血管(A)A.左肾静脉B.左肾动脉C.右肾静脉D.右肾动脉E.脾动脉21.在横断层面上,肾窦内的结构不包括(B)A.肾盂B.输尿管C.肾大盏D.肾小盏E.肾血管22.肾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肾动脉B.肾静脉C.肾盂D.肾窦E.肾上腺23.胰头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肝右叶B.脾C.十二指肠降部D.回肠E.肾24.在胰的横断层面上,一般先出现(D)A.胰头B.胰颈C.胰体D.胰尾E.钩突25.在横断层面上,确认胰头的重要标志(A)A.下腔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肝门静脉E.腹主动脉26.横断层面上识别胰尾的标志(B)A.脾B.左肾C.胃D.脾动脉E.肾静脉27.横断层面上识别胆总管的十二指肠上段和十二指肠后段的标志结构(A)A.肝门静脉B.肝固有动脉C.下腔静脉D.网膜孔E.十二指肠28.横断层面上肾旁后间隙内的结构(D)A.肾B.肾上腺C.肾脂肪囊D.肾旁脂体E.输尿管29.肾上腺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B)A.肾锥体B.肾窦C.脾D.胰E.胆囊30.在横断层面上,可作为右段间裂的标志结构(B)A.肝门静脉分叉处B.肝门静脉右支C.肝门静脉左支D. 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E.肝门31.在横断层面上,最行出现的汇合(分叉)点(A)A.肝左、右管B.肝门静脉C.肝固有动脉D.胆囊管与胆总管E.胆静脉注入肝静脉处32.在横断层面上,肝门静脉左支最先出现(B)A.横部B.角部C.矢状部D.囊部E.以上均不对33.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分支不包括(E)A.右前支B.右后支C.左内支D.左外支E.肝左静脉34.Glisson系统内的管道不包括(C)A.肝门静脉左支B.肝门静脉右支C.肝静脉D.肝固有动脉E.肝管35.肝右后叶上段的简写为(C)A.SⅧB. S8C.SⅦD. S7E.SⅥ36.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走行于(B)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左段间裂E.右段间裂37.区分左内叶与右前叶上段的肝裂(A)A.正中裂B.背裂C.左叶间裂D.右叶间裂E.斜裂38.在横断层面上,下腔静脉左前壁与胆囊窝中点的连线为(A)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39.在横断层面上,镰状韧带左侧约1cm处为(B)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40.在横断层面上,下腔静脉右前壁与静脉韧带裂右端所作的弧形线为(D)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41.肝门静脉右支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B)A.S IB. SⅡC.SⅢD. SⅦE.SⅧ42.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C)A.SⅡB. SⅢC.SⅣbD. SⅦE.SⅧ43.在横断层面上,随肝圆地带裂消失而消失的肝段(C)A.SⅠB. SⅡC.SⅢD. SⅣE.SⅤ44.第二肝门出现以前的横断层面上的肝段(B)A.S IB. SⅡC.SⅢD. SⅤE.SⅥ45.在横断层面上,正常胰头的前后径不应超过同一层面上椎体的(C)A.1/3横径B.1/2横径C.横径D.1/2纵径E.纵径46.在横断层面上,正常钩突向左延伸的部分不超越(C)A.肝门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下腔静脉E.腹主动脉47.在横断层面上,胆总管胰腺段的识别标志(B)A.肝门静脉B.下腔静脉C.胰头D.十二指肠降部E.腹主动脉48.门腔间隙内的主要血管(C)A.肝右动脉B.肝左动脉C.副肝右动脉D.副肝左动脉E.胆囊动脉50.在横断层面上,出入肾门的结构自前向后为(A)A.肾静脉、肾动脉、肾盂B.肾动脉、肾静脉、肾盂C.肾静脉、肾盂、肾动脉D.肾动脉、肾盂、肾静脉E. 肾盂、肾静脉、肾动脉五、盆部及会阴1.第1骶椎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 回肠B.肠系膜C.乙状结肠D. 乙状结肠系膜E.直肠2.在横断层面上,第1骶椎前方的血管神经不出现(D)A.髂内动脉B.髂外动脉C.骶正中动脉D.股神经E.腰骶干3. 在横断层面上,位于骶髂关节前方的结构不出现(E)A. 髂内动脉B. 髂内静脉C. 腰骶干D.骶神经E.髂外动脉4.骶丛和坐骨神经在横断层面上定位的标志结构(C)A.骶骨B.髂骨C.梨状肌D.闭孔内肌E.闭孔外肌5.髋臼上缘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坐骨神经B.直肠C.回肠D.直肠膀胱陷凹E.乙状结肠6. 精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膀胱B.输精管壶腹C. 直肠膀胱陷凹D.输尿管E.直肠7.膀胱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直肠B.前列腺C.输精管D. 输尿管E.肛管8.膀胱横断层面上的间隙不出现(C)A.膀胱前隙B.膀胱后隙C. 直肠膀胱陷凹D.骨盆直肠隙E.直肠后隙9.前列腺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尿道B.射精管C.直肠静脉丛D.前列腺静脉丛E.输精管10.耻骨联合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前列腺B.膀胱C.直肠D.肛管E.尿道11.在横断层面上,位居耻骨联合前方的结构(A)A.精索B.股动、静脉C.肛提肌D.闭孔内肌E. 闭孔外肌12.在横断层面上,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多发生于(E)A.前叶B.中叶C.左侧叶D.右侧叶E.中叶和侧叶13.前列腺组织中体积最大的部分(B)A.中央区B.周缘区C.前纤维肌肉基质区D.移行区E.尿道周围组织14.在横断层面上,位于髂腰肌前内侧的结构(B)A.髂内动脉B.髂外动脉C.输尿管D.腰骶干E.闭孔神经15.子宫首次出现的横断层面(B)A.骶髂关节B.坐骨大孔C.髋关节D.耻骨联合E.闭孔16.在横断层面上,阴道穹最先出现(D)A.前穹B.左侧穹C.右侧穹D.后穹E.前、后穹17.在横断层面上,子宫最先出现(A)A.子宫底B.子宫体C.子宫颈阴道部D.子宫颈阴道上部E.子宫峡18. 在横断层面上,子宫底与子宫体的分界标志(C)A.