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影响因素
影响血压的因素
血压受许多因素影响,是各种影响因素及体内调节机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影响血压的因素主要通过调节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脏功能状态(包括心脏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心率快慢主要表现为脉压的改变;( 2 )阻力血管收缩状态决定外周阻力的改变,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3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功能;( 4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体内存在的调节主要通过负反馈机制对血压进行调节,神经调节迅速但不持久,如果影响因素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将出现明显的血压改变。
(一)一般因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逐渐升高,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功能减弱及体内调节机制灵敏性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
2 .性别女性在绝经前血压低于男性,在绝经期后则无明显差别。
目前的研究表明雌激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 NO 而促使血管舒张,并且能拮抗内皮素( ET )、去甲肾上腺素等因素的缩血管效应。
3 .体块指数体块指数( BMI ,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等于体重( kg ) / 身高的平方( m 2 ),正常值为 18.5 ~ 24.9 , >25 为超重, <18.5 为体重过低。
一般来说,体块指数超过正常值越多的人群中,血压升高的比例越高。
4 .日节律正常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表现为夜间血压最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大多数人的血压在凌晨 2 ~ 3 时最低,上午 8 ~ 10 时及下午 4 ~ 6 时最高,从晚上 6 时起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表现为“双峰双谷”,这一现象称为日节律。
在老年人中,这种“日高夜低”更为显著,有明显的低谷与高峰。
了解这种现象对于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时,精确给药的时间及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发病时间较长的高血压患者这种血压的日节律减弱甚至消失,可能与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有关。
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是指在动脉内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调节动脉血压是人体自身的一项重要功能,维持血液循环的平稳运行。
本文将详细阐述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其受影响的因素。
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神经、体液和体内激素三个方面:1. 神经调节机制:神经调节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来控制血压。
交感神经系统将使心脏收缩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能够使心脏收缩减弱,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平衡调节对于稳定血压起着重要作用。
2. 体液调节机制: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肾脏调节血容量,影响血压的维持。
肾脏主要通过调节尿量、水分和电解质的排泄来维持血浆容积及离子浓度的平衡。
当血液中的容量减少时,肾脏会通过减少尿量来保存水分,增加血容量,达到提高血压的目的。
反之亦然。
3. 激素调节机制:多种激素在动脉血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激素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和抗利尿激素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程中,肾素释放增加,血管收缩素生成,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而儿茶酚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能够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起到收缩血管的作用,升高血压。
抗利尿激素如利尿激素能够通过增加尿液排泄,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动脉血压的调节不仅受到上述的神经、体液和体内激素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遗传、饮食、运动等等。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动脉血压具有遗传背景。
有家族史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较大。
然而,具体哪些基因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目前仍在研究中。
了解遗传因素对调节血压的重要性,能够帮助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饮食因素:摄入高盐饮食可能会导致高血压。
高盐饮食会导致体液中的钠浓度和血容量升高,使得动脉血管紧缩,血压增高。
另外,摄入饮食中缺乏钾、钙、镁等矿物质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缺乏体育锻炼、长期久坐、肥胖、饮酒以及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动脉血压调节机制至关重要,而久坐和肥胖则会导致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生理学理论指导: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压的因素有⼼脏每搏输出量、⼼率、外周阻⼒、主动脉和⼤动脉的弹性贮器作⽤及循环⾎量和⾎管系统容量的⽐例等5个因素。
1、⼼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和⼼率变化不⼤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动脉⾎压升⾼,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脉压增⼤。
