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学会讲座PD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0-25
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 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 压迫导致面肌痉挛。
近年来研究发现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亦 可导致面肌痉挛。
2011-10-25
血管压迫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血管袢压迫(75%~ 85%)、2条或2条以上多点压迫(7%~16%)、血管穿通 面神经压迫(1%~2%)。
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 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约为2∶1) 老年多见,50岁以上约占75% 多为散发,少有家族倾向。
2011-10-25
Dandy于1929年提出TN的周围神经压迫机制
Jannetta(1966)丰富及发展了这一理论,该理 论认为TN绝大多数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 桥区受血管压迫所致。
2011-10-25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有许多学者采 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并取得 较好的疗效,故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面 肌痉挛的病因主要为血管压迫。
2011-10-25
由于限于当时条件,我们神经内科医生 对其认识不足。
近年来随着3.0T MRI检查技术的开展, 我们可以较清楚看到血管压迫面神经的 征像
1962年Gardner报道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 疗面肌痉挛有效,并提出面神经根血管压 迫病因学说。
2011-10-25
1967年Jannetta具体阐述了微血管减压 术,认为小脑桥脑角面神经根受责任血 管压迫发生脱髓鞘变,神经纤维之间冲 动发生短路而导致面肌痉挛,微血管减 压术则通过移位责任血管,在血管和面 神经根之间臵入隔垫物而达到治疗目的。
2011-10-25
在通过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解除压迫后,首 先是裸露的轴突之间的直接接触不复存在,神 经冲动的非突触传递消失,因而手术后疼痛症 状即刻消失,这与压迫机制是非常相符的。
2011-10-25
另外,由于较大直径的纤维束对压迫极为敏 感,随压迫的解除,这部分传递正常冲动的 纤维束的功能得以恢复,正常冲动抑制了异 常冲动的产生和传递,也是原因之一。
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 何远宏
2011-10-2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偏侧面肌痉挛、舌咽 神经痛等发作性脑神经疾病的病因目前尚 未完全明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可能与相应脑 神经行程中受血管压迫有关。
2011-10-25
面肌痉挛
一般指特发性或原发性者,一侧的面神经所支配的肌 群不自主的、阵发性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 疾病。
2011-10-25
非血管因素
局部蛛网膜粘连增厚也是面肌痉挛的发 病原因之一
多发性硬化 家族性面肌痉挛等
2011-10-25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慢性、阵发性的面部疼痛为特征 的疾病,呈闪电样发作,每次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亦 有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者。疼痛剧烈,面部常有扳 机点,上、下颌支分布区多见,眼支少见。
临床观察发现,70%~80%的TN存在动脉压迫, 静脉压迫约为2%~4%。
对该理论最为有力的支持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 压术的疗效非常确切,近期的治愈率均在90% 以上。
2011-10-25
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桥区受血 管压迫---图
2011-10-25
三叉神经受左 椎动脉挤压
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桥区位于中枢与周 围神经交界处,缺少神经胶质细胞的保 护,且缺少与周围组织的纤维联系,是 该部位最易受累的原因。
2011-10-25
有学者通过实验证明脱髓鞘的轴突有产 生异位冲动的特性,动脉性压迫易造成 TN,这与动脉的搏动性易诱发冲动有关, 而假突触性传递在T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冲动究竟是起源于 病灶附近还是面部的感觉神经末梢,非 伤害性的触觉又是如何导致伤害性的冲 动的具体过程,目前仍不清楚。
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 轮匝肌,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原 因容易诱发。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同时脑电图 正常,肌电图上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
面肌痉挛(HFS)的病情缓慢进展,一般不会自然好转。
2011-10-25
Campbell和Keedy于1947年曾在2例面肌 痉挛的病人中发现有异位血管压迫面神 经。
血管压迫可能成为面神经通路上的病理刺激,而长 期刺激将导致神经髓鞘变形,神经轴突间动作电流 发生短路,从而引起痉挛发生 。
2011-10-25
面神经的起始部和内耳门附近的面神经不同, 还没有移行为周围神经,仍是中枢神经,其 髓鞘不是由Schwannn细胞而是由胶质细胞组 成,它的Ranvier结处没有犬牙交错的胶质 细胞的突起和基膜,有较宽的细胞外间隙。 故认为其压迫部位为面神经出脑干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良好疗效使得压迫 机制得以佐证。
2011-10-25
通过对TN和面肌痉挛的研究,特别在认识到血管压 迫是TN、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后,许多原因不明的 神经性疾病被陆续发现可能与血管压迫相关,极大 地改变了人们对长期困扰医学界的一大类疾病的认 识。
2011-10-25
成像方法为重T2加权像薄层(1-2mm )扫 描 ,在蛛网膜下腔中能清晰显示面神经脑 干起始段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可为临床提 供客观的诊断依据,是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 查手段。
2011-10-25

2011-10-25
面神经受 左椎பைடு நூலகம்脉 挤压
目前认为面肌痉挛多是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 迫所致,主要为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其 次为小脑后下动脉,再次为小脑上动脉。小 脑上动脉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 处,位臵较高,走行较恒定。而小脑前下动 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 成血管袢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
2011-10-25
由于脱髓鞘及压迫的原因,相邻无髓鞘的轴突 紧密接触,触觉和痛觉的纤维间的假突触传递 得以建立。脱髓鞘部位的自发性兴奋或对扳机 点的轻触觉所诱发的兴奋,会通过假突触性传 递方式传递给相邻的伤害性感受器的轴突,并 且这种兴奋在轴突间通过假突触性串扰 (cross-talk)的方式互相传递并迅速积累放大, 从而诱发一次伤害感受器的爆发性冲动,产生 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