输卵管B. 卵巢C.子宫角D.子宫峡E.子宫腔19.在横断层面上,正常子宫颈的最低平面(B)A.髋关节B.坐骨棘C.坐骨结节D.坐骨支E.耻骨弓20.在横断层面上,子宫体两侧横行的韧带(B)A.子宫圆韧带B. 子宫阔韧带C. 子宫主韧带D. 骶子宫韧带E. 耻子宫韧带21.在横断层面上,子宫腔子宫颈管的分界标志(D)A. 子宫体B. 子宫颈C. 子宫底D. 子宫峡E. 子宫角22.显示前列腺的最佳横断层面(C)A.耻骨联合止方10mmB.耻骨联合上缘C.耻骨联合中点D.耻骨联合下缘E.耻骨联合下方5mm六、脊柱区1.人体脊柱的椎间盘数(C)A.21个B.22个C.23个D.24个E.25个2.在脊柱横断层面上呈“V”形的韧带(D)A.棘间韧带B. 棘上韧带C. 项韧带D.黄韧带E.横突间韧带3.在脊柱横断层面上,黄韧带最厚的部位(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4.第5 腰骶关节关节面的方位呈(B)A.水平B.冠状C.矢状D.凹面形E.以上均不对5.在椎间盘构造中,含胶原纤维,无软骨基质的结构(C)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6.椎间盘最外层的环形纤维(C)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前纵韧带E.后纵韧带7.椎间盘内呈同心圆排列的结构(B)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8.椎间盘内呈半透明、凝胶状易突出的结构(A)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9.覆盖于髓核表面,与上、下椎体相连接的椎间盘结构(D)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10.三叶形的椎管横断面见于脊柱(D)A.颈段B.胸段C.上腰段D.下腰段E.骶段11.横断层面上呈横卵圆形的脊髓节段(B)A.上颈髓B.下颈髓C.上胸髓D.下胸髓E.腰髓12.横断层面上脊神经后支穿经(D)A.椎管B.椎间孔C.椎间管D.骨纤维孔E.骨纤维管13.脊柱各段中椎间盘最薄的部位(B)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14.在横断层面上呈椭圆形的椎体(A)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15.在横断层面上,颈段椎管前后径的最宽处位于(A)A.寰椎B.枢椎C.第3颈椎D.第5颈椎E.隆椎16.颈椎间盘与相邻椎体高度的比例为(C)A.1∶1B. 1∶2C. 1∶3D. 1∶4E. 1∶517.颈椎间盘的前、后缘高度比例约为(B)A. 1∶1B. 2∶1C. 3∶1D. 4∶1E. 5∶118.棘突呈叠瓦状的椎骨(B)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19.在脊柱正中矢状面上,犹如横置花瓶的椎间盘(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20腰椎管狭窄时,其椎管与椎体矢状径的比例为.(E)A. 1∶2B. 1∶3C. 1∶4D. 1∶5E. 1∶621.硬膜囊末端以下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骶神经根B. 尾神经根C.终丝D.终池E.椎内静脉丛22.“猫头鹰征”多出现于脊柱(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七、四肢1.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肱二头肌长头腱居肱骨(A)A.前方B.后方C.外侧D.内侧E.上方2. 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呈“C”形从前、后和外侧包绕肩关节的(B)A.胸大肌B.三角肌C.斜方肌D.大圆肌E.肩胛下肌3. 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腋窝内的结构不出现(C)A. 腋动脉B. 腋静脉C. 腋神经D. 腋淋巴结E.臂丛4.在横断层面上,构成腕关节的结构不包括(A)A.尺骨B.桡骨C.手舟骨D.月骨E.三角骨5. 在横断层面上,股骨头位于股骨颈的(B)A.内侧B.前内侧C.后内侧D.前方E.后方第二部分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回声 CT值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窗位窗宽部分容积效应周围间隙现象 T1加权像 T2加权像流空效应心包窦血管前间隙主—肺动脉窗隆突下间隙肺段解剖学肺门放射学肺门肝裂椎管侧隐窝二、问答题:1.超声、CT、MRI图片上的黑、白影各代表什么?超声、CT、MRI在医学上的应用原理如何?2.脑叶及脑的主要沟回在断面上的识别。
全系颈动脉疾病B超诊断图解
澳大利亚Newcastle血管中心的CCA狭窄超声诊断标准
狭窄程度 PSVCCA
斑块评估
正常 <50% >50% 闭塞
<100 <130 >130,局部增速100% 探测不到
无斑块 有斑块 有斑块 有斑块
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
1、多种原因可影响ICA血流速度,PSVICA会漏诊、低估或高估狭窄程度。 2、一侧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对侧ICA血流速度增大, PSVICA会高估
最准确指标:CCA近端及ICA远端重度狭窄或闭塞、 心功能衰竭、主动脉瓣高度狭窄、甲亢等。 4、使用小的取样容积成为血管检查规范 。 5、普勒角度校正方法:轻~中度狭窄,以血管长轴为参考; 重度狭窄,以狭窄处射流束方向为参考。
超声诊断标准
美国放射学会专家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ICA狭窄标准
狭窄程度
闭塞
1、灰阶图像表现管腔透声差、内膜面可有斑块、管腔内为实 性弱回声。
2、彩色多普勒表现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椎动脉闭塞时可 有侧支循环建立,在椎动脉远段仍有低速血流显示。侧支 血流可来自颈外动脉分支等。
3、脉冲多普勒表现:无血流频谱;或仅能检测到椎静脉频谱
病例1
病例2
国内推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多普勒评价标准
狭窄程度
PSV(cm/s) EDV(cm/s)
PSV起始端/PSV椎间 隙段
正常或<50% 50%69% 70%99% 闭塞
<170 >175,<200 >200 无血流信号
<34 >34,<60 >60 无血流信号