2、⼼率:在外周阻⼒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不⼤的情况下,⼼率增加,动脉⾎压升⾼,但舒张压升⾼幅度⼤于收缩压升⾼幅度,脉压减⼩。
3、外周阻⼒:在每搏输出量和⼼率变化不⼤的情况下,外周阻⼒增加,阻⽌动脉⾎流流向外周,在⼼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量增多,舒张压升⾼幅度⼤于收缩压升⾼幅度,脉压减⼩。
4、⼤动脉弹性贮器作⽤:⼤动脉弹性贮器作⽤主要起缓冲动脉⾎压的作⽤,当⼤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减弱,以⾄收缩压过度升⾼和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
5、循环⾎量和⾎管系统容积的⽐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量和⾎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
任何原因引起循环⾎量相对减少如失⾎,或⾎管系统容积相对增⼤,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导致动脉⾎压下降。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L e c t u r e n o t e s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摘要】形成动脉血压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
1、血压血压(blood pressure)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常用高于大气压的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值表示(1mmHg=0.133 kPa)。
血压形成的前提是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其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
2、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是指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心室射血时,动脉血压升高,大约在快速射血期末达最高,其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pulse pressure)。
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
由于大动脉中血压降落不大,为便于临床测量,通常将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压。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为60~80mmHg(8.0~10.6kPa),脉搏压为30~40mmHg(4.0~5.3kPa)。
3、动脉血压的形成(1)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2)心脏射血;(3)外周阻力。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而收缩压的高低也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心率:心率增快时,收缩压虽有升高,但与舒张压相比,升高幅度不如舒张压升高显着,脉压减小。
血压测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血压测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血压的测量是临床上最常用,最简便的的病情评估方法之一,它是用来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为治疗、用药、抢救等医疗行为提供重要的依据。
然而,美国心脏学会却指出:血压测量是执行的“最不准确”的操作之一[2]。
在中国,每一个护士都在基础护理课上学过正确的血压测量技术,绝大部分的护士都认为这并非是一个有难度的操作。
事实上,用汞柱血压计和听诊器去正确地在临床工作中,因为医护人员工作负荷大,缺乏足够的时间,许多医护人员在用不正确的方法测量血压[15],、精确地测量血压是一个复杂的操作,并不容易学。
并忽略了血压测量的许多关键细节,这就造成了测量结果的不准确,会对临床治疗和护理造成一定影响。
现将临床上可能发生的主要血压测量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综述如下。
1 高血压的标准及发生率及正确测量血压的重要性1.1 高血压的标准及发生率目前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见表 1[2]。
表1. 高血压的分级(JNC-7)*分级取决于高血压分类BP指血压; DBP指舒张压; SBP指收缩压有些医护人员认为血压的值相差5mmHg 左右,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即使有1mmHg 的误差,也会造成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中国目前有1 亿高血压患者,另有1 亿3 千万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14]。
故在高血压的三级预防中,血压的正确测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2 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血压在临床上被称为是第五大生命体征,这是因为患者血压的数值可以作为评估一个患者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19]。
护理人员能够根据病人不同的状况,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列出详细的护理计划,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护理干预评价。
故正确地血压测量可直接影响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患者的预后[13]。
1.3 其他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 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5]。
人体一天血压波动曲线
人体一天血压波动曲线
摘要:
1.血压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人体一天血压的波动曲线
3.血压波动的原因
4.血压波动对健康的影响
5.控制血压波动的方法
正文:
血压是指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通常用收缩压和舒张压来表示,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
血压的测量方法是使用血压计,通过袖带包裹在上臂,利用听诊法或电子传感器来测量。