<2.5 >2.5,<4.1 >4.1 无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椎动脉弥漫性性狭窄时应注意与椎动脉发育异常鉴别,如椎动脉缺如、 椎动脉发育不良、椎动脉入横突位置变异等。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ppt
颈动脉CT血管造影
颈动脉CT血管造影是通过多层螺旋CT 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 进行成像的方法。
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颈 动脉的全貌,包括血管壁和血管腔, 对于评估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 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颈动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通过切开颈动脉,剥离内 膜斑块,恢复颈动脉管腔的正常大小,改善脑部供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对于不适合进行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可以选择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通过导管技术 将支架放置在狭窄或闭塞的颈动脉部位,扩张血管腔,改善血流。
05
04
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检查 、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 造影(MRA)进行。
颈动脉瘤
原因
颈动脉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 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创伤 、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诊断
颈动脉瘤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 检查、CTA或MRA进行。
定义
颈动脉瘤是指颈动脉局部扩张 或膨出,通常由于动脉粥样硬 化的影响。
颈动脉的功能和作用
功能
颈动脉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
作用
颈动脉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重要血管之一,如果颈动脉发 生阻塞或狭窄,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引起脑功能障碍甚 至脑死亡。
02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
CHAPTER
颈动脉的起源和分支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是颈动脉的起始部分,分为左、右两支 ,分别称为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
颈动脉是人体的重要血管之一,它们从心脏出发,向上延伸至头部,为大脑提供富 含氧气的血液。
头颈部血管颈内动脉解剖分段
分段与疾病关联的研究
研究颈内动脉分段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如脑 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有助于
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制定更有效的治 疗方案。
颈内动脉分段的研究前景
要点一
跨学科合作
未来研究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医学影像学、神经学、解 剖学和临床医学等,共同推进颈内动脉分段的研究进展。
要点二
个体化治疗
颈内动脉的起源和入口
起源
颈内动脉起源于无名动脉或主动脉弓,是颈总动脉的分支。
入口
颈内动脉通过颈动脉管进入颅腔,在颅底骨面形成颈动脉窦 。
颈内动脉的颅内段
01
02
03
04
颈内动脉在颅内分为大 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和眼动脉三个分支。
大脑前动脉主要供应大 脑前2/3的区域,包括额 叶、顶叶和部分颞叶。
头颈部血管颈内动脉解剖 分段
• 颈内动脉的解剖概述 • 颈内动脉的解剖分段 • 颈内动脉的分段特点 • 颈内动脉解剖分段的临床意义 • 颈内动脉解剖分段的研究进展
01颈Βιβλιοθήκη 动脉的解剖概述颈内动脉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颈内动脉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是颈总动脉的分支,位于颈部两 侧。
结构
颈内动脉由主干和若干分支组成 ,主干分为眼动脉、后交通动脉 和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又分 为额叶支和顶叶支。
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学诊断
颈内动脉的解剖分段在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 要意义,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影像学评估
通过评估颈内动脉的解剖分段,可以对病变 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依 据。
05
颈内动脉解剖分段的研究进展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等,为颈内动脉分段提供了更精确、无创的检测手段。
颈动脉分叉血液动力状态的计算流体力学初步研究
#影像技术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427);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BA714B06-02)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薛蕴菁(首都医科大学2004级博士研究生)、高培毅、林燕],神经内科(代成波)通信作者:高培毅,Em ail:cj r 1gaopei y@i vi p 11631co m颈动脉分叉血液动力状态的计算流体力学初步研究薛蕴菁 高培毅 林燕 代成波【摘要】 目的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 )方法结合血管影像显示在体颈动脉分叉的血流动力状态。