人体一天的血压会随着生活节奏、生理需求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波动。
一般来说,血压在早晨起床后较高,这是因为身体经过一夜的休息,心脏需要加大压力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而在晚上睡觉时,血压则相对较低。
此外,血压还会在情绪激动、运动、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波动。
血压波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血管的弹性和收缩、血容量的变化等。
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血压的波动。
血压波动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长期的血压波动可能会导致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控制血压波动对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控制血压波动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低盐饮食等;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压力;定期检查血压,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
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和调节机制
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和调节机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和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病因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并分析调节机制。
一、高血压的发生原因高血压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遗传因素:遗传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在家族中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如果一个人的亲属中有高血压的人,那么他的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2. 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盐饮食、高油脂饮食、高糖饮食等都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此外,缺乏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3. 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不运动、经常熬夜、吸烟和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4. 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心理压力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二、高血压调节机制高血压的调节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多个生理系统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调节机制: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血管张力和心脏的收缩力来调节血压。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交感神经的兴奋会导致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则会使血压下降。
2. 激素调节:多种激素对血压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会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过控制体液盐水平衡来调节血压。
3. 肾脏调节: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之一。
肾小球滤过率的调节会影响钠、水和废物的排泄,从而对血压产生影响。
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程度也会对血压水平产生调节作用。
4. 血管调节: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可以通过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血压。
血管内皮细胞还能分泌多种调节物质,如一氧化氮,对血管张力和血压产生调节作用。
总结:高血压的发生原因是复杂的,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精神因素等。
影响血压测量的因素
臂中上段 动脉管径较下段相对粗 ,血 流量大 ,故 测得 的血压 值 选择 右上 肢 ,原 因是 右肱动脉来 自主动 脉的第 一分 支 ,所 耗能
偏高 ;测量血压时袖带缠得 过低 ,所 测得 的血 压值偏 低 。③ 袖 量较小 ,而左肱 动脉来 自主动 脉 的第三 分支 ,所耗 能量 较 多。
压 测 量 的 金 标 准 。
影 响血压测量 ,如果 受测 者 的非 测量侧 上臂 高举 或做 等 长运
1.2 袖带 因素 血 压计 袖带形状 、袖 带位 置 、袖带 的宽度 、充 动将使血压升 高。
放气速度 、袖带 的松 紧度 等可直 接影 响 血压 测 量结 果 。① 袖 2.4 左右手臂 血压 的差 别 几项 研究 比较 了双上 臂测 量血
素的影响 。现将影响血压 测量 的相关 因素报告如 下。
应在手臂下 面垫一 枕头 。坐位 时 ,右房 水平 位 于胸 骨 中点或
1 血 压 测 量 的 仪 器 与 测 量 方 法
第 四肋水平 。
1.1 血压计 的种类 与测 量方法 血压测 量有水 银血 压计 、空 2.3 手臂 的位 置 血压测量 时手臂位 置很 重要 ,如果 上臂位
2.1 受测前的 准备 许 多与受 测者 有关 的 因素 可 引起血 压 紧张和尼古 丁摄入 ;④使受测 者处 于正确 的体 位 ;⑤选择 合适
测 量 的偏 差 。 包 括 室 内温 度 、运 动 、饮 酒 或 吸 烟 、手 臂 位 置 、肌 的袖 带和放置位 置 ;⑥采 用 听诊 或 自动 示波 的方 法测 量血 压
据 美 国 医学 仪 器 进 展 协 会 和 英 国 高 血 压 协 会 的 验 证 标 准 ,仅 体静力学影响 ,相差可达 10mmHg以上 ,每高于 或低 于心脏水
影响血压因素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
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
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
因受重力原理影响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
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
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
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
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
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
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高血压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高血压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高血压,这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健康问题,正悄悄地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
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我们首先得了解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一、高血压的原因1、遗传因素遗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你的直系亲属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你患上高血压的风险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遗传基因影响了身体对血压的调节机制有关。
2、不良的生活方式(1)饮食不合理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多的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潴留,从而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
此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肥胖,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2)缺乏运动现代人往往久坐不动,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身体代谢减慢,血液循环不畅,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也会逐渐减弱,容易引发高血压。
(3)长期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期焦虑或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失衡,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逐渐下降,血管壁变得硬化,这使得血压调节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高血压。
4、其他疾病(1)肾脏疾病肾脏负责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和血压。
如果肾脏出现问题,如肾炎、肾衰竭等,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正常调节,导致高血压。
(2)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等,会影响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血压。
二、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对身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1、对心脏的危害(1)心肌肥厚为了克服高血压带来的阻力,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收缩,长期如此,会导致心肌肥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
(2)冠心病高血压会损伤冠状动脉的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3)心力衰竭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心脏逐渐失去正常的功能,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2、对脑血管的危害(1)脑梗死高血压会加速脑血管的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脑梗死。
血压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 随着每搏输出量增大,收缩期动脉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加快。若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升高不多,脉压增大。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则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外周阻力:若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则心舒期内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心缩期由于动脉血压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收缩压升高不如舒张压明显,脉压相应减小。反之,当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降低比收缩压明显,故脉压加大。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血管的顺应性(Compliance, C)是指血管内压力每改变1mmHg时血管容积的改变值。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被称为弹性贮器血管。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心室内压的波动幅度。老年人的大动脉管壁硬化,主动脉的直径和容积增大,而可扩张性减少,弹性贮器的功能受损,致使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明显增大。
身高、体表面积及心率: 反射脉搏波的抵达时间还取决于主要反射部位距心脏的距离,因此与身高及体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不难推断,这种相关性还会造成性别的差异。而实际上,女性的压力增高指数明显高于男性。前向与逆向脉搏波在中央动脉的重叠情况还依赖于左室的射血时限,因此与心率有关。左室射血时间与整个心动周期的比值随着心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心率减慢时,前向脉搏波的峰值将相对延迟, 收缩压与脉压升高。因此,假使反射部位和脉搏波的传导速率不变,前向与逆向压力波的关系也会由于心率的不同而改变。在心率较慢时,前向脉搏波相对延迟,中央压力及中央脉压的增高更为显著。女性的心率较男性偏快,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消由于身材矮小对中央脉压的影响。