方法 选取1例志愿者,采用Sie m ens 多层螺旋CT 机行左侧颈动脉CT 血管成像检查(CTA ),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后处理后,用CFD 方法计算并显示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
结果 (1)该血管血液流率均值范围为0104~0136m /s ,颈外和颈内动脉的内侧壁(均以分叉顶点为参照)可见一高血流速区,球部可见较大片低血流速区;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近端均可见血液涡流与回流。
(2)血液绝对压、静态压和动态压的均值范围分别为100266170~101615190P a 、-1058134~290188P a 、6112~553125P a ;(3)管壁切应力均值范围为0159~5135P a ,在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后壁显示大范围的低切应力区,最低约为0125P a ,颈外动脉前外侧壁存在一小范围低切应力区。
结论CFD 方法结合血管影像能计算并显示在体颈动脉分叉的个体化血液动力学指标。
【关键词】 颈动脉; 血液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Preli m i nary study on he m odyna m ics in human carotid b ifurcat i on by co mpu tational fluid dyna m icsX UE Yun-j i ng *,GAO P ei -y i ,LI N Yan ,DA I Cheng-bo 1*Imag i m g Center of N euroradiology,T i ant an H osp ital ,Cap ital Uni ver sity of M e d ical S ciences,B eijing 100050,Chi na Corres p onding author:GAO P ei -y i ,Em ail :cjr.gaopeiy i @v i p.163.co m 【Ab stract 】 O bjective T o i nvestigate t he v i sua lization and quantitati on of he m odynam ic variab l es at ca rotid artery bifurca ti on i n v i vo by co m bini ng co m putationa l fluid dyna m ics (CFD )and vascular i m ag i ng 1M ethods A healthy vo lunteer underwent CT ang i og raphy o f l e ft caro ti d artery by SIE M EN S mu lt-i slice CT 1Pa rame ters of he m odyna m i cs at t h i s caro ti d b ifurcation w ere ca lcu l ated and v isualized by comb i n i ng vascu l ar i m ag i ng po st -processi ng and CFD 1R esu lts (1)T he averag e range of fl ow ve locity was 0104~0136m /s 1A reg i on of h i gh veloc it y w as seen a tm edial w all of i nterna l caro ti d arte ry (ICA )and m ed i a l wa ll o f ex ternal ca rotid artery (EC A ),respecti ve l y 1The l a rgest con tiguous reg i on o f l ow veloc it y occurred at the caroti d bul b 1(2)The average range o f abso lute pressure ,stati c pressure and dyna m i c pressure w as 100266170~101615190P a ,-1058134~290188P a ,and 6112~553125Pa ,respecti ve l y 1(3)T he ave rage range of w a ll shea r stress (W SS)at the b if urcati on w as 0159~5135Pa 1T here w as a large reg i on o f l ow W SS at ca rotid bul b and po ste ri o r wa ll of ICA,w ith t he l owest value of 0125P a 1A lso there w as a s m a ll reg i on o f lo w W SS a t ante ri o r and l a tera l w all o f ECA 1Conclusion CFD co m bined w it h vascu lar i m ag i ng can ca l culate and v i sua lize t he param eters o f he m odyna m ics at carotid b if urcati on i n v i vo i ndiv i dua ll y 1It i s an interd i scipli nary sc i ence o f co m puter ,radio l ogy and he m odyna m i cs and prov i des a new m ethod to i nvestigate the re lati onship o f vascular g eom etry and fl ow condition w ith atherosclerotic patholog i ca l changes 1【K ey words 】 C aro tid arter ies ; H e m odynam ics ; Computer s i m u l ation ; T o m ography ,X-ray computed病理学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动脉弯曲部或分叉区,颈动脉分叉由于同时存在弯曲和分叉,血流状态复杂,易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阻塞血管引致脑缺血或梗死。
颈部动脉彩超PPT课件
*