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
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社区居民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普遍存在性别差异。
本文将探讨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一、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性别差异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社区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
研究表明,男性的高血压风险因素更多,如高盐饮食、饮酒、吸烟等习惯会增加他们患病的可能性。
2.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上升尽管男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但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这与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和压力增加有关,如工作环境、家庭压力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二、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因素1.生活方式因素(1)饮食习惯:高盐饮食、高糖和高脂肪饮食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过量的盐分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压;高糖和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肥胖和血脂异常,进而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2)体育锻炼:缺乏运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适度的身体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降低血压。
(3)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研究表明,吸烟者和酗酒者患高血压的几率更高。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的焦虑、紧张和抑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4.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和慢性疾病等因素也与高血压患病率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加。
同时,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也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三、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性别差异的原因1.生理差异男性与女性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了高血压患病率的性别差异。
男性睾酮水平较高,增加了他们患高血压的风险;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容易患上高血压。
2.生活方式差异男性和女性在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性别差异。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它由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表示,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动脉血压的形成涉及多个生理因素和调控机制。
本文将探讨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心脏泵出的血液量是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脏每次收缩时排出的血液量决定了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当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增加时,动脉血压将升高;反之,当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减少时,动脉血压将降低。
其次,外周血管阻力是影响动脉血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外周血管阻力取决于血管的直径和血管壁的张力。
当血管收缩时,血管壁受到收缩肌肉的挤压,血管直径减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动脉血压升高;反之,当血管扩张时,血管直径增大,外周血管阻力减小,动脉血压降低。
血液粘稠度也对动脉血压的形成有影响。
当血液粘稠度增加时,血液流动会受到更大的阻力,从而导致动脉血压升高。
血液粘稠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浆浓度、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等。
最后,血管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血管壁的弹性决定了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适应性。
当血管壁弹性降低时,血管对血液流动的反应变差,动脉血压容易升高。
动脉血压除了受到以上生理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多种生理和生活方式因素的调节。
这些调节因素包括神经系统、激素系统、血管活性物质及重要的生活习惯。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调节动脉血压。
交感神经通过释放肾上腺素使心脏收缩力增加、血管收缩,从而提高动脉血压;而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收缩力降低、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动脉血压。
激素系统中的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也起到调节动脉血压的重要作用。