颈部动脉的彩色血流多普勒检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原因不在颅内而在颅外段颈动脉,是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的重大成就。
*
*
*
*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
颅外段颈动脉上行性栓子占50-60%。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硬化斑块表面破裂、溃疡,形成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进入颅内造成动脉栓塞。 心源性栓子占40% 其它原因。颈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脂肪栓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固体或气体栓子等。
*
*
颈内动脉闭塞
*
*
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
颅外段ICA通畅,CDFI无典型正常层流血流信号,出现单色低弱血流信号。根据闭塞位置与眼动脉关系,具有2种不同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征: 位于眼动脉分支水平之前:舒张期无血流或出现瞬间折返征 位于眼动脉分支水平之后:与健侧相比,流速明显减低,尤以舒张期明显,呈高阻力型改变。
*
*
颈动脉性脑缺血的常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动脉瘤 大动脉炎 先天性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内动脉走向异常 颈内动脉周围病变:颈动脉体瘤、颈部肿瘤等占位病变压迫
*
*
颈动脉病变的检测方法
CTA MRI、MRA DSA-金标准 SPECT PET US、TCD
颈部动脉的解剖及结构
*
*
*
*
*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部位
低频凸阵探头
低频凸阵探头
高频线阵探头
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
一、实时灰阶图像扫查法 横断面扫查 纵断面扫查:前后位、内外侧位、后前位。 颈动脉结构的测量:颈总动脉远段(颈动脉分叉下方1-1.5cm)、颈内动脉球部(颈内动脉分叉后管腔相对扩大部位)、颈内动脉近段(球部以远1-1.5cm)的管腔内径和IMT。 病变部位描述:三段、四壁描述病变的位置。
江苏医学影像科模拟题2021年(95)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江苏医学影像科模拟题2021年(95)(总分82.75, 做题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眼直肌增粗",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SSS_SINGLE_SELA结节病B肢端肥大症C眼眶蜂窝织炎D痛性眼肌麻痹E突眼性甲状腺肿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25答案:E2.关于"腮腺混合瘤"的诊断要点,错误的是( )SSS_SINGLE_SELA最常见的腮腺肿瘤B边界清楚锐利C可均匀强化D平扫呈低密度E肿块分叶状、边缘模糊可为良性表现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75答案:D3.关于鼻咽癌的MRI诊断,错误的是( )SSS_SINGLE_SELA鼻咽癌占鼻咽部恶性肿瘤的98%以上B绝大多数浸润性生长为主C肿瘤可顺肌束、神经血管束及纤维-脂肪组织界面蔓延D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E少数较表浅的鼻咽癌以外生性生长为主,向鼻腔内突出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75答案:D4.颈总动脉造影侧位片上,颈内动脉起始段常位于颈外动脉的( ) SSS_SINGLE_SELA前方B内侧C外侧D后方E前外侧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75答案:D5.副鼻窦中恶性肿瘤最多发生于SSS_SINGLE_SELA额窦B前组筛窦C后组筛窦D上颌窦E蝶窦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75答案:D6.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是SSS_SINGLE_SELAB超BCTCMRID平片E眼底荧光摄影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75答案:B7.最常见的颅神经鞘瘤是( )。
SSS_SINGLE_SELA三叉神经鞘瘤B听神经鞘瘤C面神经鞘瘤D视神经鞘瘤E舌下神经鞘瘤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75答案:B神经鞘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好发于中年人,约占颅内肿瘤的10%,最常见的颅神经鞘瘤为听神经瘤。
8.下列关于脑的解剖描述错误的是SSS_SINGLE_SELA每侧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5个叶B端脑的表面为灰质,称大脑皮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中文摘要 (02)英文摘要 (04)正文颈内动脉虹吸部影像解剖及血流动力学模 (07)第一部分颈内动脉虹吸部影像解剖 (07)材料与方法 (07)结果 (09)讨论 (11)参考文献 (13)第二部分颈内动脉虹吸部血流动力学模拟 (15)材料与方法 (15)结果 (19)讨论 (26)参考文献 (35)致谢 (38)综述 (39)颈内动脉虹吸部影像解剖及血流动力学模拟中文摘要目的(1)颈内动脉分段及虹吸部正常解剖形态与测量。
(2)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分布,正常组与钙化组比较。
(3)模拟正常颈内动脉虹吸部血流动力学特点、动脉硬化狭窄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二者比较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与虹吸部硬化的关系。