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会导致血管收缩和心脏收缩力增加,从而升高动脉血压;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以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血容量来提高动脉血压。
此外,一些生活习惯也可以影响动脉血压。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病因分析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病因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会对全身的器官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病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会逐渐提高。
年长者往往更容易受到高血压的影响,这与血管的弹性退化以及体内调节机制的衰退有关。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那么他本身也容易患上高血压。
3. 饮食习惯: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摄入过多的钠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液容量,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4.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的久坐、吸烟和酗酒等,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生活习惯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和代谢异常,还会对心血管功能产生消极影响。
5.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都与高血压相关。
这些疾病的存在会对身体的代谢和血管功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二、高血压的病因分析1. 神经调节失衡:高血压的病因之一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和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这导致血管收缩和心律失常,从而引起血压的上升。
2. 血管病理变化:血管病理变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对血管壁产生损伤,使得血管收缩功能降低,血液流动性减弱,从而导致血压的上升。
3. 血液容量异常:血液容量异常也是引起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如果体内水分潴留过多,或者红细胞的数量过多,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导致血压的升高。
4. 肾脏功能障碍:肾脏是调节体内液体平衡和血压的重要器官。
如果肾脏功能出现异常,会导致体内钠的潴留和水的潴留,从而引起高血压。
5. 内分泌系统异常:内分泌系统的异常也是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等都会干扰体内的血压调节机制,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考点】动脉⾎压形成及影响因素。
【解析】(1)动脉⾎压的形成。
动脉⾎压的形成有赖于⼼射⾎和外周阻⼒两种因素的相互作⽤。
⼼舒缩是按⼀定时间顺序进⾏的,所以在⼼动周期的不同时刻,动脉⾎压的成因不尽相同,数值也不同。
⼼每收缩⼀次,即有⼀定量的⾎液由⼼室射⼊⼤动脉,同时也有⼀定量的⾎液由⼤动脉流⾄外周。
但是,由于存在外周阻⼒,在⼼缩期内,只有⼤约1/3的⾎液流⾄外周,其余2/3被贮存在⼤动脉内,结果⼤动脉内的⾎液对⾎管壁的侧压⼒加⼤,从⽽形成较⾼的动脉⾎压。
由于⼤动脉管壁具有弹性,所以当⼤动脉内⾎量增加时,迫使⼤动脉被动扩张,这样,⼼室收缩作功所提供的能量,除推动⾎液流动和升⾼⾎压外,还有⼀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贮存在⼤动脉管壁之中。
⼼室舒张时,射⾎停⽌,动脉⾎压下降,被扩张的⼤动脉管壁发⽣弹性回缩,将在⼼缩期内贮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转换为动能,推动⾎液继续流向外周,并使动脉⾎压在⼼舒期内仍能维持⼀定⾼度。
由此可见,⼤动脉管壁的弹性在动脉⾎压形成中起缓冲作⽤。
(2)影响动脉⾎压的因素 ①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时,收缩压必然升⾼,舒张压⼒亦将升⾼,但是舒张压增加的幅度不如收缩压⼤。
这是因为收缩压增⾼使动脉中⾎液迅速向外周流动,到舒张期末动脉中存留的⾎液量虽然⽐每搏输出量增加以前有所提⾼,但不如收缩压提⾼的明显。
这样由于收缩压提⾼明显⽽舒张压增加的幅度不如收缩压⼤,因⽽脉压增⼤。
如每搏输出量减少,则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
因此,收缩压主要反映⼼室射⾎能⼒。
②⼼率:若其他因素不变,⼼跳加快时,舒张期缩短,在短时间内通过⼩动脉流出的⾎液也减少,因⽽⼼舒期末在主动脉内存留下的⾎液量就较多,以致舒张压也较⾼,脉压减⼩。
反之,⼼率减慢时,舒张压较低,脉压增⼤。
因此,⼼率改变对舒张压影响较⼤。
③外周阻⼒: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外周阻⼒加⼤,动脉⾎压升⾼,但主要使舒张压升⾼明显。
因为⾎液在⼼舒期流向外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外周阻⼒,因外周阻⼒加⼤,⾎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致使⼼舒期末存留在⼤动脉内的⾎流量增多,舒张压升⾼,脉压减⼩。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摘要:动脉血压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运动、饮食和情绪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引言:动脉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对动脉内壁产生的压力,它是维持心脏供血和器官功能的重要因素。
动脉血压的高低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方法:本实验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30名年龄相近、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一周。
第一阶段研究运动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第二阶段研究饮食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每天摄入低盐饮食;第三阶段研究情绪对动脉血压的影响,通过观看愉快的电影或听音乐来调节情绪。