方法(1)选择研究对象的条件:本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行头颈CTA检查患者中,查找50岁以上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正常组70例、钙化组70例。
在图像工作站上重建虹吸部血管,观察血管的形态,并测量C4、C5段折角及血管直径,对比两组的差异。
(2)基于CTA数据实现颈内动脉有限元建模,用ANSYS13.0 CFX软件模拟虹吸部血流动力学。
观察正常血流及血管硬化狭窄后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结果颈内动脉虹吸部解剖形态分四型:以“U”、“V”多见,分别占53%(148/280),30%(84/280);“C”型、“S”少见,共占17%(48/280)。
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分布:C4段外弯钙化96例(96/352),占总数27%,内弯段钙化58例(58/352),占总数16%。
C5段外弯钙化48例(48/352),占总数14%,内弯段钙化67例(67/352),占总数19%。
C6段外弯钙化48例(48/352),占总数14%,内弯段钙化35例(35/352),占总数10%。
两组患者年龄统计结果为正常组(70例)年龄59.17±10.27岁,钙化组为(70例)67.39±9.32岁;t 检验结果为:年龄t = 9.32 ,P < 0.05 ,两组有显著差别。
血管直径:正常组直径为4.29±0.63mm,钙化组为4.90±0.44mm;t = 1.610 ,P > 0.05 ,两组虹吸部血管大小无明显差别。
C4、C5段折角测量值:正常组(左右两侧,140例)C4折角为87.23±36.66 度,钙化组为(左右两侧,140例)84.30±37.35度;C5折角正常组(左右两侧,140例)为49.21±26.01度,钙化组为(左右两侧,140例)为54.57±24.16度。
两组t 检验,其结果为:C4折角t = 0.575 ,P > 0.05 ;C5 t = 24.16,P > 0.05,两者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颈内动脉正常管腔血流动力学特点:血流在弯曲的虹吸部内仍呈层流状态,但经过两个折角时血流发生旋动,血流在外弯速度较慢,内弯速度较快。
管壁剪切力以外弯低,内弯高。
动脉硬化狭窄后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动脉粥样斑块引起血管狭窄,斑块下游形成湍流及低剪切力区;狭窄程度增大,血流湍流、低剪切力区扩大,向心性狭窄较偏心性狭窄血流湍流、低剪切力区更明显。
结论颈内虹吸段解剖形态以“U”、“V”多见、以“C”、“S”型少见,钙化以C4外侧弯最多见。
钙化与年龄关系密切,年龄越大,动脉钙化发生率越高。
血流与血管的几何形态密切相关,弯曲形态影响管壁剪切力,导致血流发生旋动;狭窄后低剪切力、湍流可能诱发动脉粥样斑块、钙化形成,以向心性狭窄明显。
血流旋动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颈内动脉;解剖;狭窄;有限元建模;血流动力学Imaging Anatomy and Hemodynamics Simulation of Siphon Segment in Internal Carotid ArteryAbstractObjective (1) Observing and measuring the segment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siphon shape.(2) Comparing the calcification distribution of Carotid and Siphon Se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between normal group and sclerosis group.(3)Imitating the normal character of hemodynamic the normal Carotid and Siphon Se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change of hemodynamic after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omparing the two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modynamic and siphon hardening.Methods (1)requirement of the object of study: patients aged above 50,who had CTA neck inspection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1. All patients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sclerosis group with 70 each. Rebuild the Siphon department blood vessels, observing the form of blood vessel,and measuring the break angle of C4、C5,and the diameter of blood vessel, to get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2)To hav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A T data, imitating Siphon department hemodynamic with ANSYS13.0 CFX software. Observing the normal blood flow and the change caused by Stiffblood vessels, analysing the effect to the atherosclerosis.Results (1)According to the anatom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siphon, the ICA shape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4 types: the “U” shape accounting for 53%(148/280) and the “V” shape accounting for 30%(84/280) are mostly common; and the “C”、“S” shapes are rare and only accounting for 17%(48/280)together. Diameter of blood vessel:4.29±0.63mm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4.90±4.44mm in the sclerosis group,t = 1.610 ,P > 0.05.