结果:实验数据显示,在进行了一周的有氧运动后,志愿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平均降幅为10mmHg。
这表明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动脉血压。
在进行了一周的低盐饮食后,志愿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也有所下降,平均降幅为8mmHg。
这说明饮食控制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在进行了一周的情绪调节后,志愿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表明情绪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相对较小。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和饮食对动脉血压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情绪的影响相对较小。
运动通过增加心脏的泵血能力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可以有效降低动脉血压。
饮食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钠的摄入,降低体液容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动脉血压。
而情绪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是因为本实验中情绪调节的干预方式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究情绪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机制。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和饮食是影响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适量的有氧运动和低盐饮食都可以有效降低动脉血压,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而情绪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相对较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究其影响机制。
了解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人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动脉血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白彩锋摘要:对血压计的发展简史、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存在误差及其原因进行了综述,认为仪器误差、护理人员技术误差、受测者心理和生理因素以及环境是误差的主要原因,为规范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操作,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血压测量血压计误差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一版的“人和实验动物血压测量的建议”。
该建议再次肯定了水银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法是目前间接血压测量法的“金指标”[1]。
血压测量是对患者进行血压的诊断、分类、评估与血压有关的危险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医护人员观察病情变化、手术依据、药物应用等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2]。
血压测量不正确,会导致误诊或漏诊,或者治疗后由于血压测量不正确,得不到合适的治疗,造成治疗过渡或治疗不足[3]。
因此不规范的操作有可能导致临床上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统计上的失误,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4]。
1 血压计的发展简史血压的测量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实现,直接法是有创测量方法,通过将导管插入血管内由压力传感器获得血压值,间接法是无创测量方法。
通过对相关的特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而获得血压值[5]。
血压计是由血压测量技术的发展而发明出来的。
1.1 有创血压测量技术自1628年生理学家W·Harrey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血压测量技术。
1733年英国牧师Reverend Stephen Hales将一玻璃导管插入马背的动脉切口处,首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5]。
而人体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则是从1856年I·Fari vce开始研究的,但直到1950年才被临床所接受。
直接测量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成熟而可靠的技术,该方法不仅用来测量动脉压,还用来测量和监护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和肺毛细血管楔入压和左心房、左心室的压力[6]。
但由于该方法有创伤性,一般用于危重患者及大手术的血压测量等[7]。
1.2 无创血压测量技术人体血压的无创测量研究始于1875年,1876年Marey提出了恒定容积法的技术原形[6],1880年,捷克生理学家兼医生Samuel Von Basch发明了间接测定人体血压的方法[8]。
1905年苏联医生Korotkof发现了柯氏音,奠定了柯氏音听诊法血压测量技术,1896年Yon Recklinghausen首先发现了在现今无创血压测量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示波法血压测量技术[8],同年Riva—Roci发明水银血压计,并首先在欧洲开始流行,随后它与袖带、柯氏音听诊法一起组成了目前临床测量血压的常用和标准方法,使其成为临床上血压测量的金标准,无创血压测量从此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9]。
无创伤性血压测量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血压计也随之发展变迁。
1819年,法国医生,物理学家普瓦斯伊尔发明了一种用水银压力计测血压的方法。
1881年,奥地利人冯巴施发明了一种装置,它可以灵敏地测得动脉波动的声音情况。
1889年,法国人普当发明了传感式血压描记器。
1896年意大利医生里瓦罗基发明了裹臂式血压计,可以均匀的紧压在人的胳膊上,准确的测量人的血压情况,从而取代了普当的血压描记器。
1905年,俄国人利罗特科夫进一步改进了这种裹臂式血压计,使其不用听诊,只用触诊法即可准确测定人的血压[10]。
上世纪7O年代逐步出现了电子血压计、动态血压监测仪等测量血压的诊断新技术。