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Siphon department blood vessels between the 2 groups.Break angle of C4、C5: C4 value 87.23±36.66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87.23±36.66 in the sclerosis group.T inspection of 2 groups,the result is:break angle of C4 is t = 0.575 ,P > 0.05 ;C5 t = 24.16 ,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atistical treatment. diameter t = 1.610,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atistical treatment. Age of patients involved in the 2 groups: age 59.17±10.27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67.39±9.32 in the sclerosis group, with the result: age t = 9.32 ,P < 0.05,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Calcification distribution of Carotid and Siphon Se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4 excurvature calcification 96 cases(96/352),account for 72%, and inturn calcification 58 cases (58/352),account for 16%. C5 excurvature calcification 48 cases(48/352),account for 72%, and inturn calcification 67 cases (67/352),account for 19%. C6 excurvature calcification 48 cases(48/352),account for 14%, and inturn calcification 35 cases (35/352),account for 10%.(2) Character of the normal lumen hemodynamics of internal carotid: blood flow in the crooked siphon department still in laminar conditions, but after 2 break angles it will swirl, and the blood flow slow down in excurvation, but accelerates in the incurvature. excurvation hige and incurvature low in tube shear force. Character of hemodynamic after arteriosclerosis narrowe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aused the blood vessel narrow, which have secondary effects on flood flow, form turbulent flow and low shear force area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plaque, the more stenosisthe more turbulent the blood flow is, and Concentric stenosis effects more to the hemodynamics than the Eccentric stenosis.Conclusion The anatomic shapes of carotid and siphon se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cluding 4 types: the “U”、“V” shapes are mostly common, and the “C”、“S”shapes are rare. Calcification pathological changes occur most often in C4 lateral curve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has close connection with age that the incidence is getting higher when people get older. Blood flow and the morphology of vessel areclosely related: the vascular bending shape would have effects on shear force of vessel wall and cause the blood flow turbulence low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calcification, especially the eccentric stenosis. The swirl of the blood flow with an effect of Anti Atherosclerosis Actions is important to the clinical research.Key words: Internal carotid; Anatomy; Stenosis;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Hemodynamics第一部分颈内动脉虹吸部影像解剖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有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