目前临床将血压计常分为四大类:台式水银血压计、表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自动、半自动),各种监护仪中血压监测装置[11]。
各类血压计都有其自身优缺点,水银血压计一直是血压测量的“金标准仪器”,但由于水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问题,近来Markandu[12]等曾建议水银血压计应当被淘汰,但美国心脏学会(AHA)认为目前许多上市的血压计没有通过美国医学仪器进展协会 (AAMI)或其它相似组织的检测,所以建议除非有更好的能替代水银血压计的仪器,水银血压计仍为其它间接法测压的金标准[13、14],而且由于其性能稳定、价格便宜和维修方便,是临床诊疗过程中最常用、最普通的检查方法[15]。
2 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误差分析2.1 仪器误差水银柱血压计在使用或放置一段时间后,血压计示值会出现误差,这有产品质量问题,也有自然损耗问题,还与人为因素有关。
常见问题主要有:水银柱的最低点不在“0”点,或注气后水银柱达不到顶部,说明水银不足,如不补充,测出血压值会偏低;水银柱玻璃管上端通气小孔阻塞,使空气进出受阻,可引起测出的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偏高;加压橡皮球的螺旋开关过紧,使进气和放气速度难以控制;还有玻璃管破损,气球、橡皮管、气囊漏气,盒盖固定装置因磨损而不能使玻璃管测试时处于垂直位等[16]。
避免仪器误差需要护理人员正确使用血压计;使用后不可将血压计放在高温或潮湿的地方,以免橡胶变质,金属生锈;并须定期检查和校对,发现损坏或误差及时修理校正[16]。
2.2 护理人员技术误差2.2.1 袖带放置位置杨玲(2005)认为不正确的袖带位置放置,测得的血压值低于正规法,原因是上臂中上段动脉管径较下段相对粗,血流量大,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充气袖带的位置与心脏的高度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充气袖带偏低时,测出的血压会偏高;若偏高时,测出的血压会偏低[17]。
2.2.2 袖带的松紧成建国(2004)认为测量血压缠绕袖带时的松紧度要适宜,一般以在缠绕后能插入1个手指为宜。
袖带过紧会使肱动脉因受压迫而形成狭窄,在听诊时产生杂音,甚至在袖带压力降低到远远低于舒张压时,所听到的声音仍有相当的高度,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极低的舒张压,袖带过松使橡胶袋呈球状,有效的测量面积变窄,使测得的血压值偏高[18]。
2.2.3 袖带的宽窄杨玲(2005)认为若袖带比被测量肢体直径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反之则偏低。
故对上臂过细者,因袖带比被测肢体直径宽很多,袖带过宽可有一段血管被压,血流阻力增加,在血流尚未达到袖带下缘时,脉搏即消失,使测得的血压值偏低[17]。
2.2.4体位对测压的影响刘彩莲(2002)、成建国(2004)认为若患者血管舒缩反射完好,则不论卧位或坐位测量应无大的判别。
但有些人,特别是血压高者,坐位血压较高,故若坐位血压高时,应躺下测量。
不论何种体位,肱动脉的位置应与心房同高,手臂过高可使血压测量值下降,过低则血压值升高。
测压的手臂必须裸露至肩胛部,避免被过紧的衣服压迫[19、18]。
2.2.5 测量部位成建国(2004)认为正常人的右臂血压常高于左臂,这种差别收缩压多在10mmHg 以内,舒张压多在5mmHg 以内,但高血压患者的差异可比较明显,一般选右上臂[18]。
2.2.6 听诊器胸件位置不当刘建华(1994)认为有些医护人员测量血压时将听诊器胸件置于抽带之下,尤其在紧急情况或大批人体检时,这种现象更为多见。
医护技术操作常规并未明确规定血压测量中听诊器胸件位置离袖带下缘的距离,但将胸件置于袖带之下显然是错误的。
卢岳清曾研究证明这种错误测量明显低于实际值,误差可达3.0kPa上。
因为胸件置于袖带下测血压时,肱动脉除受到袖带的压力外,还受到胸件对局部产生的额外压强,使肱动脉开放过程延迟[20]。
2.2.7 衣着厚度与血压刘建华(1994)认为在寒冷季节或为生活不能自理者测量血压时,将袖带直接缠于上臂所着衣服之外进行测量的现象时有发生。
亦曾有人认为着衣测压与裸露上臂侧压之间结果差异不大。
近有姜恒源等研究结果证明;上臂着衣测压时,着衣厚度越厚,消耗的压力越大,对肱动脉的压力越小,测得血压的数值也越偏高。
但衣着厚度在0.5cm内,对血压测量影响不大[20]。
2.2.8 充放气速度不当刘彩莲(2002)指出测量血压时,袖带充气速度要尽可能快些,但放气速度应慢,以每秒钟使水银柱下降2-4mmHg为宜。
放气过快易致误差,可使测量结果偏高。
由于放气过快使水银柱上方产生负压,则影响袖带与血压计管内的压力平衡,使结果偏高。
若放气过慢,压迫时间过久,可引起末稍血管瘀血,结果使舒张压偏高[19]。
2.2.9 血压测量次数和读数苏海(2005)指出,血压测定时至少应测量2次,间隔1min,如测值相差<5 mmHg,以平均值为准。
否则应当再测量1~2次,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准。
读数时血压计水银柱的顶端应与测量者的眼睛位于同一水平面,否则,会造成读数误差[1]。
2.2.10听诊间隙成建国(2004)指出,用听诊法测量动脉压时,有时在动脉音最初出现的压力水平以下10-40mmHg 之间出现一个无音阶段,此无音阶段可持续10-50mmHg的距离,直到接近舒张压时又可听到声音,即所谓的“听诊间隙”。
为了避免听诊间隙所造成的误差,通常将汞柱升高到200mmHg以上高度时再放气测定,或在听诊测压前先用手指触诊肘部肱动脉,然后充气直至动脉搏动消失,再将压力增高20-30mmHg 后开始缓慢放气测压[18]。
2.3受测者生理、心理因素对测量血压的影响2.3.1 无法控制的因素高广芬(2000)、刘彩莲(2002)认为血压受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其中某些是无法控制的,收缩压每天早晨低而黄昏高,平均收缩压相差33mmHg;睡眠时收缩压下降lOmmHg;正常人有昼夜血压差,傍晚血压高于清晨,夜间最低,上午6~10点和下午4~6点各有一高峰,舒张压相差10mmHg;餐后当时血压会升高,餐后半小时血压值明显降低[21、29]。
2.3.2 生理心理因素王桂生(2002)认为受测者心理和生理方面准备不足,劳累后未经适当休息,心情激动不安,饮食不合理都可以使血压升高,另外,吸烟、运动、膀胱充盈、疼痛、气候变化等也可使血压升高。
对于给心律不齐或心音不强者测血压时,应反复多测几次,以测得收缩压的最高值为准,否则,测得的血压值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状况[12]。
2.3.3 白衣效应Giuseppe Mancia等[22]研究发现当医生到达病床边访测的1~4 min,病人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峰值均较前增高,这种血压增高现象与年龄、性别、基础血压或血压变异性无关,常发生在医务人员出现于病人身旁时。
最近,肥壕昌子[23]对门诊复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到诊断室前后的血压变化进行了观察,亦发现类似上述的现象。
并称之为白衣效应。
认为医务人员本身及其医疗行为均可能引起病人的惊恐反应,病人的血压及脉搏可增高和增快;这种反应高峰常在医患接触的最初4~5min,多数于10min平息。
易造成误诊误治[24]。
2.4 环境误差张瑾(2005)认为由于检定条件的不同,来自不同角度的光线会使汞液凸液面产生阴影或虚影,影响示值的正确读数[25]。